八德演講稿(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5W

八德演講稿 篇1

“八心”(勤、儉、智、恆、奮、勇、羣、重)、“八德”(仁、義、孝、敬、公、廉、忠、誠)、“兩意識”(愛國意識、公民意識)

八德演講稿(精選3篇)

但是作爲學生的我們還是要把勤,奮做好。俗話說“;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古往今來哪一位仁人志士不是用勤勞汗水換來喜悅?勤包括勤想、勤做。

我國著名的科學家華羅庚說過:“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什麼是勤學呢?淺言之,勤學就是經常、不間斷地學,廣泛地學,跟“惰學”相對。“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勤學是成功基本要素之一。勤能補拙。天才在於日積月累,聰明在於勤學不輟。一個人,天資再高,如果不勤於學習,必幹不成大事業甚至養活自己都很困難;一個人,天資一般,如果能勤奮學習,就有很大的成就。但刻苦學不等於不分青紅皁白,來者不拒。要吸取精華,去其糟粕。

古往今來,多少飽學之士、成功之人,無不乘勤學之梯,通往成功之門。在紙發明之前,人們將文字寫在竹簡上。韋編,即串連竹簡的牛皮繩,它是相當結實的。據傳,孔子晚年鑽研《周易》,由於反覆翻閱,這種穿竹簡的繩子被磨斷了三次。這就是著名的“韋篇三絕”。晉朝車胤和孫康爲了學習,夜晚點不起燈,車胤夏日就捉螢火蟲裝在絹袋中照亮,孫康則在冬天下大雪中時,映着雪光讀書。這就是著名的“囊螢取亮”、“孫康映雪”。還有“鑿壁偷光”、“捧書追月”、“懸樑刺骨”------不勝枚舉。

術業有專攻,寧專勿雜。學習的內容,朝着一個方向努力,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而“勤”則貫穿始終,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涉及恆心,毅力。勤學之初,宜努力使之成爲習慣,習慣一旦養成,勤學就顯得很自然了,那時,勤學將是生命中一個不可缺少的內容。失之,則倍覺空虛無聊。

勤是做事之本。沒有勤什麼事也辦不成。我們有些學生考試時就願天尤人,着不會,那不會,平時勤一勤不就都會了嗎?

“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同學們,讓我們以勤爲本地去學習、去生活吧!不要懶惰,俗話道:“不勤,安能器大焉?”

八德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踐行新八德,做中華好少年》。

新八德就像一股春風,讓我知道什麼是人間的真善美,催生我向着太陽茁壯成長。新學期剛剛開始,新八德就踏着春的腳步走進我們從城市,來到了我們國小,跪羊圖手語、寄語、武術新三字經等一系列活動,讓我深深地理解了孝親我立行、尊師我先行、友學我互助、立志我成長、長善我表率、救失我自省、守法我必行、落實_規的深刻含義;我堅持按照老師要求回到家裏行感恩禮、講感恩話、做感恩事,從父母差異的目光和開心的笑容裏,我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知道了行動就會有變化。新八德已經在我心中落地生根。

新八德就像一面鏡子,讓我看清了自己,認識到自己還有許多做的不夠好的地方。沒有學習新八德時,我感覺自己沒什麼不足的地方,有時爸爸媽媽批評我,心裏還不服氣。可是在深刻理解了什麼是新八德以後,我就把自己的言行和新八德標準作比較,發現我的毛病就是接受不了批評,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承受能力不強;發現我做的最不好的就是

不能持之以恆,比如在做家務時經常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練習舞蹈動作也沒有按照老師要求天天堅持;發現我最主要的問題就是_規落的不實,雖然背誦下來,但是做的不好,比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有時反應比較慢。新八德演講稿

新八德就像一把標尺,劃定了行爲的指南,時刻鼓舞我立志做一名中華好少年。學習新八德,讓我明白了是與非,知道了什麼是好什麼是壞,知道了什麼事情應該做、什麼事情不應該做。爺爺爲我們描繪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要實現中國夢,我們就要立志做一名中華好少年,以劉伯承、雷鋒等先進人物爲榜樣,做一名有理想的國小生;我們就要主動孝順父母、尊敬老師、友愛同學,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做一名有道德的國小生;我們就要自覺遵守法律,認真遵守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做一名有紀律的國小生;我們就要堅持不斷長善、救失,每天進步一點點,做一名有才能的國小生;我們就要努力落實_規,把聖人教誨貫徹到一言一行中,做一名中華文化素養深厚的國小生。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積極踐行新八德,爲成爲中華好少年而努力奮鬥吧!

