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習經驗總結介紹發言稿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5W

張燁凱

高中學習經驗總結介紹發言稿

一、前言

這篇經驗總結的問世,首先必須拜謝我們的敦哥徐建敦老師,他起碼有八成的功勞。如果不是他在大街上霸氣側露把小子我攔下,恐怕我也沒想到要十分系統地總結自己高中三年的各種得失。總結這種東西,系統和零散是天和地的區別,對我個人而言,把自己大學聯考後諸多零散的思考整合起來,收穫很大。

其次,雖然我對徐老師自稱小子,但是面對諸位師弟師妹我還是自信有點斤兩的。倒不是説我考上華附就上了天,在華附讀書的人也是兩隻手兩條腿,不會飛,會飛的是折翼的天使。我説的是,這篇總結100%獨家披露嘔心瀝血,諸位孩子們學習一下,絕對沒有害處。以前我總覺得“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像謝亞龍叉腰肌——裝b,大學聯考完了才明白,大人們的告誡和師兄師姐們的血淚教訓真的不能不聽。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你對這些金玉良言產生逆反心理,大學聯考八成要悲劇。

第三,你們真的要感謝敦哥。不是我拍他馬屁,這樣細心關心學生的老師千年碰不上一個——起碼他走在大街上碰到我一把就抓過來叫我寫經驗總結(既為自己,也為諸位),起碼他是我見過的唯一一個過年用50rmb大紅包懸賞難題好解答的老師。你們要是一不小心霸氣外露給母校爭了光,千萬別忘了謝謝他,最好磕三個響頭。當然,也別忘了拿成績單找他要紅包。(笑)

二、高中成功經驗

進入正題。一見到師弟師妹就揭自己的短,我絕對不幹這種蠢事,所以就先説説自己高中的成功經驗。

首先,就是我在高中想清楚了自己將來大概要幹什麼。

我可以這樣説,沒有人生目標的隨遇而安的人未必會混得太差,但他一定不會有太大出息。有膽的就跟我賭,但我必須説,我絕對贏。

例子不舉,關鍵是為什麼。第一,對於我們而言,到了15歲或以上的年齡,應該逐漸懂得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向。父母不能管我們一輩子,年輕的時候不養成規劃人生的習慣,等父母管不了我們的時候了,我們頓時失去了航向,那時會十分棘手。第二,有人生目標,才有好好過日子的最終目的。正因為我定下了這輩子的奮鬥目標,我才會在高中出了很多岔子(具體詳見後文)的情況下還能堅持下來。同時我推薦大家好好讀讀諾貝爾獎獲得者、現任美國能源部長、傑出的華裔——朱棣文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他重點談了這個問題,十分具有説服力。

那麼要怎麼做呢?

第一,確定自己希望從事的領域。選擇標準:興趣第一,天分第二,就業現狀第三。可能每個家長都想自己的孩子從事就業好的領域,但如果我們自己對這個領域一無熱情二無天分,那麼從事這個領域不會有什麼成就,就業也很難。現在的家長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太過現實,以至於看不清自己孩子身上潛藏的巨大能量。永遠要記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會一直推着你攀登上你能夠達到的最高峯,與其在一個就業好的行業做一個平庸的人,領着3000月薪,不如在一條佈滿荊棘但自己喜歡的道路上闖成大師,自己快樂的同時名利雙收。第二,不要忽視天分的作用。如果你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天賦比別人稍稍差一點,這無所謂,要堅定地走下去。勤能補拙是良訓,這是真理,但我們不能認死理。如果一個很喜歡數學但是數學每次都考0分的人去研究數學,能有成就嗎?不能。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換個方向呢?畢竟人是不可能只喜歡一個領域而對其他事物毫無興趣的。這兩大問題考慮完了,再考慮就業。

第二,規劃好求學道路。要拿到什麼學歷,想去什麼學校,出不出國,什麼時候出國,去哪個國家,去這個國家的哪個層次的學校(最直觀:權威評測機構排名),求學的投入產出比如何,這些都要考慮好。清晰的求學生涯規劃能夠讓我們的目標更明確,並擁有一份安定感和適量緊迫感,更好地投入學習。

第三,確定自己想要成為這一領域的什麼人才。給自己的職業一杆標尺,想從事文史哲或理工的是要成為專家還是普通老師;想從事經濟或管理的是想成為老闆還是經理還是科員,這些要花點時間想想。為什麼要想得這麼長遠?借用拿破崙的一句話: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明確好“將來要幹什麼”這個問題,剩下就一件事:為之奮鬥。我很慶幸自己在高中把這個問題搞明白了。這使我有無窮的動力堅持學習,讓我的日子過得很充實。

