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河南黃河導遊詞範文(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7W

最新的河南黃河導遊詞範文 篇1

各位遊客朋友們:

最新的河南黃河導遊詞範文(精選15篇)

今天我們要參觀的黃河小浪底風景區位於孟津縣小浪底村,是集觀光、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特大型省級生態旅遊區。説起這個小小的村落,還和一個治水名人有關呢!相傳4000多年前,這裏還叫做“丹陽”,大禹治水經過此處,同丹陽村村民一同舍小家為大家,終於平息水患,為紀念他們,就把丹陽村改成小浪底啦。

黃河小浪底景區地跨洛陽、三門峽、濟源三市,總面積1262平方公里,全長175公里,由小浪底大壩、荊紫山、八里峽、三門峽大壩4個片區組成,是大黃河之旅的重要組成部分。景區位於黃金旅遊線路——河南“三點一線”上,地跨黃河南北兩岸,集小浪底工程文化、山水文化和歷史文化為一體。

治黃文化,興利除害、福澤人民的文化,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世世代代為之奮鬥不息的歷史縮影。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但同時也為人類帶來了災難。眾所周知,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但每年衝出的泥沙量很大,若堆成1米高1米寬就可以繞地球3周,造成的危害可想而知。黃河自有史記載以來,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按照毛澤東同志提出的“一定要不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從根本上治理好黃河。在世紀之交,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建成,真正開闢了黃河安瀾、造福人民的歷史新紀元。它的建成,不僅鎖住了幾千年放蕩不羈的黃龍,使其充分展示防洪、防澇、減淤、灌溉、供水、發電的綜合成效,還為我國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旅遊景觀。

小浪底大壩不僅是中國治黃史上的豐碑,而且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戰性的傑作,也是我國跨世紀第二大水利工程。總裝機容量為180萬千瓦地下發電廠房,平均年發電量51億千瓦時,高281米,長1667米的黏土斜心牆堆石壩是目前我國江河上修建的一座最大的土壩。巍峨的進水塔,壯觀的出水口,在不足1平方公里範圍內擁有縱橫交錯的108條洞羣等,小浪底大壩工程創造了水利工程史上5項全國第一,5項世界第一。同時,下游防洪標準從60年一遇提高到了1020xx年一遇,解決了對下游的洪水威脅。每年可增加供水量40億立方米,改善黃河沿岸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用水條件。抗旱面積可維護2500萬畝,年使用發電總容量可節約煤炭210萬噸以上。這是中華民族治黃史上的一個奇蹟,也是旅遊者觀賞黃河滄桑鉅變的一大景觀。

大家可不要覺得這些工作是輕而易舉就可以做到的哦!其實在建造大壩的時候也遇到很多困難,但最終都被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一一克服了。在土石大壩下還有70米厚的沙卵石,為防止泄漏在壩下築起一道混凝土防滲牆,最深達80多米,是目前我國最深的防滲牆,人們稱其為“地下長城”。另外,土石壩中還埋設幾百種儀器,像眼睛一樣隨時檢測着大壩的安全情況。整體設計施工又破解了10項世界難題,創造3項世界第一,6項全國第一。

朋友們,小浪底的建成不僅有效地治理了黃河,還造就了許多優美的景色。比如水庫大壩上游20公里處的黃河三峽,就是融小浪底與王屋山和荊紫山山水文化與歷史文化於一體的精華景區之一。三條峽谷各具風采:八里峽位於黃河中下游最窄處,兩岸斷壁如削,中間河水奔湧;孤山峽鬼斧神工,千仞壁立;龍鳳峽盤龍走蛇,曲折迂迴。峽谷景觀獨特,兼具我國山水風光中“南雄北秀”兩大特色。

每年的6月上旬到7月上旬,景區即迎來了又一個居“五一”黃金週之後的旅遊熱潮――“觀瀑節”。它是利用小浪底工程一年一度調水調沙資源,策劃打造的河南又一新的獨具特色的“旅遊節慶產品”。

調水調沙原理就是根據黃河下游河道的輸沙能力,利用水庫的調節庫容,有計劃地控制水庫的蓄、泄水時間和數量,把淤積在黃河河道和水庫中的泥沙儘量多地 送入大海,沖刷河牀,減緩泥沙的淤積。經過幾次小浪底水庫跳水調沙的成功運營,黃河中下游“地上懸河”河牀平均下降1米多,黃河三角洲濕地面積增加了6萬多畝,黃河入海口向渤海推進的1公里。同時,“觀瀑節”正是盛夏時節,天氣炎熱,酷暑難耐,景區內温度比景區外温度要低10攝氏度左右,可謂是“消夏”的好去處。

好了遊客朋友們,黃河小浪底的講解就要到此結束了。接下來各位有半個小時的時間,大家可以拍照留念,謝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再見!

最新的河南黃河導遊詞範文 篇2

各位朋友:

古人説:“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黃河不死心。”今天,我們就要到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去參觀。我先把黃河遊覽區的基本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

黃河遊覽區位於鄭州市西北30公里處,北臨黃河,南依嶽山。它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6公里,總面積約十七平方公里。從七十年代開始,經過幾十年的艱辛工作,景區初具規模。

好了,黃河遊覽區到了。

黃河,我們現代人親切稱之為“母親河”、“中華民族的搖籃”。從黃河的這座中型提灌站看出,黃河兩岸的人民至今仍在吸吮着母親河的乳汁。我們來看這尊 “哺育”塑像,它高5米,重30噸,用漢白玉做成。母親身着唐裝,頭挽髮髻,象徵黃河,懷中健壯的嬰兒象徵中華民族,整個塑像形象的表達了黃河與中華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親情。黃河流動着炎黃子孫共同的血液,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無以倫比的凝聚力,這是一種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現在,請大家看一下週圍的山嶺。這一帶的山稱為邙山,是從洛陽綿延至此。過去這裏曾是荒山禿嶺,經過綠化,現已綠樹成蔭,山上制高點那些亭台樓閣正是一些與黃河風光匹配的建築物,若登臨最高處極目閣遠眺,更能體會“登北邙居高瞰遠氣象萬千廣闊無垠偉偉乎神州大地,觀黃河撫今追昔波濤澎湃奔流不息悠悠華夏搖籃”的意境。

接下來從這裏向西,可以乘坐黃河索道至另一景點大禹山,大家看山上有一尊巨大的大禹塑像。大禹是4000多年前的治水英雄,大禹的父親曾因治水失敗遭到懲處,大禹繼承父志,終獲成功,其“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千百年來激勵着後人不懈奮鬥。我們來看,這尊塑像高10米,重150噸,大禹頭帶斗笠,左手指向前方,彷彿在號召人民治裏洪水。他發明着疏水導流的科學方法至今仍有借鑑意義。他治水的成功,也使他打下政治權力的基礎。民諺有“治水者治天下”,正是對治水重要性認識的真實寫照。

博大精神的黃河文化,再這裏突出的表現為現代黃河碑林,炎黃二帝巨型塑像,磚雕和黃河泥研民間藝術等,現在就讓我們去了解一下吧。

黃河碑林是正在籌建的一處當代時刻藝術寶庫,目前以刻碑1500多快。作品有真、草、隸、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圓、尖、麻、光。黃河碑林以歌頌燦爛的黃河文化,社會主義的光輝業績,祖國的大河風光為主要內容。建成後將分書法藝術館、名人書法館、民族書法國際書法館和美術館五大部分,其中彙集了當代中國書法巨擘毛澤東、舒同、啟功、張大千、林散之、陳書亮等名人的書法精品,石碑以古樸、多樣、生動、深厚為特色,其卓然不羣的藝術形象必然成為新時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黃二帝巨型塑像是體現黃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設計高度為106米,並於1991年9月12土動工。她的興建,對全球炎黃子孫將會產生巨大的凝聚力,激發海內外炎黃子孫強烈的愛國激情。目前,炎黃二帝巨像前的廣場上,已安置了鐘鼓九鼎“炎黃鼎”。鼎高6.6米,重20噸,內部鑄有 “炎黃始祖,萬代景仰”八個篆文,鼎座四壁鑄有“炎黃鼎”三個金文和國家的領導人鄧小平的題詞,體現了億萬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的懷念與敬仰。“炎黃鼎”文化內涵十分深厚,工藝、鑄造均屬上乘,是當代最具代表性的青銅大鼎,是炎黃子孫瞻仰中華人文始祖的主要禮器。

