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培訓心得(精選2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2W

課改培訓心得 篇1

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積極地投人到課程改革之中,認真學習鑽研,不僅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積極創設教學情景,改變傳統美術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創造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合作精神和學習興趣。現把一年來的實驗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課改培訓心得(精選25篇)

一、教師是活動的指導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

傳統的教學,課堂是教師預設好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的。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一步一步來掌握知識,教學過程忽略了學生的存在。而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一堂課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麼教都必須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教學的成功,關鍵在於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例如,一年級《摸一摸畫一畫》一課,教師引導學生體驗色彩、點、線條、肌理等造型語言。教師在黑板上畫了兩條彎曲的線條,要求學生想象感覺到了什麼。有的學生説感覺像小河,有的説感覺像小路,有的説感覺像山間飄浮的雲,還有的説像媽媽做飯飄出的香味,這時教師讓學生根據想象去練習,不少學生畫出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有創造性的生動的畫面。這樣為學生提供了獨立的思考空間,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同時教師對那些積極參與抽象造型遊戲的學生以鼓勵和評價。例如:你的想象力真豐富、你的畫法很有創造力~等。讓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同時也讓學生參與評價,聽取學生的意見,讓學生在評價和被評價中樹立自信心。

二、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在教學中注意安排一些選擇性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製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現”和“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教學中,我在介紹完幾種表現方法之後,並不限定學生用哪一種方法,而是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自主地選擇方法,大膽、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感受。在整個練習中學生還可以和小夥伴合作共同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練習,通過練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滿足感。

三、團結協作,培養學生與人相處的能力

“很難想象一個不會與人相處的人在當今的社會將如何生存。”美國商界某知名人士的這一感歎,無疑給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題:必須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會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協作的合作練習,不僅增長了學生的技能,提高了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潛意識裏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促進了學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如今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獨尊。開展合作學習,讓他們並肩作戰,一起完成任務,這樣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認識到對方的重要性,體會到集體智慧的力量,從而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好品德,讓他們樂於與人交往,善於與人交往。如上《花地毯》一課,我把全班分成六個組,每組有一組長,要求全組學生合作繪製花地毯,然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評比,選出好的作品拼貼在一張大紙上,形成一張大的花地毯,最後各小組再把自己組的作品貼在一張更大的紙上,這樣全班學生作品自然在黑板前形成更大的地毯,組合壯觀,色彩鮮豔,達到了很強的視覺效果。全班同學眼前為之一亮,學生不由得在一起討論,老師適時小結。這樣使學生清晰地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和集體的智慧,從而熱情高漲,一節課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結束。

四、讓學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長知識

兒童最“喜”的莫過於玩了,我抓住他們的這一特性,讓他們玩自己親手製作的東西,在玩中增長知識。如教《會轉的玩具》一課時,我讓同桌兩人分別站到課桌兩頭吹動剛做好的風輪,和前後桌比一比,誰的風輪轉得快,為什麼?學生很快發現,風輪越圓,轉得越快。於是檢查起自己的風輪,看看是否要改進。同時,他們發現,風的大小與吹風的位置和風輪的轉速也有着極大的關係。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善於發現問題,並能究其根源,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寬了知識面。

五、在欣賞中引導學生學習彼此的長處

在新課程“欣賞·評述”學習領域,欣賞可以是組織學生看展覽,也可以是同學的優秀作業的相互觀摩。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欣賞同學的優秀作業更有價值。因為對於國小生來説,模仿同學更勝於模仿老師。這是因為他們的水平接近,更易於模仿。在課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賞,讓他們一起討論、評價,取長補短,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這種欣賞可以是課前的,也可以是課後的。我更多的是在課堂中間組織學生觀摩,因為這樣可以學習到別人的繪製過程和技巧,利於學生及時地對自己的實踐進行調整,從而取百家之長,釀自家特釀。這對拓寬思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是極有意義的。

