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傳統文化演講稿800高中(通用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6W

學生傳統文化演講稿800高中 篇1

剛放寒假,爸爸媽媽就說:“現在就要準備過年了。”我問爸爸什麼是過年?爸爸說:“每年的正月七年級就是春節,我們稱爲‘過年’。這是個辭舊迎新的日子,大家都非常重視,也是一年當中最熱鬧的時候。”我最喜歡熱鬧了,天天盼着春節趕快到來。

中學生傳統文化演講稿800高中(通用17篇)

春節終於快到了,媽媽帶我到商場去採購年貨。走進商場,我發現商品琳琅滿目,顧客川流不息,到處人山人海。媽媽選購了各種各樣的商品,籃子都快裝不下了。回家後,我們沒來得及休息一下,全家人就馬上行動起來“掃塵”。有的用長掃把把牆上的灰塵、蜘蛛網打掃乾淨;有的拿拖把拖地板;有的在拿抹布抹護欄、窗戶等。掃完後,爸爸又把春聯貼在門楣上,看着春聯上金光閃閃的“和氣生財”,我感覺家裏煥然一新,喜氣洋洋。

大年三十的中午,要吃團圓飯了。桌上擺放着黃金魚頭、口味雞、口味蛇等,各種各樣的菜應有盡有。晚上,要看春節聯歡晚會了,我連忙打開電視機收看,裏面有小品、舞蹈、相聲。精彩極了,我們笑得前俯後仰。過了十二點鐘,新年的鐘聲終於敲響了,“咚……咚……”新的一年來到了,大家互相祝福。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放鞭炮、煙火。剛到門口,就聽到了震耳欲聾的聲音。我拿着火炮,心裏有點緊張,生怕火會燒掉自己。爸爸開始點引火線了,我眯着眼睛,牢牢的抓住火炮,只聽“砰“的一聲,閃着金光的火花就躥上了天,又聽“砰“的一聲,五顏六色的火花穗就散開了,就像凌空翱翔的小鳥展開了翅膀向美麗的夜空飛去,不知不覺消失了。

正月七年級的早晨,我穿上爸爸給我買的新衣服去拜年。我來到外婆家,說:“祝外婆長命百歲。”外婆聽了笑眯眯的,連忙往我口袋裏塞了一個早已準備好的大紅包,我心裏樂滋滋的。

新的一年又來到了,希望這一年過得更加美好!

中學生傳統文化演講稿800高中 篇2

有一天,媽媽對我說:“孩子,馬上就是正月七年級過春節了,我們得好好的準備準備,你和我一起去商場辦年貨吧!。”“呀,終於要過年囉!”我興奮得跳起來,我早就盼着這一天的到來,因爲它是一年中最熱鬧、喜氣的時候。

我和媽媽走進商場,看見商場里人山人海,個個笑容滿面。商場裏的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我和媽媽買了瓜子、花生等各種食品,雞鴨魚肉等各種菜和名煙名酒等。一回到家,媽媽忙着打掃蜘蛛網。爸爸抹灰塵、掃地。哥哥拿來一張紅紙,剪成長方形,然後用毛筆在紙上寫字,一幅吉祥、喜氣的對聯寫好了,我忙把它貼在門聯上。姐姐在門外掛起了迎新的大紅燈籠。

晚上,爸爸媽媽在廚房裏忙個不停,準備團年飯。一陣香味就從廚房裏傳過來,使我口水直流。奶奶看出了我饞嘴的模樣,說:“開始吃飯!”我迫不及待地坐下,夾了一個雞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大家圍坐在一起,吃着美味佳餚,談論着一年的收穫,舉杯說着祝福的話,其樂融融。吃完飯後,我們一起觀看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優美的歌曲、舞蹈等節目讓我們目不轉睛,風趣的小品、相聲逗得我們哈哈大笑。只聽“當——當——當——”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新的一年又來了,我們歡呼着。只聽“噼嚦啪啦”的聲音,我打開門一看,原來他們在放花炮,我拖着爸爸的手,說:“我也要放花炮!”“好呀!”爸爸對我說。我連忙到家裏也拿了幾根花炮,走出家門。開始放花炮了,我拿着一根花炮,爸爸用打火機一點,只聽“呯”的一聲,“噼嚦叭啦”五顏六色的花升上天空,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一把大花傘。有的像小鳥在天空中自由的飛翔,還有的……它們顏色也不一樣呢!有紅色、有紫色、有黃色、還有……把夜空點綴得五彩繽紛,絢麗多彩,美麗極了。

