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演講稿時該怎麼用警句

來源:瑞文範文網 8.04K

演講稿中恰當地使用與演講內容有密切聯繫的警句,能以智慧的火花點亮你的演講,可以打開場面,設置亮點,統率主旨,提升思想,製造高潮。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寫演講稿時用警句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寫演講稿時該怎麼用警句
寫演講稿時用警句的方法一:用警句打開場面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場演講,演講者上場後若以獨特的方式開頭,很快進入角色,吸引聽衆,抓住聽衆,建立認同感,架起演講者與聽衆的第一座橋樑,就能迅速打開演講場面,給聽衆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請看莫金華在國家執法幹部會上所作的《願我們都成爲新時代的“包青天”》演講片斷:

古往今來,備受人們稱讚、能千古揚名、流芳百世的執法者,都是那些匡扶正義、剛正不阿、廉潔奉公的廉吏清官。古代聖賢曾言:“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能欺,公生明,廉生威。”道出了古代廉吏清官的執法之道。

莫金華以高昂的語調讚揚古往今來能千古揚名、流芳百世的執法者都是廉吏清官,然後引用富有警世意義的箴言,道出了古代廉吏清官“公正爲民、廉潔居官”的執法之道,對仗工穩,言簡意賅,氣勢恢宏,意義深遠。明嘉靖年間無極縣令郭允禮曾將“公生明,廉生威”這句箴言刻成石碑,鑲嵌在縣衙大堂的牆壁上,作爲警示自已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自己——做官做人要公正廉明。這句箴言既爲演講迅速打開了場面,又爲深入闡明主題提供理論根據,有較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寫演講稿時用警句的方法二:用警句設置亮點

設置亮點,能使演講增輝添彩。演講者可以用警句來設置亮點,彰顯真理,弘揚正氣,讚頌真善美,鞭撻假惡醜,使人得到深刻的啓迪,感受美好的情操,樹立高尚的思想,產生強烈的社會效應和巨大的精神力量。請看閆研在第二屆全國大學生泰達論壇上所作的《青春的選擇》演講片斷:

和諧社會要求我們的青年人將個人的理想熔鑄於社會的理想之中。詩人流沙河有詩句說:“理想是石,敲出青春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高爾基也告訴我們:“當大自然剝奪了人類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時,又給了他一根柺杖,這就是理想!”一部社會發展史,就是人類爲實現理想而奮鬥的歷史,從“茹毛飲血”到大同世界,理想始終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支柱。在現階段,只有自覺地把個人理想融入到全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之中,理想纔會熠熠生輝。

閆研先提出青年人將個人的理想熔鑄於社會的理想之中,是和諧社會要求的觀點,然後用流沙河的詩句設置亮點,運用博喻、排比兼層遞的修辭方法,喻體分別是“石”、“火”、“ 燈”、“路”,層層深入,催人奮進,生動形象地闡明瞭理想的社會功效;接着又引用高爾基的名言,從人類社會發展史的角度講理想的精神支柱作用,比喻新穎,亮點閃耀,輝映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偉大而艱辛的奮鬥歷程,使演講新意盎然,光彩照人。

寫演講稿時用警句的方法三:用警句統率主旨

主旨是演講的核心和靈魂。一場演講,演講者巧妙地用警句突出主旨,統率主旨,揭示社會的本質特點,可以使演講內容集中,思想深刻,使聽衆受到心靈的震撼,起到演講的宣傳教育作用。在湖北省“親子同行——好習慣養成教育”活動啓動儀式上羅丹青作的《救救孩子》演講片斷:

同志們,朋友們,魯迅在上世紀五四時期曾經發出過“救救孩子”的吶喊,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的孩子正面臨着新的困擾、新的壓力、新的危機,爲了每一個家庭的幸福和諧,爲了每一位母親舒心的微笑,爲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讓我們再一次肩負起歷史的重任——救救孩子!

