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讀後感(通用2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2W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1

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的奇人,他曾這樣評價過文壇的鉅子:“李白,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再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後,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温厚和厚道,並沒變成尖酸刻薄。”

《蘇東坡傳》讀後感(通用26篇)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才華畢露的背後,幾度升遷的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嚐。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鬥智鬥法。至於王安石的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的得寵人物,位高權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的心鬥那種善於剪除異己,心胸狹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的。類比蘇子由——蘇東坡的同胞親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説道底,在於蘇軾面對,面對錯誤,有敢於提出,敢於批評的態度。也許是富貴榮華,安寵榮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的私慾,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奮鬥目標是定位在百姓生上的,他的雙眼,更多關注的是他們的愉悦或是疾苦。只要他認為變法脱離了實際,與救百姓於水火發生了牴觸,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於在他管轄的州府裏,這些所謂的強國措施他概不搭理。

作者曾經也這樣描述過:“一個高明的政客必然要精通一條藝術手法:那就是要多説話,但內容必須空洞。”這很好理解,如果你的存在不會對那些帶頭人物有所威脅,那你就不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高明的官員永遠不説出什麼,但只要否認。高明的官員必須深有休養,長於説‘無可奉告’‘閣下聽説,誠然不錯!’這樣便大有前途了。第二條,他必須討好朋友。第三條,當特別提防開罪他人。守口如瓶,低聲而斯文,使人高興的竊竊私語,早晚會積勞成疾,因公殉職。”作者説這就是朋黨之爭時政治之中的規則。顯然,蘇軾已一一犯規了,但這並不是他不明白這些“祕訣”,實是因為他的本性就是如此,他的本性就是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俗話説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更何況這些本性是值得歌頌的。蘇軾就是要做到説話做事都要對得起天地良心。當朝雲產下一個男嬰之時,蘇軾也曾寫到:“惟願我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也許他知道,這許許多多的災禍,全是由於他的才智。但我想,這更是因為他本性中的明辨是非,實事求是到死都未曾泯滅呀!

雖然蘇軾的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泥濘,可從他的詩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見聞中能夠發現,他的人生態度是樂觀,是積極向上的。即使是雙足深陷的時候,他依舊能唱着小調,邀上三五個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為妓女提詩,他和和尚趣談,他為百姓求雨,他四處遊歷。蘇東坡的詩詞良篇裏,他即能寫出赤壁賦這樣恢弘的文章,也能寫出“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富有深遠意義的詩句。

拿林語堂做結時的話説:“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話説就是:蘇東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氣,必當永存。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2

坎坷人生,平靜心態——讀《蘇東坡傳》有感

64年人生,稍順即逝,為官44年,對於蘇東坡來説,這一路卻是坎坷的,3次貶官,心態依舊,這是難得可貴的。

22歲的蘇東坡,懷揣着滿腔的熱血進京應試,受到了考官歐陽修的青睞,對於蘇東坡來説,這是他為官生活的開端,蘇東坡信佛教,同時保持着“服膺儒家,經世濟民”的思想。

在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中寫到“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獄,幽則為鬼神,明則復為人矣。此理之常,無足怪者。”這句話是蘇東坡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説的,在我看來這表現的是蘇東坡對於人格的一種看法,“浩然正氣”説的就是一種心胸的寬廣。蘇東坡認為,氣是獨立的,不會隨着世事的變化而改變,正如人的初心,對於一個人來説倘若他有怎麼樣的初心,那麼在他的人生旅途中都無不體現着。而這正是蘇東坡,保持着頑強樂觀的信念和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

44年中,三次被貶,分別貶至黃州、潮州、儋州。對於貶官之人來説他們本是失落的,但蘇軾卻與眾不同,他沒有因為貶官而否定人生,否定自我,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從他的詩詞中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在被貶後依舊心繫人民百姓,做着想歐陽修所説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這與當今社會習近平主席所説的目標“決戰全面小康”又有什麼不同呢?一切都是為着廣大人民的利益着想。又如在《赤壁賦》中那段精彩的主客對答,我也不難看出蘇軾有着強大的自我調節能力,他的樂觀與豁達遠超出了我的想象。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那麼的不同,人生就好比是心電圖一樣,有起有伏,起證明着成功,伏證明着挫折,如果是一條平直的線,那證明你已經死了。而面對人生重大的挫折,我覺得蘇東坡應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人生起伏又如何,做到問心無悔就好了。烏台詩案,王安石變法是導致蘇軾貶官的主要原因,但回首這些事情,不是為了打造一個新的文化氛圍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着社會的發展,只不過是處於封建時代,這些東西並不大被認可罷了!

事實上,在我的生活中面對困難與挫折我會像蘇東坡一樣,以一個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哪怕是處在人生的低谷,都會通過任何正當的方式調整自我的心態。蘇以遊玩釋之,吾以運動釋之,我會想無論好壞這一切都是浮雲罷了,壞的事情很快就會過去的,與此同時也不忘為他人着想。

人生不易,與其讓自己鬱鬱寡歡地度過,不如讓我們像蘇東坡一樣,以一個樂觀豁達的心態去對待人生,對待這個社會,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讓國家不斷強大起來。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3

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曾説:“我們未嘗不可説,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祕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穌所説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鴿子的温柔敦厚,在蘇東坡這些方面,其他詩人是不能望其項背的。這些品質之薈萃於一身,是天地間的鳳毛麟角,但只對蘇東坡生平、才情多一些瞭解——便知林語堂先生上述所言非虛。

談及東坡居士,恐不喜其者少矣。其詩詞書畫,造詣少有人能及;其幽默達觀,即便身處逆境,亦不以為意;其關心百姓疾苦,至一處為官,必竭力造福當地;其至情至性,念念不忘亡妻;其不畏權貴,每每對之戲謔不已;其平易近人,即令引車賣漿者,亦可成為知己。

《蘇東坡傳》,非簡單之流水帳,更非採用“春秋筆法”,而是林語堂先生閲讀大量資料,包括蘇東坡的札記、詩詞、私人書簡等後所著的傳記。我心度之,是否林先生與蘇東坡有諸多相似之處,不然為何其言己瞭解、喜愛蘇東坡,而又能將《蘇東坡傳》寫得如此色彩鮮明、感情豐富。

觀蘇東坡一生,無法不對其才智讚歎不已;而其言行、詩詞、幽默,無一不是其才智的體現。

蘇東坡是幽默的。某次與王安石談及王之所謂“字源學”時,引用《詩經》中“鳴鳩在桑,其子七兮”,並父母共九隻鳥,以王安石的方式來向其解釋為何“鳩”為“九”、“鳥”二字合成,實為嘲諷;後某次更戲謔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則‘滑’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貶至缺醫少藥的海南之後,對朋友僧人蔘寥的關心,他仍在回信中説“但若無醫藥,京師國醫手裏,死漢尤多。”以此來告知朋友不必擔憂。

蘇東坡是熱愛生活的。其餘不必説,僅在美食方面,就有軼事、傳説數樁。他自己研究烹飪之法、自己釀酒,更是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後世。他在詩詞中,也多次提及美食——“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蘇東坡是感情豐富的。他的《江城子》一詞,“十年生死兩茫茫”,對其亡妻寄以情思,與其“大江東去”風格迥異,悽婉哀傷。在朝雲因瘟疫早逝後,他在《朝雲墓誌銘》和《悼朝雲》一詩中,均表達了深切情愛與傷痛,後來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詞中,以梅花象徵朝雲,既似寫花,又似寫人。

蘇東坡是剛直的。儘管有過數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詞風。好友劉恕罷官出京時,他寫詩諷刺“羣烏未可辨雌雄”,後又寫“猶誦麥青青”,對官場榮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剛剛被釋出獄後,即寫詩兩首,隨後自己也擲筆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藥!”