正月七年級的早晨,我對爺爺說:“祝您長命百歲,壽比南山。”爺爺樂得白鬍子一顫一顫的,連忙遞給我一個大紅包。

春節有豐盛的晚餐、精彩的聯歡晚會。在這熱鬧的氣氛中,我進入了夢鄉,盼望着下一個春節的來臨。

中學生傳統文化演講稿800高中 篇3

每年的正月七年級是春節,俗稱“過年”。它是我國最重要、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個辭舊迎新的日子,它意味着漫長而嚴寒的冬天“回”家去了,而春暖花開的春天迴歸大地,多麼令人高興呀!人們自然要載歌載舞地迎接春節。

春節前,人們絡繹不絕地到市場去。這是爲什麼呢?原來,人們去人山人海的市場辦年貨。每個人的籃子裝得滿滿的,有開心果、泡泡糖、花生、瓜子、糖等食品,有鴨、雞、鵝、魚、肉等菜,有煙、酒、巧克力等禮物。雖然籃子沉甸甸的,但是每人卻樂得合不攏嘴。在家裏,我們七手八腳地忙個不停。爸爸手拿掃把,腳踩凳子,把天花板上的蜘蛛網上上下下掃得乾乾淨淨。媽媽把抹布打溼,使勁擦着窗戶。窗戶像明亮的大鏡子。我忙着貼春聯。紅紅的紙上寫着“閤家歡樂”、“財源滾滾”等金光閃閃的大字。有的家門口還掛着大大的紅燈籠,顯得喜氣洋洋。

大年三十,爸爸媽媽在廚房裏忙個不停,不一會兒,一桌香噴噴的飯菜就擺在面前。雞鴨魚肉,應有盡有。叔叔拿起一杯酒,說:“讓我們爲明年的日子更紅火而乾杯!”“好好……”飯桌上飄蕩着一陣陣笑聲。團圓飯過後,大家圍坐在一起看一年一度的春節晚會。裏面有滑稽的小品,風趣的相聲,優美的歌舞等,一個個精彩的節目逗得我們哈哈大笑。“鐺--鐺--”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各家各戶噼裏啪啦地放起了鞭炮,鞭炮聲震耳欲聾。最快樂的要算孩子們了!孩子對着引火線一點,“砰,”“小子彈”逃到自己家去了,又“砰”,花穗散開了,有的像小鳥飛向天空……

就這樣,我們又迎來了新的一年。啊,多麼喜氣的春節!

中學生傳統文化演講稿800高中 篇4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又可以叫端陽節,傳說那天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抱石投江的日子。那天愛國詩人屈原聽到自己的國家快要滅亡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抱起一塊石頭,縱身跳入江河裏。

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每到端午節時,大家就划着船把飯投進江裏,可是後來他們發現投入江裏的米飯全被魚吃了。於是,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把米放在一種長長的葉子裏包成四個角的形狀,魚見了以爲是菱角,因爲菱角有尖尖的刺,魚就不敢再吃了。

直到現在,人們一到端午節就吃糉子、賽龍舟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外婆也會把長長的、青青的艾條掛在家門口。我最愛吃的就是大肉糉了,特別是高速公路上的紹興服務區賣的“諸老大”糉子,味道非常鮮美,讓我回味無窮。

中學生傳統文化演講稿800高中 篇5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弘揚以儒、釋、道爲核心的優秀文化,弘揚慈悲、仁愛、積德、百善孝爲先,建設傳統文化門戶,把中國傳統文化推向世界!擴大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營造傳統文化學習氛圍,造福於民、造福於社會、造福於國家、造福於世界、造福於人類!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豬年景色依然豔,龍歲春光格外明;豬年的春天到來了,龍是中國的圖騰,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瞭解到這其中的典故呢?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就是要靠我們這一代人一脈相承,而我們又要怎樣星火傳遞。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宣揚傳統,守正創新,捨我其誰?》。

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具有深遠的未來意義。對於我們新一代接班人尤爲重要。

有種種跡象表明,在從經濟社會向智力社會的轉變中,科學可能不再完全沿着17世紀歐洲科學革命時期確定下來的路線前進。英國學者李約瑟認爲,中國傳統文化中保存着“內在而爲誕生的最充分意義上的科學”。1985年英國天文學家抄里斯認爲:“前進的唯一道路是轉過身來重新面向東方,帶着對它的興趣以及對其深遠意義的理解離開西方的污穢,朝着神聖的東方前進”;199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比利時化學家普里高津說,新的自然觀“將把西方傳統連同它對實驗的強調和定量的表述,同以自發的自組織世界觀爲中心的中國傳統結合起來”;而德國物理學家哈肯則說,他所創立的協同學,同時受到了西方的分析思維和東方的整體性思維的影響。

人類意義世界所作出的這種價值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歷史轉折時代的傳統迴歸,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某些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可能會獲得其生命力。而這種可能需要我們的創新,我們需要在創新中推動中國優秀傳統個文化。 然而我們又將如何進行用創新的手段將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又將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推向世界的主流舞臺,中國傳統文化是否只是輝煌的過去?

