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美德的演講稿十二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7W

弘揚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弘揚傳統美德的演講稿十二篇

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大釗曾說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爲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爲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而今天敬長傳統美德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範。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左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爲傳誦,深刻反映了這一點。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係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爲重,以社會爲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

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衝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卻衰退,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所在。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勤儉、廉正,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同學們,承繼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讓我們爲擁有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裏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範!

弘揚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篇2

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的講話題目是“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尊老愛幼新風”。

不少同學都不知道,今年的10月5日是農曆九月初九,它是我們中華民族又一個傳統佳節——重陽節。農曆九月九日,爲什麼叫重陽?因爲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爲陰數,把“九”定爲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又因爲“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因此重陽佳節,寓意深遠,所以古人認爲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重陽節這個傳統的節日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xx年我國把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定爲老人節,從而將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爲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同學們,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講的就是這層意思:尊敬、愛護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時也要象對待自家人那樣去尊敬、愛護別的老人和小孩。最近,從新聞媒體討論的話題中也可看出一二。如“該不該給老人讓座?”這些活動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建設和塑造一個具有高度文明的大都市的形象,而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就是其中的一項內容。作爲生活在這座大城市的我們,更有義務爲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作出努力。客觀地說,經過改革開放和精神文明建設,良好的社會風氣已經逐漸形成,一些不良的行爲受到大家的譴責。反省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學生在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又做得怎樣?在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全體同學是否想到,該如何爲我們家的老人或者社會上的老人做點什麼呢?讓我們借"重陽節"的到來,去幫助爺爺、奶奶或周圍的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幼的傳統美德,用實際行動向老人獻上我們的一份心意。

我今天的國旗下講話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弘揚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沙浯國小四年級一班的孫雪鑫,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優秀文化,爭做美德少年》。

弘揚中國傳統美德——誠信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曆史的古老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積澱下許多爲人所一生受用的真諦。誠信——人們說的最多,追求最多的德行。作爲新一代的.少年,我們更應該把誠信二字作爲做人的基本原則。宋慶齡奶奶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在她當了國家的副主席後,她誠信的高尚品格仍不變。一次,她去幼兒園對小朋友許下承諾,“六一”兒童節那天和小朋友們一起過節日。可是那天天氣突變,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老師和同學們都以爲宋慶齡奶奶不會來了,當她們失望地望着窗外灰濛濛的天時,宋慶齡奶奶的車奇蹟般地出現在校園門口,孩子們驚喜地笑了,老師用激動的心情緊緊握住了宋慶齡奶奶的手,宋慶齡奶奶對老師說了一句話:“既然我說了,就得守信。”從宋慶齡奶奶的故事中,我們明白了,誠是誠懇,信是守信,誠信是一句承諾,誠信是許諾後的行動,誠信更是一根堅強不屈的脊樑。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有時還真有點難,可是,我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戰場上,某戰士爲部隊開拓前進道路,不惜以自己身體引爆敵人埋下的地雷,以致身負重傷,命在旦夕。報紙上連續不斷報導

弘揚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篇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媽媽從小就告訴我:“長大要做中國的棟樑,必須先從中華美德。”

不過大家都知道,中華美德不是人人都有的,就是有些人隨地吐痰,愛打架,人一看,就知道這個人的品德。

而我理想中國人呢,是一個不撒謊,不破壞綠化的人。記得有一次,我坐公交車回家,有一位老爺爺上來,他走到兩位年輕人面前,可那兩個年輕人理都不理老人,後來,有一位姐姐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坐位讓給老爺爺。可見,這位姐姐很講究中華美德。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心地善良,也有很多人心胸狹窄,如果我們每人獻上一點愛心,那整個世界就會成爲中華美德的海洋!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僕僕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着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係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爲規範的準則。

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爲求的正確答案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後了。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範,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溫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溫席是在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爲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爲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餘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幹爲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禮儀,應是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可以使我們的禮儀化發揚光大。

傳統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爲是一個現代國,而不能稱其爲中國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爲自己的優秀的傳統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說:“我是中國人!”

弘揚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這句話早已傳遍全中國,用來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禮儀、知禮儀、行禮儀,同時也讓他們把中華傳統美德和家風保護好並傳承下去。也許一些對這方面陌生的人會問:中華美德和良好家風是什麼?我們怎麼弘揚、傳承他們呢?

