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清明節國小生作文(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6W

家鄉的清明節學生作文 篇1

四月,清明,幾分陰冷,像是儲蓄了好久,一瞬間,湧了上來。

家鄉的清明節國小生作文(精選3篇)

家鄉的清明,是淡淡的綠,不似洛陽城的金紅一片。門前,有點發蔫的墨綠色柳枝散發着輕輕的香氣,枕邊的艾草露出了嫩綠的臉頰,蔚藍的天空裏,遊離於白雲之間的風箏,似乎也是那樣的綠。

吃過午飯,家裏人開始收拾。奶奶不知從何處提出一袋又一袋的紙祭品,佝僂着身子,不停地往返。待所有的紙祭品搬出後,又站在神台前,拉開一個個抽屜,香,蠟燭,打火機……一樣一樣地拿出。而後,她站在那裏,看着,嘴裏念念叨叨地分類,偶爾略微思索,對於這些,奶奶總是很謹慎,怕一會兒燃燒時放錯了地方。過了一會兒,又走到廚房裏收拾一些飯菜,如:燒豬肉,韭菜,白米飯,餅,酒,茶水。當然,最少不了的還是供板和餐具。

雨,剛剛下過,泥土變得濕潤而有些粘稠。一家人,一前一後,在這泥濘的小丘上走着,終於來到了墳頭。

上過香,燒過紙,請祖宗吃過飯,放過鞭炮後,就結束了。山上,縈繞着無盡的思念。

回到家,奶奶把燒豬,切成一塊一塊 的分給大家,曰:“太公分豬肉。”原本死氣沉沉,大家都靜默着,沒有一絲聲響。現在,又迴歸熱鬧。小孩子們推推拉拉,爭先恐後地搶燒豬肉,大人們則在一邊拉拉家常。清明,一家人又聚在了一起。

柳枝還像以往一樣,緊緊地貼着門,艾草的香氣溢滿了整間屋子。屋外,不知何時又下起了雨,一切景物,又變得模糊。

四月,春,雨,柳,家鄉的清明。

家鄉的清明節國小生作文 篇2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這裏過節總有自己的特色。

清明,是一年中的第五個節氣,按公曆來説是在每年4月5日和6日,按農曆在三月的上半月。古人算節氣,都從冬至起,從冬至到清明,中間整整隔了七個節氣。每個節氣按15天計算,整整105天,交清明節則是106天。所以古人説:“冬至百六日為清明”,又説:“春分加十五日則清明風至。”

清明,在遙遠的周代已經流行。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歷代的詩人詞家都有關於清明盛況的描寫,自古以來人們在清明節留下了很多習俗。

清明掃墓,追祀祖先,由來已久,相沿成習。掃墓,又叫墓祭、祭掃、上墳。清明掃墓是因為驚蟄、春分已過,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墳瑩,有沒有狐兔穿穴打洞,會不會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到墳上一方面清除雜草,整修樹枝,給墳上添幾杴土;另一方面準備一些祭品,燒幾張紙錢,給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個簡單的祭掃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肝聞吹笙”、“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記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這一天,人們聚親約友,扶老攜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後圍坐野宴,抵暮而歸。

清明前後還流傳着很多傳統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如拔河、盪鞦韆、放風箏、打馬球、鬥雞等活動。清明節的習俗豐富多彩,歷代的記載十分浩繁。詩人懷清明之作更是爭豔奪彩,不可勝記。從這些意義上講,清明既是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的節日。是寄託哀思的一個契機。各地青少們成羣結隊向烈士陵園獻花致敬,或邀請革命先輩作報告,講革命故事,或組織參觀、旅行、訪名勝、採標本,豐富了節日內容。

家鄉的清明節國小生作文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裏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一大早我和爸爸媽媽懷着感恩的心去掃墓,一路上風景真是美不勝收,春姑娘悄悄的來到我們身邊,讓大自然變得更美。看,金色的油菜花粉色的桃花潔白的梨花都張開了笑臉,柳樹姑娘將它碧綠的小辮探進了清清的小河裏。春姑娘輕輕地吹,小草慢慢地醒。百花齊放萬物復甦,好一幅美麗的景象。

景象雖美,可我們卻是懷着沉重的心情去給太爺爺太奶奶掃墓,此時的天空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挺拔的大樹彷彿失去了翠綠色,這一段時間,時光彷彿停住了,大地萬物都沉默着,不知不覺我們已來到太爺爺太奶奶的墓前,擺好供品,點上蠟燭,默哀三分鐘,燒上好多的紙錢,藉此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裏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的生活着。接着我和媽媽清除了墓邊的雜草,擺上了美麗的鮮花,墓地頓時煥然一新。

在回家的路上我心裏默默地想着,明年的今天,我們還會來看太爺爺太奶奶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