不,我認爲,中國古老深厚的傳統文化,對當代和未來的發展有着重要的促進作用。我們做的就是用創新來推動中國傳統文化。

我們可以利用高科技做爲手段,影視做爲載體,再以特色做爲亮點努力開闢世界這個窗口。

美國可以用肯德基推廣美式快餐和美式文化,將兩百多年的美國曆史推向了世界的舞臺,而我們有各種菜系和多元文化,沒有理由擠不進世界的前列。日本,韓國等國民族單一,文化也沒有呈現多元化,但是他們善於在自已的影視作品中添加本國傳統文化,通過影視媒介很好的弘揚了本國傳統文化。我們也可以在一些好的作品裏添加中國元素,努力發展影視產業的同時,注意文化軟實力的加強。《功夫熊貓》不用改是外國人的作品。

我覺得,人類總是生活在過去和未來之間。歷史在前進,人的思維也從不停止,不斷尋求新的、迄今無人知曉的目標。基於世界文化走向趨同這一時代的新特徵,提倡一種以科學新成就爲根據的貫通古今、契合東西的新文化觀,就成爲建構世界主義的後現代科學觀的基本進路。當代新科學的世界觀向東方特別是中國古代某些思想歸復的特徵表明,中國傳統文化的後現代性研究不失爲在歷史轉折關頭全人類的文化戰略研究之一隅。

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學家把目光轉向古老的東方文化,包括《老子》《論語》《易經》在內的中國經典受到重視。這種情況的出現,完全是由於處在科學發展新階段的科學家們尋找世界觀啓發的努力,而不是由於什麼一時的感情衝動。因此,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否可以爲新科學的誕生提供有意的啓示,就成爲值得重視的研究課題。西方人能如此的重要,做爲東方的雄獅更應該利用創新的手段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中華傳統,底蘊厚重。上下五千年東方文明需要我們守正創新再創輝煌!

我的演講完畢 ,謝謝大家!

中學生傳統文化演講稿800高中 篇6

不知是誰點燃了滿天繁星,閃閃爍爍;不知是誰把月亮掛上樹梢,如水而瀉,不知是誰塗黃了樹葉,綠顏不在;不知誰把殘燭吹滅,昏昏暗暗……悶來窗前理箜篌,卻見落葉紛紛,白花凋零。唉,已是秋天……

我禁不住走了出來,風也確實涼了,我又要獨自承受着難耐的秋天了。踏着如銀的月光,我登上了昔日遊玩時乘坐的小舟。那一櫓一槳都是依舊,還曾記得“誤入藕花深處”,也記得“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看如今卻是花褪雁飛,秋葉凋零。那秋水默默的凍着,偶爾一片葉子飛來,也會激盪起層層淪漪。湖邊的柳樹低垂着,水中顯出她那疲憊的身影。

我拿起櫓,輕輕撥動着湖水,在月光浮動的江面上,小船動起來,耳邊縈繞着湖水那嘆惜的聲音。“花自飄零人自流”,世間萬物總得有個歸宿。凋落的花,有明天紅色的希望;飄落的葉有明天綠色的願望,而我呢?天地茫茫我要去追尋什麼呢?雙溪景雖好,可那艋小舟怎可載動我滿腹的哀愁?我漫無目的得閒遊,擡眼望卻見月兒已爬上了西樓,溫柔的銀光籠罩着西樓的渾厚。珍珠般的月啊,你爲何只着溫馨與恬靜?哦!眼前又是昔日那個蘆葦塘。我不知不覺划過去,不料卻驚起了一羣雁兒,那是正要南飛的雁兒啊!南方的天也許不會這般涼,可是南方的雨卻是下不完的,煙雨濛濛,我迷失了追尋的方向。我已累了倦了還是回去爲是!

