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委書記先進事蹟材料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8K
本文目錄紀委書記先進事蹟材料紀委書記先進事蹟材料

她是鄉紀委書記、監察室主任,分管司法、文化工作,依法治鄉領導小組副組長。開展“xx”普法工作以來,她帶領依法治鄉領導小組緊緊圍繞鄉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依法治鄉、執政為民”為主題,牢牢抓住領導幹部學法用法這個關鍵環節,有力地推動了鄉依法治鄉工作的開展。

紀委書記先進事蹟材料2篇

一、堅持學法懂法,做依法治鄉的表率

在市場經濟、政治

民主、文化多元並駕齊驅的時代,同志認識到,政府的行政手段、政策推動以及“紅頭文件”指導這些老辦法的效力已經日漸削弱,政府要變為有限政府、服務政府和責任政府,靠的不是“人治”,而是“法治”。認識到了這一點,她就絲毫不敢放鬆自己對學法懂法的要求。她常説的一句話就是,“現在是法制社會,我們開展任何工作都必須按照法制程序辦事,尤其是領導幹部。我是分管司法工作的,我要帶好這個頭,就首先得自己學法懂法。”為了能真正對領導依法治鄉工作負起責任來,為了給全鄉領導幹部做出表率,她首先為自己和全鄉機關幹部確定了學習內容:鄧小平民主法制理論;xx同志關於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及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等重要論述;憲法和法學基礎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面的法律法規知識;維護社會穩定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與領導幹部本職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等等。然後,她就利用一切空閒時間、尋找多種方法進行學習。工作忙、會議多,她就經常把書和筆記帶在身邊,放在車裏,開會途中、會議休息期間把書拿出來看一會兒、做上點筆記。雖然只是一點兒時間,但她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夠積少成多。一到工作之餘或休息日,她總是孜孜不倦地瀏覽着網上的講座。黨建網頁上的論壇也成了她經常去的地方,成了她討論工作、交流思想、學習經驗一個互動平台。學習就難免遇到問題,工作中也會遇到一些涉及法律上難以解決的問題,當在書本和網上找不到答案時,她就會把它記下來,屬於工作範疇的在領導辦公會上交流討論,屬於學習問題的就隨時向司法機關、專業律師人員諮詢。她自己説,這叫帶着問題學,既有針對性,又解決了實際問題,而且還記得紮實,以後再碰到這種事情就可以自己解決了,一舉三得。就是憑着一點點的擠時間,幾年來,她陸續學習了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理論和xx關於依法治國的思想等多種法律知識和書籍,多次參加全市的法制理論學習活動,組織並帶頭參加領導幹部學法律知識考試。

二、依法建章立制,積極推進普法、學法進程

普法工作,制度建設是基礎,領導幹部是關鍵。同志多次在司法工作會議上強調,各級領導幹部都是依法治鄉工作的帶頭人,要通過學法用法,提高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提高駕馭全局工作的能力。在她的積極參與和領導下,鄉依法治鄉領導小組建立健全了多項規章制度,推動了工作的全面開展。親力親為,加強組織領導。為落實好“xx”普法,推進依法治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同志組織依法治鄉領導小組研究並制定了《鄉“xx”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核細則》,研究期間她親自參與,提出具體意見,與同志們一起熬夜、一起推敲考核標準、一起琢磨方法措施,對機關、各村、學校、企業等明確了工作內容,要求把“xx”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納入黨政工作日程,成立以黨政一把手任組長的依法治理領導小組,機構成立、骨幹隊伍、工作制度健全,活動開展有序,成效顯著。這些措施的實施,確保了普法活動不走過場,在依法治鄉、“誠信守法”企業、依法治校、創建民主法治示範村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健全制度,強化依法管理。為規範執法部門行為,切實發揮依法治鄉工作的效能,營造出一個優良的軟環境氛圍,在同志的指導下,逐步建立健全了公務員法律知識培訓、考試考核制度,公務員法律知識考試每年不少於一次,建立健全了機關幹部及工作人員經常性法制法規學習制度。這一系列制度的建立,提高了領導幹部法律意識,使鄉各方面工作面貌、精神狀態為之一新。

