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遊詞南京(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1W

導遊詞南京 篇1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將要遊覽的歷史遺蹟--南京長江路292號建築羣,就是著名的總統府。 自明初以來,這裏多有更迭,歷經明、清、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等時代。在明代,這裏是漢王府;清代設兩江總督衙門於此,是清政府統治東南地區的中心。乾隆時期,這裏曾為南巡行宮;太平天國時改為天朝宮殿;清朝後期,曾國藩沿襲咸豐三年前的舊督署規模及佈局進行改建,仍為兩江總督府。1920xx年,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總統府就設在這裏的西花園;1920xx年,這裏又成了國民政府所在地;1948年5月,蔣介石在此就任"總統"。

導遊詞南京(精選5篇)

各位下車後,請向南看,馬路對面是一面鋼筋水泥建成的總統府照壁,壁前有一漢白玉石碑,碑上道勁有力的行書"太平天國起義百年紀念碑"是郭沫若先生所題。這是1951年為紀念太平天國廣西金田村起義100週年而立的,紀念碑兩側為高大的雪松。 大家對總統府大門都不陌生,在許多歷史紀錄片中都見過。這座西洋古典式大門建於1920xx年。原先,門是木結構傳統衙署前的轅門,後嫌其氣勢不足而改建。門樓仿古羅馬風格,有八根圓柱。這是一座兩層半的建築,一樓為門房、衞士室,二樓為衞兵宿舍,樓頂為升旗平台。1948前,門前正中懸掛"國民政府"大字橫匾。1948年後改用木製包金箔的"總統府"三個大字,1949年人民解放軍攻佔南京後被摘下。

進入大門,兩側是類似朝房式的辦公室,中間為一個花草繁茂的院落。大門正對面是大堂,也就是我們説的太平天國天王府金龍殿舊址。天朝時這裏是"真神金龍殿 ",又稱"榮光大殿"。當年,大殿樑棟塗金,飾以龍鳳,四壁彩繪,極其富麗堂皇,是洪秀全大朝之地,曾國荃攻陷天京,大肆掠奪後,火燒天王府,但此殿卻奇蹟般地保全下來。後曾國荃下令揭去紅黃牆瓦,剝去泥金盤龍和木雕,將其翻蓋為兩江總督署的大堂。

民-國時,這敞開的大堂是舉行重大禮儀活動的場所。大堂內正樑上懸掛孫中山手書的"天下為公"紅底黑字匾。 穿過大堂可見一紅柱長廊直通庭院深處。 西邊為原總統府禮堂(清代總督署花廳),是民-國時重大典禮的活動場所。如1948年蔣介石、李宗仁就任"總統""副總統"的就職大典;外國使臣遞交國書;召開重要會議;舉行國宴等都在這裏舉行。 東邊為"清兩江總督署史料展館",館名由著名清史專家戴逸先生題寫。兩江指江南省和江西省,江南省轄今天的江蘇、安徽南部的上海。在清朝,總督是地方最高長官,通常兼兵部尚書銜和右都御史銜,文官從一品,其職為"釐治軍民,察舉官吏,修飭封疆"。兩江總督始於康熙四年,管轄範圍僅次於直隸。 這裏看到的兩江總督署大堂是根據史料模擬陳設的。大堂為商討軍機和拜祀的地方。正中上方懸掛乾隆御賜當時兩江總督尹繼善的"惠洽兩江"額匾。兩側放置總督職銜牌,公案旁有兩把杏黃傘,這是封疆大臣出行儀仗中必不可少的。公案後屏風為朝陽、仙鶴和海潮圖案。大堂兩旁有一對聯:"雖賢哲難免過差願諸君讜忠言常攻吾短;凡堂屬略同師弟使友行脩名立方盡我心",為當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所撰寫。

其意為:就連聖賢人也有差錯失誤、我願下屬你們常針對我的不足提意見;我希望下屬如師弟個個功成名遂,我方安心。兩旁耳房,分文左武右,為休息室。 史料陳列館門上橫匾"清風是式"由乾隆所題,賜予總督於化龍。裏面介紹了1842年以來近代史上11位有影響的總督。分四部分內容,即鴉片戰爭、洋務運動、仿製西學和辛亥風雨。另外,對總督儀仗也做了介紹。

