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親敬老》演講稿(通用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2W

《孝親敬老》演講稿 篇1

都說父愛如山,母愛如海!我的爸爸媽媽也一樣。

《孝親敬老》演講稿(通用17篇)

一天中午,媽媽煮了我們最愛吃的荷包蛋。坐上座位後,眼疾手快的我一下子就夾到了一個荷包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妹妹也夾了一個。我吃完第一個又吃了第二個……直到剩下空空如也的盤子。這時,我心裏暗暗責備自己:“都怪我,搶什麼搶!這下好了,媽媽吃什麼?”於是我準備從我碗裏夾一個給媽媽。媽媽見了,微微一笑,說道:“我感冒了,不可以吃蛋,否則病情會越來越重的。”我信以爲真,便免爲其難小口小口地吃了起來。吃完後,我就去寫作業了。當我上來喝水時,好像發現了什麼,媽媽正在吃我沒吃完的荷包蛋!原來媽媽說的話是一個善意的謊言!媽媽是想讓我多吃些,好長身體。剩下的蛋媽媽也不想浪費,於是媽媽才撒了這個謊。在一旁的我默默地流着淚。這就是我媽媽的愛,細微而又充滿溫暖。

我爸爸呢?則是位“虎爸”。爸爸雖然工作繁忙,但只要一有時間,就會來督促我寫作業。記得一年級時的家庭作業,我寫的字歪歪扭扭的,正好被“虎爸”看見了。一開始爸爸耐心地告訴我怎麼寫,可是,小小年紀的我還不懂那麼深刻的道理,我聽得糊里糊塗的',一點也沒聽進耳朵裏。這時,“虎爸”火冒三丈,氣得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他把我臉打青了,我哭得淚流成河。過了一會,“虎爸”換成了“慈爸”。“慈爸”蹲了下來,撫摸着我的臉心疼地問我疼不疼,告訴我那些字應該怎麼寫,並解釋給我聽,爸爸其實並不是真的想打我,爸爸是想讓我記住不認真寫作業時的深刻教訓。自從那次經歷以後,我再也不會把字寫得扭扭歪歪了。這就是我爸爸的愛,粗獷而又真實。

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限的。從現在開始,我們要爲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好孝敬父母、尊敬父母,讓他們永不變老!父母陪我們長大,我們要陪父母變老!

《孝親敬老》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xx班的xx人,我很高興在這裏給你們做演講。

大家對老人都不陌生,尤其是重陽節臨近,我們更要照顧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老年人,他們年紀都比較大,一生都在努力工作和奉獻。

他們是一羣弱勢羣體,需要關懷和保護。我們應該尊重和關心老人,儘可能地幫助他們。

每天上學路上坐公交車的時候,看到老人們,因爲沒地方坐,所以就忍不住跟着公交車一起搖晃。這個時候要主動讓座,扶老人坐下,不要讓他們吃虧,因爲他們太老了,經不起折騰。

過馬路的時候看到爺爺奶奶走路不方便,就要幫爺爺奶奶過馬路,不要因爲着急或者不好意思就不做了。我們應該做好每一件事,因爲我們是祖國的少先隊員和未來的接班人。

尊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幫助老人,用愛給老人溫暖。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伸出援手,幫助更多的老人,讓他們感到溫暖和善良。在這小小的善舉中,他們也是善良的。在小規模的邪惡行動中,他們不會這樣做。再小的好事,也是好事。不要做小惡,要做小善。永遠記住你的使命。

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小學生,做一個有愛心的國小生,就要繼承傳統優秀文化知識,尊重老人,關愛老人。關愛老人不是紙上談兵,而是通過我們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實現,通過我們的雙手來傳遞溫暖。

看到老人就問候他們,經常和他們聊天,緩解他們的孤獨,用我們的心照亮他們的心,給他們帶來新的氣息。照顧好身邊的每一位老人,不管我們的關係有多親密,多疏遠,都要照顧好他們。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在重陽節實現吧!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謝謝大家!

《孝親敬老》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祁縣中學的宋佩萱,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父母,孝親敬老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意思是:只要人人親愛自己的雙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我們都知道,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己„„可見孝敬父母是我們做人的根本。

孝敬父母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往今來的孝親事蹟數不勝數。從老萊子的綵衣娛親到陳毅元帥親手爲生病的母親洗尿褲,從毛澤東星夜兼程探望生病的母親,到8歲的唐銀花安慰失明的母親說:“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 有太多太多含辛茹苦的父母把無私的愛奉獻給了我們,00後的我們又是怎樣做的?我們常常會爲一個陌生人的幫助而感激涕零,卻忽略了父母給予我們細小瑣碎而又無微不至的關懷。有些同學不僅不對父母感恩,還要以愛相挾從而滿足自己自私的慾望,當父母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時,不孝的子女甚至會產生怨恨之心。缺少感恩之心,讓很多人變得消極冷漠,讓這個社會多了一份淒涼。

同學們,大家一定聽過烏鴉反哺的故事。烏鴉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後,當母親年老體衰,不能覓食了,它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並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爲止。相信大家也一定看過一則公益廣告,一位孝順的媳婦在忙碌了一天後,還爲婆婆打好洗腳水,