“萬物榮枯一歲盡,何時方可會嫦娥?誰可與我同醉,共度這蕭蕭秋夜?我又彈起箜篌,婉娩的琴音又在耳邊響起……

中學生傳統文化演講稿800高中 篇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六年級(1)班的樑小雨,今天我所講故事的題目是《學習經典應從讀準字音開始》。

六年級上冊有篇課文叫《索溪峪的“野”》,大家還記得嗎?文中在描寫“山是野的”時有句話“……婷婷玉立,則好似‘窈窕淑女’”。我們當時在上這課時,常有同學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而只要有同學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有同學笑,同學們爲什麼一聽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笑呢?想來大家一定是往歪裏想,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了。通過上個學期的學習,我們知道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出自《詩經》中的《關雎》篇。原詩是這樣寫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聽老師說這首詩採用“比”“興”的寫法,主要意思是表現了一年輕男子對賢慧端莊,年輕貌美女子的思念之情。至於每個字,每句詩的意思,我就不說。坦誠講,按我現在的能力,也無法說清。《關雎》這首詩我們國中會學到,屆時我們一定要好好聽老師的講解喔。下面我就現學現賣試着給同學們講講“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話。

要真正弄懂這句話的意思,我們先要從讀準這句話開始。我們原來都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實這句話正確讀法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是“姿態美好而又善良文雅的女子,是君子很好的配偶。‘窈窕淑女’是指‘姿態美好而又善良文雅的女子’,‘逑’是指‘配偶’,而‘好’就是‘很好、好’的意思。如果讀成‘好逑’,就變成‘喜好、愛好的配偶’了。那也就曲解了整首詩的意思。”

類似經典的誤讀還真不少,如我們曾把《論語》裏的‘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中五個‘知’都讀‘zhī’,其實第五個‘知’應讀‘zhì’,它通‘智慧’的‘智’,是‘聰明、智慧’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只有這樣的人才是聰明智慧的’。如果讀成‘知’,整句就變成‘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這樣的人是知道的。’這顯然誤讀經典。當然,這句話我聽到我們學校某個老師都讀錯了,這實在不該。類似古詩詞中這種漢字通假的我們還學過《示兒》中的‘家祭無忘告乃翁’中的‘無’通‘勿’,這裏的‘無’就讀‘勿’音。再如影視作品中我們常見官員宣讀皇帝聖旨的畫面,聖旨第一句話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那些演讀聖旨官員的演員們都讀成‘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不久前有古文專家說應讀成‘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類似經典誤讀的例子層出不窮,它等着你去發現,去糾正。

最後我再次強調,我們在學習經典時應從讀準字音開始,不要犯了“讀字讀半邊”“不懂裝懂”的錯誤。當我們不認字時,可查字典;不理解意思時可問老師或上網求教。大家一定要謹記先哲的話“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zhì’也!”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中學生傳統文化演講稿800高中 篇8

中華古國,央央尚禮。

禮,是兩千多年以來中國儒家的核心思想。論語上有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爲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所以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禮其實是一種仁,然而近些年來國人在外旅行卻隨意塗鴉的現象頻頻發生,這是否是失禮,又是否是一種不仁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認爲禮於我們來說更多是一種規範自己的準則,禮不是空空洞洞,禮在我們的心中是有一個樣子的,只有知禮守禮,方能延存一個國家的文名,一種文化的精神,故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糱也。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故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糱也。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都從未將它遺忘可見它對於中國和炎黃子孫的重要性。現在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生活的世界越來越快捷,人們有時候只是爲了追求某些表面的東西而漸漸忘記的有些東西。古人留下的禮儀,可能是現在忙碌的人們缺乏的東西。。孔融四歲能讓梨,程頤雪中求學,緬伯高千里送鵝毛,禮作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不應該被我們忽視的。正如《禮記禮運》中所說故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糱也。人的形象因禮而變得高大,一個不懂禮、不講理的人是不值得尊敬的。

天下無法不正,無禮不長,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尊禮者,天

下順之。君曾記,那知不可而爲之之人?笑嘲曰累累如喪家之犬者,卻照亮了一個時代,一個民族,孔丘啊,他駕着那時代的馬車,不就是爲了一個禮嗎?爲他心中那片充滿禮的聖地,去掙扎,去流浪,禮之於他也,猶酒之有糱也。昔日夾谷之會,不就是用禮挽回了一個國家的尊嚴?成就了一個人的驕傲嗎?禮者,萬物之序也。中國大陸的歲月長河波瀾起伏,在這裏,早已沉澱了無數輝煌榮耀與荒涼衰敗。而禮儀的沉澱更像是古人埋下的女兒紅,有的越來越令人沉醉,有的卻因歲月流轉而消失殆盡。故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糱也。禮儀,卻終究是沒能抵禦歲月長河侵蝕的土地,尚存的面積已難以讓人們棲息繁衍。在埃及神廟等公共場所所刻畫塗鴉的到此一遊,不正是禮儀與人們漸漸相斷聯繫的標籤嗎?常在許多旅遊景點看到“__到此一遊”的字樣,充分利用每一個能刻字的地方。中國素來是個禮儀之邦,傳統美德更是代代相傳,爲何卻有人如此不知禮?這值得我們深思。當今的教育更傾向於書面知識,爲了考試取得好成績而學習,卻忽略了傳統美德的教育,造成許多學生是一心只讀聖賢書,傳統美德不甚瞭解。正所謂故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糱也。禮是十分重要的,我們也需不斷學習禮儀,提升自身修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使中國成爲真正的禮儀之邦。中國素來講究禮儀,等級的差異更是不可逾越,大臣見天子,必須行跪拜禮,女子必須從三從四德,必須出嫁從夫,夫死從子。這都是禮儀的一種。雖說都是封建思想,但也支撐中國走了幾千年。禮儀還是很重要的,故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糱也。一個人如果失了禮儀,便如酒失了酒麴,失了形,甚至是失了韻。禮儀,在乎你我也。

