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構思與佈局技巧

來源:瑞文範文網 8.18K

演講稿也叫演講詞,它是在較爲隆重的儀式上和某些公衆場合發表的講話文稿。 演講稿是進行演講的依據,是對演講內容和形式的規範和提示,它體現着演講的目的和手段,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演講稿構思與佈局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演講稿構思與佈局技巧

演講稿構思與佈局技巧

一、結構的形式和內容

演講稿的形式範疇是結構作爲演講稿的整體。但結構的構成,也有它的形式和內容。從整體看,結構是演講材料的組織構造,是演講者依據主旨、意圖對材料進行組合、編排而成的一篇演講稿的框架。分開看,它也有它的形式能看出一篇演講稿由哪幾部分組成;也有它的內容能看出哪個部分講什麼。結構的核心是回答和解決這次演講“怎樣講”的問題。

二、結構的實質和作用

結構的實質是將來自各方面的分散的演講稿構成因素(主旨、題材、材料等)組合成一個新的有機的整體,使構成因素的原有意義集中、突出出來並昇華出一種新的意義和信息傳播給聽衆。如魯迅的《娜拉走後怎樣》,其中有外國劇中的人物,有中國的實際,有它要闡述的問題、主旨和意圖。當我們讀它時,就覺得它是一個整體,原有分散的材料有機組合後具有了新的意義,產生了新的功能。這也就是結構的作用所在。

三、結構的一般模式

演講稿結構的一般模式就是古希臘亞里斯多德所認定的“三一律”。它由意義各不相同的三個部分即開頭、正文、結尾所組成。

“三一律”概括了任何演講稿結構的形式特點。從形式上看,這三個部分各自獨立,各有各的意義和作用;從內容上看,則是統一的,是同一個主題、題材和材料在不同部位的表現,要達到的是同一個目的。這裏,開頭處於演講稿的重要位置,應該力求迅速引起聽衆的注意,力避拖沓、冗長和客套;結尾則在於使整個演講給聽衆留下一個完整、清晰的概念,力求做到揭示題旨、加深認識、促人深思、耐人尋味,文字不可過長。

四、結構的特殊模式

一般說來,任何演講稿的開頭和結尾的結構方法及意義、作用都是一致的。但正文則不盡相同,至少有兩種特殊模式。這裏介紹的就是正文的兩種特殊模式:議論式結構模式和敘述式結構模式。

1,議論式結構模式。即以普通論文方式安排的結構。由提出問題、分析論證和得出結論三部分組成。一般只提一個問題,得出一個結論,而議論方式則多種多樣。其結構順序一般是問題在前,分析論證在中,做出結論在後。

這其實是大“三一律”中的小“三一律”。這個小模式前加開頭,後加結尾,就是演講稿結構的特殊模式:演講稿結構特殊模式,開頭問題分析論證結論結尾。

由於這種結構特殊模式處於整個演講稿的正文(主體)部位,就影響和決定整個演講稿的結構。魯迅《娜拉走後怎樣》的開頭和結尾兩部分很簡單,各用一句話:“我今天要講的是‘娜位走後怎樣?’”和“我這演講也就此完結了。”正文用的是結構特殊模式,即提出問題,分析論證,最後結論。從實質上看,這個特殊模式也就是整個演講稿的結構安排形式。

2,敘述式結構模式。即以聽衆的心理線索安排的結構。主要以趣味、情感打動聽衆,像小說、故事的開頭。不明顯分出問題、論證和結論的各部位,主旨於夾敘夾議中顯露;所敘述的幾件事或以時間爲序,或以空間爲序,從引人入勝的目的出發進行安排。 

模式中的每一番夾敘夾議都可以構成一個段落,一篇演講稿可能由幾個段落組成,並按時空順序排列,不分先後部位。把它放在演講結構的一般模式中則爲:演講稿結構特殊模式,開頭夾敘夾議(往復)結尾。

結構特殊模式是這類演講稿的主體,是展現演講稿主旨的主要部分。它的材料取捨、安排與記敘性文章的方法相似。它可以通過“議”銜接,可以有較大的跳躍性,議論和抒情的成分可以多一些。

長篇演講稿的開頭和結尾仍不能太長,正文的結構常常是結構特殊模式和的結合:開頭正文結尾。

觀點夾敘夾議中提出例證並進行分析結論,曲嘯、景克寧、史光柱的一些演講就屬此類結構。

運用演講稿結構的特殊模式安排結構,首先要認識材料的本質和意義,把它置於最適合的部位上,才能從本質意義上闡釋或引出論議或抒情、結論;其次要認清幾種材料間的關係,使之在安排時或相同,或相反,或並列,或主從,或包容,或先或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