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的演講詞(精選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7W

關於端午節的演講詞 篇1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比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除夕節,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演講詞(精選19篇)

記得去年端午節,我跟媽媽一起包糉子,媽媽先教我包糉子的步驟。第1步,先和媽媽一起泡糯米和糉葉,第2步準備糉子裏面需要的各種食材,然後把糯米和食材混在一起,加點糖攪拌一下,就變成了香噴噴的食物,第3步把香噴噴的食物放在糉葉裏面,再準備一根細長的繩子把糉葉捲起來。

我跟着媽媽說的步驟慢慢的也學習包起來,可怎麼我包的糉子很往下漏米呢?而且樣子也這麼醜,媽媽包的糉子是個菱形的,光看着就流口水了,可我包的長長的扁扁的,像個小枕頭,我不灰心也不能認輸,失敗乃成功之母,我又開始包了起來,吸取了剛纔失敗的教訓。我先用兩片糉葉捲成一個錐形漏斗的樣子,再裝進糯米,然後把糉葉一圈一圈的捲起來,最後再用繩子把它系起來。終於成功了,爸爸媽媽向我豎起了大拇指,看着自己的傑作,我開心得笑了。我把煮好的糉子整齊地放在盤子裏,我們拿起糉子蘸上白糖,有滋有味的吃着,一家人說說笑笑可開心了。

就這樣我愛上了端午節,因爲每到端午節我就可以和媽媽一起包糉子,既能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還能和家人聚在一起,開開心心的。

關於端午節的演講詞 篇2

今天班隊課上要談糉子、吃糉子、說糉子。

“叮零零……”上課零聲響了,頓時教室裏沸騰起來了。同學們手裏拿着糉子正等待主持人發號駛令。

主持人先請幾位同學說一說“大肉棕”、“栗子棕”等一些糉子是用什麼線來包的?同學們也很積極,紛紛說了“大肉棕”是用深紅色線來包的,“中肉棕”是用白色線來包的……說完了後,主持人一聲令下,同學們開始開動起來了。

有幾個同學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有幾個同學細嚼慢嚥品嚐着;有幾個同學拿着一隻筷子插在糉子上咬着;也有的同學拿着勺子一勺一勺的舀着。我的同桌嗎,買了兩個,他辦了好心,把一個糉子送給了魯陽戈,他一會兒就吃完了,他看着別人吃,心裏不好受。過了一會兒,單老師來拍照了。我竟然也成了拍攝對象,我看着鏡頭傻笑;汪陽拿着筷子吃;胡震超大口大口的吃,像怕別人給搶去了,又像三年沒吃飯……

吃完了糉子,我們該說糉子了。主持人一個一個的叫。有的說糉子的品種;有的說糉子的傳說;有的說糉子怎樣包紮等等,真是無奇不有啊。

今天談糉子、吃糉子、說糉子,讓我們對糉子的瞭解又更深了一步。

關於端午節的演講詞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

今天是5月25號,農曆五月八年級。到本週四,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歷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糉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爲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要職。因爲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至極,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如:《離*》、《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篇。後來,秦*隊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絞,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的消息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涌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讓我們懷着對偉大愛國之士的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在此,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謝謝。

關於端午節的演講詞 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爲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吃糉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爲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關於端午節的演講詞 篇5

端午節前夕,商店超市都開始叫賣着糉子,價格幾元、幾十元,上百元不等,甚至出現天價糉子。一邊是商家爲促銷而打着漫天的廣告,一邊是國家三令五申的嚴查買糉子送禮。不知什麼時候,糉子這麼神聖的食物也和腐敗掛上了勾。

記得小時候,劍閣鄉下過端午節是不吃糉子的。糉子是南方特產,是爲紀念屈原投江而餵魚的祭品。劍閣因地處川北,大多數地方山高缺水,水稻產量又低,糯米很少種。劍閣是沒有糉子的。