蘇東坡也是幸福的。他一生交友無數,知己遍天下,兄弟情深,妻妾對其關愛有加。儘管不如意事眾多,如朝雲笑言其“一肚子不合時宜”,但他的生活又怎可不稱為過得快樂呢?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誰説不是呢?僅此感懷東坡居士這位曠古奇才吧!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4

《蘇東坡傳》是學者林語堂先生的所作,該書以文獻資料為基礎講訴了東坡顛沛流離又充滿瀟灑傳奇的一生。

提起東坡,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大多帶着親切會心一笑,隨口都能吟上一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或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東坡的作品之中無不流露出他至真至誠的本性,詼諧而有趣,文字間莫不真篤而誠懇,完全發乎內心。

唐朝詩人李白、杜甫的詩篇傳頌至今,廣為人知。李白瀟灑自如,從心所欲,遨遊天地之間,不為凡塵瑣事羈絆;杜甫憂國憂民,心懷天下,沉浮官場爭鬥,終身鬱鬱寡歡。李杜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或太過不羈灑脱,或太過憂愁苦悶,只選其一,未免太過單一。而東坡恰好將這兩者合二為一,他的一生既憂且樂,美痛兼具,此乃真正的快意人生。

蘇軾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文學、書法、繪畫等各方面皆有很高的造詣。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詞作上與同為豪放派的辛棄疾,並稱“蘇辛”;詩作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的理念。

蘇軾的才情雖名聞天下,但他一生卷在政治旋渦之中,仕途上歷盡艱辛,烏台詩案屢遭貶謫,然而他始終光風霽月,淡然處之,真乃“一蓑煙雨任平生”。

歲月如流沙,彈指間,韶逝。東坡就如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永遠散發着光與熱,吸引我們去探尋他深厚的文學寶藏。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5

蘇東坡是宋代文化孕育出來的曠世奇才,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蘇東坡傳》800字讀後感,歡迎大家閲讀,供您參考。

最早喜歡蘇東坡是因為他的詩文,看了林語堂著的《蘇東坡傳》後,為東坡完美的人格所傾倒,肅然起敬的同時又生愛慕之心,胸中湧動着一種激情,似奔騰洶湧的長江之水,繼而化作一股向前的力量,啟迪我的心靈,激勵我奮發向上,這就是東坡千古不變的精神魅力吧!

蘇東坡偉大的人品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他完美的人格正源於他豁達樂觀的積極人生態度。

他有一顆仁愛的赤子之心,對妻子東坡柔情似水,“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纏綿悽婉,至死不渝的真情,讓人動容,“惟有淚千行”。他和子由更是手足情深,兩人在宦海中互相扶持,共同高歌,一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道出了對弟弟的無盡思念,令所有寫月的詩篇頓時黯然。

不僅對家人,東坡對朋友對百姓也是至真至誠,仁愛有加,甚至對他的政敵都能以直抱怨。正如他自己所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這是何等的胸襟和大度!所以他的朋友遍天下,快樂一直陪伴他。

東坡一生沉浮宦海,飽經憂患的拂逆,卻仍保持天真淳樸,終生不渝。因為他生性倔強,又過於心直口快,加之才華過人,就得罪了許多奸佞小人,小人的齷齪就是見不得美好,誹謗誣陷永遠是他們的拿手好戲,於是東坡屢遭貶謫、流放,甚至逮捕入,獄險些喪命。面對所有磨難,他仍不憂不懼,泰然處之。因為他身上具有至大至剛的浩然正氣,所以無所畏懼。

在黃州,在嶺南,在海南島,不管環境多麼艱苦,他都能苦中作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在東坡種稻、植桑、種菜、養蠶,自給自足,勞苦之中亦自有其樂。“空皰煮寒菜,破灶燒濕葦”卻也怡然自得。“酒足飯飽,倚於几上,白雲左繞,清江右回,重門洞開,林巒岔入。”如此悠哉遊哉,比之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與灑脱,有過之而無不及。眼前皆美景,只因心中有豔陽!因此他得以實現從現實人生到藝術人生的轉化,使他的坎坷境遇化作充滿藝術審美情趣的人生,詩意的生活體現在他豐富多彩的文學藝術創作中。這就是蘇東坡,官身不由己,卻能隨遇而安,不怨天不由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好一個東坡,是真英雄自灑脱,是真名士自風流!

東坡的瀟灑源於他心靈識見中儒釋道混合的人生觀。奉儒而不迂執,好道而不厭世,參禪而不虛妄,他入世而超世,超世而入世,樂天知命,執着人生。他高舉儒家的大旗積極入世,實踐着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美好願望。不管在朝廷在地方還是被流放,他始終憂國憂民,心繫百姓。疏浚鹽道、修建西湖、穩定谷價、救濟饑饉、建立醫院等等,“雖千萬人吾往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所以他深得百姓愛戴。

身處亂世,他是無畏的勇者,猶如政壇風暴中的海燕,是庸妄的官僚的仇敵,是保民抗暴的勇士。他挺身而鬥,譴責卑劣的政治手法,主張廣開言路,廢止青苗貸款法,他單槍匹馬向朝廷之腐敗無能進軍,無情抨擊官官相護的虐政,這是何等的膽識與氣魄!東坡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他的謀國之忠,他的至剛大勇怎能不讓人敬佩!

捧讀《蘇東坡傳》,心中湧動着萬頃波濤,無法釋懷,為東坡的情,也為他的才,這也正是林語堂想告訴我們的。

蘇東坡是宋代文化孕育出來的曠世奇才,上天為什麼會如此眷顧他,賦予他那麼多的才情,好生讓人豔羨。他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天才,他的文章如行雲流水,行於所當行,止於不可不止;他的詩如天地奇觀,於境無所不收,於情無所不暢;他的詞如天風海雨逼人,指出向上一路。他揮動如椽之筆,如同兒戲,“春鳥秋蟲之聲”,信手拈來皆入詩文,都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所以讀來給人快樂,難怪宋神宗看他的文章舉箸不食,讚歎不已。

跨越千年,蘇東坡的詩文依舊熠熠生輝,歷久彌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大氣磅礴;“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飄渺深遠;“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富於哲理;“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氣勢恢弘;“若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清秀飄逸;“一蓑煙雨任平生”豪放豁達······他的詩文精彩絕倫,千變萬化,絕不雷同,萬般風情他都能駕馭自如。讀他的詩文或熱血沸騰,或黯然神傷,或忍俊不禁,永遠都是一種藝術的享受。蘇東坡的胸中彷彿藴藏着浩蕩不絕的波濤,層巒疊嶂的峯巖,就如他自己所言“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

蘇東坡的年代已離我們遠去,可他的精神豈止影響千年。於我而言,他是談笑風生的長者,他是學識淵博的老師,他是愛開玩笑的朋友,他是一個大寫的人,永遠頂天立地!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6

深夜。孤燈。翻着泛黃的書頁,嗅着淡淡的書卷氣,我的心靈也拋卻了浮華,得到了洗滌。

之前讀過很多東坡的詩詞,在我的印象中,他僅是一位北宋偉大的文人,留下遺芳百世的作品供後人品讀。這幾天讀完林語堂先生所著的《蘇東坡傳》,才真正瞭解這位偉大的才子一生所經歷的跌宕起伏的曲折事蹟。

