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範例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6W

畢業典禮上總有一些有激勵我們的有紀念意義的演講和發言講話,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歡迎大家前來閱讀。更多資訊請繼續關注畢業典禮欄目。

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範例
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親愛的同學,尊敬的老師、家長和各位嘉賓朋友:

江南仲夏,又到夏花絢爛的畢業季。浦園蔥蘢青綠、荷香蟬鳴,一派生機盎然。在這個充滿歡樂和希望的夏至時節,我們隆重舉行2019屆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請允許我代表全校教職員工,向新科的53名博士畢業生和1385名碩士畢業生送上最熱烈的祝賀,是你們的青春活力讓百年南工朝氣蓬勃!感謝你們!在這裏,我也提議,讓我們以最熱烈的掌聲,向辛勤哺育你們的父母、培養你們的老師、陪伴你們的朋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誠摯的問候!

在座的各位同學,作爲博士、碩士畢業生,已經在青春的歷練中,增添了幾分睿智與成熟。當你們走出校門後,你們將是科研工作的參與者、創新創業的生力軍,你們將是“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希望之星,“中國夢”的圓夢之人。母校不僅在專業上對你們有所期許,更希望你們成爲追求真理而非聽命擺佈、具有德性而非甘於卑俗、踐行倫理而非恣意妄爲的人。希望你們成爲敬畏生命、熱愛生活、恪守信仰、有所建樹的人。

梁啓超曾以“君子”(當時英譯爲'gentlemen')寄語清華學子:首先要做君子,之後纔是做才子。對此,我非常贊同,希望“南工人”首先是謙謙君子,然後纔是翩翩才子,決不能僅僅是“安靜的美男子”。所謂“君子喻於義”,今天,在這個難得的時刻,我想和大家交流的話題就是“忠誠”——忠於祖國、忠於事業、忠於真理。

忠誠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荀子》記載了堯和舜的一段對話。堯問舜:我想擇天下英才而用之,該怎麼做?舜以“忠誠”爲答覆,認爲忠誠熾熱於內,就會振發在外,遍佈於四海之內,天下人自會歸順。

大家熟讀的《三國演義》中猛將如雲,若論武功排行,關羽只怕進不了前三名。生前他的爵位僅爲“亭侯”,是漢代最低一級的爵位,然而他在身後卻步步高昇,直至成爲關聖大帝“武聖人”。到民國時期,全國的關帝廟不下幾萬座,遠遠多過孔子的文廟。我在兒時也曾在一所關帝廟國小有過短暫的學習經歷。這是因爲“千里走單騎”和“華容道放曹”的故事流芳百世,關羽不僅勇猛、而且忠誠,按照當下的評價標準是“德才兼備、以德爲先”的人才。

古往今來,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無論是在政治生活中還是現實生活中,忠誠都是選人用人的第一標準。忠誠在某種意義上說,重於能力,德行先於才華,行動勝於語言。沒有真心誠意、全心全意、從一而終的忠誠,能力再大、本事再強也會因爲三心二意、漫不經心而得不到發揮和體現,當然也會錯失良機。

忠誠既可內化於個體品質、道德規範,又可外顯爲政治哲學、執政理念。在機遇與挑戰並存、多元價值觀整合的社會轉型期,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鑄忠誠的力量,夯實做人的厚度,也是各位即將走向社會前的人生必修課。因此,我從三個方面加以闡述。

第一,忠於祖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基因裏,有着厚重的家國情結、悠遠的愛國情懷。《孟子》雲:“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爲準則,彰顯了東方特有的價值邏輯、情感關聯和文化密碼。

諾貝爾生理學獎獲得者、俄國著名科學家巴甫洛夫曾說:“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國界”。推而廣之,每個個體命運的跌宕起伏,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脣齒相依。

前些年,一位美國華裔學者曾做過一項調查,他通過詳實的數據和嚴密的論辯,曝光了阻礙亞裔科學家晉升的 “玻璃天花板”現象。他統計了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的組成。數據顯示,在研究員層次中,亞裔比例約爲2成;在高級研究員層次,亞裔減少至9.2%;在更高級別的主管層次,亞裔僅佔 4.7%。而在個別主流研究所情況更加嚴重,例如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55名主管中,只有1位是亞裔。

