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爲主題的演講稿(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4W

以仁爲主題的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以仁爲主題的演講稿(精選3篇)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以愛之心,踐行仁恕》。

什麼是“仁恕教育”?相信在座的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理解,在我看來,“仁”即“仁愛”,取“仁者愛人”之精髓,實現真愛教育;“恕”即“寬恕”,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仁”是基礎,“恕”爲昇華,仁恕教育要求我們具備寬厚博愛的胸懷,擁有教育良知,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踐行仁恕,不但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還要關心他們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而這一切,都體現在我們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中。

我校是一所農村國小,留守兒童居多,有的班級留守比例甚至高達70%,這些孩子長期不在父母身邊,缺乏關愛,不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需要有人指導,而我們的身份是老師,也是父母。

這學期剛開學時,我輔導了一名五年級的學生參加“師生共讀”的演講比賽,這是一個剛滿十一歲的小姑娘,長得眉清目秀惹人喜愛,只是身體過於單薄,顯得十分瘦弱。因爲不是我班學生,便讓她每天下午早一點到校加以輔導。第一天,剛過十二點,她就來了,我很奇怪:怎麼這麼早?她告訴我:中午沒有回家,自己帶飯在學校吃的。我就告訴她,再帶飯,到我這裏熱一下。第二天中午放學,她來了,手裏拿着一隻老式的鋁製飯盒,自豪地告訴我:裏面是她自己擀的麪條!打開飯盒,我驚呆了,這是這樣的一份午餐啊!所謂的麪條其實就是一塊塊巴掌大的面片,每塊足有1釐米厚,就像我們家裏蒸的死麪餅子,又幾塊粘到一起,熟不熟都不好說。面片旁邊躺着幾根手指頭粗細的蘿蔔條,沒有青菜,沒有湯,沒有半點油花。看着這樣的一份午餐,我的心被狠狠地揪成一團,如果不是被我偶然發現,這個孩子就靠着這樣一份冰涼的午餐度過一天。我也是母親,也有孩子,此情此景,讓哪一個做母親的看了不揪心?更讓我心痛的是:她一點也不覺得自己的午餐簡陋寒酸,還是那麼樂觀。我強忍着就要落下的淚水,背過身悄悄擦去,儘量不讓她看見,因爲我實在不忍心讓她察覺自己有一絲一毫的寒酸,害怕傷害她的自尊,破壞她的快樂。我不知道怎樣呵護這顆純潔的心靈,是把她的飯倒掉嗎?不,不能!我只好給她熱飯,只是加入許多自己炒的菜。第三天中午,等了許久,也不見她來,也許是不願再打擾我吧。叫了半天,她纔過來,臉上掛着羞澀的笑容。這次,帶來的是死麪卷子,依舊是厚厚的面片,夾着零星幾個蔥花。可見,這就是她一日三餐一年四季的飯菜質量吧。我一邊誇她的卷子做得好,一邊把我的飯給她盛了一碗,告訴她“做多了,實在吃不下。”

晚上,我給她遠在唐山的媽媽打了電話,跟她說了孩子的情況,電話那頭的母親泣不成聲,我也跟着掉眼淚。後來,做母親的重新安排了女兒的生活,事情總算有了一個圓滿的解決。

我時常想,作爲老師,我們不能只關心孩子的學習好壞,還要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對於留守兒童的教育,更要以“仁恕”的思想爲指導,時刻留意學生的細微變化,關注學生的長遠發展,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給予關愛、理解、寬容和指導,爲將來打下基礎。最後,用一句歌詞結束我的發言:讓仁恕的思想,引領着我們在江淮大地再創輝煌!

以仁爲主題的演講稿 篇2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保有仁愛之心》。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個道理想必大家都知道,然而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有一顆仁愛之心是必不可少的。

前些日子看到一篇報道,慈母輕信一網友戲言,竟跪爬千米爲女兒求藥費,最終該網友卻反悔,表示不會給予任何捐助。這種行爲不僅欺騙了一個可憐的母親,還寒了大家的心。

所幸這世間並不缺乏愛,不少路人和網友在得知事情的緣由後,都給該母親捐款,媒體也積極地幫助她籌款,希望她能夠治好自己的孩子。同是陌生人,卻是截然不同的態度,不同之處就在於:是否有一顆仁愛之心。