劍閣農村過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分三次過,農曆五月初五,十五,二十五分別叫大端陽、中端陽、末端陽。而一般的家庭只過大端陽。大端陽也是最隆重的節日。出嫁的女兒會在端午節回孃家看望父母。而父母招待女兒女婿最隆重的形式就是蒸饅頭。頭一天發好酵面,端午節一早就開始和麪。饅頭做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的像桃子、有的像斑鳩、有的像喜鵲、有的像青蛙…條件好的還會蒸各種餡的包子。當然是素菜的,或是米拌的。孩子們回到外婆家,挑最喜歡的斑鳩,它最形象,拿在手上舍不得吃,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聞了又聞,愛不釋手。直到饅頭冷了,才掰了斑鳩的小腿慢慢品味着,回味無窮。

我們村是有名的貧困村,一年糧食不夠吃,大女孩都遠嫁綿陽等富裕地方。在大集體那個年代,我們村很少有人家蒸過白麪饅頭。

端午時節,正是麥收季節。經歷了青黃不接的二三月,每個人都翹首期盼着這個可以吃飽的節日。金黃的麥子,飄着誘人的麥香,飄蕩在村莊的每個角落。

在端午節的前兩天,生產隊就會把還未曬乾的麥子,折算斤兩後分幾十斤給各家各戶,讓人們可以過一個飽脹的端午節。在那樣一個機械化落後的時期,要把這些還帶着水分的麥粒,磨成白麪,幾乎不可能。而鄉下人自有辦法,他們不用曬乾麥子,就把這些麥子用篩子去掉麥殼,淘乾淨後和着井水,用石磨磨成漿,那連着麥皮的麪漿,白中帶黃,從石磨流出來,就像小小的瀑布掛着。這時候,院子裏熱鬧開了,每家每戶都忙着推腰磨子,大孩子幫着媽媽推磨,小孩子則圍着石磨轉圈、叫喊着、興奮着。一會兒,父親開始抱着麥秸,把鍋燒熱;婆婆則熟練的用高粱做的鍋掃把,沾一點菜油,刷一下鍋,然後用勺子舀一勺麥漿倒進鍋裏,用鍋鏟輕輕一刮,很快,一張有軟又香的水攤面饃就起鍋了,放進乾淨的竹篩子裏涼一下。一張兩張,還不等涼好,就被圍着鍋臺的孩子一搶而空。婆婆一邊叫着:“慢點,慢點,別燙着”。孩子們則不管,早就餓癟了肚子,就等着去填飽。他們也不去計較那白味的水攤面的味道,只覺得它軟軟的,香香,甜甜的,真好吃。婆婆則站在鍋臺邊,不停地刷着,直到刷完爲止。她也不會提前嘗一口。孩子們都差不多了,就把後面剩下的麪皮,切成小塊,放一些鹽蔥吵一下,那便是端午節上的美味。

而我們家小時候姊妹多,分的糧食少。婆婆管家,爲了節約麥子,一年最多隻能有一次這樣的享受。婆婆爲了讓我們能吃上水攤面膜,就鼓勵我們和她一起去拾麥穗。因爲大集體勞動,有的麥子很成熟,加上太陽曬,就有麥穗掉在地上。很多老年人和小孩就會去拾麥穗。別人睡午覺時,我們就戴頂草帽,跨一個竹籃子,和婆婆一起去拾麥穗。有時候運氣好,一箇中午就能拾一籃子。估計隊裏出工的時間,就回家。(因爲怕隊裏發現沒收),然後把那些麥穗曬在自家院子裏,等積累多了,再用小錘去捶。看着那些勝利果實,心裏嚮往着下一個端午節的美味。

那飄着麥香的端午節,已留在了記憶深處,而那美味的水攤面也留在了時代的記憶裏。

關於端午節的演講詞 篇6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要在這一天抱糉子,掛艾葉,在南方還有賽龍船,這些習俗都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

端午節這天,爸爸媽媽帶我到山上拔艾葉,給我額雄黃,並給我講了關於楚國愛國詩屈原的故事。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是紀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實行政治改革的主張未能實現,後遭革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遠處,即沅、湘流域。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自盡殉國。

爲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這天,人們怕河裏魚蝦吃到他的屍體,就抱糉子投在江裏讓魚蝦吃,後來人們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

關於端午節的演講詞 篇7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

昨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

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曆史。那麼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節是紀念詩人屈原的節日。因爲愛國詩人屈原見國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mi)羅江。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第二,端午節是衛生節。端午前後正是春夏交替之時,天氣炎熱,多雨潮溼,蚊蟲滋生,是傳染病的高發時節。爲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時插艾葉用以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