其次,懂得安排自己的時間。這有兩方面的含義:一,安排好學習和課外活動之間的時間比例;二,做好每天、每週甚至每月的時間規劃。

高中生活深刻地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的精力太有限,不是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都能做得了的,如果你我們把每件自己想做的事都做了,那麼考上好大學(好高中)基本上也是沒戲了。我們要分清主次,首先保證學習的成功,再適當參與一兩項自己喜歡的課餘活動,並且不能沉迷。

更關鍵的是做好每天的學習計劃。以前我是一個沒什麼計劃的人,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基本上沒什麼概念,作業做完了要幹什麼更是沒什麼事做。上了高二,我開始嘗試做每天的學習計劃:前一天晚上安排好上午的任務;中午(基本上要上的課上午會上完,作業也都佈置下來了)安排好下午和晚上的任務(包括自己附加的作業),然後逐條完成。這樣的好處是,我們的學習工作更有序、更明確,並且在完成課內任務之後有機會給自己開小灶。

然後,找到自己的另一個精神支柱。所謂“另一個”,是因為先前提到的生涯目標必須成為我們學習生活的首要精神支柱,但僅僅有它還不夠,還要再找。我的選擇,一是西方古典音樂中的早期浪漫主義樂派,從他們的作品中吸取積極進取的精神力量(歷史學得好的同學對此應該有所瞭解);二是把鍾南山的簽名和伊瓜因的海報貼在牆上鞭策自己。當然,人的選擇是多樣化的,我們不必強求非要選哪件事物作為自己的支撐力量,只要是自己覺得喜歡的、合適的即可。但我必須聲明,我個人反對以暗戀對象或戀人作為精神支柱——據觀察:以暗戀對象或戀人作為精神支柱的同學,最後結局都略淒涼啊略淒涼。選擇精神支柱雖不及前兩項重要,但也不可或缺。以我的經驗看,沒有精神支柱的人,要麼在激烈的競爭中逐漸頹廢,要麼在高三的高壓下突然崩潰,而有精神支柱的同學,個個都像打不死的小強,在備考最艱難之時愈挫愈勇。

確立生涯目標、安排好時間、找到精神支柱,這是我高中期間三大成功經驗。

三、高中生活的教訓

很好,現在是自曝糗事的時間。以下事蹟,均貨真價實,質量保證,可資諸君參考,望慎勿再犯同樣的錯誤。

(一)要對高中生活的嚴峻性和高中的競爭的激烈程度做好充分心理準備。

我就屬於對華附的激烈競爭沒做好充分準備的一羣人之一。當激烈的競爭撲面而來時,我變得手足無措,並且沒辦法及時地扭轉不適應的狀態這導致我的整個高一都在稀裏糊塗中度過:上面説的三點成功經驗沒有任何一點在高一獲得;不清楚自己在班裏、年級裏的定位;沒有什麼追求,只滿足於做完作業(作業多的時候甚至無法完成)。不僅是在華附,在任何一所示範性高中都不會有競爭力,如果不及時扭轉這種狀態,其結果只有一個:被淘汰。

所以,我們必須盡力避免這種狀況。方法有二:一是在九年級畢業後對高中生活做好充分準備,提前規避,這包括預習高中課程、明確自己在新學校內的定位(考試排名、社團活動參與程度)、避免暑期放縱;二是在進入高中之後,採取措施對不適應的狀態進行扭轉,具體參見三條成功經驗。

(二)杜絕沉迷電腦遊戲

我個人是並不反對玩遊戲(電腦、掌機)的,但是我堅決反對玩上癮。我活這18年,最後悔的就是高一過了一年的“癮君子”生活,簡直後悔得能從大腿上掐下一斤肉。

回頭分析自己高一沉迷於電腦遊戲的經歷和對周圍沉迷遊戲的同學的觀察,我把高中生沉迷遊戲的原因分為兩類:一,對自己的高中生活根本不在乎,以一種吊兒郎當自以為是的心態開始沉迷於遊戲;二,在激烈的高中學習競爭中無法脱穎而出,感到灰心、迷茫,以一種逃避現實的心態開始沉迷於遊戲。我是後者的典型。

對於前者,我認為無需浪費太多詳細分析。從根本上説,這是生活態度的問題,把自己的人生當做兒戲把高中當做兒戲才會如此。儒家説過要“誠意正心”,不擺正自己的生活態度,一切免談。

對於後者,我作為曾經的典型,在這裏介紹一些自己的經驗。

以逃避現實的心態進入遊戲時,那種感覺的確非常爽快。當我以各種名義瞞過父母坐到電腦前,我在遊戲中就可以如魚得水——遊戲所滿足逃避現實之人的,恰恰是他在現實生活中最缺乏的成就感。遊戲給人的成就感使人愈發沉迷其中,愈發沉迷其中,則遊戲功力更高然而對現實事物處理得更不到位,那麼在遊戲中更大的成就感和在現實中更大的挫敗感推動人更加沉迷於遊戲,如此形成惡性循環。