總之,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課改培訓心得 篇2

今天,我參加了“送教下鄉”活動國小英語教師培訓活動,學習是短暫的,但通過學習,使我在思想和業務理論上都受益匪淺,同時也看到了差距,也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對國小英語理論培訓有豐富經驗的教師以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下面是我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不斷充實自己,掃除自己在英語知識方面的盲區,尤其要紮實課堂用語。教師除了要熟悉書本上的詞彙、短語、句子外,還應結合生活實際,熟悉一些生活常用語,常用句子、短語,尤其是在課堂中要使用的句子,教師要達到熟練使用。比如説教室裏的每個物件用英語怎麼説,學生打報告應怎麼説,教師應怎樣回答等。

二、結合學生實際,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培訓中,指導老師們提出了許多非常好的做法,有很多是經驗之談,但經過我在實際中的實踐反思,我發現有些方法不一定就實用於我所教學的班級,因而,我覺得作為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摸索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方法,借鑑並變通使用別人成功的做法,要常反思,常調整,進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服務。

三、合理使用直觀教具,充分發揮教具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提到直觀教具我覺得,多媒體設備的確有其先進的一面,但如何用好它,在什麼時候用,是值得我們去研究的一個課題。老師們在培訓中告訴我們,他們使用圖片、簡筆畫、實物進行教學,同樣取得了成功。

四、營造學習英語的氛圍,使英語學習成為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愛好。培訓中,老師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就是學生不喜歡學英語,學校裏沒有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問題提出來後,我就在思考,沒有氛圍,那我們就應該去營造氛圍,就應該從自身做起,首先,教師要做好榜樣,在平時教學中或和學生的交流中要儘量使用英語,至少在自己教學的班級是可以實現的,雖然這做起來的確有些難,就像普通話的推廣一樣,這麼多年了,依然還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我們要知難而上,我們還是應該努力去嘗試,只要你做了,就總會有收穫的。 總之,本次培訓對我來説的確是受益匪淺,從中不但開闊了我的知識視野,同時也吸取了不少新的教育方法和理論,但是在我心中還有一點遺憾,就是自己所學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在此我衷心的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多開展一些類似的培訓活動,多給我們一些學習的機會。

課改培訓心得 篇3

轉眼間,十天的新課改培訓結束了,這次培訓,對我來説是一次十分難忘的學習經歷,教書這麼多年,第一次經歷如此大規模的遠程培訓,全國四個課改省區匯聚一個網絡平台,聽專家視頻講座,看課程文本,在線論壇交流,做培訓作業,寫教改文章,學培訓簡報,以及專家的在線視頻答疑。內容之豐富,人員之眾多,交流之踴躍,時間之緊湊,態度之積極,無不體現課改是順應時勢,合乎教育發展方向的。

語文新課改對每位一線教師而言都是一次機遇,也是一次挑戰。它所體現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需要每個一線教師認真領會和消化。短短的這十天課改培訓,使我受到了一次重大的“洗腦”,新教材倡導新的教育教學觀念,新的課程內容目標和課程結構,隨之而來的是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這對從教十年有餘的我來説,是一次嶄新的體驗,所以不免充滿了喜悦和期待,同時也難免夾雜着困惑和不安。喜悦和期待是因為這是一次課程教學理念和方式的改革,困惑和不安是因為畢竟自己有許多需要學習和轉變的地方。培訓雖然已結束了,但許多感受久久索繞心頭,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首先這次培訓使我轉變了教育理念,更新了教育觀念。高中語文新課程理念:一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課標指出學生的基本素養應該得到全面培養,不能只是知識技能。圍繞三個維度即情感、態度、價值觀來進行。過去高中語文只強調學生的知識能力,即聽説讀寫的能力,而忽略了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這次課改強調必須充分發揮語文自身的優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薰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應增進課程內容與學生成長的聯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學習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實現本課程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的價值追求。