第三,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爲人們在這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渡是一項很有氣勢、極具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競渡能對強身健體、民衆團結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第四,端午節是美食節。早在晉代,糉子就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人們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形狀看有四角形、錐形、菱形。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可謂糉葉飄香糉子可口。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厚,希望我們能懷着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成爲古老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最後我們還是要講到安全問題。天氣越來越熱,學校要求全體同學都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同學們不要去江、河、塘、湖畔或工地積水坑等水邊玩耍、洗手、洗腳、游泳。

2、同學們外出游泳,一定要有會游泳的家長陪同,萬一發生溺水事故,便於搶救,學校絕對禁止學生私自組織外出游泳,以免發生意外。

3、游泳時要有自護意識,在身體過飽、過飢和過於疲勞都不要下水游泳;

4、游泳時要有自救常識和能力,若發生了抽筋現象,應一邊自救,一邊大聲呼救,以免發生意外。游泳時不要互相打鬧、嬉戲;不瞭解水深及水底情況時,不要跳水;患有心臟病及其他慢性病的人,不能參加游泳,以免發生意外。

5、不逞強好勝,有的人自覺水性好,好表現,喜歡長時間潛泳或在深水區做各種動作。

謝謝大家!

關於端午節的演講詞 篇8

五月五日,在淚羅江邊,你-屈原,心中充滿矛盾和無奈,你多麼希望能爲國家服務,爲國家而死,但你天妒英才,如不識人才得大王不給你機會,他平庸無能。

把大好江山毀於一旦,你被眼睜睜地看着國土一次又一次地被侵蝕,直到不再有楚國。大江彭湃,涌向東方,你的心隨着這條河的起伏,多少滄桑的生命流過,楚國不再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你輕輕地哀嘆,你的眼角流下了眼淚,點滴晶瑩的淚珠,多麼微弱的淚水,蒼白的臉龐,勾住過往,遙望藍天長長地哀嘆一聲,無助地唱出一句詩句,這首歌在天地間迴盪,彷彿喚起了這位偉人的"仁義"。

在悲傷的聲音中,表達了你對國家的愛,對人民的愛;表達了你從未遇到過的無助感;表達了你對處於困境中的人們的憐憫之情!但是無無論你多大聲,可“伯樂”卻不知在何處,你的滿腔熱血只會變成悲傷和憤慨。你別無選擇,只能發出千聲嘆息,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心情!

淚羅江邊,大風狂吹,河水更加狂暴,怒氣衝衝地拍着河岸,一個男子輕輕地跳了起來,就此殉身。你,就這樣一躍。從那時起,地球上就少了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從此,又有了一箇中國傳統節日。

你知道有多少人在你死後爲你流淚?今天還有多少人爲你感到難過?我們對你的愛國之聲感到驚訝,身爲炎黃子孫的我們,一定會繼承和發揚你的愛國精神。

從你死的那天起,"龍賽"就出現了,"吃糉子"成了端午節的特色,你成了中國的傳奇。爲了什麼?爲了紀念你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請記住你的愛國精神!

一本《李騷》給中國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端午節使中華民族有了傳奇的一面;一種愛國情懷,更使中華人民的情操更高尚!這一切都來自於你-屈原。或許在你投江之前,你爲自己無法救黎民於水深火熱之中,而感到遺憾,但我想你現在會很高興知道你爲中華民族做了這麼多的事情。

我爲你驕傲,爲你難過。自豪的是我們有這麼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可悲的是,時代背景使你的才華無法施展,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 “伯樂”卻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這樣的“主”啊!

今天,我們還要慶祝端午節,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關於端午節的演講詞 篇9

大家好!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糉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爲棕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爲"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00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爲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爲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爲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_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關於端午節的演講詞 篇10

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糉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爲棕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爲“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離世已有2320xx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爲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爲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爲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關於端午節的演講詞 篇1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讓我想起了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它廣泛流行於漢、壯、布依等民族地區。