大家知道,黃河自古難行船。但是,現代科學的發展克服了道道難關,在80年代末研製成功了“鄭州號”水陸兩棲氣墊船,鄭州號水陸兩棲氣墊船是我國第一艘用於旅遊的氣墊船。氣墊船是高科技的結晶。顧名思義,它是由船下的大型鼓風機向船身下充氣,使船下產生一個巨大的氣墊,把船身向上抬高20~50公分。船體藉助船後兩個巨型螺旋漿產生的推動力,使船向前行進。

一望無際的黃河灘地坎坷不平,汽車在這裏無法行駛,一般船隻在這裏擱淺,唯有氣墊船暢通無陰,運行自如。

黃河的一大特徵是險情叢生。在黃河平靜的河面下隱藏着無數的淺灘、暗灘,寬闊的河面無船出現,正是“黃河自古難行舟”的寫照。但鄭州號氣墊船實現了零的突破,在河面上乘風破浪,自由飛翔。

大家可以乘坐黃河氣墊船到母親的懷抱進行40分鐘左右的黃河漫遊,在40分鐘的時間裏自東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桃花峪,到達公元前 220xx年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爭天下時的古戰場遺址—漢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灘上將停船十幾分鍾,大家可以出船艙拍照留念。

走吧,讓我們一起去乘座氣墊船和黃河親密接觸。

最新的河南黃河導遊詞範文 篇3

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以南,故稱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與河南簡稱“豫”的由來。《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原、中州之稱。

風景名勝

河南有世界文化遺產3處:龍門石窟、殷墟、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羣。國家5A級旅遊景區8項11處:少林寺、龍門石窟、雲台山-青天河-神農山、清明上河園、殷墟、白雲山、堯山-中原大佛、老君山-雞冠洞。世界地質公園4處:中嶽嵩山、雲台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5處:嵩山、洛陽龍門、雞公山、王屋山、雲台山、堯山、林慮山、青天河、神農山、桐柏山-淮源、鄭州黃河風景區。

最佳旅遊時間

河南屬暖温帶-亞熱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一般特點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乾旱風沙多,夏季炎熱雨豐沛,秋季晴和日照足。最佳旅遊時間是秋季.

區域分佈

河南省轄18個省轄市,其中地級市17個、省直管市1個,50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88個縣。

歷史文化

河南,古稱中原,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源地。是元代以前中國歷史的核心區域。洛陽(十五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商丘(六朝古都)、鄭州(五朝古都)、安陽(二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夏代先後在夏邑(今商丘)、偃師二里頭(今洛陽)、陽城(今鄭州)等附近建都。商代在亳(今商丘)建都,後來遷到“殷”(今安陽),自夏而金的4020xx年間,有10多個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河南,長達3200餘年。每當中國內亂時期,羣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爭之地,“中國”的名稱就來源於中心位於中原地帶的國家。

最新的河南黃河導遊詞範文 篇4

我們已經進入中國北方最大的水上樂園--黃河小浪底千島湖。向東,我們看到的堤壩就是小浪底大壩,因其是在孟津縣的小浪底村建起,故而被稱為黃河小浪底工程。

這個村,原本是叫丹陽,相傳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經過此處,為平息水患,丹陽村村民舍小家顧大家,為紀念他們,就把丹陽村改為小浪底了。

黃河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河南孟津境內,它是一項集防洪、防澇、減淤、灌溉、供水、發電等綜合效益為一體的特大型控制性工程。全壩高280米,南起邙山北連王屋山的壩體總長16667米,是目前我國江河上修建的一座最大的土壩。庫容量1256.5億立方米,水域面積296平方公理,正常蓄水位250米,最高蓄水位275米,裝機容量180萬千瓦,平均年發電量5l億千瓦時,完成總投資337億元。完成後總控制流域面積92.3%,其中防洪庫容40.5億立方米。下游防洪標準從60年一遇提高到1020xx年一遇,解決了對下游的洪水威脅。每年可增加供水量40億立方米,改善黃河沿岸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用水條件。抗旱面積可維護2500萬畝,年使用發電總容量可節約煤炭210萬噸以上。這是中華民族治黃史上的一個奇蹟。工程採取銀行貸款,國際招標興建,共分三個標段,涉及51個國家和地區,700名外商和中國萬名建設者。

工程結構異常複雜,施工難度亦非尋常。僅主體工程開挖填土石方就達8811萬立方米。所有泄洪排沙和引水隧洞共16條。大經洞和近百條各種支洞都集中佈置在北岸那一單薄山體內。其中規模最大的3條導流洞,總長3480米,每個洞的直徑達14.5米,足以裝下兩幢四層樓房,泄洪系統進水塔上下重疊,縱橫交錯的蜂窩狀洞室巨大而又複雜,堪稱世界之最。室內的新型多孔消能裝置在中外水利工程中也屬罕見。3條瀉洪洞口建有世界上最大的消力塘。而山體裏是由緩傾角的砂巖和粘土質粉砂巖組成,有20多條層線,如"千層餡餅"。在山體內施工難度很大。單山體外隧洞進口臉巖石加固和支護就用了12米的錨杆3224根,30米至40米的錨索578根,鑽12米深的排水孔1382個,把巖壁鑽得密密麻麻,人們形象的稱為納底子工程。在土石大壩下,有70米厚的沙卵石,為防止泄漏在壩下築起了一道混凝土防滲牆,長439米,厚12米,最深度達81.9米,是目前我國最深的防滲牆。人們稱其為"地下長城"。另外,土石壩中還埋設幾百種儀器,像眼睛一樣隨時檢測着大壩的安全狀況。整體設計施工破解10項世界難題,創造3項世界第一,6項全國第一。

眾所周知,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但每年衝出的泥沙量很大,若堆成l米高1米寬就可繞地球三週。由此可見,其有史以來造成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治理黃河是我國人民幾千年的夢想,而真正治理好黃河,惟有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不久,一代偉人毛澤東從長年戰爭留下的廢墟中走來,望着渾濁的黃河水,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指示。從那時起的40多年裏,成千上萬的治黃專家為了小浪底工程做了精心勘探設計,從1990年開始動工歷時20xx年,提前完成了大壩蓄觸電工程。它的建成,不僅鎖住了幾千年桀驁不馴的黃龍,使其充分展示防洪、防澇、減淤、供水、發電的綜合成效,還為我國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旅遊景觀。

根據中央確定的建立鄭一汗一洛旅遊軸線,《中原旅遊總體規劃》和國家旅遊局確定的《黃河旅遊專線規劃》,黃河小浪底旅遊風景區,總面積1262平方公里,分小浪底大壩、紫荊山、裏峽、三門峽大壩四片,13個景區,113個景點。每個景點都有悠久的歷史故事。從此,我們可以領略到河南省,以黃河中下游水利樞紐工程、峽谷河流,為主要特色,體現黃河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的大型山嶽、湖泊型的美好風景。

前方l公里處水下,是東漢末年曹操與袁紹兩軍交兵的古戰場--赤河灘。

大家往右看,北岸半山腰,就是大山寨,是當年袁紹駐兵囤積草的地方。往左看到的那座山叫黃鹿山,黃鹿山下有凹,叫曹營凹,是當年曹操的軍營所在地。現在我們所處的這個置下面就是赤河灘。

