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下中秋節演講稿(精選1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4.38K

國旗下中秋節演講稿 篇1

各位老師、同學們:

國旗下中秋節演講稿(精選14篇)

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借中秋,話感恩。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先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有一個少年和父母吵架,離家出走,他身上的錢很快就用光了,他又冷又餓,有一個老婆婆看他可憐,就給了他一碗飯吃,少年很感激,他對老婆婆說:“你對我真好,我以後就跟着你吧。我可以幫你做很多事情的。”老婆婆就問這個少年:“那以前是誰給你做的飯呢?”少年說:以前是媽媽給我做的飯。”老婆婆接着問“你媽媽給你做的飯多,還是我給你做的飯多?”少年說:“我媽媽給我做的飯多。”老婆婆就順勢開導少年:“我給你一碗飯你就這麼感激,而你媽媽給你做了十幾年的飯,你爲什麼不知道感激呢?”少年頓時醒悟,回到了家中。

同學們,你是否仍記得開學時父親送你來學校,幫你提沉重的行李?是否記得母親在前一晚幫你收拾東西,而你連箱子裏有些什麼都不是十分清楚的情形?是否還記得父母來接你時噓寒問暖,關心的話語?是否還記得父母在電話另一端的急切的詢問和關愛?……也許你仍然記得,或許你曾經記得,但你或許並沒有認爲這是父母的恩情。兒女的痛到父母身上會加倍,兒女的喜悅到父母身上也會加倍的。兒女的一句問候,一個在父母生日時慶賀的電話,能讓他們快樂上幾天。

同學們,我們剛剛和父母一起度過一個萬家團圓,親情濃濃的中秋節。

每年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每年秋季中期的這個節日又叫做“八月節”。當我們仰望天空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所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昨天我們跟父母一起度過了這個團圓的中秋節,感受着傳統風俗帶給我們的愛和幸福。

我想把愛和幸福帶進生活的最好辦法,就是對得到的每一份關愛表示感謝,讓我們一起來感謝父母,感謝他們給予了我們的生命,感謝他們給予了我們溫暖的家,感謝他們給予了我們無盡的愛。讓我們把最美的祝福送給父母,祝願他們身體健康。

借中秋,話感恩。讓我們一起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裏,感激斥責我的人,因爲他助長了我的智慧;感激絆倒我的人,因爲他強化了我的能力;感激遺棄我的人,因爲他教導了我應自立;感激鞭打我的人,因爲他清除了我的業障;感激欺騙我的人,因爲他增進了我的見識;感激傷害我的人,因爲他磨練了我的心志。

這個中秋,讓我們學會感恩,爲父母留下一個真心的微笑;學會感恩,爲朋友留下一雙友誼之手;學會感恩,爲陌生人留下一絲心靈的溫暖。讓我們一起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裏,我們的世界會更美,更好。

國旗下中秋節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在這秋高氣爽的金秋九月,我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喧囂的都市車水馬龍,奔波的人們已很難使自己停下來,但是每到八月十五中秋節到來之時,一輪皓月高掛天空,傳統佳節的溫馨便俘虜了忙碌着的人們的心靈。我們互相傳遞的禮物,不止是禮物,還是問候,是祝福,是濃濃的民俗文化。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爲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爲“團圓節”。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並稱爲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着密切的關係。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於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爲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羣衆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這個中秋,我們又將欣賞到皓月當空的美景,當我們仰望天空那一輪明月時,腦海中會浮現那些優美的詩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古往今來,寄託着多少中華兒女的鄉愁與離情。每逢佳節倍思親,同根同宗居住在世界各地的華人,都將在這一節日裏重溫民俗再敘鄉情。

面對國旗,面對辛勤的老師,我們想說:是師院附中把我們彙集到成才的搖籃,讓我們在這個搖籃中互相團結,努力拼搏。

最後,在這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之際,祝全校師生閤家幸福,中秋快樂!

