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前5分鐘演講(精選1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5W

上課前5分鐘演講 篇1

奔流不息的江河向我們展示着生命的激昂。

上課前5分鐘演講(精選12篇)

高聳入雲的險峯向我們昭示出生命的雄奇。

而一隻烏鴉,卻也正在以另一種看似卑微的方式,向我們訴說着一個生命、一個靈魂的高貴。

“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士兵”,然而,做一隻想成爲雄鷹的烏鴉又是多麼可貴的精神啊!縱使被牧羊人抓了去,縱使被依然平靜生活的其他烏鴉說自己是一隻忘記了叫什麼的鳥又何妨?至少,我――一直忘記了自己叫什麼的鳥,曾經,也許,即將成爲一隻雄鷹,一隻在天空翱翔的雄鷹!至少我夢想過!

這是一隻多麼可愛的烏鴉啊!這是一種何其高貴的精神啊!

生活中,也許不可以人人都是克林頓,也許不可以個個都當楊利偉,但至少,我們可以期許,我們可以希冀,我們可以朝着這些看似不可以的目標去努力,去嘗試一次。

烏鴉是可愛的,它並不悲哀。因爲它做到了,它真的就做到了去抓住一隻羊。注意,是抓住而非抓起。至於它能像鷹一樣抓起那隻羊這也是情理之事。這並不重要。就像你不可能要求一個先天五音不全的人在一段短暫的訓練過後就像歌唱家一樣唱出一支完美的歌一樣。

去做一隻渴望成爲雄鷹的烏鴉遠比做一隻觀望危險的羊要好的多。

陳勝吳廣起義終究還是以失敗告終。但卻在史記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陳勝吳廣也許就是那隻忘記了自己叫什麼的鳥。正是它們的“狂妄”才展示了一種人性的堅強不屈。他們要反抗!他們要稱王稱霸!也許他們終究是失敗了的。但在我們心裏,他們就是王!精神的引領者!精神的王!不也正是因爲忘記了自己的身份――最低賤農民,才得以使它們成就了一種別樣的偉大麼?

至於那些“觀望危險的羊”,也許你會說羊是無辜的。對,它們是無辜。可從烏鴉的精神設想,不也正是這種安於自身現狀的精神奴僕才使得它們註定是被捕食麼?它們原本是有希望的,只是因爲不曾擁有烏鴉的“壯志”才註定不被讚美。設想,如果羊在看到一隻獵豹急速奔跑的時候,也曾忘記自己僅僅是一隻看似弱小的羊,也曾懷有一種渴望去練就這般本領,是不是現在,當雄鷹再次來襲時也有可能逃過一劫?這不就是它原本可以擁有的希望麼?然而它並沒有。它甘願本本分分的做一隻羊。準確地說是做一個精神的奴僕。這纔是悲哀!世間最低賤的悲哀!

所以說,即使是一隻羊,也要努力去做一隻有雄心壯志的羊。去做一隻忘記了姓名的羊。去做一隻渴望成爲獵豹的羊。一隻高貴的羊!

生活中,誰能真正忘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去期許更高的境界誰纔是真正的強者。誰纔有可能成爲真正的生活主宰者。

去做一隻忘記姓名的烏鴉!去以一種高貴的精神主宰生活!

上課前5分鐘演講 篇2

春天是迷人的。

先是一陣微微的春風,吹來春天最真誠的祝福。繼而是幾聲清脆的鳥叫,一陣笛聲,聲聲笑語。春天便姍姍而來了!柳樹以清泉爲明鏡,飄揚着自己綠色的長髮,彷彿是綠色的油漆塗在上面,讓它煥然一新,顯得十分清秀,越看越覺得柔美可愛,真還有點仙風道骨呢!柳樹上停滿了小鳥,吱吱喳喳地吵着。彷彿在說:“春天來了,這些樹長出了茂密的葉子,我們快停下來歇息聊天吧。”小草自然也不甘落後,努力地往上擠,吃力而興奮地冒出了嫩綠的稚芽。遠遠望去,就象一張張綠色的手帕隨意蓋在大地、山坡上。春風拂過,小草彎腰,望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新綠,如含羞的少女,在風中忘我地陶醉。