林語堂用極自由的散文筆調,化嚴肅為輕鬆,為我們講述了一代文豪——蘇軾的故事。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樂觀、豁達,會享受人生,不故作深沉,開闢了文學的一塊新天地。可這位幾百年才能出現的一位曠世奇才,人生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而是“一個被政敵迫害的政治家,一個終身顛沛流離的才子”。政壇多風雨,此後宦海沉浮,他一貶再貶,由黃州而惠州,由嶺南而海南,愈貶愈遠。面對接踵而至的人生苦難,生命的激流遭遇到不可繞行的暗礁,沖天而起的卻是最美的雪浪。蘇軾以一種全新的人生態度對待不幸,化解苦難,成就了絕美詩篇,成就了他被後人敬仰的“精彩人生”。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苦難面前,東坡的人生始終充滿希望和浩然之氣。

他遠離了喧囂,迴歸於清純空靈;他習慣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灑脱;他明白瞭如何應對困難,才能做到寵辱不驚。多情卻被無情惱,與其去趟政治渾水,倒不如求為“百姓之友”,求其“自退之道”。於是,他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開始了新的生活。“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笑且徐行。”有禪意,有不羈,更有一種勇往直前的無悔。

易卜生説:“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蘇軾的曠達、超乎物我和兼濟天下之志,對於那些如他一樣漂泊淪落、屢不得志的士子來説,是一劑良藥,激勵着他們。如今時代發展越來越快,多少人在歷經挫折之後迷失了自我,選擇了沉淪。而蘇軾,看透繁華,依舊保持着初心。我想,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們何不像蘇軾一樣,“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來笑看風雲,笑對人生呢?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7

蘇東坡親歷五朝,而在這悠悠五朝之間,除去童年和青年時的春風得意,自神宗之後,一直到蘇東坡身死,蘇軾的一生可以説是坎坷動盪,政治上的小人,為了打擊這一代文豪,不惜使盡萬般手段,一次次的貶謫,離中原愈發遙遠,到最後,甚至有了元祐黨人碑的出現,被刻上黨人碑的官員,重者關押,輕者貶放遠地,非經特許,不得內徒,而蘇軾,與司馬光一起,名列黑名單前列。但就是這樣的政治上的迫害,蘇東坡絲毫不以為意。“蘇東坡對他弟弟子由説:‘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所以,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不無緣故。”

林語堂説,“我寫蘇東坡傳並沒有什麼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而我看《蘇東坡傳》卻有許多的理由。其一,蘇東坡的詩詞既豪邁,“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又婉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怎樣的一生,才有這樣的才情?其二,蘇東坡與歐陽修,王安石,到底有怎樣的恩怨?其三,蘇東坡和佛家有怎樣的際會淵源?

天氣悶熱,來不及一一細寫。一言蔽之吧。東坡本人是個生性樂觀的人,多才多藝,深厚,廣博,詼諧,智利超羣,又天真浪漫。有蟒蛇的智慧,鴿子的温柔敦厚(林語堂語)蘇東坡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

王安石是個怪人,徒有救世之心,無圓通機智處人治事之術,除去與他自己本人之外,天下無人可與相處,他還是一個不實際的理想主義者。王安石儀表邋遢。在他的年華21歲到46歲,一直謝絕任命,在一個偏遠的省份當一名小吏。他有創見,也善於言談。但在人際交往上,被認為矯揉造作,不盡人情。

蘇東坡本人一生坎坷,幾次被流放,浪跡天涯,成為百姓之友。他與道佛兩家都交往甚密。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8

從小就讀蘇東坡的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憂愁,“大江東去浪濤盡”的氣勢……無不流露出詩人的豪邁奔放。可我對蘇東坡的瞭解甚少,直至讀了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傳》,才知道蘇東坡原來是千古奇人。

蘇東坡既是虔誠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他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的背後,幾度升遷的辛酸只有他自己品嚐。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與大政治家王安石鬥智鬥法。他熱愛生活,在美食方面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後世。東坡情感豐富,對其亡妻寄以青絲,在《朝雲墓誌銘》和《悼朝雲》一詩中表達了自己的傷痛。蘇東坡是剛直的,即使有過數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他仍不改犀利的詞風。他寫詩諷刺“羣鳥未可辨雌雄”,後又寫“猶誦賣青春”他知己無數,兄弟情深,蘇東坡又是幸福的。

蘇東坡有一身浩然之氣,王安石變法出現了種種弊端,蘇東坡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也表現出他個人的氣質與風格,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精神。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他遠離了塵世的喧囂,迴歸與清純與空靈。他習慣了淡泊,他明白瞭如何應對困難。蘇東坡具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超凡脱俗,剛正不阿,坦坦蕩蕩,使他任何環境中處之泰然,寵辱不驚。

蘇東坡的一生坎坷,但也是豁達的一生。身處逆境也不覺痛苦,腳踏荊棘也不覺悲涼,始終保持開朗,像他的詩詞一樣千載有餘情。

細讀“大江東去浪淘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原來這些都是蘇東坡開朗的態度和別樣的人生哲理。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9

《蘇東坡傳》這本書我才只讀了一半,便對蘇東坡這位大文豪有了足夠的認識。書中提到過許多地名,多得數不清,這也正提示了我們蘇東坡一生漂泊。

在書中,我最喜愛的就是蘇東坡爽朗的笑聲——他的笑聲告訴了我許多道理。短故事

他的笑就是一種自得其樂的笑,他被貶之後賞景便成了他的樂趣。蘇東坡常對着風景寫詩,寫完之後總會為自己又完成一篇文章而高興地笑;蘇東坡的笑,還包含着一種不與人斤斤計較的笑,朝廷的官員為了針對他,因挑不出蘇東坡平時表現完美,就拿他的文章骨頭裏挑刺;蘇軾顯然沒與他們計較,反而還寫出“何日遣馮唐”這句話,話中毫無歸罪之意;蘇東坡的笑,更多的就是苦中作樂。誰被貶之後不低落?就像你突然由組長被降到普通成員一樣,不再被人肯定你的潛質。

時勢造英雄,蘇東坡之因此在中國古代文學史談論上經久不衰,多半就是因當時所處的環境,造就他頗高的思想道德素質。正正因蘇軾的思想超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猶如一顆璀璨的星在人羣中脱穎而出。

我喜愛他毫不恭維、仗義執言的性格。雖然他比較衝動、做事不經過“大腦”思考,但正正因這一點,才使他更富有魅力。《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裏面説過:“不好以為你就是大學教授,因此作研究比較重要;不好以為你就是殺豬的,因此沒有人會聽你的話,也不好以為你就是個大學生,不夠資格管社會的事。你這天不生氣,不站出來的話,明天還有我、還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為沉默的犧牲者、受害人!”蘇軾這種激烈的性格,對當時、和我們後世都有極大的影響,他告訴我們:不能讓那些不好的東西繼續下去,要阻止他們,阻止他們務必要有帶頭人。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誰也不想當那第一個人,凡就是有點頭腦的人,都不會那樣去做,蘇東坡正正因“沒頭沒腦”,就毅然去當帶頭人。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10

做為詩人,“大江東去浪淘盡”他文采飛揚,談笑風生;作為官吏,“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他嫉惡如仇,愛民如子;作為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他樂觀豁達,清逸曠遠。

蘇東坡的一生,命運坎坷,仕途崎嶇。但這不能阻礙他。王安石得勢,幾乎所有忠良賢能之士都棄官而去。蘇東坡在連上三書之後不出預料的被貶,但他絕不因此退縮他將新政的不滿與缺陷訴諸筆端去因此得罪了當權的羣小,遭到逮捕,險些喪命。但他説:“若遇飯中有蠅,仍需吐出。”於是羣小繼續對他進行欺負。在接下來的時間裏,他屢遭貶嫡。甚至被貶蠻荒之地海南島。