謝謝大家。

八德演講稿 篇3

在八年級思品課《難報三春暉》中心思想是孝敬父母,與新八德教育具有密切聯繫,首先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孝敬父母是每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質,是一個人的一生健康成長的立身之本,不孝敬父母的人連起碼做人的資格都沒有,更談不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本框題要弄清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爲什麼要孝敬父母?課文從父母賦予我們生命,而且把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成人,爲家庭爲我們付出很多,應當得到愛的回報,理應受到我們的孝敬。這在中華傳統道德里就是孝道,就是倫理,就是天經地義的自然規律法則,《弟子規》就有“尊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爲賢。”閔子騫等古聖先賢典故,反映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本框題要弄清第二個重要問題是怎樣孝敬父母的問題,這一問題教師可以結合《弟子規》中的入則孝進行教學,把古人孝敬歸納爲尊親、弗辱、能養三個層次與“三養一心”結合起來,讓學生懂得孝敬父母謹身節用,分擔家務,減輕父母的經濟負擔和生活壓力。“衣貴法,不貴華,上緣分,下稱家”我們在穿戴上不要追求時髦,花錢大手大腳,讓父母爲難,能穿就行,上學或出門要去的地方是近路一定要自己走路或騎自行車,遠路能坐公共汽車,就不要坐出租車,在外吃飯要吃便宜的。能保證衛生和吃飽飯就行。不要隨便吃零食,學習用品沒有完成還沒有壞一定要接着用,決不可扔掉浪費,爲減輕父母的生活壓力,讓父母少受點累,在家要多爲父母分擔家務,如幫助父母打掃室內外衛生、洗衣服、買菜、洗碗、打洗腳水、照顧爺爺奶奶等。幫父母多做力所能及的活。讓學生懂得孝敬父母。從我們一來這個世間,父母的身心都操在我們身上,不管我們走到哪裏,我們的好壞都牽動的父母的心,有一首《遊子吟》詩說得好:“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弟子規》說:“身上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所以,天冷了父母囑咐你要多蓋被子,出門要多穿衣服,免得受風寒生病,讓父母擔心;在學校要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不做壞事,不打架,不欺負同學,不暢談,不打遊戲機,不做任何違紀違法的事等等,不讓父母爲你操心;不與社會上不道德的人交往,不賭博,不喝酒,不吸菸。放學不在外面逗留,不去色情和網吧場所,晚上不外出,不做任何有損父母臉面傷德中讓父母蒙羞。普天之下,哪個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願。

這種創新教研模式可以推廣至全縣各校。除了與新“八德”教育中的“孝親”相融合外,國中思想品德教材教學內容可以跟新“八德”教育的其餘七個主題相融合即:九年級《實現我們的共同理想》和《選擇希望人生》與“立志”;八年級上冊《老師伴我成長》與“尊師”;八年級上冊《同學·朋友》與“友學”;八年級上冊《心有他人天地寬》與“仁愛”;八年級上冊《誠信做人到永遠》與“誠信”;七年級下冊《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與“守法”;七年級下冊《做自尊自信的人》與“謹行”相融合。

總而言之,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強,人無法不立,國無法不治。把新“八德”教育貫穿于思品課教學中,可讓學領略到中華傳統文化魅力,不斷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以古聖先賢爲榜樣,潛移默化,同時思品課教師要貫徹理論聯繫實際原則,結合學生身邊社會實際和生活實際,以身作責,言傳身教,相信這樣的思品課必將能真正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發揮其所應有的德育功能,必將會對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提高產生積極影響和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