爲婆婆洗腳,當年幼的孩子看見媽媽正在爲奶奶洗腳時,自己也打好了洗腳水,搖搖晃晃地端到媽媽的面前說:“媽媽我也爲你洗腳”。這一場景確實很令人感動,也讓人深省,我們長這麼大到底爲父母都做過些什麼? 我們有幾個人能記住父母的生日?父母最喜歡吃的東西?父母的鞋碼?這些看似很微不足到的事,卻體現着我們是否對父母有一份孝心。

一個只有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人。因爲有了父母纔有了我們,才使我們有機會在這五彩繽紛的世界裏體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樂與幸福。是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給予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兒女有了快樂,最爲之開心的是父母;兒女有了苦悶,最爲之牽掛的也是父母。舐犢情深,父母之愛,深如大海。所以,將來不管我們走到哪裏,都要記住我們的父母。父母是我們今生最大的恩人,是值得我們永遠去愛的人。

親愛的同學們,在我們成長的日日夜夜中,我們有多少人多少次去靜靜地感知過親人給予我們的愛,有多少次向親人訴說過我們對他們的愛,又有多少次用語言和行動去報答過對親人的愛呢?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說過:“世界上什麼都可以等待,只有孝順不能等待!”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着一曲動人的樂章,那是大樹對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藍天中飄蕩,那是對藍天的感恩。草木非人,皆有感恩,更何況我們人呢?所以現在的我們,要行動起來,感恩父母,孝親敬老,從點滴做起!對父母多一份關心,盡一份孝心,少留一點遺憾。給父母洗一次腳,做一頓飯菜,端一杯清茶,是孝心;開開心心的學習,平平安安的生活,是感恩。

借這次演講,我祝願我們的老人晚年幸福安康,願親人的笑臉常陪伴左右,讓我們有更多的力量愛我們的親人,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孝親敬老》演講稿 篇4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孝親敬老”。

孝親敬老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個學生應 該做好的行爲規範!

孝親敬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能體現出來,例如: 在家裏我經常給奶奶捶背、撓癢癢。爸爸下班回家我會像爸爸問好,給爸爸拿拖鞋。吃完飯後我會幫媽媽收拾桌子,掃掃地,還有一次媽媽感冒了,我用我的小胳膊小手使足了勁兒幫媽媽倒水喝,媽媽笑了。這些不正是“孝親”的行動嗎?

還有幾次在車站我主動幫助了殘疾人老爺爺,這不也是“敬老”的表現嗎?

孝親敬老是沒有固定的標準的,只要我們心中有愛,想着、做着、念着,能讓我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我們的老師等長輩高興,能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愛就好。

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感恩父母,孝親敬老。

謝謝大家!

《孝親敬老》演講稿 篇5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禮儀之邦。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有着不計其數的家傳美談: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程門立雪……這一個個故事都是要教給我們孝親敬老,尊師重學。

無論你身在天涯還是海角,有一些人,他們總是佔據你內心的黃金位置。“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是他們的真實寫照。九九重陽菊花爲他們而盛開,他們就是你的父母和親人。孩提時代,總是在母親的故事聲中酣然入睡,總是在父親堅實的臂彎下蹣跚學步,總是在老雙親的呵護中茁壯成長。你可曾想過生病時,父母爲你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你可曾想他們鬢角的青絲爲誰而生。但是,或許你還不知道他們的年齡和生日。驀然回首,從前的我們知道些什麼?只有調皮和叛逆。

面對親人的愛,能夠當之無愧說我已經回報過親人的人簡直是子虛烏有。其實回報父母之恩,用不着爲家做出多大的貢獻,而是以一顆孝心和平常小事去回報。像黃香爲父親溫被子一樣,一件小事,足以讓他們的心中暖融融的。當父母年老時,牽着他們的手去賞夕陽美景;在他們生病時,做到“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雖然報恩簡單,卻要我們用一生一世去持續。

我們的生命中,有一些人是掌握命運的天使,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未來藍圖的畫家,他們就是老師。

“靜靜的深夜羣星在閃耀,老師的窗前徹夜明亮,每當我輕輕走過您窗前,明亮的燈光照耀我心房”……深夜裏,總有一些人還在奮筆疾書,不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了學生,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爲人類付出。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是他們最真實的寫照。“桃李滿天下,弟子勝三千”這是他們最大的欣慰。老師,您用心血澆灌我們求知的渴望。沒有您,我們難以爬上人類進步的階梯;有了您,世界才文明。荀子曾說:“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您就是爲我們開“求知號”小船的船長。

但是,面對老師的奉獻,我們總是昧着良心去迴避。驀然回首,你可否發現自己不尊師的行爲?上課睡覺,作業不寫,這就是我們所謂的高等動物的“尊重”。驀地,在質問自己時,想起了宋朝的一件事。

楊時爲了豐富自己的學問,放棄高官厚祿,到河南拜程顥爲師,後來程顥死,而楊時也有四十多歲了,但仍舊刻苦學習,於是便於友遊酢一起去程顥的弟弟程頤那裏登門求拜,但去時,程先生正在閉目養神,他們便在門外等候,天公不作美,忽然大雪紛飛,但他們仍舊畢恭畢敬地站着,大半天,程頤才醒來,但發現兩人已成雪人,而且毫不倦怠。

比比我們,與老師鬥嘴是特長,隨便進辦公室是專利,豈是尊師?

尊師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因爲老師是靈魂的工程師和傳遞者,我們豈能讓它們爲我們操心?