導遊詞南京 篇2

大概是中午十二點左右,我們終於進入了南京城。進入中華門後就看到道路兩邊巍巍的梧桐。媽媽説,南京所有兩邊種滿梧桐的道路都是當年孫中山靈柩經過之地,所以梧桐也就成了南京的標誌之一。剛下過雨的淡淡煙青色的天空,靜靜矗立的古風建築,蒼老斑駁卻又挺拔蒼勁的梧桐,在南京醖釀這一片沉穩厚重的情懷,使人也為這寧靜的氛圍所感染。不知是不是耳機邊安靜的音樂所致,只要看着南京,心裏就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安詳與寧靜。

午飯我們是在一個名為百味齋的素齋飯店吃的。店內裝潢很古典華麗,誦經聲音若有若無的伴着佛教輕柔堅定的音樂迴盪在飯館裏。來吃飯的人不少,可整個飯館卻很安靜,卻又不是壓抑,反而是輕鬆自在安詳寧靜。

走在冬天的南京的街道上,你會忘記這是冬天。在這裏街邊的景色總是綠的。草是綠的,青苔是花壇上的常客,我竟然還發現,有一面牆已經被攀出牆來的綠色藤蔓輕輕包裹。那伸出來的翠綠色枝條,好像在邀請你提前一睹春天的芳容。值得一提的是,在南京,公交車比北京的要小,方方正正的極可愛,以至於我第一次見到南京的公交車時立刻拿起相機抓拍了好幾張照片。還有就是南京的電話亭、街邊的房屋和行人。南京的電話亭不似北京的一般貼滿廣告(雖然也不是沒有),而且形狀就像放大版英式的路燈,極其可愛。街邊的房屋大概是市政府統一裝修過的。普通曲巷人家和小店都是一模一樣的青黑瓦頂,雪白牆壁,方正門框和規整窗子。很多高一點的樓,譬如兩三層的酒家,則是秦磚漢瓦,勾心鬥角,美輪美奐。南京的行人多是騎自行車或步行,車不多,路不寬,倒是紅綠燈多,五十到一百步就有一個紅綠燈。於是這就造就了南京行人從容的步調,或許還有一副好脾氣。

大概作為一個旅人而言,南京的區縣、街道名稱也很奇怪。我住的區縣名稱為白下,我很疑惑,這名字是怎麼來的?後來爸爸告訴我,白下是南京曾用過的名字之一,南京很多區縣都是以曾用名命名的。南京的別稱也很多,金陵、揚州、建鄴、建康、秦淮,等等。街道名稱諸如:北京東/西路、湖南路、漢口路、廣州路……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想這大概是南京作為六朝古都所獨有的一種心懷天下的王者風範吧。

“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痕跡。你可以揣摩,你可以憑弔,可以悠然遐想……”這是朱自清老先生在《南京》一文中描寫南京的話,我想這正好形容我心中的南京,我心中那個安靜温存不媚世的南京。

導遊詞南京 篇3

現在我們將去遊覽的是位於南京城西的一處名勝古蹟——莫愁湖。莫愁湖位於南京西郊的水西門外,總面積約700多畝,其中陸地面積為200多畝,水面約佔四分之三。全國碧水盈盈、柳樹成行,亭台樓閣點綴其間,是一派典型的江南水鄉景色。古代的莫愁湖曾享有“金陵第一名勝”的美譽,清代著名詩人袁枚曾以“欲將西子西湖比,難向煙波判是非。但覺西湖輸一著,江帆雲外拍天飛”的詩句,對莫愁湖大加讚美。