國旗下中秋節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秋高氣爽的九月份快要過去了,但是中秋節纔剛剛來到我們身邊!每次中秋節到來之時,那預示着團圓的氛圍,溫馨的家庭溫暖瞬間就能俘獲人們的心靈,有什麼比家更能夠讓人嚮往的嗎,中秋節我們慶祝的不是節日,而是那濃濃的團圓親情。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爲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爲“團圓節”。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並稱爲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着密切的關係。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於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爲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羣衆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這個中秋節,我們又將欣賞到皓月當空的美景,當我們仰望天空那一輪明月時,腦海中會浮現那些優美的詩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古往今來,寄託着多少中華兒女的鄉愁與離情。每逢佳節倍思親,同根同宗居住在世界各地的華人,都將在這一節日裏重溫民俗再敘鄉情。

面對國旗,面對辛勤的老師,我們想說:是師院附中把我們彙集到成才的搖籃,讓我們在這個搖籃中互相團結,努力拼搏。

最後,在這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之際,祝全校師生閤家幸福,中秋節快樂!

國旗下中秋節演講稿 篇4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中秋節剛過,大家還沉浸在過節的氣氛當中,那麼中秋節告訴我們什麼呢?是我今天要講的內容:

中秋節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中,文化內涵已發展成表達美滿、和諧、富饒和安康的美好願望,也成爲團結、團圓、慶豐收的象徵,但團圓是中秋節最重要的思想內涵。中秋節強調的是團圓,他符合中華民族的倫理觀,對構建和諧社會是很有意義一個節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內涵發掘出來,我們會發現,原來傳統中秋節是這麼有意思。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根據史籍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等活動。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爲"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

"八月十五月兒明啊,爺爺爲我打月餅啊,月餅圓圓甜又香啊,一片月餅一片情啊……"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兒童電影《啊!搖籃》中小朋友們一起唱的歌謠,每當聽到這首歌都會令人心潮澎湃,爲了那與圓月相映生輝的片片月餅,更爲了我們心中那份揮之不去的濃濃親情。晴朗的夜空中,一輪圓月如金輪玉盤,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着甜絲絲的月餅,吃茶、飲酒,傾訴着團圓的喜悅,遙祝着遠方的親人。

從文化的角度來說,傳統節日應該是民族文化的盛典,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符號,是來自歷史深處不可磨滅的記憶。傳統文化在節日的承載下薪火流傳,生生不息。傳統節日不僅僅是本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載體,更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載體。只有當我們明白"我們從哪裏來",也才能回答"我們朝哪裏去"。應該說,中秋節在幾個傳統節日中,頗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

中秋節源初是古代勞動人民感謝大自然賜予的節日,其時既是賞月的最佳季節,也是慶祝豐收的時節,其蘊含的文化意義是人們對團圓、和諧的情感訴求以及人類對自然的尊重,這種情懷是跨越國界的,身處世界各地的華人都會認同,所以它既是溝通心靈的紐帶,又是文化的橋樑,正所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中秋節寄託了中國人多重的情感和審美情趣。”人大校長紀寶成說:“花好月圓是中國人一種非常美好的願望,中秋明月被賦予很深的文化內涵,既象徵着團圓合滿,也給人一種恬靜、溫和、安定的美感”。幾千年來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通過中秋佳節的形式得以大衆化地傳承下來,在當今時代有助於倡導重視家庭、尊重自然、崇尚和合的意識,這對於構建和諧社會而言具有積極意義。通過傳統節日,我們可以保持民族特色,在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發揮出積極的作用。可以說,中國的傳統節日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凝聚着中華民族的智慧,體現着中華文明的特點,千百年來發揮了傳承、傳播中華文明的重要作用。傳統節日對於華人而言,除了傳承文化,還起到了文化紐帶和精神橋樑的作用,這種凝聚力、向心力是其他任何載體所難以實現的。

到了中秋,月上中天時,最難忘懷的還是那幾句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正是因爲有了這樣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結,中秋時,每當看到一輪圓月掛上了天空,不由的就會想到遠方的親人,不由得想到自己"獨在異鄉爲異客"而變得感傷。此時家鄉親友的問候最是暖人心懷,遙在他鄉的你也該連線父母,道聲平安,一訴鄉思。

當然中秋節也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日本、韓國等國的傳統節日。

春華秋實:春因繁花而美麗,秋因收穫而充實,花好月圓:則映射出人們對人和事吉祥的美好祈盼。

老師們、同學們:在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之際,讓我們爲創建和諧教育環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一起努力吧 !