同學們,從現在開始,改掉以往的錯誤,讓尊孝伴隨我們成長!我相信,這些優良品性是我們成長中的一劑良藥!

《孝親敬老》演講稿 篇6

敬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三年一班的李。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孝親敬老》。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孝敬父母是我們做人的根本,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從偉人到平民百姓再到我們身邊的同齡人,有多少人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今天我就講一個身邊孝親敬老的小故事。

徐悅今年12歲,是一名六年級的國小生。她生活在一個工薪家庭裏,爸爸媽媽工作都很忙,她就像小大人,提醒父母照顧好身體,幫媽媽買菜、做飯,洗衣服。看到父母疲勞時主動爲父母打好洗腳水,給他們搓背、按摩。徐悅學會了自覺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給父母添負擔。有一次下大雨,她放學回到家,看到媽媽還沒有回來,知道媽媽沒有帶雨具,她帶好雨具去接媽媽,媽媽感動地抱着女兒大哭。還有一次,因爲做飯,手都被電飯鍋燙傷了,可她還是偷偷地做,還跟媽媽開玩笑地說,不吃一塹,不長一智。徐悅還是爺爺奶奶的好孫女。爺爺奶奶都70多歲了,她平時一有空就和爺爺奶奶聊天,給他們表演小節目,和他們做遊戲,給爺爺奶奶送去快樂,讓他們彷彿又回到了童年。尤其是爺爺,因爲年紀大得了腦血栓,行動不便,徐悅就經常爲爺爺揉腿、捶背,關心爺爺。有一次徐悅去爺爺家,看到爺爺一個人趴在牀上,手捂着胸口,臉上大顆大顆的汗直往下掉,她趕緊問爺爺怎麼了,爺爺強忍着疼說心臟又犯老毛病了,徐悅看到只有爺爺一個人在家,就趕緊給爺爺找到藥,倒好水,讓爺爺把藥吃了,又在旁邊陪爺爺,直到家裏其他人回來,她才鬆了一口氣。徐悅常常說:“孝親敬老不一定要做多麼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是在生活的點滴細節裏,哪怕很小,身邊的人感受得到纔是最真切的。”

同學們,想想我們平時對待父母的態度有些話有些事你感覺做的對嗎?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做一個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好孩子,無愧於我們胸前飄揚的紅領巾,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繼續傳承下去,讓它源源流長。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孝親敬老》演講稿 篇7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孝親,一種美,更是一種責任。

孝親敬老,是幾千年來人人廣爲傳送的美德。多少動人的詩歌、樂曲,讚頌了多少孝親敬老的孝子。可是我認爲,孝親,不單單是掛在口頭上的一句口號,個是一種人人都需擔當的責任。

其實,孝親並不是什麼難事,就算是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也能將它淋漓盡致:親戚家的小孩子,每天早上出門上學時,總會對爸爸、媽媽說一句:“我去上學啦。”放學回來也會和長輩打招呼。我第一次看到時,總覺得這孩子有些傻。因爲他雖然每天都保持着這“好習慣”,可是卻極少能得到父母的迴應。可時間久了才發現,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舉動,儘管不像“王祥臥冰求鯉”那樣的偉大,但也表達了她心中對父母的感激。也能使親人感到慰藉。

一個小孩子,尚且能做到這樣,又何況我們呢?

總是抱怨父母嘮叨的我,開始了改變:當媽媽又開始念她的“緊箍咒”時,我不再怒氣衝衝的甩門而去,而是靜靜聆聽;當爸爸又拉下那張包公臉時,我不再頂撞,而是默默地看。

果然,父母臉上的怒色漸漸褪去,附上了甜蜜的笑容。

想到這裏,又忽然聽見了鄰居家傳來了一陣陣聲音——原來是年近七旬的爺爺送別自己的兒子和孫子:“路上慢一點,拿上雞蛋。”老人急促的囑咐着,儘管兒子一個勁的抱怨父親太能嘮叨,可又有誰能明白他心中的寂寞?就要走了,兒子推脫着攔下了要去送他的老父親,自己嘟囔着帶着孩子走了。背後傳來老人無奈的、不捨的、略帶苦澀的笑聲。我都有些震驚:難道說,人們天天說的“孝親”,就是讓老人獨自落寞嗎?

不,不是的!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有孝心,懂敬老的人,我們一定要記住:羊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情,何況我們這有血有肉的人呢?別人給予的點滴恩情,當涌泉相報,有何況父母的養育之恩呢?所以,請讓孝心——這份美德,這份責任,永遠傳承下去!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孝親敬老》演講稿 篇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上午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父母,孝親敬老。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孝敬父母是我們做人的根本。從古至今,從偉人到平民百姓再到我們身邊的同齡人,有多少人給我們做了的榜樣!

各位聽說過《二十四孝》中臥冰求鯉的故事嗎?王祥年少的時候母親就過世了。繼母對王祥非常不好,屢次挑撥他跟父親的關係。年幼的王祥受盡了委屈,後母還對他百般的挑剔刁難。

一天,後母病了,想吃魚,就命王祥去抓魚。可是,江河都凍結了,哪裏還有魚呢?爲了滿足母親的願望,王祥頂着嚴寒來到河邊,他脫掉衣服,希望用體溫化冰,得到鯉魚。

想一想我們自己!平時母親叫洗一雙筷子、洗一個碗,可能都不願意做。叫掃個地,可能也會不高興。但後母如此難做難爲的要求,王祥都毫無怨言,一心只祈求能捉到魚,帶回去奉養母親。這麼純厚的孝心,怎會不令人感動呢?