中華傳統美德,主要包括八個字:忠——盡己報國的責任;孝——生生不息的愛心;誠——求真務實的品質;信——立身興業的基點;禮——人際文明的規範;義——人間正道的嚮導;廉——清白正氣的根基;恥——人之爲人的底線。它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民族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和良好民族禮儀的總和。它使人陶冶愛國情操,從小樹立愛國愛民的志向;它讓人孝敬長輩,對其充滿了孝心;它讓人仗義疏財,盡力幫助別人。它感化了身邊的一切,讓處世的人明白了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從而彌補了愚昧和笨拙,醜陋與缺點。我們,便可以用五個詞來概括、形容它:精忠報國、仁愛孝悌、誠信好禮、天下爲公、自強不息。

中華良好家風,簡單地說就是一個家庭或民族的優良風尚和作風,包括爲人處事的態度和行爲準則。因此,良好家風就是有大家庭成員的態度、行爲以及氛圍營造的,存在於大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現在人們處理日常生活各種關係和態度行爲中。它猶如一種巨大的磁場被人們深深感受到,讓人們發自內心地服從和遵守。總得來說,良好家風就是圍繞“態度”和“行爲”二詞,像一本一墨未染的筆記本,開始睜大眼睛看着人們:認真衡量後,記錄下一些正義的人們的光輝事蹟,根據這些事蹟創新出一些良好的`風尚。後來記錄下的事蹟和風尚,便被人們採納,五千多年來一直讓人們的子孫後代保護、傳承着。

講述了那麼多,我們可以發現,中華傳統美德和良好家風其實很好理解,就是把他們拆成一句句、一個個的詞句,字裏行間總是有他們的“總管”詞句。生活中,身爲國小生的我們應該自主養成優良的閱讀習慣,學習時一絲不苟,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態度和習慣,腦海裏總要想着自己的繁榮國家——中國的傳統美德和良好家風,不僅自己要遵守,也要告訴別人,把它們弘揚、傳承下去。當然,如果沒有它們,或者沒有大部分人去遵守它們,我們的生活將不會像現在這樣美好。然而,請一些人不要頑固地認爲:它們只是幾個詞,我們不用軟磨硬抗地去遵守......

相信廣大人民永遠遵守“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這句話,我們的生活將比現在更加得美滿!希望大家支持我的文章!謝謝!

弘揚傳統美德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中華美德傳承民族精神》。

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也是一個舉世聞名的禮儀之邦,中華民族在其發展歷程中,形成了代代傳承的美德,它是我們的民族之魂。

對高山,你定會感慨它的氣勢磅礴;

放眼大海,你定會驚歎它的洶涌澎湃;

仰望青松,你定會讚美它的高大蒼勁;

俯瞰小草,你定會稱頌它的堅忍不拔。是的,那是因爲它們身上飽含着中華民族數千年頑強的意志,那是因爲它們身上凝聚着中華民族幾千年不屈的靈魂。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飽嘗艱辛而不衰,歷經磨難而不屈,千錘百煉而愈加頑強,靠的就是正氣磅礴、蕩氣迴腸的錚錚鐵骨,靠的就是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一個民族智慧的結晶,以其古樸與雄渾,悲壯與神聖,凝結成一股茁壯的血之根,閃爍在萬古蒼原之上。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中華傳統美德鑄造了我們的靈魂,成爲中華民族發展壯大的精神源泉。它積澱了悠久的道德文化遺產,它蘊涵着豐富的人類道德精華,它體現了人類對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它昭示着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人,因充滿美德而變得更美麗;國家,因充滿美德而變得更和諧;世界,因充滿美德而變得更繽紛。然而,真正的中華傳統美德是什麼呢?

語文老師回答說:“中華美德”是父慈子孝、夫義妻賢、兄友弟恭;待友誠信、爲人正直、處事循義;尊老愛幼、尊敬師長、扶貧憐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數學老師回答說:“中華美德”是一條長長的線段,它連着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過去,艱苦奮鬥地創造燦爛的今天和充滿希望的未來。

地理老師回答說:“中華美德”位於地球的東半球,它是中國山川秀麗、晴空萬里與第一輪陽光所組成的。它是東方不敗。

歷史老師回答說:“中華美德”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它是一份珍貴的遺產,是中華民族崇高的氣節。

美術老師說:“中華美德”是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它的顏色是光芒而又耀眼的。

音樂老師回答說:“中華美德”是一首歌,它的音色美妙動人,它激勵着所有中華兒女努力拼搏。

我說:中華美德是五千年延綿不絕的中華文明,是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民族之魂。現在,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高速發展。“文明進步”成爲了最重要的中華美德。當我們向老師、長輩和客人彬彬有禮地問好的時候;當我們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我們學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我們學會珍惜每一粒糧食的時候;當我們學會"寬於待人,嚴於律己"的時候;當我們敢於承認自己錯誤的時候;當我們志存高遠而又腳踏實地的時候……這一切,都體現了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