幸而,經世流年,時過境遷。隨着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和國際話語權的增強,特別是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強力實施,中國吸引優秀人才迴歸的政策力度正在不斷加大,帶來了空前規模的“智力迴流”潮。剛纔和大家臨別寄語的霍峯蔚教授,就曾留學美國西北大學,在著名納米學家Chad Mirkin教授的實驗室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又在QS排名世界第39名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任教多年,如今加盟南工。這在多年前的中國難以想象,今天卻化爲現實。以祖國爲依託、歸國創新創業、報效祖國,成爲海外華人突破“玻璃天花板”、突破無形“國界”的重要途徑。對於華人科學家而言,當下更多的機會在中國;對於更多的外國優秀人才,同樣如此。

國運衰、則民生哀艱; 國運興、則民生通達。正如xx所說,“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纔會好。”什麼是祖國?祖國就是我們腳下這片賴以生存的土地,祖國就是我們共同的家園。祖國既是我們最堅強的後盾,又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與祖國一道前行、一起成長。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同學們,請牢記 “以國家之務爲己任”。忠於祖國,就在於踏踏實實地爲祖國發展貢獻力量。“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有所成就,更好地實現個人價值。

第二,忠於事業,“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無不從戰戰兢兢之小心中來;耐苦事者,無不從踏踏實實之堅持中來;克難事者,無不從認認真真之行動中來;處急事者,無不從清清楚楚之謀劃中來;爲民事者,無不從點點滴滴之平凡中來。一言以蔽之,忠誠成就事業,事業需要忠誠。

忠於事業,需要噴薄欲出的雄心。雪萊曾經說過:“不能讓想象的翅膀被詩人獨佔”。從畢業一刻起,你們將面臨着塑造人生、締造事業的諸多選擇。是碌碌無爲、昏昏終日,還是追求奮鬥的激昂?是墨守陳規、隨波逐流,還是追隨內心的熱情?是樂於安逸、波瀾不驚,還是選擇奉獻與冒險?我想,無論作何選擇,都希望你們充分運用自己的天賦、專長與能力,多一些雄心壯志,多一分躍躍欲試。千萬不要把人生目標設定得太低,因爲你們的潛能超乎想象,你們的未來無可限量!公司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曾表達過以下觀點:“最好的公司,不是因爲創始人想要成立公司,而是因爲創始人想要改變世界。”要敢於突破視野侷限、放大發展格局,多一些理想主義的色彩。

忠於事業,要有堅定不移的恆心。“知易行難,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事業常成於堅韌,毀於急躁。人生就像馬拉松賽跑,只有堅持到最後的人,才能稱爲勝利者。最近剛剛加盟南工、受聘“名譽教授”的國際頂尖納米材料學家楊培東教授,在半導體納米導線研究中堅持原創性探索20多年,榮獲美國勞倫斯獎,是華裔科學家中的翹楚。南工IAM團隊成員安衆福博士,以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專注,堅持7年多的精細科研,在最近取得突破性成果,獲得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材料》的青睞。他們用經年累月的積累和恆心生動地詮釋了百鍊成鋼的真諦。

忠於事業,要有衆志成城的決心。有人曾問香港富豪李嘉誠先生,未來企業經營最具競爭力的是什麼?李嘉誠毫不猶豫地回答是“凝聚力”。時代呼喚合作,對團隊忠誠,團隊成員之間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羣策羣力、同心同德地成就一番事業。大家熟悉的IAM團隊,正是發軔於我們從新加坡輾轉上海、南京的長期堅守、持之以恆,茁壯於團隊成員的精誠合作、厚積薄發。僅在過去一年間,這個團隊就產出了一批高顯示度的原始創新成果,發表在《自然》的系列刊物上,取得了令同行讚歎的佳績,助推南工自然指數快速攀升,引領南工“5030”目標的早日實現。

老子《道德經》曰:“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行百里者半九十,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難,愈要認真對待,愈能體現善始善終、堅持不懈之可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希望大家忠於事業,堅定信心、培養耐性,在執着和堅守中成長。