國旗下中秋節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中秋情思。

在這金秋送爽的九月,我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將欣賞到皓月當空的美景,當我們仰望蒼穹時,腦海中定會浮現起那優美的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是啊,人生有諸多事情難以兩全,現今我們在三中虛心求學,不能陪伴父母身旁和他們一起賞月,每逢佳節倍思親呀!特此,我們寫了一首小詩,遙寄給遠方的父母,並祝大家節日快樂!

當我背上行禳

離開了養育我十幾年的家鄉

在揮淚作別母親的那一剎

我讀懂了母親眼裏的希冀和憂傷

高中的生活,充實而繁忙

卻總不忘,給家裏打個電話,問短問長

電話的那端,母親的每個字都洋溢着按捺不住的喜悅

因爲能聽到我的聲音就是母親最大的願望

仍記得第一次回家

母親笑着跑出來迎接

眼睛裏閃爍着慈愛的光芒

那光芒比太陽更亮

母親微笑的臉龐再次浮現眼前

母親叮嚀的話語又在耳畔迴響

現在我們沐浴着陽光

在莊嚴的五星紅旗下有千言萬語要講

感謝我們的母親

思念我的家鄉

如果是那樣

就讓它化作學習的動力

努力拼搏

一切都向着自己的理想

如果是那樣

就讓它化成切實的行動

別畏懼暴雨和風霜

去攀登科學的高峯,去暢遊知識的海洋

別忘了

遠處的母親在等待着我們

等待着我們勝利的消息

別忘了

遠處的母親在期待着我們

期待着我們凱旋歸航

拼搏吧

別讓母親失望

對母親最好的報答

就是三年後創造輝煌

同學們,讓我們在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即將來臨之際,真誠的告訴遠方的爸爸媽媽,你們的孩子已經長大,在三中老師的辛勤哺育下正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己的理想彼岸。

最後祝老師們閤家幸福,中秋快樂!

國旗下中秋節演講稿 篇6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秋最美是親情》。

秋風涼爽,落葉金黃,在秋意漸濃的9月27日,我們將要迎來屬於每一個家庭的團圓佳節——中秋節。家,一個多麼溫馨的字眼,它閃耀着誘人的光芒。這是一個願傾聽你所有煩惱,帶給你溫暖與動力的心靈港灣。

我們家一家三口,人雖少但也一直其樂融融。每逢傳統佳節,母親總是家裏最忙碌的一個。記憶中,每年的中秋,母親都會早早準備好一些菜餚來配合一個寓意特殊而又可口的點心,那就是月餅。月餅圓又圓,又是閤家分吃,象徵着團圓和睦,在中秋節這一天是必食之品。中午的時候,我們全家人會一起做做家務,父親拖地,母親擦窗,我則跑前跑後幫點小忙,一會兒家裏就乾乾淨淨的了。臨近中午時分,街上似乎熱鬧起來了,月餅店門口排滿了人,都在買香甜可口的月餅。帶着月餅,回到鄉下老宅和爺爺奶奶團聚時,差不多已經到傍晚時分。待到晚上七、八點鐘,當月色漸漸籠罩了大地的時候,一家人也早已吃罷了晚飯。長輩們在門前端出桌椅,放好形態各異而又令人垂涎三尺的月餅等待着子孫們的到來。夜幕中玉兔東入,全家人歡坐在一起,談天說地,不時地有親戚好友來串串門,祝福一聲。如果運氣好,碰到天氣晴朗的時候,還能隱約看到乳白色的銀河從西北天際橫貫中西,斜斜地瀉向東南大地。一輪金黃的圓月高高地懸掛在天空中,向地上灑下皎潔的月光,像輕紗似的一般溫柔。

都說中秋最美是親情,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講不完的話,敘不完的情,訴說着屬於一個個——家的祕密。

說到這裏,親愛的同學們,可能大家腦海裏涌現出了許多關於中秋的千古佳句吧,比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些佳句穿透歷史的時空流傳至今,不得不讓人感慨中秋佳節在人們心中的份量。經過千百年的歷史積澱,中秋的來源早被賦上了神祕的色彩,今天讓我們透過衆多傳說的幻化,來說一說我對“爲什麼慶祝中秋節”的理解。