可是那些羣小自認可打敗蘇東坡的措施卻沒使那些小人達到目的。蘇東坡管理之處政通人和,他頗受百姓愛戴。他處處為百姓着想。練習瑜伽,研究佛道,與高潔之士相交,訪山水,與高僧相研佛道。林語堂筆下這樣評價這位文壇鉅子:“蘇東坡始終富有青春活力。他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温厚和厚道,並沒變成尖酸刻薄。”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蘇東坡一生清貧但一世為人坦蕩。回看那些羣小即使能保自己一世榮華富貴卻也不可能有蘇東坡半分的安逸。他們的生活充斥着算計與仇恨。其實所謂權力,所謂地位不過過眼煙雲,轉眼不見,又何必太為權財所困。

在《蘇東坡傳》的序中,林語堂先生寫到“我寫《蘇東坡傳》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如果林語堂先生寫蘇東坡傳是以此為樂,那麼讀《蘇東坡傳》也是一種快樂。可以從字裏行間讀出人物的個性,品嚐人物的喜怒哀樂,並從他的事蹟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啟示。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11

讀完《蘇東坡傳》,在看到結尾處的“萬古不朽”時,心中覺得悵然若失,竟真的有些捨不得,明明知道他早已作古,奇怪的是我到現在才真正認識他,並努力透過書去了解他,但故事就這樣戛然而止。

每個人的年少都懷着雄心壯志,可世事無情,夢想總被“雨打風吹去”。蘇軾説“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但“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不如“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鬥樽前”。

宦海沉浮,幾近顛沛流離,最讓我為之欽佩的是蘇軾他的恬淡自足,似乎到哪兒都是家鄉,一副鄉土派頭,融于山水之間。

一杯茶,一幅遠山的畫,一個美好的夢想,就不難感受到蘇軾為之推崇,並躬行實踐的清歡了。

一本書講述一個生命,這個生命其實又活了,並隨着每一個讀者的閲讀一次一次上演他的人生舞台劇,我們也隨着他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受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當豪情經過磨練,漸漸轉為平實,一顆心安靜下來,開始着細小處為民造福,蘇軾處處為民請命,囤積糧食,以抵災荒。久旱降雨,他比誰都高興,一州一民是他不可割捨的責任。

我想,如今的社會有多少人抱怨這抱怨那,不如抬起頭多看看身邊的美好事物。人總要經過許許多多的磨練,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態度。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12

不得不説,我在拿到這本書之前對劉亮程是一無所知的。而後來從文字中所感知到的他,是一個有着很淳樸,卻又有深厚積澱的人。他不同於普通的作家,他寫鄉村生活,我可以很分明地感受到,他就是這村莊裏的人,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夫;他又不同於普通的農夫,他能將自己的鄉村生活堆砌成文字,很深厚,直擊人心的文字。這樣的存在在我的認知範圍似乎是不曾有過的,可能是因為我有種固執的念頭,文人的風骨氣質會讓他們難以和鄉村、和自然徹底的融合。不過,他做到了,而且是近乎完美地做到了。

初讀時我覺得,他寫的生活離我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畢竟城市這個四方的玻璃盒子將我框住已經整整20xx年了,我的心、我的夢想如何膨脹,都不可能超出這個四方的盒子,而他的世界,是在玻璃盒子之外的,我有心的時候能透過玻璃望上幾眼,卻從來沒有觸及過。我是不知道他與城市有什麼故事,但是我知道,他所在的村莊,似乎是個無比廣闊的天地,因為他能從中獲得的,是糧食,是生活,是對生命的感悟,是很多很多我難以觸及的新鮮東西。

他從一草一木,一蟲一葉都會有無盡的收穫,身邊的牲畜,自然中的小花小草小蟲,村裏各類的人,都能成為他取材的對象。這些細小的不值一提的動物植物人物,就因為與劉亮程有了交集,所以這些小東西的生命裏就出現了一篇劉亮程為他寫的文章,不管他知不知道,他的生命就這樣被見證了,他的存在就這樣用油墨印刷出來傳到了許多的人的手上。他不會被華麗的詞藻渲染,但是他會被劉亮程對生命的體悟所裝飾,所以他上紙之後仍是擁有生命的温度的。這是他們的幸事。

他從一字一句,一點一逗都能展現出那個小村莊的生息,我能從文字中聽到村莊的呼吸,我從文字中還原出了那個我不曾到過的村莊,我用這些文字去感受他的生活,最後發現讀完的時候自己竟像是在這村子裏也生活了很久了。我從他咀嚼過的生活中去汲取甘甜的東西,汲取那些説明20xx年在人生中着實是短暫的證據,汲取某些人一生都無法領悟的道理,汲取另一段人生。能夠通過文字去看看劉亮程他“一個人的村莊”,是我的嘗試,是我充實自己的捷徑。這是我的幸事。

他寫出的文字,若轉化成聲音,説它清脆是不完全對的,清是少有的清,清亮而自然,但它不似其他的文字那麼脆,不會因為清而輕薄,它們是有重量的,讀完之後總會在心裏留點痕跡,時深時淺,但是都不能抹去。我想這是因為他的文字不僅僅是以記敍描寫為重點,而且用自己的體温去焐熱了別人不曾想到也不敢想到的念頭,讓這些想法一波一波地衝擊在讀者的人生觀念上。生命之重,他輕鬆執起,放在自己寫下的文字上,這就是他令人驚歎之處。

再讀他的時候,我開始問自己,那個玻璃盒子真的在麼,還是我為自己找的藉口?其實只要有“一個人”,就可以在心裏建造出一個村莊,一個城市,甚至是一個世界呢。You'll never enjoy your life ,living inside the box。You're so afraid of taking chances,how you gonna reach the top?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13

我懷着緊張萬分的心情,一口氣讀完了《環遊世界八十天》這本書後,有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的感覺,又彷佛坐上了時光機,身歷其境。書中的主角霍格,是一位非常富有、英俊的英國紳士,他勇於像不可能的事挑戰,因此與朋友以一半的財產打賭 ─ 以八十天親自環遊世界一週,只為了向別人證明他能克服種.種困難,獲得成功。

到世界各國旅遊,應該是很輕鬆和新鮮的經驗才對。為什麼會緊張懸疑呢?因為故事發生在公元一八七二年,那時沒有飛機,只能靠火車和輪船,有時會因氣候或人為的因素而延誤。因此這算是高難度的挑戰呢!賭注有可能會面臨破產,不但不能自在逍遙的玩,還得提高警覺,再加上被誤認為是搶走銀行鉅款的大盜,隨時都有可能被逮捕,真是雪上加霜啊!

當讀到霍格一路上被刑警追捕,甚至被囚禁,我有一種莫明的感動,想起自己也有被誤會的時候,眼淚就像忘了關緊的水龍頭,不停的流下來,可謂感同身受。另外,我還從書上深深的體會到,世界上有成功的人,也有失敗的人,他們的成功不在於財富,也不在於運氣,而是在於努力的程度。霍格的成功就在於他憑着智慧、毅力和努力來克服所有的困難,他這種堅強的意志力,是值加大家學習的。

我讀完這本書之後,對霍格這個人勇於接受挑戰的精神感到佩服。在一百多年前的交通並不發達,即使是現在先進的英國也是如此,最後還是以他的勇氣和毅力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雖然他沒有贏到金錢,但是他得到了一輩子最難忘的經驗。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14

英雄是什麼?有人説:“英雄,就是百戰不殆的人。”有人説:“英雄,就是無比完美的人。”而我要説:“英雄,是永遠都在奮鬥的人!”