理念之二是注重語文運用、審美、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展。高中語文課程,應注重應用,加強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聯繫,加強與其他課程的溝通,以適應現實生活和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要使學生掌握語言交際的規範和基本能力,並通過語文應用養成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語文具有重要的審美教育功能,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現代社會要求人們思想敏鋭,富有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對自然、社會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認識。高中學生身心發展漸趨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閲讀表達能力和知識文化積累,促進他們探究能力的發展應成為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應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

理念之三是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高中語文課程應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精選學習內容,變革學習方式,使全體學生都獲得必需的語文素養;同時,必須顧及學生在原有基礎、自我發展方向和學習需求等方面的差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增強課程的選擇性,為每一個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條件和更廣闊的成長空間,促進學生特長和個性的發展。

過去,自踏上教師崗位以來,對於本職崗位的理念、觀念,全憑自己的體驗感悟,憑老教師的經驗傳授,一直缺乏一個系統的指導。而本次的過程培訓,實現了通過專家的視頻講座傳遞給了我們教師系統化、專業化的理念。

第二,這次培訓,使我反思自己過去的教學方式。十天培訓,每日一個專題,集中強調了語文教學中的新方式。強調了學生的語文學習必須在讀書上下功夫,突出了培養學生養成積累和梳理習慣的重要性,以及怎樣形成這一習慣,指出怎樣努力突破寫作學習和教學的難關,如何在廣泛的運用實踐中學習語文,如何通過合理科學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使學生能夠有意義的學習,強調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重要性,怎樣讓學生學會鑑賞和探究。過去教師教學往往側重於學生的接受,雖然也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但力度遠遠不夠,本次培訓讓我反思怎樣讓自己的教學真正體現使學生的學習是有意義的學習,怎樣讓自己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有機地融合到一起,實現語文教學的綜合素養和育人功能的雙重結合。除了專家講座,每天的配套文本閲讀和專題思考討論作業,是我進行學習反思的另一個平台,通過每天的專題作業,不斷反思和整合過去教學中的得與失,使得這次學習成為了教學生涯中從未有過的一次難得的鍛鍊機會。

第三,培訓使交流加強,溝通渠道加長加寬。全省四個省市區匯聚一個網絡平台,集中學習,可以同位次的交流,也可跨越省區地在一個平台通過論壇交流教學方式、心得體會,可以進行作業討論,發表文章評論,真正體現了小網絡大教育,在這裏,教師的學習和領悟,積累和梳理、探究和創造得到了很大限度的豐富和提升。

十分感謝教育部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培訓機會,它似給這個酷暑難當的盛夏注入一道清涼,讓教師們品嚐了教育改革帶來的甘泉。我們教師會在隨之而來的教學實踐中通過不懈的努力把這一道甘泉化成成涓涓溪流,讓它流進學生求知的心田。當然改革之路一向是不平坦的,我們也做好了準備,將運用自己的知識、智慧、毅力和能力去把握機遇,去迎接挑戰,爭取踏出更寬更長的路。

課改培訓心得 篇4

xx年x月x日,我有幸參加了xx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教師遠程視頻培訓師大授課點的集中培訓學習,聽取了朱明光教授對新課標的解讀培訓,聽取了陳友方教授對經濟常識模塊的培訓,聽取了吳少榮教授對政治常識模塊的培訓,聽取了盧志老師對課改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的培訓,觀摩了雙流棠湖中學張雪梅老師和綿陽南山中學高欣老師的新課改示範課。通過四天課改培訓學習使我對新教材有了較清晰的認識,現總結如下:

第一.整個高中課改的總佈局。

在這個過程中,我瞭解了整個高中即將實行學分制,即各科規定相應的學分,在學生修完相應的學分後,即可高中畢業,獲得畢業證。政治在這個總學分中佔20分。

第二. 瞭解了思想政治課的課程的總體佈局。

在思想政治這個板塊中,共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其中必修部分有四個模塊,修完考試合格可獲得8個學分,選修部分有六個模塊,修完考試合格後即可獲得12學分。在必修模塊中,包括《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整個必修部分以生活貫穿了主線,真正體現了“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原則。部分包括《科學社會主義常識》、《經濟學常識》、《國家和國際組織常識》、《科學思維常識》、《生活的法律常識》、《公民道德與倫理常識》。選修課程是基於必修課程教學的延伸和擴展,是體現課程選擇性的主要環節。