自然,有云的地方,一般都有清風。哇,一出門,就與充滿香氣的清風撞個滿懷。清風一會兒在你左邊繞來繞去,一會兒又在你右邊糾纏。

有清風自然又有“嘩嘩”的流水了,俗話說“清風流水”嘛。漫步在自上而下的山溪邊,臉上不時地被濺上了水花。嘿!這水花怪,晶瑩剔透,還有絲絲涼意,濺在身上,卻還覺得舒服着呢!我伏下身子,想用清澈的山泉洗洗臉。但我停住了,我看見一片飄蕩在水裏的綠葉。幾隻調皮的小魚,不知是害羞還是什麼,藏到了葉子下跟它玩起了遊戲。更有趣的是,葉子上有幾隻小螞蟻,大概是從樹上爬到葉子上的吧!竟坐在葉子跳起了舞,以葉爲船,隨波逐流。面對此景此情,我揮一揮衣袖,悄然無聲地走了,不帶走一滴水珠,我不想吵醒山溪春天的寂靜美。

呀!春雨來了,沒帶傘怎麼辦?沒關係,這雨啊,要淋着才舒服呢。站在地中間,春雨飄飄灑灑地落在了我的臉上,爽透了。這雨滋潤萬物,使萬物復甦,有“春雨貴如油”的美稱。一會兒,雨過天晴,又是一派景色。人們都從屋子裏出來了,冬眠的動物也都醒了,大地也熱鬧起來了。一陣風拂過,令人感到微微溼潤的泥土芳香,小草的清香,花的幽香,啊!春雨將萬物洗刷乾淨了,大地充滿了活力,人們充滿了精神。不錯的,“一年之計在於春”!

冬天,雖然不像春天那樣到處藏着綠色的生命;不像夏天那樣生靈盡顯風姿,展示自己的瀟灑:不像秋天那樣果實累累,落葉不斷;但冬天卻有着那神祕的潔白夢幻。

冬天,萬物沉睡,連路旁的草木都在漸漸衰落中。難道不是嗎?路邊,只見一顆顆乾巴巴的樹枝,不再有行人在下面乘涼、嬉鬧,也不再像以往那樣枝繁葉茂,蟬兒齊鳴。公園裏,花兒也不再擁有蓬勃的生機,一個個無力地垂下頭,折斷了美麗的腰肢,只有那“凌寒獨自開”的雪梅正傲然挺立。

冬天的景色屬於風。它起初像一縷輕煙,從地平線上升起,輕輕的拍打着雪的窗紙,想在有節奏的唱歌。它輕輕的搖曳着纖細的樹枝,幫忙摘下最後一片樹葉。

冬天的景色屬於霜。清晨,玻璃窗上結滿了霜花。他們形狀各異千姿百態,勾畫出一幅幅巧奪天工的圖案。看,上面的是什麼?是樹木蒼翠挺拔,地上開滿了“野花”。不,唔,又覺得更像海底世界,一團團“海藻”在搖曳。

冬天的景色屬於雪。朵朵雪花漫天飛舞,不一會兒整個世界變得銀裝素裹了。雪花掛滿了樹枝,光禿禿的樹枝變成了銀條。雪花飛進小河,河面蒙上了白紗,蓋滿雪花的小河就像是給大地媽媽蓋到肩上一條圍巾。雪花落到田野,給小麥蓋上了厚厚的雪毯。讓麥苗暖暖的過冬。“瑞雪兆豐年”明年一定是個豐收年。

冬天啊,你撒下滿天瑞雪,裹着春天睡,可是到頭來,你去情願讓冰清玉潔的肌體化作萬里春水,無私的、慷慨的去澆灌,去滋潤大地。在充滿對新春的讚譽的時候,你卻悄悄的消失了,被那些幼嫩、稚小的青苗吮吸、利用。你,孕育春而不發春,可謂是“留取丹心照汗青”啊!

春去冬來,這是大自然的自然景象,我們雖然不能改變着自然規律,但我們要明白在什麼季節該做什麼事,否則,就會與春去冬來一樣,所謂是“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啊!”

上課前5分鐘演講 篇3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矇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爲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雲遮月”之說。雲生月隱,神祕、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願隨月在雲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願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爲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纔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臺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鬆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鬆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並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徵。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中國臺灣的地震,它牽動着我也牽動着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溫暖跨海傳情。

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爲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麼,原來思念、溫柔、美好、恬靜的象徵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溫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彷彿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雲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徵的意境。

願這意境盪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或許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啓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於自己的“心月”吧。

上課前5分鐘演講 篇4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讀書可以增長見識,開闊視野。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畢竟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崖苦作舟嘛。