沒錯,英雄,不一定是完美的人,但卻是願意為他人鼓掌的人;英雄,不一定是成功的人,但卻是永遠懷抱着熱情去追求的人;英雄,不一定是勝利的人,但卻是永遠在同命運搏擊的人!

“偉大的悲劇”一文,主要講了斯科特海軍上校和其他一些人去南極點探險的故事。在這篇文章中,這幾個探險家並不是第一個到達者。在許多時候,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然而,雖然只是遲到了一個月,卻顯的太晚太晚了,這五個人懷抱着悲哀,悲壯的犧牲了。

“斯科特接受了這項任務,他要忠實地去履行這一最冷酷無情的職責: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英雄之所以稱之為英雄,是因為他接受了自己的失敗,併為別人證明了勝利!在一般人面前,想要用自己的失敗去證明別人的勝利,簡直是要比登天還難。然而英雄,卻不是這樣!英雄,知道自己失敗,就承認,即使別人的成功會對自己造成傷害,仍然願意證明別人的勝利。

“在前往極點的途中只要遵循羅盤的指引,而他們現在還必須順着自己原來的足跡走去,在幾個星期的行程中必須小心翼翼,絕對不能偏離自己原來的腳印,以免錯過事先設置的貯藏點。”回去的路,讓人感到恐懼了。“現在他們真是驚慌到了極點,從日記中,人們可以覺察到斯科特如何儘量掩飾着自己的恐懼,但從強制的鎮靜中還是一再迸發出絕望的厲叫。”“於是病人只好用凍傷了的雙腳踉踉蹌蹌地又走了若干公里,一直走到夜宿的營地。”文中的每一句話,都無不滲透着那股勇氣,那種與命運的搏擊!

然而,最後一次的搏鬥,是在斯科特。“斯科特海軍上校的日記一直記到他生命的最後一息,記到他的手指完全凍住,比從僵硬的手中滑下來為止。他希望以後會有人在他的屍體旁發現這些能證明他和英國人民勇氣的日記,正是這種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記記到最後一刻。”

困難,是一個陪伴我們最久的朋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是面對困難,我們要的不是逃避,而是學會戰鬥,像是那句話:“一個真正的人,他對困難的回答是戰鬥,對戰鬥的回答是勝利,對勝利的回答是謙遜。”或許,我們做不到後面所説的勝利和謙遜,但是,我們一定要做到的是“對困難的回答是戰鬥”!面對困難,我們更要堅毅不屈,即使結果已經註定了,也許結果註定是失敗,但是,也不能放棄任何希望!

其實,只要人肯奮鬥,是不是第一又有什麼關係?是不是註定了的結局又有什麼關係?只要你肯奮鬥,肯同命運鬥爭,那麼,正如結尾所説的:“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15

近期,我讀了《天大的小事》一書,本書作者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展現了西方國家在細微之處體現出的人性化。公廁指示牌上標註到公廁的距離;機動車右轉彎車道設置在自行車道外側以保證騎車人的安全;工地圍擋支架塗反光塗料,防止光線不足時絆倒行人……儘管這些問題從整個城市的建設角度來看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是這些“小事”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和舒心,更重要的是這些“小事”也給人們的生命安全帶來了保障。

我們的政府已經意識到這些細節問題,如東城區的公廁指示牌上已經加上了到公廁的距離、廢棄的指示牌被拆除;在平安大街的最西端,官園橋下右轉彎的機動車道也像西方國家那樣設置在了自行車道的外側;再如我們街面上新更換的果皮箱垃圾投入口比原來大了很多。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一些公共設施還是沒能很好的為人們提供服務。在這方面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交通標誌牌的設置和公交車站及站牌的設置。夏季由於樹木茂盛,無論是立在道路兩側的交通標誌牌、還是懸掛在高空的交通標誌牌、紅綠燈,經常由於樹木的遮擋無法看到。對道路不熟悉的人開車,很容易因為看不到相應的標誌而出現違章的現象,甚至發生交通事故。公交車站的設置也存在着不方便的現象。以寬街路口為例,路口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公交車站。如果乘坐108路電車想在寬街換乘去官園方向的42路車,即使是北京人,對於此處公交車站設置不熟悉也可能會走冤枉路,更不用説外地來的遊客乘坐公交車想換乘,可能困難會更多。如果把每個車站候車亭的一處廣告換為一張標有周圍可換乘線路、沿途站名和具體乘車地點的示意圖,乘車人就會方便很多。其實僅僅是一張圖,就能提升公交車站牌的服務功能,使乘車人不走冤枉路。

我們常説“細節決定成敗”,許多偉大的發明也都是因為這些小細節而變得偉大。建設宜居城市,也應該從這些小事着手。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16

《野性的呼喚》是傑克·倫敦中篇小説中的傑出代表。小説講的是一隻名叫巴克的南方犬的故事。巴克原本是法官米勒家的一隻家犬,在當時阿拉斯加淘金熱是影響下,巴克被園丁偷販出去,邁上了艱苦的淘金之路。期間它一點一點向野蠻退化,同時也戰勝了一個一個對手,成了隊伍中的領頭狗。後來,巴克的主人一個個更換,同伴一個個累死,苦役越來越重,直到最後它遇到了桑頓,並與桑頓結下恩情。在隨着桑頓淘金的過程中,桑頓被人殺害,而巴克也最終迴歸了野性,迴歸了大自然。

讀完這篇小説,縈繞在心間的是久久的感動。為巴克,為戴夫,為巴克的一個個主人,也為時不時呼喚着巴克的那種野性。

巴克在被園丁曼紐爾繫上繩子的那一刻起,它的厄運就開始了。説是厄運,其實是好運。因為如此,它才有可能迴歸野性。到後來它明白:棍棒是一個啟示,這是它進入了原始法則天地的入門課程,而且它是半途而入的。生活的殘酷現實呈現出其更為猙獰的一面,並且,當它毫不恐懼地面對現實猙獰的面目的同時,它本性中潛伏的全部狡詐被喚醒了。就這樣,巴克被人猛然推出了文明的天堂,扔進了原始的中心。

巴克的野性在冰天雪地中一次一次殘酷的殺戮中赤裸裸地被喚醒,在“棍棒與犬牙法則”下,巴克學會了原始的狡詐特性。而巴克註定要做一名領導者的,從隊伍的領頭狗,到羣狼的首領,它都乾得很出色。從一頭温順的狗到一頭充滿野性的狼,喚醒它的不是別人,正是人類自己。

傑克·倫敦用他的生花妙筆,深刻地揭露了大自然的無情、殘酷及冰冷。巴克被喚醒的是野性,我們呢,我們被喚醒的又是什麼?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17

通過對於宇宙狀態、規律的探索,解答很多心中的疑惑。與此同時,也增加新的疑問,比如:宇宙的多樣性意味着什麼?作為物質的人,看似無序的反應和多樣性裏面,有沒有可以從物理方面找到的解釋?人的思維,如何從物理(或者化學)的規律去解釋?等等。因為這些疑問,有了看一看純物理理論方面書的想法,《時間簡史》作為這方面比較不錯的科普讀物,被列入了閲讀名單。

和認識、經歷、思維方面的變化有關,現在看這樣一本比較理論的書,發現了很多樂趣,也多了很多不同角度的啟發。一方面,明確了很多之前似懂非懂的概念和定義,受益匪淺;另一方面,通過不同的概念,去聯繫很多實際遇到的事物,找到很多共有的規律,或者至少增加了理解的能力,這個方面的思維變化,對於眼界的提升,難以言表。