第三、新課改勢在必行,教師應該做一個積極的倡導者、推動者、踐行者。

(一)把握新課標,吃透新教材。 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理念,以鄧小平同志關於“三個面向”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充分展示了二十一世紀中國教育的改革方向和思想航線,為

廣大教師進行新課程改革實踐提供了思想和理論依據。現在,仍是推行新課程改革的初期,在學習和研究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針對在實踐教學中對新課程改革理論的認識, 新教材的着眼點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簡單給予,而是把形成知識的過程的體驗、把獲取知識的能力的培養放到了突出的位置。我們在給予學生知識的時候,並不是像過去那樣把知識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而是要給學生提供案例、問題和情境,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體驗、去選擇、去解決,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判斷是不是、能不能、該不該、值不值,讓學生自己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

(二)自覺轉變教師角色,大力推進開放式教學

教師注意從學生現有的知識出發,把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促使學生從原有的知識和經驗中生長出新知識,給學生提供了思維的空間和路徑,促使學生自己得出並表達結論。倡導研究性學習,把思考問題、利用資料、得出結論、解決問題貫串於教材的全過程,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自覺地實現課程標準所規定標準。實現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的轉變。新教材不再片面強調學生的知識來自書本和教師,不再片面強調學生既有知識和生活經驗與課本知識的差異和衝突,而是把學生已經擁有的知識和經驗作為出發點,對許多現象和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並從中得出自己的結論。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它的基本途徑就是課堂教學。面對新課程,每位教師思想觀應有新的轉變,在實踐中,每位的思想觀念應由重“教”不重“學”中解脱出來。新課程《綱要》明確要求,教師應充當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和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教師角色的改變,需要教師的膽量和勇氣,只有這樣,新課程改革才能順利進行,取得實效。

(三)深入學生,交流情感,打造民主和諧課堂有時學生往往認為老師所講的,除了應付考試外,和自己再無任何關係。好的思想和理論反而引不起學生的關注,政治已經脱離了學生生活。這時要與學生溝通,及時轉變其思想,使其親其師而信其道。還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發揮電視錄像、甚至網上教學的優勢。製作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教學課件。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觀摩課和課改區一線教師的經驗體會是:

1、收穫: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儲備;改進教學方法;促進自身發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2、教學設計:要有自己的思想,重生活、重體驗、重情景、重過程和方法;教材依據課標,但又不拘於課標。

3、挑戰:學生知識的斷層、重疊;有些內容須強化、有的須淡化,理論沒必要祥講,就要求教師全面把握教材,統籌安排;教師要有承受精神、體力等壓力的思想準備等。

4、態度:面對新課程教師要心態平和,不能大張旗鼓,虛張聲勢,要積極探索,反對拿、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努力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儘快投入到新課改中來。

課改培訓心得 篇5

我有幸成為了縣國小數學課改中心組低年段成員。剛開始以為只是掛個名,而後參加了中心組的第一次活動才知道,擔任這份工作,我要從零開始。中心組的活動方式主要是以網絡教研為平台,通過網上集體備課,參與式評課,寫教學反思和聽課後記等方式進行。這些在課改中出現的新詞語,雖然以前在教材培訓時也聽過,但在我們村小,老師們都沒有重視寫教學反思和聽課後記,更何況現在還要在網上交流,對我而言是一個新學習的開始。