美德,是至善、至純、至高人性的結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們用心去感悟,就會發現它無處不在。矢志愛國、善待自然、寬以待人、尊師重道的事蹟如中國的瑰寶,數不勝數,“弘揚中華美德傳承民族精神”,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責任。

同學們,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站在新世紀的起點,長城在我們腳下延伸,黃河在我們胸中沸騰,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的民族精神在我們的血脈中滾滾流淌。讓我們保護好那一顆中國心,從身邊事做起,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我相信中華美德會在這片神州大地上留下足跡;中華美德會在這個多姿人間流芳百世。所有的中華兒女,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讓中華美德永駐吧!

弘揚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篇6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的講話題目是“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尊老愛幼新風”。

很多同學都知道,今年的10月23日是農曆九月初九,它是我們中華民族又一個傳統佳節——重陽節。農曆九月九日,爲什麼叫重陽?因爲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爲陰數,把“九”定爲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又因爲“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因此重陽佳節,寓意深遠,所以古人認爲這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關於重陽節的故事很多。據說重陽節從漢朝初就有了。那時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饞害後,宮女賈某也被逐出皇宮,賈姓宮女又將此習俗傳入到民間。

到了東漢,民間在該日又有登高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以後到了唐朝,文人墨客們寫了很多登高詩,其中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則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當然,古人的登高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同時還有吃"重陽糕"(一種九層糕)、賞菊飲菊花酒的習俗。清代以後,賞菊之俗尤爲昌盛,時間也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爲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已經很普遍。“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想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爲古人認爲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這些習俗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的中就有記載。

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重陽節這個傳統的節日被賦予了新的含義。__年,我國把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定爲老人節,從而將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爲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同學們,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講的就是這層意思:尊敬、愛護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時也要象對待自家人那樣去尊敬、愛護別的老人和小孩。最近,從新聞媒體討論的話題中也可看出一二。如“該不該給老人讓座?”“怎樣做一個可愛的上海人?”這些活動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建設和塑造一個具有高度文明、能與國際接軌的國際大都市的形象,而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就是其中的一項內容。作爲生活在這座大城市的我們,更有義務爲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而作出努力。客觀地說,經過改革開放和精神文明建設,良好的社會風氣已經逐漸形成,一些不良的行爲受到大家的譴責。反省我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學生在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又做得怎樣?我不想對你們的過去予以評價。但是,在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全體同學是否想到,該如何爲我們家的老人或者社會上的老人做點什麼呢?希望大家考慮一下。當然,學校政教處也有安排,要求各班的班主任在節後作個統計,看看我們的___學生在老人節裏爲社會、老年人都做了些什麼。又有什麼感想。

我今天的講話就到這裏。謝謝!

弘揚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篇7

老師,同學們:

身爲中華民族的公民,我們不僅爲秀麗的山川、遼闊的江河倍感自豪,也時常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而驕傲。上至道德崇高推行禪讓的始祖,下到當今感動國人的各路誌士。也我們已叫不出他們的名字,或許也記不起他們的相貌,但是他們高尚的品德,卻始終烙在我們心中。

提到傳統美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八個字浮出腦海,這八個字也高度的概括了我們生活中的一切美德,後來很多的美德也是由這八個字延伸。