仁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世人代代相傳的爲人典範。中國傳統的仁愛源於儒家孔孟之道。孟子認爲人生來就擁有一顆仁愛之心,做人需要保有不變的仁愛之心;孔子則認爲“仁有三義。”就是說做一個仁者,要博愛他人不論老幼貴賤,還要尊敬師長,更要行君子之仁。可見中華民族對仁愛的理解是多麼深刻。西方也有相應的仁愛觀念:“愛人如己是人類最高理想。”可見影響西方近兩千年思想文化的基督教的核心理念也是一個“愛”字。

同學們,你能做到“愛人如己”嗎?暫且不論愛他人,試問大家是否已學會了愛自己?你是否會因爲暫時的成功而沾沾自喜、自以爲是?你是否會因爲偶爾的失利或者生活上的不順,而不斷埋怨自己、一味的強迫自己呢?如果是,請你學會愛惜自己。因爲,過於自負和過於自責的人都容易忽視他人的感受,既不利於自身成長,又會對他人造成傷害。有的人對自己要求很高,遇到挫折極易發怒,通過向身邊人發脾氣,摔打東西或是傷害自己來表示對自己的不滿。我們班就有一個其他方面都很優秀的男孩,卻因爲一點點挫折動氣,用手砸牆,結果手受傷了。如果他懂得愛惜自己,完全可以把“向身邊人發脾氣”變成向親人或朋友傾訴,請他們幫助自己分析現在的過錯,計劃好未來。如果不想對別人說,也可以選擇寫日記,有很多的煩惱寫出來才發現原來是小事一樁。我們首先要學會愛自己,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人,又怎麼會關愛別人?

再者說,我們每天都被愛包圍着。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體會到身邊的愛?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呢?大家不妨問問自己,可曾仔細看過父母爲你洗衣做飯的雙手,可曾認真瞧過老師不厭其煩回答你問題的臉,又可曾留意過同學因爲你的感謝而生的微笑亦或者是因爲你的魯莽而產生的憤怒?我們不能以分數爲藉口,而忽視一個“人”的本分,欲成功必先成人。

我們需要常懷一顆仁愛之心,這樣將心比心,以心傳心,總有一天愛將遍佈世界。同學們,讓我們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愛護我們校園的一草一木,愛護我們班級共同的榮譽,愛護我們威尼斯的集體形象,愛護我們經過的每一寸土地,愛護我們呼吸的每一口新鮮空氣!讓仁愛永駐我心。

以仁爲主題的演講稿 篇3

今年12歲的我,正是年少活潑的年齡,有着一顆熱愛勞作與積極勞動的心,儘管爸爸媽媽總說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但是,我充滿信心,勇於嘗試,我相信只有努力去實踐,纔會有更多的收穫。

早上,爸爸媽媽早早就出去工作了,一直到下午才能回來。當我看到家裏不夠整潔的場景時,我心裏堅定地說道:“由於繁忙的工作,爸媽沒有來得及收拾家務,那我作爲家裏的一員,我更有責任與義務,爲家做點事。”於是,我就開始做起家務事來。

我從衛生間打了一桶水,將水輕輕灑在地面上,落在地面上的水滴形成了點點斑花。隨後,我拿來拖把、掃帚、抹布等清潔工具,我先用拖把把客廳拖了一遍,隨着水滴漸漸散開,地面彷彿水墨畫一般。之後,我先掃了書房、房間、廚房、陽臺。地已經掃好了。正值晌午的時候,陽光明媚,溫暖柔和,透過窗戶照進家裏,好像一道道奇特璀璨的光束。此時,我的心情非常愜意舒心!

當衛生基本弄好之後,我看着沙發上凌亂的衣服,於是我開始摺疊衣服,將其整理好之後,看着面前整潔的一片,我不禁爲我的勞作而感到開心!隨後,我拿來一個盆,放了一盆水,再把一些不乾淨的衣服放進水裏,再倒了一點洗衣粉,再進行“攪拌”,盆裏立刻起了一大堆泡沫。然後,我拿起一件衣服用刷子刷了刷,“刷刷刷”,這聲音就似乎優美的樂曲。待我洗好衣服後,正好是中午,陽光柔和,溫暖入心,頓時心裏舒暢!

爸爸媽媽回來了,看到家裏這樣整潔有序就說:“誰做的家務,做得這樣好啊!”我說:“當然是我啦,不錯吧!”爸媽對我勞動的表現感到非常開心,微笑着對我說:“今晚做頓豐富可口的晚餐作爲你勞動的獎勵。”當我聽到爸媽對我的收拾家務的行動表示肯定和讚賞,我心裏充滿着歡樂與信心。同時,這肯定和表揚也激勵着我在今後的勞動中表現得更加細心與積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