我在申請博客加入圈子時得到了組員楊宓的熱心幫助,雖説當時由於網絡原因沒有申請成功,但還是非常感謝她。學校裏沒有互聯網,網上的“讀書沙龍”和“精品課堂”學習活動沒能參與,有些遺憾,但有幸在課堂觀察中分享了黃其鳳老師《比的應用》的教學風格。從她的教學中我知道教學要密切聯繫生活實際,努力實現數學教學生活化。開放解題的策略,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在主題研討活動中,陳盛志和韋玉華老師展示了二年級數學廣角的精彩課堂,他們的教學都能做到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給學生創造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引導學生學會有發現問題的願望,注重聯繫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熟悉的事物和活動來幫助有效教學,課堂體現數學知識源於生活,反過來為生活服務。

參加柳州市第xx屆國小數學委員會年會的收穫可不小,我想要挑戰自我,不斷地完善,就要像“鷹的重生”故事裏的鷹一樣做好蜕變重生的艱難準備,讓自己的教學技能得到不斷提升。在今日話題:讀懂教材、讀懂學生、讀懂課堂的學術報告中,我對教材、學生、課堂有了更深的認識,上好一節課要做的課前準備工作可不少,教師不但要引導學生獲取知識,還要以教育學、心理學的角度去研究學生,要讀懂的方面可真廣,林慧慧老師以“鷹的重生”為序曲作為這個學術報告的開場真的很貼切。六縣四城區的參賽選手展示的同課異構精品課堂讓我大開眼界,她們熟練駕馭課堂、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收放自如,如行雲流水的行課都是我望塵莫及的。課後觀眾席的專家和老師們對選手的授課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也是我學習的活材料,印像最深的是獲得第一名的郭冬玉,她是這次大賽最後一個上課的選手,絲毫沒有浮躁的心理,上課的過程也表現出極好的教學狀態,她的課後答辯也是我欣賞的,面對提出極端問題的老師時依然很平靜地表達自己的教學設計意圖,末了還禮貌平和地説“不知我的回答您滿意嗎”,她的這種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值得我學習的。

最後希望中心組的活動開展得越來越好,大家得到學習提升的機會越來越多。

課改培訓心得 篇6

一年一度的培訓學習,都是為了搞好教學工作,適應新一輪,新形勢下的課程改革工作,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更好,更富有創造力的開拓型人才。為期一週的新課程培訓讓我學到了新的東西

通過一週的遠程培訓,引發了老師們對於教育、教學諸多方面的思考。每位老師都對新課程有了不同程度的認識。在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收穫,對於這次遠程培訓我個人感到:

1。 這個培訓平台不僅提供了老師們一個學習的空間,同時也給老師們一個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意見的一個很好的平台。這種形式的培訓很好(在網絡順暢的情況下),希望以後各級教育部門儘可能多的採用這樣的形式進行培訓,提高培訓效率。

2。 加強了對高中新課改的整體瞭解,對教材的結構,教材的內容,實施與評價有了一個宏觀的認識。新課程更注重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和選擇性,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新課改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注重保護學生的探索興趣,學習慾望。

3。關於教學方式改革的幾個具體專題,包括探究教學,實驗教學及概念規律教學這幾個問題的討論,老師們一致認為對他們以後的教學實踐參考幫助很大;對一些具體問題提出的研修內容,包括新課程中的疑難問題案例,課程資源開發等幾個方面,使老師們對新課標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通過這次培訓,老師們也產生了一些疑問,現歸納如下:

1、儘管培訓中在線研討了今後大學聯考怎麼考得問題,但是並沒有一個結果,那麼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就不能減少,為了大學聯考題海戰術又不可避免了。

2、對學校教育教學成果的評價制度、評價標準

3、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成績的評價制度、評價標準

4、對學生的評價制度、評價標準

許許多多的心得與感觸卻不是這麼一兩句話可以説完的,這次培訓的確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期待能有機會再學習。遠程培訓讓老師開闊了視野,打開了教學的新思路,真是學有所得,培訓結束後每位老師的培訓心得,發自內心,感人肺腑,每位老師以新課標寫的一堂課教案,雖説不一定完全適應新課程教學,但也是一種大膽嘗試,理念已先行,但實踐才剛剛開始!相信我們一定會在新理念的引導下,在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中克服困難,開拓進取,探索規律,開拓出我校教改的碩果。