據說就在這個時候,冰突然自己裂開,竟然有兩條鯉魚躍了出來,凍得渾身發抖的王祥如願以償。

是什麼力量支撐王祥這樣做呢?唯有一個“孝”字,也正是王祥的一顆孝心感動了後母。

有的同學或許會說,這個故事未必是真的。翻開歷史看看,感恩的故事還少嗎?黃香九歲溫席,李密陳情報祖母,花木蘭替父從軍,赫赫有名的陳毅元帥親手爲生病的母親洗尿褲,失去父親的8歲的唐銀花安慰失明的母親說:“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

各位還記得那首詩嗎?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

教你係鞋帶,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頭髮,擤鼻涕孩子!

如今,我的腳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所以,請你緊緊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

就像當年一樣,我帶着你一步一步地走。

親愛的同學們,在我們成長的日日夜夜中,我們有多少次去靜靜地感知過親人給予我們的愛,有多少次向親人訴說過我們對他們的愛,又有多少次用語言和行動去報答過對親人的愛呢?

鮮花可以枯萎,滄海可以變桑田。但我們感恩的心不能變,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感恩父母,孝親敬老!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孝親敬老》演講稿 篇9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

讓身爲21世紀主人公的我們,把中華民族上千年的美德一代代傳下去,也許在擡頭的一瞬間你就會發現,時間的老人已在父母身上留下了痕跡,是永不磨滅的痕跡,但你還會發現父母笑了,開心的笑了,不是因爲他們有了山珍海味…….而是因爲又兒女陪在身邊,讓父母感到了欣慰。讓孝道更好的發揚下去!

老,這樣你會永遠沐浴在愛的光輝之下,收穫一份溫暖與幸福《史記》中說:“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父母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是人生的啓蒙老師,是天下最疼愛自己的人。倘若沒有父母的撫養,自己能從一棵幼苗成長爲參天大樹嗎?世間最可報答的人是誰?依我看就是父母親。自己本事再大,官職再高,也不能忘本,不能過河拆橋。正如一首詩中寫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爲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乳恩。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白費心。”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人,能承望他愛別人呢?

小時侯,常聽祖父講過這麼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說:有一個耄耋老人,他眼花耳聾,膝蓋不停地哆嗦着,他兒子和兒媳婦把他趕下飯桌,讓他用木板吃飯,老人的孫子看見了,也想用木板給他父母做碗,讓父母老了以後用。父母知道後,明白自己錯了,把老人接上了飯桌和他們一起吃飯。第二個故事說:一個男人很討厭他的父親,讓他的父親帶着一條毛毯出去“闖闖”。這時他不會說話的兒子居然說:“父親,你不必給爺爺一條毛毯,給他半條就行了。剩下的半條請你好好收藏起來,等我長大後可以把它給你們,讓你們到外面‘闖闖’”。孩子的父母幡然悔悟,急忙留住了老父親。這兩則故事說明,你怎樣對待自己的父母,孩子就怎麼對待你。可見,孝敬父母不但是自己的良心使然,也是爲兒女做典範。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自己的老人也要尊敬別人的老人,對待公公、婆婆,也應和自己的父母親一樣,公公、婆婆老了,不能自理了,理應我們贍養。人都有老的一天,將心比心,當自己老了,無人關照,自己是什麼滋味?有一種人,生前不孝敬老人,一旦老人一口氣嚥了,就大辦喪事,哭得昏天黑地,死去活來。這也是不應該的,生前對老人孝順一點,讓老人活得健康愉快,死後,喪事簡單一點,也沒人說你不孝順。即如古人所說:“生前能孝方爲孝,死後盡孝枉徒然;孝順傳家孝是寶,孝性溫和孝味甘;羊羔跪乳尚知孝,烏鴉反哺孝親顏;爲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類實可憐。

其實,尊敬自己的父母親並不難,老人們大都要求都很低,沒有生活來源的老人,你可每月寄些生活費;在鄉下住的老人,你可以接到城裏享幾天清福;分隔兩地者,你可以常回家看看,每週打一次電話問候;回家去,親手爲老人做一頓飯,洗一次鍋,燉一杯茶,敬一杯酒,同時,教育自己的子女經常問候老人;經常爲老人買些衣服食品,滿足他們的生活需要;家裏遇到什麼事情,也讓父母親參與民主討論;吃飯時,讓老人先吃;老人有病,要及時治療,要捨得爲老人花錢;作爲妻子,要多關心老人的飲食起居,作爲丈夫,也要關心岳父、岳母的生活和健康。

一顆感恩的心,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着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繪畫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爲感恩纔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爲感恩纔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爲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從嬰兒的“哇哇”墜地到哺育他長大成人,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從上國小到國中,乃至大學,又有多少老師爲他嘔心瀝血,默默奉獻着光和熱,燃燒着自己,點亮着他人。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爲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後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爲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爲有名的科學家,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她在會上看見自己的國小老師,用一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自古以來的偉人無不有着一顆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你的一句問候,一聲呼喚,一絲感慨。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爲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爲如此纔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