暑假放假在家,我除了做作業之外,其它的一些時間就是閱讀書籍,這樣能增長我的見識,開闊我的視野,提高我的寫作的能力。在我閱讀的書籍中,有一本書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從中受益很深。這本書就是全球暢銷的《誰動了我的奶酪》。當我讀完這本書時,覺得自己好像也置身於這個迷宮裏一樣,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這個故事中有四個“人物”:兩隻小老鼠和兩個小矮人。故事講敘了他們在一個迷宮裏尋找奶酪站,當我們尋找到了第一個奶酪C站後,小矮人就在這裏坐享其成,再也不願意去尋找新的奶酪站,而小老鼠們卻一天天在觀察奶酪站變化,直到有一天,奶酪C站已經沒有奶酪了,兩隻小老鼠便又去尋找新的奶酪站,最終找到了另一個更大的奶酪N站,而小矮人卻始終不肯接受所發生的變化,後來小矮人唧唧在經過不斷的思想鬥爭之後終開走出了奶酪C站,開始尋找新的奶酪站,並最終來到了奶酪N站,哼哼卻不聽勸告,不肯接受現實,而不願意離開C站。

讀完了這本書,書中所描繪的四個活靈活現的角色時常在我的腦海裏浮現。嗅嗅和匆匆能夠及早地嗅出變化的氣息,並迅速開始行動;哼哼則是因爲害怕變化而否認和拒絕變化;而唧唧則是看到變化會使事情變得更好時,能夠及時地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它讓我記住了一句話:做好迅速變化的準備,不斷地去享受變化。這樣你會不斷進取,從而邁向成功!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去依賴你原先的“奶酪”,不去尋找新的“奶酪”,那你終究會一無所有,因爲有一天“奶酪”是會被你享受完的,到那時,你就會產生疑惑:“奶酪”爲何會消失了呢?誰動了我的‘奶酪’?

生活的大海並不總是風平浪靜的,此起彼伏的波浪會一層一層地不斷地向你涌來。倘若只是因爲尋得一塊小小的“奶酪”就自鳴得意,認爲可以享受一輩子,而不向新的目標前進,那麼你就會有葬身大海的危險,因爲他們總是會悄悄地奪走你的“奶酪”,而你也必須做好“奶酪”被奪走的準備。不要當“奶酪”沒有時,還不知所措,只是呆在原先的地方,期待新的“奶酪”從天而降,這只是無意義的舉動。只有越早放棄舊的“奶酪”,勇敢地闖入生活的迷宮中,嘗試冒險,享受尋找新“奶酪”的過程,這樣你纔會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世間的一切都處在變化之中。靜止是相對的,變化纔是永恆的。即使是至親好友,總有一天也會分手;無論太陽多麼明媚,總有日落西山的時候;雪無千日在,花無百日紅,這些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變化總是在發生。而我們應該做到的是:感知變化,預見變化,追蹤變化,適應變化,做好迅速變化的準備,並不斷地享受變化。

我認爲自己就特別像哼哼那樣否認和拒絕變化,永遠都在原地踏步,這樣是很難改變現狀的。此時此刻的我更要經常聞一聞自己的“奶酪”,看它何時變質。因爲我已經長大了,不可以像從前那樣把自己困在舊“奶酪站”中,我必須踏出這個圈,去飽覽羣書,“山窮水盡”與“柳暗花明”僅僅是一步之遙。

生活在不斷地尋覓中開始,卻始終沒有結局。也許最終我們要得到的已不是那份“奶酪”,而是尋求的快樂,在尋求中體現生命的價值。;讓我們記住奶酪牆上的那句話吧:變化總是在發生,儘快適應變化吧!

上課前5分鐘演講 篇5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國務院曾對青少年一代做過一個調查,發現同學們在飲食上常存在以下誤區:

1. 早上隨便吃一點,甚至不吃飯。

其實早餐十分重要,因爲已經十幾個小時沒有進食了,早上起來急需補充一些身體必須的營養與熱量,早上不僅要吃飯,而且還要吃好。

2. 用公用餐具就餐。

有些同學爲了省事,中午或晚上就在小飯店裏隨便吃一點,其實,姑且不談小飯店的衛生條件如何,就是使用公用餐具就存在很大問題,公用餐具不可能認真清洗,更不可能消毒,可以肯定地說,公用餐具上攜帶了大量病毒與細菌,特別是乙肝病毒,大腸桿菌,感冒病毒等,雖然暫時並未發現有什麼異常,但久而久之就會在身體內留下病害,隨時都會發病;

3.不合理的飲食結構。

由於同學們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挑食、厭食者日益增多,很多學生都喜歡吃零食,不愛吃主食的習慣成自然。

中學生是處於生長髮育的黃金時期,不僅身體發育需要消耗大量的營養,並且處於緊張的學習過程中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熱量,因此同學們這樣的飲食習慣嚴重地影響了正常的生理髮育,影響了同學們的身體健康,還影響到同學們的學習效率。由此看來,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十分重要。

