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讀後感(通用2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1W

金剛經讀後感 篇1

“萬法本空”第一次接觸這四個字的時間在國中。那是綻開在蓮花之上的,由上慧下律法師所提的悟道之法。百般思索,終不能解。“萬法本空”。既空,何來法?無法,怎傳道?若萬般佛法緣本是空,那誦經為何?持咒為何?誦經,持咒皆無表意,那學佛為何?

金剛經讀後感(通用24篇)

相傳,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靈鷲山上請佛祖釋迦摩尼 説法。 大梵天王 率眾人把一朵金婆羅花獻給佛祖,隆禮之後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金婆羅花,意態安詳,卻 不發一語 。大家面面相覷, 不解其意。 唯有摩訶迦葉破顏一笑。佛祖當即宣佈:“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然後把平素所用的金縷袈裟和缽盂授與迦葉。這就是禪宗“拈花一笑”和“衣缽真傳”的典故。中國禪宗把摩訶迦葉列為‘西天第一代祖師’。

“ 涅槃妙心,實相無相 。”禪宗作為佛教中最重要的一支流派。以頓悟為特色,用以心傳心為法門,不立文字,無跡可尋。故萬法本空,非空,非非空。這是一種境界。空,非空,非空亦空。如何理解?“因緣所生法,我説即是空。”萬法因緣生因緣滅,究其本質,當體即空,無所有。但法就是法,真空不礙妙有。孤明歷歷,如鏡中幻影。事求則應,事去則滅。謂之真空。不是不知道,而是不貪執。如禪宗公案所説,銅鏡執與此相,那此鏡是不空彼相,銅鏡也就失去了能照的本性。

究其本相,為不空之空。世人貪執我慢,故佛陀告誡大眾要萬般放下,破除我執我慢,又因其人身有六根,六塵。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應色身香味觸法六塵。六塵是外境,六根是內境。外境加內境產生身心現象,心為外境所轉,也就是被六塵所動,就會以六根造作善惡,好壞等行為,即造業。故《金剛經》把六根、六塵形容為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宣稱若人能夠徹悟六塵世界的虛幻不實,當下就是解脱自在。

與“萬法本空”相對的還有另外一句話,叫做“諸法無我”。 “諸法無我是佛教對主體的獨特意識,本義為軌持,即‘軌生物解,任持自性。’諸法無我認為一切存在都沒有獨立不變的主體或主宰者,一切事物都沒有起着主宰作用的自我或靈魂,世界上沒有單一獨立、自我存在的、自我決定的永恆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因緣而生,都是相對的、暫時的。”簡單地説,就是指一切事物 , 都是特定條件的因緣和合,是可分的,是多體的。任何一個物質,有其組成成分,每個組成成分又有其組成,可以無限推演下去,這樣找不到一個不可分的實體存在,一切是緣起性空,是沒有不可分粒子的大空性,沒有固定不變的實體從過去到現在到未來,人是這樣,其他一切事物也是這樣,是無基無根的空,這就是諸法無我!

與“諸法無我”相對應的也有一句話,叫做“諸行無常”。 《涅盤經》偈雲:“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所有事物的運行都是無常變化的,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而只有有了生與死的概念,才會感到所有事物的無常生滅;如果沒有生與死的分別,就不會感到諸行無常了。 運動是絕對的,一切事物都是瞬間變化,沒有絲毫靜止。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看見種種的物質和東西都一剎那不停的流逝着,遷流變化。世界的一切事物沒有一樣是永恆的。任何東西都有它形成的時候,形成過後會保持一定的相貌。過了一個時期,它慢慢的壞掉,最後消失的無影無蹤。故而稱之為“空”。我們所認識的這個世間,世界上的物質,我們的身體和生命,以及心念。沒有一物不是生滅變化的。故説“無常”

眾生的身心是眾多因緣聚合的結果,即是我們過去有種種的業因緣,它們湊合形成我們現在的身心,所以它是一個聚合體,以佛法來説,即是五藴。五藴就是因緣和合的結果。當中並沒有一個實體是“我”。我是誰?是我們把這副皮囊叫做“我”。是“假名我”。我們眾生給每樣東西名稱後,就認為它是實在的。但佛陀説不是,是假的,是一個名稱而已,“假名我”亦復如是。在這個名稱裏面,並沒有一個實體存在。但是我們凡夫將這些假名我執著以為真,佛教稱之為“我執”。而《金剛經》破的就是我執。故而: 萬法本空,非空,非非空。是則為解。

金剛經讀後感 篇2

要在閲習經典時,日漸規範自己的言行也是非常重要的。就好比吃東西前要洗手的意義一樣! 經文中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併為他人演説,其福德不可思量。讀誦可以,但受持二字最難。道理雖明白了,但要轉化為思想和行為那就更需要勇氣和恆心(善護念)

《金剛經》提到了時間,空間,生命形態,心靈等方面的問題,它的宗教性並不突出。

這本書有張三,李四,王五,趙六等不同人感興趣的話題。一來因為是讀後感,二來是理解和表達能力的侷限,所以就不全面展開。

(一)從 生命的形態開始來入手,我們無法想像死後會是什麼樣,所以只能依託各種宗教來解釋這個問題,現代哲學,現代科學還沒有能力來解決和解釋。所以不管你想不想這個問題,它都在那裏。很多人説好好的,想這玩意幹嘛?那只是暫時逃避,終究那一天還是會來到,正如經文所説:人一生如露亦如電。我們死後成為鬼的可能很大,但鬼非鬼,是名義上的鬼!(經文裏説: A非A,是名A),鬼它是永恆的嗎?會怎麼轉變?原文形容眾生:若胎生,若卵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作為讀後感,也不展開,有興趣的可以翻閲,百度。

(二) 各個宗教的見解,一定都各有獨到之處,但不管信解的過程是如何產生的,個人認為辨析最為重要,否則與“迷信”無差別。記得前年在拉薩的色拉寺看到羣僧辯經,這也是佛教為歷朝文人所信奉,流傳至今的原因。同樣西方很多近代科學家就有因辨析懷疑神權,而遭迫害和犧牲,比如伽利略,布魯若,哥白尼等。所以敢於懷疑和被懷疑,這才是真正的經典,中國的禪宗便是如此。

(三) 我們看問題都是以人(也就是我)的立場開始的:認為這樣,那樣,比如認為蛇可怕,熊貓可愛,可熊貓和蛇自己可怕可愛嗎?相反它們覺得人很可怕!同樣,人認為有外星人,認為有鬼魂,認為有神仙,認為生命是空的,實的,等等。都是以人和我的觀點來看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個就住了一個我相,我見的觀念,所以得出的結論未必是正確,顯然沒有跳出來看問題,相對宇宙來説,人類的知解,好比井底之蛙。在天地的眼裏,人和祭祀用的芻狗(稻草扎的狗)沒什麼分別,所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釋迦摩尼佛就讓大家從放下我見,放下自我開始,如果沒有了我就沒有了很多痛苦煩惱,知解也就慢慢走向正確!但大多數人害怕失去自我,我也是!