第三,忠於真理,“吾愛吾師,尤愛真理”

忠於祖國,是我們的立身之基;忠於事業,是我們的立業之本;而忠於真理,是我們的立德之要。

大學的宗旨何在?蔡元培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他也曾告誡學生:“諸君須抱定宗旨,爲求學而來。入法科者,非爲做官;入商科者,非爲致富。”

追求真理是諸位求學問道的目標,同樣也是南工辦學建校的宗旨。我們始終堅持在人才引育、協同創新、文化引領等方面發揮中堅力量。追求真理,堅定信仰,對國家與民族的未來負責,不斷爲經濟社會發展而創新理念、優化路徑、提升文化,使南工真正成爲培養優秀人才的搖籃、探尋科學真理的殿堂、交流合作的平臺、原始創新的高地。

躬逢盛世,國運昌隆。作爲一名科技工作者,難免在茲念茲,言語間自然離不開科技創新。你們何其幸運,成長在祖國科技事業的春天裏!xx總理今年5月的一席講話曾令我感佩萬分、信心百倍。他說:“一個國家需要一批甘於寂寞、枯坐冷板凳、投身高精尖的大科學家。國家會進一步加大對基礎科研的投入,讓科學家的待遇與貢獻相匹配,生活體面有尊嚴。科學家受尊重,創新才蔚然成風。”上週我參加了中國科學院“xx”建設成果的回顧總結,對此也有深切的體會。

xx在系列重要講話中對科學技術創新和創新驅動發展提出了更爲明確的要求:“科技競爭就像短道速滑,我們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後要看誰速度更快、誰的速度更能持續。”“創新”已經成爲領導人講話中頻度最高的詞彙之一,“創新、創新、再創新”的號角已經吹響,讓我們科技工作者感受到創新的風起潮涌、日新月異,感受到創新對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時代多麼重要。

軸責大任、重任在肩。同學們,作爲當代研究生,你們應該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肩負“兼濟天下”的擔當,不斷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努力成長爲創新型高層次人才,爲祖國的繁榮富強、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當你們離開母校時,你們面對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世界。在物質財富迅速增加的同時,國人的精神和靈魂也出現了巨大的空白。社會的進步難道一定要以退化作爲代價嗎?我真誠地希望,你們始終保持做學問的心態,在追求真知的道路上,不斷審視社會、省視自身,建立起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做一個不流俗、不盲從、不猶疑的人。請不要忘了堅守精神家園,不要忘了靈魂的自我修煉!有錢不能任性,但是追求真理、忠於真理可以任性!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經歷了中國近現代歷史上、也可能是幾千年歷史上,最爲激情澎湃的偉大時代,共和國在對外部世界的開放的進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成就。時代賦予你們的機遇、使命和榮耀,是史無前例的。

回顧改革開放的三十六年,我國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開放的第一個階段,亦即1978年至1998年的二十年,是我國重新構築與世界接軌的高等教育體系和科技創新體系的二十年,是引進、消化和吸收海外先進技術和科學思想的二十年,是在科學技術創新、高等教育發展跟蹤佈局、蓄勢待發的二十年。

第二個階段,亦即1999年至2019年的二十年,我們在科技教育的一些領域繼續“跟蹤”的同時,在相當多的領域升級爲“並行”狀態,在個別領域的某些方向上甚而處於“領跑“的態勢。這是優化佈局、噴薄而發的二十年。你們正好趕上了這二十年。

第三個階段,是展望2020年之後的未來二十年,隨着中國經濟的展翅騰飛,科技創新的前沿成果、高等教育的先進理念將根植於中國大地,中國的科技教育事業將在科教興國、創新驅動的波瀾壯闊中走向世界之巔。在未來的十到二十年內,世界高等教育的格局將會形成美中爭雄的局面,在世界百強高校中,具有世界眼光、中國情懷和鮮明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的大學將躋身世界前列!我期待並相信,終有一天,世界大學排行榜的前幾十名將被中國人承包了!我期待並相信,終有一天,中國的5030,就是世界的5030!