如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呢?同學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一日三餐,定時定量,既要保證營養所需,還要考慮到發熱量;

2.飲食一定要注意衛生,不使用公用餐具,不隨便在飲食攤點上就餐;

3.不喝酒,不暴食暴飲,不吃冷食;

4.不吃零食,特別是小吃,不吃變質過期食品;

5.早上要吃好,不要吃得太飽,否則會引起大腦缺血,上午上課犯困。

總之,要保證合理的營養供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營養學家們的研究證明:早餐吃飽、吃好,對維持血糖水平是很必要的;用餐時不能挑食偏食,要加強全面營養,還要多吃水果和蔬菜

梁啓超曾說過: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同學們,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興盛的希望。祖國需要的不是文弱的書生,而是綜合素質優秀的全面發展的、健康的,像雄鷹一樣在藍天展翅翱翔的接班人!

願同學們都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把載知識之本、道德之寓的身體養護好。

謝謝大家。

上課前5分鐘演講 篇6

敬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保護環境》。常言說得好“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保護環境的確是一個值得大家關注的問題。現在人們的生活在不斷提高,而保護環境的意識卻越來越淡薄,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人亂扔垃圾,隨地吐痰,使原來美麗的小河,碧綠的草地變得爲世人所討厭。我們彷彿聽到它們在哭泣着“我們原本是美麗的,現在大家爲什麼那樣厭惡我們呢 ”。爲此,有關部門也採取了一定的措施,在馬路上放了一隻只垃圾桶,可有些人因爲嫌遠,覺得麻煩,仍就隨手亂扔。而且垃圾也是有毒的,特別是塑料,人們聞久了就會得癌症;再看看我們今天生活的環境中經常發生的洪水,沙塵暴,它們給地球上居住的人們帶來多少災難啊!這都是那些不愛保護環境,隨意砍伐樹木的人們造成的結果„„可見保護環境是多麼的重要啊!爲此,我建議:

1.從現在做起,我們每一個人都要自覺做到不隨便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

2.愛護樹木,花草,不要隨便砍伐,踐踏綠色樹木和草地。

3.愛花鳥類,保護鳥類,保護動物。

4.節約用水,愛護資源。

同學們,讓我們大家攜起手來,從自己做起,共同爲保護我們的家園出一點力吧!

上課前5分鐘演講 篇7

活着生活在這個世上,總會有許多的事情讓人感懷,動情,世界並不是哪麼無情的,人總是有感情的,人與人之間只是因爲相處的原因,有的相處得好,有的相處的不好,這都是很現實的現象!

讓我感受最深的事情有很多:

我小時侯,父親爲我打奶,在冰天雪地裏和牧人的狗搏鬥,媽媽說來是很好笑的,但我真的很感動,這經常會堅持我活下去的理由,因爲這些,所以人要活得更好!小時侯,父親是軍人,一直很正直,是我現在嚮往的,哪裏的哨兵經常會逗我們玩;媽媽經常說起我小時侯差點總會死去,後來找來司令的女兒才救活,是醫生吧,我就一直很奇怪,爲什麼偏偏是要司令的女兒才能是醫生呢?爲什麼別的醫生就不能救我呢?這一定很麻煩,所以我也總是很感動。感動自己的命好。小時侯,我真的很麻煩的,記得經常生病,每星期都有的,這樣爸爸就要經常從部隊裏回來帶我去醫院看病,還經常記得去攔軍車,有時坐吉普車。

父母對我一直很好,小時侯也經常會被責罵,有時也有打的,唉,想起來,當時的家規就是很多個不,不能下河,不能打架,不能什麼的,所以現在也是什麼都要遵守,有時違背一下,就感到很快樂!

現在想起來,以前在讀國中的時侯,經常和家長頂嘴,讓家長生氣,現在我都成大人了,經常還會想起,讀大學時,爸爸送我去學校,我一直堅持要自己去,但他總是不放心,於是又會爭吵!父親很有本事,而我就很差,所以我經常想的就是不用父母幫,做出自己的事情來,有時經常在想,他是大樹,我就象是樹蔭下的樹木,什麼時侯才能長大,超越呢?

他去北京的黨校學習,有半年還是一年這樣,寫信給媽媽,我就拿來回信,記得總是要我們好好學習,好象我們總是笨的,不會學習一樣的,唉,在父親的眼裏是不是很沒有用?

前段時間,我拿發表我文章的《信息技術教育》給爸爸看,他都不想看,我媽媽說,要看的,他才找來老花眼鏡來看,唉,可惜我寫的又是課件設計,這以怎麼能令老爸理解呢?反正他是認真的看了幾頁的,沒有發表什麼意見,不過他說在國家級的雜誌上發表文章是好事,還鼓勵我多寫,唉,寫文章這麼容易就好了!記得以前老爸是當過記者,祕書的,還會拍照,所以我一定也接了不少!