蘇東坡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曹文軒說:“人類悲劇的不可避免在於:即便是還了家,還依然在無家的感覺中。”我們每一個人身處現在的時間節點,驀然回首,發現我們都在漸漸脫離最初的那個被親情圍繞的溫暖的豆莢,所謂的獨立與成長,讓我們離它越來越遠。我們需要一個契機,或許時間短暫,卻可以讓我們重溫情感的羈絆,去填補埋藏在內心深處的團圓情結。每逢佳節倍思親,親人團聚,月華之下,哪怕只是對眼相望,也會其樂融融、溫馨滿心;若是分隔兩地,這輪明月便成了遊子離人情思的寄託,於是便有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慰藉。

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在我們熟悉西方節日的具體日期甚於親人生日的今天,我國的傳統節日在我們的概念裏只是調養生息的機會,抑或是成爲熱愛文學之人附庸風雅的話題。佳節的來歷,前人賦予的神奇色彩再不爲人們津津樂道,文人墨客的詩意文字大多盡散在歷史的遺風中。如果我國的傳統節日不再是日曆表上生硬的數字,不再是平凡普通與往常一般無二的分秒,那麼是否可稱得上是無愧於五千年來的民族文化的代代相傳?說:“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當中國夢這三個字成爲衆多報刊,雜誌的醒目標題,我們必須認識到中國夢並非異想天開,它是從對中國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所以,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豐富傳統節日的內容,以此弘揚民族的精神。

最後,我想說,中秋佳節,閤家團聚,真好!中秋最美是親情!

國旗下中秋節演講稿 篇7

各位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借中秋,話感恩。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先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有一個少年和父母吵架,離家出走,他身上的錢很快就用光了,他又冷又餓,有一個老婆婆看他可憐,就給了他一碗飯吃,少年很感激,他對老婆婆說:“你對我真好,我以後就跟着你吧。我可以幫你做很多事情的。”老婆婆就問這個少年:“那以前是誰給你做的飯呢?”少年說:以前是媽媽給我做的飯。”老婆婆接着問“你媽媽給你做的飯多,還是我給你做的飯多?”少年說:“我媽媽給我做的飯多。”老婆婆就順勢開導少年:“我給你一碗飯你就這麼感激,而你媽媽給你做了十幾年的飯,你爲什麼不知道感激呢?”少年頓時醒悟,回到了家中。

同學們,是否還記得父母來接你時噓寒問暖,關心的話語?是否還記得父母在電話另一端的急切的詢問和關愛?„„也許你仍然記得,或許你曾經記得,但你或許並沒有認爲這是父母的恩情。兒女的痛到父母身上會加倍,兒女的喜悅到父母身上也會加倍的。兒女的一句問候,一個在父母生日時慶賀的電話,能讓他們快樂上幾天。

我們剛剛和父母一起度過一個萬家團圓,親情濃濃的中秋節。每年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每年秋季中期的這個節日又叫做“八月節”。當我們仰望天空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所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昨天我們跟父母一起度過了這個團圓的中秋節,感受着傳統風俗帶給我們的愛和幸福。

我想把愛和幸福帶進生活的最好辦法,就是對得到的每一份關愛表示感謝,讓我們一起來感謝父母,感謝他們給予了我們的生命,感謝他們給予了我們溫暖的家,感謝他們給予了我們無盡的愛。讓我們把最美的祝福送給父母,祝願他們身體健康。借中秋,話感恩。讓我們一起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裏,感激斥責我的人,因爲他助長了我的智慧;感激絆倒我的人,因爲他強化了我的能力;感激遺棄我的人,因爲他教導了我應自立;感激鞭打我的人,因爲他清除了我的業障;感激欺騙我的人,因爲他增進了我的見識;感激傷害我的人,因爲他磨練了我的心志。

這個中秋,讓我們學會感恩,爲父母留下一個真心的微笑;學會感恩,爲朋友留下一雙友誼之手;學會感恩,爲陌生人留下一絲心靈的溫暖。讓我們一起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裏,我們的世界會更美,更好。