同學們,這是中國智慧唱響世界的時代,這是中國教育進軍世界的時代,這是創新創業驅動世界的時代,這是全球互聯重塑世界的時代。與此同時,這也是數字主導世界的時代,是信息爆炸、撲朔迷離的時代,是價值多元、是非難辨的時代,是道德失範、追名逐利的時代。

同學們,你們準備好了嗎?力挺光明、溫暖世界,點燃時代正能量,傳唱中國好聲音的意氣少年,何嘗不會是你們呢?屬於我們的時代即將過去,屬於你們的時代即將來臨!“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我看好你們!

流水它帶走了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我們。在離別的時刻,道一聲珍重再見,祝一句前程美好,母校永遠是你們可以駐足停留的港灣,母校將永遠挺你、爲你們點贊!

祝福你們,願你們的人生幸福快樂、精彩無比!

謝謝大家!

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愛的同學們:

歷史上的今天,1982年6月16日,新中國首次舉行博士論文答辯會,標誌着我國自主培養的第一批博士產生。70年前的1945年,是學校前身蚌埠工業職業學校建校元年。在學校建校70週年、在國家首批博士誕生紀念日之際,我們隆重舉行XX屆研究生畢業典禮及學位授予儀式,意義非凡。值此激動人心時刻,我代表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向順利完成學業、獲得博士學位的21位博士研究生、獲得碩士學位的641位碩士研究生致以熱烈的祝賀!向辛勤培育你們的老師和服務你們的員工表示誠摯的感謝!向你們的父母、親人表示崇高的敬意。

幾年前,你們經過刻骨銘心的艱辛努力和付出,進入了xx深造,開始了與xx交相輝映的心路歷程,你們增添的蓬勃生機和創新力量,付出的點點滴滴,時刻演繹着xx的故事,奏響着xx的音符,凝成了xx的精彩與光輝。

同學們,作爲xx最爲優秀的學子。你們發表的學術論文,在告訴我們,你們學的很用心;你們參加數學建模大賽或學科競賽頻頻獲獎,傳遞着你們勤學善思、勇於創新、敢於拼搏的精神;你們跟着導師在實驗室做實驗,開展科學研究,到現場測試數據,整理報告,撰寫專利,展示了你們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學習的風貌。你們的努力和智慧讓我欽佩,你們爲學校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在此,我代表學校向你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30年前國家召開首批博士學位授予大會,作爲“中國第一號博士”的馬中騏作爲博士代表上臺發言,題目叫《新的起點》。時任復旦大學校長的蘇步青提了個問題:“以後那麼多博士怎麼辦?”很多人當時並不明白蘇步青何有此問。這個問題在今日聽來,更容易理解其中深意:中國研究生的數量與日俱增,研究生是否還能保證足夠的“含金量”?在科研工作中是不是有相稱的貢獻?

有感於馬中騏的發言和蘇老之問,今天當此特殊場合我想對同學們說,將學習進行到底,終生與書爲伴,這也是我的臨別贈言。

將學習進行到底,你們或許認爲這個話題老生常談,毫無新意。但我們都知道,做起來很難。因爲將學習進行到底,就是古人所說的活到老學到老。所以,我們今天與其說在慶祝畢業,不如說是歡呼新的學習的開始。

將學習進行到底,喊喊口號容易,要想做到非常不容易。首先你得養成愛好讀書的習慣。我先讓大家看看以色列和匈牙利國人是如何愛好讀書的。

以色列人均每年讀書64本,而以色列的猶太人人均每年讀書68本。猶太人有個習俗,當孩子出生時,母親就會翻開《聖經》滴上一點蜂蜜,讓小孩去舔《聖經》上的蜂蜜,通過這一舔,讓孩子對書產生美好的第一印象:書是甜的。當孩子稍稍懂事時,幾乎每一個母親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家裏突然起火,你首先會搶救什麼?”當孩子回答是錢或鑽石時,母親會嚴肅地告訴他:“這些都不重要,你首先應該搶救的是書!書裏藏着的是智慧,這要比錢或鑽石貴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因而猶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文盲的民族,就連猶太人的乞丐也是離不開書的,即使在乞討,他們的身邊總會帶着每天必讀的書,更別說衣食無憂的人了。在猶太人眼裏,愛好讀書看報不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種美德。