有一年我上了《柳州日報》,特地讓我爸幫我留意要收集幾張做紀念,他總是很平淨的,還說去晚了,柳州日報賣完了,不過讓我姐幫我找了一張,總還記得。

有時經常想什麼時侯能超越父親的本事就好了,他哪麼有本事的,所以我總是讓他瞧不起,唉,生活在這種眼光下,有時都不想回家。

要有本事,做個好人,好好的生活,快樂的生活,以前遇到困難的時侯,有時就會想不通,但總是想起,即然有哪麼多的事情可以經歷,爲什麼不能好好的活下去?

媽媽經常說,你小時侯,如果沒有醫生搶救早就死了,唉,如果哪麼早就死了,還有什麼快樂可言呢?所以我心中就是想快樂的玩,到中國的各地玩,見識,走走,同時,現在纔想起要努力工作,做個有用的人,我的反應總是比別人慢了好多年纔想通一些問題的。我就經常奇怪自己爲什麼很多問題要過了很久纔想通,有時要一年,幾年的!

反正生活了就好好活着吧,雖然上天堂可能不用負責了,但人世間還是有太多的牽掛,所以一直不能走開,捨不得離開。活着,就面對吧!

明月,因有了夜空的襯托而更皎潔;溪水,因有了卵石的襯托而更清澈;鮮花,因有了綠草的襯托而更豔麗。打開窗戶望向夜空,星星閃耀着光芒爲黑夜點綴上華麗的光彩,大地上還瀰漫着一股愛的氣息……

父母這個話題是古老的但更有永恆的,不同的人總有不同的閱歷和感受。從古到今,有不少文人墨客撒下點點筆墨抒寫了母愛的偉大,描繪了父愛的堅韌。像孟郊的《遊子吟》,朱自清的《背影》。我所感受過的父母親的愛,風過無痕,真愛無聲。父母的親切,催發我心靈的溫馨。

有人說,愛是與生俱來的,親情是我們理解愛的最好的範本和老師。人再偉大也走不出愛的射程,人的生命之所以沒有界限,那是因爲愛的射程本身就沒有界限。

上課前5分鐘演講 篇8

我站在這裏一直默默地等着。

再一次看到春暖花開,我才知道,原來以前的那些片斷從沒放棄過將我牢牢地鎖在過去。恍惚之間,回憶便會無端而來。有時是獨自走在街頭的一瞬,有時,只是面朝小窗,仰望那剪貼畫似的天空,有時,身旁的同學肆無忌憚的暢懷大笑,我也會牽動嘴角,跟着笑起來,證明自己也是這裏的一員。此時回憶就像神靈獻身,不期而至,讓人不知所措。

不知是因爲心實在難以落在現實這樣冰冷的地面上,還是過去的記憶太過美好。終究,我變成了一個活在過去的人,關於他們和我的畫面像幻燈片一樣不知疲倦的在腦海裏定格,閃爍,消失,重放,一個個故事就接二連三的從回憶中跳出來,控制了我的思維。

有時候,人會突然想回到記憶的源頭,然後,淚水卻漫過了眼眶。

現在想想,好像用來填充我生命的所有激情和色彩都在九年級的那短短的幾個月中綻放了,在那些迷惘,壓抑,又要面對分離的特殊日子裏,綻放得愈加燦爛,燦爛得將以後的生活都映成了蒼白。

回想當時的天空和如今的一樣,就像一道稀釋的水彩,清涼而通透,乾淨得不見一絲波瀾,葉子,紙楦,e花和我,總會忙裏偷閒地在角落裏聚成一堆兒,亂七八糟的聊一些沒有用的話,那是當時最奢侈的消遣了,而且每個人都興趣盎然,好像要抓住這些支離破碎的時間把即將過去的三年整理一下,給現實騰出一些空間。

那時候,我想起了我們跑過的接力賽,可能在很多人的心裏都已忘卻了的,三年的接力賽,都是同樣的四個人在跑,與那些成年在外訓練的陌生同學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我們的成績不免是有點讓人傷心的,但是在最後一年,又一次跑進了決賽的時候,誰都知道,我們已有了心與心的默契,不用再說互相鼓勵的話,剛站在跑道上的,就已經感到了來自遠處的熾熱的眼神。

