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國小生朗讀能力初探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4W

一、課題研究的問題: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能力

培養國小生朗讀能力初探

課題研究的目標 總體目標:通過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培養和訓練國小生的朗讀能力,增加對文章內容、語言文字、主題意境的理解,積累大量的語言素材,積跬步以致千里,積細流以致江海,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為學生今後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階段性目標:低年級段:要讓學生得好,讀得有感情,首先要會讀,讀得正確,讀得流利。

中年級段:中年級孩子較低年級已具有一定理解力和對語言的初步感受力,能夠很好地接受和領會老師的要求,能根據老師的指令來完成學生任務。

高年級段: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充分地讀熟、讀透以後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從整體上把握文章脈絡,透徹地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並內化為自己的情感意志。

二、課題實施的具體步驟和主要措施

(一)、具體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1)組織調查,分析閲讀現狀:

a、通過網絡瞭解目前各地的閲讀情況;

b、開展問卷、座談等調查形式,瞭解學生、教師、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和在家的閲讀狀況以及對該研究課題內容的認識;

(2)收集資料,組織專題學習 :

a、學習有關新課程改革的有關文件;

b、學習國內外關於母語教學和閲讀方面的文章、著作;

c、學習課題研究的有關教育科研知識。

(3)制定研究方案,並完善研究方案。和研究成員就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可操作性等方面進行討論,使研究方案逐步得到完善。

2、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1)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各類與本課題研究有關的理論,制定具體的行動策略。

(2)課題組成員按照研究目標和具體的實施方案展開探索性研究,初步概括、提煉出有效的策略,作好記錄和小結,並鼓勵課題組成員發表相關的研究成果。

(3)課題組召開中期研討會,制定評價與檢測的方法,採取多種途徑反饋策略的可行性與有效性,查找問題。邀請領導指導、概括、提煉出共性策略和個性策略。作好記錄和總結。

(4)進一步實施、完善策略,利用多種渠道、多種途徑、多種方式來反饋策略實施的成效,發現並努力解決存在的問題。

3、第三階段:研究的深化總結 

(1)利用多種渠道、多種途徑、多種方法來反饋策略實施的成效,發現存在的問題。

(2)實驗教師對研究過程中的階段性成果,研究過程中所形成的材料、資料進行討論、分析,形成課題成果;

(3)彙編論文集、案例集、讀書報告集、活動記錄等;

(4)撰寫結題報告

(二)主要措施

1.紮實開展教科研活動。

光實踐不研討就不是教科研。一年多來,本課題組堅持開展教科研活動,根據校本教研的基本思想,結合課題研究實際,在縣教研室的指導下,構建了教研工作,構建了教研工作六步曲:提出問題,整合問題,制定計劃,專題研究,以稿考評,反思質疑。做到了“三定”:定時間,即每學期確定活動的時間;定內容,即每次活動的主題必須明確;定人員,即每次活動主持人先得確定,事先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一年多來,我們圍繞三個子課題進行資料的收集與整理,討論交流、專題發言、撰寫論文、反思、教育故事等一系列教科研活動,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立足課堂,精心指導朗讀,強化朗讀訓練。

(1) 保證讀書時間。

教師(或學校)可根據年級、學情、教材特點規定每節課的朗讀時間,並自我監控達成度。要留有充分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不讀破句,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切不可未準備好就倉促上陣;要留讀後評議的時間,通過評議,強化對朗讀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和調節功能。時間哪兒擠精心設計問題,讓繁瑣宂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讀。説實在的,有的課文淺顯易懂,語言平平,實在不必“循規蹈矩”在“分析”的漩渦裏打轉轉,還是多讀讀吧。

(2) 語文課堂教學,調動全體學生參與

朗續訓練,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別是學困生,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單調的閲讀方法只會使學生讀得口乾舌燥,昏昏欲睡。要適當地創設情境,創設氣氛讓學生願讀、樂讀、爭着讀。如學生朗讀時放些相應的背景音樂,有時請學生配配畫外音,也可把學生的朗讀現場錄音進行比賽等等。一次,我在教《趙州橋》一課時,在理解的基礎上,我跟學生説:“趙州橋舉世聞名,經常有外賓慕名前來目睹它的風采,誰能做個出色的導遊,為外賓介紹”學生情緒高漲,躍躍欲試,我順勢引導要想做好導遊,首先要把課文讀熟,並要讀出感情來——讀出為擁有這份歷史遺產的自豪感來,這樣在介紹時,才能眉飛色舞,生動精彩,讓外賓聽了讚歎不已”。幾句話激活了學生的讀書慾望,連平時不愛讀書的學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讀起來。每個班的學生都不是整齊劃一,其水平、能力都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在朗讀教學中也應體現層次性。複雜程度不同的語段要因“材”而讀,對不同要求的朗讀練習也應量“材”錄用,哪怕是對朗讀的評估也要因人而評,讓學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時,可規定一節課內指名朗讀每人不能超過兩次,多為醜小鴨創造“登台亮相”的機會,要知道美麗的白天鵝也有“醜小鴨”的經歷。

(3)理解與朗讀相互依存。

在閲讀教學中,把朗讀與理解截然割裂的現象並非罕見,分析前讀一遍,講解完後再朗讀一遍,甚至根本沒去理解,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來。一次王樹紅老師上《鳥的天堂》,其中有一句:“這是一棵大樹。”我請學生試讀,提醒他們:“怎樣才算正確地讀”結果,有的重音落在“這是”上,有的一見“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顯然,對上下文的理解還未

到位。於是,老師引導學生再讀上下文有關句子,弄清楚這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説的,經過比較,學生才恍然大悟,應重讀“一棵”,從而強調上文説的“許多棵”、“二棵”都是錯誤的。朗讀到位了,對榕樹之大體會也更深了。