課改培訓心得 篇7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益非淺,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學習與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今日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並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有個性的發展.生物課程是高中階段重要的科學課程.在當代科學技術領域中,生物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尤為迅速,成果顯著,影響廣泛而深遠.它不僅影響人類的生活,社會文明和經濟活動,還深刻影響着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高中生物課程應當與時俱進,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課改讓我感受到了它所帶來的勃勃生機。在這樣一種契機下,在不斷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無論是在教學行為上還是在教學意識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課程改革以來,我參加了幾次培訓,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

一:轉變教師角色,關注學生自主探究

新課程首先要求每一位教師進行角色轉換,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不是僅是學習的參與者更是合作者。教師要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想法設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改教師教學生學為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引導合作,努力創設民主、輕鬆、雙邊互動的教學方式,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使每一個學生感受到學習中的快樂。在培訓中,我不僅認識了許多音樂教育的同行,也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充實而又愉悦,使我受益匪淺。為我在以後更好的搞好音樂教學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課改教學工作展開以來,新的理念使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進行了反思和重新審視。要積極學習和貫徹新的“音樂課程標準”,改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教師要敢於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通過各種手段使學生懂得“愛學”與“如何學?”培養學生熱愛音樂及高尚的情操。

二:如何上好音樂課;

如何上好音樂課?怎樣才能把課程標準的理念貫徹到音樂課堂中去?音樂課堂該注意哪些問題……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急待解決的問題真的還不少,要重視對教學過程的精心設計、能夠放在學習者的視角,圍繞本課的目標,設計符合學生生理特點與心理需要。音樂審美符合認知規律,教學過程從頭到尾貫穿着濃郁的教學情境,清晰的展示出體驗、模仿、探究、合作等教學方法,體現師生互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向課外學習延伸發展的特徵。同時注重了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挖掘、對教材人文教育的內化和發揚。

首先,這次我們音樂教師的培訓對我們一線的音樂教師來説是及時而有效的。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從觀念上,從理論知識水平上,方法與技巧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認識與提高,在某些方面有了質的進步。如羅文忠老師講的電腦多媒體制作軟件。

其次,通過這次培訓,促使我在自己的音樂教學上有了深刻的反思。古語説:“吾日三省吾身。”是指道德層面,借用這句話,我覺得對自己的教學也進行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一名教師能成為教學上的能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經過長期的磨練,在反思中不斷地成長起來的。過去我自以為自己的音樂水平應該可以教好學生了,對與教學中的深層次的思考認識不足,反思不夠。通過培訓,我更加清楚了音樂課應該怎樣教。我們以往的照本宣科確實很重要,但是要看到教材提供的內容與方法;要正確把握學生唱會與唱好的關係,唱會是目標,唱好則是過程;對於音樂作品,我們音樂老師要做出藝術化的設計與詮釋;我們音樂教師要強化示範作用,音樂教學部需要捉迷藏;在對音樂的表現,往往教師的一手勢更勝過於教師的説教;對於一首歌曲來説,旋律永遠比歌詞更重要;而我們平時的檢測,不僅只在於期末進行;我們音樂老師一定要要教會學生聆聽歌曲的方法。所以,在今後的教學與學習中,我要改變自己以往的教學模式,以要用新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刻苦鑽研,勇於創新,對學生的藝術教育方面作出自己應做的貢獻。