現在的莫愁湖園內主要有勝棋樓、鬱金堂、賞荷亭、水謝、露天舞台等勝蹟,及新塑造的莫愁女塑像,湖的南岸還有粵軍殉難烈士墓。

【莫愁湖名稱來歷:石城湖—莫愁湖】

莫愁湖,原名“石城湖”。六朝以前,這裏是長江和秦淮河下游的匯合處,兩水相聚,逐漸積成沙灘。隨着長江西移,沙灘逐漸擴展,秦淮河出口處也隨着向西北方即今三漢河一帶推移,於是在這裏就留下了一些湖泊和池塘。莫愁湖就是處於當時秦淮河和長江交匯處廢河道上的一處小湖泊,因當年緊挨石頭城,所以稱作石城湖。

莫愁湖名稱的出現始於北宋。據當時的記載:“莫愁湖在三門外,昔有妓盧莫愁家此,故名。”相傳南朝宋、齊時,有一名叫莫愁的洛陽女子,生得美麗、聰慧、善良,與父親相依為命。幾歲那年,父親不幸去世,因家境貧困,無錢葬父,為換取葬父費用,賣身給建康(今南京)的一生意人盧員外作了兒媳,居住在石城湖畔。莫愁女好施樂善,長得又標緻。有一次,梁武帝路過盧員外的家門口見到莫愁女,便起了邪念,先把其夫徵去當兵,再下旨選莫愁女進宮。莫愁女寧死不從,投江自盡。人們為懷念這位美麗善良的莫愁女,就將石城湖改名為“莫愁湖”。庭院水池中的莫愁女雕像就是根據這一美麗的傳説來塑造的,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在那“莫愁”不能愁的時代對“莫愁女”的同情和讚美,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多推薦:江蘇南京瞻園導遊詞

【勝棋樓—鬱金堂—莫愁女雕像—粵軍殉難烈士墓】

勝棋樓是莫愁湖公園的主要建築,相傳當年的明太祖朱元璋和中山王徐達經常來這裏下棋。每次都以徐達失敗而告終,朱元璋非常明白徐達的用意,是怕勝君有罪。有一天,朱元璋事先要求徐達拿出真水平來下一盤棋。結果,徐達不但勝棋,且棋局擺得十分巧妙,用棋子擺成了“萬歲”兩字,朱元璋由驚轉喜,暗暗地佩服徐達棋藝之高超,非但認輸,還將這座樓連同莫愁湖一起送給了徐達以資表彰,勝棋樓由此得名。現今的“勝棋樓”匾,書法蒼勁有力,是清代狀元梅啟照親筆。旁有對聯寫道;“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煙雨;王侯事業都如一局棋杯。”樓上陳設古樸,中堂的南北壁分別掛有朱元璋和徐達畫像及現代著名書法家書寫的“鍾阜開基,石城對弈”對聯。堂前擺放一張專供下棋的棋桌。

位於勝棋樓左側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相傳這裏就是莫愁女居所,因莫愁女喜歡鬱金花,所以稱之為鬱金堂。不過,原有建築已毀於兵火,現在的鬱金堂是1795年重建的。院內有梁武帝蕭衍為莫愁女所作的《河中之水歌》詩碑,清代繪刻的莫愁女石刻像和郭沫若題寫的《莫愁歌》。室內陳設古樸,莊重典雅。牆上掛有許多文人墨客有關莫愁女的詩畫。

在鬱金堂兩側,紅欄曲廊環抱着的一方水池中立有一尊根據歷史資料精心雕塑的漢白玉莫愁女雕像,發會高綰,素裙垂地,手挎桑籃,亭亭玉立,神態自若,栩栩如生,是根據《河中之水歌》中的“十四採桑南陌頭”的詩意雕刻而成的。方池四周,曲廊、賞荷亭、四方亭、光華亭等建築,相銜相生、巧妙連接,顯得格外雅緻、潔淨。

莫愁湖南岸,有一座佔地約370多平方米的粵軍殉難烈士墓。墓建於1912年3月,毀於抗戰期間,1947年重修,1979年再次重修。這座墓是為紀念在與封建餘孽張勛企圖復辟帝制的戰鬥中英勇犧牲的粵軍烈士而建立的。墓前有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建國成仁”墓碑,碑陰刻有黃興所撰墓誌。更多推薦:江蘇南京概況歡迎詞

