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福建九龍谷的導遊詞範文(精選1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1W

介紹福建九龍谷的導遊詞範文 篇1

九龍谷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暑假,我就到這邊玩了。

我們來到了美麗的九龍谷。汽車沿着通往九龍谷的山路飛馳着。一路上,山道彎彎曲曲,山上綠樹成蔭,小溪清澈見底,“嘩嘩”地流着。

我彷彿置身於一幅畫當中。一下車,我和小妹妹歡呼着,蹦蹦跳跳地跑上石階,爬上山頂。石階兩旁種了許多青菜和南瓜。到處還長着綠油油的樟樹。誰見了都喜歡。半山腰有一個大水車。水車呼呼地轉着,水花四濺,像毛毛細雨四處飄落。要下山了,忽然,我看見一個“空中秋千”,我們坐在上面玩了一下。我們見山路不太陡,就一起衝下山坡。山坡下有一個大石獅子,好像在這兒守山門一樣。

要回家了,我看看“空中秋千”,又看看綠樹、水車,帶着戀戀不捨的心情離開了這裏。

介紹福建九龍谷的導遊詞範文 篇2

歡迎大家來到莆田九龍谷!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在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的莆田,有一個如同仙境般又有着國家森林級公園之美稱的旅遊勝地,那就是美麗的九龍谷。那是個令人嚮往的仙境,到處充滿着勃勃生機。我與家人在五一黃金週時去了這個“上有天堂,下有仙谷”的地方,這裏的風景真是名不虛傳。

一進門時,就有一個閃閃發光的牌子,上面寫着“九龍谷”三個金光大字。旁邊還有一池綻放的荷花,看起來十分漂亮,真是荷花配仙谷啊!頓時心曠神怡的我們繼續向前走,看見了一條小溪。潺潺溪水很動人的,清澈見底,隱約還看見幾只小魚像鯉魚躍龍門似的向上蹦跳。在石頭的縫隙裏面,小溪自由自在地流淌着。陽光照射在水面上,閃着耀眼的光芒,就像在上面灑滿了金絲碎銀。幾顆水珠在石頭上滴下來,在水面泛起層層漣漪。溪水往下流,我突然看見了溪水在犬牙交錯、黝黑如鐵的巖石間,又噴吐着雪白的浪花,就像那千軍萬馬,在前赴後繼、衝鋒陷陣,浪花拍擊巖石發出的響聲格外得悦耳動聽。

為了看到前面那更美的景色,我們馬不停蹄地趕着去看另一個仙境般的大小姊妹瀑(與台灣的姊妹潭的命名差不多)。果然,在離溪水的不遠處,我們看到了妹妹(小)瀑。那瀑布從上面衝下,已不再是一幅整齊而平滑的布。我們站在小橋上遠望,它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地紛紛落着,那旁邊被“擦”得非常嫩綠的枝葉好像是“白梅”的綠葉。我和調皮的弟弟不甘心這樣就放過一個美景,於是我倆就跑向瀑布前一個被沖刷得非常平滑的巖石上照了一張相,留下一個美好的瞬間回憶。

看過妹妹瀑後,我們越發迫不及待想看到姐姐(大)瀑的雄偉場面。在泥濘小路上的我們經過一個小時的攀登,終於到達頂峯,那又是另一番神采。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鬱鬱葱葱的綠色:那一草一木真是綠得可愛,微風吹拂,花香飄來,又是一片樹的天地。大山把它的綠展現出來,令人神清氣爽!站在白色的欄杆上,我一抬頭就看見一掛大瀑布,像一條發怒的白龍,從半空中猛撲下來,順着深不可測的底下湧去,急流裹着震天的轟鳴一起傾瀉到澗石上。白練當空,浪花飛濺,激揚起的濛濛水霧的雨絲,爽氣逼人,使人進入了另一個仙境。姊妹瀑各有千秋,讓人流連忘返。

九龍谷的千姿百態,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能工巧匠精心製作的盆景。這樣的樹圍繞着這樣的瀑,這樣的瀑襯托着這樣的樹,讓人感覺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這真是:“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天下美景歸仙谷。”

介紹福建九龍谷的導遊詞範文 篇3

九龍谷的主要景點有

霞客古道

福建九龍谷國家森林公園境內霞客古道徐霞客古道是古代寧海通往天台的要道,約建於唐代,現存古道多為卵石鋪面,古道兩側多為名勝古蹟,有茶廊、古井、古橋、庵堂等。

九龍谷漂流

福建九龍谷國家森林公園境內九龍谷漂流全程約2.8千米,途經10餘個跌水、10餘道彎,順溪漂流,峯奇石秀,泉清谷幽,湖光山色,倒映成趣。溪流中千姿百態的奇石,壁立千刃、崖懸石怪、霞客覽勝、玉兔奔月、神龜朝聖等石景,盡顯大自然之鬼斧神工。

龜山寺

福建九龍谷國家森林公園境內龜山寺是莆田四大名剎之一,依北面南,對面是一列如屏的幾座小山峯,左為筆筒峯,右為筆架山。龜山寺廟於唐穆宗長慶二年(820xx年)由無了禪師創建。現存的建築物為清光緒三十年(1920xx年)重建。

介紹福建九龍谷的導遊詞範文 篇4

各位遊客:您們好!很高興能和大家一同遊覽莆田九龍谷森林公園,首先我向大家自我介紹一下,為了便於交流,就叫我吧!這次由我給大家作全程導遊,在遊覽中,大家有什麼意見或建議儘管提出來,我將竭力為大家服務,希望大家能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今天我們遊覽的景區位於莆田市常太鎮莒溪村,從莆田到九龍谷森林公園35公里,約1個小時車程。前方不遠處就是東圳水庫, 東圳水庫是我省大型水庫之一,建於1958年,水庫攔河大壩長360米,高58米,頂寬8米,象一座巨大的屏障,橫亙在天馬、地龍兩山峽谷之間,攔住了自仙遊九鯉湖奔流而下的溪水,形成一個面積18平方公里、庫容量達3.8億立方米的人工湖。1962年,郭沫若來莆田參觀時,曾賦詩盛讚。今天,東圳水庫已成為一個新興的遊覽區。具有灌溉、防洪、發電、養殖、城市用水等作用。早些年莆田由於常年乾旱缺水相當嚴重,莆田人只能種地瓜為生,被稱為“地瓜縣” 曾有這麼一個順口溜:“一天下雨嘩啦啦,三天無雨幹吧吧”。莆田要改變“地瓜縣”就建起以東圳水庫為首等多條水庫。在這個人工湖上,風景優美。素有“杭州小千島湖”之稱。到此會使人興致倍增。大家看一個四周都種滿枇杷大概有10多萬畝,沒有什麼工廠吧。以前這裏的居民都是居住在東圳水庫下面的。為了整個莆田市區人口用水,這裏的人就依依不捨的將房屋往上幫,又不能辦廠工,怕影響水質,所以這裏的村民只能靠種枇杷為經濟收入。枇杷可是當地人的寶,也是主要的經濟收入。這裏的枇杷品種多,品質好,可口而且也可止咳嗽、治感冒。被稱中國“枇杷第一鄉”。枇杷可是莆田常太鎮人民的寶,它用途可大了,枇杷葉可提煉中藥材、枇杷可做罐頭、枇杷酒、枇杷膏等食品。説着我們就不知不覺的來到洋邊村.這個村可是對當年紅軍做了很大貢獻的,特別是在當時本村裏有很多有偉青年投入抗日戰爭及抗美援朝等為國家獻身的英雄,村部為此建了一個記念英雄的革命記念館.

現在我為大家介紹九龍谷公園的基本概況。九龍谷森林公園位於莆田市城廂區西北部常太鎮溪南村,與仙遊九鯉湖交接,景區內的大坑溪為九鯉湖下游,也叫“下九鯉”相對海拔高度717米,景區佔地面15.3平方公里,於20xx年6月開發建設,但一直沒有對外開放,是因為基礎未成形,近年來在省林業廳、莆田市人民政府、城廂區人民政府、常太鎮政府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景區有了較大的發展和進步,已投入1000多萬元進行開發,建成林業植被、梅花鹿苑、漂流、攀巖、軍事化拓展基地、景區遊覽、住宿和餐飲等旅遊觀光等配套設施。景區內森林覆蓋95%以上,植物共162科,532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南方紅豆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福建柏。景區不斷的發展和進步,20xx年遊客接待省內遊客人數達8萬人次,營業額近千萬。20xx年上半年的接待遊客數量逐漸增加。

在明代時九鯉湖的九漈從第一漈雷鳴漈到第九漈將軍漈,蜿蜒分佈在這條溪上,而其中的下五漈就分佈在我們今天所遊玩的景區,第五漈瀑布是石門漈,這裏山勢險峻,懸崖壁立。徐霞客在其遊記中曾這樣寫道:“……兩崖至是,壁湊僅容一線,欲合不合,欲開不開;下湧奔泉,上礙雲影,人緣其間,如獼猴然,陰風吹之,凜凜欲墜……”。水流至此,猛然轉折,衝過一處夾縫,造成一般二丈餘高的粗大瀑布,跌落狹窄高深的石門之中,然後沿着回頭峯和聳天峯下壁立的石崖夾溝,悠悠東流而下。石門漈下到第九漈將軍漈,有20餘華里。就是我們要前往的景區了,一路還有五星漈、飛鳳漈、棋盤漈三瀑。五星漈下是一個五塊大石相聚而成梅花狀水潭,水流縈繞其間。

飛鳳漈是因一旁有飛鳳山而得名,亦許是瀑布像一隻飛天的鳳凰吧。飛鳳漈的景色嫵媚秀麗。溪流再向下流,便到了一個不高的懸崖,傾覆而下形成第八漈——棋盤漈,棋盤漈氣勢並不雄壯,但因旁邊有一埠形同方桌的棋盤石,附近還有一些亂石堆積,若一羣圍看下棋和下棋的人,故顯得十分獨特。自棋盤漈向下一里光景,則至九鯉湖飛瀑的最後一漈——將軍漈了。自上俯視,並不見將軍漈之風姿,但從瀑上兩旁山石對峙,瀑布在其中飛瀉而下,發出轟鳴之聲,震撼山谷,就顯出將軍漈之神威風采了!

直到唐朝時仙遊地界歸泉州管轄,就這樣九鯉湖分開了。分成上四漈九鯉湖下五漈九龍谷。至分開後時間一久人們慢慢的就忘了此山名字了,之後有個傳説以前有一隻老虎受了九仙的幫助成了精,但它違背了九仙的意願,不但不造福百姓,反而危害着他們,於是九仙就想除掉它,但這隻老虎魔力高強,九仙無法戰勝它,後來上仙知道了,便下凡派雷公電母把它劈成兩半,老虎臨死之前便發出一聲長長的哭叫聲,後人們就把此山取名為“虎崛山”了。我們景區在開發時當地老人有這麼一説“上九鯉下九龍”。“九龍”就是九鯉越龍門之意和景區將有大好的好展前景,所以我們景區名字便改成“九龍谷”了。由於當時劃分地界仙遊縣分於泉州,而我們所到達的景區卻分於莆田,所以後來仙遊九鯉湖只開上四漈,後五漈就在我們今天所要去的景區了。現在人們遊覽九鯉湖時覺得這麼能與將樂玉華洞、武夷山稱為“福建的三絕”呢?原來是後五漈沒看到。現在人們稱九龍谷森林風景區莆田的“後花園”。

景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自然景觀奇特,主要以湖、瀑、洞、石四奇著稱。最引人入勝的是素有“九鯉飛瀑天下奇”美譽的九級瀑布羣,其高可與黃果樹瀑布的闊大相媲美。明代著名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遊覽後先讚歎説:“江西廬山三迭泉、浙江雁蕩龍湫,只以一長擅勝,比不上這裏的瀑布複雜多變而又集中”。

九鯉以祈夢文化為主,這有一個典故:是講何氏九仙的故事在仙遊流傳很廣。仙遊有許多地名都與九仙有關。相傳漢武帝時,安徽蘆江有一個叫何任俠的人生了九個兒子,但除了老大額中間有一隻眼睛外,其餘八人全是瞎子。有一年九兄弟隨父親到江西臨川淮南王劉安家作客。晚飯後,他們聽到父親和劉安在堂上竊竊私語,得知劉安要謀反。他們苦苦勸告父親不要同劉安合謀,其父不聽。九兄弟只好揹着父親連夜逃走,歷盡千辛萬難,來到了仙遊海濱。當時是深秋,楓葉流丹,他們採楓葉,折楓枝,在山坡上蓋起了一座亭子,當晚就在亭裏過夜。後來這地方就叫“楓亭”。翌日黎明時分,九兄弟離開楓亭,往北繼續走去,傍晚時分,來到一座山崗。那裏古木參天,清溪蜿蜒。兄弟們來到溪邊,捧起清涼的水,連喝幾口。誰知,水珠沾上眼睛,頓時感到有點亮光;再洗幾下,眼睛全部睜開了,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都看得一清二楚。後來這條溪叫“仙水溪”,他們停留的地方就是現在的仙水村。舊時,人們還在溪邊修建了一座“洗睛亭”。何氏九兄弟重見光明後,高高興興地爬上山頂,決定在那裏安家。他們忙着伐木搭架,一夜工夫,就把寮子搭起來了。第二天早晨,兄弟們開始生火燒飯。這時,有幾個樵夫上山砍柴,老遠看到山頂火光直冒,以為山林失火,邊喊叫邊跑,往山上衝去。何氏九兄弟不知出了什麼事,連忙往東邊逃去。後來這座山就叫“九仙山”,至今石頭上還留着巨大的腳印。離開九仙山,又往深山行。他們來到一個天然的石湖邊,那裏勝似世外桃源,九兄弟便就居住下來。當時仙遊山區瘟疫流行,災害頻繁,地方官員根本不管百姓死活。何氏九兄弟十分同情人民的疾苦,他們白天採藥,晚上煉丹,將丹藥送給人們治病。那年中秋佳節,九兄弟臨湖賞月,忽見湖中金光萬丈,剎那間,跳出九條鯉魚,躍躍欲飛。原來湖中的鯉魚吃了何氏兄弟練的丹藥成了精,就要上天了。兄弟們心中大喜,各乘一條鯉魚沖天而去,成了神仙。仙遊縣原名清源縣,因這傳説,才改為“仙遊”。