據說端午節的來歷是這樣的:曾經有位詩人,名叫屈原。當自己的祖國被佔領時,他無比絕望,於這年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以身殉國。楚國人民十分悲痛,用種種方式來追思他。我們吃糉子、賽龍舟,據說都是爲了懷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說起吃糉子,那算得上是最主要的習俗了。一般是前一天把糉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糉子的傳統形狀爲三角形,也有長方形的。一般根據其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糉,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糉,摻紅棗的叫棗糉。在糉子裏撒上白糖,吃起來味道好極了。

除此之外,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當屬賽龍舟。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從那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舉行龍舟賽來紀念他,借划龍舟驅散江中的魚蛟蝦蟹,以免吃掉屈原的遺體。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記得小時候,媽媽用具有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絲線系在我的手腕和腳踝上。聽說這叫長命縷,也許戴着便能“長命百歲”吧。不過,現在這個習俗已不常見了。另外,在一些較爲傳統的家庭中,還要插“五端”,包括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我猜這些東西和辟邪有關。

總之,端午節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關於端午節的演講詞 篇1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哀。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糉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麼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國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爲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忽視對傳統的堅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導致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斷層又將帶來什麼?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關於端午節的演講詞 篇1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大家應該都知道端午節是包糉子、吃糉子的。有許多家都是自己包糉子吃的,我們家也不例外,也是包糉子吃的。

舅舅早早的起牀去超市買糉葉和糯米,而媽媽和姨媽把我、妹妹和弟弟叫起來,讓我們仨去洗漱好等舅舅,我們剛洗漱好舅舅就回來了,看着琳琅滿目的餡料,這該怎麼包呀?我徹底迷糊了。只有請教姨媽了。姨媽說:“來,跟着我做,先把糉葉捲成漏斗形,填進少許的.糯米,放兩粒花生,一棵大棗,一個桂圓乾撒些黑芝麻,把這個口封上就好咯!”我們照着姨媽那樣,捲來捲去葉子卷完了,然後用線把整個糉子繫好。成功了,雖然看起來不是太好看,但是心裏還是很高興。大家齊動手,不一會兒就都包完了。然後爺爺開始煮糉子,糉子煮好了。我們吃着自己做的糉子,別提多好吃了。

我喜歡過端午,快樂的端午。

關於端午節的演講詞 篇14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再過幾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紀念我國着名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的節日。

屈原是距今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所在的時代是一個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當時的楚國在列強環視的狀況下,卻不能及時的發現自己的錯誤,依舊墨守陳規,沒有改革的銳志,在國力方面遠遠地被倡導地主階級政治改革的國家拋在了後面。面對連年的戰爭失敗,割地求和,統治階級採取的辦法是偏安一隅,置國家存亡不顧,依舊過着醉生夢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境裏,他對當前的形勢有着清醒的認識,於是在國內倡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詆譭攻擊。

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思想,在與保守勢力的鬥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這一片冰心,穿透了兩千年的時空,依然光耀在中華大地。

兩千年之後的今天,我們談論屈原的愛國主義,倡導的是什麼呢?我們倡導的是屈原熱愛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對危機以天下爲己任的高度的責任感,是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精神,要體會到屈原對於國家人民的深厚感情,體會到屈原對於這片土地,也就是我們腳下這片廣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衆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知道自己胸前的紅領巾來之不易,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這都是我們的父輩甚至我們的祖輩懷持愛國的理念,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嚮往,掃淨了自鴉片戰爭之後瀰漫在中國人民頭上的陰霾,拋頭顱灑熱血爲我們拼搏來的。

關於端午節的演講詞 篇15

老師們、同學們!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的節日,面對現狀,不感到悲哀,發出“端午節不再姓“中”的疑問。

當還沉浸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消息說“亞洲某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爲本國的文化遺產,已將其列入遺產名錄。

聽到消息,人除了驚訝尷尬,這僅是傳統節日的得失,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的是,這是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民族和向心力的一次和洗禮,如今,擁有20xx多年曆史的傳統佳節眼瞅着即將他國的遺產,將有多麼尷尬?

無庸諱言,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糉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飢餓的恐懼,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小康,時候都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不但繼承了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就拿端午節來說,它已融入各個臨近的文化中,了獨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節舉行的國際龍舟邀請賽聞名於世;在韓國,端午節被稱爲車輪節,是插秧結束後祈求豐年的日子。在很長一段裏,人着眼於創新,卻往往容易對傳統的,文化的缺失精神斷層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斷層又將帶來?有句話說的好:民族的纔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該如何保護與繼承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西方發達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對包括在內的發展中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了的衝擊。

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的歷史文化遺存,懷有敬畏之心,。是民族的棟樑之才,文明需要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關於端午節的演講詞 篇16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國旗下講話的如題目是《端午節,我們的傳統節日》。

同學們,你們能列舉出我國的傳統節日嗎?

