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語文一輪複習計劃(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W

2022年語文一輪複習計劃 篇1

一、一輪複習的時間安排和總體思路

2022年語文一輪複習計劃(精選3篇)

一輪複習的時間:9月——11月。

9月份開學起,新授課已基本講完,其實一輪複習可以説從開學就開始了,剩下一些需要解決處理的選修科目,如果大學聯考涉及到了就在考點中進行。一輪複習的總體思路是:面向全體學生,抓考點,低起點,重視知識點。建構一個複習體系,也是一個知識體系,也是一個考點體系,也是一個認知體系。完成一個過渡,從零打碎敲到知識體系,從感性認知到理性提升,從知識的接收者到知識的使用者。打造一個成功的備考考生的形象。儘量使學生能在一輪複習中得到全面具體的大學聯考考點的訓練。

二、對備考師生提出的要求

在繼續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上,讓學生做到:堅持背誦默寫;掌握方式方法;強化知識點,不放過知識點的細枝末節;堅持系統化複習;做好材料的積累。

教師要講到位:講到學生的疑難點上,講到知識的關鍵點上,講到試卷的失分點上,講到考綱的賦分點上;要改到位:凡是學生練過的東西都要評改,不要留下知識漏洞;要落實到位:盯住學生,盯準學生,因材施教,梯度在練習中體現;要抓好閲讀,開闊學生視野。

三、具體的複習內容和思路

高三語文一輪複習的內容按照大學聯考考點主要有以下六個模塊:科技短文、文言文、古詩文鑑賞和名句的背誦默寫、現代文閲讀、語用題、作文。我們的一輪複習就以此為主要內容進行,體現複習的階段性和層次性,體現複習的可控性和針對性,體現知識的系統性和方式方法的靈活性。時間大約是從9月——11月,如有需要,可以再延後十天半個月。

先説貫穿整個複習階段的背誦和基本的語用題(成語、病句、排序)這兩大塊的安排。高中部分的背誦在高二下學期已經陸續開始,至一輪複習時基本上第一遍已結束,一輪複習時可以開始第二遍,在第二遍背誦中重點強化考綱要求的國中50篇和高中14篇。安排固定的背誦時間——語文晨讀(一、三、五)20分鐘和課前5——10分鐘。定期小考和大考,小考各科老師自己考;大考年級組一起考,且默寫量較大。我們的目標是,其他題不行,默寫一定要爭取不丟分。語用題作為每天必做的功課來練習,一般成語、病句、排序必有,外加一道其他類型的語用題(仿寫或概括或虛詞填空或圖表等等)。分析答案時儘量讓學生自己分析解決,要讓學生知其所以,還要知其所以然。能力上我們差一些,但我們相信勤能補拙。

2022年語文一輪複習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認真落實《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透徹把握《大學聯考考試大綱》的精神,深入研究和領會新課程語文學科課程標準,做好與新課程的銜接,最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確保大學聯考有新的突破。

二、教學措施及方法

(1)強化積累,夯實基礎

語文貴在積累。誦讀和練習是語文積累的不二法門。誦讀是積累語言材料、培養語感的基本方法,語文大學聯考必須重視誦讀這個環節。各班除早自習外,每天宜再安排15分鐘誦讀時間,制訂好誦讀計劃。誦讀的內容,可參見下列這些。

①誦讀高中語文教材必修1——必修5的文言文。達到會背誦,會翻譯,會解詞。

②誦讀名句名篇。重點是《教學大綱》中規定的9篇古文和14詩詞曲。達到會背誦,會默寫,在此基礎上向教材其他背誦篇目和新課程標準推薦的篇目延伸。

③誦讀字、詞(包括熟語)。一是教材上容易讀錯的字、詞;二是教材中的幾個“附錄”的內容。

④時文美文。自選和由教師推薦一些報刊上的最新時文,通過誦讀,汲取思想精華,領悟寫作技巧,積累語言材料。

⑤近幾年的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特別留意與自己喜歡的文體相同的文章,積累語言素材,掌握考場作文的一般寫作規律。

練習一般安排兩個內容:一是練字,要力求把字寫規範,寫工整;二是練閲讀,包括一篇文言文閲讀和一篇現代文閲讀。選材宜以近幾年的大學聯考題和各地的模擬題為宜。

⑵考點訓練,實現突破

考點訓練是語文備考的核心,考點的訓練必須以“考試大綱”為依據,掌握方法,逐步推進,鞏固知識,擴大視野,提升能力。

1、字音、字形——積累中強化辨析(辨音、辨形、辨義)。

2、詞語(包括熟語)——突出實際運用能力。

3、標點符號——關注常見錯誤。

4、語言運用——依照規範操作。

5、古文閲讀——突出四個重點:

①實詞——重視積累(重點是“大綱”上規定的120個實詞),巧妙推斷具體語境中的詞義。

②虛詞——突出重點(18個虛詞),辨明用法。

③句式翻譯——直譯為主,避開誤區。

④分析綜合——重視人、事、理。

對文言句式的複習,要注意五個聯繫:①把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與對詞類活用的分析聯繫起來;②把對實詞意義的理解與辨析特殊句式聯繫起來;③把理解文句與掌握詞類活用及特殊句式聯繫起來;④把課外材料與課本聯繫起來;⑤把文言中的辨詞析句與現代漢語最基本的句法分析聯繫起來。

6、古詩閲讀——形象、語言、表達技巧。

7、現代文閲讀——審清要求,依文作答。

8、作文——打造文體強勢,突出文章亮點。

突出兩種文體(記敍文,議論文),強化三種表達方式(記敍、描寫、議論),在標題、開頭、段首、結尾等處畫龍點睛,設計亮點。

⑶自由閲讀,開闊視野

繼續每週1——2節的自由閲讀課。“勞於讀書,逸於作文”。閲讀是解決“下鍋之米”的關鍵環節,要利用好。“自由閲讀”不能搞“放羊式”,教師要加以指導,經常給學生推薦優秀文章,對優秀文章,可開展多種形式的指導,如討論,評議,寫讀書筆記等。

(1)閲讀範圍:名著、時文、報紙、雜誌、讀本等,各種題材均要涉及,拓寬知識面,增大知識容量。

(2)閲讀方式:

速讀,寫讀書筆記。速度要求是每分鐘不少於300字,可在課前15分鐘,統一印發資料,根據要求寫心得,當堂收回,當堂批改。

瀏覽,捕捉有益信息。瀏覽是提取信息的有效手段,要求學生瀏覽時,一定要注意記筆記。

精讀,研究佈局章法。特別是對於典範文章,要從析立意入手,研究結構佈局。

⑷常抓作文,注重系統

要化極大的精力和時間,用心經營好“作文餐廳”。作文教學要突出落實各種基礎文體的要求和訓練,要將語言出彩貫串於平時教學,同時要做到

(1)長與短結合(即整篇、分段與組句訓練相結合);

(2)文與綱結合(成篇訓練與擬提綱相結合);

(3)讀與寫結合(讀課文、讀時文、讀大學聯考優秀作文,促寫作);

(4)練與評結合(練規範,練技巧。學生互評,教師點評)。

具體做法:

①備好兩大“菜系”,突出特色品種。

考慮到作文訓練的各個方面,尤其要備好兩大“菜系”——記敍文、議論文。在此基礎上,再備好自己的“特色菜”——自己所擅長的文體。平時訓練,突出這兩種文體,明確文體要求,儘量避免籠而統之地要學生寫“話題作文”。

②注意積累素材,豐富寫作倉庫。

鑑於大學聯考作文,“材料豐富”是一個重要的評分點,也是形成作文區分度的一個重要因素,平時要教育學生積累作文素材,豐富寫作積澱,為作文備好原材料。

③大、小作文結合,提高發展等級。

除考試時的作文認真對待以外,教育學生堅持練筆,養成寫週記、日記的習慣。每週上交一次週記,供老師檢查,促自己寫作。

注重寫作技巧,研究考綱對作文的要求,在發展等級上下夠工夫。

初步擬定:1——8周安排記敍性文章的訓練。記敍文側重訓練記人、記事性,尤其是記事性的文章。9——18周安排議論文的訓練。19——25周安排材料作文、話題作文的訓練。26——28周安排審題、擬題、立意、選材、修改等的綜合訓練。29周——考前,安排擬寫提綱的訓練。當然,視情況,也可交叉進行。

⑸作業、考試,加強落實

堅決貫徹學校和年級組對高三年級提出的作業練習的要求,通過練習加強落實,提高書面表達能力。對學生作業爭取做到精批細改,並儘可能地對生進行面批。做好考試的命題、審題、閲卷、分析講評、考後總結與思想疏導工作,力求讓學生“考一次,長一智”。

三、高三年級語文第一輪教學進度計劃

2022年語文一輪複習計劃 篇3

一、總體設想

複習指導思想:依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夯實基礎,開拓視野,總結方法,提升能力。 複習安排:第一輪(20xx年8月7號——20xx年4月10號)結合課本,夯實基礎;專題講練,逐項過關。