進入景區,抬頭前看就是“卧虎峯”,往下我們就可以看到這一個水如米篩的深潭,它就叫做“米篩潭”,意喻中國勞動人民的勤勞。繼續前進,站在小橋上,變置於“卧虎藏龍”之中,往向下看這個潭水就像兩棵心緊緊相連,所以把它叫做“連心湖”。我們直[視前方,可看到一小亭在鬱郁鬱葱葱的山林秀色之中,亭亭玉立於碧波盪漾的潭水之邊,她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得趣亭”,取義于徐霞客九鯉湖遊記中曾寫到的“然一帶雲蒸霞蔚,得趣故在山水中”而得名。

過了水亭,迎面是一條在密林中蜿蜒穿行的小道,這就是“霞客古道”。據説當年徐霞客從九鯉湖順溪而下考察九漈時就是由此走出山溝前往莒溪的。在此時我們已進入天然“大氧吧”,遊客們可以盡情的享受。大家可以邊走邊欣賞這裏的奇花異草、自然風光,可以傾聽小溪的淙淙流水,如頌力曲。在我的左(或右)手就是有名的蝴蝶谷,此谷曾有千萬只蝴蝶在這裏棲息築巢,繁衍後代;各種各樣的蝴蝶,一年四季萬蝶飛舞,因此得名“蝴蝶谷”。蝴蝶谷裏流淌着清甜甘洌的“蝴蝶泉”,是天然的礦泉水,城裏人喝的是東圳水,我們喝得是東圳的庫源水,更純正,是最佳的自然享受,常常有人帶回去泡茶。

大家可以看,對面的山頭象什麼?象不象麒麟。麒麟峯:因這隻麒麟每到除夕之夜就禍害百姓,九仙修煉成仙後就把它化為石麒麟讓它永世不得出谷禍害人間,永遠地守着這條溪泉,守着蝴蝶谷。

出了蝴蝶谷,沿着古道繼續前行,可以看到美麗乖巧的梅花鹿;梅花鹿——哺乳綱,偶蹄目,鹿科,毛色夏季慄紅色,有許多白斑,狀似梅花,故名。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梅花鹿,是我國的吉祥動物,也是長壽的象徵,又因是與“祿”、“樂”諧音,所以也表示富裕與快樂。鹿還是一種藥用動物,由於野和的鹿羣日漸減少國家不允許宰殺,所以現在各地都有飼養鹿羣,以彌補藥源的不足,鹿茸、鹿血都有高效的療養補品。鹿為寒帶動物,特別是東北的梅花鹿,猶為珍貴,也是皇家的貢品。本苑飼養的鹿是從東北引進來的,特別請了東北的養鹿能手在此專門飼養。現在我們可以去觸摸它們.

接着大家請隨來,請看我手指的正前方,大家看它像什麼?觀音聽曲:傳説觀音有天做了夢,夢見整個山川大地被太陽烤的像個蒸籠,清晨起來時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就騰雲駕霧來到音山寺問夢。路過此處,聽見小溪淙淙流水像“天簌之音”,觀音聽着聽着就記了去解夢,也不願迴天庭,於是就化着石頭,永生永世在這裏,為的是能夠聽這“山裏之音”。轉過山坳,將軍巖瀑布就眼前,將軍漈是九漈最後一漈,奔騰至此,由他把關,“九漈將軍洞口間,仙人敕命守玄關”。你別小看將軍漈,看似平坦但溪水暴漲這時,將軍漈的形成波浪式的飛瀑翻騰呼嘯而過,猶如將軍指揮着千軍萬馬殺同戰場。有詩為證“雷為鼓轟轟鳴,電作旌旗閃閃明,虎豹熊羆胥聽命,山中草木盡為兵。表霜肅殺軍威壯,敵人一望氣沮喪,”可見將軍漈振山河。將軍漈實為將軍巖漈,應該是有巨石把關,但時光流失,人為破壞,將軍巖已不復存在(可見地上的破石痕跡)。將軍巖之上就是棋盤漈是傳説中的九仙曾在此下棋消譴,留下的棋盤化為石盤,大家看象不象?棋象石還留下九仙下棋殘局。清代有位詩人寫了一首詩,其中有這麼兩句:“還留殘局到於今”,這是一句。還有一句“玄機撞破智何深?”如果你是個象棋愛好者,可以仔細地找一下殘局,與神仙下盤棋,試試您的智慧。瀑布下的深潭就是漂流的起點;潭深不可測,因此要特別提醒大家要注意安全,因為潭邊比較滑。漂流路程總長2公里多,可以一直漂到米篩潭,全程穩中突險,險處帶穩,讓大家歷過急流險灘,浪激飛舟,體驗驚險刺激之餘,又能平湖泛舟,悠閒自得。一路驚險刺激,但有驚無險。在起漂不久,漂流艇要衝過一道石洞,洞口的高度剛好容一人滑過;過洞不久,將遇石門兩邊石壁直上直下,激流從中衝過,石門的寬窄也剛好容一漂流艇通過,險象環生,所以叫“洞開石門”。動與洞諧音,説明漂手有勇氣“動”開石門,走向未來。通過之後,就會遇到一處平潭,可在潭上泛舟平復一下心情迎接後面的挑戰。漂流共經過十六個潭,這十六個潭連成一串,固稱“珍珠潭”。潭中有很多象形動物,有十二生肖,還有其他的,所以又有“百獸潭”之稱。傳説,這些動物原來在這裏戲耍,因有神仙在棋盤石上下棋時輸了棋而發脾氣,把茶壺重重地摔在棋盤上,就這一摔把動物們嚇蒙了,從此變成了石頭;如果大家在漂流過程中能帶來好運,如果一時沒有找着,可以再來漂流到一直找到,反正你的生肖在那裏守護您,保你平安無事。過了棋盤漈,可以看到一個虎頭形石頭被劈成兩半,老虎張大嘴巴像在吼叫,它就是“虎嘯巖”。我們剛剛有説過是吧。過了“虎嘯巖”就是下五漈中最為壯觀的飛鳳漈,飛鳳漈是因為漈上的巨石如鳳凰展翅,故稱之。有詩形容:“巖疊嶂意幽深,恍若空中飛鳳臨。”落差高、布面寬,洪水時可達50—60米之寬,瀑布從山崖上咆哮而下,聲如雷鳴,燕下的水霧隨風漂盪,在陽光射下成了五彩繽紛的彩虹。在這個漈下,有個靜若處子的水潭,人稱:“情人潭”,潭邊的出口處有一排進潭的蹬步人稱:“情人陂”,蹬步的寬度,剛好容得兩人相擁而過;渡過情人陂,有一個情人洞,是情人們休憩和幽會的好地方,涼風帶一些水氣穿洞而過,成了自然的“空調”,涼爽無比。“情人潭上情人陂,情人陂上情人渡,情人潭旁情人洞,情人洞裏情人會,”這既浪漫又温馨滿有情調的。願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到此感受一下情人潭、情節陂、情人洞的魅力。大家順着我的手指看,離情人洞不遠的地方有個“霞客洞”,它在“虎嘯巖”的虎嘴之中,徐霞客來此考察時,曾經在此洞中休息用餐。從遠處看,虎嘯巖和情人陂又像一隻虎和一條龍盤踞在“飛鳳漈”旁,所以又叫“龍盤虎踞”。站在霞客洞裏,可以看到“大象過溪”,(手指方位)“銀龜守潭”(手指方位),“野豬爬壁”(手指方位)“水牛戲水”(手指方位)等等,千奇百怪,令人不禁感歎大自然的神筆。過了“一線天”繼續前行,山中景色令人目不暇接,沿途有“獨樹一根”,“玉兔奔月(又名“兔子不吃窩邊草”)”“獨具慧眼(又名“祈願石”)”、“水晶宮”、“水簾洞”“蛤蟆峯”、“霸王樹”、“天狗回望”、“林中隱士‘等等。

玉兔奔月:傳説嬋娥當年身邊的兔子就是這隻兔子。這隻兔子是虎堀山裏斯本所有野生兔子裏頭最漂亮的一隻,有一天嬋娥去給王母拜壽路過此地看見此兔,喜歡的不得了,於是就把它帶回了宮。既然嫦娥把它帶走了,那為什麼它還在這昂頭眺望呢?因為它捨不得這裏的山這裏的水,所以它要求嫦娥把它的身軀化為石頭能夠世代永遠留在這裏,而它的魂魄就跟嫦娥而去。

我的手的X方(根據導遊員的方位而定),橫溪有塊石頭,你們説象不象大象,那就是大象過溪:以前莒溪在雨量多時,湖水暴漲,水流湍急,給莒溪人民帶來洪水之災。有一年洪水又氾濫成災,這隻已修練成仙的大象想了許多辦法都無法抵擋洪水,於是乎大象就把自己變成一塊石頭來抵擋洪水,而它寵大的身體剛好阻住了水勢,洪水不再氾濫,人們為了紀念這隻大象就把它取名為“防洪衞士”,又戲稱為“大象過溪”。

順着我的手勢大家所看到的是情侶峯:傳説有一對情侶,由於女孩與男孩的家境貧富懸殊,女孩父親嫌貧愛富極力反對女孩與男孩在一起,於是兩人決定私奔逃了出來,女孩父親得知,派家丁追趕兩人,兩人逃到山峯半腰實在是跑不動了,女孩跟男孩説:那怕兩人變成石頭也不要被家父帶回去,説話間一位仙人聽見了他們的談話被他們的真情所感動,幫助他們化為一對“石情侶”依附在山峯上,要永生永世在一起,任何人都不能拆散他們。兒女的親事,父輩們也不要多加干涉,讓他們自己作主,這情侶峯就是一種警示。

順着我的手勢大家所看到的是看到就是獅狗仰嘯。看看像不像。我們繼續往前走前方有個許願洞。我們只要許個願將小石子投進洞內,就會如你所願。

霸王樹:此樹霸氣十足,它的根同時向四面八方延伸,網住了整塊石頭,儼然有“唯我獨尊”的氣勢。後面還有一棵長在石崖的獨樹,樹雖不長,長在毫無寸草的石穴裏,而其根沿着石“壁”延生幾米長入地生根,吸吸養分養活自己,它能在如此貧瘠的環境裏生存下來,可見生命的堅強,生命的可貴。我們往後看有個洞,此洞就是“彌勒洞”裏面供奉一尊彌勒佛。

我們再往下面看,飛鳳漈上面就是五星漈,五星漈因五石列成五星而得名。它又因文曲星點文魁的故事,更使五星漈聞名在許多的詩詞永中,都將五星漈形容為獨佔鰲頭的文曲星。有詩云:“瀠洄水勢聚奎然,擬以文星主客星,魚躍龍門登九鯉,木金水火土精英”。現在大家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何不帶你的子女來此見識飛鳳漈和漈五星。讓你的子女心身健康,成為國家有用之材。

再走下去,我們就來到石門漈,它因兩石 峙如門,溪小從中奔騰而下形成瀑布,故稱之。“兩山如戟石門開,百折縈巒鳥徑回。中有懸泉三萬丈,雙雙飛下紫宵來”。可見石門漈之有雄偉奇觀。前面就是九鯉湖景區,給大家十分鐘時間自理活動。十分鐘後集中,記住要注意安全。我們往回走

介紹福建九龍谷的導遊詞範文 篇5

歡迎大家來到莆田九龍谷!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九龍谷位於福建莆田市城廂區常太鎮莒溪,面積152649hm2 ,與省級風景名勝區九鯉湖相接壤,擁有九鯉湖九

漂瀑布中的下游五潦,俗稱“下九鯉”。距莆田市區僅32 公里,繞風景秀麗的東圳水庫的環庫公路經常太批把第一村--洋邊村,沿途花果飄香,風光旖旎,素有莆田“後花園”之美稱。

九龍谷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森林景觀資源豐富。境內峯巒起伏,林木蒼鬱,遮廕庇日,古藤交錯。公園內植物共160科532 種,擁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南方紅豆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福建柏、金毛狗藏,福建省政府地方保護樹種油杉等,具有江南油杉羣等植被景觀。樹型也是千姿百態,妙趣橫生,如水上芭蕾、蝸牛樹、如來神掌等。公園內動物種類繁多,有鳥類15目34科116 種,獸類34 種,兩棲類23 種,爬行類43 種,林中百鳥爭鳴,悦耳動聽。公園還馴養着9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梅花鹿。

九龍谷的水體景觀可用多變、清幽、奇色、潔淨概況。五漂瀑布,噴珠落玉,氣勢磅礴。各潭水色各異,或湖藍,或翠綠,堪稱一奇。湖光山色,倒影成趣。順溪而上,壁立千初,峯奇石秀,霞客攬勝、玉兔奔月、神龜朝聖等石景盡顯大自然之鬼斧神工。森林公園內氣象神奇迷人,清晨,白雲如紗,煙霧飄渺,時聚時敞。煙雨時節,瀑布上空,虹霓隱現。

各種美麗的傳説賦予了九龍谷優美的文化內涵,千年古剎龜山寺和徐霞客更為九龍谷注入了深厚的人文底藴。徐霞客曾留下“即匡廬三疊,雁蕩龍鍬,各以一長擅勝,未若此山微體皆具椒”的讚歎!