總結了一些收穫,不一定全是《時間簡史》裏面,也混合一些其他關於宇宙的認識,整體看看,有些是成品,更多應該是半成品:

宇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定義是無限可能性的集合體。

因此,變化(或者運動),是宇宙的根本特徵。所以靜止,只是事物的表象或者是與時間結合之後在一個時間點(或者時間段)上的相對產物。

宇宙的範圍實在過於廣闊,微觀和宏觀的差異無以概括(不同的時空範圍,有完全不同的運動規律),那麼,真正根本的宇宙定律,它就是不存在的(這個不存在是對於人來説的,也就是對於人的硬件大腦來説,人現有的腦細胞數量無法運算和破解這些問題,作為人,是存在上限的,這個上限,可能離宇宙這個級別,很遠)。

因此,對於人來説(人的多樣性相對於宇宙,應該是渺小和簡單的),探索宇宙的根本,應該放在自身上,放在自身探索和認識的態度上:開放的、正向的、敬畏的態度。這也許是人,唯一能做的。對於人類所有的認識,一定在一個前提或者範圍內的,超出這個前提或者範圍,認識將失效。

人,是宇宙多樣性的一個體現,可能只是宇宙多樣性中的一粒塵埃,所以,在另一個‘眼界’上(物理時空範疇),一定可以找到人與人之間不同的原因,和人的思維和行為的規律。

宇宙的力量,除了用‘神’,實在難以用其他語言來表達。不過這個‘神’,也是分級的,如果以星球為界,往宏觀(太陽系、銀河系、星系團等等)或者微觀(細胞、分子、原子、電子、中微子、夸克等等),都是升級的過程。人在一些層面(星球?),已經很接近‘神’了。

人、事物和力量,都是客觀存在的。只是從人的角度去看(或者説是人的侷限)的時候,開放的、正向的、敬畏的態度是關鍵。有了這樣的態度,才能平和麪對,面對人、事物和力量,面對未知和不能掌控,面對規律。

也許,人的存在價值,就是去接近和感受‘神’的存在吧。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18

終於把1400多頁、幾萬甚至幾十萬字的《基督山伯爵》看完了。當合上書的一刻,我不禁感歎作者大仲馬的寫作水平高超,小説的精妙,和語言的生動到位。

《基督山伯爵》講了一個名叫唐泰斯的年輕人,本來生活幸福、事業有所成,但後來被人陷害進了大牢。沒想到遇到了一個改變了他一生的人——法利亞長老。長老教了他許多知識、哲理、語言等等,並交給他自己的寶藏位置,最後以自己病死而幫唐泰斯逃出了地牢。唐泰斯隨後經歷了許多事情,並得到財富,以此開始了自己的復仇計劃。最後報答了恩人比如摩萊爾先生,報復了仇人維爾福等人。這就是這本書講述的故事。

這本書揭露當時社會的暗無天日、金錢至上。鄧蒂斯的悲慘遭遇足可以説明這一切。鄧格拉斯、費爾南、維爾福三人的飛黃騰達也證明了這一點,但事實不僅僅是如此,金錢、名譽對人性的毀滅超乎了我的想象。且看維爾福一家,維爾福先生自私自利,為了名譽、前途不惜違背自己的父親,為了金錢,他憑靠着他法官的身份不知出賣陷害了多少人;維爾福夫人貪戀金錢,為了一份價值可觀的遺產,她不惜毒死四個人,其中有她丈夫前妻的父母和女兒。由此可見人性的卑劣啊!所以,懲罰惡人,報答善人是我們應該的。同時也反映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

不只如此,此書也表達出”希望“和”耐心“的意義和給人的幫助。告訴我們擁有希望和等待的耐心,是我們成功的成分之一,當然也有運氣和實力、堅強等眾多因素。總之,成功不是幻想着就實現的,也不是一步登天,更不是無盡的等待,卻錯過了無數機會。

因此,我們要有耐心、希望、毅力,並把握好機會,這樣我們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19

一個星期前吧,閒來無事就借來了本韓寒的小説來看看——《他的國》。單純從名字上看,的確沒什麼吸引人之處,書本的包裝也是簡簡單單,但它卻是韓寒至今為止對自己最滿意的作品,也正是這本看似簡單的書,卻讓我深思……

《他的國》圍繞着左小龍和泥巴這一對小戀人從相識到相愛,然後因為種種原因,泥巴不得不離開,小龍最後帶着他們最喜愛的龍貓去尋找泥巴這條長長的線索來慢慢描繪出一個小小的王國,記敍它的興衰。在書中,韓寒以幽默、犀利的語言,自信而張揚地調侃浮躁的社會現實,對官僚主義、“經濟搭台、文化唱戲”、計劃生育、拆遷、教育、現代派詩歌、“走進科學”等一系列熱點問題,《他的國》讓我看到了一個對我們的時代有所反思的韓寒形象。

小説中,愛情只是一條副線,主線仍是亭林鎮經濟飛速發展中帶來的環境污染、文化衰竭等問題。因為招商引資,外來廉價勞動力愈來愈多,本地人生存受到壓力,但由於外來人口激增,又促動本地消費,本地人依靠房租、飯館等第三產業獲得不菲收入。由於目光短淺,鄉鎮領導對工業污染、房產商圈地等事情置若罔聞,變本加厲地扶助奸商,損害民眾利益。

小説中的一個情節,韓寒真的把現實中人們的冷漠諷刺至極了,讓我的內心至今仍不能平復。書中,左小龍想騎摩托車穿越318國道卻被交警沒收了車輛,憂鬱的他登上了全鎮最高的樓樓頂只是想看看風景。無奈卻惹來了一大羣以為他要跳樓而前來圍觀的人,消防車、警車、救護車呼嘯般地穿越街道聚集在左小龍的腳底下,這是一個多麼愚昧的現象啊!面對前來勸告的警察,小龍試着解釋,卻被愚昧的警察反駁到無話可説(這些可笑的對白在這裏就不引用了)。令人髮指的事終於發生了,當小龍準備從樓頂圍欄下來時,腳底下卻傳來一陣陣騷動,一陣陣謾罵!!!“跳下來,趕緊跳啊,咱們都看了一個小時了。脖子都酸了,肚子都餓了。你玩我們呢。”然後一陣陣的騷動漸漸演變成一段又一段沒人性的叫聲:“跳下來、跳下來……”最後,左小龍逼於壓力,面無表情地向空氣邁出了一步……

這……這是多麼熟悉的畫面,現實生活中類似的事發生地太多了,聽廣播聽到我耳朵都麻木了,看電視新聞看到我眼中都分不清哪些是彩色!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在社會主義逐漸發展起來的今天,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的良心何在?就在離我們三水那麼近的佛山,那件轟動全國的小悦悦事件,你們還記得嗎?一個兩歲女童,多麼美好的一朵花兒啊!被兩輛車輾壓過後,生命垂危之際,十幾個經過的路人卻視而不見。那些在小悦悦被車碾壓後的整整7分多長時間內經過漠視的路人們,你們就是用這種態度來對待一條鮮活的生命嗎?當越來越多的“彭宇案”發生,當好心救人反被誣陷的事件屢屢上演,我們又該怎麼面對?這不僅僅只是見死不救,更多的反映了一種社會現象。

這僅僅是《他的國》折射出來的一種社會醜聞而已,這書中可以讓我們深思,讓我們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當然凡事不能只看到它醜的一面。這本“黃金書”中就有許多讓人振奮的片段,男主人翁那種不隨波逐流、不同流合污、堅持自己個性的性格就很值得我們去學習!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那段序言:就算你在大霧裏開車摩托車飛馳找死,總有光芒將你引導到清澈的地方。“ 我們都在尋找着生活的方向,縱然現實有多麼不如意,縱然有多少惆悵多少迷惘,總有光明將我們引導到清澈的地方…… 希望最後我們都能找到心中的太陽。