(四) 一個想法,用文字很難表達,即使説出來,也只能表達10%,別人理解你的意思時又打折扣,所以我們用語言表達時還要用眼神和動作。所以誤會也從言語開始,有時候發現説出的話,並不是自己的意思,但話卻已經説出口。釋迦摩尼佛的表述精簡到位,但他最後説他無法可説,因為實在沒有辦法用文字語言來窮真相。為什麼這麼説?比如宇宙的速度,維度,我們根本無法用大腦來想像。霍金那樣的科學家也只是探取了宇宙海洋的一粒沙子而已,最近説關於之前黑洞的觀點有錯誤。所以我們人類的眼睛虹膜只能看到三維空間的事物,佛説宇宙至少有十個維度,對於四維我們人類已無法識別,何況更高維度。所以我們説在找外星人,但外星人可能在研究“人類細菌”,就像細菌感覺不到人類一樣。

(五)《金剛經》原文: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從不住心開始,有些事情過去了,就過去了,忘記它。第2天就讓它空掉,煩惱也就沒了。我們昨天心裏恨一個人,但到今天就該忘記了,或時間長的,2年3年也該忘記了,原來存儲恨的地方,現在空了,煩惱就沒有了。一笑抿恩仇,像閃電一樣的肉體生命,多大的事情。

(六)A非A是名A,所以佛非佛,是名佛。空也非空,是名空,因為有了我們這個真實的存在,才會體現有虛空。所以我目前不認為什麼都是空的,不然還上班幹嘛,在家等死算了,反正是空的。釋迦摩尼在世時,和普通人一樣,吃好飯坐在那講法。這是一件真實的事情,所以《金剛經》並沒有説什麼都是空的。相反是因為有,才相對出來這麼一個空。易經的陰和陽也是這樣一個道理。比如當我們失去我們這個曾經擁有的肉體時,我們的靈魂回過頭來看着自己的身體時,才體會出來相對的一個空。

(七)《金剛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入邪道,不能見如來。看過林語堂寫的一本散文《人生不過如此》,他是這樣形容他那個時代(120xx年前),國人對於佛教有種既相信又懷疑的心態。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燒香拜佛猶如交易的很多,直接的,含蓄的,具體就不展開了。所以我們可能見到佛的形象嗎?可能因為懇求佛祖保佑而得到什麼?我目前認為只有通過研習,辨析經典,從而使自己內心得到昇華,從而理解真相,完善自己的言行。

(八)有人如果做到了沒有了我見,沒有了偏見後。這個時候你去做好事,去佈施。就開始走向佛所説的不住色,聲,香,味,觸,法佈施的道路上去了。那確實是一種境界,普通人只能想像,所以知道了,並不一定做得到,這當中有段過程叫:修行!

(八)去潛心閲讀學習一部宗教經典,如果你説自己是光從哲學,人文,宇宙觀,生命科學,文學的角度為出發點的話,那可能有點蒼白。也許你自己也不知道,其中可能包含了某種名的宗教情結在裏面。每個人都有一種情結,各式各樣的,但唯獨宗教情結是最為神祕和莫解的,不論你信仰或正在信仰某個宗教中。

(九)道家的想法是:爬山不一定非要到高峯,半山腰的風景同樣獨道!所以我選擇發發微信,非常希望遇到有同樣見解或不同意見的朋友來探討。我還是和以前一樣的想法,暫時可以把學些當成哲學,生命科學,宗教,宇宙觀等任何一種形式來看待!

金剛經讀後感 篇3

從長假前開始,儘量與每天讀一遍《金剛經》,我把這個事情分享給一些家人和朋友,認同的感覺現在開始注重自我修養提高,不認同的覺得開始有些迷信了。然而從本心來説,我每天讀金剛經只是為了能夠達到一種大的心量的境界,也就是不因為一些小的事情,而煩心。工作生活的很多事情,事情發生的時候可能會覺得很大,但是等到真的回過頭了想想,卻發覺其實有些太過於執迷這些細節的東西。

譬如一件事情沒做好,常會去尋找原因而怪罪,然而其實從長期來看,這樣的方法並沒有帶來什麼好的結果,往往打擊了參與者的積極性,或者讓這個人越來越與你產生距離。當然我覺得也不是説就讓很多事情敷衍過去。很多事情,就是如此的難解釋,彷彿非A即B,但是我相信真正睿智的人,是能明白其中的無限可能性。而我感覺學習佛教的東西,可能讓我超越這種非A即B的狹隘思維,找尋到更大的可能性。

佛經真的是一些及其玄妙的經典,對我來説它的玄妙在於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理解,而且無窮盡也。所以我突然想在每日讀誦經典後,寫一些小感。以記錄自己的領悟,與人分享討論,或許也有很多不太對的地方,以歡迎見者指出。

今日領悟:看待人事,從自己的心出發

我們常常向外去尋求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比如希望改變某人,或者希望事情按照你想的方式發生。然而這些事情,都已經過去,或者是無法改變和控制的。所以最終我們選擇了怪罪,生氣,沮喪等等情緒。把這些化為一種負能量,讓周圍圍着一圈低氣壓的磁場,讓各種人、事控制在自己認為的一個安全範圍內,然而最終發覺圈住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甚至是自己的前途,命運。

所以時常從內心出發來,淨化自己的心靈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大家常説“心有多大,事業也就能有多大”,這以為這其中不僅是指要有遠大的抱負,更重要的是一份無量的包容心。而這種包容心能夠讓你排除萬難,成就你的事業和理想。

然而這份內心的大掃除怎麼做?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像佛教很多法師説佛教終究是要教大家“看得破,放得下”。然而真正能做到“看得破,放得下”的能有幾人。然而這些看得破放得下,依靠外部的力量也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每天要花時間做內心的大掃除,去看破和放下。那是要看破放下什麼呢?是所有的念頭做到心無掛礙。保持這樣的狀態,生活才是真正的美好與快樂。

金剛經讀後感 篇4

《華南虎》這篇文章正是描寫一個身陷鐵籠的老虎那不羈的靈魂,字裏行間都流露出老虎剛毅不屈的性格。這是一篇象徵性文章,文中每一個寫老虎的細節都象徵着作者當時的心理活動與追求自由的渴望。所以事實上作者寫的那隻老虎就是作者本身,只不過是藉着老虎的性格與自己相比。

文中的老虎是一隻被囚禁的老虎,理所當然,這隻老虎是十分渴望自由的。他在籠子裏掙扎,不屈服於所謂的命運,一味擺脱囚禁,追求自由。在人類看來,這種掙扎是一種十分可笑的行為。但是人類才是愚蠢的,他們不敢與命運作鬥爭,屈服於命運,寧願做命運的奴隸,是懦弱的行為。籠中的老虎是勇敢的,也是偉大的,他身上所擁有的不羈的靈魂是與命運做鬥爭的最大武器,擁有它,便可以戰勝命運,控制自我。

人類應該因此得到醒悟,因為動物都懂得爭取,為什麼人類不能呢?難道人類不及動物嗎?不是説人類是高級動物嗎?為何連動物都做得到的,人類卻做不到呢?我認為人類缺乏勇氣,不羈的靈魂,堅韌不拔的精神,只要擁有他們,便可以讓命運不再掌握自己,讓自己來主宰自己,這才是人類最需要的。

金剛經讀後感 篇5

工作之餘,我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書籍之中尤其偏愛的就是史書和古詩詞。最近在看《史記》,這書很厚,都是文言文,讀着挺費勁,但是讀進去了也很有意思。讀到《項羽本紀》時,裏面最精彩的一節就是《鴻門宴》了。《鴻門宴》是項羽和劉邦的分水嶺,中國象棋也是由項羽和劉邦爭霸所演變而來的。

《鴻門宴》所敍述的是項羽,劉邦在共同滅亡秦國之後,范增見劉邦有雄視天下之心,因此舉辦了一個暗藏殺機的宴會,準備除掉劉邦。而劉邦最終在張良,項伯,樊噲等人的幫助下逃離楚營的故事。