(4)精選練點,錘錘有聲。

葉聖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讀叫做“美讀”,“設身處地的、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作者説些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然而真正能讀出感情來並不容易,需在朗讀技巧作必要的適當的指導,如停頓、輕重、緩急,語氣等等。但這些指導不可能課課皆有,次次具備。經集體討論研究,要求教師要精心選擇朗讀訓練點,每次訓練有個側重點,錘錘敲打,錘錘有聲。如《山裏的孩子》文質兼美,行文活潑流暢,語言頗具層次美、節奏美、形象美,是進行朗讀節奏訓練的較佳訓練點。“滿山遍野/都有/ 他們的腳印,/在山岡/在竹林/在小溪,/在草叢……/”帶着重號的讀得稍重且慢,“在竹林”要讀得輕快而短促,讀出明麗清脆,“在草叢……”要讀得漸慢漸輕並有餘音,體現省略號的餘味無窮。這樣讀,“大珠小珠落玉盤”,叮噹有聲,錯落有致,讀出了語言的韻味,讀出了語言的音樂美。同時,學生一旦掌握技巧後,將舉一反三,極大地提高朗讀教學質量。

(5)形式多樣,合理運用。

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不一而足,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範圍。為能準確指導學生朗讀、點燃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學生的朗讀感情、促進學生的朗讀訓練,教師藉助於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展示學生的語文素養,讀出個性,讀出激情,因為“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精心設計朗讀訓練過程,科學合理地選擇好每一環節讀的形式,讓它們各盡所能。以下是我們課堂經常採用的朗讀形式。

美讀,即表情朗讀。這種朗讀方式往往要求教師創設情境,對於語言和意境較優美的詩歌和散文較適合。教師可播放課文朗讀錄音讓學生比照感悟。首先放錄音,要求學生對照課文,邊聽邊領會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後請學生朗讀,比照兩者的朗讀情況,可以讓學生明白該如何讀,從而領悟文章的內涵。如蘭進老師教學的古詩《飲湖上初晴後雨》時,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課文的flash朗讀視頻,讓學生進入詩詞的意境,然後讓學生對照朗讀,學生一下子就進入課文情境進行朗讀,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分角色朗讀。這種朗讀方式對於戲劇作品和小説中的對話描寫的語段較合適。它有利於學生對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

配樂朗讀。歌曲有着優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樂曲來朗讀,可以營造情境,能使學生儘快進入角色,活躍課堂氣氛,愉悦學生的心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助於理解課文內容。進行配樂朗讀時,應注意樂曲的意境、格調和旋律,它們應與課文內容相協調。歡快的樂曲應與喜劇性的內容相配,低沉的樂曲應與悲劇性的內容相配。配樂朗讀的樂聲不能太響,以免產生負面影響。

誦讀,即背誦。這種朗讀方式也適合於古詩文教學。當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已有了較深刻的理解時,教師可要求學生背誦某些精彩的語段或全篇。這樣就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增強語感,積累名言佳句,體驗藝術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養成高雅氣質。

三、研究的主要成果及成果分析

因為朗讀教學滲透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所以本課題實施的各步驟貫穿於國小語文教學始終。在教學中分不同年級、採用不同形式,例如:賞讀與創設情境 、想象與激發情感 、演讀與感悟體驗、評讀與促進發展 、朗讀方法和技巧的指導等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起學生與文章作者之間的感情共鳴,領會文章的含義,培養學生的語感,積累學生的語言,為寫作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在字、詞、句、段的學習和聽、説、讀、寫的訓練過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培養學生表達美創造美的能力。(展示實施過程的圖片)課題組的老師們在實踐中前行,在研討中收穫、總結、提升。結合課題研究的深入老師們撰寫了總結性的論文。我自己撰寫的論文:《加強朗讀教學回歸本色語文》、徐曉宇老師的論文《談國小生朗讀能力的培養》、蘭進老師的論文《如何加強朗讀訓練的指導》、劉曉鵬老師的論文《淺談國小語文朗讀教學》、王樹紅老師的論文《高年級訓練感情朗讀的途徑》、張國海老師的論文《淺談教學中朗讀方法的指導》。另外還有在研究過程中產生的關於朗讀教學的課例、教學反思、活動記錄等。

四、研究成果的影響

經過前一階段的課題研究,提高了教師對朗讀教學重要性的認識,加強了朗讀訓練,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達到了課題研究中期階段預期的目標。朗讀教學的有效開展,大大促進了學生的課外閲讀,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學生的見識。朗讀教學的有效開展,也促進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習作水平的提高。學校加強了朗讀訓練,學生語言的積累多了,“日積月累,熟能生悟,是學習語文行之有效的經驗……”這樣就為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習作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應該説,學生的語文素養有了較大的提高。通過課題研究,教師重視了這方面的學習,提高了自身的朗讀水平和朗讀教學水平。通過階段性的、科學有效的朗讀訓練,我校學生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杜絕唱讀的方面有了較好的改觀。同時同學們掌握了一定的朗讀的技巧,積累了豐富的語言,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力和鑑賞力。鍛鍊學生用語言描繪事物、表情達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聽、説和寫作水平,加大了語文為生活服務的力度。我校的課題組的成員通過理論學習,用理論指導實踐,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五、下一步研究的計劃與安排

1、加強理論學習和業務修養,多學習關於朗讀方面的知識。

2、抓好課內外的結合,做好讀書筆記或寫好研究記錄。

3、認真開展好實驗研究活動,多開展朗讀比賽、演講比賽、講故事、讀書交流、表演等各種形式

的教學活動,使他們能在學中玩、玩中學、樂中得、得中樂。

4、多與家長聯繫,取得家長的支持。

5、加強學習,師生共同促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