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細節話題的演講稿(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2W

中學細節話題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中學細節話題的演講稿(精選5篇)

大家好!

“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麥當勞關注食品製作的每一個細節,取得巨大成功;巴林銀行忽視了一個極爲平常的細節,導致銀行倒閉。可見,我們要想成功,就必須注重細節。

注重細節,促使事業成功。英國一位作家曾這樣說道:“細節是構成金字塔的一塊塊方石,是鋪就鐵路時自甘居下的一條條枕木。”我們只有關注細節,把握細節,演繹細節,才能把握人生和命運。徐虎的每一次上門服務,從個體上看都是如此的平凡、普通,但正是這無數個細節成就了他的光輝形象,使他爲人們所敬愛。愛因斯坦的天才造就了相對論,但他的演算裏並沒有複雜的微積分,沒有精緻的三段論,只有幾萬次看似普通的計算、推理和證明。每一次的`計算、推理或證明本身很微小,但正是這些微小的細節促成了人類科學史上的一次突破和飛躍。正是因爲他們注重了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他們的事業才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忽視細節,導致事業失敗。德國的一位建築師卡爾說:“是細節成就了一幢幢高樓,忽視細節就等於忽視自己的事業與生命”上海地鐵二號線是我們自己設計的。上海地處華東,地勢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麼有限的一點點,一到夏天,雨水經常會使一些建築物受困。設計者由於忽視了一個極普通的細節———在地鐵的每一個室外出口設計三級臺階,致使成本大大增加,無法與德國人設計的二號線相比,宣告了我們設計上的失敗。美國“挑戰者號”的碎片,不正是忽視細節的最好見證嗎?由於一個螺絲釘沒有擰緊而導致一架航天飛機的損毀,這是多麼慘痛的教訓!如果我們的設計者沒有忽視那三級臺階,如果我們再多那麼一點點嚴肅與認真,又怎麼會有那無盡的修補和悔恨?如果那位擰螺絲釘的美國人能深深地認識到那顆螺絲釘的重要性,認識到細節的重要性,我們的宇宙就會多一位堅強的探索者。忽視細節,遭受失敗。這,是無法辯駁的道理。

細節不細,生活中我們不能漠視細節,因爲細節孕育成功。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今天,細節顯得更加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生活就是由一個個細節組成的,沒有細節就沒有生活。我們常常爲沒有重視某些細節而付出慘重的代價,我們也常常因爲重視細節而成功。細節的背後是人生,是事業,是國家的榮譽。袁隆平的雜交神話,“神州六號”的美麗軌跡,無不是細節鑄就的。生命因爲有了細節,才充滿了驚喜!人生因爲注重細節,才成就美麗。

細節是美的源泉,讓一木一石現出光彩;細節是時間的聖使,使飄逝的化爲永恆。朋友們,讓我們注重人生的每一個細節,去鑄就生命的成功吧!因爲,細節決定着人生與事業的成敗。

中學細節話題的演講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這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細節決定成敗。

什麼是細節?其實細節就是細小的事物、環節或情節。形象地說,細節是轉動鏈條上的扣環,是千里鋼軌上的鐵釘,是太空飛船上的螺絲……

那麼,現實生活又要如何注重細節呢?

同學們,在我們美麗的校園裏,有太多不協調的現象:美麗的校園也會有一張張紙屑飛舞,在樹蔭下經常可見各式包裝袋,花壇上空常有不明飛行物墜落,這些紙屑,這些包裝袋,這些不明飛行物都是從我們同學的手中或口中所出。尤其是在早上、中午到校的這段時刻,在校門的對面,只要你稍停片刻,注意觀察一下,就能夠看到很多同學到小賣店去買東西,邊走邊吃,吃完後就把包裝袋隨手一扔,原來清潔工辛辛苦苦打掃得乾乾淨淨的地面,不一會兒就變得面目全非了。細節決定成敗演講稿。同學們,請管好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手,正因這一個小小的細節,便能夠知道一個人的修養,一個人的素質!同學們,宜春是我家,清潔靠大家。

在教室裏,我們不僅僅要注重衛生,還要維護公物。桌椅板凳總有些人會亂塗亂畫,給它們乾淨的外表蒙上一層污垢,課桌之內,有人用垃圾填充,無不讓人有厭惡,也許有人以爲,這只是小事,請謹記: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啊!細節決定你是否受人喜愛與尊重!

同學們,校園是我家,清潔靠大家。讓我們自覺維護校園環境:養成不亂扔廢紙;不向樓下扔雜物;不隨地吐痰;不亂畫座椅等良好習慣。同時把班級、清潔區和個人的衛生認認真真做好,並且時時刻刻持續。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只要我們共同發奮,堅持這個小小的細節,我們的校園就會像花園一樣美麗,空氣清新,令人精神爽朗。

讓我們在飄揚的紅旗下作出我們莊嚴的承諾: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演講稿。讓良好習慣充滿整個學校!