九龍谷,九龍谷森林公園,位於福建莆田市城廂區常太鎮莒溪,與省級風景名勝區九鯉湖相接壤,擁有九鯉湖九漂瀑布中的下游五潦,俗稱“下九鯉”。距莆田市區32 公里,繞風景秀麗的東圳水庫的環庫公路經常太批把第一村——洋邊村,沿途花果飄香,風光旖旎,素有莆田“後花園”之美稱。九龍谷森林公園於20xx年11月審批為省級森林公園,20xx年被評為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九龍谷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常太鎮莒溪溪南村,是國家級森林公園。九龍谷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景區內的大坑溪為九鯉湖下游,也叫“下九鯉”。景區距莆田市區32公里,經東圳水庫環庫公路。景區峯巒起伏,林木蒼鬱,蔭天蔽日,古藤交錯;五漈瀑布、噴珠落玉、氣勢磅礴;順溪漂流、峯奇石秀、泉清氣幽。清山碧水融於一體,湖光山色美不勝收。景區有大約高15和30米的器具和徒手攀登的山上極限運動和近2。5公里長的順溪漂流運動。

介紹福建九龍谷的導遊詞範文 篇6

各位來賓,大家好!

歡迎來到“丹霞天蹤,碧水靈趣”的大金湖旅遊觀光!這裏藴藏着一座堪稱“天蹤靈佛寺。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張,名世忠,大家叫我小張好了。是金湖旅行社(景區)的導遊員;開船的師傅姓李,今天將由我和李師傅為大家服務,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今天的遊程大約需要4個多小時,中午我們將在水上餐廳用餐。在遊覽過程中請大家注意安全和環境衞生。在此,我先感謝大家的合作,同時預祝今天的“水上佛國”之旅能給大家帶來吉祥和快樂!

大金湖位於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脈南麓的泰寧縣境內,距三明市區176公里,於1994年1月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xx年成為我國首批AAAA級旅遊區。20xx年12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該景區面積達13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26平方公里。大金湖是金溪新湖的簡稱,金溪是閩江上游富屯溪的一大支流。1980年夏,政府在金溪的盧庵灘興建一座裝機容量十萬千瓦的池潭水電站。大壩高78米,長253米,金溪水被堵截後上遊形成了一個全長 60餘公里、 湖面五萬多畝、庫容 8 .7 億立方米的人工湖。丹山和碧水是大金湖風景構成的兩大要素:山的雄奇俊逸,水的清麗幽雅;陽剛與陰柔相濟,豪放與婉約互補;丹崖突進湖心,碧水深入山腹;山水相映成趣,浩瀚博大與幽深迷離同在;瑰偉曠達與旖旎險窄共存,是國內外少有的風景名勝區,千姿百態的丹霞地貌與浩瀚湖水相結合,獨具特色和魅力,大金湖碧波澄淨,羣峯競秀、林木葱鬱、石筍兀立、流泵飛瀑、水環山繞。其中白水際瀑布、大赤壁、公子峯、水上一線天、幽谷迷津、虎頭巖、貓兒山以及素負盛名的甘露寺、醴泉古剎、尚書墓等100處名勝古蹟置之碧水丹山之中,形成一處別具一格的遊覽區,因此,金湖又被中外遊客譽為“黃金之湖”。每年4月至10月為遊湖最佳季節,湖上備有大小遊艇,可盡覽金湖全景。

該景區有着良好的區位優勢,距福建省鐵路主幹線、鷹廈線樞紐站--邵武僅76公里,隨着京福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大金湖的旅遊資源開發將會更加突飛猛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金湖將以她迷人的魅力吸引着越來越多海內外遊客前來旅遊觀光,到那時,大金湖帶給我們的將是更加絢麗多彩的世界!

大金湖因景區所在地盛產黃金而得名。經過億萬年的天地造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裏塑造出許多栩栩如生的天然大佛: 如來佛祖,慈眉善目;印身佛影,指點迷津;水上觀音,靈光顯現;伽藍菩薩,雄姿煥發;千面羅漢,修身養性;平湖卧佛,怡然自得;菩提達摩,坐禪説法;開心彌勒,教化眾生。正所謂“一水藏天蹤,千山現佛影”。可以説,整個大金湖就是一座“山水顯靈,吉祥匯聚”的水上佛國世界!多少年來,數不盡的善男信女,八方遊客,在這裏真切感受到眾多天然大佛的慈祥佑護,許多美好的心願才得以實現。我相信,大家都是有福之人,希望今天的金湖之旅能給您帶來明天的錦繡前程!

大家請看,屹立在我們眼前的這兩座紅色山巖,左邊叫赤石峯,右邊叫馗雷峯。兩峯對峙,中間夾有一條瀑布飛流而下。這瀑布高約10米,寬約8米,是金湖最大的瀑布。在陽光的照射下,這瀑布猶如一串串明亮的珠簾,似乎從天而降,我們稱之為“天跡水簾”。靠近這水簾,百米之內便能聽到轟雷般的響聲,感受到騰騰霧氣!而且還會使您產生一種“我欲凌風而去”的感覺。大家看到了嗎?在水簾的左側,有一小巧觀音,手持淨瓶,雲水一身。大家不妨在此做一下深呼吸,感受一下山野的清新空氣和水氣中的負氧離子,帶上水簾觀音的吉祥祝福,開始我們今天的“水上佛國”之旅。

隨着遊船緩緩往前行進,我們現在來到甘露寺碼頭。從這裏上岸步行到甘露寺,大約需要10分鐘。提起甘露寺,人們自然而然會聯想起三國時期劉備招親的那個甘露寺。那甘露寺在江蘇鎮江的北固山,離我們這兒有千里之遙!而金湖的甘露寺,始建於宋紹興20xx年(公元1146年),距今已有850多年的歷史了。由於在甘露寺的巖穴上方有塊鐘乳石,形狀像龍頭,一年四季間隔滴泉,水質清甜似甘露,故名“甘露寺”。

大家請看,左邊這塊紅色的巖石像一口碩大無比的“鍾”,而右邊那塊巖石像一面獨步天下的巨“鼓”,甘露寺便在這鐘鼓石之間,所以當地有這麼一個説法叫“右鼓左鍾,廟(妙)在其中”。在佛教寺廟中,都有專設鐘鼓樓。而在金湖的甘露寺,則是大自然天造地設的天鍾天鼓。正所謂“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輕聲佛號喚回苦海迷夢人”。

金湖的景觀大都有移步換景的特點。看!剛才的“天鍾”,現在則成了佛祖釋迦牟尼的巨大頭像。只見他慈眉善目,眺望遠方,預示着“如來警示,光明在前”。在如來佛祖面前,卓然挺立着三株千年古鬆,好象上天賜予的三柱高香,在此替世人進行着亙古不變的朝拜。

走在曲徑通幽的石板路上,會發現有塊石壁,刻有巨大的一個“淨”字。從石縫中流有一股清泉,涓涓細流注入到池中,這池名叫“淨手池”。俗話説“寺廟門前必洗手,抽籤許願方可靈”。在這周圍有片竹林,竹身呈四方形,秋天才長筍,有道是“摸摸四方竹,可得四方財”。

登上十幾級台階,我們來到甘露寺山門。這裏有塊石碑,刻的是南宋狀元鄒應龍長子,進士出身的鄒恕寫的一首詩“蘭若半空中,雲山第幾重;瀑流千丈練,鶴宿五株鬆;曉鍾禪房黑,霜林木葉紅;懸崖回首望,歸思過前峯。”這首詩讚美了甘露寺的建築風格和四周秋季景色。蘭若,就是梵語中家廟的意思。如今,千百年過去了,山水依舊,香火依然旺盛,詩中提到的古楓還在,只是那古鬆少了幾棵,真可謂“古剎千年歷滄桑,甘露依舊潤遊人”。

走進別具一格的山門,眼前豁然開朗。[抬頭仰望,一座造型別致的寺廟展現在我們眼前,這就是甘露寺。只見它建在下窄上寬,呈倒三角形的巨大巖穴中,採取了“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獨具匠心設計,用“T”形斗拱相連接。據考證,十二世紀時,日本高僧重源法師三次入閩,前來甘露寺考察,回國後建起了舉世聞名的奈良東大佛殿。

現在請大家抬頭仰望,在甘露寺上方,有塊黑紅相間的巖壁,極像應身佛的身影。只見他左手持佛珠,右手小指微翹,惟妙惟肖!這就是“印身佛影”。在佛教經典中,只有當一座寺廟的佛性達到最高境界時,才有可能出現這種“印身佛”的景象。儘管這種境界千古難尋,然而在靈氣匯聚的甘露寺裏,有緣之人卻可以看到佛祖的印身,感悟到佛祖的存在!

支撐甘露寺那根粗大的柱子,叫“如意柱”。據説男抱得志,女抱得子,小孩抱了聰明可愛,老人抱了健康長壽。不過,各位若要“如意”的話,還得踏踏實實地登上這101級台階,只有一步一個腳印,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參觀完甘露寺,回到碼頭,我們將乘坐16號遊船繼續遊覽

唐朝詩人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曾説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句話在金湖得到最真實、生動的體現。

大家請看,前方的大赤壁上赫然印着一個巨大無比的“仙”字,活靈活現,儼然還是隸書體。在它的對面,有座形同壽桃的丹崖,崖面上也隱現着巨大草書的“壽”字!真乃真“仙”高“壽”,仙壽對應,這是大自然的神來之筆,沒有任何人工的痕跡。可見上天對大金湖的垂愛,在此已表露無疑!

我們現在來到金湖最具代表性的景點——水上一線天。眾所周知,我國有“名山三百,支山三千”,這些名山都有陸上一線天,不足為奇。可是,你可曾聽説或領略過金湖水上一線天那別具一格的風景嗎?那麼前方被譽為“世上少有,國內罕見”的水上一線天,將會使您飽覽到這獨一無二的稀世奇景。“古竅何年壁,中間別有天”,這是古人所言。“舟行勝似穿三峽,水上還看一線天”,這是遊人所説。大自然的天公造物之奇、山水顯靈之趣,在這裏得到最集中、最神奇的體現。

隨着遊船緩緩駛進峽谷,遠看似乎進不去,近看卻可以進去,有種“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景”的感覺。這一景指的就是“水上觀音”。

大家請抬頭仰望,有塊巨大的巖石勾勒出一幅觀音菩薩臨水而立的側身像,上面滴下來的串串水珠,似乎是從淨瓶裏灑下的甘露。這景象宛如大慈大悲的救世菩薩降臨人間。據佛經記載,觀音菩薩能救苦救難,普渡眾生。幾千年來,觀音以她善良、真誠、慈悲為懷的精神在中國老百姓當中廣為流傳。可以説是“家家阿彌陀,户户觀世音”。

船到盡頭豁然開朗,有一圓形深潭,可容納幾艘遊船掉頭。抬頭仰望,四周懸崖峭壁,中間只有一塊天,頓生“坐井觀天”之感,我們成“井底之蛙”了。懸崖上有兩條小瀑布繞一圓石傾瀉而下,宛如“二龍戲珠”。這四周的懸崖峭壁由五塊巖石構成,多像五隻大象正圍繞觀音虔誠朝拜,我們稱之為“五象朝聖”。在右邊的巖壁上,還有一隻巨大的金龜頭朝上,正趴在那裏,似乎在神情專注地聆聽觀音菩薩的教誨,這種絕妙的境界,令不少遊人歎為觀止!

正所謂“金湖水上一線天,甘露遍灑灑滿天。觀音引入天外天,遊人如坐井中天。二龍戲珠水沖天,五象朝聖欲昇天。金龜上岸頭朝天,水中倒影一線天。”

現在我們來到金湖最開闊的湖面——十里平湖。這裏羣山環抱,島嶼星羅棋佈,水動山浮,令人心曠神怡。

大家請看,正前方連綿起伏的羣山彷彿是一尊神態安祥的水上卧佛,我們稱之為“平湖卧佛”。在卧佛的頭部,那座高聳的山峯又像是一尊悠然自得、仰天大笑的“千面羅漢”,他法力無邊,時常愛變幻出不同的形態來逗遊客開心。看,現在他又變成了一隻昂首曲背、目視遠方的金貓,所以又稱“金貓觀湖”。

大家請看,湖畔有座孤立高聳的丹霞峯柱,它的外形很像一尊威風凜凜的古代將軍。他像誰呢?對了!他就像赫赫有名的“紅臉關公”。中國有句古話,叫“文拜孔子,武拜關公”關公可以説是家喻户曉的歷史人物,雖然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然而他那種“對國以忠、待人以義、處事以仁、作戰以勇”的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這位名垂千古的英雄,不僅被歷代皇帝所推崇,更被民間尊奉為驅邪避惡的保護神。有這麼一幅對聯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他在儒、釋、道三教中的地位:“儒稱聖,釋稱佛,道稱天尊,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佛教中把關羽稱為“伽藍菩薩”。相傳關羽在“大意失荊洲,兵敗走麥城”之後,被孫權所擒殺。孫權將其首級獻與曹操,誰知曹操反刻沉香木為軀,厚葬於洛陽,而其身軀,孫權也只好以王侯之禮葬於當陽,所以有“頭定洛陽,身困當陽”之説。關羽死後,因其陰魂不散,託夢給湖北當陽玉泉寺的普淨大師,大叫“還我頭來,還我頭來!”,大師點化説,你當年過五關斬六將,這些人的頭找誰要去?關羽頓然醒悟,便皈依佛門,成了寺廟裏的守護神,也就是“伽藍神”。關平成了其左脅侍,周倉成了其右脅侍。如今關羽成了我們金湖水上天然大佛寺的守護神,相信在他的佑護下,我們即將結束的金湖之旅定能吉星高照,一帆風順。

各位朋友,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今天的“水上佛國”之旅就要結束了,在此,我衷心感謝各位對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同時更希望大家對我的講解多提寶貴意見,相信我們有緣再次相聚大金湖。最後,衷心祝願大家帶上金湖山水的靈氣和吉祥的祝福,從此平步青雲,事業有成,閤家幸福!謝謝!