這個赤河灘有4l户215人,現已移居至孟津縣的送莊鎮。據説曹操和袁紹,在清河村大漁窯渡口打了一場惡仗 。曹操兵馬駐守的那一凹地,後被稱為曹營凹,營前修轅門,放馬吃果灘,飲馬黃河邊,曹操宴請有功將士的那道溝,叫大宴溝村,將士陣亡被埋葬的地方叫墳坡村。袁紹在黃河那邊的大山寨安營駐紮。古代戰前有戰書,交戰時,袁兵乘船過來就在我們下邊吃果灘,第打完一次仗,現渡河歸營。就這樣,雙方在這裏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雙方死傷無數,血流成河,整個吃果灘被染成了赤紅色,原有的300多畝果樹已被毀盡。從此,這裏就叫赤河灘。赤河灘村系黃鹿鄉所屬,説起黃鹿山,更有着一段傳奇的色彩。那是唐太宗李世民執政時,曾經來孟律打獵。一羣人前呼後擁着他來到這裏。突然在河邊見一頭白鹿,便策馬去追。當追到黃河最後一個峽谷,南岸小浪底村西南的這座山時,發現白鹿居然變成了黃鹿,李世民驚呼:神鹿也!急令隨從下馬跪拜謝罪。

朋友,你是不是還想知道一個叫周半縣的情況呢?這個周半縣就住在前面那個大宴溝裏,就是前面説的曹操宴請有功將土的地方。周半縣名叫周法,是西漢周勃的後裔。周勃因輔佐朝廷有功,被漢高祖劉邦封為西降候。明末周家從山西遷居孟津的白鶴鎮。清朝雍正年間,白鶴遭水災,周法和妻子扶老鐫幼在一隻喜鵲引領下來到了這條溝裏,安身立命,開荒種地,日子過得很清苦。後來因黃河發大水,治水有功,被官府賞賜黃金千兩,綢緞百匹,田畝能抵半個縣,並替全縣百姓繳一半賦税,深受百姓愛戴。如今雖然大宴溝已多被淹沒,但他古老的家容宅貌尚存一些美麗的姿容。

最新的河南黃河導遊詞範文 篇5

各位,今天請大家參觀的是鄭州市黃河遊覽區,這一個遊覽區位於鄭州市西北,距市內約三十公里,南依嶽山,北臨黃河。1970年,為了解決城市用水和農田灌溉問題,在這裏修建了提灌站,工程歷時兩年,後經八年的努力,終於在這裏建成了一個佔地面積十七平方公里的遊樂場包。今天主要請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寬闊的河牀,以及這周圍的景色。

據説,日本也有”人類起源於河流”的説法,黃河自古就被稱之為中華民族的母親。她與悠久的歷史同流至今,與中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象徵着中國的文化、政治和社會。歷史上曾多少文人騷客以詩描寫黃河的洶湧澎湃之勢;唐朝詩人李白在他的《將進酒》一詩中以鏗鏘有力的句子這樣讚譽黃河: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很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黃河之水通江户,珠穆朗瑪連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另外,中國還有一個廣為人們所使用的諺語,叫做”不到黃河心不死”。基於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務必請諸位到黃河邊上一遊,面對着氣勢磅礴的黃河,回想對比一下我們兩國間過去那種關係和今日的友好關係,希望大家能從汲取進一步發展我們之間友誼的力量。這樣,我就安排了這一個參觀計劃。

首先請看正面的這條河,這就是中國的第二條大河----黃河。眾所周知,她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在山東省注入大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0xx平方公里。據説東京至博多的新幹線長1176公里,那麼請您記住:黃河的長約從東京到博多兩個半來回的距離。黃河的源頭是一股清泉,但是由於遊經中游的黃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因此到了下游時,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濁的河。”百年待河清”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國諺語,就是比喻黃河水之混濁的。

每年經黃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億噸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達到60%。如果用這些泥沙修建一個高一米、寬一米的堤防的話,這一個堤防可以繞地球27圈!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澱在下游的河牀上,每年將河牀抬高三到五釐米。因此,下游河牀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懸河。這就是洪水氾濫的原因,也就是説,下游是這條大河的薄弱環節,這一帶的河牀也比鄭州市內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於這些原因,過去的人們飽嘗頻繁氾濫的洪水之苦。據記載,歷史上20xx年之間,洪水竟氾濫了1500次,實際上是四年三決口。其中最慘無人道的是1938年國民隊伍曾人為地決堤,引起洪水氾濫。歷史上黃河曾多次像這樣被充作戰爭的有力武器,難怪百姓常言道:”亂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黃河流域的人民羣眾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長的大堤,建起了水利發電站,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後的41年間,黃河從末氾濫過。而且,經過治理的黃河水被充分利用於城市用水、農田灌溉和發電,成了一條造福於民的河。

總之,這條大河對人類社會、對自然界既有破壞,也有創造,正是這條大河孕育了中華兒女。那邊那個白色塑像,就生動地表現了這一個主題。塑像高5米重12.5噸,取名”哺育”。身着唐裝,端莊賢淑的母親慈愛地望着懷中的孩子,充分表達了中華民族與黃河年在關係。

諸位請看周圍的山,這一帶的山稱邙山,一直從洛陽綿鄭州,過去是荒山禿領,經過綠化,現已是濃陰覆蓋。遊覽區的一些參觀項目就掩映在這綠色之中。

先請看右面的山頭,那裏一些古象的雕塑,歡騰奔馳,妙趣橫生。只是為什麼在如此優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觀的動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諸位能回答得出嗎?好,請大家好好猜一猜。

諸位請往左邊的山上看,那裏有遊覽區的另一個重點項目----古代黃河治水傳説中的大禹的像。聳立在黃河岸邊峭壁上的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噸。左手握一像鋤頭似的工具,右手高舉,目光炯炯凝視着河的遠方。大禹的父親鯀也曾治水,但最終失敗。大禹治水時,總結教訓,發明新方法,綞成功。並打下政治權力的基礎,成為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之王。”制黃河者治國家”一語或許就由此而來。為治理這條暴虐的河,過去的民眾用盡了智慧和體力,而人類的智慧又在治水中發展。因此黃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國文化的源泉。

為了繼承和發揚優秀的黃河文明,現在山下正興建一座將由三千塊碑組成的黃河碑林。碑林集中了從唐朝至現代前來這裏瞻仰黃河的詩人和文人們的作品,一旦完工,可與集中了歷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周圍的山上還有一些亭台樓閣,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詩人王之渙在《登鸛鵲樓》一詩中這樣寫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正如詩中所描寫的那樣,登上高處,遠眺黃河,更能領略其氣勢。如果可能,今天我想領諸位一直登上那個最高的亭子。

那麼,在登山之前,讓我們來聽一聽關於古象的答案吧。諸位猜到了嗎?

