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節日演講稿(通用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4W

國際節日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國際節日演講稿(通用5篇)

大家好!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在這收穫的黃金季節裏,我們迎來了10月16日第32個“世界糧食日”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珍惜糧食,從我做起!

古代教育家孔子給後人留下了一句名言:民以食爲天。由此可見,“吃”是多麼重要!建國66年來,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物質應有盡有。有的同學甚至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們還有必要從一粒米上節約嗎?我想說的是:很有必要!我們不妨算這樣一筆賬:倘若我們每天節約一粒大米,那麼十億人可節約多少?五千多公斤!一年可節約將近兩千萬斤,摺合人民幣兩千萬元。這筆錢若按每所希望國小五十萬元算,則可蓋四十所希望國小;你還能說我們沒必要節約一粒米嗎?

請各位同學想一想在學校食堂餐桌上你是否將飯菜吃一部分就倒掉?你是否將吃了幾口雪白的饅頭、包子扔在地上?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是否感到可惜,感到心疼?我們從小就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同學們,你們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吃不上飯的人們在苦苦掙扎,你們知道嗎,在發展中國家,每5個人中就有1個長期營養不良,有20%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糧食無保障。饑荒已成爲地球人的第1號殺手,每年平均奪去一千萬人的生命。因此節約糧食值得我們同學們深思。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周恩來一貫反對鋪張浪費。他吃米飯時,一粒米也不肯浪費,偶爾灑到桌子上一粒米也一定要撿起來放到嘴裏。我們應該向周學習。同學們,珍惜糧食就是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品質,節約是責任。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在校園蔚然成風,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爲建設文明和諧校園作出應有貢獻。

謝謝!

國際節日演講稿 篇2

作爲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每天都沐浴在燦爛的陽光下,享受着來自親人,朋友和許許多多陌生的關愛之中,似乎我們從來不曾寂寞孤獨過。可是,就在離我們生活不遠的地方,還有一羣人他們在默默的經受着他人的冷眼,隨時等待着死亡的來臨,在寂寞中掙扎着,孤單着,痛苦着,他們就是——愛滋病患者,一個需要關愛的羣體。

“愛滋病”一個多麼刺眼的詞語啊!目前中國艾滋病的流行趨勢處於世界第14位,亞洲第二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每年以40%的速度在遞增着。可是我們對於愛滋病。艾滋病患者的關注卻遠遠沒有跟上這一數字,從而有更多的人給予愛滋病患者的是恐懼的雙眼,刺耳的話語!也許從某種程度上說艾滋病的確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人與人之間那曾冷漠的屏障!

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例,在某醫院的19號牀住着一位艾滋媽媽,入院之初,沒有醫生護士願意護理這位“不速之客”。大家甚至不願意過問她的姓名,都叫它19牀入院不久後的一個晚上19牀由於羊水破裂宮內出血必須進行切宮手術,可是麻醉根本不起作用,這就意味着胎兒感染艾滋的機率在一點一滴的增加,最後這位母親爲自己做了一個近乎殘忍的決定……手術刀迅速地在19牀的對麻醉不起反應的肚皮上劃切下去,皮膚裂開,脂肪層、肌肉、黏膜、宮……19牀握住護士的手驟然間收緊了,咬着毛巾的口腔裏發出混濁不清、低啞卻絕對撕心裂肺的吼叫聲,身體在產牀上劇烈地顫抖着、痙攣地顫抖着……她的臉因疼痛而變形,終於,胎兒終於被取出來,他在昏迷中睜開了眼睛,這是她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看到自己的孩子。護士在整理她的遺物時在她的枕頭底下,發現了她留給孩子的信。有字,有圖。最上面一頁畫着一個大大的太陽,太陽下一雙小小的手。她給孩子寫到:“寶寶,生命就是太陽,今天落下去,明天還會升起來。只是每天的太陽都會不同,不論明天如何,你要勇敢的面對你的人生!”

“孤獨比死亡更可怕。”這是一位身患愛滋病的大學生在生命的彌留之際寫下的一段話。從這段話我似乎能感受到那讓人不寒而慄的冷漠;似乎看到了那爲年過花甲的老人抱着兒子的骨灰哭泣;似乎聽到了那因艾滋病而失去母親的孩子奮力的哭喊着“媽媽,媽媽”。那似乎是對生命的呼喚,對希望的渴求,對理解的期待。所有的一切已化爲一把利人韌深深的刺入了我的脾肺,刺透了我的心臟。他們只是一羣不幸的病人,難道我們真的要在他們本已蒼涼的生命中剝奪陽光嗎?

人的一生之中什麼都可以缺少,就是不能缺少希望,缺少關愛。也許你不經意間的一個微笑足以讓他們感到溫暖,也許你不經意間的一絲關懷足以讓他們看到希望,更也許你的一份關愛足以改變他們的一生。我始終堅信有愛就有一切,有愛就有希望!