介紹福建九龍谷的導遊詞範文 篇7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堵牆就是武夷精舍遺址 。武夷精舍是宋淳熙十年(1183年),南宋大理學家朱熹親自擘劃、營建的書院。據董天工的《武夷山志》記載:武夷精舍是當時武夷山的一大建築,人稱"武夷之巨觀"。有仁智堂、隱求室、止宿寮、石門塢、觀善齋、寒棲館、晚對亭和鐵笛亭等建築。四方來者,莫不歎其佳勝。朱熹在武夷精舍著書立説,倡道講學達十年之久,培養了大批理學人才。因此他創辦的武夷精舍備愛封建統治者的重視,歷代都曾加以葺治、增廣。南宋末期,經擴建後的武夷精舍,改名為“紫陽書院”,由官府撥給公田以供養學者。隨後又設置“山長”這個教職,來主持教事。元初,改山長為“教授”。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武夷精舍毀於兵災。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朱熹八世孫朱洵、朱澍出資重建後,又改稱“朱文公祠”,崇祀朱熹。清康熙年間,賜予“學達性天”匾額,再度大興土木加以修葺。至今殘留的精舍遺址,則是清康熙五十六年(1720xx年,閩浙總督常見羅滿保“捐俸倡修”的,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從武夷精舍前行數百米,在接筍峯西壁巖下,有因峯巖崩塌形成的大小巖洞10餘處。每當冬春二季的早晚,從洞穴裏常常會冒出一縷縷淡淡的雲霧,在峯石之間輕輕遊蕩,時而聚集一團,時而又飄散開來,舒捲自如,變幻莫測,故此地名為“雲窩” 。雲窩四周環繞着響聲巖、丹爐巖、仙蹟巖、天柱峯、更衣台、曬布巖、天遊峯、蒼屏峯、接筍峯等。過問樵台,前面大家看見的這個石門,就是叔圭精舍舊址。門額上“叔圭精舍”四字清晰可見。叔圭、姓江名贄,北宋人,官舉孝廉。這裏原有一座考究的古建築,是清初為紀念江贄而建造的,現僅存這道石門。過叔圭精舍石門,但覺豁然開朗。左邊這個瀕臨九曲溪巡的亭子叫石沼青蓮亭。右邊這座山峯是隱屏峯,依附於隱屏峯,峯腰橫列三痕,彷彿折斷又連接在一起的山峯,叫接筍峯。隱屏峯下的這座亭叫水月亭。據説月明星稀夜晚在亭中把酒賞月,可風到四個月亮。請各位朋友猜猜看,有哪四個月亮?(天上一個,水中一個,杯中一個,還有心中一個)。雲窩中間這塊漆黑巨石,大家看,像不像一頭伏卧的大象,俗稱鐵象巖 。鐵象巖中間裂開一罅,人穿行於其中,但覺天光如線。為區別溪南靈巖一線天,故稱 它為“小一線天”。雲窩以鐵象巖為界,分上、下雲窩。雲窩巨石倚立,背巖臨水,地處武夷山精華地帶,為武夷首勝之區。這裏歷來是古代文人墨客、名宦隱潛居養心之所。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兵部侍郎陳省曾在上下雲窩間,興建“幼溪草廬”,計有賓雲堂、棲雲閣、巢雲樓、生雲台、遲雲亭等10餘處亭、台、樓、閣,極為富麗堂皇。可惜這些建築早已廢圯,巖壁間留下的些許摩崖題刻,還能讓人依稀記起昔日的繁華。關於幼溪草堂和武夷精舍,還留下一段有趣的故事。相傳陳省在雲窩構築幼溪草廬時,朱熹當年營建的紫陽書院十分破舊。一邊是優雅的環境,精美的建築;一邊是年久失修,即將坍廢的書院。一士人見此情景,便題詩於壁:“紫陽書院對清波,破壁殘碑半女筍。頗愛隔鄰亭榭勝,畫欄朱拱是雲窩。”陳省見詩笑曰:這分明是激我乎。即日捐資僱工,大興土木,將紫陽書院修復一新。

鐵象巖左邊這座山峯,就是我們在竹筏上看至的曬布,請大家注意看,在曬布巖的巖壁中間有斑痕像人的手掌,長度超過一丈的有數十行,相傳這是仙人留下的,故曬布巖又稱“仙掌峯”。曬布巖由於流水長年沖刷的結果,巖壁上佈滿了數以百道直溜溜的流水軌跡。每當西斜的陽光照到壁上,更見得條縷分明。俯視溪中,但見影浸水底,隨波晃漾,恍如無數條流動的黑蛇白蛇,從溪底直往下竄。若逢雨天,雨水從巖頂順着直溜溜的軌跡飛瀉直下,彷彿素練懸而未決天,萬千銀龍飛舞,堪稱奇景。關於曬布巖和仙掌峯的由來,民間流傳着這麼一個故事:相傳很早以前,天宮的織女每天都揹着錦囊,唱着歌兒去採集五彩雲錦。這些雲錦配上一縷縷金絲銀線,織成一匹匹綾羅綢緞,獻給王母娘娘。一天清晨,負責運送的挑擔的挑擔大腳仙,挑着織女織好的一擔帛錦,踏着雲路途經武夷山雲窩時,不經意往下一看,頓時被“碧水丹山”的奇景迷住了。他便放下錦擔去遊玩。等他聽到天宮的鼓聲時,才想起錦擔,一看,糟啦,綾羅綢緞已被打濕了,他怕王母娘娘責怪,於是,就把一匹匹的帛錦抖開,曬在大巖壁上;可是錦緞太長,一直垂到六曲溪邊,皺巴巴的不平整,他又扯又拉,直到把一擔綾緞撫的平平整整。幾番辛勞,大腳仙已困頓不堪,尋到一陰涼處便呼呼大睡。一常見醒來,日頭已經西斜。他起身一瞧,眼前一片金輝,光芒四射。原來這是綾緞在陽光下熠熠閃亮,襯得碧水丹山更加旖旎。大腳仙用手一摸,巖壁上燙熱炙人,他慌了,急忙去收布。然而,那一條條綾緞已熔進了光滑的石壁中,連大腳仙按布的仙掌也永遠嵌進了巖壁上。“如今石上留仙掌,十指青葱積綠苔。”説的就是仙掌峯的景緻。

請大家注意看,前面這塊壁上刻有“伏虎”二字。題刻的作者系幼溪草廬的主人陳省。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陳省因與宰相張居正政見不一而受到排擠。皇上雖數賜,但他仍然辭職榮歸入閩。深厚感情感懷才不遇,卜築武夷山中。適雲窩有一巖石狀如蹲虎,便勒石“伏虎”二字,意在他如一隻蹲伏在武夷山中的老虎,企盼有朝一日東山再起,再展宏圖。伏虎巖右邊這一竹叢,就是郭沫若先生在遊武夷詩中提到的方竹。這種竹看似圓,摸去卻是四方的,十分奇特。不信,大家可以來摸摸。從伏虎巖前的石徑登上,便可看到一道石門,門額上刻有“崢嶸深鎖”四字。進石門,眼前豁然開朗,別有洞天。這就是素有產茶“甲於武夷”之稱的茶洞。從洞中放眼眺望接筍峯、隱屏峯、清隱巖、天遊峯、仙掌峯,以及遠在三曲的仙遊巖,峭壁聳立的危崖,就象一堵堵高大的城牆,把它團團圍住,唯一的通道,就是西邊的一條巖罅。人在面積不過六七畝的洞中,有如陷入井底一樣,抬頭仰視,僅見青天一圍。正如徐霞客在《武夷山遊記》中寫道:“諸峯上皆峭絕,而下復攢湊,外無磴道,獨西通一罅,比天台之明巖更為矯也。”所以,歷代都有文人墨客在洞內卜築隱居,如宋劉衡的小隱居,明李鐘鼎的煮霞居,清董茂勛的留雲書屋等。如今這些古老的建築,大都不見蹤跡,唯猖狂留下的董茂勛留雲書屋的舊址。茶洞最北面這個潭,稱“仙浴潭”,從天遊峯奇峯跌落下來的雪花泉 就彙集在這裏。相傳該潭曾有仙女在此沐浴,故名。大家請看,南面這條通往隱屏峯的石徑,在距我們所處位置的十餘米處,有一石門,門額上刻有“留雲書屋”四字,這就是董茂勛卜築的留雲書屋的舊址。二百多年前,《武夷山志》作者攻天工就是在其父董茂勛留雲書屋中完成了二十四卷《武夷山志》的編 工作,為武夷山人留下了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穿石門,過“雞胸”、“龍脊”,可見巖壁上有“仙凡界”題刻,意思是這裏是人間與仙境的分界線,只有有膽有識敢過武夷山險徑——“雞胸”、“龍脊”的人,才能步入頂峯仙境。立於峯尖這座亭叫“仙弈亭”。再往上攀登數十米,便到隱屏峯頂。峯頂原有清真道院,建於明萬曆三年(1577年),今廢。自巔南下,半壁有洞,名“南溟靖”。明道人劉端陽藏蜕於此,至今仍有石冢蜃壇。 各位朋友,請大家做好登山準備,現在我們開始攀登天遊峯。從茶洞到天遊峯一覽台共有八百多級石階,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邊登邊數,看誰數的數字最精確。

現在我們終於登上了天遊峯一覽台,大家一路辛苦了。根據剛才大家報來的數字看,張先生、李先生數得最為精確,共有石階826級,謝謝大家的合作。天游泳池峯東接仙遊巖,西連仙掌峯,壁立萬 ,高聳羣峯之上。每當雨後乍晴,晨曦初露之時,白茫茫的煙雲,彌山漫谷;風吹雲蕩,起伏不定,猶如大海的波濤,洶湧澎湃。站在一覽台上望雲海,變幻莫測,宛如置身於蓬萊仙境,邀遊於天宮瓊閣,故名“天遊”。一覽台位於景區中心,是一處絕好的武夷山水觀賞台。隨着時序流轉,在這裏可以觀賞到日出、雲霧、佛光、夕陽、明月等天遊五絕,從一覽台上賃欄遠眺,但見羣峯點點,西望那座山峯就是八曲的三教峯,東望這卒山峯是一曲的大王峯。俯瞰九曲蜿蜒,竹筏輕蕩,武夷山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徐霞客評點説:“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峯固應第一也。”

從一覽台前行,眼前座宮觀式的建築,就是天遊觀 。觀後的妙高台上,大家看到的這棵掛有古樹名木牌子的樹,就是罕見的紅豆樹。每當成熟季節,山風輕拂,豆莢就紛紛撒落在地,滾出殷紅的豆粒,晶瑩閃亮,鮮豔可愛。

唐朝詩人王維有詩道:“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但願大家能在樹下多找出幾粒帶回家中,成為武夷山之得的美好紀念。紅豆樹旁的這條澗稱胡麻澗。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記得餘處。其中最大這一幅“第一山”,系道光壬辰冬武顯將軍嶺南徐慶超題寫。意思是説天遊峯即是“武夷第一勝地”,那麼,理應號稱“第一山”。也有人解釋説,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道教的創始人是老子,老子天下第一。因此,他所佔居的名山,就應該是天下“第一山”。欣賞完摩崖石刻,登上崎嶇丘,前面這座牌坊就是中正公園牌坊,原來牌坊上鐫刻有“中正公園”四字,“文革”期間被敲掉,現有關部門正總任務恢復這一景觀。

介紹福建九龍谷的導遊詞範文 篇8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來到的是泰寧大金湖,它位於福建省西北部,屬三明市泰寧縣,因景區所在地盛產黃金而得名。大金湖旅遊區包含了金湖、上清溪、狀元巖、羅漢山、泰寧古城五大景區,於20xx年成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泰寧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組成部分,是國內外少有的千姿百態丹霞地貌與浩瀚湖水相結合的、獨具特色和魅力的風景名勝區。大金湖堪稱湖山極品,素有“天下第一湖山”之美譽。浩瀚幽深的湖泊與千姿百態的丹霞奇觀完美結合,陽剛與陰柔相濟,豪放與婉約互補,構成了景象萬千的水上丹霞奇觀。天公造化,萬物顯靈。這裏還匯聚了眾多天然大佛,個個形態逼真、盡顯靈趣,其間還有眾多金龜、聖象、麒麟等佛家靈物相伴左右,更有“仙”“壽”等天書真跡遺落丹崖,與靈驗異常的甘露寺相輔相成,世界佛教高僧無不為之驚歎。凡此種種,為大金湖贏得四塊國家級牌子——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森林公園。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大金湖的水面了。大金湖其實是金溪新湖的簡稱,金溪是閩江上游富屯溪的一大支流。1980年夏,政府在金溪的盧庵灘興建一座裝機容量十萬千瓦的池潭水電站。大壩高78米,長253米,金溪水被堵截後上遊形成了一個全長60餘千米、湖面3400萬平方米、庫容8.7億立方米的人工湖。丹山和碧水是大金湖風景區構成的兩大要素。同時又有一百多處名勝古蹟遍佈其中,被中外遊客譽為“黃金之湖”。