看來答案各異,實際上四、五十萬年前的河南是亞熱帶,當時有許多亞熱帶的動、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據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牽一象的象形文字證明,三千多年前還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國分為九州,現在的河南省屬豫州,豫即象很多之意。因此,”豫”這一個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簡稱。山上的古象塑像顯示了這一個典故。

除了以上介紹的內容以外,還有公元前220xx年西漢時期,劉邦、項羽爭霸的古戰場、用磚雕來表現中國四大古典小説中故事的民間藝術館等等,由於時間關係,請恕不一一講解了。

講解膚淺,內容零亂,很抱歉!只是今後每當諸位看到了日本的江户橋時,請不要忘記我們的黃河,還有鄭州和中國。

最新的河南黃河導遊詞範文 篇6

各位,今天請大家參觀的是鄭州市黃河遊覽區,這一個遊覽區位於鄭州市西北,距市內約三十公里,南依嶽山,北臨黃河。1970年,為了解決城市用水和農田灌溉問題,在這裏修建了提灌站,工程歷時兩年,後經八年的努力,終於在這裏建成了一個佔地面積十七平方公里的遊樂場包。今天主要請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寬闊的河牀,以及這周圍的景色。

據説,日本也有”人類起源於河流”的説法,黃河自古就被稱之為中華民族的母親。她與悠久的歷史同流至今,與中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象徵着中國的文化、政治和社會。歷史上曾多少文人騷客以詩描寫黃河的洶湧澎湃之勢;唐朝詩人李白在他的《將進酒》一詩中以鏗鏘有力的句子這樣讚譽黃河: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很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黃河之水通江户,珠穆朗瑪連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另外,中國還有一個廣為人們所使用的諺語,叫做”不到黃河心不死”。基於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務必請諸位到黃河邊上一遊,面對着氣勢磅礴的黃河,回想對比一下我們兩國間過去那種關係和今日的友好關係,希望大家能從汲取進一步發展我們之間友誼的力量。這樣,我就安排了這一個參觀計劃。

首先請看正面的這條河,這就是中國的第二條大河----黃河。眾所周知,她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在山東省注入大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0xx平方公里。據説東京至博多的新幹線長1176公里,那麼請您記住:黃河的長約從東京到博多兩個半來回的距離。黃河的源頭是一股清泉,但是由於遊經中游的黃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因此到了下游時,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濁的河。”百年待河清”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國諺語,就是比喻黃河水之混濁的。

每年經黃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億噸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達到60%。如果用這些泥沙修建一個高一米、寬一米的堤防的話,這一個堤防可以繞地球27圈!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澱在下游的河牀上,每年將河牀抬高三到五釐米。因此,下游河牀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懸河。這就是洪水氾濫的原因,也就是説,下游是這條大河的薄弱環節,這一帶的河牀也比鄭州市內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於這些原因,過去的人們飽嘗頻繁氾濫的洪水之苦。據記載,歷史上20xx年之間,洪水竟氾濫了1500次,實際上是四年三決口。其中最慘無人道的是1938年國民隊伍曾人為地決堤,引起洪水氾濫。歷史上黃河曾多次像這樣被充作戰爭的有力武器,難怪百姓常言道:”亂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黃河流域的人民羣眾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長的大堤,建起了水利發電站,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後的41年間,黃河從末氾濫過。而且,經過治理的黃河水被充分利用於城市用水、農田灌溉和發電,成了一條造福於民的河。

總之,這條大河對人類社會、對自然界既有破壞,也有創造,正是這條大河孕育了中華兒女。那邊那個白色塑像,就生動地表現了這一個主題。塑像高5米重12.5噸,取名”哺育”。身着唐裝,端莊賢淑的母親慈愛地望着懷中的孩子,充分表達了中華民族與黃河年在關係。

諸位請看周圍的山,這一帶的山稱邙山,一直從洛陽綿鄭州,過去是荒山禿領,經過綠化,現已是濃陰覆蓋。遊覽區的一些參觀項目就掩映在這綠色之中。

先請看右面的山頭,那裏一些古象的雕塑,歡騰奔馳,妙趣橫生。只是為什麼在如此優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觀的動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諸位能回答得出嗎?好,請大家好好猜一猜。

諸位請往左邊的山上看,那裏有遊覽區的另一個重點項目----古代黃河治水傳説中的大禹的像。聳立在黃河岸邊峭壁上的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噸。左手握一像鋤頭似的工具,右手高舉,目光炯炯凝視着河的遠方。大禹的父親鯀也曾治水,但最終失敗。大禹治水時,總結教訓,發明新方法,綞成功。並打下政治權力的基礎,成為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之王。”制黃河者治國家”一語或許就由此而來。為治理這條暴虐的河,過去的民眾用盡了智慧和體力,而人類的智慧又在治水中發展。因此黃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國文化的源泉。

為了繼承和發揚優秀的黃河文明,現在山下正興建一座將由三千塊碑組成的黃河碑林。碑林集中了從唐朝至現代前來這裏瞻仰黃河的詩人和文人們的作品,一旦完工,可與集中了歷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周圍的山上還有一些亭台樓閣,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詩人王之渙在《登鸛鵲樓》一詩中這樣寫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正如詩中所描寫的那樣,登上高處,遠眺黃河,更能領略其氣勢。如果可能,今天我想領諸位一直登上那個最高的亭子。

那麼,在登山之前,讓我們來聽一聽關於古象的答案吧。諸位猜到了嗎?

看來答案各異,實際上四、五十萬年前的河南是亞熱帶,當時有許多亞熱帶的動、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據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牽一象的象形文字證明,三千多年前還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國分為九州,現在的河南省屬豫州,豫即象很多之意。因此,”豫”這一個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簡稱。山上的古象塑像顯示了這一個典故。

除了以上介紹的內容以外,還有公元前220xx年西漢時期,劉邦、項羽爭霸的古戰場、用磚雕來表現中國四大古典小説中故事的民間藝術館等等,由於時間關係,請恕不一一講解了。

講解膚淺,內容零亂,很抱歉!只是今後每當諸位看到了日本的江户橋時,請不要忘記我們的黃河,還有鄭州和中國。

最新的河南黃河導遊詞範文 篇7

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以南,故稱河南。

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與河南簡稱豫的由來。

《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有中原、中州之稱。

河南有世界文化遺產3處:龍門石窟、殷墟、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羣。

國家5a級旅遊景區8項11處:少林寺、龍門石窟、雲台山-青天河-神農山、清明上河園、殷墟、白雲山、堯山-中原大佛、老君山-雞冠洞。

世界地質公園4處:中嶽嵩山、雲台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5處:嵩山、洛陽龍門、雞公山、王屋山、雲台山、堯山、林慮山、青天河、神農山、桐柏山-淮源、鄭州黃河風景區。

河南屬暖温帶-亞熱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

一般特點是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乾旱風沙多,夏季炎熱雨豐沛,秋季晴和日照足。

最佳旅遊時間是秋季.

河南省轄18個省轄市,其中地級市17個、省直管市1個,50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88個縣。

河南,古稱中原,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源地。

是元代以前中國歷史的核心區域。

洛陽(十五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商丘(六朝古都)、鄭州(五朝古都)、安陽(二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

夏代先後在夏邑(今商丘)、偃師二里頭(今洛陽)、陽城(今鄭州)等附近建都。

商代在亳(今商丘)建都,後來遷到殷(今安陽),自夏而金的4020xx年間,有10多個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於河南,長達3200餘年。

每當中國內亂時期,羣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爭之地,中國的名稱就來源於中心位於中原地帶的國家。

最新的河南黃河導遊詞範文 篇8

河南位於我國中部偏東、黃河中下游,處在東經11021~11639,北緯3123~3622之間,與冀、晉、陝、鄂、皖、魯6省毗鄰,東西長約580公里,南北跨 確約550公里。

全省土地面積16.7萬平方公里,在全國各省市區中居 第17位。

截止20xx年底,全省轄17個省轄市,1個省直管市,21個縣級 市,48個市轄區,89個縣,2123個鄉鎮,4.80萬個行政村。

省轄市 為: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 許昌、漯河、三門峽、南陽、商丘,省轄地區為:周口、駐馬店、信 陽,省直管市為濟源市。

20xx年底河南省總人口達9555萬人,居全國第1位,人口密度為572人/平方公里。

截至到20xx年,全省漢族人口占總人口數的98.78%,除漢族外,有回族、蒙古族、滿族、土家族、壯族、維吾爾族、苗族等50個少數民族,佔全省總人口的1.22%。

河南為中華民族主要發祥地之一。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英才輩出。

遠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 原人民就創造了著名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