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爲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孝親敬老》演講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想問一下大家,在剛剛過去的九九重陽節,各位的手機是否被關於“你陪我漸漸長大,我陪你慢慢變老”爲題的內容刷屏了?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一天,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走進了移動營業廳,將一部十分古老的手機拿給維修人員,當維修人員仔細檢查過手機並告知手機沒有任何問題時,老人默默地流下了兩行淚,喃喃的自語道:“那我爲什麼就接不到孩子的電話呢?”看到這些,我想大家會立刻抄起電話給遠在老家的父母、親人打去問候的電話並講訴一下自己的近況。

在我們這個飛速發展的高科技時代,人們都忙於工作,忙於事業只能通過電話、視頻來解決對遠在故鄉親人的思念,已盡兒女之孝。那麼,跟我們朝夕相處生活在一起的老人,又應該如何對待呢?

我的家裏共有六口人,爸爸、媽媽、外公、外婆、我和弟弟,其樂融融的一個大家庭。我和弟弟更是在外公、外婆的關愛下長大的,從我記事開始就知道在爸爸、媽媽那裏解決不了的事情,外公、外婆那裏都能辦到。然而隨着他們的年紀到了八十高齡,外公又患有輕度中風、腦萎縮,耳背、眼花,問題就都來了。他會經常忘記說過的話或做過的事,爲此總是懊惱、自責,認爲他在這個家裏沒有了價值,只是家人的累贅。記得有一次,爸爸、媽媽接我和弟弟從少年宮上課回來沒有帶鑰匙,剛好外婆又去菜市場買菜,家裏只有外公一個人。我們按門鈴,沒人應答;打手機,不接;敲門,沒人理會。整整兩個半小時的時間,我們站在門口重複着按門鈴、打手機、敲門,從盼望到無奈。當電梯門打開,外婆大包小裹的走了出來,我就像看到救星一樣,立刻奔過去接過

外婆手裏的袋子激動地說:“外婆,快開門吧!我快累死了!”外婆不解地問:“你外公不是在家嗎?”我無奈地說:“按門鈴、打手機、敲門,沒有人理會呀!所以我們只能等你了。”隨着外婆打開房門,來到外公的房間,看到外公正端坐在搖椅上看着電視。外婆生氣地說:“你在家也不聽着門鈴和手機,他們在外面站了兩個多小時,累壞了,你還有心情在這看電視?”外公一臉無辜地站了起來,怯怯地問:“他們什麼時候回來的?我沒聽見門鈴呀!”我沒有好氣地說:“外公,我們都快砸門了你都聽不見,我的腿都已經酸了。”說完我就躺在客廳的沙發上。外公看了看我欲言又止,轉身對剛剛走過來的爸爸說:“你看今天真是的,我真的沒有聽見門鈴聲,老了,不中用了!害得你們在門外站了這麼久。”這時,我忽然看到外公眼睛裏流露出的不安和歉意。

爸爸雙手扶着外公在沙發上坐下,親切地說:“這不怪你,是我們忘記拿鑰匙了,別往心裏去。”可是外公還是不斷的在檢討自己,爸爸又笑着說:“我們忘記帶鑰匙,您沒聽見門鈴,我們都有錯下次一起注意。”聽了爸爸的話外公似乎得到了一些安慰也笑着說:“下次我一定改正。”說完慢慢地走回他的房間。目送外公離去的背影,忽然覺得他好可伶,以前多麼能幹的一個人,老了爲什麼會這樣?我更不解的是爸爸爲什麼總是說自己有錯?於是迫不及待地問:“爸爸,明明是外公在家沒給我們開門,爲什麼你說是自己沒帶鑰匙的錯?”爸爸看了看我意味深長地說:“孔子說過‘吾日三省吾身’,我們雖然做不到聖人那樣,但遇事也要從自身找問題,而不是埋怨、怪罪別人。更何況外公沒有錯,而是年紀大了造成的。

他已經很內疚了,我們應該體諒他,對老人我們永遠都要包容、原諒。”幾天後我放學回家,突然發現在原有的門鈴旁邊多了一個按鈕。出於好奇心,我沒有像往常一樣按門鈴而是按下了這個新按鈕。正當我等待着奇蹟出現時,外公打開門站到我的面前,接過我手裏的書包微笑着說:“回來了,快進屋,外婆已經把飯做好了。”我滿臉疑惑的問:“什麼情況?”天真的弟弟跑過來,興奮地說:“哥哥,你按了外公的專屬門鈴。”“專屬門鈴?”“你看好了。”說罷他便跑到門外給我做示範。

弟弟按下門鈴,屋裏傳來一陣響亮的鈴聲,我順着聲源來到外公的房間,一個心形漂亮的門鈴展現在我的面前,它就插在離外公最近的插座上。我問外公“這是新門鈴嗎?”外公高興地對我說:“是啊,你媽媽專門給我買的門鈴,漂亮嗎?這個聲音好大,我能聽見。”看着外公高興得像個孩子一樣,我忽然明白:在孝敬老人的過程中,無論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只有從自身上找問題,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不得乎親,不可以爲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爲子,謝謝大家!