【莫愁路—朝天宮遺址】

園以水勝,路因園名。與莫愁湖鄰近的還有一條名叫莫愁路的街道。過去人們常説,不到夫子店與莫愁路,就等於沒有來過南京。夫子廟是因曾是一個燈紅酒綠的風月場所而出名,而莫愁路則因“黑市”而聞名。據説,莫愁路上的“黑市”在明代已出現,當時一些破落官家變賣財產,怕人恥笑,就在黑夜之間拿來這裏交易脱手。這裏所交易的物品,既有小商販從民間收購來的廢舊物品,也有小偷、扒手的贓物和貪官污吏所侵吞的物資。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取締了這一帶的“黑市”。

在莫愁路中段,能見到一座高大的石坊,裏面保存有明初大典前的習儀場所——朝天宮遺址。

各位遊客:莫愁湖公園就參觀到此,現在我們去下一個景點。

導遊詞南京 篇4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去中華門城堡參觀遊覽。我們的車正行駛在中華路上,這條路原來是六朝及南唐時代宮城前面的御街,是歷代南京城的南北中軸線。現經拓寬改造,成為既保留明清古建特色又融入現代風格的商業街,特別是沿街底層的騎樓,富有方便行人的人情味,為千年古街增色不少。

前方橫亙在路端的古城堡就是中華門,穿過三道城門駛入第一道甕城,我們就處於古城牆四面包圍的天井之中。請大家順着蹬道臨甕城城頭。我向各位介紹一下。

[古城之邦]各位朋友,談到城這樣一個古代戰爭的防禦設施,各位沒有不知道的,我們從小就熟悉天安門城樓、萬里長城等名詞,它已成了古老祖國的象徵。一部封建社會歷史貫穿着造城的歷史,自始至終伴隨着封建社會的興衰。三幹多年以來,歷朝歷代都把大興土木築城當作興國安邦的重大舉措,“築城以衞君,造廓以安民”。秦始皇調集百萬軍民建造萬里長城,給我們留下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被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目錄。同樣漢武帝修造僅內城即有35平方公里的長安城,而在其後的羅馬城也不過14平方公里,拜占庭才12平方公里,使通過絲調之路來到長安的西方人無不驚歎。城的規模就是國力強盛的標誌。封建社會越發展,城池就越堅固複雜,它體現了創業君王的雄才大略和勞動人民的辛勤創造。屹立的城牆已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到建國前,我國有二幹多座城池,到現在保存完好的有山西平遙古城、(周長13.7公里,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荊州古城、壽州古城、西安古城等。至於世界名城如雅典、羅馬早已灰飛煙滅,以巴黎為代表的數以萬計的古堡,除邊遠的騎士莊園城堡外,大都在大革命中紛紛倒塌。當今世界首屈一指,在硝煙炮火中矗立六百餘年,原長34公里,現存21公里的南京城,是任何一個緘池都無法比擬的。

[應天京城]各位朋友,南京是六朝古都,但這些朝代大多是南北分裂偏安江左的小朝庭,其中統一全國、政唯此出的只是大明王朝的初年。元朝末年,農民出身的紅巾軍首領朱元璋看準了金陵的王氣,選此作為立基興業的根據地,江東沃土的南京山川形勝,物阜民豐,橫可以東進西討,縱則能南征北戰。他於公元1356年攻下元集慶路,改為“應天府”,即應受天命之意。他深謀遠慮,穩住腳跟,以圖宏業。公元1366年接受皖南休寧謀士朱升的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也就是鞏固根據地防守,貯備充足的糧草,不先出頭,避開羣雄的矛頭,蓄積力量,後發制人,爭霸天下。築起高大堅固的城牆,就是實現這個戰略思想的重大舉措。在南唐都城、宋建康府城的基礎上擴建應天府城,“建泰山不拔之基,為萬世無窮之計”。儘管其中有移都中原及故里興中都的考慮,但最終還是接受了劉基的主張,力排眾議,把南京定為京師,繼續擴建完成。