我們在第八道,最外面的一道。發令槍響之後,我只聽得到耳邊呼呼的風聲,和心臟一次次有力的律動,四肢不受支配的迅速移動着,感覺接力棒還在,前面葉子的影子也越來越清晰。我憑着最後的一點力氣把接力棒遞到她手裏時,四周的鼓聲,叫喊聲才一股腦兒的灌滿了耳膜,我幾乎要癱軟在地上了。

我們的最後一個人第六個衝過的終點的,算是歷史最好成績,預賽的第八變成決賽的第六,二十二個班裏的第六。三年的接力只得了這一分,可我們雀躍的快要撞在了一起。

e花說,想想以前,我們不像其它朋友那樣每天都融洽和平靜,我們總是吵,吵得連我都記不清有多少次了,全是爲了一些小事,吵完了卻又好的跟什麼似的。

我輕輕的笑着點了點頭,說,那也是一種幸福吧。然後看了看葉子,她也笑盈盈地看着我。

還是前不久的事,要開新年聯歡會的時候,紙楦遞給了我厚厚的幾張紙,神色沉重。

“你看看吧。”

“怎麼了,陰雲密佈的”我說。

“還有比我更陰雲密佈的呢!”

她又指了指我手裏的紙:“你看看吧,看看就明白了。”然後徑直地走回了自己的座位,頹然的坐下了。

鬼東西,搞什麼呀。

我回過頭,看到葉子伏在桌子上,頭緊緊的埋在交叉的雙臂裏,默不作聲。忽然心頭一沉,暴風雨不會是真的要來了吧。

打開那厚厚的幾張紙,是葉子的筆跡,凌亂的寫了幾大頁。

“……我現在很亂,不斷不斷地想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我也許不該出現在你們中間吧,畢竟友誼也不是一廂情願的,雖然我們做不成最好的朋友,但是如果你們有心事了,只要你們願意,我就會靜靜的站在一旁傾聽,我很珍惜我們曾經一起度過的時光,可惜,現在卻不能再繼續……”

看完之後,我真的生氣了。想想這些天,我們確實有些疏遠了,但我發誓我們並不是故意的,快會考了嘛,很多人連短短的下課時間也都在啃書,而我則喜歡在小宇宙過度疲勞的時候離開腐朽的空氣到外面走走,可是看到葉子還在不停的寫呀算的,不忍心打擾,就只好拉上紙楦和e花出去了,她也太敏感多疑了吧,這樣也會引起誤會。我側過臉,看到紙楦詢問的眼神,重重的呼了口氣,然後憤憤得寫了一張紙條給葉子。

“如果我們的友誼這麼容易就被人懷疑的話,如你所說,再繼續下去是不是也沒什麼意義了不過你別誤會,我們始終都把你當作是不分彼此的好朋友,你不覺得這樣說太傷我們心了嗎……”

上課前5分鐘演講 篇9

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裏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爲中秋節。歐陽詹(公元785——約820xx年)於《長安玩月詩序》雲:“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雲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爲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爲“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並稱爲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着密切的關係。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於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爲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羣衆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着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爲相近了。

通常有許多人講,中秋節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據史書記載:“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爲月精。”嫦娥此舉所付出的代價是罰作苦役,並終生不能返回人間。李白爲此頗爲傷感,寫有詩句:“白兔搗藥秋復春,女亙娥孤棲與誰鄰?”嫦娥自已雖覺月宮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圓夜清之時,返回到人間與夫君團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須回到月宮。後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與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許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時,祈求“男則願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圓如皓月。”年復一年,人們把這一天作爲節日來慶祝。

有人則認爲,中秋節是由唐明皇賞月開始的。唐代《開元遺事》一書中記載:中秋夜,唐明皇偕楊貴妃在月下游玩兒,游到興處,二人徑自登入月宮,唐明皇還在月宮學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後來補充完整,成爲傳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這月宮之行,每年到此時刻,必要賞月一番。百姓也來效仿,月圓之時歡聚一堂,享受人間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種傳統沿襲下來。

而有人提出,中秋節原本是推翻元朝統治的一次起義紀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統治,在中秋季節,把寫有“殺韃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字條藏在鉻好的小圓餅內相互傳遞。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戶戶齊動手,一舉推翻了元朝統治。後來,每逢中秋節,都吃月餅來紀念這次歷史性的勝利。

另外有人提出,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爲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爲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個月中間的一天。

《周禮》中出現過中秋這個詞,但它指的不是中秋節,而是秋季的第二個月。漢代有“秋節”,時間是在立秋的那一天,也不是八月十五,唐朝的類書裏有四時十二節令的記載,也沒有中秋節,但唐詩中已出現了“中秋月”.“八月中秋月正圓,送君吟上木蘭船”(韋莊《送李秀才歸荊溪》)。第一次對中秋節作了明確記載的是南宋人吳自收,他在《夢樑錄》一書中說:“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此日三秋臨半,故謂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於常時,又謂之‘月夕’。”書裏還描寫了南宋京都臨安(今杭州)賞月逛夜市的盛況。