這裏曾孕育出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李耳、莊子,政治家商鞅、李斯,科學家張衡,醫聖張仲景,文學家韓愈,哲學家程顥、程頤,民族英雄岳飛以及吉鴻昌、楊靖宇、彭雪楓、鄧穎超等歷史名人1000多人。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河南在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上始終佔據重要地位。

先後有20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於河南,中國七大古都河南就佔有三個 (洛陽、開封、安陽)。

在河南這片土地上,曾上演過一幕幕歷史話劇,諸如武王伐紂、周公營洛、春秋諸侯爭霸、戰國羣雄 逐鹿、劉邦項羽對峙、光武劉秀興漢、曹魏中原稱雄、隋末瓦崗暴動、趙匡胤陳橋兵變、岳飛抗金鏖兵、李自成中原血戰、京漢二七風暴、劉鄧大軍挺進中原等。

歷史的風雲變幻,無不在中原大地留下深深的痕跡。

在中州大地上,有舉世聞名的名勝古蹟,氣勢磅礴的名山大河,氣候宜人的避暑勝地,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都,雄偉壯觀的古代建築,珍貴罕見的歷史文物,奇異多樣的花卉禽獸,豐富多彩的中原文化,絢麗多彩的風土人情等豐富的旅遊資源。

從中國七大古都來看,河南就佔有洛陽、開封、安陽三個。

古(古文化)、河(黃河)、拳(少林武術、太極拳)、根(尋根覓祖)、花(洛陽牡丹)為特色的旅遊資源,是河南旅遊業發展的一大優勢。

河南可供觀賞、旅遊的景區、景點有100多處。

省內重點風景名勝區共25處,其中國家級重點保護分佈區5處:登封的嵩山、洛陽的龍門、信陽的雞公山、濟源的王屋山和焦作的雲台山,省級的有石人山、環翠峪、黃河遊覽區等20處。

自然保護區23處。

河南地下文物居全國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國第二位。

館藏文物逾百萬件,約佔全國的1/8。

全省有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30處,省級保護文物253處,市、縣級保護文物2600多處。

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為河南旅遊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特別是20xx年11月30日,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推開了一扇河南走向世界的大門,擴大了河南在國際上的影響。

河南洛陽將會作為國際旅遊業的一個黃金點、黃金線來吸引外國遊客。

最新的河南黃河導遊詞範文 篇9

尊敬的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一路辛苦啦!

首先,我代表我所在的旅行社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忱的歡迎。我是本次大家河南之旅的導遊員,這一路上,不僅有我給大家介紹我們河南各地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還有一位性格穩重的老大哥為大家的安全出行保駕護航,那就是我身旁正在專心開車的李師傅了。他可是我們旅遊車隊的金牌司機!各位就儘管敞開心扉,迎接我們河南人民的熱情吧。在接下來幾天的行程當中,哪位對我或李師傅有意見或好的建議,隨時可以提出,我們會以更優質的服務來滿足大家的合理要求。最後,我預祝本次旅行能夠在各位的支持下圓滿結束。

現在我們的車已經行駛在連霍高速公路上了。一直向西,經過上街、鞏義、偃師,大約2個小時到洛陽市的孟津縣下高速就到了我們今天的旅遊目的地――洛陽黃河小浪底風景區。

説話間,我們已經進來到了鞏義境內。説到鞏義,就不得不提這裏的陵墓。大家是不是覺得很納悶,好好的提陵墓幹什麼?因為啊,我國著名的北宋時期共有9位帝王,除了宋徽宗趙佶以外,其餘的8位皇帝都埋在鞏義,加上開國皇帝趙匡胤的父親的陵墓和宋徽宗的衣冠冢在內,就形成了大家通常所説的“八帝十陵”。除此以外,鞏義還葬有皇后陵20多座,名將功臣墓9座,皇子公主、親王夫人等皇室宗親陵墓上千座,在鞏義形成一個龐大的陵墓羣,成為了當地一大旅遊特色。我們所熟知的名臣寇準、包青天包拯、楊家六郎楊延昭都長眠在這裏哪!

接下來,我把我們今天的目的地――古都洛陽給各位簡單地介紹一下。洛陽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城,也是中國著名的八大古都之一。它像一顆輝燦爛的明珠閃爍在世界的東方。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洛陽則是這個搖籃的中心。從商周到隋唐時期,洛陽曾是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與歐洲、北非和亞洲各國有着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廣泛交流。 中國傳統文化儒、佛、道的產生和發展與洛陽密切相關,中國四大發明與洛陽息息相聯。周易八卦在此發祥,老子在此著《道德經》,左思的《三都賦》曾經使"洛陽紙貴"、許慎作《説文解字》、蔡倫改進造紙術、張衡發明地動儀、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司馬光修改《資治通鑑》等等。洛陽因居天下之中,易守難攻,所以,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眾多的王朝先後在此建都。洛陽素以“九朝古都”聞名中外。 所謂“九朝”有兩種含義:一是指眾多的王朝。這一種説法不確切,在中國古代,講究陰陽之説,單數為陽,“九”為至尊,它是虛數,泛指最大、最多的意思。二是指九個王朝。這種説法又不符合歷史事實,究竟有多少個王朝建都洛陽呢?依據史實和專家考古發現,認為有十三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洛陽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算起,先後被作為國都時間長達一千五六百年,是中國建都最早、歷時最長、朝代最多的古都。

洛陽豐厚的歷史文化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也給後人留下了不盡的思想財富和供人憑弔的遺蹟舊址。河南第一個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洛陽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20xx年又被國家旅遊局首批5A級景區;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被譽為"釋源"、"祖庭";北部邙山有東周以來諸皇陵形成的我國最大的古墓葬羣,出土了40餘萬件珍貴的文物,建成了目前全國第一座地下式的古墓博物館。而我們今天要去遊覽的黃河小浪底風景區,是河南省以黃河中下游水利樞紐工程、峽谷河流為主要特色,體現黃河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的大型山嶽湖泊型風景區,是開展觀光、休閒、度假旅遊的最佳場所,它不僅是中國治黃史上的豐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戰性的傑作。

好了朋友們,黃河小浪底風景區的停車場到了。請大家關好車窗,帶上自己的貴重物品隨我下車。我們在黃河小浪底風景區的遊覽時間是2個半小時,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牌號是豫A,希望2個半小時後各位準時在車上集合,不要遲到。

謝謝!

最新的河南黃河導遊詞範文 篇10

尊敬的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一路辛苦啦!

首先,我代表我所在的旅行社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忱的歡迎。我是本次大家河南之旅的導遊員,這一路上,不僅有我給大家介紹我們河南各地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還有一位性格穩重的老大哥為大家的安全出行保駕護航,那就是我身旁正在專心開車的李師傅了。他可是我們旅遊車隊的金牌司機!各位就儘管敞開心扉,迎接我們河南人民的熱情吧。在接下來幾天的行程當中,哪位對我或李師傅有意見或好的建議,隨時可以提出,我們會以更優質的服務來滿足大家的合理要求。最後,我預祝本次旅行能夠在各位的支持下圓滿結束。

現在我們的車已經行駛在連霍高速公路上了。一直向西,經過上街、鞏義、偃師,大約2個小時到洛陽市的孟津縣下高速就到了我們今天的旅遊目的地――洛陽黃河小浪底風景區。

説話間,我們已經進來到了鞏義境內。説到鞏義,就不得不提這裏的陵墓。大家是不是覺得很納悶,好好的提陵墓幹什麼?因為啊,我國著名的北宋時期共有9位帝王,除了宋徽宗趙佶以外,其餘的8位皇帝都埋在鞏義,加上開國皇帝趙匡胤的父親的陵墓和宋徽宗的衣冠冢在內,就形成了大家通常所説的“八帝十陵”。除此以外,鞏義還葬有皇后陵20多座,名將功臣墓9座,皇子公主、親王夫人等皇室宗親陵墓上千座,在鞏義形成一個龐大的陵墓羣,成為了當地一大旅遊特色。我們所熟知的名臣寇準、包青天包拯、楊家六郎楊延昭都長眠在這裏哪!