三、堅持深入基層,面向羣眾開展普法宣傳

要創建民主、法治、和諧社會,首先要提高廣大人民羣眾的法律意識,讓羣眾知道法律、瞭解法律,羣眾是“xx”普法的重要對象之一,但龐大的羣體、無組織的鬆散狀態增加了普法的難度。為此,同志提出普法宣傳一定要重實效,一定要下基層,一定要為羣眾。高度重視,靈活開展普法宣傳。為搞好面向羣眾的普法宣傳,她要求司法所幹部,對全社會廣大青少年進行了集中時間、集中人力、集中地點的法制授課,從而全面提高了全鄉廣大青少年的法制意識。同時對法制意識較差的興旺村實行了專項普法教育,重點學習《低保條例》、《土地法》,進一步推動普法工作進一步深入。每年的“12.4”法制宣傳日都定期召開工作會議,研究部署開展普法宣傳工作,在羣眾中廣泛開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安全生產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學習。樹立典型,創建民主法治示範村。同志主抓司法工作,她不但關心農民的收入問題,也關注農民精神文化素質的提高。在她的指導下,制定了《創建民主法治示範村評比方案》,明確了民主法治村的創建標準。通過創建活動,檢查評比、發掘典型、總結經驗,促進了農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落實了“四民主兩公開”,使村幹部的領導方式發生了改變,村裏的民主議事、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等有了極大提高。突破死角,法律服務進村組。長期以來,農

村開展法制宣傳工作只注重在集中街道設點,這種方法往往只是面向部分羣眾,忽視了絕大多數羣眾。按照玉門市依法治市辦的要求,同志就法律進村組提出了四項具體要求,即法制宣傳進社區、依法行政進社區、法律服務進社區、依法自治進村組,並深入各村講法制課20餘場。通過四項活動和不斷的探索嘗試,拓展了普法教育陣地,為全面提高社區居民法律素質奠定了基礎。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鄉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重而道遠,同志正以自律、求實、嚴謹、紮實的工作作風,為實現鄉依法治鄉目標而不斷努力,為鄉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貢獻着自己的力量。無時無刻不為大家的實際利益着想。

紀委書記先進事蹟材料紀委書記先進事蹟材料(2) | 返回目錄

紀委書記先進事蹟材料:鞠躬盡瘁只為人民的大山女兒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紀委書記王瑛,在偏遠山區紀檢監察第一線堅守十一年,對於腐敗分子,她堅持原則,毫不留情。對於困難羣眾,她滿含柔情,時時牽掛。在被確診為癌症晚期後兩年時間,她一直沒有放棄工作,最終倒在了她傾注生命熱情的紀檢監察工作崗位上,她用生命詮釋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責任與美德。

四川省南江縣是座山城,運輸不便。於是許多農民來到城裏,用揹簍幫人運貨謀生,人們形象地叫他們“背二哥”。廖慶和就是他們中的一員,白天揹着揹簍跟老鄉一起走街串巷,晚上就露宿街頭。

XX年的一個夜晚,和往常一樣,廖慶和躺在路邊的水泥地上睡覺。恍惚中覺得有人給他把掉在地上的被子掖了又掖。當他睜眼看去,一個瘦小柔弱的身影已經上了汽車。後來他聽人説,給她蓋被子的人叫王瑛,是縣紀委書記。

1961年,王瑛出生在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的一個回族家庭。童年時家裏生活困難,是黨的好政策改變了她的命運。從考入西南民族學院的那天起,王瑛就牢牢記住父親的那句話:“這輩子不要忘了共產黨,沒有黨,就沒有你的今天。”

當做了紀委書記,王瑛心中的信念,更堅定、明晰:是黨的政策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現在我成為黨的紀委書記,就要為黨和人民好好工作。

南江縣上兩鄉羊灘村地處大山深處,村民出行本就不便,一條河還把村子一分為二。羊灘村一社社長周伯君説,村裏的承包田差不多都在河對岸,無論春夏秋冬,村民都只能淌水過河:“我們的承包田都在河的這邊,所以收割糧食、種莊稼,肥料種子都要從河的這邊運輸過去,非常艱難,而且危險。有一年下大雨,村民過河去收割,差點被洪水捲走。”