國際節日演講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愛惜糧食從我做起》。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這是聯合國糧農組織爲促進世界各國關心糧食問題於20xx年正式規定的。而我們中國,爲解決目前糧食浪費嚴重的問題,也發出通知,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特別是在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所在的這一個星期時間裏都是全國“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宣傳週。今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第32個糧食日,主題爲“辦好農村合作社,糧食安全添保障”。在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當天,國家糧食局首次在全國廣大糧食幹部職工中發起倡議,倡導自願參加24小時飢餓體驗活動,以更好地警醒世人“豐年不忘災年,增產不忘節約,消費不能浪費”。

可能有的同學對於“節約糧食”不以爲然,有的同學心存困惑:我們家從來不缺糧食呀?爸爸媽媽也從來沒讓我餓過肚子啊?那爲什麼愛惜每一粒糧食這麼重要呢?

相信我們大家都通過唐代大詩人李紳的古詩《憫農》瞭解到農民耕種的辛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可同學們有所不知,其實要把地裏的禾苗加工成我們每天碗裏香噴噴的米飯,可遠遠不光是農民們在田地裏頭頂烈日、拋灑汗水地勞作啊!糧食從播種、收割到加工成成品糧,這其中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得需要有多少農民和工人爲此付出心血呀!正因爲如此,每一粒糧食我們都必須要珍惜。

退一步說,雖然同學們每天都能吃得飽、吃得好,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食物吃。據聯合國最新統計,目前全球長期捱餓的人口達到了9億2500萬之多。而在我們中國的邊遠地區,由於經濟落後、交通閉塞等原因,還有許多人在餓肚子,還有許多像我們一樣大的孩子連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又怎能談得上讀書、上學呢?也許有同學認爲,節約幾粒米沒有多大用場,讓我們一起來算筆帳:如果一個人一天節約一粒米,全國13億人口可節約2186萬斤,這麼多米可以救濟4000多災民吃20xx年,可以給我們全校學生吃60多年的時間。現在,同學們還覺得節約糧食沒有必要嗎?

雖然“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如此的重要,但在我們的校園裏,就在我們的身邊,卻令人遺憾地是常常有浪費糧食的現象。上學要遲到了,有的同學就把沒來及吃完的早點隨意丟棄;中午的飯菜不合口味,有的人就整盒整盒地倒掉;午餐過後,有的班級的盒飯箱常常被剩飯、剩菜塞得滿滿的……這是多麼令人心痛的浪費呀!同學們,對照老師剛纔所提到的現象,請仔細回想一下,在你們班級、你自己的身上發生過嗎?

同學們,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我希望我們三元中學的每一位同學和老師,把每一天都當做“世界糧食日”,把每一週都作爲“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宣傳週,在以後的每一餐裏都愛惜糧食,同時能告誡身邊的人節約糧食,人人從自己做起,個個養成愛糧節糧的好習慣。

建議大家做到以下幾點:

1、珍惜糧食,適量定餐,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2、不攀比,以節約爲榮,浪費爲恥。

3、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4、看到浪費現象勇敢地起來制止,盡力減少浪費。

5、做節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浪費的可怕後果。

6、不偏食,不挑食。

7、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國際節日演講稿 篇4

每年11月17日,世界各地的大學生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形式予以紀念,如在校內舉辦文化節、圖片展覽等,組織講座宣傳、歌舞晚會等,到校外慰問困難兒童,展示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風采。

爲迎接、慶祝第_個國際大學生節,20__年11月12日,徐州發起萬名大學生在《永久和平賦》書法長卷上簽名並誦讀賦文活動,爲世界祈以新年之福。《永久和平賦》是知名詩人、辭賦作家薛剛爲紀念20__年世界和平日而創作完成的,文章駢散結合、引經據典、邏輯緊密,近700字;作者從戰爭的發生原因與解決辦法、實現永久和平的意義和途徑等方面闡述,由國家一級書法師、知名書法家李家斌用魏碑體書寫成長卷,於9月被多家主流媒體報道。賦文及長卷得到了中國詩歌界、辭賦界的廣泛好評,北京著名詩人、千行《開封頌》主創、辭賦家屈金星先生評價道:《和平賦》將漢字結構美、詞彙美、音韻美體現的淋漓盡致,書法家遒勁的魏碑體是中華書法博大精深的內涵表達。中國臺灣著名詩人綠蒂先生讚歎道:最難得的是作者以古典結合世界潮流,用中國精神表達中國願望,用中華元素體現中華聲音,無論是思想高度還是語言優美,皆是難得的好韻文。。簽名的書法長卷將於元旦前夕通過適當途徑贈送給聯合國,以傳達來自太平洋西岸的新年祝福。

信鴿咕咕,盡沐熙風細雨;海鳥嗷嗷,悠樂泛桅浮檣。全普天之永樂,乃萬古之嚮往。然梟雄弓張,長有戰事之繁;鼠盜齒齧,擅行不勞之享。遂有萬古血海漂杵,千秋家園毀傷。然軍功既往,難掩煩冤之淚;煙土久旱,不改雲霓之望。

國際節日演講稿 篇5

十一月的心情如同天氣本身一樣豪爽,在初冬溫暖的陽光下,我們迎來了第64個國際大學生節,1946年,世界各國學生代表將每年的11月17日定爲世界學生日(又稱國際學生日、國際大學生節),以激勵全世界學生共同爲建設一個和平、民主、進步的世界而努力。