三、重視音樂實踐,深化學生體驗

《標準》指出:“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的藝術實踐過程。因此,在所有的音樂教學活動中,都應重視藝術實踐,將其作為學生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和學習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基本途徑”。音樂教師應該認真地貫徹上述原則,在教學中儘可能地為全體學生提供接觸、表現音樂的機會。通過培訓發現,音樂課若僅依靠每一節課有限的四十分鐘時間, 是很難達到音樂課程的教學目標的.合唱團、舞蹈隊只能使部分學生得到鍛鍊,校級歌詠比賽、藝術節雖然解決了這一問題,但時間較短,仍屬短期性活動,不能滿足多數學生對藝術的強烈需求。課堂教學,僅僅是引起學生喜歡,親近音樂的動機,使此動機更積極地加以昇華.而有助於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變被動為主動.更應該讓音樂走出教室,增加學生接觸音樂的機會,促成更多的音樂氛圍環境,寓教於樂.在課堂上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靈活而自然地發揮學生的無限潛能,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提升愛樂風,增加愛樂人口.讓音樂走進各班教室.走進每個家庭.甚至走進社會.與生活結合,從而進入每個人的心靈.在教學上,能引導學生更多.更大的思考創作的空間,並賦予更多更大的彈性,讓學生在自由生活中自我成長,懂得關懷自己.包容別人,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四、提升教學方法

教學活動的新詮釋,樹立以生命為本的教學過程觀、以研究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觀、以促進發展為目的的教學評價。

葉瀾教授曾經指出:“今日教學改革所要改變的不只是傳統的教學理論,還要改變千百萬教師的教學觀念,改變他們每天都在進行着的、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作為學生生命成長的重要支柱,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認識到教學活動並不是圍繞書本傳授“符號”的過程,做教材的“奴隸”,而在於以課程為中介,通過師生之同的積極互動,將課程“動態化”,通過體驗和發現去開發新的課程,能動地、個性地解讀教材,去創建新的課程意義,使課程活起來,使教學活起來,力求達到生命的一次又一次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此次學習的一點,可能某些方面的認識還很膚淺,但我相信,用我對一顆對教育的執着追求的奉獻之心,在以後的工作中會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時刻看到自己、認識自己、豐富自己。

課改培訓心得 篇8

首先,內容編排呈現新的特點。

新教材的內容編排切實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思想,大多采用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作為引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日常的事例來闡明數學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讓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真正實現《新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應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目標。

其次,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們在教學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多動手、多操作。讓他們通過對學習資料,討論、交流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掌握數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三,充分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服務“教”與“學”。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電腦的普及,為現代教學提供了方便。我們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在課堂上不僅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演示數學幾何中的圖形變換,如對稱、平移、摺疊、旋轉等,還可以利用計算機畫函數的圖象,以及函數的擬合等等。從而給學生提供一個更加直觀、形象的印象,加深學生的對知識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走出傳統課堂,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通過培訓讓我更加了解了新課程,在今後將以實際行動來實踐新課程。

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靈活使用挖掘教材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繫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着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

課改培訓心得 篇9

我們認識到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尤其是要求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要注意創設教學情境,尊重每一個學生對文本的閲讀體驗。

關於高中語文新課改來説,我最初的認識是主要有兩個轉變:一是轉變教的方式;二是轉變學的方式, 即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這又談何容易?往往我們的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也是有這樣的一些現象:例如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細講精練;一些具有綜合性系統性的知識,教師卻將之分化,影響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形成;一些學生自己的見解和體驗,往往因為老師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扼殺。……帶着這些疑問,我認真的聽專家們的引導和指點,認真和專家們做心靈上的交流。蘇教社的老師説的好,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分析運用獨到的處理方法,把教學思考中的特點、優點、亮點通過情景表達出來。

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思考和發言的機會,構建合作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老師既要學習先進的課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適當改革教學;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或情境。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這樣的去做:

第一、在平時備課中吃透教材,蒐集、整合與教材相關的知識,並製作教具,研究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

第二、在教學中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合作,發揮想象思維來解決問題,並尊重和正確解讀這些合作體驗的結果。