西方哲學家說道:真正的美德如河流,越深越無聲。禮儀不正是如此嗎?越在細微之處,越不可覺察,真所謂繁花開時默不作聲,風雲流轉不宜察覺。曾幾何時,外國著名景點用中文寫着請勿亂垃圾,國內高鐵驚現因丈夫未到而阻攔發車的女子,類如此現象真讓人應接不暇。《禮記?禮運》有云:故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糱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君子用德待人,小人依薄情對人,終到頭來,方見結局。自古以來,華夏乃是禮儀之邦。古中國以其舉止端莊,言談大方展示出其獨特的大國風範。隨着科技的高速發展與時代的日新月異,禮節在現在卻似乎已經無足輕重。講求效率與效益的年輕人們只想在最短的時間內享受人生的快樂,早已拋棄其所謂的禮儀之道,甚至將它視爲“老封建”。華夏的禮儀之邦的稱號,就要被年輕一代們所湮滅嗎?當禮儀的香火傳到了我們的手中,堅持並發展它成了適時之需。年輕人擁有良好的禮儀會給人以溫婉儒雅的印象,是成功之路上的通行證。

故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糱也。禮儀的有無,間接的就已決定了我們未來道路的寬廣與否。

中學生傳統文化演講稿800高中 篇9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我們課本上學過的唐朝的唐詩,還有沒學過的宋朝的宋詞、元朝的元曲;我們經常提到的琴(古箏)棋(圍棋)書(書法)畫(國畫);還有民俗節日(比如中秋、重陽、春節)等等都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不過我還是最喜歡中華成語。

就像我見過的陳漢東伯伯,他用成語接龍的方式把20xx個成語圍成五個環,象徵着20xx北京奧運的五環。

第一環是:天下第一、一脈相承、承前啓後、後繼有人-------意有未盡、盡忠報國、國利民福、福壽齊天。

第二環是:天下爲公、公正廉明、明心見性、性烈如火------意在筆先、先入之見、見物思人、人衆勝天。

第三環是:天下一家、家見戶說、說短論長、長命百歲------食不求甘、甘拜下風、風和日麗、麗日中天。

第四環是:天下大同、同心一意、意廣財疏、疏財仗義------世代相傳、傳世之作、作威作福、福地洞天。

第五環是:天長地久、久負盛名、名副其實、實事求是------來去自由、由淺入深、深明大義、義薄雲天。

陳漢東伯伯創作的中華成語龍,從天開始,以天結束形成了五個大圓環。不但很有意義,而且又好記又好玩。我想,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吧。

謝謝大家!

中學生傳統文化演講稿800高中 篇10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之稱,“禮”在社會無時不在,出行有禮,坐臥有禮,宴飲有禮,婚喪有禮,壽誕有禮,祭祀有禮,征戰有禮等等。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應被有批判的繼承,而非一票否決。

禮是文明和野蠻的分水嶺,禮是人與人交往的方式,禮還是日常生活的準則。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左傳中有言道:“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民之所以生也;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者。”足可見禮儀在文明社會和民生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中國傳統禮儀文化經歷了千年的歷史洗濯和沉澱的,那些優秀的文化價值禮儀不應被摒棄,而應被完善、繼承和發揚。

駐德全權大使吳紅波曾被德國記者問道“德國人能從中國學到什麼?”,吳紅波答道:“謙虛。譬如:中國人完成一個項目,他不會突出自己的作用,他首先講得是他的團隊,他的導師,較少提到自己”,自卑尊人便是中國禮制精神原則所在。所謂“自卑”不是要故裝卑微自己,而是放低姿態,謙恭待人。若要好,大敬小。這種誠敬謙讓,合衆修身的禮儀原則在當代社會仍值得提倡。

