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拜年禮儀小常識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2W

20xx年春節拜年禮儀小常識篇一

春節拜年禮儀小常識

1.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

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我們通常只知道的是正月七年級時,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朋友們也互致新年快樂,以吉祥之語互賀祝新春。卑幼者並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主人家則以點心、糖食、紅包熱情款待。其實,春節拜年學問很多,春節文化元素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集中展示。

“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爲長者拜賀新年,也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健康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到同輩親友,也要施禮互賀。至今未曾改變這種禮儀,只是在形式上更多元化了。

年七年級,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2.中國人自明清起始

對拜年禮儀定下了不成文的規矩,有着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長,最後全家按輩份次序互拜。對尊長要行大禮,對孩童要給賞賜。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3.拜親朋也講究次序

七年級拜本家;八年級、九年級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這種習俗早在宋朝時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雲:“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到了清朝年間,拜年禮儀有了昇華。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一般說來,平輩間拜年則拱手致語就行了。

4.首先拜家裏長輩

七年級早晨,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當然,長輩受拜以後,一定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不能忘記的是向鄰居長輩拜年。中國有句古話:遠親不如近鄰。所以向鄰居長輩拜年僅次於本屬長輩,一般說,鄰居長輩也會給“壓歲錢”的。

其次是走親戚拜年。七年級或八年級必須到岳父、母家,並須帶賀禮。進門後還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

5.禮節性的拜年

如給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一般情況下,不宜久坐,客套話完了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也應擇日回拜。

6.感謝性的拜年

凡過去一年中對人家欠情的,如曾幫助過自己的人或老師、師傅、醫生等,就要買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感恩謝意。

20xx年春節拜年禮儀小常識篇二

1、拜年前的預約:

拜年前要提前預約,不要和主人的其他拜年客“撞車”或是因主人也出門拜年而跑空趟,同時也給主人一個提前準備的時間。預約時間給主人有選擇的餘地,不要自己單方面定一個時間,共同約定的這個時間雙方都比較方便爲宜。

2、拜年的時間選擇:

一般向長輩拜年多選擇上午,節日期間不要過早,由於平時勞碌,年節期間人們一般起得較晚。若過早登門拜年,往往讓主人措手不及。如果被拜年者有年飯的招待,可根據飯局的時間來確定拜年的時間,要提前到達,不要等開飯的時間再到,應該留有寒暄問候聊天的時間。

3、拜年的禮品準備:

要根據拜年主要對象來選擇得體的禮品,如果對拜年對象很瞭解,可選擇對方喜歡的禮品,也算投其所好。如不太瞭解可選擇鮮花、水果、食品……也不會出錯。菸酒類要根據對象來確定,比如給奶奶拜年,送的卻是奶奶不受用的菸酒,這個就沒有意義了。如果主人家裏有小朋友也可適當選擇孩子喜歡的禮品。

4、拜年的服飾:

新年新氣象,到親朋家拜年,要注意自己的服飾得體,節日的服飾以都市休閒、時尚爲主,不要穿的太運動,也不要穿晚禮服類的太正式。如果衣服顏色較深或是壓抑,可適當增添一些小飾物來點綴,增加節日氣氛。一家人的服裝色彩儘量做到協調,增加家庭的溫馨感。

5、做客的禮儀:

進門要根據親朋好友家的環境請求換鞋;對親朋好友家人一一打招呼(可提前瞭解親朋好友的家庭成員情況及稱呼);禮貌送上禮品;到親朋家做客,以客廳爲主要活動場所,未經主人允許,不要主動到各個房間參觀;到親朋家要以主人家的生活習慣爲主,不要象自己家的一樣隨意。與主人之間的聊天內容多以問候、寒暄,增進彼此感情爲主。

6、拜年時間的控制:

如果是沒有飯局的拜年,一般控制在半個小時到1個小時爲宜,如果有飯局,可適當在飯局前1個小時左右到,飯局結束後1個小時告辭,時間沒有固定限制,可根據與拜年對象的關係來選擇,以不增加拜年對象的接待負擔爲宜。

7、餐桌禮儀:

參加主人新年招待宴席,要以長者爲主,謙讓主座給長者,酒店裏的主座一般是離門最遠的,或是背對主持臺的爲主座。在家多是面對廚房門的爲主,也可因居家擺設看出主座位置,以左爲大。中國的餐桌文化是一個交流的平臺,不要悶頭吃不說話,但也不要高談闊論。讓菜不夾菜、祝酒不勸酒,春節的飯菜講究年年有餘,所以不要吃光桌上的菜餚。