大家請看,屹立在我們眼前的這兩座紅色山巖,左邊叫赤石峯,右邊叫馗雷峯。兩峯對峙,中間夾有一條白水渫瀑布,飛流而下。這瀑布髙約20米,寬約10米,是金湖最大的瀑布。在陽光的照射下,這瀑布猶如串串明亮的珠簾,似乎從天而降,我們稱之為“天跡水簾”。在地質學上,天跡水簾是處在不同的地層接觸面上。上層為沉積巖,相對較鬆軟;下層為火山巖,巖性較堅硬。經水流侵蝕切割,上層較鬆軟的巖層被剝蝕,下層較堅硬的火山巖便形成了懸崖,水流從懸崖上傾瀉而下,從而形成了景色壯麗的白水潦瀑布。

現在看到的是甘露巖寺,在山門碑刻上,題有宋朝進士鄒恕寫的一首詩:“蘭若半空中,雲山第幾重;瀑流千丈練,鶴宿五棵松。曉雨禪房黑,霜林木葉紅;懸崖回首望,歸思過前峯。”表現了甘露巖寺的建築特色和四周的秋季景色。其中的“蘭若”,就是寺廟。甘露巖寺建築奇特。甘露巖是一個天然的內窄外敞的洞穴,髙約80米,深30米。洞的上下為礫巖,中層為砂巖,寺內巖層濾淨,滲出的泉水清甜甘洌如甘露,人稱龍泉,寺廟因此被稱為甘露巖寺。宋紹興十六年(公元1146年),了凝和尚依附巖壁建造了這座寺廟。這個洞穴上部寬30多米,下部寬卻只有10多米,呈倒三角形,古人把這地理上的劣勢變為建築上的優勢,以獨木擎天解決巖勢上寬下窄的難題。一根柱子落地,上面建起了四幢樓閣,整個重檐歇山式的層樓疊閣,包括上殿、蜃閣、觀音閣、南安閣等建築,都依靠一柱支撐,頂部無需片瓦,造型別具一格。這個寺廟的全部建築都是木質的,用T形拱頭相連接,沒有用一根鐵釘。

各位遊客朋友,前方的“水上一線天”,是金湖景區很有代表性的景點之一。巖危壁峭,合掌雙峯相互擠軋,湖水上漲浸過山腰,形成深綠色的狹長水巷,只容一隻小船擦崖而過。峭壁聳立間突出的五道石稜,人稱五馬落槽。峭壁上長滿各類花草,其中有石蘭‘、吊蘭和還魂草等,還有兩股飛泉由上而下直瀉深潭。

再往前就來到了金湖最為壯闊的水面——十里平湖。這裏羣山環抱,島嶼星羅棋佈,水動山浮,令人心曠神怡,遐思萬千!十里平湖南北長8千米,東西寬3千米,水深60多米,在這裏,山水雲天共一色。這十里平湖的景色,不同天氣有不同的氣象景觀:晴天,風和日麗,波光粼粼;雨天,波濤洶湧,山色悽迷。還有山霧、日出、晚霞、星月,變幻出許多迷人的景象。無論什麼時候看,這裏都是一幅充滿詩意的山水畫。

大家看正前方連綿起伏的羣山,像不像一尊神態安詳的水上卧佛?我們稱之為“平湖卧佛”。在卧佛的頭部,那座高聳的山峯又好像是一尊悠然自得、仰天大笑的千面羅漢。隨着移步換景,它又變成了一隻昂首曲背、目視遠方的金貓,所以又稱“金貓觀湖”。而在湖畔那座孤立高聳的丹霞峯柱,是不是又像一位威風瘭瘭的古代將軍?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紅臉關公”。他像一個守護神,守護着金湖這個水上大佛寺。

介紹福建九龍谷的導遊詞範文 篇9

現在我們開始登山了,請大家謹記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同時要注意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哦!看,前方這株迎客鬆正向我們微微點頭,歡迎大家的到來。

這顆迎客鬆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過去的冠豸山上滿山遍野古木參天,半山腰有“松風亭”,山頂有“聽鬆亭”,還有“印鬆麓”等景觀和石刻,也留下了廈門書法名家羅丹先生在抗戰期間寫的名句崖刻:“一天秋色千峯雨,萬壑松濤十里關”的崖刻。品鬆韻,沐松風,樹正氣,贊風格,這是遊冠豸山的一大樂趣,上世紀六十年代,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寫有一篇《松樹的風格》,它筆下的松樹給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撓,無私無畏的凜然正氣,這正與“冠豸”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覺迎客鬆為我們帶來一片蔭涼,那就讓我們帶着一身脱俗超凡的感覺,繼續登山吧。

介紹福建九龍谷的導遊詞範文 篇10

各位團友,歡迎你們來到天遊峯景區遊覽觀光!天遊峯景區面積4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天遊峯,雲窩、隱屏峯、曬布巖、茶洞、一覽亭、武夷精舍等,其中天遊峯號稱武夷第一勝地”。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堵斷牆就是武夷精舍遺址,滄海桑田,歲月聚散,中華文化在這裏瀰漫過,就像潮水過後沙灘上留下的卵石貝殼,這裏留下了一堵斷牆。武夷精舍是宋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南宋大理學家朱熹親自闢劃、營建的書院。據董天工的〔武夷山志〕記載,武夷精舍是當時武夷的一大建築,人稱武夷之巨觀”,有仁智堂、隱求室、止宿寮、石門塢、觀齋、寒棲館、晚對亭和鐵笛亭等建築。四方來者,莫不歎其佳勝。朱熹在武夷精舍著書立説,倡講學達十年之久,培養了大批理學人才。武夷精舍因此備受封建統治者的重視,歷代都曾加以修繕、增擴。南宋末期,經擴建後的武夷精舍,改名為紫陽書院”,由官府撥給公田以供養學者,隨後又設置山長”這個教職,來主持教事,雲初改長為教授”。雲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武夷精舍毀於兵燹,明正統十三年(公元1448年),朱熹八世孫朱洵,朱澍出資重建後,又改稱朱文公祠”崇祀朱熹。清康熙年間(公元1622――1720xx年),賜於學達性天”匾額,再度大興水木土加以修葺。到今殘留的精舍址,則是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20xx年)閩浙競督覺羅滿保捐俸倡修”,距今已有220xx年的歷史。從武夷精舍前行數百米,在接筍峯西壁巖下,有因峯巖崩塌形成的大小巖洞10餘處。每當冬春二季的晨昏,從洞穴裏常常昌出一縷縷淡淡的雲霧,在巖石之間輕颶飄蕩,時而聚集一團,時而又飄散開來,舒自如,變幻莫測,故此地名為雲窩,雲窩四周有響聲巖,坍爐巖、仙蹟巖、天柱峯、更衣台、曬布台、天遊峯、巷屏峯、隱屏峯、接筍峯等環繞着,過問樵台,前面有個石門,就是叔圭舍舊址,門額上叔圭精舍”四字清晰可見,叔圭姓江名贄,北宋人,官舉孝謙,這裏原來一座孝究的古建築,是清初為紀念江贄而的,現在僅存這道石門,過石門,左邊這個瀕臨溪邊的亭子叫石沼青蓮亭。又邊這座山峯是隱屏峯,依附於隱屏峯,峯腰橫裂三痕,彷彿折斷又連接在一起的山峯,叫接筍峯,雙峯肩貼立,親如兄弟,共擎藍天,氣勢非凡,隱屏峯下的這座亭叫水月亭。據説月明星稀的夜晚在亭中把酒賞月,可見到四個月亮,既天上一個、水中一個,杯中一個,還有心中一個,如此意境,真叫人陶醉,雲窩中間的那塊漆黑巨石,像一頭伏卧的大象,俗稱鐵象巖,鐵象巖中間裂開一罅,穿行其間,但覺天光如線,為區別溪南靈巖一線天,故稱它為小一線天,以鐵象巖為界,分上,下雲窩,雲窩巨石倚立,背巖臨水,地處武夷山精華地帶,為武夷首勝之區,歷來是古代文人墨客。名卧隱者潛居養心所在,明萬曆十一年(公元1538年),兵部侍郎陳省曾在上、下雲窩間興建幼溪草廬,計有賓雲堂、棲雲閣巢雲樓、生雲台、遲雲台,停雲亭等十餘處建築,可惜這些建築早已廢棄,只有巖壁間留下的摩崖題刻還能讓人依稀記起昔日的繁華,相傳陳省在雲窩構築幼溪草廬時,朱熹當年營建的紫陽書院已十分破舊,一邊是優雅的環境,精美的建築:一邊是年久失修,即將坍塌的書院。一士人見此情景,便題詩於壁:紫陽書院對清波,破壁殘半現女蘿。頗愛隔鄰亭榭勝,畫欄朱拱是雲窩。”陳省見詩笑:這分明是激我乎?既日便捐資僱工,大興土木,將紫陽書院修葺一新。鐵象巖左邊這座山峯,就是我們竹筏上看到的曬布巖。請大家注意看,在曬布巖的巖壁中間有斑痕像人的手掌,長度超過3米的有數十行,相傳這是仙人留下的,故曬布巖又稱仙掌峯。由於流水長年沖刷,巖壁上佈滿了數百道直溜溜的流水軌跡。每當西斜的陽光照到壁上,道痕格外分明。俯視溪中,巖壁倒影,隨波晃漾,如無數遊動的銀蛇從河底直往上竄。若逢雨天,雨水從巖頂順着直溜溜的軌跡飛瀉直下,彷彿素練懸天,萬千銀龍飛舞,堪稱奇景。相傳很早以前,天官的織女每天都要揹着錦帛,唱着歌兒去採集五彩雲錦,獻給王母娘娘。一天清晨,負責運送的挑擔大腳仙,挑着織女織好的一擔錦帛,踏着雲,路途經武夷山雲窩時,不經意往下一着,頓時被碧水丹山的奇景迷住了。他便放下棉擔去遊玩,等聽到天宮的擊鼓聲時,才想起錦擔,一看,糟啦,綾羅綢緞已被晨露打了。他怕王母娘娘責怪,就把一匹匹錦帛抖開,曬在大巖壁上,錦緞太長,一直垂到六曲溪邊,皺巴巴的不平整,他又扯又拉,直到把一擔錦緞撫的平平整整。幾番辛勞,大腳仙困頓不堪,尋到陰涼處便呼呼大睡。一覺醒來,太陽已經西斜。他起身一瞧,眼前一片金輝,光芒四射。原來是錦緞在陽光下閃閃發亮,襯得碧水丹山更加旖旎妖燒。大腳仙用手一摸,巖壁上燙熱炙人,他慌了,急忙去收布。然而,那一條條錦緞已經溶進了光滑的石壁中,連大腳仙按布的手掌印也永遠嵌在巖壁上。如今石上留仙掌,十指青葱積綠苔、”説的就是仙掌峯的景緻。這美麗的景象、優美的傳説,説不定也會像大腳仙的手掌一樣在您的記憶裏留下痕跡吧!請大家注意着,前面這塊巖壁上刻有伏虎”二字。題刻的作者系幼溪草廬的主人陳省。明萬曆十一年,陳省因與宰相張居正政見不一而受到排擠,他辭職歸隱,深感懷才不遇,見雲窩有一巖石狀如蹲虎,他觸景生情便刻石伏虎”二字,寓意自已如一隻蹲虎,企盼有朝一日東山再起,再展宏圖,伏虎巖右邊這一竹叢,就是郭沫若先生在武夷詩中提到的方竹,這種竹看上去是圓,摸上去卻四方的,十分奇特,從伏虎巖石徑往上登,便可看到一道石門,門額上刻有崢嶸深鎖”四字,他鎖住的是什麼?讓我們去探個究竟。進石門,眼前豁然開朗,別有洞天,這就是素有產茶甲於武夷”之稱的茶洞,從洞中放眼眺望接筍峯,隱屏峯、玉華峯,清隱巖、天遊峯、仙掌峯,以及遠在三曲的仙遊巖,峭壁聳立的危崖,就像一干堵堵高大的城,把它團團圍住彷彿遇十面埋伏。您靜心諦聽,也許還能聽到楚歌聲。惟一的通道,就是西邊的一條巖罅,人在洞中有如陷入井底一樣,抬頭仰視,僅見青天一圍。正如徐霞客在《武夷山遊記》中寫的:諸峯上皆峭絕,而下復攢湊,外無磴道,獨西通一罅,比天台之明巖更為矯也。”所以,歷代都有文人墨客在洞內卜築隱居,如宋劉衡的小隱居、明李鐘鼎的煮霞居、清董茂勛的留雲書屋等。茶洞北面有個潭,稱仙浴潭,從天遊峯頂跌落下來的雪花泉就會集這裏,相傳刻潭的仙女在此沐浴,故名。南面那條通往隱屏峯的石徑在距我們所處位置的10餘米處,有一石門,門額上刻有留雲書屋”4字,這就是董茂勛留雲書屋的舊址,200多年前,董天工就是在其父董茂勛卜築的留雲書屋完成了《武夷山志》,為我們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產,穿石門,過雞胸”,龍捲”,可見巖壁上有仙凡境”刻題,意思是這裏是仙境與人間的分界線,只有敢過武夷山險徑――雞胸”龍捲”的人,才能步入頂峯仙境,不知各位可有這番壯志?立於峯尖的這座亭叫仙弈峯。再往上攀登數十米,便到隱屏峯頂。峯頂原有清真道院,建於明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現已廢棄了。自巔南下,半壁有洞,名南溟靖。明道人劉端陽藏蜕於此,至今仍有石家蜃壇。各位團友,請大家做好準備,我們開始登天遊峯,從茶洞到天遊峯一覽台共有800級石階,有興趣的朋友不妨邊數邊登,看誰數得準確。天遊峯海潑410米,東接天遊巖,西接仙掌峯,壁立萬仞,高聳羣峯之上。每當雨後乍晴,晨曦初露,白茫茫的煙雲,彌山漫谷;風吹雲蕩,起伏不定,猶如大海的波濤,洶湧澎湃。一覽台位於景區中心,是一處好的武夷山水觀賞台,站在一覽台上望雲海,宛如置身於蓬萊仙境,遊於天宮瓊閣,故名天遊,隨着時序流轉,在這裏可以觀賞到日出、雲海、佛光、夕陽、明月等天遊五絕。從一覽台上憑欄遠眺,但見羣峯點點,西望那座山峯就是八曲的三教峯,東望這座山峯是一曲的大王峯,俯瞰九曲蜿蜒,竹筏輕蕩,武夷山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徐霞客評點説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峯固應第一也。”從一覽台前行,眼前這座宮觀式的建築,就是天遊觀,觀後的妙高台上,大家看到的這棵掛有古樹名木牌子的樹,就是罕見的紅豆樹。每當成熟季節,山風輕佛,豆莢就紛紛撒落在地,滾出紅的豆粒晶瑩閃亮,鮮豔可愛。唐朝詩人王維有詩道:紅豆生南國,春來花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但願大家能多找幾粒回家,成為武夷山之行的美好紀念,紅豆樹旁的這條澗稱胡麻澗,澗旁的石壁上的歷代摩崖石刻30餘處。其中最大的那幅第一山”,系清朝道光公元1832年冬武顯將軍嶺南徐慶超題寫。欣賞完摩崖石刻,登一崎嶇山丘,前面這座牌坊,原來鐫刻有中正公園”四字,文革”期間被敲掉。現有關部門準備恢復這一景觀。各位團友,天遊峯遊覽到此結束。請大家休息一下,準備下山。