《孝親敬老》演講稿 篇11

各位教師、學生及家長朋友:

“百善孝爲先,行孝教爲本”。一個“孝”字,飽含了我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一個“教”字,左邊是“孝”字,右邊是“文”字,蘊含的就是孝道文化。

尊敬長輩,孝順父母,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是家庭和睦團結的紐帶,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更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潤滑劑和助推器。爲此,我們特發出如下倡議:

一、傳承優良傳統,爭揚孝德之風。

我國的孝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自古以來我們就把孝道視爲美德之首、立身之本、齊家之寶、治國之道,但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應該秉持的“孝德”卻在不知不覺中被淡化甚至被遺忘。面對孝文化的斷層危機,弘揚孝道文化必然成爲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強烈呼喚。

用中華民族傳統的孝文化滋潤我們的心靈、完善我們的人格,傳承孝德傳統、爭揚孝德之風,讓孝行天下、德澤萬代。

二、孝親起於自身,敬老見於小事。

事親行孝,是我們做人的根本,它不需要偉大作爲和豪情壯志,它需要的是堅持,我們可以用平凡演繹孝德。孝敬父母、關愛老人,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生活、工作細節做起。

全體教師要加強孝德修養,努力踐行教師“孝行十個一”,將“孝德”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強化職業道德建設,切實發揮示範和引領作用;積極將孝道文化教育融入課程計劃,尤其是語文、德育課教師更要以課程爲切入點,以自身爲主力推手,充分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中“孝德”教育的典型事例開展教學工作;通過多種方式交流孝德教育的經驗和做法,倡導良好風尚,對“反哺”事例和身邊發生的“孝敬父母”優秀事蹟進行廣泛宣傳。

全體學生要按照五自好習慣、積極踐行學生“孝行”十個一,爲父母洗一次腳、敬一杯茶、梳一次頭,點點滴滴見真情;爲父母披一件衣、鋪一牀被,絲絲縷縷連愛心;給父母打一個電話、送一句問候,字字句句顯孝心。在孝敬父母的同時,也要關愛我們身邊的老人,特別是孤寡老人、空巢老人、高齡老人,多爲他們做好事、辦實事,幫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困難。相信我們多一份關愛、多一份付出,社會便會多一份溫暖、多一份美好。

家長朋友要加強對孩子的孝道教育,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要讓孩子體察父母的慈愛和奉獻,要讓孩子從一些細節中產生對父母的敬慕之情和孝敬之心,利用身邊活生生的典型孝道事例對孩子進行正面教育,在明辨是非的基礎上做到“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無聲”。把孝道變成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感。更要讓孩子明白“尊重長輩並不是迂腐,粗魯撒野並不是瀟灑,只有對長輩發自內心的尊重與愛戴,纔是現代公民應有的素質與風範”。只要家庭、學校、社會以及媒體導向形成合力,孩子就會由愛父母和家人進而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三、傳播文明禮儀,規範基本動作。

我國是禮儀之邦,文明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加強禮儀規範教育,有利於塑造健全人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傳承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對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學習、傳播“文明禮儀”,以提高本人自尊心爲基礎,尤其是青少年學生在學會尊重他人時,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尊心在提高的同時,其內心的道德要求也在提高。

各位教師、學生及家長朋友努力學習文明禮儀、傳播文明禮儀,積極踐行國小生文明禮儀規範,還要積極開展孝親文明禮儀標準二十條的家庭量化考覈活動;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加強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使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家長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友善、融洽,使校園的孝道文化氛圍更加濃厚。

各位教師、學生及家長朋友:弘揚孝道,不僅是一份責任,更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基,希望你們積極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使全社會形成孝親敬長、感恩圖報的良好氛圍,讓我們一起攜手傳承美德、弘揚孝道,共同創造和諧美好的明天!

《孝親敬老》演講稿 篇1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一位中華兒女都應將敬老愛老的傳統發揚光大。記得有人說過,童年是一幅畫,少年是一個夢,青年是一首詩,中年是一篇散文。回首人生,老年人是一部歷史;把握今朝,老年人是一面旗幟,憧憬未來,老年人是一道風景。在過去的日子裏,老人們爲這個社會的建設嘔心瀝血,任勞任怨,灑下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無私的奉獻,我們爲有這樣的老人而感到自豪。

現在我們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部分同學在家裏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但是,我們要知道百善孝爲先。在春秋時期,孔子最有名的弟子子路,小的時候,由於父母體弱多病,家裏很窮。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飯,可家裏一粒米也沒有,怎麼辦?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裏的山路,從親戚家裏揹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他是個孝順的孩子。

我國的開國元勳——陳毅元帥,即使自己作了元帥,可還是親自爲自己病弱的母親洗衣洗褲,從來不要自己的下屬去做,難道他不是尊老愛親的楷模嗎?

因此,作爲一個新世紀、新時代的國小生、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和口頭上,而要付諸實際行動,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比如說:當爸爸媽媽辛苦勞動的時候主動端茶遞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以減輕他們的負擔。我認爲這就是尊老愛幼的開始。還有,在社會的大環境中,我們雖然能力不大,但也應該有所作爲。比如說:當我們看到白髮蒼蒼的老人不小心摔了一跤,旁邊的人卻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的時候,我們可以主動跑上前扶起老人,如果摔傷了,還可以扶他到醫院去;總之,每一次充滿愛心的行動,每一次尊老愛親的行爲,雖然看起來微不足道,甚至毫不起眼,但只要我們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做下去,就必將起到榜樣的作用,在無形中可以感動和潛移默化周圍的人們。如果全社會的人都能養成尊老愛親的優良品質,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將會更和諧,更融洽,更親密,人間將到處充滿愛。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行動吧!