接下來,我把我們今天的目的地――古都洛陽給各位簡單地介紹一下。洛陽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城,也是中國著名的八大古都之一。它像一顆輝燦爛的明珠閃爍在世界的東方。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洛陽則是這個搖籃的中心。從商周到隋唐時期,洛陽曾是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與歐洲、北非和亞洲各國有着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廣泛交流。 中國傳統文化儒、佛、道的產生和發展與洛陽密切相關,中國四大發明與洛陽息息相聯。周易八卦在此發祥,老子在此著《道德經》,左思的《三都賦》曾經使"洛陽紙貴"、許慎作《説文解字》、蔡倫改進造紙術、張衡發明地動儀、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司馬光修改《資治通鑑》等等。洛陽因居天下之中,易守難攻,所以,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眾多的王朝先後在此建都。洛陽素以“九朝古都”聞名中外。 所謂“九朝”有兩種含義:一是指眾多的王朝。這一種説法不確切,在中國古代,講究陰陽之説,單數為陽,“九”為至尊,它是虛數,泛指最大、最多的意思。二是指九個王朝。這種説法又不符合歷史事實,究竟有多少個王朝建都洛陽呢?依據史實和專家考古發現,認為有十三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洛陽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算起,先後被作為國都時間長達一千五六百年,是中國建都最早、歷時最長、朝代最多的古都。

洛陽豐厚的歷史文化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也給後人留下了不盡的思想財富和供人憑弔的遺蹟舊址。河南第一個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洛陽龍門石窟是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20xx年又被國家旅遊局首批5A級景區;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被譽為"釋源"、"祖庭";北部邙山有東周以來諸皇陵形成的我國最大的古墓葬羣,出土了40餘萬件珍貴的文物,建成了目前全國第一座地下式的古墓博物館。而我們今天要去遊覽的黃河小浪底風景區,是河南省以黃河中下游水利樞紐工程、峽谷河流為主要特色,體現黃河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的大型山嶽湖泊型風景區,是開展觀光、休閒、度假旅遊的最佳場所,它不僅是中國治黃史上的豐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戰性的傑作。

好了朋友們,黃河小浪底風景區的停車場到了。請大家關好車窗,帶上自己的貴重物品隨我下車。我們在黃河小浪底風景區的遊覽時間是2個半小時,請大家記住我們的車牌號是豫A,希望2個半小時後各位準時在車上集合,不要遲到。

謝謝!

最新的河南黃河導遊詞範文 篇11

黃河是一條雄渾壯闊的自然之河,一條潤澤萬物生靈的生命之河,一條亙古不息奔騰宣泄的文化之河。   黃河,母親河,中華民族、華夏族裔五千年曆史文化的搖籃和時代變遷的見證,是中華民族龍的圖騰,國之魂,華夏子孫的精神家園!   走近黃河,感觸黃河,擁抱黃河——鄭州黃河遊覽區為您提供了理想場所!

地理位置

景區位於鄭州西北30公里處。南依巍巍嶽山,北臨滔滔黃河。雄渾壯美的大河風光,源遠流長的文化景觀,以及地上“懸河”的起點、黃土高原的終點、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等一系列獨特的地理特徵、使這裏成為融觀光遊覽、科學研究、弘揚華夏文化、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大河型省級風景名勝區,成為國家旅遊專線——黃河之旅的龍頭。

發展歷史

景區前身為邙山提灌站,1970年鄭州市政府為解決城市用水和農田灌溉的緊張狀況而修建,工程歷時2年,1972年建成通水。在此基礎上,提灌站的管理者們將“以水養水,以水養旅遊”作為指導方針,綠化荒山,開發景區,弘揚黃河文化,使景區初具規模。1981年3月21日,更名為“鄭州市黃河遊覽區”。20xx年,黃河遊覽區更名為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當年先後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20xx年12月31日,被國務院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多次被省、市旅遊局、省委宣傳部等有關部門授予“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十佳旅遊景區(點)”、“旅遊管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景區景點

在已經建成並對外開放的五龍峯、嶽山寺、駱駝嶺景區近40處景點內,分佈着“炎黃二帝”、“哺育”、“大禹”、“戰馬嘶鳴”、“黃河兒女”等塑像,黃河碑林,《西遊記》等古代名著大型磚雕,浮天閣、極目閣、開襟亭、暢懷亭、依山亭、牡丹亭、河清軒、引鷺軒等亭台樓閣,以及低空索道、環山滑道、黃河汽墊船等現代化遊樂設施。每年吸引着上百萬中外遊客,被譽為萬里黃河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炎黃二帝

炎黃廣場

黃河

禹王台上看黃河

五龍峯是中心景區。山腳下,“引黃入鄭”的八根巨大鋼鐵提水管道,如“八龍吸水”,從黃河直達山腰。半山平台上,矗立着高5米、重12.5噸的乳白色漢白玉“哺育”塑像,其造型是一位慈祥賢美的母親懷抱着甜睡的嬰兒,母容子態、栩栩如生,象徵看黃河哺育中華民族的骨肉之情。

最新的河南黃河導遊詞範文 篇12

各位朋友:

古人説:“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黃河不死心。”今天,我們就要到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去參觀。我先把黃河遊覽區的基本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

黃河遊覽區位於鄭州市西北30公里處,北臨黃河,南依嶽山。它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6公里,總面積約十七平方公里。從七十年代開始,經過幾十年的艱辛工作,景區初具規模。

好了,黃河遊覽區到了。

黃河,我們現代人親切稱之為“母親河”、“中華民族的搖籃”。從黃河的這座中型提灌站看出,黃河兩岸的人民至今仍在吸吮着母親河的乳汁。我們來看這尊 “哺育”塑像,它高5米,重30噸,用漢白玉做成。母親身着唐裝,頭挽髮髻,象徵黃河,懷中健壯的嬰兒象徵中華民族,整個塑像形象的表達了黃河與中華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親情。黃河流動着炎黃子孫共同的血液,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無以倫比的凝聚力,這是一種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現在,請大家看一下週圍的山嶺。這一帶的山稱為邙山,是從洛陽綿延至此。過去這裏曾是荒山禿嶺,經過綠化,現已綠樹成蔭,山上制高點那些亭台樓閣正是一些與黃河風光匹配的建築物,若登臨最高處極目閣遠眺,更能體會“登北邙居高瞰遠氣象萬千廣闊無垠偉偉乎神州大地,觀黃河撫今追昔波濤澎湃奔流不息悠悠華夏搖籃”的意境。

接下來從這裏向西,可以乘坐黃河索道至另一景點大禹山,大家看山上有一尊巨大的大禹塑像。大禹是4000多年前的治水英雄,大禹的父親曾因治水失敗遭到懲處,大禹繼承父志,終獲成功,其“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千百年來激勵着後人不懈奮鬥。我們來看,這尊塑像高10米,重150噸,大禹頭帶斗笠,左手指向前方,彷彿在號召人民治裏洪水。他發明着疏水導流的科學方法至今仍有借鑑意義。他治水的成功,也使他打下政治權力的基礎。民諺有“治水者治天下”,正是對治水重要性認識的真實寫照。