項羽,昔日的楚霸王,多麼的威風,多麼的不可一世!但因為與劉邦爭天下,兵敗垓下,最終落個烏江自刎的下場。歸根結底,都是他桀驁不馴,猶豫不絕的性格讓他在鴻門之上錯過了一次刺殺劉邦的絕好機會。就這樣,一個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麼的可悲!多麼的殘忍!項羽壓根兒就沒想到他所見的種.種,皆是劉邦之計。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於小節”。

項羽之所以失江山,劉邦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為個人人格。項羽的桀驁不馴讓他孤注一擲,讓他呈匹夫之勇,讓他兵敗垓下;而劉邦也正是因為他的性格,讓他招賢納士,讓他統帥三軍,讓他“該出手時就出手”。當然結局也必然有不同,一個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個則建立千秋功業。

就個人觀點而論,項羽——我欣賞,但也有一個歎惋——英雄短命;劉邦——我尊重,但他也只有一個評價——書寫歷史。

由此可見,好的個性=好的人生,讓我們書寫屬於自己的篇章。

金剛經讀後感 篇6

讀了《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課文,使我感悟非常多,從而我悟到了一個啟示:生活中要善於發現和感悟,要善於從事件中悟到道理。

讀完其內容,頓時讓人醒悟了許多,文中敍述的是:作者和其他孩子去爬山,爬上去以後,其他孩子就不管他了,他沒法下來,其中一個孩子幫他把他爸爸叫來了,最後,他爸爸就鼓勵他下來了。

這件事激勵了我,遇到困但時,不要想着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着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這樣自己才能拯救自己,莫頓。亨特就是一位勇敢、有信心的人。

同時這為父親給我的感觸也很大:這位父親在心理上給孩子以支持,鼓勵孩子大膽嘗試,教給孩子恰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孩子得到體驗和成功的快樂,使孩子經受了鍛鍊和考驗,增強了勇氣和信心。這是一個合格而偉大的父親。

其實,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困難,只要將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個個認真的去解決,終將戰勝大困難,取得勝利。在成長的過程中,面對困難,勇敢些!"走一步",把困難踩在腳下;"再走一步",繼續戰勝困難,終將成功。

讀了這篇課文,我明白了:困難和危險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堅定信心,牢記從眼前,從腳下做起,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將被踩在腳下!!

金剛經讀後感 篇7

又一陣秋雨瀟瀟的下着,潤綠了竹;又一陣悽風颼颼地舞着,染黃了菊。一位英勇的將軍,頭戴金盔,身披戰袍,手握青劍,獨倚欄杆,仰天長嘯。合上手中的《岳飛傳》,一幅悽美悲壯的畫卷,長久地定格在我的腦海中。

岳飛是南宋抗金名將,自幼拜師學武,大鬧武科場,槍挑小樑王。金兵犯宋之際,他投軍報國,率領岳家軍抗擊金兵,威名遠震。正當他準備直搗黃龍府之際,朝廷卻連發十二道金牌調他回京,最後竟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於杭州大理寺風波亭。岳飛一生精忠報國,不忘國恥、收復河山,指揮了無數戰役而無一敗績,被人稱作常勝將軍。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這首氣貫長虹的《滿江紅》,正是岳飛忠勇一生的真實寫照。

岳飛是勇敢的。他一生出入疆場,對邪惡勢力做出英勇的抗爭,帶領岳家軍血戰沙場,拯救國家於危亡,拯救黎民於水火,表現出了高尚的民族氣節和大無畏的勇敢精神。

岳飛是忠義的。“精忠報國”四個字不僅刻在他的背上,更刻在他的心上。小時候的岳飛,孝敬母親,年紀雖幼卻已常懷報國之志。他不忘師恩,對師傅父親般尊重。在國家危難之際,他一心報國,為國出力,誓死抗金,立下了赫赫戰功。忠義氣節在岳飛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而就是這樣一個忠勇雙全的義士,卻飽含着他的豪情與鬥志,滿載着他的愛國情操和英雄氣魄,壯志未酬,不幸被朝廷小人殺害於風波亭。怎不令今人淚濕前襟,扼腕歎息!

歷史自有公論。“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岳飛的忠勇流芳百世,奸佞小人為後世所不齒。今天,西湖邊岳飛墓中,岳飛頭頂紅纓,身披戰袍,神情肅穆的坐在大堂之中,人們虔誠地供奉他,裊裊青煙,表達了後人的無比懷念和敬仰之情。

風再起,又是涼夜如水,寒風掠過,黃菊猶敖枝頭……

岳飛的死是一遺憾,但他高尚的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卻將永留中華大地,世代流傳。

金剛經讀後感 篇8

你一定看過《家有兒女》吧,是不是感覺很有意思呢。最近,我看了一本書,也同樣有趣,不過故事裏講的是德國的一對小姐弟之間發生的一些趣事兒,它的書名叫《我和小姐姐克拉拉》。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講的是一對姐弟倆在許多場合鬧出了一些笑話。小姐姐克拉拉腦袋裏成天裝着許多想法,她也很調皮,經常會出一些壞點子來捉弄弟弟。而弟弟呢,天真可愛,他總是姐姐的小跟班,因為沒有主意,老是上姐姐的當。

這本書精彩的地方有很多。有一次,爸爸、媽媽出門了,恰巧外面打着雷,弟弟害怕極了,如果真是有強盜來了,該怎麼辦呢,於是姐姐在門上掛了一桶水,以防萬一。就這樣姐弟倆安心地進入了夢鄉。結果呢,強盜倒沒來,倒是他們可憐的爸爸莫名其妙地澆了一身水,頭上還被扣上了一個水桶。哎!你説這是不是弄巧成拙呢。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帶給了我許多歡樂,其中許多的情節還會經常出現在我的腦海裏。 這是一本很風趣的課外讀物,故事很貼近生活,在整個的閲讀過程中,總能讓我不時的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同時也拉近了與孩子間的距離,能夠找到更多的共同語言,看完這本書後,就能完全理解孩子們的心理,他們有時也肯定會難免會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來。所以,大人們看了,也就會更瞭解孩子的心,會對孩子們有時無心惹下的過錯,寬容一笑了!

金剛經讀後感 篇9

對於每一箇中國人來説,黃河意味着華夏民族,意味着騰飛,意味着母親。

我很不幸,因為在這十幾年中,我未曾拜訪過母親——黃河,對於一個炎黃子孫來説,這是一種不孝。

人們都説母親是寬宏的,母親是無邊的,雖然我未曾領略過母親的魅力,但在夢中,在心中,母親用她的驚濤駭浪濁流宛轉,激勵着我,關懷着我。

一聲聲浪聲,讓我的心飄進了母親的懷裏,她用她的氣吞山河之勢領着我奔騰,領着我感受她的豪邁。人們盡情地吮吸着黃河,吮吸着母親的乳汁,他們渴望母親的愛撫和滋潤。

文人用精美絕倫的語句形容黃河,望着日夜奔騰的黃河,望着我心中的黃河,我太過心酸,千年不停地流動,母親累嗎?母親微笑着告訴我,為了這個民族,為了愛她的華夏子孫,這是一種必須的付出,為了華夏子孫能夠騰飛,為了華夏民族精神能夠延續,她必須不停地流動,不停地提醒華夏子孫能夠騰飛,必須滋養這個民族。

騰飛,子孫……我的眼睛濕潤了,為了愛她的人們,她甘願受盡風吹日曬,甘願受到上天的折磨,只要民族能夠騰飛,為了子孫能過得比她好,她甘願承受這一切。

淚水情不自禁的在心中,在我的血液中流動,母親啊!我偉大的母親,我心愛的母親,您讓我敬佩,您讓我感動,您讓我明白什麼叫責任。帶着您的精神,您的祝福流向世界。我懂了,我深愛的母親,我心中的黃河。檫乾眼淚,將對心中的黃河作出一種永恆的愛,帶着母親給予我的責任,我該付出了。

別了,心中的母親河——黃河,帶着希望和祝福,開始奔騰,全華夏子孫開始了輝煌的征程!