匈牙利,它的國土面積和人口都不足中國的百分之一,但卻擁有近兩萬家圖書館,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圖書館,而我國平均45.9萬人才擁有一所圖書館。匈牙利平均每人每年購書20本,比同地區的西歐人要多得多,而我國上世紀90年代統計,平均每人每年購書只有5本,XX年,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提供的統計信息,人均4.3本,呈逐年下降趨勢。

那麼,一個崇尚讀書學習的國家,會得到什麼呢?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濟濟。建國時間雖短,但諾貝爾獎獲得者就有8個。以色列環境惡劣,國土大部分是沙漠,像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國家的糧食不夠吃,還要以石油換食品,而以色列卻把自己的國土變成了綠洲,而且生產的糧食不但自己吃不完,還源源不斷地出口到其他國家。他們憑着聰明和智慧,創造出驚人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匈牙利,諾貝爾獎得主就有14位,一個區區小國,因愛讀書而獲得智慧和力量,靠着智慧和力量,將自己變成了讓人不得不服的“大國”。

據統計,全世界每年人均讀書爲7本,我國人均水平遠未到達。你們,是xx的精英,也是我們社會的精英,我希望你們無論走到哪裏,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能做到手不釋卷,將讀書變成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讀書要講究方法。我國古時醫聖李時珍讀書方法有三點,一是涉獵面廣,二是依類專功,三是勤做筆記。閱讀時應全神貫注,不是一般地泛觀博覽,而是一邊讀書,一邊思考問題,且務求有所心得,一旦有了心得,就隨時筆記,決不輕易放過,更不能斷章取義,囫圇吞棗。李時珍花了31年功夫,讀了800多種書籍,寫了上千萬字筆記,遊歷了7個省,收集了成千上萬個單方,最後寫成了中國醫藥學的輝煌鉅著——《本草綱目》。博覽羣書,用心研讀,廣拜名師,勤爲實踐是李時珍成爲科學巨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

將學習進行到底,要將讀書變成自己的生活。現在信息技術這麼發達,日本人還經常口袋裏裝着袖珍書,坐在地鐵上拿出來閱讀,看看我們的高鐵地鐵,大家都在低頭看手機。

有外國記者曾說,“來到中國,有兩個願望:一是看看萬里長城,二是見見錢鍾書”。他把錢鍾書看作了中國文化的奇蹟與象徵。錢鍾書是誰,他學貫中西,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兩方面做出了卓越成績。他一輩子鍾情於書,讀書是他最大的癖好。因他週歲“抓週”時抓得一本書,故取名“鍾書”。

考入清華後,他的第一個志願是“橫掃清華圖書館”。他終日泡在圖書館內,博覽中西新舊書籍。在國外留學期間,爲了博覽羣書,他競日夜埋首在圖書館的書叢裏,聚精會神,心無旁騖。

年過八旬以後,錢鍾書每天依然孜孜讀書,樂此不疲。對他而言,閱讀就是生活。錢鍾書從兒時的閱讀啓蒙中,逐漸確立了“滿室書香、博學強記”的做讀書筆記閱讀習慣。讀書筆記是錢鍾書攀上學術高峯的重要階梯。他寫學術鉅著《管錐編》時,所用的資料足有幾麻袋。

錢鍾書先生的讀書生涯告訴我們,“對一個人生閱歷有限的學生來說,閱讀在豐富其人生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

今天我想向同學們提議,你們畢業後每年能讀20本以上的書,並保持下去。每讀一本書都寫讀書筆記。當你完成100本書的閱讀時,請你登上xx理工大學的大講堂,讓你的學弟學妹共同分享你讀書的快樂!

同學們,你們就要離開,從此開始你們絢麗多姿的五彩人生,我希望你們無論遇到什麼艱難困苦,挫折遭遇,永遠記住這句話:當你與書爲伴時,全世界都會爲你讓路。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說一聲再見,但讓我們在心裏永遠不要告別。

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