《孝親敬老》演講稿 篇1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史記》中說:“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父母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是人生的啓蒙老師,是天下最疼愛自己的人。倘若沒有父母的撫養,自己能從一棵幼苗成長爲參天大樹嗎?世間最可報答的人是誰?我看是父母親和一些老人。自己本事再大,官職再高,也不能忘本,不能過河拆橋。正如一首詩中寫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爲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乳恩。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白費心。”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尊重的人,能承望他愛別人呢?

小時侯,聽祖父講過這麼個故事。故事說:有一個老人,他眼花耳聾,膝蓋不停地哆嗦着,總是把碗哆嗦到地上,他兒子和兒媳婦便把他趕下飯桌,讓他用木板吃飯,老人的孫子看見了,也想用木板給他父母做碗,讓父母老了以後用。父母知道後,明白自己錯了,把老人接上了飯桌和他們一起吃飯。這個故事說明了你做什麼,你的後代也會跟你學。

有時我們回憶過去,你有沒有想過,是誰給我們這麼美好的童年?當我們很小的時候,父母用了很長的時間教你用湯匙、用筷子教你吃飯,教你係鞋帶、扣扣子、梳頭髮,或許你不會在意,認爲那是理所應當的,但是,每一個事情都是他們用心血去教的。

老人,家家戶戶都有,大家並不陌生。他們是我們的長輩,他們辛勤勞動了一輩子,對我們的社會貢獻不少。尊敬老人既是對老人的關心與照顧,又是繼承前輩們"財富"的需要。敬老愛老的美德是黑夜裏的一盞燈;是寒冬裏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時的一場甘霖。美德,其實就是需要幫助時,伸過來的一隻溫暖的手;需要談心時,遞上來的一顆火熱的心;需要關心時的一句親切慰問。只有在這種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間的溫馨與美好;才能遠離孤獨,才能欣慰地走完屬於他們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個世界充滿歡聲笑語。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做到敬老,愛老,助老。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人人都會老,人人都敬老,社會會更美好的。

孝親敬老是我們的責任,每句問候、每首歌、每道菜都能成爲孝親敬老的美德。他們付出了,我們要回報他們,讓他們知道,他們的辛苦沒有白費!

最後我想說:“孝親敬老,人人做好!”

《孝親敬老》演講稿 篇1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華民族文化傳統絕該繼承和發揚。孝親敬老美德更是精髓,更應該繼續發揚光大,這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是良心的要求。

“孝”是中國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影響最深遠的傳統倫理觀念。在《孝經》中,“孝”被開宗明義地肯定爲“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者”,並被儒家視爲“仁之內核”。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祖孫兩人,更相爲命。幾千年來,“磕頭”、“跪拜”“昏定晨省”“披麻戴孝”“守靈”等儀式一直承載着中華民族“孝”文化的內容。而當代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更是嚴格保留了很多的傳統孝道儀式和規範。例如在韓國,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都要在正月七年級之前趕回供奉祖先的長兄或長子、長孫家,參加祭祖的茶禮儀式並相互拜年。拜年時,長者盤膝而坐,晚輩在長者面前下跪叩頭,長者對成年晚輩低頭彎腰答禮。

“一定的內容必須通過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現出來。”夏學鑾並不否定當代青少年在春節時給父母磕頭的意義。他說,有選擇地恢復一些體現家庭長幼尊卑倫理關係的傳統社會儀式還是必要的,弘揚孝道需要藉助具體的形式。其實孝道的核心是要突出“感恩”思想,理解磕頭後面的價值取向纔是真正重要的。表達愛心的形式是多元的,每一個老人內心感到溫暖的形式也是不一樣的,孝悌並稱不可偏廢;二是無違父母;三是爲父母守孝;四是在家盡孝,在國必忠。

謝謝大家!

《孝親敬老》演講稿 篇15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詩經小雅有云“維桑與梓,必恭敬止。”牟融的《送徐浩》中寫道“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滿頭。”古人以“桑梓”代表故鄉,以“椿萱”代表父母。我們常在文學作品中品味作者對故鄉的潺潺思念,但故鄉里那在家中牽掛遊子的父母,纔是每個人心底裏最柔軟的思念。流年似海,當曾經的過往被遺忘,當曾經的允諾被風化,當生命飽經滄桑,母親依然是迷人的夢境,父親依然是沉默的汪洋。無論你身在何地,心在何方,有兩個人始終佔據着你心底最柔軟的地方。他們願意用生命去愛你,這種愛允許你肆意索取與享用,卻不需任何回報。他們就是我們至親至愛的父母啊!鴉爲飛禽,雖相貌醜陋,卻也知道反哺;羊爲家畜,雖生性庸懦,也不忘跪乳。而作爲這個星球最高等的人類,尊敬父母,感恩父母,似乎不僅僅是責任,更是應有的品質吧?