也許,你們早已習慣了聖誕節的狂歡,習慣了在“母親節”送給媽媽小禮物,習慣了在“父親節”向爸爸表達感激之情。其實,一年365天,還有許多印有“中國”標籤的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折射着古老的中國文化,象徵着豐富的華夏文明,閃耀着龍的傳人無窮的智慧。

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是今年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的代表。它的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端午還被稱爲端陽、重午、女兒節、龍日等。民間紀念端午節的風俗很豐富,較普遍的慶祝形式有賽龍舟、吃糉子、掛艾草等等。每一項端午習俗背後都蘊涵着深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獨特的文化記憶。

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和文化標籤。然後,當我們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時,人們也多多少少冷落了傳統節日,丟失了對文化傳統的記憶。

同學們,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到了。你們想用什麼方式紀念這個綿延兩千年的傳統佳節呢?讓我們從今年端午節開始,重新拾起對中國傳統節日的關注,賦予中國傳統文化更多的新元素,用自己的力量,拯救傳統節日習俗,發展傳統節日習俗,創新傳統節日習俗,讓中國文化逐漸被世界上更多的人接受和認識,畢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關於端午節的演講詞 篇17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5月x號,農曆五月初x。到本週x,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糉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爲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要職。因爲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至極,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篇。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絞,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涌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讓我們懷着對偉大愛國之士的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在此,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謝謝。

關於端午節的演講詞 篇18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國旗下的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爲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糉子,又叫"角黍"、"筒糉"。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吃糉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爲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謝謝大家。

關於端午節的演講詞 篇19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明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關於它的起源,民間傳播大約有四五種故事,但迄今爲止,影響最廣泛的是紀念屈原。

也許,這個古老的傳說你已經聽過無數次,今天也無法讓我們非常感動,但是一度炒得沸沸揚揚的中韓端午節“申遺”之爭恍如昨日剛發生的事,最後以韓國成功申請爲“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而告終。

雖然專家說“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是全人類共享的,但我們的文化傳統被他國認可並不是一件壞事。但畢竟,“端午節”這個詞已經被其他國家搶走了。

這一事件無疑爲中國人民保護傳統文化敲響了警鐘。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許多燦爛文化正處於滅絕的邊緣,有些甚至已經消失了,比如世界三大藝術門類:西班牙的舞、意大利的歌、中國的戲曲。

而中國戲曲現在有很多劇種已經失傳,我國有着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赫哲族目前只有四千多人,能掌握自己民族語言的已不足幾十人,整個赫哲族都在瀕臨消失,更別說民族文化了。

我們的祖先發明瞭造紙,現在我們不得不從日本購買高質量的宣紙。當其他國家都要慶祝節日的時候,我們怎麼面對祖先呢?

所幸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一些重要的文化遺產保護納入國家保護單位,20xx年國家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作爲國家法定假日。

國家教育部還對中國小音樂課進行改革,在20多所學校嘗試京劇進課堂的做法。剛剛過去的6月11日也是我國文化遺產保護日。但這些做法都還只是杯水車薪,甚至還引起各種爭議。

中國文化的傳承需要廣大民衆的共同支持。在經濟日益發展的當代,傳統文化並沒有過時,相反,它是我們這個時代所必需的,它爲提高整個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有着巨大的意義,是一個民族強大的精神支柱。孔孟思想的指導價值對世界文明都有着巨大的貢獻。

一起過一個好的中國傳統節日,我們可以都很簡單的做到,這個節日不僅是一種慶祝,而且還代表着國家和民族的身份。因爲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

在傳統節日的背後,是千年不變的民族精神。我希望大家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讓優秀的中華文化滋養我們的心靈,做真正的中華兒女,繼承和發揚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財富,讓中華文明永遠在地球上閃耀。

最後,祝老師、同學端午節快樂!祝祖國永遠繁榮富強。

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