8、拜年時的聊天要領:

新年裏要多說讚美的話,讚美老人的氣色、健康、多給老人講話的機會,對中青年要多讚美事業、健康、家庭關係,對孩子要多讚美聰慧、學業、禮貌懂事,多談快樂的事情,少談抱怨牢騷的話題,皆應“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以談對方爲主,不要變成自己的表功會或是演講場,玩笑調侃也應適可而止,要掌握好度。如果對主人的家人不是太熟,也不要忽略,要主動問候打招呼。

20xx年春節拜年禮儀小常識篇三

1.送紅包的時機要恰當

記得小時候走人戶,親戚給壓歲錢的時候,經常是悄悄的放在你的口袋裏,等你回家時,往往要大吃一驚。當然,這可能是與當時民風比較純樸存在一定的關係吧。國外聖誕節時,小孩的禮物悄悄的放在襪子裏,與這有點類似,但可能更恰當的解釋是原因是對象是小朋友吧,小朋友的心理更爲純樸吧。送紅包時,是開開始的時候,就送出去,避免主人懷疑你是來吃白?車模鬩膊灰歡ㄌな擔苑箍贍芏薊岵蛔栽?;二是不要太過於直接,一把塞在別人的手上,太直白了,你可以在握手時,塞在對方的手上。三是要送給管事的長輩,注意寒暄幾句以免尷尬。

2.包的金額大小有講究

關係深交情好的鐵哥們鋼姐們送的要實在,既要表達本身的衷心祝福也要不失本身的身份和這份友情。不要跟風,不要搞一刀切,班長或者誰統一口徑都是六百八百的,其實不符合送禮人的心意,每個人心裏都有桿秤,你兩感情深,在他認爲就不一定,所以包大包小量體裁衣本身把握。

此外,不同地方包的數字不一樣,北方喜歡整數,100、200的;而南方多喜歡帶6帶8帶7的吉利數,舉個實例68、66、88、66.6、88.8,表示的是心意,就像“利市”一樣,廣東福建10塊、20也包,主管拉長給下屬員工,傳達的是一種祝福和感謝。

3.紅包可以包幾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爲了避免本身送的不到位,比方說有時候本身拿不定注意到底送多少爲好,就可以採用多個包法,分幾個檔次,比方說一個十幾年沒見面也沒聯絡的過去也不怎麼親密的同學突然發來請帖,既要回應他的邀請,同時也要在衆多同學中不失顏面,就可以包吉祥數字的如68的一個放西裝左邊口袋;包個整數如100放到右邊口袋裏;包個大整數放到褲子口袋裏,這樣就可以多手準備了,到現場後根據具體情況遊刃有餘地處理了。

過年包紅包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量力而行,千萬不能因爲愛面子就大手大腳花錢。過年就是一場錢包的考驗,走親訪友就要大出血,是時候提前算算自己過年的賬單了,準備存筆錢過年吧。

20xx年春節拜年禮儀小常識篇四

1、忌說不吉利的話

逢年過節,吉利話自然是必不可少,可以多說一些“恭喜發財”“五福臨門”“財源廣進”“萬事如意”等吉利話,但一定不要說粗話,因爲大年七年級,有着辭舊迎新的寓意。

2、忌喝醉

過年是非常喜慶的節日,難免要喝上幾杯,可千萬記得不要貪杯哦,正所謂酒後失態,而且醉酒容易嘔吐,會把家裏弄的亂糟糟,非常的破壞氣氛。(遇到酒風不好的,喝醉了大吵大鬧是非常不吉利的。)

3、忌借錢、討債

大過年一定不要做與錢掛鉤的事情,不要去借錢,更不要去討債。因爲大年七年級就借錢的話,預示着一年四季都要找人借錢度日;而找人討債的話,無論是討債人還是欠錢的,都會倒黴一整年,所以也不適合討債。

4、忌買東西

家裏有需要的物品,應該在過年前提前購置,不要在大年七年級購買,因爲買東西就得用錢,而大年七年級花錢,把錢送到別人的口袋裏,有破財的說法,因此在大年七年級不要買東西。

5、忌做家務

大年七年級是非常熱鬧的,串客拜年,人來人往的,家裏很容易髒,不少的人都會忍不住清掃,但大年七年級是迎喜的日子,掃地拖地容易把家中的財氣掃掉,因此大年七年級不要做家務,可以等到第二天在整理。