國旗下中秋節演講稿 篇8

各位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中秋——我們的節日》。

秋濃了,月圓了,我們又度過了一箇中秋!上個星期是農曆的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它僅僅次於春節,是我國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的月最圓,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稱爲“團圓節”。

金桂飄香,花好月圓,在這美好的節日裏,人們賞月、吃月餅、走親訪友……無論什麼形式,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如果有人問我:“爲何慶祝中秋?”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中秋節是我國古老悠久的傳統佳節,象徵一個民族的迷人魅力,它本身就是一種奇特而又神祕的藝術,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享受着它的繽紛,我們仰慕她博大的胸襟,我們欽佩她對中國古文化的重大影響。年輕的我們,擔負着延續古老文明的重任,中秋歡欣鼓舞時,更不要忘記自己的職責,做一個合格的繼承人,這麼一筆豐厚的財富,是我們耗盡心血也學不完的。

中秋最美是親情。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講不完的話,敘不完的情,訴說着人們同一個心聲:親情是黑暗中的燈塔,是荒漠中的甘泉,是雨後的彩虹……

中秋最美是思念。“每逢佳節倍思親”,月亮最美,美不過思念;月亮最高,高不過想念。中秋圓月會把我們的目光和思念傳遞給我們想念的人和我們牽掛的人,祝他們沒有憂愁,永遠幸福,沒有煩惱,永遠快樂!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同學們,我們不僅要了解傳統節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探究傳統節日背後所蘊藏的價值。“時尚的東西是眩目的,但民族的東西才能長久。”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此時此刻,我們也更加期盼祖國統一,民族昌盛,國泰民安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

國旗下中秋節演講稿 篇9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中秋節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的長河中,文化已發展成表達美滿、和諧、富饒和安康的美好願望,也成爲團結、團圓、慶豐收的象徵,但團圓是中秋節最重要的思想。中秋節強調的是團圓,他符合中華民族的倫理觀,對構建和諧社會是很有意義一個節日。如果把它的文化發掘出來,我們會發現,原來傳統中秋節是這麼有意思。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根據史籍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等活動。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爲"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

"八月十五月兒明啊,爺爺爲我打月餅啊,月餅圓圓甜又香啊,一片月餅一片情啊……"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兒童電影《啊!搖籃》中小朋友們一起唱的歌謠,每當聽到這首歌都會令人心潮澎湃,爲了那與圓月相映生輝的片片月餅,更爲了我們心中那份揮之不去的濃濃親情。晴朗的夜空中,一輪圓月如金輪玉盤,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着甜絲絲的月餅,吃茶、飲酒,傾訴着團圓的喜悅,遙祝着遠方的親人。

從文化的角度來說,傳統節日應該是民族文化的盛典,是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符號,是來自歷史深處不可磨滅的記憶。傳統文化在節日的承載下薪火流傳,生生不息。傳統節日不僅僅是本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載體,更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載體。只有當我們明白"我們從哪裏來",也才能回答"我們朝哪裏去"。應該說,中秋節在幾個傳統節日中,頗具民族特色和文化。

中秋節源初是古代勞動人民感謝大自然賜予的節日,其時既是賞月的最佳季節,也是慶祝豐收的時節,其蘊含的文化意義是人們對團圓、和諧的情感訴求以及人類對自然的尊重,這種情懷是跨越國界的,身處世界各地的華人都會認同,所以它既是溝通心靈的紐帶,又是文化的橋樑,正所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節寄託了中國人多重的情感和審美情趣。”人大校長紀寶成說:“花好月圓是中國人一種非常美好的願望,中秋明月被賦予很深的文化,既象徵着團圓合滿,也給人一種恬靜、溫和、安定的美感”。

幾千年來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通過中秋佳節的形式得以大衆化地傳承下來,在當今時代有助於倡導重視家庭、尊重自然、崇尚和合的意識,這對於構建和諧社會而言具有積極意義。通過傳統節日,我們可以保持民族特色,在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發揮出積極的作用。

可以說,中國的傳統節日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凝聚着中華民族的智慧,體現着中華文明的特點,千百年來發揮了傳承、傳播中華文明的重要作用。傳統節日對於華人而言,除了傳承文化,還起到了文化紐帶和精神橋樑的作用,這種凝聚力、向心力是其他任何載體所難以實現的。