金剛經讀後感 篇10

《不老泉》是娜塔莉·巴比特的成名之作。它主要講述了小女孩温妮賭氣離家出走,卻在小樹林裏無意間發現了“不老泉”的祕密——喝了可以長生不老,容顏也永遠不會發生變化。然後,她被善良的塔克一家“綁架”了一天,並與他們過了一天。卻不知這一切都被黃西裝看見了,他從温妮的爸媽那裏要來了小樹林,報酬是找回珍妮。他來到塔克一家的家中,逼迫他們交出温妮,供出“不老泉”,並搬出森林。迫不得已,梅用槍托砸死了黃西裝,而這一幕正好被林間村的治安警察目睹了。梅將面臨被絞死的命運,但是,卻沒有一個人能置她於死地,因為她喝了不老泉。為了保全這個祕密,也為了梅,温妮做出了一個決定:讓邁爾斯在晚上撬開監獄門,自己進去替換梅,讓梅乘着夜色逃走。而傑克,則交給了温妮一杯“不老泉”的水,讓她在十七歲那年喝下它,這樣他們就可以一起走了。可是,這個願望最終並沒有達成,温妮為了救一隻蟾蜍,將“不老泉”的水倒在了蟾蜍身上,自己卻在78歲時去世。

這本書將善良的塔克一家和珍妮與為了發財而不顧一切的黃西裝做了鮮明的對比。黃西裝為了利益,為了發財,而不惜將不老泉的祕密公佈於世,也不顧別人喝下後是否開心,只是一味地為了金錢。甚至當他遭到塔克一家的阻止後,竟想將他們打傷。那時,他的眼睛裏只有利益,只有金錢,完完全全成了一個“利益的奴隸”

這讓我想起了社會上的一些人。他們為了金錢,為了利益,不惜大打出手,有的甚至去殺人放火,不顧一切地以各種手段獲得金錢,

最後因此進了監獄,穿上了囚服。他們也是一個個金錢的奴隸啊!

人要學會控制自己,別讓自己成為“金錢的奴隸”,最終誤入歧途!

金剛經讀後感 篇11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那個騎輪箱來的蜜兒》的書,他主要講述了五年級女生孟小喬在神祕的仙女湖畔遇到了願意到她家去做保姆的蜜兒。這個蜜兒會許多法術,使孟小喬家的生活也變得神奇而又活躍起來,發生了很多快樂的事情。

蜜兒是一個很奇怪的人,她眼角已有一些魚尾紋,但她卻梳着一個童花頭,你絕對看不出她是二十歲、三十歲還是四十歲。她的打扮也很奇怪,一件老式的對襟衣,配的卻是最時髦的牛仔褲,鞋是古里古怪的船形鞋,鞋尖翹翹的。她那老式的衣服外面還披着一條更老式的大披巾。她胸前掛着一副眼鏡,一會兒戴,一會兒不戴,也讓你吃不準到底是老化眼鏡還是近視眼鏡。

蜜兒見孟小喬學習學得都不會玩了,就帶她到樹林裏結識了十分會玩的小人精,她給總是板着臉、一本正經的老師,送上了“笑笑糖”和“跳跳茶”,使老師變得笑口常開、活潑親切;她能變出讓人能看到美好過去的“往事泡泡”使孟小喬面臨離婚的爸媽重歸與好;期末寫評語時,蜜兒讓老師帶上“優點放大鏡”,平時愛挑毛病的老師給每位同學都寫了一段優美的評語······

蜜兒瞭解孩子們的一切想法,知道他們喜歡什麼、厭惡什麼;她把快樂還給孩子們,把他們視若畏途的學校和課堂變成了一個又一個新奇而美好的“奇蹟”。孩子們再也不害怕學校和學習了,學校和課堂也成為學習知識、陶冶情操和心靈成長的天堂。

我喜歡這本書,也喜歡奇怪的蜜兒。

金剛經讀後感 篇12

讀師範時,我從教育學教材和老師的授課中知道了蘇霍姆林斯基名字和他的帕夫雷什中學。從那時起,蘇霍姆林斯基的一些話語便深深地記在我的腦海之中。

做老師以後,我閲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學》,《帕夫雷什中學》全書分為前言和七大章。“前言”部分言簡意賅地闡述了他的基本教育信念。第一章介紹了該校從校長到教師整個集體朝氣蓬勃的概貌。第二章則把該校富於教育性的物質環境生動形象地展示在讀者面前。第三、四、五、六、七章分別就體育與健康、德育、智育、勞動教育、美育五個方面詳盡地闡述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見解和做法。而貫穿全書的一條紅線就是“設計和造就全面和諧發展的人”。這是他終生執著追求的目標,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認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就是把豐富的精神生活、純潔的道德、健全的體格和諧結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學文化素養融為一體的人,是把對社會的需求和為社會勞動和諧統一起來的人。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就必須實施全面和諧發展教育,即把教育看作由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美育五部分有機地相互聯繫並相互滲透的統一的整體,

他在談及學生的全面發展的問題時,總是強調要盡力發掘每個孩子的天賦才能。他指出:“最主要的是,要在每個孩子身上發現他最強的一面,找出他人為個人發展根源的‘機靈點’,做到使孩子在他能夠最充分地顯示和發揮他天賦素質的事情上達到他的年齡可能達到的卓著成績。”而教師的技巧就在於捕捉這一點,並提出相應的適合他提高的任務。以前我們講“成功教育”,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樂趣,而事實上我們在實踐中還是在吃“大鍋飯”,仍然缺乏對學生個體的充分研究,缺少分層的具體措施。新課改背景下我們似乎更有必要來反覆咀嚼蘇霍姆林斯基的這一信念。

蘇霍姆林斯基確信,最完備的社會教育就是學校――家庭教育,他在他的中學內創辦了“家長學校”,並授之以“父母教育學”,而且他的可敬和獨到之處還在於這樣的體系範圍所及,不只限於學齡期,而是早至學齡前,這樣的認識使得帕夫雷什中學在造就全面和諧發展的人上得益非淺。在這個方面我們有很多學校做了許多的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家長會變成“批判會”、“告狀會”的情形也並不在少數。我們對學生的評價的不夠專業也在某種程度上也造成了這樣一種現象:無法給家長提供更多的專業的、有建設性的建議。而家長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也大都存在着這樣一種誤區:教育孩子是老師的事,我只要給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質環境和條件即可。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學校與家庭沒有做好有效的溝通所造成的,這當中,作為社會教育的主要執行者的學校恐怕難辭其咎。