6、忌吃藥

民間有句諺語。叫做“七年級吃藥整一年”意思說大年七年級吃藥的話,那麼接下來一整年都要吃藥。因此在大年七年級不好吃藥,吃藥是非常不吉祥的。

7、忌亂吃東西

不少的人都有早上吃稀飯的習慣,但要記得,大年七年級則一定不能吃稀飯,因爲稀飯在過去只有吃不飽的窮人吃,那麼大年七年級早餐吃什麼呢?是吃餃子了,因爲餃子代表富足、團圓。

8、忌爭吵

大年七年級是喜慶、吉祥的,因此不論家中有什麼矛盾,都不適宜在大年七年級爭吵,應當理性對待,否則會破壞氣氛,使家庭終日在爭吵中度過,不得安寧。

9、忌劈材

農村的朋友也有很多,過年的時候都比較閒,會劈砍一些木材以做備用。但大年七年級可不要劈材了。因爲劈材=(劈財),財氣都被劈開了,還如何富起來呢?

10、拜年的禁忌

給人拜年也是要分時間的,我們中國人通常都有拜早年的習俗,但若是拜年的時候,對方還沒有睡醒,催他起牀的時候切忌不可直呼其姓名,這不僅不禮貌,還預示對方今後一年的時間內都會被人催促做事,是非常不吉利的,而且拜年也要等人起牀後纔可以,若是對方在牀上尚未起牀,是不能拜年的,若是拜了會使對方在今後的歲月內,長期在病牀上度過。

20xx年春節拜年禮儀小常識篇五

一、春節走親戚的順序

走親戚的大體次序是:外甥走姥姥家,閨女攜婿走孃家,然後是去姑、姨、姐家。除特殊情況外,都要回拜。民間有“七年級八年級娥媚月,九年級初四好拜節”之說。

(1)大年七年級:晚輩向長輩拜年。

拜年一般從家裏開始,七年級早晨,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大部分地方大年七年級是不走親戚的,真正的春節走親戚是從大年八年級開始的。

(2)大年八年級:女婿必須到岳父、母家拜年。

女婿必須到岳父、母家,並且必須帶禮物,倘若你是新婚的女婿的話,這個禮物可是有很大的講究,等下的伴手禮選擇可一定要認真看哦。外甥走姥姥家,閨女攜婿走孃家,這個風俗在民間有“七年級八年級娥媚月,九年級初四好拜節”之說。進門後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3)大年九年級開始之後纔開始走其他的一些親戚。

大年九年級開始之後纔開始走其他的一些親戚,由於九年級起大家普遍開始走親戚,所以這時候去走親戚一定要注意好時間的安排,首先是確認主人在家否,其次,登門的時間不宜選擇大早上或者晚上,早上容易影響到主人休息,讓人措手不及,晚上的話如果逗留時間一長就會打擾主人休息。最後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作客逗留時間一般以半小時至40分鐘爲宜,這樣,既不失禮貌,又不影響主人接待其他客人。

二、訪客禮儀注意細節

如果去別人家作客,家長要教育孩子,去作客不要兩手空空,應該帶上一些小禮物以示禮貌。到達主人家後要先輕輕敲門,見到主人要主動打招呼、問好、拜年。進入屋內後,不能弄亂主人家的擺設,更不能牀上牀下亂竄。如果寶寶發現了自己特別感興趣的物品,千萬不要亂動,只有在徵求主人同意後,才能拿出來玩耍。玩完後一定要放回原處。

另外,父母和主人交談時,孩子不能隨意打斷,有事需要說時,可以先通過拉父母衣服等方法示意,在父母允許後再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主人家有小朋友,就要告訴孩子,小主人對他家裏的玩具具有支配權,不能跟人爭搶。果皮、食品包裝袋等要扔到垃圾桶裏,或放到指定的地方,不隨處亂扔。臨走時要學會對主人的照顧、款待表示謝意,並邀請主人有機會到自己家裏做客。

三、客人到訪禮貌至上

當聽到敲門聲後,發現是親友來訪,要教孩子主動開門問候,表示歡迎。把客人領進門後,應該禮貌地請客人坐下。招呼客人坐下後,孩子可以與爸爸媽媽一起準備茶飲、水果、零食、點心,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別注意的是,在大人交談時,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要隨便插話,否則就是對客人的不尊重。客人離開時,可以叫孩子一同送客,而且要送到門口跟客人道別,並邀請客人下次再來。