希望我們的社會能消除冷漠,讓我們能一同找到心中的太陽!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20

書好像一葉扁舟,帶領我們暢遊知識的海洋;書如同一把梯子,讓我們爬上知識的巔峯;書猶如一把鑰匙,讓我們打開知識的大門。今天,我介紹的好書是法國著名作家凡爾納寫的《八十天環遊地球》。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位英國紳士斐利亞·福克先生因為在改良俱樂部裏與朋友們打了一個賭,用兩萬英鎊賭他可以在八十天內環遊地球,結果只用了七十九天成功贏得了賭注的故事。

讀完這本書,令我回味無窮。其中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斐利亞·福克先生決定下注八十天能環遊地球的那一段,因為很多人都知道八十天不可能環遊地球的,可是他就對自己十分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辦到,堅信自己一定能贏得賭注,並用自己的行為證明了這一切。他告訴我們:只要以信心為船,揚帆起航,終可以達到成功的彼岸。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像他一樣,用自己的信心和努力來做每一件事。一個人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面對困難我們應冷靜對待,不要氣餒,不要傷心流淚,時刻以良好的心態,清醒的頭腦,智慧地找到好方法來解決。“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這本書情節動人,具有教育意義,語言生動,擁有大量比喻、擬人句,將文章中的人物寫得躍然紙上,如正直勇敢、忠心耿耿的路路通,沉重冷靜、聰明智慧的斐利亞·福克,善解人意、温暖大方的艾娥達,我好像身臨其境,跟着他們也一起參與了冒險。

《八十天環遊地球》是我閲讀的書中比較好看的一本,是本也有意思的書籍,建議大家有空好好去看看吧,它一定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21

《鑄劍》主要講的是一個為夫復仇的故事,十六歲的優柔寡斷的少年眉間尺在得知自己父親為國王鑄劍卻被國王殘忍殺死的真相時,毅然絕然走上了為夫報仇的道路。期間得到神祕的黑衣人宴之敖者的幫助,終於成功報仇。

“令人感到恐怖的不是哭,而是笑”,這是我看完《鑄劍》後的第一感受。文中明顯的黑衣人的笑有三個場景,但每次都讓人感到死亡的氣息。首先就是在眉間尺被一個乾癟臉少年刁難時神祕黑衣人的出場“前面的人圈子動搖了,擠進一個黑色的人來,黑鬚黑眼睛,瘦得如鐵。他並不言語,只向眉間尺冷冷一笑,一面舉手輕輕地一撥乾癟臉少年的下巴,並且看定了他的臉。”就是這冷冷一笑,讓人覺得不寒而慄,難怪那乾癟臉少年只是在看了他一下,趕緊鬆開了眉間尺的衣領,溜走了。黑衣人第二次發笑就是在眉間尺自刎後把劍交給黑衣的人時候“‘呵呵!’他一手接劍,一手捏着頭髮,提起眉間尺的頭來,對着那熱的死掉的嘴脣,接吻兩次,並且冷冷的尖利的笑。”這個場景想着想着就覺得恐怖,你可以想象在一個漆黑的夜晚裏,一個人拿着一個死人頭接吻,身邊還有一條無頭屍,然後發出冷冷的尖利的笑,這是一個多麼驚悚詭異的血腥畫面。最後一次笑就是在復仇完畢後黑衣人和眉間尺“便四目相視,微微一笑,隨即合上眼睛,仰面向天,沉到水底裏去了。”這裏,眉間尺的深仇大恨已報,黑衣人也釋然了,可他笑的背後是經過多大的戰爭啊,我無法想象三顆頭顱在一個燒開了水的金鼎裏你咬我我咬你是一個多麼慘烈的畫面,我也無法想象到底需要多大的勇氣人們才會願意拿出自己的命棄絕塵世一切的羈絆來替別人報仇。每一次笑的背後都有一股寒意,就預示着有人的生命被威脅着,就預示着下一個悲劇正在發生。

看這部小説的時候,覺得魯迅的整個文筆都很悲壯,我不知道他為什麼會想改編《干將莫邪》這個故事,而且還寫得這麼淋漓盡致的癲狂,特別是看到那一幕狼吃人的景象“笑聲即刻散佈在杉樹林中,深處隨着有一羣磷火似得眼光閃動,倏忽臨近,聽到咻咻的餓狼的喘息。第一口撕盡了眉間尺的青衣,第二口便身體全都不見了,血痕也頃刻舔盡,只微微聽得骨頭咀嚼的聲音。”“最先頭的一匹大狼就像黑衣人撲了過來。他用青劍一揮,狼頭便墜在地面的青苔上。別的狼們第一口撕盡了它的皮,第二口便身體全都不見了,血痕也頃刻舔盡,只微微聽得骨頭咀嚼的聲音。”狼不管在吃人還是在吃自己的同類,都是這麼冷血無情的,連動作都分毫不差。還有那“一頭獨舞,二頭爭鬥,三頭相搏”的高潮場景,看着也觸目驚心,再加上全文的色調都是冷冷的青和黑,青劍、黑夜、眉間尺“頭髮蓬鬆,正如青煙一陣”、黑衣人“黑鬚黑眼睛”……這些都塑造了一個沉鬱悲痛、莊重冷、透着死亡與悲哀的氛圍,而且還透露着一種復仇者“與汝偕亡”的情緒和決心。

看這個故事的時候有幾個似懂非懂的地方,首先,為什麼忽然會冒出一個黑衣人替眉間尺報仇呢,明明就是陌生人,還説了一堆迷糊人的話,什麼“我一向認識你”“我一向認識你的父親,也如一向認識你一樣”“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話聽起來都瘋瘋癲癲的,卻又好像心靈獨白一樣“仗義,同情,那些東西,先前曾經乾淨過,現在卻都成了放鬼債的資本” “你還不知道麼,我怎麼地善於報仇”“我的靈魂上是有這麼多的,人我所加的傷,我已經憎惡了我自己”看着這些話我都猜測這娃是不是受了什麼重大心靈創傷,然後患上了什麼愛報仇的病一發不可收拾;其次感到不解的就是那四首悲天蹌地的歌謠,嗚嗚呼呼兮兮的,晦澀難懂,我想這可能是為全文增加一些更悲壯的基調吧,又或者是為了增加一些神話的奇幻色彩吧,抓頭想了一陣子,我安慰自己,一個瘋子和一顆頭顱唱的歌我們這些普通人不懂也很正常的;最後感到奇怪的是對大王的“模糊化”處理,“三頭合葬”是《搜神記》、《列異傳》中固有的情節,本不足怪;可小説濃墨重彩的渲染,卻又使人不敢相信僅僅出於對原作的忠實。惜墨如魯迅者,肯在無足輕重之處下這樣的功夫麼?更重要的是,鋪張揚厲得甚至連頭、鬚髮、後枕骨、鼻準骨都寫到了,王的面目反而愈加模糊起來。這與魯迅善用極經濟的筆墨勾勒魂魄的藝術功力不符,更與小説刻畫人物的原則相悖。合理的解釋膚淺的我至今也沒弄明白。

我想《鑄劍》絕對是我看得最恐懼最難受的一個復仇故事。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22

最近我讀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我深有感觸,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哈利波特與一個外表愚笨卻內藏殺機的奇洛教授爭奪魔法石的故事。

