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總是緊張怎麼辦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K

是不是一到關鍵時刻就掉鏈子,緊張的情緒揮之不去,影響着你的發揮。如何解決緊張,成了大問題。下面是本站小編分享的關鍵時刻總是緊張怎麼辦,一起來看看吧。

關鍵時刻總是緊張怎麼辦
關鍵時刻緊張的解決辦法

00

經常會收到這樣的問題:

今天我就要去一家公司參加面試,可是我還是很緊張,怎麼辦?

明天我就要進行一場公衆演講了,可是我還是很緊張,怎麼辦?

後天我就要去女朋友家見丈母孃,可是我還是很緊張,怎麼辦?

. . . . . .

可見,關鍵時刻總是緊張,確實是一個讓很多人頭疼的問題。

所以,今天就來說一說:關鍵時刻總是緊張怎麼辦?

首先,先澄清一個問題,緊張只是表層情緒,主導這種表層情緒的深層情緒其實是恐懼,而恐懼正是人類幾大本源情緒之一。

也就是說,你緊張是因爲你恐懼。

關於恐懼的成因和分類,大概有下面幾種:

01

第一種是因爲“基因沉澱”所造成的本能恐懼。

舉個例子,嬰兒如果看見蛇,會嚇得哇哇直哭,但如果他見了一把搶,他不僅不害怕,還會好奇地爬過去摸它;這是因爲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人類已經被蛇咬過無數次,我們慢慢地會形成“蛇是危險的”的基因記憶,這種基因記憶經過進化過程中的遺傳和變異,最終沉澱成爲我們身體內部的“硬連接”,這種“硬連接”一旦被觸碰,它就會自動做出判斷和反應,也就是本能恐懼;而槍雖然也是危險的,但它融入人類生活的時間並不長,並未經過充足的基因沉澱,而變成我們的“硬連接”,所以嬰兒見了它並不會感到恐懼。

本能恐懼可以讓我們在一些關鍵時刻,比如發生火災時,誘發我們的腎上腺素和心臟供血激增,從而快速逃生。

02

第二種是因爲童年時期的情緒記憶所造成的無意識恐懼。

小孩在四歲以前與父母的互動模式,會影響他日後的人際和親密關係狀態;比如說,小孩在哭泣的時候,父母並沒有給予他充足的愛和關心,而是採用完全置之不理甚至完全斥責的方式作爲迴應,這就容易讓小孩形成“我是沒有價值的”、“父母(權威/別人)是不可信的”的情緒記憶,雖然這種情緒記憶並不能完全被小孩覺知,但它卻會在日後的一些關鍵時刻產生作用,比如面試時,面試官其實就是權威(童年時候的父母)重現,而童年那些關於權威的情緒記憶(我的訴求不會得到滿足、權威是不可信的),就會無形之中讓他覺得不適甚至恐懼,這就是爲什麼儘管他已經在心裏告訴自己一萬遍“面試官沒什麼好怕的”卻還是會不自覺地感到害怕。

反之,如果小孩在四歲以前跟父母的互動模式,是一種良性而健康的模式,那麼誘發他這種恐懼感的機率就會大大減少。

03

第三種是因爲負面信念所造成的恐懼。

負面信念主要來源於兩方面:糟糕的經歷;錯誤的思維方式。

先說第一方面:糟糕的經歷。

比如說,你有過一次很糗的公衆演講經歷,那次演講讓你覺得自己像個傻逼、感覺無比尷尬,那麼你的大腦中就容易形成這樣的信念系統:“公衆演講(事情)—讓我感覺很尷尬(感受)—所以我要減少公衆演講(行爲)”,所以,當突然有一天,你又需要公衆演講的時候,你大腦內關於公衆演講的信念系統就會被激活,讓你產生尷尬、覺得自己像個傻逼的感覺,從而對公衆演講產生恐懼感。

再說第二方面:錯誤的思維方式。

舉個例子,你明天要去一家公司面試,但你腦海裏全部都是:“面試官不會喜歡我”、“其他應聘者一定比我更優秀“、”要是失敗就糟糕了“、”我臨場發揮一定很差“這樣的想法,那麼可想而知,你肯定會很恐懼,因爲我們的大腦裏存在着這樣的信念系統:”失敗(事情)—讓人難受(感受)—所以我要減少失敗(行爲)“,正常情況下,這套信念系統會讓我們有意識地去減少或者避免失敗,而過頭的負面思維會完全激活這套潛在的信念系統,而且讓它的功能大大放大,讓你還沒有去參加面試,就已經感覺無比難受,所以變得愈發恐懼。

04

第四種是因爲未知而帶來的恐懼感。

人類對未知有着本能的恐懼,因爲未知代表着不確定性,代表着它會超出你現有的思維和情感邊界,意味着它會帶給你更多的不安全感,意味它可能會讓你感到不舒服甚至痛苦。

舉例來說,對一個從沒有接觸過公衆演講的人來說,公衆演講就是未知,他不知道應該用什麼方法來公衆演講,也不知道公衆演講時候的感受是怎樣的,更不知道他說出這句話或者做出這個手勢以後聽衆的反應會是怎樣的,因爲這是他未曾思考和感受過的,這已經超出了他現有的思考和情感邊界,所以這會讓他感到不安和恐懼。