朱元璋調集20萬匠户,籌集資金,直到公元1386年共用了21年的時間,才建成了應天京城。連甕城在內城長達33.676公里,有13616個垛口,二百多個屯兵窩棚,牆高14~21米,基寬14米左右,上寬4~9米,全部用磚塊條石砌成,沿江的牆段部分以巖石峭壁作為牆身和牆基,保留了石城的特色。從江南5省152個州府縣調運城磚,統一規格質量,長40釐米,寬20釐米,厚10釐米,每塊磚上均有銘文記着出產的州府縣官員、保甲及工匠師的姓名,遇有質量問題就要追究,這就是幾百年前的承包責任制,但這種責任是以頭顱來擔保的,因此城磚的質量非常優良,幾百年都未見嚴重的分化d築城是分幾個階段進行的,先是結合皇宮建造拓建南唐都城東部,接着利用原城的南牆西牆加厚加高和延伸,最後擴建北城,環湖帶江,城的面積比南唐城大三倍,達到43平方公里。施工中充分利用山形、舊城、舊堤,用條石打牢城基,有的地段如通濟門至三山門用長1米左右,厚30釐米,寬70釐米的條石砌成7公里的城牆,勾縫用糯米、石灰、桐油、蓼草等熬成極粘的砌漿,並且下寬上窄,斷面為穩定的梯形,再處理好各種排水設施,這樣的工程歷經數百年,還堅固如初。

南京城的形狀是按地形變化決定的,以當時作戰的軍事要求選擇走勢,不是採用方形對稱的古制,而是依山環水,據山脊築城,把制高點富貴山,雞籠山、覆舟山、清涼山、馬鞍山、四望山、獅子山等十幾個山頭作為城基,既居高臨下,增加險固,又減少了工程量。並連接河湖作為城壕。這樣南京城就形成了多邊的自然葫蘆形。各位可以看一看南京導遊交通圖,葫蘆的嘴部在獅子山,玄武湖、莫愁湖是兩個牙腰,中華門、通濟門是底邊。可以看出朱元璋不講虛華最講實用,不拘古制,以適為宜的務實創新的作風,為了彌補紫金山控制城內製高的缺陷,朱元璋又在京城外圍興造長達60公里的外廓,負山帶江,以土築城,號稱土城,設有18個城門,也就是“外十八”的來由,加強了京師的防禦屏障。

[聚寶盆的傳説]朱元璋造城之時,割據江東一隅的地方勢力,財力不豐,而且連年征戰府庫空虛。這樣築城經費就攤派由江浙富户來承擔,大概要佔到一半的費用。作為江南首富沈萬三被大大地放了血,至少獨家領佔了三分之一的攤派。這個老南京家喻户曉的人物原名富,仲榮,排行老三,有當時最富者的稱號—萬户三秀,又稱沈萬三。浙江湖州人,遷居蘇州,現崑山水鄉小鎮周莊仍有沈家故居,因善於經商理財,積累鉅富。人們傳説他少年時,在田野裏蛇口中救出一隻青蛙。這隻青蛙是天上的仙女,因罪被貶下凡,為報救命之恩從口中吐出聚寶盆酬謝沈富。聚寶盆只要投入金銀時,立即溢滿全盆,取之不盡,成了沈萬三滾滾而來的財源。也該他這位富可敵國的鉅商倒黴,朱元璋不僅要他出幾百萬兩銀子的工程款,還要徵用聚寶盆,吃了雞蛋還要殺雞。傳説建造聚寶門時,內外秦淮二水相夾,有水怪作祟在城基挖掘洞窟,城堡屢建屢塌,工程一再延誤。朱元璋指令劉基察訪內情,這位軍師大人串街走巷,忽聽見孩童唱着金陵民謠“金陵城,金陵城,金陵有個聚寶盆,找到聚寶盆,再找戴鼎成。戴鼎成頭戴聚寶盆,埋在城牆根,城門篤定建得成。”劉基本是通陰陽曉卜算的術士,聽懂兒歌的含義,向朱元璋建議尋找名叫戴鼎成的人,再向沈萬三索取聚寶盆。朱元璋也是一個迷信取諧音討口彩的人,造宮殿填鐘山腳下的燕雀湖,殺了田(填)得滿才把湖填平,建後湖皇冊庫殺毛(貓)老人以鎮鼠,故劉基的建議頗合聖意。但沈萬三的聚寶盆也不便強取硬奪,便派徐達前往沈家,聲稱皇上借用,於五更時天亮即予歸還,沈萬三豈敢違抗,只好悻悻捧借。誰知寶盆一去不返,讓戴鼎成頭頂着跳入城牆根活埋於城基,只見金光一道,河妖逃遁,城門立馬造成。朱元璋無盆奉還,就想出一計,下令南京城所有的更夫都不準打五更報時。沈萬三坐等天亮盼着五更報時,直等到天大亮仍不聽五更,知道堂堂天子又耍滑頭賴帳了,但也無可奈何。自此南京城與其他城不一樣,不打五更天就成了慣例。沈萬三最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除築城資金,還要出百萬兩銀犒勞三軍,皇帝認為他與已比富,他用茅山石鋪街心,説他是“謀反”,雖逃死罪,但落得個抄沒家產充軍雲南的結局。