魯迅在20世紀初,借狂人之口揭露幾千年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發出“救救孩子”的吶喊,以此來喚起中華民族的覺醒。羅丹青面對我國教育新的困擾、新的壓力、新的危機,在演講中反覆引用魯迅“救救孩子”的警句,使它統率主旨,突出主旨,在新的歷史時期蘊含更深刻的意義,使我們感悟到,全社會都應該行動起來,教育孩子真正懂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這是每一個家庭和每一位母親的當務之急,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刻不容緩的歷史重任,振聾發聵,令人警醒。

寫演講稿時用警句的方法四:用警句提升思想

一篇演講思想深刻與否,在於演講者的思想認識的高低,在於能否反映客觀對象的本質特點。而在演講關鍵之處,用好富有哲理的警句,能揭示客觀對象的本質特點,深化內容,提升思想,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能給人一種深刻的啓迪,一種愉悅的美感,一種奮發的力量。請看白巖鬆《人格是最高的學位》演講片斷:

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學期開學,一個外地來的學子揹着大包小包走進了校園,實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邊。這時正好一位老人走來,年輕學子就拜託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自己則輕裝去辦手續。老人爽快地答應了。近一個小時過去,學子歸來,老人還在盡職盡責地看守着。學子謝過老人,兩人話別。幾日後,北大舉行開學典禮,這位年輕的學子驚訝地發現,主席臺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我不知道這位學子當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但我聽過這個故事之後卻強烈地感覺到:人格纔是最高的學位。

白巖鬆講述老人替年輕學子看行李的平凡故事,發生在北大副校長、著名教授季羨林博士的身上,閃耀着不平凡的光輝,令人肅然起敬。白巖鬆從這真實的事例中,由個別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歸納總結,提升思想,昇華到一個新的境界。在特定的條件下,與博士的專業職稱比,一個人的人格纔是最高的學位。這是在人的精神世界裏最高層次的學位,既蘊含北大“要學做事,先學做人”的育人理念,又讚美了季羨林無與倫比的人格魅力,使人的心靈得到提升和淨化,觀點新穎,別開生面,令人感動,發人深省。

寫演講稿時用警句的方法五:用警句製造高潮

清代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文似看山不喜平。”點出作文要曲折有致,演講也是如此,要抑揚頓挫,富有變化,不能平平淡淡,一個調子講到底。在特定條件下,演講者可以利用警句推波助瀾,製造高潮,激發聽衆的情感,獲得較好的演講效果。請看英國籍作家韓素音在第二屆“理解與友誼國際文學獎”授獎儀式上的答謝辭《四海之內皆兄弟》演講片斷:

很久以前,我想是1942年吧,***抱怨說,有一些同事,作文演說,冗長無度。英人有一俗語:言貴簡潔,智在清晰。對此,我完全同意,並在世界各地兩千餘次的演說中總是努力實踐。因而,今天也只說幾句話。……

由於我本人是中西合璧的混血兒,介乎兩種文化之間,因而一貫地認爲,促進世界上各民族之間的相互理解,乃是十分自然的事。思考方法之歧異,不應導致仇恨和排斥,而是應該學習和努力理解。我身體力行,只是遵循中國古代哲學而已: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作家韓素音開頭間接引用***的話,直接引用英國俗語,說明作文演說貴在簡潔的必要性,爲自己的演講確定基調,然後簡要概括自己行醫寫作的經歷,讚揚了中國對世界文化所作的偉大貢獻,最後引用中國古代名言:“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表現了對世界上各民族之間的相互理解的迫切心情,把演講推向高潮,激起所有在場聽衆的共鳴。

總之,在演講稿的寫作中用好警句,不能脫離主旨空喊口號,不能遊離於客觀事實之外,它是以演講事實爲基礎,總結出來的道理或規律,是演講者從具體、鮮活的事實中發現的亮點,是演講者深刻思想、非凡智慧和淵博學識的閃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