小時候,父母教會了我們基本的生活常識,做人的基本道理。他們像一個大樹,用那蓬勃的枝葉爲我們遮風擋雨;他們像一雙翅膀,竭力揮舞讓我們得以翱翔;他們是這世界上最傑出的建築師,他們用雙手和汗水創造了這世界上最溫馨的港灣,那就是家。

他們給我們的愛如大地般沉重,任憑嫩芽一般的我們從中汲取,茁壯生長。當有一天我們足以俯瞰這個世界,是否還會記起我們腳下這片土地?我們是否應該感恩腳下這方熱土?答案,是肯定的吧。當父母年華逝去,眸漸無神,鬢角發白,羽翼漸豐的我們,也該用自己的翅膀,給予他們庇護。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着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的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繪畫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爲感恩纔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爲感恩纔會有真摯的親情,因爲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感恩,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本性,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感恩讓生活中瀰漫着溫馨的氣息,愛的味道。夜空靜謐,曉月讓一切沐滿銀光,繁星綴滿了這如墨的黑幕。晝夜交替,不變的是父母的愛給我們留下的一縷繞指的柔情。

父母如椿萱,用期許的目光看着我們成長,用不變的堅守給與我們力量,用永恆溫暖的愛,讓我們知道了前進的方向。敬以椿萱,就算眸中噙滿了淚水;愛以椿萱,哪怕顛沛考驗;念以椿萱,就算隻身獨舟,行於浩瀚。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孝親敬老》演講稿 篇1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孝敬父母是我們做人的根本。從古至今,從偉人到平民百姓再到我們身邊的同齡人,有多少人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

孝敬父母長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父母長輩,養育了後代晚輩,從嬰兒的“哇哇”墜地到哺育他長大成人後,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從上國小到國中,乃至大學,又有多少老師爲他嘔心瀝血,默默奉獻着光和熱,燃燒着自己,點亮着他人。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爲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後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爲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爲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爲如此纔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

親愛的同學們,在我們成長的日日夜夜中,我們有多少次去靜靜地感知過親人給予我們的愛,有多少次向親人訴說過我們對他們的愛,又有多少次用語言和行動去報答過對親人的愛呢?

鮮花可以枯萎,滄海可以變桑田。但我們感恩的心不能變,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感恩父母,孝親敬老!

謝謝大家!

《孝親敬老》演講稿 篇1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人們一直在歌誦那些孝親敬老的孝子,並以他們爲靈魂人物譜寫一篇篇動情的樂章,一首首感人的詩歌。但我覺得盡孝並不是無私奉獻的美德,而是一種人之常情,是一種天經地義的責任,沒有任何虛幻色彩。

我也許沒有顏文姜對婆婆那般忍耐承受的孝心,也許也沒有許多孝子爲父母甘願獻出生命的情懷,但生活中的許多小事也能使父母的心靈得到慰籍。冬天的下午,媽媽拖着疲乏的雙腿走進屋裏,倦累的身體一下軟倒在沙發上。我急忙倒一杯熱水,送到她嘴邊。媽媽的眼中掠過一絲欣喜。她接過茶杯,杯裏騰起的熱氣,襯托着她那張泛紅的臉。媽媽的眼神中沒有過多的奢望,她只是在享受着這片刻的盡孝之情。是啊,父母如此含辛茹苦,只奢求兒女的一點點孝心。而當我們離開父母的攙扶獨自行走時,回頭望去,父母憔悴蒼老的目光仍帶着對兒女深深的牽掛。寫到這裏,我的心溶化了,一時間愧疚之情從心底升騰,涌上心頭……

在寒冷的冬天,風在上空盤旋,四周一片蒼茫肅靜。在風雪的掩映中有兩個身影顯得越發弱小。那是我和姥姥。姥姥步履蹣跚地向前走着。我攙扶着姥姥的手,一步一步向前挪。一邊走,一邊拍打姥姥頭髮上的白花花的積雪。姥姥用溫柔欣慰的目光看着我。我覺得自已猛然間變得異常高大聖潔。那是因爲在我的胸脯之間有顆灸熱的孝心正在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羊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情”,更何況我們是有血有肉的人啊。即使別人給予你一點一滴的恩情,也要涌泉相報,而父母則是養育之恩啊,“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所以,讓孝心永存!

百善孝爲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現代都市裏的兒女們,都因爲需要工作而把老人丟在家裏不管。甚至有一些老人被兒女虐待、殘害……這些不孝順、反而是虐待老人的兒女們沒有想過,你的父母不僅生了你,還辛辛苦苦地把你養大,他們用無盡的愛,指引你,幫助你……到現在,他們老了,你連基本的關心都做不到嗎?

我聽過一個故事:有一個老人,患了病,手已經拿不穩東西了。有一天吃飯的時候,老人又因爲拿不穩飯碗而把飯菜灑了一地,碗也摔碎了,老人的女兒就指着老人破口大罵:你怎麼又把飯菜給灑了,還把飯碗摔碎了,盡給我添亂!你不知道我有多忙呀?你是不是成心要把我累死?於是,她就不許老人在餐桌上吃飯了,而是把老人趕到牆角蹲着吃。老人每頓飯都吃不飽,還要遭別人罵,傷心極了,常常在牆角流淚。我聽完這個故事後,也很傷心,這個女兒怎麼可以這樣子對他年邁的父親?

我們不應該這樣對老人,而應該是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我們可以常去敬老院探望老人,幫他們打掃衛生、遞茶端水、陪他們聊天,也可以多陪他們出去公園走走,感受空氣的清新、陽光的明媚與花草的香味……雖然是小事,但是老人們一定會感到幸福。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