傳統禮儀還傳播了許多優秀的基本價值觀,如敬、恕、誠、信、仁、愛。在現代功利主義教學模式下,我們早已忘了傳什麼“道”,中國應該傳什麼“道”。而禮儀文化卻給我們提供一個精神平臺來領會這些優秀的精神內核。着名文學史者劉夢溪指出:“敬、恕、誠信、仁、愛等,應成爲中華兒女的文化識別符號。

然而,傳統禮儀也有其閉塞成舊的一面。如古時女子以纖小玉足爲美,從小裹腳造成女子足部骨骼被硬性彎折,嚴重影響了其正常的生理活動;兒女應聽父母媒約,指腹爲婚是謹守孝道的錯誤觀念也使許多有情人分隔天涯。傳統禮儀的封建思想一定程度框限了思想的自由,也阻礙了社會文明的進一步發展。

中華禮儀文化雖有落後、陳舊弊端,但究其本質是對現代社會極有現實意義的優秀精神遺產,永不過時。擇善而之,其不善而改之,讓其成爲國人深層價值的“根”。

中學生傳統文化演講稿800高中 篇11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剪紙、窗花等等,還有傳統節日春節、端午節、重陽節等等,我最喜歡過春節。

春節時,我們一家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吃完飯後,奶奶說:“我們去放煙花吧。”於是我就去放了煙花。‘砰’一粒‘金砂’飛向天空,我斌住了呼吸,美麗的煙花在空中綻放,快看!那朵淡紫色的煙花。這是一朵小巧的煙花,它只有別的煙花的四分只一大,但它卻有一種獨特的吸引力。它的形狀、體積的大小和淡紫色美妙的融合起來就形成了一朵美麗的蝴蝶蘭花,優雅脫俗,不愧是四大優雅之花。天空中又綻放出另一朵煙花,瞧,它在空中綻放的時候的顏色是金黃金黃的,如同那剛剛做好的黃金一樣耀眼,如同那下午的太陽一樣散發光輝。但當這朵煙花已經在空中綻放夠了自己的笑臉,變成如同流星般的流蘇的時候,卻變成了淡淡的粉紅色,粉的像那還留着露水的香水百合一樣紅,像那傍晚的晚霞一樣紅,在頭上卻是一顆耀眼的“星星”。站在這個煙花下,就像天好像要塌下來似的,也像一頂大帽子從天而降,要戴在你的頭上;站在着個煙花旁,你會看到一顆顆流星從天而降,不知道的人還以爲是真的流星呢!美麗的煙花把天空照亮了,哇,多美啊,我感嘆道。那晚的喜慶,那晚的高興,使我特別難忘,多期待下一次過年啊。啊!煙花真好看,我喜歡春節,我更喜歡看煙花!

中學生傳統文化演講稿800高中 篇12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中華文化永流傳》。

我們的祖國是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有着極其深厚、悠久的文化。

兩千多年前,我國的文化已遙遙領先,”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中,孔子講的頭頭是道,來表現人與人之間的禮儀。再說說唐、宋朝,這是詩詞最興旺的時期。詩人們用詩詞表達心中的一切情感,”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宋朝末,看着破碎的山河,岳飛百感交集,寫下了氣壯山河的《滿江紅》,以表達重整乾坤的壯志。”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全詩沒有一個”望“字,但句句寫杜甫向嶽而望。可見,那時的詩人、詞人,有多麼深厚的文化底蘊啊!

不僅中國的詩詞文化中外聞名,陶瓷文化也得到了外國人的一致好評。

在中國,製陶技藝的生產可追溯到紀元前4520xx年至前2520xx年的時代,形成時代非常典型的技術與文化特徵。再說說瓷器,早在歐洲掌握製陶技術之前一千年,中國已能製造出相當精美的瓷器:在博物館,一件件瓷器都別具一格,線條與比例,都是那樣的和諧,那些人物、景物、動物,甚至線條裝飾,都畫得淋漓盡致,彷彿要從上面跳出來。這種精湛的技術,是外國人永遠制不出來的。所以,瓷器在海外廣受歡迎,再一次拍賣中,一個清乾隆仿掐絲琺琅粉彩壽山福海雙龍耳蓋瓶,以1792萬元成交,是國際瓷器拍賣之最!我想除了這些,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中國的飲食文化了,俗話說:民以食爲天。就連皇上都是”天子“,所以中國人把吃,看作頭等重要。就連外國人看作是”垃圾“的,中國人也能做出花樣兒來:涼拌的、清蒸的、白水的、紅燒的、糖醋的、粉蒸的、油燜的……數都數不過來。餃子、糉子、元宵、月餅……都是我國特有的食品。現在,我們中國人做什麼都離不開一個字——”吃“。打招呼:”吃了嗎?“家人團聚,吃一頓;朋友見面,吃一頓;過節,吃一頓;換季,吃一頓;應酬,吃一頓……看來我們的祖國別有一番飲食文化啊!