二、考點分析

1.語言知識

(1)字音 《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課下註解、課後附錄。關注多音字、形聲字、統讀字、易混字的讀音。

(2)字形 《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辨析音、形相近的字。

(3)詞語 掌握辨析近義詞的方法,瞭解常用虛詞及複句的相關知識,注重熟語的積累及正確使用,重點掌握常見錯誤類型。

(4)病句 熟練掌握《考試説明》中的六種類型,培養分析能力,總結辨析方法。

(5)標點 無需面面俱到,重點弄清幾種常見易錯標點符號用法(引號、冒號、分號、問號、頓號等)

2.語言運用 複習常見類型,關注新題型,多做創新題;貼近生活,注重實用。

3.名句名篇 名句名篇重點在課內,暫以《語文教學大綱》要求背誦的40篇古詩文為準,課外適當擴展,讀、背、默不間斷。

4.現代文閲讀 準確理解文章內容,把握觀點主旨是關鍵,培養閲讀興趣,總結不同類型文章的閲讀方法和規律,點撥答題技巧。

5.古詩鑑賞 廣泛閲讀,加強積累,進行鑑賞技巧的總結分析和點撥,授之以漁,以不變應萬變。

6.文言文閲讀 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注重翻譯訓練,強化語境意識,能分析概括文中觀點、態度、領悟人物形象,體會表達技巧及語言特色。

7.寫作訓練 第一學期按文體分別訓練規範文,指導學生掌握寫作的基本規律及寫作技巧,並訓練書寫能力,每兩週一次大作文訓練,注重指導與評講;第二學期與考試結合,按題型訓練速度,精講精練,注重積累時事焦點方面素材。

三、備考措施

1.強化合作意識。做到精誠團結,資源共享。要做到 “六個統一”:統一資料;統一教學安排;統一教學內容;統一教學方法;統一教學時間;統一教學檢測。教師分工負責相關專題,全體老師集體討論,然後整理成為導學案,力爭為學生提供最新的學習素材;研究複習備考中發現的新問題,交流複習備考經驗。

2.注重備考研究。要研究《考試説明》中所列的考項,要明確目標,逐項對照,務求落實;對《考試説明》中新修訂的內容,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明確複習目標,調整總複習的訓練思路。要研究學生學習規律、心理、知識結構,研究教法學法。把準考點,理清知識點,找準教與考、教與學的結合點。同時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搜索各種大學聯考網絡信息;積極參加省市縣各項教研活動和校際交往,最大限度的獲取有用信息,指導備考工作。

3.講究複習方法。教師要經常歸納各個知識點的命題規律和各種題型的做題方法,力求教學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尤其是主觀題的訓練,不能只停留在教師宣佈“參考答案”上,要讓學生自己練,自己講答題的思路,並互相評價答題的優劣,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掌握答題的規律,以不變應萬變。

4.培養良好習慣

①培養學生制定計劃的習慣。教會學生自己制定語文學習的計劃,科學安排複習內容,務必保證每天均有一定量的複習時間。

②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習慣。要求學生使用工具書來準確掌握字音、辨析字形、理解詞意、領會用法,為寫作提供原始材料。

③培養書寫工整規範的習慣。要求學生在考試答題時力求字體工整,筆畫清晰,力爭讓每個學生不因書寫問題而失分。

④培養讀書看報的習慣。引導學生通過讀書看報來開拓視野、瞭解時代信息、把握時代脈搏,學習別人的語言風格、章法技巧,為寫作積累素材,補充新鮮血液。

⑤培養勤於練筆的習慣。引導學生及時把高三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所悟不拘形式地寫下來,這既可舒緩壓力,又可積累寫作素材,達到練筆的目的。

5.重視培優補差。

①教師要對每一位跟蹤的學生“立體”的瞭解,注意點面的結合,讓差生有進步,讓優生有突破,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我們學校的學生,優秀的畢竟較少,提高總體成績還要花大功夫。雖然很難將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到一個比較高的層次,但可以減少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響,變可得分為必得分。比如,作文方面,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我們堅決杜絕“未完篇”,儘量少些錯別字,注重訓練書寫工整等等。

②課堂上,對優等生,多提一些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對後進生多提一些基礎知識的問題,促使他們不斷進步。當後進生作業出現較多錯誤時,教師要當面批改,指出錯誤,耐心指導。對差生,採取系統輔導的方法,以新帶舊,以舊促新,發現他們的優點和成績就及時表揚,幫助後進生彌補知識上的缺陷,增強學好語文的信心,提高學習成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