到了中秋,月上中天時,最難忘懷的還是那幾句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正是因爲有了這樣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結,中秋時,每當看到一輪圓月掛上了天空,不由的就會想到遠方的親人,不由得想到自己"獨在異鄉爲異客"而變得感傷。此時家鄉親友的問候最是暖人心懷,遙在他鄉的你也該連線父母,道聲平安,一訴鄉思。

當然中秋節也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日本、韓國等國的傳統節日。

春華秋實:春因繁花而美麗,秋因收穫而充實,花好月圓:則映射出人們對人和事吉祥的美好祈盼。

老師們、同學們:在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之際,讓我們爲創建和諧教育環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一起努力吧 !

國旗下中秋節演講稿 篇10

在這秋高氣爽的金秋九月,我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喧囂的都市車水馬龍,奔波的人們已很難使自己停下來,但是每到八月十五中秋節到來之時,一輪皓月高掛天空,傳統佳節的溫馨便俘虜了忙碌着的人們的心靈。我們互相傳遞的禮物,不止是禮物,還是問候,是祝福,是濃濃的民俗文化。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爲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爲“團圓節”。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並稱爲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着密切的關係。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於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爲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羣衆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這個中秋,我們又將欣賞到皓月當空的美景,當我們仰望天空那一輪明月時,腦海中會浮現那些優美的詩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古往今來,寄託着多少中華兒女的鄉愁與離情。每逢佳節倍思親,同根同宗居住在世界各地的華人,都將在這一節日裏重溫民俗再敘鄉情。

面對國旗,面對辛勤的老師,我們想說:是師院附中把我們彙集到成才的搖籃,讓我們在這個搖籃中互相團結,努力拼搏。

最後,在這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之際,祝全校師生閤家幸福,中秋快樂!

國旗下中秋節演講稿 篇1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秋情思。

在中國,中秋節傳承着我們無比高雅的文化精神!中秋!風清月明,柔情四溢。中秋!小河與大海相思,曠野與天空互喚,草木與陽光相依,星星與月亮相悅。中秋!更是把父母與兒女,愛人與親人,遊子與故鄉的心緊密相連。

中國人是重情誼的,中秋節是個多情的節日!“但願人常久,千里共嬋娟。”中秋節,人們氈席地坐,登高賞月,遙寄遠方,倍思親人。無論何時何地,雲捲雲舒、星月輪迴,改變不了的是人們心中深遠悠長的思鄉之情,揮之不去的是我們對愛人、親人、友人最纏綿最真摯的不了情。這些深情濃濃的匯成了中秋節圓圓的明月,匯成了人們心中深摯的期盼:讓天宮月娥免去凡間災難,送去我們對親人朋友最真誠的祝福,願我們的海外遊子、臺灣同胞早日迴歸祖國懷抱!

中國人是浪漫的,中秋節是個詩情畫意的節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當我們吟誦這耳熟能詳的詩句時我們腦海中是多麼浪漫的畫面,我們心中洋溢着多麼神聖的情感,我們爲古老的中華民族而自豪,爲我們崇高不朽的中華文化而驕傲!

中國人是富有想象力的,中秋節更是一個浪漫的節日。月球,是離我們地球最近的一個天體,是人類未來希望的 “第八大洲”, 早在遠古時代,中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傳說,中國人的想象就已經超出了地球的引力,在月色清朗,燈火闌珊的中秋,明月寄託的,是中國古代人民對月亮的美好想象與神往,寄託的是中國人富有創造性的飛天夢想。 如今,飛天已不再是夢想,20xx年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 “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壯美升空。 火箭騰空的那一刻,西沉的夕陽和火箭噴出的烈焰在天幕上組成了一幅奇妙的畫卷。從此,中國的航天事業走進了一個新的里程,中華民族的振興又開啓了新的篇章!

今天,我們有幸生活在這樣一個興旺和平的時代裏,在這個祥和美好的節日來臨之際,我更想對大家說:請珍惜家人和師長對我們的愛,珍惜我們的同學情,珍惜我們擁有的幸福生活吧!讓我們爲親人更加幸福,祖國更加富強而努力學習,奮力拼搏吧!