現在,我們的祖國雖然繁榮昌盛了,但越來越西方化,許許多多傳統文化漸漸淡忘、失傳了,我們新世紀的孩子正在與社會接軌,保護、傳承中國的文化是我們的責任與使命,在我們的手裏,一定要讓中華文化永流傳!

中學生傳統文化演講稿800高中 篇13

中國的傳統節日包括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正月拜年、元宵燈火、清明祭祖、端午龍舟、中秋賞月、重陽登高……節日活動千姿百態,豐富多彩。

中國的傳統節日,展示了中華民族和諧爲美的道德思想,體現了中華兒女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社會進步的渴望,表達了華夏子孫對美好理想、智慧與道德的追求和嚮往。

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凝聚中華民族向心力的紐帶,是中華民族舉國歡慶的聚會。中國的傳統節日,從遠古走向現代,從民族走向世界。它代表着過去,也代表了未來,它是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象徵。魯迅說過:“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中國纔有真進步。”民魂是什麼?傳統文化無疑是其核心之一,而中國的傳統節日正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忽視自己傳統節日的民族,是一個淺薄無知的民族;一個拋棄自己傳統節日的民族,是一個走向墮落的民族。

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要靠每一箇中國人,而傳承中國傳統節日的重任,落在了我們新一代的身上。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我們有義務、有責任讓我們的傳統節日源遠流長,發揚光大。

作爲年少的我們,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提高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識,責無旁貸。

我支持中國的傳統節日,它讓我學到了中華民族崇尚勞動、尊親敬祖、敬老敬賢的傳統文化。

我支持中國的傳統節日,它讓我學到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勤勞善良、勇敢智慧的傳統美德。

我支持中國的傳統節日,它有着美麗的故事、動人的傳說。 我支持中國的傳統節日,它讓我時刻感受着濃厚的親情,帶給我無盡的歡樂與嚮往。

中學生傳統文化演講稿800高中 篇14

衆所周知,咱們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的國家,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人們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動人的故事、五花八門的風俗習慣和多姿多彩的民族藝術。

十二生肖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它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有關知識。據說,十二生肖的排名是這樣來的:傳說有一年,玉皇大帝要在正月初九選定十二生肖。晚上,貪睡的老貓請求老鼠早晨叫醒它,如果不叫就吃掉它。可是正月初九清晨,老鼠卻悄悄地獨自出發了。老鼠不會游泳,卻遇上了一條河,它偷偷地鑽到牛耳朵裏,順利過了河。等牛剛要進門時,老鼠一下子從牛耳朵裏竄了出來,搶先跳到了玉皇大帝面前。結果,老鼠得了第一名,接下來是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每個人都有屬相,我們的屬相就是根據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來定的。

勤勞聰慧的勞動人民還根據十二生肖的形態做出了各種各樣的藝術品。有精美的郵票、閃光的銀幣,有古老的金幣、精緻的掛件,還有美輪美奐的刺繡、五花八門的剪紙、奇形怪狀的泥塑以及千奇百怪的布藝……真是精美絕倫,叫人目不暇接。

你看,我們的民族文化是不是絢麗多彩?如果你有興趣,你也可以找一找有關的資料,和我們一起分享。

中學生傳統文化演講稿800高中 篇1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她的名字叫"中國"。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我們身上流動着同樣的血,學習着同樣的文化,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推動着人類進步,爲人類培育出一代又一代英雄兒女,我們中華兒女應該學習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

我們的中國是一個有着幾千年傳統文化的國家,愛護環境,尊老愛幼,做好人好事都是我們的美德。孔融讓梨,大家都知道嗎?作爲一個像孔融那麼小的小孩,就懂得了互相謙讓,尊敬老人的道理,就已經不錯了,這就是中華民族所要培育出的子孫,所要培育出來的一部分傳統美德,難道這不應該讓我們學習嗎?

一提到中國人雷鋒,這可能都是婦孺皆知的事情吧,中國的軍人們,都是具有像雷鋒一樣的品質,都是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我們頭頂一顆閃亮的紅五星的軍人們,有着時刻關心我們的軍人們,難道你沒有看過關於我國的軍人們的連續劇嗎?個個都是那麼的嚴肅、莊嚴、樸實、勤奮、英勇的人,都是有堅持不懈的精神,關愛人民的精神,這也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吧!