[城門、甕城]明南京都緘闢有13座城門,民謠“裏十三,外十八,城門栓子往外插”及“三山聚寶臨通濟,洪武朝陽鎮太平,神策金川定鍾阜,儀鳳淮清到石城”,用順口溜的語言順序編出了13座城門,即三山門(水西門),聚寶門(中華門),通濟門,洪武門(光華門),朝陽門(中山門),太平門,神策門(和平門),金川門,鍾阜門,儀風門(興中門),定淮門,清涼門,石城門(漢中門)。其中有7座城門增建甕城加強防守。三山、聚寶、通濟四城三甕,石城門三城二甕,正陽(洪武)、清涼、神策二城一甕。各位朋友,什麼叫甕城呢?就是在主城門的內外加建一至多道圈城,形狀似盛水的陶甕。古代有“請君入甕”“甕中捉鼈”的成語,指的就是難以逃脱坐以待弊。有了甕城可以增強防禦縱深層次,利於殲滅犯敵。類似的形式還有羅城、子城、月城等。南京的甕城有不同於其他城的獨到之處,就是甕城在主城門內,僅有神策門一道甕城在外,城內有層層防禦。這也是朱元璋講求實效,匠心獨具的地方。可惜這些甕城除聚寶門、神策門完整保存,石城門大部保存外,其餘都看不見了。

[明城風光帶]1988年南京城牆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保存下來的有21.35公里的牆段。

隨着中華門城堡、水西門及漢中門市民廣場、鬼臉城公園、獅子山閲江樓及三宿巖、神策門公園、台城、月牙湖公園等等相繼修復或即將復建,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值得向各位特別介紹的是台城,它已按原樣修復,面對鐘山,下俯玄武湖,遙對九華山,背倚雞籠山,風光旖旎,還建了城牆博物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安捧前往,保證各位不虛此行。

各位朋友,南京的兩條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風景帶—秦淮風光帶和明城牆風光帶在我們的腳下交匯成結合點。我們現在目形的城堡上散步,不難想象當年建造的艱難和戰爭中攻守激烈的場面,城堡東西寬118米,南北縱深129米,佔地16512平方米,首道牆高21.45米,由一道城門,三座甕城組成。西側是登城坡道,又稱馬道,便於拖運作戰物資。在城內附建有藏兵洞形似陝北的窯洞,一道門的底層兩側各3個,馬道外邊兩側各7個,二層上也有7個共27個,平時貯存軍用物資,戰時可藏兵三千。第一道甕城寬16.14米,三面牆長104.7米,第二道城寬15.8米,第三道寬19.3米,牆高都是8.4米,三道門上原都有閘樓,現已毀,但留有樓基。1.24米高的基座上還留有絞關座石,是用來提升閘門的機關。門洞內原有30餘釐米厚的內開木門和千斤閘,現門枋門栓孔及閘槽清晰可見,不久將重建閘樓、絞關、閘門,恢復原貌。