上課前5分鐘演講 篇10

在讀完賈平凹老師的長篇小說《高興》之後,使我對當今農民的生活狀態,及人們遷移至城市的問題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21世紀國中國農村裏的土地變得越來越少,到處都是施工佔地的建築。

當城裏人欣然享受在都市生活得優越感之時,卻不知有太多處於貧窮與落後邊緣的農民們。他們渴望進城,他們渴望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裏混出個模樣來。或許做一個衣錦還鄉的王老五,是他們中絕大多數的夢想。所以城市就像一個巨人的胃,吸收來自社會最底層的農民們。然而這羣沒有文化的弱勢羣體,註定在這個繁華琳琅的都市裏,做一個最不起眼兒的角色。

不過他們有着專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們有夢想,他們肯付出辛苦與眼淚去奮鬥。就像《高興》一書的主人公劉高興,他就是這樣有點傲有點骨氣的“西安人”。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雜草叢中的‘蘭草’的貴氣”。

小說的主人公劉高興,原名本叫劉哈娃,是一個來自西北名叫清風鎮的普通農民。他以自己的一直腎賣到了西安城,而把自己歸化成“西安人”這一都市羣體之中。爲了生計,劉高興與一同進城的五富,投奔了早已在西安城立根多年的同鄉村民韓大寶。然而韓大寶對這倆個同根本不屑一顧,很是冷淡。索性就打發劉高興二人去他的轄區拾破爛兒。從此一輛破三輪車與一直蕭,成了劉高興出行必備的“行頭”。劉高興津津有味的享受在“西安人”這一殊稱的喜悅之下,但他並未清醒的認識這種喜悅之下,卻藏了多少人的白眼與嘲諷。在那些所謂的城裏人的心中,再特別的野雞也終究沒有一丁點做鳳凰的命。

不過劉高興倒是活得欣然悅然,他每每以“西安人”自詡。並且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裏,一點點尋找着他所熟悉的生活。“如果人生的光景是分節過的,清風鎮的一節,那是一堆亂七八糟的的麥草,風一吹就散了,新的一節那就是城市生活。”賈平凹老師以其敏銳沉着的筆風,深度剖析了像劉高興這樣的城市中的弱勢羣體的逆反心理。他們來自農村,農村是他們的家鄉與生命的源泉。其實不論他們走到哪裏,他們內心深處永遠都捨不得他們的那片充滿熱情的土地的。不過因爲種種原因,他們開始憎惡起來農村了,他們喜歡城市裏處處都另他們有新鮮感的誘惑,他們渴望能掙多多的錢,然後可以挺直腰板的在城市裏生活。不過他們有恨透了城裏人,他們習慣不了城裏人的冷漠與自我意識化。所以他們在這兩個憎惡的極點中間徘徊與掙扎。這樣一個負反饋的過程,勢必到這兩個結果。要麼成功,在城市裏混出個人樣來。要麼滅亡,依舊卷着來時的行囊,回到了他所憎惡的地方。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過活一輩子,將進城的願望寄託在子孫的身上。

劉高興的命運,在小說的末尾早有預示,他的命運是在兩個結果中折中。他選擇了在這個明媚的城市中,最陰霾的地方與冷酷的現實做最後扎。他的生命不會因黑暗太多而被腐蝕掉,相反只會因爲明媚的陽光太多而無處容身。這自認爲美麗繁華的城市,容不下像劉高興這樣的“瑕疵”。

如果從進程的那一刻,劉高興深信自己已經是一個“西安人”了,而不再是一個農民了。那五富的死,爲孟夷純掙不到那一筆錢,也許纔會清醒的讓他知道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在這個城市裏,有太多讓他這樣的小人物力不從心的事情了。

就算劉高興不願意給自己的身份定義爲“農民”,那他也只是個凡人罷了。雖然在這個城市裏,有太多凌駕於劉高興之上“各路神仙”。不過劉高興卻詮釋了一個凡人的內涵,起碼不論怎樣身份渺小的人,爲自己的夢想執着的打拼着總是對的,即便那個夢想相對自己來說有多麼的遙不可期。

上課前5分鐘演講 篇1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自己》。

著名的文學家托爾斯泰曾經說過:“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觀望者,一種是行動者。大多數人想改變這個世界,但沒人想改變自己。”想要改變現狀,就要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就得改變自己的觀念。一切成就,都是從正確的觀念開始的。一連串的失敗,也都是從錯誤的觀念開始的。要適應社會,適應環境,適應變化,就要學會改變自己。