保護環境也是我們中國人所追求的,現在我們中國愛護環境的人也更多了,祖國也變得更美麗了,像我們得學校,也變得更乾淨,更美麗,更漂亮了。

要做到我們中國這樣的傳統美德,就像一個有愛心,有思想,有文明的人。要堅強,要誠實,要守信,勇敢,才能成爲一個真正的英雄了。

愛國,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美德,古往今來,多少愛國英雄爲保衛祖國,爲國家的榮譽,犧牲自己的利益,貢獻祖國。1851年,吉鴻昌將軍赴美"考察"。那時候,中國人被西方人看作"劣等民族",有些中國人自己也看不起自己。有一次,吉鴻昌將軍去郵局寄包裹,郵局的職員知道他是中國人,竟輕蔑地說:"’中國’在哪裏?我不知道"。隨行的人也埋怨他不該暴露自己是中國人,還說:"只要說’我是日本人’,就什麼事都好辦了。"吉鴻昌將軍頓時怒不可,當面斥責道:"什麼!你要自稱日本人?我吉鴻昌決不這樣做!我是頂天立地的中國人!"他回到住處,當即製作了一塊木牌子,上面寫道:"我是中國人!",並把它佩掛在胸前,昂首挺胸地走在大街上。好一個"我是中國人",體現出了吉鴻昌的愛國心。

我們作爲一名學生,我們的責任是認真學好科學知識,將來貢獻祖國。這是一項光榮而艱鉅的任務,祖國的命運就是我們的將來,我們不要辜負祖國對我們的培育,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中學生傳統文化演講稿800高中 篇16

借傳統之力,築民族之魂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當今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物質生活豐富多樣,但在物質生活極爲豐富的對立面是人們精神層面的營養不良。所以我們現在應當重視精神文明,以提高自身修養。如何提升修養,讓我們的人格閃耀光輝呢?是去美國學習還是到歐洲借鑑,不,不需要,只要我們回一回頭,將我們先輩們留下來的文化精髓拾起一二,便可使我們的精神世界出淤泥而不染。

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文明,經歷五千年的時光洗禮,我們的先輩們爲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經典,像詩經,論語,孟子,莊子,弟子規,孫子兵法,唐詩宋詞。這些著作包括教育,軍事,倫理道德各個方面。

詩經爲勞動者而歌,,爲愛情而頌,他向我們展示了最原始的美。

論語中“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了我們只有思學結合才能學有所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提示我們興趣纔是最好的老師;看孔子在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提醒我們時不我待,應當抓住青春年華。

莊子的“白馬非馬”向我們展示了雄辯的力量;《逍遙遊》中那徙南冥之鵬,水擊三千里,摶扶搖直上者九萬里”向我們展現了超脫的力量,奇異的想象。

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訴我們人應當有博愛的胸懷。

弟子規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教給了我們生活中的點滴孝道。 孫子兵法點出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制勝韜略。

再看李白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萬丈豪情;以及杜甫那“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憂國憂民情懷。

就連生活中伴我們一日三餐的筷子也在時刻提醒我們只有團結協作纔能有所作

爲。

聽完這些,你還會對父母的耳提面命瞋之以鼻嗎?你還會在看到摔倒的老人時在扶與不扶之間猶豫再三嗎?

當我們的良知沉睡不醒,當我們的道德底線一降再降時,請回過頭去,看一看,聽一聽先輩們對我們的教誨。

借優秀傳統文化之力,修正我們的道德素養,讓我們的民族擁有更強健的體魄,假以時日,東方巨龍必將翱翔九天!!

中學生傳統文化演講稿800高中 篇17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有民間工藝陶瓷,民族藝術戲劇,國畫,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可是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間藝術剪紙了。

剪紙是中國的民間藝術瑰寶,是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看了讓人羨慕不已,嘖嘖稱讚。剪紙的資料包含着濃濃的生活氣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這些人們熟悉而又熱愛的自然景觀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喜”、“壽”等貼在窗戶上,門上來表示慶賀。

瞧,這幅剪紙作品多趣味呀。一隻穿着綵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條長長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發現它在偷燈油。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對似的,葫蘆裏的燈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從燈臺上跳下來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劍似的舌頭貪婪的舔着地上的燈油,那滑稽的樣貌真是逗人喜愛!

剪紙藝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連外國人也嘖嘖稱奇,豎起大拇指一個勁的來誇讚。十二生肖被印成郵票飛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都來認識中國博大精深的剪紙文化。

太精美了!它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他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間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也想像民間藝人一樣剪出一副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送給外國的小朋友,讓他們瞭解中國的剪紙藝術,讓剪紙成爲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