大家隨我走到最北面的閘樓上,下面就是寬28米的內秦淮河,正對城門的長32米的橋叫鎮淮橋,它正對南唐皇宮的大門,附近就是著名的朱雀橋的故址。內秦淮就是我們在夫子廟看到的槳聲燈影的千古名河。原來是秦淮河的正流,呈v形流經這一帶,河寬達100多米,又稱小江,可通數百噸的大船。兩岸歷來是高門貴第,府宅連宇,聚集了多少代名流文士,商賈熙攘,學子云集,消磨了無數英雄豪傑。十里秦淮,六朝金粉,門東一帶有三國張昭的婁侯府,晉代中丞周處故宅,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出生地。鎮淮橋東北面是明開國元勛信國公湯和府第,河南邊是英國公張輔府第,門西有魏晉名士竹林七賢的遊居之所,大畫家顧愷之的宅樓,有引起李白詠唱千古名詩的鳳凰台,還有中山王徐達的西花園。真是“秦淮明月無新舊,脂香粉膩滿東流”。南唐時為保衞這一居民稠集、富庶繁華之地,下令擴大金陵城,把秦淮河圈入城內,在城外另挖護城河,分秦淮水流,人稱外秦淮河。這樣一來,內河通航的作用逐漸減小了,河道變窄了,但繁華不減,朱樓依舊,沿岸馬頭牆鱗次櫛比,河廳河房依水而築,笙歌飄揚,脂香四溢,“一代粧樓臨水蓋,家家分影照嬋娟”,內門東西,一現秦淮風光的嫵媚妍麗。

各位朋友,繞過三道甕城,從西路登臨城樓,我們看到城為三層,正城門券深52.6米,寬8米多,券洞幽深,要隘險固,券壁上已凝結成鈣質鐘乳石,是數百年時間的沉積。第二層樓基厚47米,寬65米,高9米,磚石結構,7個兵洞深40餘米,寬7米,中洞面積達310平方米,內有閘門絞關座石一對。洞內展有畫、文物和紀念晶供應部,有城牆概況和守城器械文物展覽,等一會自由活動15分鐘時大家可以去參觀或選購。第三層上是寬闊的平台,原有七開間三重檐歇山頂的敵樓及三面環繞的廂房廊廡,下面是一道圍牆屏護,氣宇軒昂,雄鎮城關。它1937年毀於日軍攻陷南京的炮火,但樓基柱礎石仍整齊排列歷歷在目。現市政府已計劃在近期修復敵樓,再現雄姿。城堡的東西兩側是1931年因交通需要開闢的豁口,以利車輛繞門通行,不久也要修建券門連接東西城牆,遊人可步入城牆遊覽。

各位朋友,我們站在城牆上從垛口南望,城外腳下是跨越外秦淮的長幹橋,橋長100米,橋名是解放後第一任市長劉伯承元帥的題。橋正對城門,城門上書“中華門”三,是1928年由聚寶門改現名時蔣介石手題。這一帶是秦淮河河谷地帶,是最早開發南京先民們的聚居地之一,自古繁榮,也是南京建城最早的越城舊址,至今有2500餘年。金陵第一寺三國東吳的建初寺也在這一帶,古名長幹裏。在場各位可能對長幹二不熟,但有一個成語一定耳熟能詳。李白“長幹行”一詩寫道“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同居長千里,兩小無嫌猜”,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愛情故事就源出於這裏。東南方是明成祖永樂皇帝為紀念生母所造大報恩寺和名揚中外的高達80米金碧輝煌琉璃寶塔舊址,抗戰時期,還出土了唐代高僧玄奘的佛骨舍利,驚震佛界。