介紹福建九龍谷的導遊詞範文 篇11

據《泉州府志》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中興於唐代,宋元時期最為鼎盛。經過了歷代開發,山上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蹟現存完好的有宋、元時期石雕造像7處9尊,歷代摩崖石刻近600多方,元、明兩代花崗巖仿木結構的石室多處。

宋代老君造像,系全國最大的、藝術價值最高的道教石雕;九日山祈風石刻,是研究中國古代海外交通史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唐武德年間,穆罕默德門徒三賢、四賢來泉州傳教,歿葬於靈山,稱伊斯蘭聖墓。其旁有鄭和第五次下西洋的“行香碑”,為中國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蹟。

詩詞歌賦

歷代文士、武將、高僧、權貴遊山,在清源山留下400方碑刻和崖刻。北宋米芾的“第一山”,明將俞大猷的“君恩山重”,現代高僧泓一法師遺墨“悲欣交集”,備受景仰。清源山流傳無數的典故、傳説、神話等等,使名山更具深刻的文化內涵。

宋·錢熙:《清源山》“巍峨堆壓郡城陰,秀出天涯幾萬尋。翠影倒時吞半郭,嵐半凝處滴疏林。”

陳子昂:《 感遇》“朅來豪遊子,勢利禍之門。如何蘭膏歎,感激自生冤。眾趨明所避,時棄道猶存。雲淵既已失,羅網與誰論。箕山有高節,湘水有清源。唯應白鷗鳥,可為洗心言。”

白居易:《香》“香爐峯北面,遺愛寺西偏。白石何鑿鑿,清流亦潺潺。有鬆數十株,有竹千餘竿。鬆張翠傘蓋,竹倚青琅玕。其下無人居,惜哉多歲年。有時聚猿鳥,終日空風煙。時有沉冥子,姓白字樂天。平生無所好,見此心依然。如獲終老地,忽乎不知遠。架巖結茅宇,斫壑開茶園。何以洗我耳,屋頭落飛泉。何以淨我眼,砌下生白蓮。左手攜一壺,右手挈五絃。傲然意自足,箕踞於其間。興酣仰天歌,歌中聊寄言。言我本野夫,誤為世網牽。時來昔捧日,老去今歸山。倦鳥得茂樹,涸魚返清源。舍此欲焉往,人間多險艱。”

白居易:《南池》“蕭條微雨絕,荒岸抱清源。入舫山侵塞,分泉道接村。秋聲依樹色,月影在蒲根。淹泊難遂,他宵關夢魂。”

介紹福建九龍谷的導遊詞範文 篇12

各位團友:大家好!

很高興今天由我來為大家提供導遊服務。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大家可以稱我為小×,為我們開車的是陳師傅,今天就由我和陳師傅為大家服務。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第三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鴛鴦溪的龍頭景區——屏南白水洋,相信白水洋的自然山水風光一定能給大家留下難忘的印象。在這裏呢,我先預祝大家玩得愉快、開心。現在我們就在前往屏南白水洋的途中,就讓我利用這段時間為大家介紹一下及白水洋的概況。

屏南縣位於福建省寧德市,地屬閩東地區,南與省會福州相連,北接浙江温州,西鄰武夷山,東與台灣隔海相望,歷來是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寶地。這裏具有獨特的“天然空調”,因為常年氣温為14~18℃。白水洋就位於屏南縣鴛鴦溪風景區內,距離屏南城關35公里,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也是福建省八大“旅遊品牌”之一。鴛鴦溪全長18公里,是以野生鴛鴦、獼猴和稀有植物為特色,融合了溪流、瀑布、山峯、巖石、洞穴等山水為一體的自然風景區,總面積為78.8平方公里,是我國目前唯一的鴛鴦保護區。白水洋的特色可以用一首詩來總結,那就是:

天造奇觀白水洋

巨石板上水泱泱

萬人可舞碧波里

還能賞猴覓鴛鴦

為什麼説白水洋是“天造奇觀”呢,什麼是“巨石板上水泱泱”呢?這指的是白水洋的“十里水上長街”。“十里水上長街”是由3塊平坦的萬米巨石組成的,最大一塊近4萬平方米,它們靜靜地躺在潺潺的溪水之下,這就是“巨石板上水泱泱”,也稱為“淺水廣場”。經國務院建設部組織專家證實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淺水廣場”。這三塊平坦的萬米巨石由古代火山沉積巖組成,由於地殼運動,部分地段有花崗巖侵入,河牀底部巖石由於橫向節理比較發育,在水流的長期沖刷下,形成了今天這種奇特的地質景觀。白水洋的地質地貌雖不復雜,但形成這種地貌的原因卻十分複雜,至今尚無一種科學而準確的説法,故被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稱之為“天下絕景 宇宙之謎”,這也正是我們説白水洋是“天造奇觀”的原因,那“萬人可舞碧波里、還能賞猴覓鴛鴦”指的是什麼呢?彆着急,等到了景區我再給大家一一揭曉謎底。

好了,我們已經到達白水洋景區了。整個景區分為上洋、中洋好下洋,現在我們的位置在上洋,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準備下車。在景區內遊玩時,請大家注意安全,尤其要注意保管好手機和相機,因為這些東西一旦掉入水中可就要報廢了,不能留下白水洋美麗的風景那將是多大的遺憾呀。

現在我們已來到上洋,不遠處就是中洋(手勢)。上洋和中洋的連接處有一道弧形的瀑布。這條瀑布高8米多,寬50多米,是由於上洋和中洋之間有高度落差而形成的,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亮,就像一條掛在白水娘粉頸上的白金項鍊,讓白水洋越發顯得活潑靚麗。好,大家友可以在這裏拍照留念。

大家請看另一邊(手勢),這邊是上洋的洋尾。我想細心的遊客一定注意到了,上洋洋尾稍稍向下傾斜,就像一條天然的衝浪滑道,這條滑道寬60多米,長近百米,巖石表面光滑平坦,坡度適中,是白水洋知名的“百米天然衝浪滑道”,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所創造的“水上樂園”。夏季的時候,遊客們紛紛換上五顏六色的游泳衣,躺在石面上,順着溪水的流動,緩緩向下衝去,其樂無窮。很多人衝完了一趟還要再衝一趟。可惜現在是冬季,各位團友不能感受衝浪的樂趣。但是白水洋歡迎大家明年夏季的到來!

請大家隨我往這邊走。現在我們已經到了中洋。中洋總長200多米,寬150米,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大家可以看到整個淺水廣場的3塊巨石旁矗立着三座大山峯,到了交匯處卻豁然開朗,人們置身其中,心情不禁隨之激盪,堪稱全國獨一無二的“天下絕景”。中洋的石板較為平坦,溪水的流速較為平緩,水不是非常深,剛剛淹沒了我們的腳踝。因此到了中洋,最為愜意的一件事情就是脱掉鞋子好襪子,到水中散個步!我們的腳底分佈着大量的穴位,達76個之多,是全身穴位最集中的地方。白水洋的溪水中富含着多種礦物質,而石面上天然的平滑凸起恰恰能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常在白水洋中散步,不僅按摩了腳底穴位,還有利於礦物質的吸收,一舉兩得,能夠收到很好的保健作用。如果大家不怕冷,不妨現在就到水中去感受一番。提醒大家的是雖然巨石平坦,水流緩和,但石面常年被溪水沖刷,腳踩上去還是比較滑的。建議大家到附近的商鋪裏購買特製的防滑襪子,以保安全。偷偷透露給大家一個好消息,現在專家們正在設計“白水洋牌”紅軍草鞋來替換襪子。這種草鞋以稻草好麻繩等環保的材料編織而成,既降低了成本,保護了環境,又看編入鴛鴦圖案並將自己穿過的紅軍草鞋帶回家裏收藏,具有實用與紀念的雙重價值。

介紹福建九龍谷的導遊詞範文 篇13

泉州開元寺的檀樾主黃守恭,為軒轅黃帝子有熊氏之後。據《江夏紫雲黃氏大成宗譜》記載,黃守恭為黃姓一世祖第一百一十二世子孫,生於貞觀三年(620xx年),卒於先天元年(720xx年)。

黃守恭為官泉州(另説,黃守恭家中種桑養蠶,為泉州最早的桑蠶業開拓者),成鉅富,有地三百六十莊。有僧名匡護禪師,向黃守恭求地建寺,黃不給。匡護禪師遂朝來暮往,殷勤日久。

黃守恭對匡護禪師説:“若欲吾地,待吾後園桑樹開蓮花。吾將舍地給你。”匡護禪師歡喜而去。

第二天,匡護禪師又來,對黃守恭説,你後園的桑樹開了蓮花,請去欣賞。黃見花,頗不安,欲拂前言。僧飄然而去,並無蹤跡。

公即染病,三年不愈,桑樹三年開花不絕。

公(按:黃守恭)歎曰:此僧人非常人也。乃榜貼各街尋之。

僧忽自至。公拜曰,前言已發,故所願也,但未知地要幾許?