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精神環境,所有的教育活動都在這樣的一種“豐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的背景進行,每個人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形成、滿足自己的需求的興趣,以及展示自己才能和創造的場所。在這個方面他作了如下的嘗試: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課餘時間,他認為離開這一點去談論全面發展,談論素質、愛好、秉賦才能,只不過是空話而已;為學生建立了為數眾多的,足以滿足每個學生精神需要的課外活動小組;引導學生突出三項愛好:最喜愛的課外讀物、最喜愛的學科、最喜愛的勞動創造項目。在這裏他把課外讀物的教育作用提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他曾這樣自我表白説“無限相信書籍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諦之一。”他確信,書如果沒有成為學生獲取精神的源泉,那麼他的心靈中也不會產生其他精神需要。他在給學生列舉的書目中,僅文藝性書目就有270部,而且按照他的説法絕大部分學生在他的青少年期能讀完。也就是十年不間斷讀的話,一年也要讀將近三十本大部頭作品。

另外,就是作者對“大自然”的教育觀,他堅信,大自然是美育的源泉,從讚賞家鄉的自然美景到熱愛祖國的山川,是德育的起步內容和有效途徑,花朵樹木、陽光空氣都是養身至寶,變幻萬千的自然現象是綜合訓練觀察、思考語言表達能力的極好手段。

除此之外,我感觸最深的還是他的“全面發展”教育思想,不正是現在我們大力提倡的“四個面向”的素質教育觀嗎?而且在書中他還提出了具體的實施辦法,真使我受益非淺。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體會到:集體力量最重要。“全體教師團結一致,是教育教學工作的保證”。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們更應該與全校教師團結一致,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用我們投身教育事業的火一般的熱情,用心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為教育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金剛經讀後感 篇13

∨假在家閒着無聊,偶然發現牀頭有一本二號首長小説,應該是HJ帶回來的。讀了兩天,終於讀完了這本厚厚的着作。感慨良多。

書中講述的都是官場的故事,描寫了很多的細節,讀完之後和HJ進行了簡單的交流,把文學作品中的故意描述的吸引眼球的東西剔除,剩下還是讓我覺得污濁。書中除了描述官場的事情之外,為了增加賣點添加了很多女人的事情,無一例外的都是家庭不幸福,婚外情之類,這些司空見慣,屢見不鮮了,影視劇、小説中隨處可見。我奇怪的是為什麼有那麼多領導的家庭不幸福呢?就沒有幸福的家庭的嗎?我覺得一定有,只不過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而不幸的家庭才更有賣點。第二個讓我驚異的是高級領導和有能力、有社會地位的美女之間的故事。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良禽擇木而棲也是常理,他們的這種結合,是各取所需,我想問,你們之間有愛情嗎?如果有,我會肅然起敬,如果沒有,和動物有異嗎?

這部書具體的描述了作為領導的祕書是如何開展工作,如何把日常瑣碎的工作做得細緻入微,如何通過機會為自己謀取利益。我覺得人與人之間心的揣測好難好難,對於我來説,簡直如登山一般。怪不得HJ經常説,簡單也是幸福,簡單更容易獲取幸福。我經常想,大家為什麼要把社會搞得那麼複雜,大家都簡單一點,直接一點,不好嗎?

既然我不能左右別人,就做好自己吧,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嗎?我努力。

金剛經讀後感 篇14

暑假,我讀了《藍色的海豚島》這本書,被書中的主人公——卡拉娜深深折服。卡拉娜的意志比海豚島的巖石還要堅硬,她的心地卻比海水還要柔軟。

《藍色的海豚島》主要講述了藍色海豚島上曾經住着一羣印第安人——主人公卡拉娜和她的親人以及其他的族人。之後,由於阿留申人的到來,她的父親和多數男性族人都被阿留申人殺害了,剩下的人準備去往一個東方的國家,善良的卡拉娜為了沒有來得及上船的弟弟留在了島上。不料,卡拉娜弟弟在和野狗作戰時被野狗咬死,從此,卡拉娜獨自一人歷經各種磨難、克服種.種困難,頑強地活了下來。直到有一天被來到島上的人接走,才結束了她在島上18年獨自求生的日子。

我覺得在逆境中磨練出來的堅強意志是卡拉娜戰勝所有困難的利器。她獨自一人在氣候惡劣的海豚島上尋找食物、製造武器、蓋房子、戰野狗、抓章魚。

此外,卡拉娜的善良是她能夠獨自一人生活許多年的法寶。她放棄了殺死咬死她弟弟的受了重傷的野狗頭領並且收留了它,並且和它成為好朋友。她和島上的各種動物成了朋友:她養蜂鳥,捕魚給受傷的海象吃。她還把她最珍愛的衣服送給阿留申姑娘——儘管阿留申人殺害了她的親人。

我想到我平時遇到一點困難就打退堂鼓。比如,以前我洗澡都怕水進到眼睛、鼻子裏,去年登長城時還沒走多遠就叫苦連天。這個假期學游泳,一開始,我也害怕被水嗆,正好那兩天我在讀《藍色的海豚島》這本書,我被卡拉娜無比堅強的意志深深地感動,克服了害怕水的心理,終於學會了游泳。還有暑假登黃山,我也沒有以前那麼嬌氣,即使腿部被刮傷了,還是堅持登山。

我想即使有一天我到了一個環境惡劣的地方,我也要像卡拉娜那樣,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一切。

金剛經讀後感 篇15

大海上,飄蕩着一艘小船,父親親切地撫摸着兒子,隨即縱身躍入大海;或許,這樣的開始,是海洋,也是天堂。

一個沉溺於自我世界的孤獨症孩子,命運卻無法眷顧到他,無法與自己的同齡人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無法與旁人正常交流,甚至沒有常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是他會毫不掩飾地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開心的時候,會用他的笑臉來告訴旁人自己的喜悦,會用自己的手指在空氣中歡快得搖曳,憤怒的時候,會不停地抽搐身體,會在父親的身體上留下牙印,失落的時候,會噙着淚水,尋求着父親的安慰……

這一切都標示着,他與普通人一樣,擁有着各種各樣的情感,只是無法正常地表達出來,無法面對這個社會,對於恐懼,他選擇了本能得自我逃避,逃離這個社會,以及這個世界,或許擁有着美好的希望,卻選擇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拒絕着一切的一切……

影片的發展,並不如很多國內外的大片一樣此起彼伏,更多是源自生活的那一份平淡與真實,展現的都是平凡人地生活,出自平凡,卻不斷地創造着希望和夢想,海洋館中的場景更是一個昇華的表現;父親帶着兒子,為了今後兒子的歸宿而奔走,一邊教會兒子生活技能,一邊默默地忍受着生命即將結束的痛楚,還不斷地為兒子編織着夢想,告訴大福,以後見到了海龜就如見到了自己,直至最後,沒有了父親的陪伴,大福認認真真地拖地,煮雞蛋,坐公交,彷彿父親一直就在自己的身旁,而大福同時也是幸福的,有那麼多關心他的人幫助他的人,才能夠支持着大福今後能夠順利地走下去。

一個身心健全的人,或許面對命運,可以用自己的雙手去改變這一切,而天生擁有殘缺的人,卻只能屈於命運的安排,以及社會保障和人性道德的良知,海洋天堂固然是一個美好的童話,而現實中能夠像大福一樣在社會關愛下成長的又有多少呢?我國之所以擁有如此龐大的弱勢羣體,與社會的保障機構體系是密切相關的,其間所存在的弊端也一直影響着我國社會工作的發展,導致了社會矛盾的不斷深化,往後若是能夠像海洋天堂中那樣實現對於弱勢羣體的社會關愛,那構建和諧社會也是指日可待。