“百善孝爲先”,也難怪這中華民族聰慧的人民會把孝這一美德提到八個字的首位!這很有講究,不過這也很實際,做人首先應當懂得尊敬、孝順父母長輩!當然,盡孝也並不僅僅在物質上。父母的養育之恩、親人的關切之情,我們的“寸草心”僅用物質,又何以能報答?也許一點精神上的安慰,也會讓疼愛我們的父母親人開心不己!而身爲學生的我們,又如何在精神上給父母長輩安慰呢?當我們坐在明亮的教室,電扇的涼風爲我們消去襲來的熱流,我們在感到一絲滿足的時候,此刻的`父母,也許正在灼熱的太陽下,爲我們賺取那一筆一筆的學費、生活費!當我們圍在餐桌旁,噴香的飯菜勾起我們的食慾,可口的飲料爲我們消去渴燥,可曾想過,此刻父母正在幹嘛!也許學習上的困難讓我們心情不暢,讓我們想要放棄,那麼,細細的想一想,當我們還是一個赤誠忠厚的孩童時,曾在心底許下孝順父母的宏大願望,我們是否真的爲這些願望努力了?曾經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立志:我要考大學,做個有較高文化的人,用我所學的文化知識賺錢,讓父母享享清福,爲祖宗爭爭光……可我們,今天的我們到底爲這做了多少?六月大學聯考在即,最擔心最緊張的不僅僅是我們自己,還有教導我們的恩師,還有那一雙雙一直關注我們成長的父母親人的眼睛,我們又怎能狠心讓那一雙雙飽含了希望的雙眼變得黯淡、失望呢?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那些做孩子的明白得太晚,還是父母離開得太早呢?親愛的同學們,我們何不趁早,盡我們最大的努力考出一個優異的成績來寬慰父母,回報親人呢?既然是父母親人的願望,那我們爲何還要懶散呢?“父母呼,行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同學們,讓我們從小事着手,用一舉一動來證實我們的孝心。同學們,努力吧,讓六月大學聯考優異的成績,化作孝順父母、寬慰親人的樂章,和着父母親人快樂的笑聲,讓這曲凱旋之歌更加嘹亮。

弘揚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篇8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易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爲一箇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勝天、銳意進取、浩然正氣、居安思危、愛國愛民等等,始終是我們民族脊樑們在不斷變化着的社會政治實踐中面對各種矛盾和危機,逐步積累起來的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自覺意識。

這種自覺意識以危機感爲基礎,寄託着以天下爲己任的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從而匯聚成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長江與黃河,在世界的東方一路前行。同學們,作爲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承繼傳統美德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勤儉、廉正,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同學們,承繼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讓我們爲擁有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裏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多倫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範!

弘揚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篇9

我們駛向光明的彼岸。學校是和-諧的家園,每個人享受着幸福和溫暖。“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虛心好學,刻苦鑽研”,是每個學生的座右銘。“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是每個少年時刻不忘的誓言。

這不覺讓我想起了孔融讓梨的故事。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

一天,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他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弟弟比我小,我也應該讓給他。''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一個給予比接受更快樂的美德少年。

今天,我校開展爭當“美德少年”主題活動,我想,這不僅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還是對每一個少先隊員的鞭策與鼓勵。爭當“美德少年”應該從我做起,從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

以前,我看到地板上有廢紙,總是熟視無睹。現在,我會毫不猶豫撿起來,扔進垃圾桶。我想這就是變化,這就是作爲美德少年應具備的品質。

以前,在學習上,我總是馬馬虎虎,現在我對自己嚴格要求,認真寫好每一個字,思考每一個問題,完成每一次作業。

以前,在家裏洗衣服,整理房間都是媽媽的專利,現在不同了,我的衣服我自已洗,房間自已打掃。因爲我開始懂得感恩,開始懂得美德的意義。

"香九齡,能溫席",這是我們都知道的故事。黃香九歲的時候,母親早故,黃香跟他的父親相依爲命。家裏很窮,根本用不起鋪褥。黃香對父親非常的孝順。怎麼孝順呢?炎炎夏日,他怕父親睡不着,就用扇子把父親睡的席子和枕頭扇涼了,伺候父親安寢。在寒冬臘月,天寒地凍時,黃香就自己先睡下,用體溫去溫暖席子,溫暖枕頭,讓父親能夠舒適入睡。

一個九歲的孩子就能做到如此的德高,我又怎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呢?

大家都知道: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爲一名少先隊員,作爲一名美德少年,我要當熱愛祖國、理想遠大的少年;我要當勤奮學習、追求上進的少年;我要當品德優良、團結友愛的好少年;我要當體魄強艦活潑開朗的好少年。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讓我們銘記中華美德,讓美相隨,德相伴,以愛心、恆心、信心托起自己,一起爭當美德少年。

弘揚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篇10

今天我演講的內容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中華是一個擁有 5 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國,與之相應,中華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的精華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光輝燦爛。

我國傳統美德以德作爲根本。它的精神精髓是以義制利。古人云:“人無良知不如獸。”“生以戴義,義以應生。”如果一個人連德都沒有,那他和生禽又有什麼區別呢?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養成良好的品德,樹立以道義爲重的人生價值觀。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曾子說:“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遠。從五千多年前追溯到現代化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祖宗留傳下來的美德究竟還剩下多少?面對大街上的人羣,除了一張身份證能證明他是一箇中國人外,還有什麼能夠看出他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中國人呢?金黃色的頭髮,另類的着裝,不文雅的舉止,開放的思想,種種種種,這無疑不是我們的悲哀,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悲哀!面對鮮豔的五星紅旗,我們淡忘了莊嚴的國歌;面對慈愛的父母,我們忘卻了恭敬感恩;面對親兄熱弟,同窗好友,我們遺忘了純真與和睦;難道這些不是中國教育的恥辱嗎?