如今,國際大學生節的意義早已經超越了初衷——大學生,是充滿着朝氣與創造力的羣體,是愛心與拼搏精神同時具有的高素質羣體。相信在每個人心裏,對“大學生”都有着不同的美好想象或回憶。我們牢記歷史的使命,我們年輕充滿夢想,我們的大學生活充實而美好。祝願所有大學生朋友節日快樂,珍惜時光,把握青春,每天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一點。

當今世界時代壓力正處於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不論是什麼人,稍不留神,就會落後於洶涌澎湃的信息潮流。大學生是處於成熟與不成熟、獨立與不獨立之間的特殊羣體,特定的時代背景使他們承受着更加尖銳的挑戰:他們一方面必須努力完成在校學業,同時還要關心所學知識能否適應未來需要;一方面必須掌握最基本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具備信息時代獲取新知識的基本素質;一方面必須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時還必須塑造能夠融入和諧社會的健全人格。諸如此類的高期望值,必然給他們帶來心理的緊張和壓力。

生活壓力所謂生活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1、經濟壓力。學生上學的費用一般來自家庭。由於近年來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變化,大學所需費用明顯提高。特別是對於來自貧困地區的學生則影響更大。在一些貧困地區甚至出現了“高中生拖累全家,大學生拖垮全家”的現象。這對於尚未自食其力的貧困生會造成更大壓力。2、自理自律壓力。目前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大學聯考”指揮棒的無形影響,學習就是一切,長期忽視一般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生活技能。因而不少人缺乏自理和自律能力,很多人不會或不善於獨立生活和爲人處世。面對挫折和新的環境,往往缺乏相應的自我調節能力,因而也就形成了這部分大學生的壓力源。

學習壓力學習是大學生羣體最基本的任務,儘管這一壓力的強度有張有弛,並非永恆不變,但由於持續時間很長,其影響之大不可低估。尤其是很多大學生爲了適應社會激烈競爭的需要,必進一步創造條件,還要作出進一步努力。他們或是拼搏於考研、考碩博連讀的行列,或是參加各種技能的培訓班,爲的是努力獲取各種“證書”。過多的學習頭緒、過重的學習任務,都給大學生帶來巨大的壓力。演講稿

就業壓力當今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徵便是競爭加劇:競爭擇業,競爭上崗,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整個社會處於激烈競爭之中。在這一背景下,連續多年的擴招本來已經加大了大學生競爭就業的力度,由於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涌入城市,特別是城市裏大量下崗職工的出現,使得就業問題變得更加尖銳。尤其在大學生、研究生擇業相當集中的單位(三資企業、大專院校科研單位、黨政機關),以及擇業相當集中的地區(北京、上海、沿海發達地區),已經逐漸出現“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嚴峻局面。就業已經成爲大學生普遍關注的話題,也是形成大學生諸多壓力中最主要的壓力源。

要疏解大學生的壓力,應該從主觀與客觀兩方面入手,忽視任何一個方面,都不可能最終奏效。

1、加強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奠定健康成長的穩固基石。

大學生在年齡上處於涉世之初,是一個不太成熟、可塑性較強的羣體。從新生入學到畢業分配,圍繞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僅有許多工作要做,而且應該一抓到底。例如爲了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有必要經常開設社會上典型人物物與典型事蹟列講座,以增強其會責任感;有必要針對大學生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理想和信念教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2、提供良好環境,培養綜合素質。

21世紀的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大批高素質、複合型人才。爲了適應這種需要,高等院校必須徹底轉變傳統教育模式。也就是說,必須把以往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教育方式,轉變爲注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的教育,即轉變爲科學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並重的綜合素質教育;高等教育必須堅持教學相長,調動學生積極性,營造創新教育環境。讓大學生在相對寬鬆的文化氛圍中,通過相應的學習活動,增長見識,增強才幹,使個性得到健康發展。大學生既是承載家長高期望值的特殊羣體,也是承載社會高期望值的特殊羣體。在最終成才、體現自我價值等主觀願望方面,這個“特殊羣體”具有相當的普遍性。但是,近年國內大學裏出現了一些雖不普遍卻也並不罕見的令人擔憂的負面現象:苦悶、彷徨、焦慮、偏執、脆弱,於是乎休學者有之,退學者有之,輕生自殺者有之……這些非同尋常的問題不但影響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也與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馳。

當代大學生現在要自信,自敬,自強,自立,自主。民族振興的期盼,激勵了我們;自我奮進的豪情,支撐了我們。

於是,我們意氣高昂地承載起星輝般璀璨的夢想,在尋夢的征程裏迎風起舞,放歌長吟!

尋夢,早已不是一個人的歸宿;

尋夢,早已不再是尋覓一家人的幸福;

因爲,我們有家國天下在胸,有黎民憂愁在腹;

因爲,我們有我們的責任,世界的未來屬於我們。

我們的夢想不再僅僅是點燃火爆的激情,也不再僅僅是追逐閃靚的青春,我們的夢想在於向世界展示我們的風采,我們的實力,勇敢地向世人宣告我們的確有足夠的能力承擔起更多的重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