四、養成良好的餐桌禮儀

春節親友上門拜年,孩子吃飯就不能像平常在自己家裏那麼隨便了,要講究禮貌。家長要告訴孩子吃飯時要讓長輩先入座,然後請長輩嚐嚐,然後再自己吃,即使看見自己喜歡的飯菜也不能搶着吃。取菜時,儘量取自己面前的,不能在碗或盤子裏亂撥,夠不着的菜可禮貌地請求別人幫忙,不能站在椅子上或者橫在桌子上自己夠取食物,更不能用手抓。自己吃完飯後先放下碗,然後有禮貌地對還沒吃完的人說:“請大家慢用”。

另外,孩子就餐時要注意坐姿,不能歪着、斜着或趴着,也不可大聲喧譁,或者邊玩邊吃,甚至爬到桌子底下玩耍。不要舞動筷子、勺子或刀叉,以免妨礙到旁邊的人用餐。咀嚼時儘量控制自己不要發出怪聲。不管菜的味道是否符合自己口味,都不能評論菜的味道不好。

五、主動跟別人打招呼

無論是客人到訪還是到別人家作客,孩子碰見一些不常見的客人時,大多數情況下會羞於不知道怎麼稱呼。要解決這種尷尬場面,父母提前教導孩子該怎樣稱呼將要見面的客人,事先“排練”一下,這樣孩子稱呼起來就很自然了。

六、拿紅包吃零食禮貌也講究

拿紅包也是有禮儀的。親戚朋友給孩子紅寶時,教孩子用雙手接紅包,一定要說“謝謝”,千萬不要當着客人的面拆紅包,那是非常沒禮貌的。

拜親朋也講究次序

七年級拜本家;八年級、九年級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這種習俗早在宋朝時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雲:“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到了清朝年間,拜年禮儀有了昇華。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一般說來,平輩間拜年則拱手致語就行了。

首先拜家裏長輩。七年級早晨,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當然,長輩受拜以後,一定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不能忘記的是向鄰居長輩拜年。中國有句古話:遠親不如近鄰。所以向鄰居長輩拜年僅次於本屬長輩,一般說,鄰居長輩也會給“壓歲錢”的。

其次是走親戚拜年。七年級或八年級必須到岳父、母家,並須帶賀禮。進門後還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輩們依次跪拜。

接着就是禮節性的拜年了。如給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一般情況下,不宜久坐,客套話完了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也應擇日回拜。

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發短信、寄賀卡、禮儀電話和電報,都是一種新的拜年形式。寄賀卡時,也會同時寄上自己的名片。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爲“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爲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於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臺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爲時尚。”戶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餘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某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古代文人雅士則流行互送拜年鑽。拜年鑽就是如今的賀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變而成。據清代趙翼考證,西漢時沒有紙,削竹木爲刺,上書名姓,叫“名刺”。後來還用大紅絨線在織錦上繡字爲“名片”。東漢後用紙代木,叫做“名紙”。六朝時簡稱爲“名”,唐代叫“門狀”。宋代還別稱“手刺”、“門刺”。

拜年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時間,這是拜年的第一要素。

由於平時勞碌,年節期間人們一般起得較晚。若過早登門拜年,往往讓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歡選擇晚上拜年,一坐好幾小時,也難免影響主人休息。作客逗留時間一般以半小時至40分鐘爲宜,這樣,既不失禮貌,又不影響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時,若進門問聲“新年好”,旋即匆匆離去,也會給人以“缺少誠意”的感覺。

送賀禮也十分講究,這也是禮物也拜年要素之一。

賀禮一定要送的得體。給長輩、教師、師傅拜年時,應適當帶點禮物。禮物既不宜太昂貴豪華,又應能“拿得出手”。捧上一束鮮花,送上一張精美的賀卡,近年已成爲都市現代人浪漫溫馨的拜年方式。

拜年賀禮物還應講究衛生、安全。比如,別人送給自己的糕點,一般不宜轉送他人,否則食品在“旅遊”中難免會腐爛變質;給年邁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應該有益於對方強身健康,以免造成浪費甚至引起誤解;贈送花炮之類,則萬萬不能去購買僞劣產品。

此外送賀禮還應注意節儉。

自己如果動手製作一個精美的小禮物送給同學、戀人、同事等,既可表達真摯的情誼,又可顯現自己的才華。

拜年時還一定要注意禮節和言談舉止。鄰里相坐、同學相逢、朋友相聚,皆應“過年言好事,出口稱吉祥”,縱然平日有所積怨,亦不應提起,至於聊侃時不談粗俗之事,不講無聊低級話語,就更是常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