05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

第一種恐懼基本是無法改變的。

第二種恐懼是可能會改變的,這需要一個人在心智足夠成熟的時候,通過內省等方法來實現改變;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藉助心理醫生來幫助改變;但是,這並不是我們要討論的重點,所以會略過不談。

第三和第四種恐懼,則是我們可以改變的,所以,接下來我們就來說如何減少因爲負面信念和未知而造成的恐懼。

06

1)如何減少負面信念

第一步:覺察。

也就是說,你首先要知道它在對你發生作用,因爲信念系統並不像情緒記憶那樣難以被覺察。比如,你害怕去見一個人,你可以安靜的問一問自己,你害怕去見他,到底是因爲這個人本身讓你害怕(他(事情/人)—讓我感到害怕(感受)—所以不敢去見他(行爲)),還是因爲你擔心自己不能給他留下一個好印象(我不能給他留下完美印象(事情)—這讓我害怕(感受)—所以不敢見他(行爲))而害怕去見他,又或者是其他原因,誠實地,多問自己幾次,慢慢地,你就會觸摸到那個給你帶來恐懼感的負面信念。

第二步:基於事實來思考並正確歸因。

比如我們在上面提到的,一個人一旦形成”公衆演講(事情)—讓我感覺尷尬(感受)—所以我要減少公衆演講(行爲)"的信念系統,就會對公衆演講產生恐懼感;但“公衆演講會讓人感覺尷尬”,這是事實嗎?顯然這並不是事實,公衆演講會讓有些人感到尷尬,卻會讓有些人感到愉快;所以,它只是你的負面信念系統帶給你的感受而已,卻並不是事實;信念系統就是放在你大腦裏的北京市地圖,但北京市地圖並不等同於北京市本身,何況你大腦裏放着的還是一張殘缺的地圖,所以你拿着一張殘缺甚至錯誤的地圖,卻想找到正確的路,那當然是不可能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你以身處的實際位置爲準,找對正確方位,然後通過問別人或者其他方法,找到你想找的路。

而這種負面信念的形成,正是因爲沒有正確思考和歸因。比如造成一次公衆演講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可能是因爲你準備不足或者缺乏經驗,可能是因爲你演講的主題不對聽衆的胃口,甚至可能是因爲大堂裏的空調壞了而導致聽衆熱的沒辦法認真聽你的演講,以及其他原因等,但是如果你把演講失敗的原因單一地歸結爲你不擅長公衆演講,進而害怕公衆演講,那就肯定是片面的。正確的做法是,你應該基於事實地思考,客觀地找到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然後加以學習和糾正;既不過分高看自己,也不輕易否定自己,承擔該承擔的責任,但也不把所有問題都往自己身上攬,纔是面對失敗時應該抱有的正確態度和做法。

負面思維,就是典型的沒有基於事實的思考模式,比如,面試以前你臆想出來的種種失敗場景,它們可能會發生,也可能不會發生,也就是說,失敗和成功的機率各佔50%,這是一個事實,但如果你認爲自己一定會失敗,你就並沒有基於事實來思考,而是在基於自身的負面情緒下結論;雖然成功和失敗的機率各佔50%,如果你可以準備的更充足一些,你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這是另一個事實,如果你認爲自己可能會失敗所以並沒有採取任何行動,而是任由負面情緒控制自己,這仍是沒有基於事實思考;反之,你認爲,既然成功和失敗各佔50%,又何必過分擔心失敗呢,既然準備的更充足一些可以增大成功的概率,那就好好準備吧,則是基於事實基礎上的正確思考,這也會讓你的恐懼感大大減少。

2)如何減少因爲未知而帶來的恐懼

在準備的基礎上加以練習;糾錯。

充足的準備和練習都可以提高你對不確定性情況的適應性;比如,航天員在進入太空以前,就會在模擬太空艙內進行無數次的場景演練;比如,你在進行第一次公衆演講以前,可以先找來幾位聽衆,他們可以是你的家人或者朋友,來進行試講,經過練習,你就會慢慢適應公衆演講那種不確定狀態,內心的恐懼感也會大大降低。練習的另外一個目的是爲了糾錯,在練習的過程中,總會發現一些問題,就可以加以糾正,從而減少真實環境下發生錯誤的概率,讓你找到更多的安全感,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一位朋友,他爲了參加公務員面試,就讓家人扮演考官來模擬面試現場,同時讓家人用DV把他的答題過程拍下來,等結束以後,他通過DV畫面來看自己在答題過程中還有那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就這樣一遍一遍地模擬、練習和糾錯,後來,他面試成功了。

07

恐懼,是人的本性;而超越本性,纔是人之所以爲人的根本;所以,我們需要一些恐懼感,因爲它會讓我們保持清醒,但同時我們又要戰勝恐懼,因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成爲更強大的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