僧曰,一袈裟影足矣。公許之。僧以袈裟拋至半天,三百六十莊地盡行遮蔭,黃守恭獻地造寺,於唐垂拱二年(686年)開始,先後建成蓮花寺、興教寺、龍興寺(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名開元寺)。

因其處常有紫雲蓋地(另説寺的大殿建成後,忽然天降“紫雲蓋地”,致使殿前大庭一千三百餘年眾草不能繁殖。大書“紫雲”二字揭于山門。開元寺的土地是黃守恭獻的,寺內建檀樾祠,專奉黃守恭的祿位,遵奉黃守恭及其子孫為檀樾主。

介紹福建九龍谷的導遊詞範文 篇14

各位團友,早上好!歡迎來到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我是旅行社的導遊員,我們的司機師傅姓楊,他是一位很經驗的司機,他可以做到鑰匙一插馬達就響,車輪一動平安送到。今天我們將共同遊覽泉州開元寺,我們在這裏遊覽的時間為1個小時,請大家11:00上車,請大家隨我下車,關好車窗,代好您的貴重物品,請記住車號為閩D12345。

今天我們所到的泉州市是一座有20xx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泉州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在這裏,道教、伊斯蘭教、儒教、基督教、佛教和平共處,這也體現了泉州人兼容的氣度和寬闊的胸懷。今天我們參觀的開元寺是一座最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剎。而開元寺的東西塔則是泉州古城的標誌,我們泉州人常説:站着要像東西塔,躺着要像洛陽橋。可見東西塔在泉州人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開元寺始建於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佔地面積7.8平方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寺廟之一。好,各位團友,已經來到了開元寺內,在這裏我想問問大家,遠看這兩座塔,大家猜它是用什麼做的,啊!剛剛有人説像是木頭做的,又有的説是像磚做的,也有的説是銅做的,那還是讓我們到近處瞧瞧去,啊!大家都跑去摸呀,應該知道答案了吧,對它是用石頭做的,但非常像木頭做的,這座塔是仿木結構,特別是用花崗巖石表現仿木斗拱結構,是最具權威性的成就。這對姐妹塔,也是我國現存最高大的宋代石塔,也是泉州古城的標誌,他可是一位歷經風雨的老者,兩塔最初皆為木塔,後毀於火災,後又用磚,最後改建成現在的五層石塔,東西塔歷經740多年風雨雷電以至8級大地震的摧撼,至今依然巍然,堪稱石塔之冠。東塔“鎮國塔”高48米多,西塔“仁壽塔”高45米多,當年,建塔的工匠們把東西塔,特別是東塔,每一層的八個面壁上,都嵌刻了如同真人一般大小的佛教人物浮雕。表面佛法的莊嚴。大家看東塔的的人物浮雕從他們的表情、髮型、服飾、兵器、手勢是如此形象,及細微處的衣服上的絛帶都有有數十種花樣,如果不是對生活的熟知,憑想象是設計不出來的。大家可以仔細地看塔身,我們可以看見菩薩、高僧、羅漢、神將、金剛等琳琅滿目的人物浮雕,而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不引起我們注意的在東西塔的須彌座轉角位置上的16尊侏儒,別小年這些貌不驚人的畸形人,但他們智力不亞於常人,而且又有體力,所以古代的達官司貴人常把他們當作苦力來役使。中國的古建築常在二根橫樑之間豎一短柱作為支撐,因又矮又粗,所以叫做“侏儒柱”。《營造法式》一書中,也把這個建築上的重要構件稱作侏儒柱。在佛教造像藝術中,常把扛負須彌座的力士塑造成侏儒的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中央邦的桑奇大佛塔,塔上有一幅《阿育王禮佛》浮雕,畫面上阿育王在宮廷侍女環繞之中,從跪伏的大象背上下來,準備去社拜釋迦牟尼卒堵坡坡,他把匍匐在地的侏儒當作踏階,於是侏儒託舉負重,也就成為佛教建築和造像藝術中常見的形象。泉州東西塔須彌座16尊侏儒,每尊只有30釐米高,採用的是深浮雕技法。這些侏儒大家看,個個都是矮矮墩墩、裸胸凸肚,他們各據一角,以身當柱,作出聳着肩,拱着背,頂託巨塔的姿勢;有的穿無袖短衫,有的褲子滑在肚臍下,有的單膝跪地,有的半蹲半起,有的兩手舉託,有的雙手撐膝,有的歪關側腦,有的憋氣運力,有的齜牙咧嘴,有的故扮鬼臉,有的滿面苦相,一個個拚力賣命,不堪其重,每塔都有一個侏儒把拇指和食指放在嘴裏作吹唿哨狀,好像是個領頭的,在指揮大家一起出力,這些沒有生命的石雕侏儒,引人同情又使人揪心。他們比塔上的人物浮雕和須彌座的佛傳圖浮雕更富有藝術的魁力和深刻的思想。泉州東西塔須彌座的侏儒,不失為當時社會的寫照,把侏儒的忍苦受罪的樣子真實的表達出來了。泉州東西塔創造了具有宋朝那一個時代的造型藝術也可從這對姐妹塔中看出南宋時代的科技水平,近年東塔入選中國“四大寶塔”郵票發行。從佈局來看,東西塔是開元寺建築羣的組成部分,從塔的自身來看,又是獨立的建築,也許可以説,開元寺就像是一壺好茶,需要慢慢品嚐,細細回味,自有無窮餘韻在心中。

好,各位團友,看完東西塔後,現在我們有15分鐘照相時間,15分鐘後,我們將繼續參觀開元寺,謝謝!

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歡迎來到泉州開元寺。人們常説:不遊開元寺不算到泉州。如果説,泉州是“世界宗教博物館”,那麼,開元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説泉州素稱“泉南佛國”,那麼開元寺便是最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剎。而開元寺內的東西塔則是泉州古城的標誌。

在我們生活的年代,高樓大廈的建設者運用現代化機械從事“高空作業”,古代呢?沒有起重機,沒有大吊車,更談不上“直升飛機”和“電腦設計工程”,然而華夏祖先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勤勞的雙手創造了無數令世人驚歎的古建築。大家看,聳立在草坪上的兩塔就是其中之一。我國古塔專家羅哲文教授曾望塔興歎:“鬼斧神工”!

據《寺志》記載:東西塔建於南宋,前後歷時20xx年。令人歎為觀止的是古代泉州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兩座塔重約19510噸,上上下下,裏裏外外,全部用花崗巖依照木頭入榫的結構建造而成,這在中國古塔建築史上相當罕見,充分體現了我國宋代高超的建築水平。

我們眼前的是東塔“鎮國塔”,建於南宋,塔高48.24米,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大的石塔,被譽為“石塔之王”。近年入選中國“四大名塔”郵票發行。而西塔“仁壽塔”高度與東塔相差四米多,為44.06米,先東塔十年而建(公元1228—1237年)。兩塔相距200米左右,配對成雙,俗稱“東西塔”。

介紹福建九龍谷的導遊詞範文 篇15

尊敬的各位朋友:

我們美麗的冠豸山不僅自然景觀神奇獨特,人文景觀也同樣精彩動人,擁有“客家神山”的美譽,這其中就包含冠豸山與龍之九子的傳説。古時民間説“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但九子是什麼,説法不盡相同。那麼,冠豸山景區龍之九子是哪九子呢,與這座名山又是什麼淵源呢?我給大家作個簡介吧!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福建沿海經常受到颱風襲擊,黎民百姓苦不堪言,怨氣沖天。久而久之,驚動上蒼。玉帝忙召來太白金星商量對策。太白金星説:“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只要從內地移幾座山峯,在台風經常登陸之處立為屏障,便可削其鋒,弱其勢,減其害,乃至化害為利。老臣聽説老君門下有不少弟子,本領高強,移山之事若由他交給弟子去辦,應該比較穩妥。”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任務落到太上老君門下一個名叫呂純陽的弟子身上。

話説這個姓呂名純陽又稱呂洞賓的人,隨身帶着老君送給他的一條神鞭,日夜兼程,四處考察。不幾日,他來到了一個所在,只見方圓數十里地面有幾座山峯,巍然屹立於莽莽羣山之中,氣勢非凡。他想,颱風再厲害,也無法穿越這些屏障呀!於是,他用力揮起了神鞭,這方圓數十里的羣峯,好像輕得像一卷水墨畫,朝東南沿海飄了過去……

一天,呂純陽剛剛把羣峯趕到連城地界,就覺得口乾舌燥,有些體力不支了。他於是在這裏收鞭歇息,那正在飄動的山峯便一下從雲頭落了下來。呂洞賓舉目四顧,發現不遠處有幾間地板打掃得乾乾淨淨的竹籬茅舍,舍內有一美麗的妙齡村姑正在釀酒。他來到村姑門前,向村姑討水解渴。這位客家村姑見有來客求助,非常爽快,馬上從酒缸中舀了滿滿一大瓢香甜可口的客家酒娘送到他手中。這酒實在太好喝了,他喝了一瓢又一瓢,不知不覺就醉倒睡熟了。待他一覺醒來,神鞭早已失去了威力,無論他怎麼用力揮鞭,眼前的幾座山峯硬是紋絲不動!怎麼辦呢,任務沒有完成,他回去如何交代?於是,他想起了老朋友東海龍王。龍王採納龜丞相的建議,派出了九個本領高強的兒子前去暗中幫忙呂洞賓。龍王派出的九個龍子分別是:螭(音chī)吻,麒麟,贔屓(音bì xǐ),椒(音jiāo)圖, 囚牛,鰲,狻猊(音suān ní), 貔貅(音pí xiū), 獬豸。

這九位龍子跟隨呂純陽,一路跋涉到了連城後,立即就被這裏的如畫風光和香醇的美酒吸引了,它們覺得這裏的風景比龍宮的更美麗,這裏的飲食比龍宮的更可口,這裏的客家百姓更需要它們,尤其是其間九條清流匯成一湖碧波,比龍宮更適合它們的脾性。它們更樂於在此間安居。於是,事情出現了逆轉,它們再也不想幫父親的老朋友出力把這幾座山峯移往它處了。為了在這裏立足,它們還各自拿出看家本領,為當地做了許許多多好事。從此,連城便一直風調雨順,物阜民豐,宛如一處“世外桃源”。此事傳到玉帝耳中,他想這個結果也是出自天意,便將這件事“任其自然”了,就這樣,冠豸山永遠地留在了連城。連城人民感謝龍之九子造福一方的功績,也將它們永遠地留在了冠豸山景區,供後人景仰。

這就是冠豸山與龍之九子的由來。下面,我按先水後山安放九子的順序,將龍之九子的情況逐一作個介紹:

在石門湖畔映山亭前面的是龍子螭吻。高度2.36米。螭吻屬水性,開大口,口潤嗓粗喜歡吞火,是消災之神,專司救火滅災。又傳它喜歡四處眺望,因此常安放在古建築檐角的前面,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人們摸一摸它,或恭敬地朝它三鞠躬,就能保宅第平安、災星遠離、吉利永隨。朋友們,請吧!

這是龍子麒麟。高度2.16米。“麒麟”以“鹿”為偏旁,説明是由鹿演化而來,但它又決不是鹿,是龍頭、麋身、牛尾、馬蹄、魚鱗皮,頭上一角,角端有肉。麒麟是幸運神,專司祥瑞吉慶。人們希望麒麟總是伴隨着自己,給自己帶來幸運、光明、福祿與美好。

相傳麒麟能送子嗣。據説孔子將要出生的夜晚,有麒麟吐玉書到他家,上寫“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意思説孔子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南北朝時,對聰穎可愛的男孩,人們常呼為“吾家麒麟”。此後“麒麟送子圖”作為木板畫,上刻對聯“天上麒麟兒,地上狀元郎”,以此為佳兆。民間普遍認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因為麒麟曾降臨過孔子這樣的聖賢之人,因而人們相信麒麟既可以送子,又可以佑子。冠豸山麒麟和 “觀音送子”峯相鄰,一定能給大家送來好運,庇護各位萬代興隆!

這是龍子贔屓。高度3.6米。贔屓又稱霸下、龜趺(fū),在龍子的各類説法中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傳説贔屓在上古時代常馱着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通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贔屓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贔屓治水的功跡,叫它馱着,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着頭,四隻腳拼命地撐着,掙扎着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贔屓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

贔屓是長壽神,安放在長壽亭下方,往東可見羅丹“人長壽”題字,往南可見一長壽老翁,往西可見“鱷魚上岸”景點,朝南朝下可見一龜形山峯和“生命之根”。大家摸一摸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和長壽神,便可長壽安康、力大無窮哦!

這是龍子椒圖。高度2.16米。它的形狀像螺蚌,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遇到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閉合,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以求安全。椒圖是平安神,專司一方安寧。它庇護着冠豸山下的連城人民平安吉祥,也護佑着各位遊客朋友幸福安寧。我們一起祈禱吧!

這是快樂神囚牛,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高度2.16米。囚牛是位有音樂細胞的龍子,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絃拉的音樂,長大後精通宮商角徵羽,擅長五音和諧之術,在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囚牛揚頭張口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囚牛奏起天籟之音便風調雨順、百姓安樂,令天下太平、人心向善。

這是龍子鰲。高度2.82米。據説鰲是烏龜頭和鯉魚尾的合體魚龍,為指路神,熟悉天下道路,從不迷途,專司世人前程。我們經常説的鰲頭,是指皇宮大殿前石階上刻的鰲的頭,考上狀元的人可以踏上,後來用“獨佔鰲頭”比喻佔首位或取得第一名。鰲在東山草堂與修竹書院之間的這塊開闊地,激勵着連城兒女勤學勵志,人才輩出。讀書人來此叩拜,加上勤奮努力,便能金榜題名,屢試屢中。

這是龍子狻猊。高度2.36米。狻猊形狀像獅子,喜煙好坐,佛祖見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當了坐騎。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它是賜福神,專司人間福祉,能令人一生萬事如意、百福齊至。狻猊立於仰雲亭北側這一片開闊地,將整個連城城關地區一覽無遺,這正是送福一方的意思吧!

這是龍子貔貅,口大,腹大,無肛門。高度2.16米。據説貔貅的主食是金銀珠寶,吃啥補啥,它變得渾身也是珠光寶氣的,因此深得玉帝與龍王的寵愛,不過,吃多了總會拉肚子,有一天可能因為忍不住而隨地便溺,惹玉帝生氣了,一巴掌打到屁股,屁股眼就被封了起來,從此,金銀珠寶只能進不能出,這個典故傳開來之後,貔貅就被視為招財進寶的祥獸了。

貔貅也有公母之分,民間傳説公的貔貅代表財運,而母的貔貅則代表財庫,有財要有庫才能守得住 , 因此收藏貔貅大多都一次收藏一對,才能夠真正的招財進寶。

古賢認為,命是註定的,但運程可以改變,故民間有“一摸貔貅運程旺盛,再摸貔貅財運滾滾,三摸貔貅平步青雲”的美好祝願。 那麼,朋友們,上前摸三次吧!