博大精神的黃河文化,再這裏突出的表現為現代黃河碑林,炎黃二帝巨型塑像,磚雕和黃河泥研民間藝術等,現在就讓我們去了解一下吧。

黃河碑林是正在籌建的一處當代時刻藝術寶庫,目前以刻碑1500多快。作品有真、草、隸、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圓、尖、麻、光。黃河碑林以歌頌燦爛的黃河文化,社會主義的光輝業績,祖國的大河風光為主要內容。建成後將分書法藝術館、名人書法館、民族書法國際書法館和美術館五大部分,其中彙集了當代中國書法巨擘毛澤東、舒同、啟功、張大千、林散之、陳書亮等名人的書法精品,石碑以古樸、多樣、生動、深厚為特色,其卓然不羣的藝術形象必然成為新時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黃二帝巨型塑像是體現黃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設計高度為106米,並於1991年9月12土動工。她的興建,對全球炎黃子孫將會產生巨大的凝聚力,激發海內外炎黃子孫強烈的愛國激情。目前,炎黃二帝巨像前的廣場上,已安置了鐘鼓九鼎“炎黃鼎”。鼎高6.6米,重20噸,內部鑄有 “炎黃始祖,萬代景仰”八個篆文,鼎座四壁鑄有“炎黃鼎”三個金文和國家的領導人鄧小平的題詞,體現了億萬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的懷念與敬仰。“炎黃鼎”文化內涵十分深厚,工藝、鑄造均屬上乘,是當代最具代表性的青銅大鼎,是炎黃子孫瞻仰中華人文始祖的主要禮器。

大家知道,黃河自古難行船。但是,現代科學的發展克服了道道難關,在80年代末研製成功了“鄭州號”水陸兩棲氣墊船,鄭州號水陸兩棲氣墊船是我國第一艘用於旅遊的氣墊船。氣墊船是高科技的結晶。顧名思義,它是由船下的大型鼓風機向船身下充氣,使船下產生一個巨大的氣墊,把船身向上抬高20~50公分。船體藉助船後兩個巨型螺旋漿產生的推動力,使船向前行進。

一望無際的黃河灘地坎坷不平,汽車在這裏無法行駛,一般船隻在這裏擱淺,唯有氣墊船暢通無陰,運行自如。

黃河的一大特徵是險情叢生。在黃河平靜的河面下隱藏着無數的淺灘、暗灘,寬闊的河面無船出現,正是“黃河自古難行舟”的寫照。但鄭州號氣墊船實現了零的突破,在河面上乘風破浪,自由飛翔。

大家可以乘坐黃河氣墊船到母親的懷抱進行40分鐘左右的黃河漫遊,在40分鐘的時間裏自東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桃花峪,到達公元前 220xx年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爭天下時的古戰場遺址—漢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灘上將停船十幾分鍾,大家可以出船艙拍照留念。

走吧,讓我們一起去乘座氣墊船和黃河親密接觸。

最新的河南黃河導遊詞範文 篇13

各位,今天請大家參觀的是鄭州市黃河遊覽區,這一個遊覽區位於鄭州市西北,距市內約三十公里,南依嶽山,北臨黃河。1970年,為了解決城市用水和農田灌溉問題,在這裏修建了提灌站,工程歷時兩年,後經八年的努力,終於在這裏建成了一個佔地面積十七平方公里的遊樂場包。今天主要請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寬闊的河牀,以及這周圍的景色。

據説,日本也有”人類起源於河流”的説法,黃河自古就被稱之為中華民族的母親。她與悠久的歷史同流至今,與中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象徵着中國的文化、政治和社會。歷史上曾多少文人騷客以詩描寫黃河的洶湧澎湃之勢;唐朝詩人李白在他的《將進酒》一詩中以鏗鏘有力的句子這樣讚譽黃河: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很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黃河之水通江户,珠穆朗瑪連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另外,中國還有一個廣為人們所使用的諺語,叫做”不到黃河心不死”。基於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務必請諸位到黃河邊上一遊,面對着氣勢磅礴的黃河,回想對比一下我們兩國間過去那種關係和今日的友好關係,希望大家能從汲取進一步發展我們之間友誼的力量。這樣,我就安排了這一個參觀計劃。

首先請看正面的這條河,這就是中國的第二條大河----黃河。眾所周知,她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在山東省注入大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0xx平方公里。據説東京至博多的新幹線長1176公里,那麼請您記住:黃河的長約從東京到博多兩個半來回的距離。黃河的源頭是一股清泉,但是由於遊經中游的黃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因此到了下游時,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濁的河。”百年待河清”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國諺語,就是比喻黃河水之混濁的。

每年經黃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億噸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達到60%。如果用這些泥沙修建一個高一米、寬一米的堤防的話,這一個堤防可以繞地球27圈!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澱在下游的河牀上,每年將河牀抬高三到五釐米。因此,下游河牀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懸河。這就是洪水氾濫的原因,也就是説,下游是這條大河的薄弱環節,這一帶的河牀也比鄭州市內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於這些原因,過去的人們飽嘗頻繁氾濫的洪水之苦。據記載,歷史上20xx年之間,洪水竟氾濫了1500次,實際上是四年三決口。其中最慘無人道的是1938年國民隊伍曾人為地決堤,引起洪水氾濫。歷史上黃河曾多次像這樣被充作戰爭的有力武器,難怪百姓常言道:”亂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黃河流域的人民羣眾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長的大堤,建起了水利發電站,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後的41年間,黃河從末氾濫過。而且,經過治理的黃河水被充分利用於城市用水、農田灌溉和發電,成了一條造福於民的河。

總之,這條大河對人類社會、對自然界既有破壞,也有創造,正是這條大河孕育了中華兒女。那邊那個白色塑像,就生動地表現了這一個主題。塑像高5米重12.5噸,取名”哺育”。身着唐裝,端莊賢淑的母親慈愛地望着懷中的孩子,充分表達了中華民族與黃河年在關係。

諸位請看周圍的山,這一帶的山稱邙山,一直從洛陽綿鄭州,過去是荒山禿領,經過綠化,現已是濃陰覆蓋。遊覽區的一些參觀項目就掩映在這綠色之中。

先請看右面的山頭,那裏一些古象的雕塑,歡騰奔馳,妙趣橫生。只是為什麼在如此優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觀的動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諸位能回答得出嗎?好,請大家好好猜一猜。

諸位請往左邊的山上看,那裏有遊覽區的另一個重點項目----古代黃河治水傳説中的大禹的像。聳立在黃河岸邊峭壁上的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噸。左手握一像鋤頭似的工具,右手高舉,目光炯炯凝視着河的遠方。大禹的父親鯀也曾治水,但最終失敗。大禹治水時,總結教訓,發明新方法,綞成功。並打下政治權力的基礎,成為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之王。”制黃河者治國家”一語或許就由此而來。為治理這條暴虐的河,過去的民眾用盡了智慧和體力,而人類的智慧又在治水中發展。因此黃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國文化的源泉。

為了繼承和發揚優秀的黃河文明,現在山下正興建一座將由三千塊碑組成的黃河碑林。碑林集中了從唐朝至現代前來這裏瞻仰黃河的詩人和文人們的作品,一旦完工,可與集中了歷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周圍的山上還有一些亭台樓閣,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詩人王之渙在《登鸛鵲樓》一詩中這樣寫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正如詩中所描寫的那樣,登上高處,遠眺黃河,更能領略其氣勢。如果可能,今天我想領諸位一直登上那個最高的亭子。

那麼,在登山之前,讓我們來聽一聽關於古象的答案吧。諸位猜到了嗎?