最後,祝我們的親人、友人健康平安,祝我們的老師和同學閤家歡樂,幸福美滿!

國旗下中秋節演講稿 篇12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中秋月圓,學海情緣。在這特殊的夜晚,我校的大一新生,匯聚在美麗寧靜的校園操場,沐浴着融融月光,沉浸在濃濃情意中。

一個月前,我們從四面八方來到學海,從陌生到相識,從相識到相知,又從相知到相親。感情的昇華,使我們對我們的學校,對我們的老師,對我們的同學更是難捨難分。一聲聲“老師好”“同學好”溫暖着每個人的心房。讓我們這種抒不盡、道不完的情懷融進今晚的月光裏、祝福中、歌聲中!親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我代表我們學校,祝你們中秋快樂,萬事如意!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景色迷人的中秋夜晚,自然牽動着我們的血肉親情。家中的父老鄉親,兄弟姐妹,今晚很有可能和我們一樣,圍坐在這柔和溫馨的月光下,爲我們祝福。這裏,我也代表我們的全體老師,全體同學,通過我的聲音,向遠方異地的親人們,送去一片溫情,遙祝他們身體健康,中秋愉快!我們也真誠地稟告父老鄉親:師生們,你們的親人在這裏生活安定,心情舒暢!我們向你們表示,一定牢記你們的囑託,不負你們的厚望,努力工作,努力學習,請你們放心!

我相信,在之後的學習道路中,學生們一定會不斷進步,在老師們的帶領下,走向更輝煌的未來。

最後,祝大家中秋快樂,永遠年輕。

國旗下中秋節演講稿 篇13

尊敬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再過幾天就是中秋節。中秋的月最美,是那樣詩情畫意;中秋的月最柔,是那樣柔情似水;中秋的月最明,是那樣如水似鏡。中秋節是我們中國人的團圓節,每到這一天,許多遠離家鄉的遊子,紛紛趕回家中,與父母親友歡聚一堂、把酒言歡。

北宋大詩人、詞人、文學家蘇軾就在這傳統佳節,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被稱爲“詩仙”的唐代大詩人李白也曾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佳句表達中秋之夜的思鄉情懷。我們敬仰的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爺爺,在這月圓之夜凝望着天上的明月,立志要報效祖!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學子在這美好的日子裏,思念着親人、思念着家鄉,掛念着祖國;更有多少有志之士,在這美好的日子裏,爲了祖國的明天,爲了人民的利益,放棄了與親人團圓的機會,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着……

八月十五月兒圓。在我們與家人團圓的時候,你是否知道祖國還有一個遊子——?讓我們共同祝願,——這位飽經風霜的遊子,能早日回到祖國媽媽溫的懷抱中。讓我們共同期盼中華民族從此團團圓圓,不再骨肉分離!到時候,讓我們在舉國同慶的日子裏“舉杯邀明月,共譜團圓曲”!

國旗下中秋節演講稿 篇14

在這秋高氣爽的金秋九月,我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喧囂的都市車水馬龍,奔波的人們已很難使自己停下來,但是每到八月十五中秋節到來之時,一輪皓月高掛天空,傳統佳節的溫馨便俘虜了忙碌着的人們的心靈。我們互相傳遞的禮物,不止是禮物,還是問候,是祝福,是濃濃的民俗文化。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爲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爲“團圓節”。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並稱爲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有着密切的關係。故中秋節的民間習俗多與月亮有關。賞月、拜月、吃團圓月餅等,均源於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爲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羣衆賞月遊樂活動所替代。

這個中秋,我們又將欣賞到皓月當空的美景,當我們仰望天空那一輪明月時,腦海中會浮現那些優美的詩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古往今來,寄託着多少中華兒女的鄉愁與離情。每逢佳節倍思親,同根同宗居住在世界各地的華人,都將在這一節日裏重溫民俗再敘鄉情。

面對國旗,面對辛勤的老師,我們想說:是師院附中把我們彙集到成才的搖籃,讓我們在這個搖籃中互相團結,努力拼搏。

最後,在這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之際,祝全校師生閤家幸福,中秋快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