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奉獻演講中學生(精選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6W

青春奉獻演講學生 篇1

奉獻,作爲一個只爲他人付出不求回報的精神的代言詞,它將雷鋒精神深深的載入了史冊,印在了每個中國人的心中,永遠的要求每位中國人,要活的有價值,要活的有意義。

青春奉獻演講中學生(精選4篇)

雷鋒同志,作爲一名普通的解放軍戰士,在生前曾把每分鐘都利用在了爲了能幫助別人一些而奉獻自己的時間與精力,甘願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每個人去做一點事。

而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卻只能靠一些紀錄片來領會雷鋒同志的爲人民服務和釘子一樣的精神。不僅是這樣,而且觀看紀錄片時,對於雷鋒同志免費在車站給那些不認識的人送水、指路等行爲而感到不可思議,更有的則認爲只有傻子才這樣做。

由此,不得不讓我們從內心深處譴責一下自己。爲何時代在發展,而我們的思想也正在變的越來越低俗,越來越自私呢!雷鋒精神何處存,雷鋒精神何處行?

人生的價值有多種的體現方面,有的人爲了真理而與謬論鬥爭到底;有的人爲了正義而與邪惡敵對到底;有的人爲了奉獻自己方便別人而與自私自利抗戰到底;價值的實現不重要,重要的是勇於去爭取實現自身價值的機會和向目標進步的條件。雷鋒同志,一名平凡而偉大的共產黨員,他僅用二十幾年的時間卻彰顯了共產黨員最高尚、最具影響力的先進品質,他僅用二十幾年的時間卻領悟並實現了別人五六十年也達到不了的價值巔峯。

“向雷鋒同志學習”早已成爲一種永遠在人們心中的不朽明燈,指引着我們向遠處眺望,並且爲通向勝利彼岸而打下基礎的指南針。

雷鋒精神,不僅值得讓神州大地上的億萬兒女學習,而且更值得讓華夏子孫去延續,去傳誦!

青春奉獻演講中學生 篇2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從古至今,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奉獻,是一種美德。奉獻是一種境界。奉獻是一種情感。

什麼是奉獻?奉獻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獻身精神。奉獻是“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的默默無聞。奉獻是“採得百花蜂成後,爲誰辛苦爲誰甜”的高尚品質。奉獻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默默無私。如果你是一棵大樹,你可以爲世界灑下一片陰涼;如果你是一株小草,你可以爲世界增添一分綠意。這就是奉獻。簡單又複雜。

魯迅先生,“俯首甘爲孺子牛”,周總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孔繁森將自己的一生。奉獻於阿里。他們以無私的奉獻精神,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爲社會進步做出巨大貢獻,被世人稱頌。這就是奉獻。一種美德。

奉獻是積極主動,就像寓言中的露珠。他將自己奉獻給了一個又一個的生命,這是他最大的快樂和幸福。默默無聞,無怨無悔。我們爲人要善於奉獻。只有奉獻了,付出了,纔會領悟到其中的樂趣。一個人如果學會了奉獻而不奢求回報,那麼,他的境界就上升了一個層次。一個人學會了奉獻,就等於他掌握了一種自我提高的方法,這就是奉獻。一種境界。

現在大批的作家,文藝工作者、思想家。他們也在奉獻着自己的思維,奉獻着自己的精神力量。我國處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在大力發展物質文明的同時,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這正是精神文明爲經濟建設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由此可見,精神力量的奉獻,不可忽視。

我們常把老師的奉獻比作,“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人間偉大的奉獻也在於此。教師將自己所學的知識無私傳授給學生。一批批的學生成爲國家棟梁。而奔赴社會主義建設的洪流。學生最該感謝的人就是老師。這就是奉獻。

奉獻不是爲了索取。奉獻應是自覺自願的。從現在起從現在做起讓從現在做起,讓奉獻之樹常青。

青春奉獻演講中學生 篇3

遠遠望去,微弱的光茫,雖然不比電燈那麼明亮,雖然不比燈籠那樣各式各樣,五顏六色,五花八門,但它是每個人心裏最閃亮的燈。潔白的身體,在火焰的催促下,慢慢的犧牲自己,直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刻……那就是無私奉獻的蠟燭。

蠟燭是那麼無私,在生活中也無處不在:一天晚上,我在津津有味的看着知識豐富的作文書。呼,電燈不亮了,原來停電了,我該怎麼辦?明天就要考語文卷子了,真倒黴!正在我懊苦喪氣的時候,媽媽提着一盞“電燈”——蠟燭,一下子滿屋子亮堂堂的,我高興極了,我不用爲明天的考試而苦惱了!

在生活中,雷鋒就如蠟燭一樣,爲他人着想,樂於助人,無私奉獻,在23年的人生旅途中,只想着一個信念:奉獻精神我精神的核心是爲人民服務。多麼堅強的精神與信念!

蠟燭,簡單的名字,簡單的外貌,這裏蘊含着不可思議的精神與品質;雷鋒,我們生命中的一根蠟燭,犧牲自己,照亮別人,用無私奉獻的精神,走完不平凡的23年!

青春奉獻演講中學生 篇4

在我的生活裏總有那麼一兩個愛嘮叨的人,這其中就有我那愛嘮叨的老媽。

每天早上當我還縮在被窩裏睡覺時,媽媽的嘮叨就鑽進了我的耳朵:“真真該起牀了,六點四十了。”我不耐煩地說:“再睡一小會兒。”媽媽回道:“一小會兒也不行!必須起來!”於是我慢悠悠地從被窩裏爬起來,準備洗漱。

正當我要刷牙時,媽媽說:“先漱口,再刷牙。”正當我準備洗臉時,媽媽又說:“好好洗臉,別抹幾把就完了。”洗漱完了,媽媽繼續說:“快點吃飯,趕快上學。”當我把事情都搞定了,出了門才鬆了一口氣,以爲媽媽不再嘮叨了,哪知道又來了“把紅領巾繫好,衣服整理好。”我連忙照做。

上了車,沒想到那嘮叨聲又隨着西北風颳進了我的耳朵:“今天到的早,先去接點溫水喝。”“記住,要多喝幾杯。”“冬天了,注意保溫。”我點點頭說了聲“再見”,往學校走去。

晚上,我回到家裏,媽媽馬上來一句“先脫鞋”,我立刻換了拖鞋。媽媽把飯菜放在桌子上,全是好吃的,正當我拿着筷子快要夾到嘴邊時,媽媽又說:“洗了手才能吃。”我馬上跑到衛生間洗了個手,然後盛了碗飯。我看到一碗土豆,馬上站起來想去夾菜,媽媽的嘮叨嘴又發話了:“不要站着夾菜,多不文明啊。”我只好坐下來慢慢吃。

終於有一天老媽出差了,我差點興奮地叫出來。但隨後就意識到了沒有老媽的壞處。早上,鬧鐘定過了頭,趕緊起牀,頭隨便紮了一下,早飯也沒吃,心急忙慌地到了學校,馬上被蔣相樽攔住了“沒帶紅領巾”,我只好站在教室裏寫完了作業。

更慘的是我穿的少,下午還下起了小雪,這可慘了,我又不能向別人借衣服,只能忍一步是一步了。我心裏想:要是媽媽在該多好啊!我忍着寒冷回到了家,結束了這倒黴的一天。

通過這次的經歷我明白了,其實媽媽不時的嘮叨、不時的叮囑都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我從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體會到媽媽無微不至的愛,而這也正是生活中對奉獻的一種詮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