金剛經讀後感 篇16

有一種力量,叫做愛。愛能融化冰雪,愛能打開心扉;愛能讓自卑與孤獨消失得無影無蹤;愛還能讓一位老流浪漢為素不相識的一家人支撐起一個温暖的家。

故事發生在法國的巴黎。老流浪漢阿曼德返回他大橋底下的住所時發現他的住處早已被三個陌生的小孩給佔領了。他既驚訝又生氣,想把孩子們趕走。可漸漸地,他竟被這三個孩子的真誠打動了,他慢慢改變了自己的態度,與孩子們的媽媽共同支撐起一個充滿愛的家。

是啊!是愛,讓阿曼德從一位惹人厭的乞丐變成了一位和藹的老爺爺;是愛,使阿曼德對孩子們的厭惡轉換成無限的喜愛;是愛,讓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恢復往日的温馨……

每個人的心,都可以成為一台愛的播種機,你播撒愛的種子,便會收穫更多意想不到的愛;你用心耕耘愛的沃土,碩果累累的秋天變回熱情地向你招手。書中的孩子們天真熱情,他們樸素的愛與真情給了阿曼德重新振作的動力。面對橋下的僵局,他們友善地給阿曼德騰出位子,並親切地稱呼他“爺爺”。他們的舉動把阿曼德深深地打動了。他在不知不覺中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家裏,為這個家無私地奉獻出一切。

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將一個辛酸而感人的故事娓娓道來,愛與温暖在字裏行間自然地流露。掩卷沉思,一幕幕往事浮現在我的眼前。我突然發現,生活中“愛”無時無刻不在給予我温暖與力量:考試時,我的筆沒水了,同桌默默遞上她的水筆;作業做累了,媽媽悄悄地端上我最愛的水果;打籃球摔倒了,同學們爭相圍上來關切地問我有沒有受傷……

“橋下寒冷的風,吹不散一家人温暖的愛。”這句話久久縈繞在我的心頭。無論多麼貧窮,無論多麼無助,都能幸福起來,這難道不是愛的力量嗎?

金剛經讀後感 篇17

看過電影安娜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然後就看書啦。在我們普通人看來,她就是一個出軌的女人,可是我我依然很喜愛她,因為她很真,愛了就是愛了,一直沒有違了自己的心去做事。雖然她有時所作所為讓人不理解,我欣賞她的活法和生活方式。她開始是依附於一個沒有感情的丈夫,後來,為了愛情,又依附於另一個男人,把愛情看成了她生命的全部,她勇敢的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着,有着快樂也很辛苦。

現實生活中,愛情不能解決人所有的慾望和需求,縱使愛情一直存在,沒有保障的愛情讓人恐慌讓人累。我欣賞安娜的勇氣和勇敢。她活的很真,很純粹,我喜歡她的真。渥倫斯基愛安娜,而且他的愛並不膚淺,也許剛開始他對安娜的愛戀有着虛榮的成分,但安娜患上產褥熱即將死去時,“他在她患病期間真正認識了她,瞭解了她的心靈,所以他覺得以前就好像從來沒有愛過她,現在,在他了解了她,真正愛上她的時候,他卻在她面前顯得非常低下”甚至列文也為她傾倒,因為“她除了聰明、文雅、美麗之外,她還非常誠實…”我愛安娜,她是一個“彷彿有一種過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個的身心,違反她的意志,時而在她的眼睛的閃光裏,時而在她的微笑中顯現出來”的生氣勃勃的女人,當她她鼓起勇氣與情人遠走高飛時,我更是不可抑止的喜歡欣賞她。

可惜可愛的安娜還是自殺了。因為她選擇了自由,選擇了真誠,選擇了勇敢,最後卻不得不死亡,她違反了貴族社會的遊戲規則,做了冷酷自私者中的一個叛逆者。安娜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只是因為她是一個真誠的女人,是一個貴族社會真誠的女人,是一個男權社會下貴族社會裏還保持着真誠的女人,因此她只能自殺。如果她是多麗,忠信老實地守着家庭,在懷孕生子,再懷孕生子中耗費青春,而且不得不苦嚥下風流丈夫到處拈花惹草帶來的痛苦,她就會繼續如困獸般維繫無聊的婚姻,如果她是培特西夫人,私下放蕩荒淫但表面道貌岸然,她就不會在賽馬場上失聲而起,而且隨着渥倫斯基離開了家庭,或者如果她能有一份自己的事業,她就能發揮自己的才智,充實自己的生活,不再是隻要愛情,一切都不重要的小女人。但她的命運註定她無法生存。安娜的一生是美麗的,她的一生都保守了這種美麗。雖然流言蜚語踐踏了她的人格,死亡奪取了她的生命,卻沒有任何力量改變了安娜內心的持守。她只是很真的做着自己,追求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沒有錯,喜歡她的個性,敬仰她的勇敢,她就像個天使,只是那個環境那個時代不允許。現實是殘酷的,真誠的人們卻活的很辛苦。無奈,生活就是這樣,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壓抑着自己過活,披着人皮在人羣中穿行,我們很無可奈何的。我們的真被殘酷現實壓抑着。安娜只是我們的崇拜者,她的悲劇説明了我們生活在這個現實的世界中,我們必須遵循它的原則去生活,否則安娜的悲劇照樣會重現。

金剛經讀後感 篇18

今天,我又讀了一遍《山居歲月》,故事中的情節再一次讓我着迷。就像《華盛頓電報》對它的評價一樣:“非常令人驚訝,這本書吸引我一讀再讀。它老少咸宜、風格清新,讓人回味無窮。”

這本書寫了紐約男孩山姆,在五月的一天離開家。他要到克斯奇山尋找曾祖父遺留下來的葛博禮農場。一把小刀,一捆繩索,一把斧頭,幾顆打火石和鋼片是他為這次出走準備的所有東西。對於山姆而言,這不是一次短暫的旅行或露營,他是要像樹一樣在森林中長久地獨立地生存。

跟隨着山姆深入森林的腳步,“野外生存”這四個字漸漸地不再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和虛幻的想像,它的真實。艱辛和迷人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所有沒有勇氣和機會進入野外的我們。如何用打火石和鋼片點燃火種;如何把木頭削成漁鈎在溪水中釣魚;如何在沒有魚的時候尋找貝殼和山慈姑果腹……當這些人類用千百年時間習得,又被人類用千百年時間忘卻的生存技巧在一個叫山姆的紐約男孩離羣索居的日子裏神奇地再現時,我們才驚覺我們已經和孕育了所有生命的自然界離得有多麼遙遠!

“驚風抖抖羽毛。我把它捧起來,貼近下巴,用鼻子去搓揉它温暖的毛……從這一刻起,我就愛上了這隻鳥。看它滑稽、笨拙的動作,感受生命的存在,真令人愉快。”正是這隻名叫驚風的幼小獵鷹與森林裏的眾多動物陪伴着山姆,讓他在這遠離人羣的深山裏,不再孤單。

山姆在少年時代能夠有選擇離羣索居生活方式的自由和勇氣是幸運的;有機會能和《山居歲月》相遇的人們也是幸運的,它讓我們找到了自己的內心深處。

金剛經讀後感 篇19

我在寒假裏讀了《雙面獵犬》這本書,它講述了一隻豺和一隻獵犬生下的一隻豺犬——白眉兒,白眉兒生下來就沒有了父母。雖然母親給它創造了短暫的家,但那很快就結束了,它只能跟在成年豺的後面,過早地開始了的求生的歷程,後來在磨難中白眉兒練就了超羣的本領,但又遭到了豺王的嫉妒,以至於被趕出了豺羣。幸好遇見了一獵户,它想生活會變得安定一點,但沒想到這個獵户好逸惡勞,它幾乎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但聰明的白眉兒“慧眼識英雄”,機智地奔向了村長、獵户阿蠻星—它的伯樂。後來雖然它經受了村民們的誤會,但它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敢贏得了村長和村民們的信任和尊重。真是逆境造就人才啊!