看來答案各異,實際上四、五十萬年前的河南是亞熱帶,當時有許多亞熱帶的動、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據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牽一象的象形文字證明,三千多年前還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國分為九州,現在的河南省屬豫州,豫即象很多之意。因此,”豫”這一個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簡稱。山上的古象塑像顯示了這一個典故。

除了以上介紹的內容以外,還有公元前220xx年西漢時期,劉邦、項羽爭霸的古戰場、用磚雕來表現中國四大古典小説中故事的民間藝術館等等,由於時間關係,請恕不一一講解了。

講解膚淺,內容零亂,很抱歉!只是今後每當諸位看到了日本的江户橋時,請不要忘記我們的黃河,還有鄭州和中國。

最新的河南黃河導遊詞範文 篇14

黃河是一條雄渾壯闊的自然之河,一條潤澤萬物生靈的生命之河,一條亙古不息奔騰宣泄的文化之河。

黃河,母親河,中華民族、華夏族裔五千年曆史文化的搖籃和時代變遷的見證,是中華民族龍的圖騰,國之魂,華夏子孫的精神家園!

走近黃河,感觸黃河,擁抱黃河——鄭州黃河遊覽區為您提供了理想場所!

地理位置

景區位於鄭州西北30公里處。南依巍巍嶽山,北臨滔滔黃河。雄渾壯美的大河風光,源遠流長的文化景觀,以及地上“懸河”的起點、黃土高原的終點、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等一系列獨特的地理特徵、使這裏成為融觀光遊覽、科學研究、弘揚華夏文化、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大河型省級風景名勝區,成為國家旅遊專線——黃河之旅的龍頭。

發展歷史

景區前身為邙山提灌站,1970年鄭州市政府為解決城市用水和農田灌溉的緊張狀況而修建,工程歷時2年,1972年建成通水。在此基礎上,提灌站的管理者們將“以水養水,以水養旅遊”作為指導方針,綠化荒山,開發景區,弘揚黃河文化,使景區初具規模。1981年3月21日,更名為“鄭州市黃河遊覽區”。20xx年,黃河遊覽區更名為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當年先後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20xx年12月31日,被國務院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多次被省、市旅遊局、省委宣傳部等有關部門授予“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十佳旅遊景區(點)”、“旅遊管理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景區景點

在已經建成並對外開放的五龍峯、嶽山寺、駱駝嶺景區近40處景點內,分佈着“炎黃二帝”、“哺育”、“大禹”、“戰馬嘶鳴”、“黃河兒女”等塑像,黃河碑林,《西遊記》等古代名著大型磚雕,浮天閣、極目閣、開襟亭、暢懷亭、依山亭、牡丹亭、河清軒、引鷺軒等亭台樓閣,以及低空索道、環山滑道、黃河汽墊船等現代化遊樂設施。每年吸引着上百萬中外遊客,被譽為萬里黃河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炎黃二帝

炎黃廣場

黃河

禹王台上看黃河

五龍峯是中心景區。山腳下,“引黃入鄭”的八根巨大鋼鐵提水管道,如“八龍吸水”,從黃河直達山腰。半山平台上,矗立着高5米、重12.5噸的乳白色漢白玉“哺育”塑像,其造型是一位慈祥賢美的母親懷抱着甜睡的嬰兒,母容子態、栩栩如生,象徵看黃河哺育中華民族的骨肉之情。

最新的河南黃河導遊詞範文 篇15

各位朋友:

古人説:“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黃河不死心。”今天,我們就要到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去參觀。我先把黃河遊覽區的基本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

黃河遊覽區位於鄭州市西北30公里處,北臨黃河,南依嶽山。它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6公里,總面積約十七平方公里。從七十年代開始,經過幾十年的艱辛工作,景區初具規模。

好了,黃河遊覽區到了。

黃河,我們現代人親切稱之為“母親河”、“中華民族的搖籃”。從黃河的這座中型提灌站看出,黃河兩岸的人民至今仍在吸吮着母親河的乳汁。我們來看這尊 “哺育”塑像,它高5米,重30噸,用漢白玉做成。母親身着唐裝,頭挽髮髻,象徵黃河,懷中健壯的嬰兒象徵中華民族,整個塑像形象的表達了黃河與中華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親情。黃河流動着炎黃子孫共同的血液,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無以倫比的凝聚力,這是一種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現在,請大家看一下週圍的山嶺。這一帶的山稱為邙山,是從洛陽綿延至此。過去這裏曾是荒山禿嶺,經過綠化,現已綠樹成蔭,山上制高點那些亭台樓閣正是一些與黃河風光匹配的建築物,若登臨最高處極目閣遠眺,更能體會“登北邙居高瞰遠氣象萬千廣闊無垠偉偉乎神州大地,觀黃河撫今追昔波濤澎湃奔流不息悠悠華夏搖籃”的意境。

接下來從這裏向西,可以乘坐黃河索道至另一景點大禹山,大家看山上有一尊巨大的大禹塑像。大禹是4000多年前的治水英雄,大禹的父親曾因治水失敗遭到懲處,大禹繼承父志,終獲成功,其“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千百年來激勵着後人不懈奮鬥。我們來看,這尊塑像高10米,重150噸,大禹頭帶斗笠,左手指向前方,彷彿在號召人民治裏洪水。他發明着疏水導流的科學方法至今仍有借鑑意義。他治水的成功,也使他打下政治權力的基礎。民諺有“治水者治天下”,正是對治水重要性認識的真實寫照。

博大精神的黃河文化,再這裏突出的表現為現代黃河碑林,炎黃二帝巨型塑像,磚雕和黃河泥研民間藝術等,現在就讓我們去了解一下吧。

黃河碑林是正在籌建的一處當代時刻藝術寶庫,目前以刻碑1500多快。作品有真、草、隸、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圓、尖、麻、光。黃河碑林以歌頌燦爛的黃河文化,社會主義的光輝業績,祖國的大河風光為主要內容。建成後將分書法藝術館、名人書法館、民族書法國際書法館和美術館五大部分,其中彙集了當代中國書法巨擘毛澤東、舒同、啟功、張大千、林散之、陳書亮等名人的書法精品,石碑以古樸、多樣、生動、深厚為特色,其卓然不羣的藝術形象必然成為新時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黃二帝巨型塑像是體現黃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設計高度為106米,並於1991年9月12土動工。她的興建,對全球炎黃子孫將會產生巨大的凝聚力,激發海內外炎黃子孫強烈的愛國激情。目前,炎黃二帝巨像前的廣場上,已安置了鐘鼓九鼎“炎黃鼎”。鼎高6.6米,重20噸,內部鑄有 “炎黃始祖,萬代景仰”八個篆文,鼎座四壁鑄有“炎黃鼎”三個金文和國家的領導人鄧小平的題詞,體現了億萬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的懷念與敬仰。“炎黃鼎”文化內涵十分深厚,工藝、鑄造均屬上乘,是當代最具代表性的青銅大鼎,是炎黃子孫瞻仰中華人文始祖的主要禮器。

大家知道,黃河自古難行船。但是,現代科學的發展克服了道道難關,在80年代末研製成功了“鄭州號”水陸兩棲氣墊船,鄭州號水陸兩棲氣墊船是我國第一艘用於旅遊的氣墊船。氣墊船是高科技的結晶。顧名思義,它是由船下的大型鼓風機向船身下充氣,使船下產生一個巨大的氣墊,把船身向上抬高20~50公分。船體藉助船後兩個巨型螺旋漿產生的推動力,使船向前行進。

一望無際的黃河灘地坎坷不平,汽車在這裏無法行駛,一般船隻在這裏擱淺,唯有氣墊船暢通無陰,運行自如。

黃河的一大特徵是險情叢生。在黃河平靜的河面下隱藏着無數的淺灘、暗灘,寬闊的河面無船出現,正是“黃河自古難行舟”的寫照。但鄭州號氣墊船實現了零的突破,在河面上乘風破浪,自由飛翔。

大家可以乘坐黃河氣墊船到母親的懷抱進行40分鐘左右的黃河漫遊,在40分鐘的時間裏自東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桃花峪,到達公元前 220xx年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爭天下時的古戰場遺址—漢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灘上將停船十幾分鍾,大家可以出船艙拍照留念。

走吧,讓我們一起去乘座氣墊船和黃河親密接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