正南1公里,有一片蒼翠的山崗,那就是雨花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風景區,烈士陵園所在地。山原名聚寶山,因出產五彩斑爛晶瑩可愛的瑪瑙又名雨花石而得名,聚寶門也因此得名,它與聚寶盆故名是兩回事。我們看到,山顛有一巨碑矗立,就是___同志書寫的雨花台烈士紀念碑。這裏是進出南京的南大門,皖贛鐵路通往浙江、福建、江西,寧馬(馬鞍山)、寧高(高淳)、機場高速三條高速公路,寧丹、寧合、環城一級公路從這裏向各地輻射延伸。各位現在這裏,看城內外高樓林立,寬闊大道車行川流,特別是城內數百幢大樓拔地而起,各展風采,構成現代化都市的風景線,給古老的南京注入無限的生機。

各位朋友,看着這堅固的城堡和城牆上留存的累累彈孔,似乎空氣中還彌散着炮火的硝煙,可謂身經百戰,飽受兵火。1853年,洪秀全率五十萬太平軍抵臨城牆,在聚寶山引炮轟城門,用雲梯攀攻城樓,太平軍據守天京的_年間,與清軍在這裏數次激戰。辛亥革命,江浙聯軍司令徐紹楨指揮南路部隊佔領雨花台;在中華門與張勛的清軍殊死搏鬥,最終擊潰清軍光復南京,扭轉子武昌起義後的革命局勢,為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開創了根據地。

最驚心動魄,可歌可泣的是抗日戰爭南京保衞戰中的中華門戰鬥。1937年12月初,日軍以三個師團十萬以上兵力進犯南京,國民黨守軍在唐生智指揮下也有十五萬兵力,敵一一四師團、第六師團從南郊發起進攻,守軍八十四師頂住了日軍三十多次衝鋒,後日軍出動機羣猛轟,守軍師,團長以下壯烈犧牲六千餘名官兵,城堡被打得幹瘡百孔,守軍將士遺體遍佈,空前慘烈。在中華門與水西門之間的城牆段,由五十一師接替犧牲慘重的八十四師。一股日軍乘機在12日中午爬上城頭,守軍與之展開近體肉搏,到下午打退登城的日軍,僅有很小的一支日軍龜縮在中華門東的城牆上,城堡仍在中國部隊的手中。此時守城主將唐生智在蔣介石授意下宣佈撤退命令,但由於戰局混亂,電話線被炸斷,不能及時傳達,許多部隊攻守無措,進退兩難,中華門旋即失守,中國部隊在慌忙撤退中慘遭日軍追堵攔截,未及時渡江者幾乎都被殺害。12月13日,南京淪陷敵手,殘暴絕倫的日軍開始丁屠殺三十萬軍民,的野蠻暴行,震驚中外。江東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就展出了這壯烈的一幕。

我的講解完了,謝謝大家。

導遊詞南京 篇5

“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白馬,帶把刀,城門底下走一遭。”我從小喜歡明城牆,週末總要纏着爸爸帶我去城牆上玩。幾年時間,我玩遍了南京的各處城牆及城門,它給我的課餘生活帶來了許多樂趣。

有一次,爸爸帶我經過富貴山隧道附近時,我突然眼睛一亮,發現前面露出了少許城牆。我們順着城牆根,騎車緩緩前行,然後順着一級一級的台階走下去,如詩如畫的琵琶湖如世外桃源般出現在我們眼前。帶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我們發現琵琶湖的四面除了入口,其他都被城牆圍了起來,我想在古代這應該是個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塞吧!

還有一次,我們在一座城牆下發現了一個隱蔽的洞口,裏面可黑了。好奇的我堅持要爸爸帶手電筒陪我進洞瞧瞧。帶着既害怕又好奇的心情,我們曲折前行,有些地方要彎腰才能通過,十幾分鍾後才到盡頭。後來,我才知道這是明城牆所特有的藏兵洞,每個藏兵洞能容納一百多名士兵呢,真想不到古人設計城牆時考慮得這麼周全呀!在城牆的城磚上我還發現了許多字或符號,還有鬼臉,真有趣。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也喜歡南京明城牆的話,就和我一起去探究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