柏拉圖告訴弟-子自己能夠移山,弟-子們紛紛請教方法,柏拉圖笑道,說:“很簡單,山若不過來,我就過去。”弟-子們一片譁然。

這一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移山之術,唯一的一個移動山的方法就是:山不過來,我便過去。同樣的道理,人不能改變環境,那麼我們就要改變自己。

一個黑人小孩在他父親的葡萄酒廠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將一個個木桶擦乾淨,然後一排排地整齊地放好。令他生氣的是,往往一夜之間,風就把他排列整齊的木桶吹得東倒西歪。

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親摸着小男孩的頭說:“孩子,不要哭,我們可以想辦法去征服風。”

於是小男孩擦乾了眼淚坐在木桶邊想啊想,想了半天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從井邊挑來一桶又一桶的清水,然後把它們倒進那些空空的橡木桶裏,然後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覺了。第二天,天剛矇矇亮,小男孩就匆匆地爬了起來,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橡木桶一個一個排列得整整齊齊,沒有一個被風吹倒的,也沒有一個被風吹歪的。小男孩開心地笑了,他對父親說:“要想木桶不被風吹倒,就要加重木桶的重量。”男孩的父親讚許地微笑了。

是的,我們不能改變風,改變不了這個這個世界上的許多東西,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給自己加重,這樣我們就可以適應變化,不被打敗!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裏,英國聖公會主教的墓碑上寫着這樣一段話:當我年輕自由的時候,我的想象力沒有任何侷限,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漸漸成熟明智的時候,我發現這個世界是不可改變的,於是我將眼光放得短淺了一些,那就只改變我的國家吧!但是我的國家似乎也是我無法改變的。當我到了遲暮之年,抱着最後一絲努力的希望,我決定只改變我的家庭、我最親近的人——但是,唉!他們根本不接受改變。現在我在臨終之際,我才突然意識到:如果起初我只改變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變我的家人。然後,在他們的激發與鼓勵下,我也許能改變我的國家。再接下來,誰又知道呢,也許我連整個世界都可以改變。

人生如水,人只能去適應環境。如果不能改變環境,就改變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難,戰勝更多的挫折,實現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環境不利,從而把改變境遇的希望寄託在改變環境上,這實在是徒勞無益。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我們用愛心與智慧來面對一切環境。

上課前5分鐘演講 篇12

不知不覺時至九月中旬,擡頭望天,一輪明月已悄然掛上天幕,皓月千里,明月初懸,不經讓人想起那一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沒錯,今日便是八月十五中秋節。

雖說中秋是傳統節日,可對九年級的我也不能放鬆,即使是這樣的中秋佳節,也依舊在作業中奮鬥着。覺得肚子有些餓了,擡頭望向餐桌,上面擺滿了各式各樣不同的月餅,香氣四溢月餅是漢族人民喜愛的傳統節日特色食品,因型似圓月被稱爲月餅,象徵團圓和諧,是中秋必食之品,所以也會被戲稱爲月餅節,拿起一隻五仁月餅,送入口中,香醇的口感,滑膩的餡料讓人停不了口。

隨手抄起一份報紙,坐在沙發上讀了起來,眼睛掃過版面,一則新聞引起了我的注意,“五仁月餅太難吃,應滾出月餅界,”一行大字進入我的視野,我看了一眼手中的五仁月餅,繼續讀下去。報道中寫道,因爲五仁月餅中的餡料雜七雜八,口感生硬,特別是其中的紅綠絲,網友將其稱爲黑暗料理,叫囂着把五仁月餅趕出月餅界,並且認爲五仁月餅太難吃而不配存活在世上。看到這裏,只讓我莫名其妙,五仁月餅因餡中含有杏仁,核桃仁,花生仁,芝麻和瓜子仁。而被取名爲五仁,有圓滿和諧的寓意,是月餅中的傳統口味,五仁的餡料更是經典。可每個人的口味都不同,有人愛吃也必定有人不愛吃,可如果僅僅因爲自己不愛吃,而一味的排斥五仁月餅,並且將自己不愛吃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有引發爭議,實在讓人莫名其妙。

不僅僅是五仁月餅,近年來越來越多這類無謂的爭議被引發,從這背後也反映現在的人越來越以自己爲中心,排斥一切不符合口味的東西,就像這一次關於五仁月餅的爭議,人們重視了月餅,卻忘記了中秋節吃月餅的初衷。家人們能團聚在一起,吃月餅閤家歡樂,這纔是月餅更重要的價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