從這本書中,我認識了一個道理:逆境出人才。惡劣的生存環境,逼迫人或動物發揮潛能,適應環境,練就一身功夫,為後來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用我們老百姓的話説就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最近,我看了中央電視台的一期節目,講的是一個山村小姑娘,家境貧寒,她每天早上6點,天不亮起牀,走上將近兩個小時的山路,翻越七、八座山,去國小校上學,每天兩頓玉米粥,吃個白米飯都是奢侈的,當記者問她苦不苦時,她説:“苦,但想上學,上大學,走出山村,脱離貧窮。”看到這裏,我不禁流下了同情的淚水。

想想我自己,衣食無憂,父母為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學習條件,我更要好好學習,努力進取,不辜負父母和老師的期望。小姑娘和我都是祖國的未來,“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我們只有努力學習,長大後,才能肩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金剛經讀後感 篇20

和人一樣,動物與動物之間也有着和平競爭,這種競爭是平等的,它會讓動物與動物之間的友誼和睦相處。自從我讀了《和烏鴉做鄰居》這本小説後,我彷彿來到了多姿多彩的動物世界,這本小説的作家是“動物大王”沈石溪,他的名字早已家喻户曉,我也是在他的筆下一篇篇生動的文章所讀出感悟來的。

這本書描繪了生動的動物世界,講述了關於鳥類的故事,其中有一篇小説叫《雄鷹金閃子》,提到了它的名字;我心中不禁會想起它與敵人作鬥爭的畫面,它是一隻理想遠大、遇到敵人很會報仇雪恨的雄鷹,在我的眼裏,他是一隻真正的英雄,有一顆金子般的心,怪不得它的名字有“金”這個字,這篇小説講述了它的一個故事:雄鷹金閃子降臨在一個美麗的納壺河谷,當時,整個納壺河谷只有它一隻守衞在那裏,只要敵人闖進它的地盤,它就會發動攻擊,直到對方害怕而逃掉為止。有一天,一隻叫白羽臂的雄鷹闖進了它的地盤,於是金閃子風一般的衝着它飛過來,與它進行了鬥爭,不一會兒,白羽臂見打不過對方,就立馬藏得無影無蹤,金閃子發愁了,正盤旋在空中。這時,它發現草地上有一條銀白色上下嵌着一塊梅花狀的疤痕,金閃子立馬知道了這條銀環蛇是當年殺害它妻子女兒的兇手,就在這一瞬間,它忘了白羽臂,向銀環蛇衝過去,就這樣也改變了雄鷹與雄鷹的關係,與因換車進行了激烈的鬥爭,鬥爭未完,正當金閃子受到銀環蛇反擊時,白羽臂飛了過來,在兩隻雄鷹的合作下也順利地把銀環蛇解決掉了,金閃子為了感激白羽臂的幫助,從此就和它成為了朋友,金閃子也希望讓白羽臂也能有一個稱心如意的伴侶。

讀完了這篇小説,當我要讀下一篇小説的時候,我不得不再想回到這篇小説,因為這篇小説讓我想起了國小語文教材中的一篇現代詩《有的人》中的一句話:“有的人他為了多數人更好地生活。”金閃子就是這樣,它不僅僅有着一顆理想遠大的心,而且還有這對別人似金子般的心,而我雖然有時候是這樣,但卻徘徊在第一種人和第二張人之間,讀者這篇小説,我已把金閃子和它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裏。

自己活,讓別人也活,大家共享生存資源,生活就會變得更美好!

金剛經讀後感 篇21

寒假的時候,我看了一本叫《笑貓日記之藍色的兔耳朵草》的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楊紅櫻。我看了這本書後有許多感想。首先,我先向你們介紹一下書裏的人物:笑貓是這本書中的主人公。他是一隻會笑的貓,也是一隻能聽懂人説的話的貓。虎皮貓是一隻雌貓,她的耳朵聾了。在每個黃昏,虎皮貓都會為人們敲響祈福的晚鐘。杜真子是馬小跳的表妹,還是笑貓的主人。

介紹完人物,我就來講講這本書主要的內容。我知道在遙遠的羣山之中,藏着一座晶瑩得如同藍寶石般的藍山。生長在藍山上的藍色的兔耳朵草能治好虎皮貓的耳朵。但通往藍山的道路危機四伏,根本沒有人能通過。那巨大的山蜘蛛、兇猛的母老虎、殘暴的公花豹,還有力大無比的湖怪,都能輕易地置人於死地。為了虎皮貓,

這一路我走得義無反顧。但是我歷盡千辛萬苦才採來的兔耳朵草竟被幾隻讒嘴的兔子偷吃了。當我萬念俱灰地回到馬小跳的家,綠毛龜(一隻被我稱為大師的烏龜)卻告訴我,只要心中有愛,奇蹟就一定會出現……這就是這本書的大致內容了。

在書上還有許多藴涵着深刻道理的地方。比如:“在池塘邊的蘆葦叢中,我找到了綠毛龜,向他請教這個謎團。‘這些科學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綠毛龜將頭從殼裏伸了出來,‘他們只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卻不知道植物也是有感情的。’植物有感情?我也是第一次聽説。‘我問你,’綠毛龜問我,‘那枯樹和鐵樹,是不是都聽過你給虎皮貓講的故事?’我點點頭。的確,枯樹和鐵樹都聽過我的故事,而且都聽過不知多少遍了。”這段話體現了植物也是有感情的。所以我們不要破壞植物,要成為植物的好朋友。

這本《笑貓日記之藍色的兔耳朵草》還有很多感人的地方,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去買一本。

金剛經讀後感 篇22

《紅玫瑰與白玫瑰》中有一句話是這樣寫的“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牀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我覺得蠻在理的,一度成為了名言。

張愛玲的文字總是那麼的細膩,深入人心,偶爾看了會覺得被壓制住了,動彈不了,但我愛她的文字又愛得那麼的熾熱,就像我之前看了她的小説《紅玫瑰與白玫瑰》,文字或許有些淒冷,但是往往是一針見血。

故事講述的是在振保的生命裏有兩個女人,他説一個是他的遵從傳統的白玫瑰,一個是他熱情似火的紅玫瑰。一個是聖潔的妻,一個是熱烈的情婦紅玫瑰太天真任性,風情萬種。白玫瑰是傳統女性的懦弱,紅玫瑰拋棄了家庭,拋棄了她所擁有一切,斷然和老公離婚,妄想這樣安排好就能和振保在一起,但振保聽到後一陣慌亂,所有自私的想法都出來了,剩下的只有辜負了。白玫瑰自覺得很愛振保,因這他是她的老公,所以愛他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傳統的中國女性,其實也蠻委屈的,而且沒有人可以訴説,妻子也許是一件妨礙眼的居家擺設罷了,糊里糊塗嫁了人,結果還是成了犧牲品。