這天,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中學細節話題的演講稿 篇3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在這個世界上,細節無處不在,它微小而細緻,而在這小小的細節中,卻包含這成功的關鍵。抓住細節就是抓住了成功。

可是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夠重視細節呢?細節被我們看在眼裏,卻無法重視在心裏。

每個成功者的共同特點,就是能夠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細節,海爾總裁張瑞敏曾說過:“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所以說,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應該從細節入手。只有把細節做好,才能將事情做好。

有這麼一個故事,一隻蒼鷹爲了實現它那飛遍全世界的遠大理想,而苦練各種飛翔本領,可是最終卻因爲忘了學會覓食的技巧,從而被餓死了。

還有一個故事,在日本東京,有一家名不見經傳的貿易公司,公司的一位女職員負責的工作很具體,其中一項是爲與本公司有業務來往的德國一家大公司的商務經理訂購往返於東京和大阪之間的火車票。這位德國商人坐了幾次火車後,他饒有興趣地發現每次去大阪時,座位總是在右窗口,而返回東京時,座位總是在左窗口。他好奇地問這位女職員爲什麼這樣安排座位?女職員說這樣做是爲了讓這位德國商人總能通過窗口欣賞到富士山壯觀的景色。德國商人聽了後心裏熱乎乎的,心想:這家公司的員工在這樣微不足道的事情上都可以如此重視與認真負責,那與他們做生意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後來,他把對這家公司的貿易額翻了3倍。

這兩個故事都體現出了細節的重要性,一個因細節而成功,一個因細節而失敗,這足以令人深思!

意識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細節,細節決定成敗!

中學細節話題的演講稿 篇4

我們許多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名言,用來鞭策自己。在我心中銘記着這樣一句名言:“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正因爲我信奉這句話,所以受益匪淺。

我覺得,擁有一顆謙虛的心,是做人的根本。

在這個社會裏,有兩種人,一種就是因某件事的成功而自滿自誇的人;另一種就是不滿自身成績,不斷學習的人。當然,第一種人會停止進步,停留在當初成功的喜悅上,另一種人則會越來越努力,直至登頂。而我,就是要做第二種人。

小時候,在六,七歲時,我的性格並不謙遜,而非常驕傲自大,父母也經常說“七歲看老,你現在就這德性,以後怎麼了得”?他們的話,我聽不進去,心裏想“我就是的,我什麼都行,你們都沒我厲害”……我當時只是高興於會彈鋼琴,會踢足球,會畫畫。但我沒有想到失敗的苦楚正在敲我心靈的大門。

我這個驕傲不謙遜的毛病一直延續到我國小二年級。就在這時,我發現了我的不足:鋼琴考級有考雙優的;足球賽場上,有進球比我更多的;畫紙上,嚴格一點來說,我全是在塗鴉,我的心靈受到了巨大的`打擊…

後來,我交了許多的新朋友,認識了許多的人,我漸漸長大了,從院裏的四角天空來到了一個無邊的大社會。媽媽也數十年如一日地苦口婆心地教我,要做一個謙遜的人。我才知道,我懂得的很微不足道,我曾說我很厲害,可想要在人羣中找到“厲害”的我,如同大海撈針一般。從那以後,我開始改過自新。

我不再傲慢霸道,不再自吹自誇,我開始學習。籃球場上,不耍,這樣可以從中學習;學習的課堂上,我不因考好而自滿,這樣會停止進步。我決心要做一個謙遜的人,要有一顆謙遜的心,不停地學習,學習,再學習。爭取做到,永不止步。

中學細節話題的演講稿 篇5

謙讓是我國的一種傳統美德,想在現實社會中尋找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例子,卻很難把它找到。像“謙讓”這樣的事情在我的身邊很少發生,原因很簡單:我是個直性子的人。哈哈,照此來說,那“謙讓”的例子不就沒有了嗎?您彆着急,在各種宴會上,比如結婚時客人就坐,不就發生了一種微妙的“謙讓”關係了嗎?

我聽朋友講過《聊齋志異》中一個關於“謙讓”的樂極生悲的小故事:一羣人熱鬧地讓座,有一個人拉住另一個人的袖子,想把他拽上座去。那個被拉住的人使足全身力量向後躲閃。雙方勢均力敵,互不相讓。突然,拉袖子的人手一鬆,被拉袖子的胳膊猛地向後一衝,正好撞在後面看熱鬧的人的大板牙上,一聲脆響--雙牙落地!我聽完後,不禁感到後怕:幸虧我不愛看熱鬧,不然,我的板牙恐怕也會落個像這個人一樣的悲慘下場啦!

近年來,考場讓座之風頻繁出現。本人也經歷過一次。

學校期末考試時,因爲是打亂順序分考場,我也不害怕別人抄襲了,便放鬆了警惕。我來到考場時,坐在前面的男生說:“大姐啊,我知道您的語文成績最好,總是第一,您……讓我看看行嗎?”我想:

“這個人怎麼這麼神通呢,啥都知道,先假裝許諾,不讓他看!”我說:“行吧,你可別讓老師發現了!”他說:“誰我不敢抄啊?”我心想:得,這回碰到個能抄的主,真慘!

後來,監考老師轉悠到我旁邊就不走了,我心裏暗暗高興,前面的“神抄”一看有老師,哪還敢抄啊?!考完以後,他說:“這老師是不是有毛病啊,不到前面看着,在後面看?”

考場讓座之風之所以如此盛行,就是因爲一些學生品德的敗壞和好學生的軟弱,所以,父親給我的教誨,真是總結了這一點:該讓時讓,不該讓時不要讓……我將永生銘記……

謙讓作爲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在處處講求競爭的現代社會,似乎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質疑。主張謙讓的人說“謙虛忍讓不僅是修養好更是大智慧。”

反對謙讓的人說“謙讓早就過時了。弱肉強食,競爭就該當仁不讓。”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類似謙讓的事情在你我身邊似乎已很難發生了。無論是乘車、購物、排隊、買票,還是與人合作、相處,優先考慮個人利益不僅是人性使然,也是現實生活所激發出的人生存的本能。梁實秋曾在一文中寫道:“小時候讀到孔融讓梨的故事,覺得實在難能可貴,自愧弗如。”

難道謙讓真的過時了嗎?當然沒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