苦於沒有經費,橋一直沒能建起來。有一天,王瑛到上兩鄉幫助貧困户。遇見一位村民正扛着一袋農家肥,在河裏艱難涉水。王瑛趕忙下車,向前問明情況。雷厲風行的她,在現場跟大家就算清了修橋需要的經費和物資。第三天,她就帶着相關部門的人員來到羊灘村。周伯君説,沒想到事情能辦得這麼快:“她就説,基礎開挖由村裏負責,資金和材料由他負責,必須把橋建起來。給老百姓安全感。第三天她就帶着林業局的工作人員來了,給我們現場協調了資金三萬,四百米的鐵繩,還給我們留下了電話,過程中有什麼問題,隨時聯繫她。”

僅僅20多天,一座120米長的鐵索橋就把羊灘村兩岸連接在一起,大人孩子從此再不用淌水去務農和上學了。老百姓的心暖了,自發在橋頭刻上“連心橋”三個醒目大。他們説,有了王書記,我們跟黨連得更緊了。

在王瑛看來,要讓農民脱貧致富,送錢送糧遠遠不夠,要想實現真正的富裕,就要幫助他們開拓事業。XX年,在外務工多年的燕山鄉農民嶽顯豐回到家鄉,承包了本村500多畝荒山草坡,建起了養牛場。事業剛起步的時候,因為缺乏資金,養牛場開始入不敷出。XX年春節前夕,就在他要打退堂鼓的時候,王瑛帶着慰問品來到了山上:“我跟她説,牛不賺錢,打算明年再去陝西幹活。她就跟我説,小打小鬧抓不到錢,做大做強才能賺錢。她首先從縣上派來了技術人員直到我,因為大雨牛棚倒塌的時候,她又幫我協調資金三萬元。四月份,王書記又幫我協調了33萬元扶貧貼息貸款。現在我年存欄300頭,純收入達到了40萬元。”

嶽顯豐沒想到的是,就在33萬元貸款到位不到7個月的時間,這位好書記好大姐就永遠地離開了。現在,嶽顯豐已經是顯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成了遠近聞名的養牛大王,他説:“王書記在我心中是我創業致富的引路人,我覺得心目中的黨員就應該是她這樣的。”

王瑛的遺物中有一張兩萬元的存摺,她的同事每月都會取出500元,匯給四川農業大學的學生黃霞。XX年夏天,黃霞第一次見到王瑛,當時王瑛正在八廟鄉檢查工作。

黃霞告訴記者:“XX年我接到大學的通知書,可是我家條件不太好,所以沒辦法供我念大學。我本來打算不念了,出去打工。好在這時候遇到了王瑛阿姨,她讓我彆着急,一定要我邁進大學校門。沒過幾天,她叫我去她的辦公室,見面之後,她掏出3000塊錢給我,説早就給你準備好了,到了學校一定要認真學習。”

打那兒以後,王瑛每月都會給黃霞寄去500元生活費。病情惡化後,她把上級獎勵給她的兩萬元獎金存進了銀行,委託同事按時給黃霞寄生活費。

王瑛的工資並不寬裕,對於素不相識的困難羣眾,她也總是慷慨解囊。對於她最親的人,王瑛卻近乎苛刻。一次,王瑛出差,路過兒子所在的學校,問兒子有什麼要求,懂事的兒子説只想買一雙鞋,可王瑛只給了孩子100塊錢。

王瑛的弟弟王勇一直在阿壩州工作,弟妹高學勤下崗在家,按理説,作為縣紀委書記,在南江給弟妹安排個工作不成問題,但王勇每次提出要求,王瑛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絕。弟妹高學勤説,以前是無論如何想不通的:“一直沒有給她説話,也沒有通電話。嫂子經常對我説,我們是親戚,下崗人員這麼多,我把你安排了,別人怎麼辦?”

王瑛去世那天,看到追悼會現場無數幹部、羣眾自發趕來悼念,王勇這才明白,姐姐這樣做是對的。

王瑛對家人的“不近情理”,恰恰是因為她心裏藴藏着深厚的愛!她的丈夫張勇至今還記得妻子留下的那個筆記本:“王瑛去世的前幾天,在辦公室裏歪歪斜斜的寫下這麼幾個,寫的是給兒子給兒子,這個本本里面也就是説她當時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對兒子的愛,一個是對兒子的期望,希望他能好好的報效國家!”

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南江縣,王瑛是羣眾的好書記、好大姐。從病情確診到去世的兩年零四個月的時間,王瑛每做一件事都投入了最大的熱情,力求盡善盡美。這一切都源於她對這片土地、對生活愛的深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