振保因為為了實現自己理想的生活,害了自己和兩個女人,只覺得最值得同情的是白玫瑰,白玫瑰並非不好,只因為他不愛,卻因為適合做太太便拿來填充自己的生活,他卻不明白有時候人只靠理智生活不顧忌內心的感受,最終很難朝着自己曾經策劃的,理智的即定路線行駛,會受到內心的煎熬。每個人都值得別人去愛,都總有一個人為你痴迷,但白玫瑰卻因為振保選擇了她而失去了這種機會。因為不愛,白玫瑰的美在他看來都厭煩,毫不動心,他毫無知覺相反還潛意識裏怨忿她。總希望愛的不一樣,曾經愛的,時間長久了又會覺得很無趣。娶了一個安靜的妻子,又覺得不是自己愛的,但是確實放心的。猛然之間,突然發現,其實並不然,你不曾愛她,她也尋獲着自己想要的朋友的妻子,愛着,偷來的快樂覺。得世界上那個時候她給了你所有的新鮮和刺激感覺。

當她愛他,那麼勇敢的時候,他卻開始變得懦弱了。退縮,退縮,直至逃走。再遇上時,她已然不是原來的那個她了。當時忘着她離去的背影時,他眼神裏面的是後悔麼?也許總要有一個女人,讓男人明白愛情,然後當他明白的時候,再付出的時候確實另一個人了我很佩服那個後來在公車上碰到的,已經變老的紅玫瑰,振保問她是否過得好,是否愛她現在的老公,她點頭説:是從你起,我才學會了,怎麼樣去愛,認真的,愛到底是好的,雖然吃了苦,以後還是要去愛的,所以振保又説:你很快樂她説:我不過是在往前走,碰到什麼是什麼。我想她是一個很勇敢的女人,雖然吃了苦,以後還是要去愛的能説出這樣的話的女人,我想不會有太多的。振保這個人物可以讓我看到白描出的人性,還有平凡生活中普通人的掙扎與悲哀,其中又有瑣屑且易逝的歡喜,最終是無奈,淹沒在時代裏了。

看了這個《紅玫瑰與白玫瑰》感覺挺不錯的,很值得認真的閲讀,認真的思考,認真品味其中的唯美。

金剛經讀後感 篇23

《埋在雪下的小屋》是曹文軒先生寫的。

這本書主要講了四個孩子——大野、森森、林娃、雪丫在尋找鹿的過程中,被雪埋住了。當時是在一個小木屋裏,四個孩子永不放棄,一直堅持挖雪,靠着頑強的毅力終於逃了出去。在小木屋的生活苦不堪言,四個孩子經常會捱餓,死神也在森森和大野的身上停留過,但都被克服了。

通過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只要有意志,就一定能在沒有吃的困難下活下去。

大野、林娃、森森三個男孩找到了一個罐頭,就在罐頭只剩四塊時,在自己極度飢餓的情況下,把最後四塊讓給了雪丫,在挖雪時,他們不讓學丫挖,而是讓她在牀上休息,這種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當然學丫也給他們帶來了希望。在男孩子們覺得永遠也出不去時,是雪丫的朗誦聲讓他們重拾信心,堅持挖雪。在他們眼冒金星時,雪丫找到了一盒火柴,讓他們看到了光,體會了光,感受了光,他們頓時又有了力量!

平時從來沒有飢餓感的他們體會到了飢餓,體會到了食物的珍貴。平時認為有太陽是件很平常的事情的他們,現在是多麼渴望太陽……

一個人擁有的東西直到失去時,才能體會到它的珍貴!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知識,我很喜歡這本書!

金剛經讀後感 篇24

《論語別裁》是南懷謹先生對《論語》的解釋。整本書都在教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不是一個善於總結反思的人,對於《論與別裁》可能理解的不深,只能記下自己一些零星的感受。對於《論語》裏經常提到的“君子”“小人”其中有一句對我的感觸特別大。“小人之過也必文”這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説的“文過飾非”。有些人對於自己的過錯,總喜歡給自己找一個藉口、理由來掩蓋自己的過錯。而一個君子錯了,就承認錯了,所謂君子之過如日月之蝕,和太陽、月亮一樣,偶爾有一點黑暗陰影,大家都看得見。可是等一會就會過去,仍不失原有的光明。君子不怕有過,不要自己去掩飾,錯了就坦誠錯了,大家都看得見,這就是君子風度。不過現在明白了,改過來,人們就像對月亮、太陽一樣,仰望他的光明。讀到這幾句話的時候,我就在反思自己:在這方面我是個君子還是個小人?對於自己的過錯我是否能夠坦誠?不,我沒做到。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當我錯怪了某位同學的時候,我曾因為自己是老師而不好意思或是不肯蹲下身子跟孩子説聲對不起。現在返回頭來想想:我們教師都在教育孩子誠實,不要説謊,但老師自己卻不能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錯誤,這叫孩子怎樣做?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當我們面對錯誤,勇敢地説出“對不起”的時候,我想,因為我們的坦誠,我們依然是孩子敬重的老師。

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又能有多少人做到呢?這也就是所謂“執德不弘、信道不篤”。譬如:看見別人做好事,心裏一定肅然起敬;看見人家有好畫,心裏也很欣賞;讀書時看到有些道理很對,也很開心,但是我們照着做了嗎?沒有,這就是“執德不弘”。我們沒有這樣遠大,我們也服從真理,看見別人做好人好事也很欽佩,但是自己做起來,沒那麼積極,不能發揮。我們人生的體會,有時明明知道這個道理,但到處理事情時,自己的個性、脾氣一來,就不管道理了,這就是“信道不篤”不踏實。“焉能為有,焉能為之”,換句話説,自己沒有建立一個人生觀,自己沒有中心思想,簡單一點就是缺少一種目標的動力,這就像我們最近在寫的三年規劃,開始時,我有些迷茫:我該怎樣給自己定位,自己的目標在哪裏?偶然間在雜誌上看到這樣一件事情:法國一家報紙曾經進行刊登過一個問題:“如果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盧浮宮失火了,情況只允許搶救出一幅畫,你會搶救哪一幅?”據説這家報紙收到數以萬計的答案,人們紛紛論證自己的選擇,有的甚至寫出幾萬字的論文,闡明為什麼應該選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而不是凡高的“向日葵”,或者為什麼應該是“向日葵”而不是“巖間聖母”。眾人相持不下,誰也不服誰,直到法國著名作家貝爾納説:“我搶離出口最近的那幅。”

道理很簡單,在失火的情況下,到處是濃密的煙霧,你根本無法看清哪幅畫掛在哪兒,如果你冒險進去找你心中認定的那幅,很可能的結果是在找到那幅畫之前,你自己已經葬身火海。而搶離出口最近的那幅,雖然不是最有價值的,但卻是最可行的。再説,一幅畫只要能掛在盧浮宮,就説明它怎麼都差不到哪兒去,尤其當其它的畫都化為灰燼以後,這一幅即使再普通,也會變得不普通不尋常。

這個故事給了我一個啟示:給自己訂一個目標,並不是一定要價值最大的目標,而是最有可能實現的目標。給自己確定一個目標,一個前進的方向,儘量做到執德能弘,信道能篤。

讀了南懷謹的《論語別裁》讓我想到的是瑞典漢內斯。阿爾文的名言:“如果人類要在21實際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論語是我們華夏民族5000年智慧的結晶。對社會,對人,對社會和人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作詳細而又精煉的透視。《論語》中的每一句話都是經典,為我們明白地講述了:《論語》講究做人做事,如何完成做一個人。南懷瑾老先生把《論語》用自己的理解意譯了一遍,將孔子為人處世的態度展示出來,教我們懂得一些道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