魔法石是鍊金術師尼可樂梅多年的成果。這是世界上僅存的唯一一塊魔法石,現在它被藏在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一一哈里的學校——霍格沃茨。魔法石可以讓人長生不老,還能把任何金屬變成純金。這塊魔法石被藏在一個魔鏡內,只要你想擁有它卻不用它做壞事,你就可以得到它。奇洛教授在霍格沃茨教黑魔法防禦術。哈里的仇人著名的黑巫師伏地魔一直寄生於奇洛教授身上。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哈里和他的朋友羅恩和赫敏一起衝鋒陷陣過了幾個致命的關卡來到魔法石前。在此之前霍格沃茨內的教師,一個個不下迷陣保護魔法石,就連一向陰險狡猾的斯內普教授也同樣如此。一開始,哈里、羅恩和赫敏都曾懷疑斯內普教授,可當哈里獨自走入魔法石前他才知道奇洛教授才是幕後黑手。於是哈里和奇洛教授拼死格鬥。哈里發現只要接觸奇洛教授,奇洛教授就會消失。最後哈里利用這個方法再一次從伏地魔的手裏逃脱了。

這本書讓我懂了一些道理:貪婪就會一無所有,善良就可能得到一切,這本書的唯一不好之處就是:在達利家時,描寫的不是很生動。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23

最近幾天,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蕭紅,她是那個特定年代的一朵奇葩。而《呼蘭河傳》則是蕭紅生前寫的最長的一篇小説,它是一部充滿温情,童趣,娓娓道來式的“回憶性”小説。

這本書的內容是這樣的:大地一到嚴寒的季節時,整天飄着飛雪。還有北方大自然的風霜雨雪,火燒雲。扎彩鋪,放河燈,跳大神,野台戲 …… 都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幅充滿生活氣息的影像。

這本書裏還説蕭紅生前最疼她的人只有她的祖父 …… 有一次,蕭紅摘了許多玫瑰花插在了她祖父的帽子上,她的祖父不僅不知道,還對蕭紅感歎:這個季節的花可真香啊!惹得蕭紅哈哈大笑。

看了這本書,我從中獲得了一種思想的領悟,從而有更厚重的童年,更堅實的成長,雖然蕭紅的童年我很嚮往,但是我沒有什麼機會去體會這其中的樂趣。

蕭紅用明亮的眼睛觀察着世間萬物,她用神奇的筆記錄着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用耳朵清晰的聽着人生中最美妙的音樂!

蕭紅她説過:走進名著經典的世間裏,與它一起優雅,一起盪漾,一起芬芳。

我會永遠銘記這句話,因為它藴含着深刻的哲理!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24

假期裏,我讀了許多書,有《我和我的曾外公》、《出賣笑的孩子》、《綠鯨酒館》……我印象最深的也最喜歡的是《雪域豹影》,它的作者是著名的沈石溪,他寫了很多動物小説,比如《老象復仇記》、《狼王夢》、《紅豺》、《第七條獵狗》、《最後一頭戰象》……他的動物小説有的感人,有的讓人毛骨悚然,非常生動,我想他一定也是個性格豐富的人。《雪域豹影》就是一本非常感人的動物小説,充分表現了父子之間的濃厚感情,也體現了父愛的偉大,父愛如山!

這本書講述了一頭雌豹想找一頭雄豹當丈夫,她遇到了無數只外表英俊,內心卻惡毒的雄豹,還有一隻企圖咬死她的孩子!當這頭失敗了無數次的雌豹絕望時,偶然遇見了一隻外表有點醜陋內心卻十分可靠的雄豹,他無私的照料她的孩子,當危險來臨時,寧可犧牲自己也要保護小豹,最後如願以償的,他們就高高興興地成親了。

看了這個故事,我覺得不能以貌取人,有時視覺會欺騙自己,外邊很多騙子剛開始都是很和藹的,可是他們最後都會狠毒地把我們賣掉!以前我不喜歡短頭髮的女生,覺得她們不夠漂亮,可是接觸了之後,發現她們性格都很好,心腸也很善良。上次我看的歌劇巴黎聖母院裏,正是醜陋的卡西莫多救出了艾絲美拉達。一個人的外表並不能代表她的內心,心靈的美好是不取決於外貌的,我們不能改變外表,但是可以改變我們的心靈,做一個心地善良美好高尚的人! 另外,這本書的作者是個熱愛動物的人,從小就喜歡研究動物,張老師曾經説過,愛觀察、愛動腦、愛動手的孩子才會有成就,我覺得沈石溪就是我的好榜樣!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25

這一個星期,我讀了《吹牛大王歷險記》這本書。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冒險家,有一天,他離開家去外邊冒險經過了叢林、高山、村莊等地方,遇到了遇到了許多有趣的事情。

我最感興趣的地方就是:那一天下着鵝毛大雪,主人公騎着馬還在前進,雪停以後,主人公正好遇到一個十字架,就把馬拴在了十字架上,而主人公就躺在雪地上睡覺,第二天主人公起來一看,他的馬不見了,抬頭一看,他的馬竟然在教堂頂上的十字架上,原來他昨天拴馬的十字架就是教堂頂上的十字架,由於昨天雪下的太大,把教堂都覆蓋了,第二天雪融化以後,馬廄在教堂頂上了。

讀了這本本書,我覺得主人公是一個聰明機智、手腳靈活、勇敢的人。我要向她學習,尤其是勇敢這一點,我想想自己,別人一嚇就把我嚇個半死,看來我還得鍛鍊我的膽量啊!

《蘇東坡傳》讀後感 篇26

小時候的我們,聽信了童話的“花言巧語”:相信世界永遠是真、善、美的,而假、惡、醜的黑暗永遠被光明“灼傷”。只要學會了“魔法”就可以當上拯救世界的“勇士”;只要不貪吃女巫的糖果就不會變成雕像、只要善待他人,就能得到人們的讚揚,得到仙女的庇護、只要……

可是,我長大後,發現,“社會”,它變了:變得冷酷、變得愛財,視錢為萬物之上、變得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強示弱……

這就是拜我們人類所賜。

就像《獸類的瘟疫》中,最老實的羊竟被認為是最有過錯的禍災。試想一下,身為猛獸的獅子、老虎,罪過一點也不比羊的過錯少。可,誰叫羊憨厚老實呢?這就是強權者自私自利的'品質特徵。雖然嘴上説的冠冕堂皇,自己的利益卻一點也不會損失。這只是動物之間的紛爭,用在我們人類又何嘗不是?強權者就只會拉幫結派,可謂心機重重,所以人們也常常這樣説:誰最老實,誰就有罪過。

但,我很快又發現,“社會”,這個陰晴不定的傢伙,他就好比一隻變色蟲,不斷地變幻着不同的色彩,讓我看到它的另一面:友情的温暖、默默付出的奉獻、高層人民對於底層人民的關懷……

也許,人類“覺悟”了。

正如《兩隻鴿子》中的一隻鴿子,他要去遨遊世界,一路上遭遇諸多痛苦與不幸,但是當他回到家園,友情依然在那裏等着它。這則寓言用在我們人類身上同樣受益終生:我們總是以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自己的世界很無奈,一心想去闖江南北,但卻忘了外面的世界依然有着危險存在。其實,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就是有着親人與朋友的家園。記住,不要匆匆忙忙就啟程遠航,不管你們想象是多麼奇幻,世上沒什麼地方能勝過有親人與朋友的家園!

社會離我們不遠了,瀕臨社會,我們要儘快趕上它的腳步,否則,就會被他淘汰。在這關鍵時刻,不妨找一找這本《克雷洛夫寓言》,讀一讀吧!它可以讓你瞭解社會的“變幻”規律,瞭解人類的性格本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