雄踞於冠豸山正面廣場的是龍子獬豸。獬豸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着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俗稱獨角獸。它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奸邪的官員,就用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當人們發生衝突或糾紛的時候,獨角獸能用角指向無理的一方,甚至會將罪該萬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慄。帝堯的刑官皋陶曾養有獬豸,凡遇疑難不決之事,全由獬豸裁決,都準確無誤。正是由於獬豸象徵着正直公正,所以在古代,它就成了法律與正義的化身,御史等執法官員所戴的帽子被稱為獬豸冠,有些朝代執法官員的衣服上還繡有獬豸的圖案。冠豸山因山形主體像極了獬豸帽,又加上得力於龍子獬豸的長年守護,由此而得名“冠豸山”,成了正義之山的象徵。

各位朋友,到了冠豸山,一定要和龍子獬豸、和啟功先生題寫的山名合個影,以留作永久的記念。願美好的冠豸風景陪伴着你,帶上龍之九子的祝福,給你送去安康、吉祥和幸福!謝謝各位!

介紹福建九龍谷的導遊詞範文 篇16

連城山水價值連城!地處福建西部的連城縣的冠豸山不連崗以自高,不託勢而自遠,外直中虛,方圓四十里,它於1986年被評為福建省十佳風景區,1994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並於20_年被評為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20_年被列入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名錄。冠豸山風景區屬丹霞地貌,蒼玉峽逶迤而入,一石若懸,流泉從石間穿過,潺潺不斷,逾半山處,巨石之上立一鬆風亭。半雲亭築在山間突出部,仰崖上古樹,鬱郁蒼蒼,如在半天。至滴珠巖,高壁峭立,獨留一面,明代名儒黃公甫題刻“冠旨”兩字,字徑數尺,蒼勁雄健。旁有乾隆翰林朱陽鐫刻的“上游第一觀”五字,是為閩江、九龍江、汀江發源地之一的佐證。過滴珠巖為芳蘭谷,谷中蘭花香馨遠襲。南面是石園,為清朝林赤章讀書處,巖洞深邃,可容數十人,巖頂石花叢植,雨天水從五老峯崢淙瀉落,又名“天上來”。過修竹徑,越桃源澗,吞紅咽綠,上十餘折,即為金字泉。金字泉邊有一水塘,名“清如許”,一線天倒映其中,成天地兩線,更添情趣。上有項南同志題寫的“萬峯朝鬥”四個大字,過了一線天,便是“白雲深處”,旁有仙人所鑿的玉女池,平日仙水盈池,民間傳説冠豸山五姐妹常在此沐浴,得一冰肌玉骨之身。在白雲深處登五老峯,可眺望城區。靈芝峯下為靈芝庵,折北行至小半山,相傳唐歐陽仙曾在此煉丹。

“照天燭”從旁壑中拔地而起,絕無依傍,如紅燭高照,傲然燃空。照天燭旁邊為蓮花洞、五姐妹石。蓮花洞內有石椅石桌。壽星巒上,石欄曲折,長壽亭傲然立於飛雲樹影之中。旁有我國著名書法家羅丹篆寫的“人長壽”三字。冠豸山東南有石門湖,潭深壑淺,湖清山秀,酷似一塊翡翠鑲嵌在冠豸山的奇峯險壑之中。登艇遊覽,山環水繞,沿途可欣賞“渴馬飲泉”、“大象戲水”、“猴猻撞鐘”、“三姐妹石”、“瘋僧戴帽”等勝景。冠豸山歷代留下許多摩崖石刻和樓台亭閣及書院等人文景觀。今尚存半雲亭、松風亭、東山書院、修竹書院、靈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餘處。最為珍貴的有林則徐登臨冠豸山,存於東山草堂的手書的橫匾“江左風流”,清乾隆名士《四庫全書》總纂紀曉嵐,在任福建提督學院時題寫的“追步東山”的墨寶。

介紹福建九龍谷的導遊詞範文 篇17

各位團友,此時我們探訪的是桃源洞,深藏在武夷山中。由於蹬道高坡度大,有時還要穿越洞穴,請大家在行進途中互相關照,注意安全。現在我們正循蒼屏峯與北廊巖之間的松鼠澗旁小徑行進。將至桃源洞口,便有一堆亂石截斷了谷口,小澗驟然消失,只聽見石下錚琮有聲,似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然而,只要各位再往前走幾步,就可看到巨石相倚的小洞口。洞極為狹小,僅容一人通過,而且洞中十分黑暗,請大家跟我走好。穿過小洞,小澗奔騰而出。這種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不知大家體味得如何。跨過橫架在澗上的石橋,幾經曲折,輾轉而入,迎面有一石門,藉着門內射出的一縷幽光,大家是否看清石門兩旁的一副石刻對聯:喜無樵子復觀弈,怕在漁朗來問津。相傳這副對聯,是一隱士根據仙凡曾在此對弈,樵子戰敗仙翁的故事而寫的。

進入石門,頓覺豁然開朗,果然是洞天絕境。四周羣巒環繞,南有蒼屏峯,北有三仰峯,東有玉版巖,西有天壺峯、北廊巖。當中是幽深的谷地,方圓大約20畝。但見田疇平曠,阡陌縱橫,屋舍儼然,桃園、石池、竹林、流泉,引人入勝。若逢春日來此遊覽,桃花盛開,燦若雲霞,地地道道的陶淵明筆下的武陵桃花源勝景。徐霞客在遊記中曾這樣寫道:四山環繞,中有平畦曲澗,圍以蒼松翠竹,雞聲人語俱在翠微中。桃源洞北面有兩幢古老的屋舍,是桃源庵和開源堂舊址,堂內塑有太上老君的神像。屋旁斜倚着的一塊巖石,名金磚石。從巖罅裏湧出的一股山泉,叫金磚泉。清亮的泉水繞過屋舍,注入田間,在爬滿青藤的壽桃石旁,蓄成一口水池。池邊的石盤纖塵不染,正是品茗小憩的雅座。桃源洞西邊這座老君巖雕像,是1996年,由武夷山風景區勝區管委會投資23萬元,福建惠安工匠歷時6個月雕鑿而成。雕像高16米,寬11米,厚10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老君巖雕座像(堪稱中國之最的泉州老君巖雕像高僅5.1米),堪稱老子天下第一。

桃源洞後山有小路上三仰峯,也可取道山北慧苑坑,從章堂巖上三仰峯。三仰峯是武夷山風景區內的最高峯,海拔717.7米。三峯皆昂首向東,高者為大仰,次者為中仰,再次者為小仰,故名。仰望三仰峯,大家不知是否有種感覺,三座山峯,宛職巨石三片,斜插碧霄,形如旌旗招展,巨蛇凌空。三仰峯上勝景頗多。從桃源洞後山小徑攀登到小仰,路左邊有一石洞,深四五米、高二三丈的巖洞,名碧霄洞。洞上方巖壁有明萬曆年間林培所書的武夷最高處五字。洞旁有一口井,相傳為宋白玉蟾的丹井。清會稽周士芸曾結廬修煉於此。在大仰峯腰,有一平坦方正的巨石,名棋盤石,相傳昔時有仙人在此對弈。這裏古樹環匝,密葉交蔭,即令盛夏酷暑到此,只消片刻,便暑熱全消。離此地不遠的三隱台,台上有積翠樓庵、知白庵、仰雲庵,台麓有蘿庵等舊址。峯頂有電視轉播台。從峯頂俯瞰百里武夷山,只見羣峯起伏;仰望天空,高遠無邊。 [導遊內容]三層峯 北廊巖 天壺峯 琅巖

雄峙在三仰峯南麓,皆倚鑄錢巖,也似三仰峯一樣,崚嶒三石,層疊而起,只是山形比較平緩的山峯,是三層峯。三層峯有武夷氣象台之稱。大雨行將來臨之際,在它的峯巒之間,便會湧起一團團白霧;而天將放睛時,籠罩在峯巒上的濃重雲霧,又會先行化開,露出濃如潑墨的峭壁。當地人用它來預測睛雨,還頗為靈驗。宋翁彥約有詩讚道:崚嶒三迭倚青冥,宿霧雲飛自有程。靈境只因通造化,故教人世驗陰晴。

從三層峯往前,過蒼屏峯,可見矗立在七曲北岸的北廊巖。北廊巖因橫立的巨壁像一條獨長的走廊,故而得名,聳立在北廊巖後面的是天壺峯。峯腰有一軒朗的巖洞,峯下有天壺道院舊址。危立於天壺峯西面的琅玕巖,又名欄杆巖、朗官巖。以琅玕取名,是形容此巖光潔晶瑩,好似美玉。稱它欄杆巖,這是因為在崖畔有叢竹環翠,宛如綠色的欄杆。琅玕巖半壁有一山洞,名金雞洞。巖壁上至今還留有鑿了一半的磴道。因此衍生出這麼一段傳説:相傳早先洞中曾棲息着一隻金雞,是隻神鳥。每當黎明,它就飛到武夷最高處;三仰峯頂,放聲高唱。那嘹亮的報曉之歌,又是清脆又高亢,響徹武夷碧水丹山間,驚得歌王百靈鳥也閉上了歌喉。金雞飛到哪裏,哪裏就有了歡樂,幸福;金雞唱到哪裏,哪裏就五穀豐登,人畜興旺。然而,當地有一貪心的財主叫張富朗,竟對它打起了壞主意愛,妄想捉住它,獻給官家,求得重賞。經過一番謀劃,他從外地僱來了一名石匠,沿着崖壁開鑿蹬道,聰明的金雞,早已洞察出這貪心財主的陰謀,等到蹬道即將鑿到洞口,便飛到四曲大藏峯巖洞中築窩去了。張富朗窮忙了一陣,連雞毛都沒有撈到一根,倒給人家留桃源仙境下筆柄。今天,我們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條鑿了一半的蹬道。

各位網友,桃源洞遊覽到此結束。但願絢麗的桃源洞勝景能給您留下美好的印象。

介紹福建九龍谷的導遊詞範文 篇18

各位親愛的來賓:

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導遊。歡迎來到美麗的東山島。東山島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名勝古蹟眾多,是明代閩海五大水寨之一,大學者黃道周的故鄉。今天我將帶大家遊覽國家四A級景區風動石景區。

素有“天下第一奇石”美稱的東山風動石一直是島上人民引以為榮,視為珍寶的自然景觀。現在它已經是東山島的標誌性景觀。詩云:“風吹一石萬鈞動”,這是對風動石最好的寫照。大家請看,聳立在陡崖上的風動石,高4.37米,重約200噸。狂風吹來時,巨石輕輕搖晃不定,你要是有興趣可以仰卧盤石上,用你雙腳推推看,不過可別把它推倒了。站於風動石下。它搖搖欲墜,有一種驚險的感覺,你會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於此處看風動石象仙桃,傳説它是女媧補天時掉下的七彩石,擱在這裏,斜放於盤石之上,兩石疊在一起,如情侶般親密,時有動搖,但卻永不分開;大家隨我走上台階,站在這台階上看風動石,像什麼?像不像偷吃剛才那隻仙桃的老鼠,你瞧他的眼睛還滴溜溜的轉,轉眼間仙桃被他吃光,只剩老鼠了!關於風動石,還有段傳説,明朝嘉靖年間,海上倭寇侵擾東山,企圖搶走這奇異的風動石,用了數艘兵艦,套上繩索,他們拼命地拉,可是倭寇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只聽“嘣”了幾聲,繩索全斷了,倭寇紛紛落入海里,十分狼狽,風動石依然屹立於原地。它與周圍景色交相輝應,難怪文人墨客會在這裏留下“這裏風景獨好”的讚歎。風動石以奇險搖而被載入《中國地理之最》,“不是風搖石而是石搖風”。

沿着這條幽的小路,大家隨我去參觀景區內另外一處很有地方特色的名勝古蹟——東山關帝廟。關帝廟又叫做武聖殿,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二年。大家請看,它那燕尾式飛檐,彎月起翹,鳥獸凌空。顯得輕巧靈動。屋脊上雕有八仙過海和唐宋120個人物雕像。都是用各種瓷料剪貼鑲嵌而成,長年風吹日曬,色彩鮮豔不變。這種剪瓷、嵌瓷工藝,都是閩南古建築的傳統技藝。東山關帝廟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是本地人民心目中的聖廟。據傳鄭成功當年收復台灣前曾到此求得吉籤,而後收復告捷,將士對關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忠誠昭日月,義氣薄雲天。”關帝以其忠、信、義、勇而德行天下,數百年來被閩南人民視為保護神。大家站在這裏,面對着大海,海的那頭就是祖國的寶島台灣,東山與台灣一水之隔,明清之時遠涉海峽守護台灣的將士就曾供奉帶到台灣的關帝。台灣目前有951座關帝廟,據統計,以東山關帝廟為祖廟的就有470多座。東山也因此成為傳播中原文化和關帝文化的發祥地。冥冥之中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召喚,使得跨越海峽前來祖廟朝聖的台胞絡繹不絕,關帝文化紮根於海峽兩岸,成為聯絡感情,促進交流的橋樑,如同彩虹,橫貫於海峽上空,祥雲流彩,靈光普照。

古代的東山與台灣之間有一道淺灘,稱為東山陸橋,成為古人類,動物通往台灣的途徑。今天的兩岸人民通過關帝文化——這座橋樑溝通感情;洶湧的台灣海峽隔不斷骨肉之情,沒有了東山陸橋,我們有關帝之橋,有心橋,兩岸人民心間有千千萬萬座橋!

好了,各位親愛的團友,今天的遊覽在這結束了,感謝大家的配合與支持!祝願在美麗的東山渡過最美好的日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