我在上高二後決心徹底甩掉電腦遊戲這個包袱,給了自己很長時間思考。在那段時間裏,我最終的思考成果如下所呈:

人始終是一種趨利性和現實性的動物。沉迷於電腦遊戲帶給我的,除了成就感別無其他,我從中獲利太少。如果我在努力程度相近的情況下取得近乎等量的成就感,那麼我絕對會取現實生活而捨棄虛擬世界。

現在問題來了:我在現實世界中付出了多少痛苦的練習,我又在虛擬世界中付出了多少痛苦的練習?前一個問題答案明確:我確實為了學習付出過,但這種付出不比國中時期多多少,在華附這種環境中,這樣的付出顯然太少。

而後者呢?玩實況足球,最高級六星是隱藏難度,我只玩到五星,而從起步的兩星上升到五星,我付出了多少?在“訓練場”和對弱隊的比賽中練習各種技巧和定位球花了最多時間;自己還要練出足以戲耍ai的戰術,又花不少時間;上網看高手的攻略和調試自己擅長的陣型,還要花時間。但最後的結果是什麼?不錯,我經常贏很多很多強隊,但依然很難取得自己想要的五六球的大勝,有時候手感欠佳,甚至要下調難度。

所以最後的結果是:我的課後時間,花在實況足球上比花在學習上更多,但我打遊戲的水平離真正的高手依然相距甚遠,取得的利益微乎其微;而在讀書上,我並不笨,之所以在高強度的競爭中不佔優勢、感到自卑,甚至逃避現實,關鍵在於努力的程度不夠,花的時間太少,如果課後把玩遊戲的時間和讀書的時間對調,天知道能取得什麼成績?

從此以後我重新把生活中心放到學習上來,用功學習,從高二上學期期會考的年級89名進步到高三二模的年級15名,廣州市101名。

要杜絕沉迷電腦遊戲,關鍵在於理順自己玩遊戲的心態和遊戲與現實的得失關係。其實高二以後我偶爾還會小玩兩把,愉悦心情,但我明白其中的道理,總是點到為止。

四、高三學習的經驗教訓

高三是最特殊最關鍵的一學年,不僅因為它關係到我們的大學聯考,更因為它科目雖不多,強度卻異常的大,我們的身體和心理都承受了極大的負擔,需要巧學,而非蠻力。

要形成自己的固定學習規劃

前文我介紹的一個經驗就是做好近期的學習規劃。到了高三,還要升級一步:固定的學習規劃表。所謂固定學習規劃,就是固定下來的、週期性循環的、儘可能不改變的學習規劃。比如下午6點是固定學習時間,那麼下午6點就永遠拿來學習;週一下午6點做a項,那麼就永遠做a項,週二下午6點做b項,就永遠做b項。根據自己的特點安排好固定學習規劃,一年積累下來,收效明顯。

需要説明的是,儘管我強調到了固定時間就要開始學習,但完全做到很難。當我們的固定時間被某些雜務沖掉時,就放過它,不要在第二天的固定時間補前一天的任務,而是按部就班。隨着高三進程的深入,我們的學習能力也會變化,那麼我們應該根據一些階段性考試所反饋的結果,恰當地調整固定學習規劃裏的學習任務,而不能一成不變。

不可拘泥於錯題本

以往幾年的大學聯考狀元都有“錯題本”這一祕籍。實際上這對大多數人來説可行性不太強。我們把錯題抄到本子上是很費時間的。如果諸君能做到在高三如此緊張的情況下從容做好錯題本,那自然很好,但當我們做不到時,就不要拘泥於它。我們可以把試卷整理好、分類好,把錯題標註好,做好筆記,如此也不失為好方法(這是我的方法)。反思錯題是每個人都要做的,但關鍵不在錯題本,而在反思錯題的制度。我們必須給自己定下這個制度,但至於完成的手段,大可以因人而異,只要效果好就行,不必非要開錯題本。當錯題本不適合自己時卻依然要把它強加給自己時,往往浪費時間,得不償失(我高三前兩個月即如此)。

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

在大多數情況下,老師們會建議高三的學生以長跑作為課餘的運動方式,因為它既能起到良好的鍛鍊效果,又能避免受傷。長跑是一個大眾化的選擇,但並不是我的選擇。我給大家的建議是,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進行鍛鍊,不一定非要長跑。我們必須明白,高三的體育鍛煉除了強健體魄保障體能之外還有另一個極其重要的功能:放鬆精神。如果運動方式不適合自己,就不能讓自己全心投入、摒除雜念,也就難以起到放鬆精神的作用。對此我深有感觸:

最初,我每天下午都去長跑,然而我並不喜歡長跑,每一次都只活動了身體,卻放鬆不了精神,從田徑場出來,精神上依然很疲乏。下學期,我打破了自己“不碰籃球”的禁令,避開球場人流高峯,自己一個人練習罰球。站在罰球線上,我只想着進球,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在動作的規範、連貫、手腕手指力量的運用上。這一變效果奇佳,每次我從球場上下來,一天積累下的精神壓力都得到了很好的緩解。

需要強調的是,所有運動都必須以保障安全為前提,尤其是男生們,打球踢球最好不要打比賽,稍作投籃練習或傳接球、射門練習即可。相對而言,羽毛球乒乓球是較好的選擇。

心理調適至關重要

心理調節是高三學習生活中極其重要的一環,甚至是最重要的一環:做好了,它能讓一個本來能力水準只有文科一本線的學生衝上中大;做得不好,它能讓一個本來可以上中大的學生淪落到廣商。

以我的親身經驗教訓看,高三的心理調適,應當遵循以下原則:前緊後鬆,基調平穩,永不放棄,看淡得失。

相對而言,剛上高三時,我的成績僅是年級中上,提高空間大,所以,我從一開始就給自己施加高壓: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四大歷史系之一)。我把壓力轉化為動力的能力不差,在高壓之下,我的動力很強勁,一成績雖有波動,但總呈逐漸提高態勢。

但我所忽略的一點是,人的承受能力有限,當壓力過大、施壓時間過長時,人會疲勞甚至崩潰。一模之後,由於長期處在高壓狀態下,我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心理疲勞狀況 ,甚至一度產生放棄的心理。所幸我平時比較注意釋放壓力並且咬牙堅持下去,這時的心理疲勞狀況除了學習效率下降之外,並沒有造成很嚴重的後果。這時我以一種無所欲求的狀態參加二模,發揮得淋漓盡致,取得了極好的成績。

所以我認為,我們要敢於在高三起步階段給自己施壓,強迫自己早進入狀態,三個月以後,要平穩地、逐步地給自己減壓,避免情緒的大起大落,以緩解心理壓力或避免出現心理疲勞期——這就是“先緊後鬆,基調平穩”。另一個有價值的經驗是,我們絕不可在自己感到最疲勞時放棄。學過地理的都知道,一天中最冷的時候,往往是黎明前夕,太陽一出來,氣温又要上升。高三備考也一樣,當你努力了這麼長時間,感到最痛苦最累的時候,恰恰是你即將出成果的時候。正如我在二模前的咬牙堅持,只要再堅持一下,就能收穫豐碩的階段性果實——這就是“永不放棄”。

而心理調適的最重大的課題是得失觀的問題。我恰恰栽在這上面。二模將自己所學全數發揮而取得好成績之後,我又充滿了對南京大學的渴望,但也變得十分患得患失:好不容易熬過心理疲勞期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佳,我害怕在大學聯考時丟失這種狀態,與自己理想的大學失之交臂。

前文我提到了自己參加二模的心理狀態:無所欲求。正因如此,我無意中卸下了所有包袱參加二模,才盡數發揮,取得了讓自己真正滿意的成績。其實越接近大學聯考就越應該擁有這種心態。我太過患得患失,平時的學習也受到一定影響。最關鍵的問題在大學聯考期間:這種患得患失的心態使我在面對一套極其詭異的大學聯考卷時束手束腳,失去了平時的膽大鎮定的氣勢,數學甚至有道題在塗卡時沒塗好。最終的結果是,大學聯考是我整個高三下學期發揮最差、排名最差的一次考試。

回首高三,我自以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雖然有時會偷懶,但我依然是班裏面最用功的學生之一。可惜的是當初我沒有看到這一點,沒有關注過程而太關注一個未知的結果。其實患得患失就是自作自受:自己給自己揹包袱,如何能發揮好?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關注自己整個高三的過程,是不是做到了老師和自己要求做到的事情,是不是注重細節、注重基礎。當我們更多的關注過程,不僅能驅散對未知結果的恐懼感,更能幫助我們專注於細節,做好過程。這時候,大學聯考想不正常發揮(甚至超常發揮),都是難事了——這就是:看淡得失。

五、結語

此篇經驗總結甚為宂長,更顯沉悶,希望同學們多多海涵。我之所以寫上很多細節,就在於:高三的問題,很多方法不是提綱挈領幾句話就能説清的,還要具備操作性,提供一個操作範例,以供借鑑,取其長,避其短。這樣,後來人的摸索才有可能因為這詳細的操作範例而節省時間。我想做到的正是這一點。

版權聲明:張燁凱本人保留所有權利。轉載請註明。

人人:張燁凱;微博:hfer_kyle19;qq:623079292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