如今“富貴不能淫”已是荒謬;“律已修身”已成爲佳謠;“仁愛孝悌”已成爲歷史;“天下爲公”已成爲過去!

傳統美德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社會穩定的基矗沒有了傳統美德,一個國家將只剩下空蕩蕩的軀殼,任憑別國的踐踏,任憑別國的侮辱。年年的燒殺劫掠,連連的烽火硝煙。如果任憑傳統美德在我們這一代毀滅,我們將是民族的罪人,歷史的罪人!

隨着胡-景-濤主席的構建和-諧社會,樹立八榮八恥觀的新鮮出爐,爲我們帶來了民族的希望。現在,到了我們該認祖歸宗的時候了!現在,我們必須拿出勇氣和智慧,挽救我們的民族,弘揚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弘揚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篇1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讀了《中華美德頌》這本書,我覺得這是一本好書,大家都應該讀一讀。

《中華美德頌》這本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也是全國“中華魂“主題教育活動用書。這本書寫了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她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華兒女的出色民族精神、氣節和道德品質的表現,被稱爲中華美德。書中的一些故事:國旗的故事、“最美司機“吳斌、孝心撐起一片天······我被書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故事中的主人公:鞠躬盡瘁、弘揚職業道德的吳斌;汶川地震中的“最美女教師“袁文婷;傳承家庭美德的孟佩傑······她們不是人們隨便編出的,她們其實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對他們充滿深深地敬意。

我們生活在一個新的年代,我們的生活條件如此優越,相信讀過這本書以後一定會有些收穫,使自己有一些改變。我們是孩子,讓我們從小事做起,節約每一滴水,盡我們的能力幫助別人,把愛傳下去,彙集成中華美德的長河源遠流長。

弘揚傳統美德的演講稿 篇1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當我讀完《中華美德頌》之後,我知道了傳統美德的重要性,也知道了中華傳統美德的具體內容,包括它的形成和發展,還明白了中華傳統美德在中國歷史上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爲它是支撐民族進步的基石,所以我們應該發揚它。

想要發揚傳統美德,傳承道德文化,就必須瞭解傳統美德的五大理念和道德文化的特徵。

那麼,首先讓我們走進中華的傳統文化中來了解一下美德文化和道德文化吧!

什麼是中華傳統美德的五大理念?它又有什麼作用呢?

“仁、義、禮、智、信“爲中華傳統美德的五大理念,這五大理念帶動了整個社會道德體系的發展和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個中華傳統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仁“是指要有同情、關心和愛護的心態,即“仁愛之心“。主要倡導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懷、互相尊重和互相愛護,是世間萬物共生、和諧相處、協調發展的一種道德規範。

“義“是指人的儀表,是人們在人際交往中對親密友誼、對美好、善良的追求,即“正義之氣“。是超越自我,正視現實、仗義會道的做人態度。

“禮“是指禮儀、禮貌和禮節等規矩,即“禮儀之規。“是建立人際關係、社會秩序的一種標準和規則。

“智“是指要具備辨是非、明善惡和知已知人的能力,即“智謀之力。“是人認識自己、瞭解社會、解決矛盾、處理問題的眼光和能力。

“信“是指要具備誠實守信、堅定可靠、相互信賴的品行,即“誠信之品“。是人們交往和處事的道德準則。

“仁、義、禮、智、信“五大理念的關係,既相互關聯、相互依存又相互支撐,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道德大廈的根基,這是人們理應履行的基本義務和主要品行。由於現在的人們缺乏對傳統美德的認識,就觸碰了它並且違反了它,相信對傳統美德瞭解之後,人們會主動去維護它並且發揚它。

你看中國的禮儀不僅源遠流長,而且中國還是“禮儀之邦。“中華民族“禮“的起源,是我國原始社會祭神祈福的一種宗教儀式。西周時,周公明確提出了“德政“的思想主張以“禮樂“治天下;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禮崩樂壞的局面;大教育家孔子創建了獨特的以“仁“爲核心的儒家倫理道德體系。西漢時期,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採取一系列措施“尊民以禮““勸學興禮“。儘管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人物,提出不同的思想,但他們都是以相同的道德體系來治天下——禮儀。可見禮儀是治國之本,同時也起着至關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們不應該去破壞這“禮儀之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