參加這次培訓之後,面對新課程,我們老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全面、深入地理解語文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體會並實踐課程理念的核心“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所以,培訓結束後,我們個人的學習並沒有結束。

1、認真學習新課標,具體的去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各種弊病。

2、研究學生,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

3、研究實驗教科書和相應的教輔書,弄清它們與《課程標準》之間的聯繫點和着力點。

4、研究本校本地的實際情況和文化生活氛圍,爭取能夠創造性地選擇和運用各種民族傳統文化來改進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親切感中增添新的體驗。

當然了,這些都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堂學習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課改培訓心得 篇10

去年國中數學新課程、新教材教師的兩天培訓學習,在縣教師進修學校教室舉行的國中數學教師的培訓,雖然此次培訓僅有短短兩天的時間,但還是讓我收穫頗豐。會議安排的緊湊有序,在有關領導和老師的引導帶動下,與會老師積極參與,集中會神地聽講,認真做好記錄。通過老師們的精彩講座,無論從知識上,還是從思想上,都給我們以啟示。

每次學習或者培訓,我都會認識到自身的一些不足和差距,都會給我一些啟發,都會感受到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慢慢就淡忘了。就像很多人説的那樣,看着感動,聽着激動,缺少行動。這是影響我們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有跨越這個障礙,把認識到的貫徹到日常工作中,學以致用,才能促進個人成長。

通過培訓學習,我對新課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並知道新課程對數學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數學教育對培養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下面就本次的培訓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課程基本理念”的修改。

1、將“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改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將“數學學習”和“數學教學”兩條合併成一條“教學活動”,整體上闡述數學教學活動的特徵。表述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二、“設計思路”的修改。

1、對“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個方面的課程內容做了明確的闡述。

2、將“空間與圖形”改為“圖形與幾何”、“實踐與綜合應用”改為“綜合與實踐”。確立了“數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推理能力”、“數據分析觀念”等八個關鍵詞,並給出具體描述。

三、課堂教學要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導作用。

新課標要求“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即組織學生髮現、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組織學生營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引導學生激活進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經驗,引導學生實現課程資源價值的超水平發揮。但不能替代學生探索、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自主獲取知識。這樣的課堂教學才能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導作用。

四、新課改下的數學課堂。

數學課堂上應該給學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機會,課堂上的討論、交流、合作首先有利於學生培養自主,自信和學習的主動性,;其次,有利於創造自由、輕鬆、愉悦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思維的伸展,這也是愉快學習的一種形式;最後有利於學生培養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這正是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每個人生存的必備條件,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五、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國中數學課程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內容,評價形式評價體制等方面。既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在數學教育中,評價應建立多元化的目標,關注學生個性與潛能的發展。

在學校的教育改革中,作為一名新課改的實施者,我們應積極投身於新課改的發展之中,成為新課標實施的引領者,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能力的提高。設計一堂課時,新課的引入,題目的選取及安排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條件。總之,通過本專題的學習使我感受到: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面對新課改,我們不再是知識的,課堂上要求必須放下“架子”,讓學生喜歡你,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尊重學生的人格,努力形成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課改的最終目標。

以上就是我此次學習的一點心得體會,可能某些方面的認識還很膚淺,但我相信,用我對一顆對教育的執着追求的奉獻之心,在以後的工作中會不斷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時刻看到自己、認識自己、豐富自己。

課改培訓心得 篇11

現在,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緊鑼密鼓到進行着。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演員,學生是觀眾,演員只管自己演出是否成功,而對觀眾能否接受理解演出內容並不關心。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的觀念必須改變,教師的角色必須改變,要由演員變為導演,讓學生去做演員。在教師的導演下,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和能力演好自己的戲,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新一代高素質的創新人才。

此次課程改革所產生的更為深刻的變化,將反映在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教學行為的改變上。因為任何一項課程改革的設想,最終都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去完善。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也必須隨之改變,才能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

一、教師角色為何需要發生變化

人類已邁入21世紀,知識正在取代資本和能源,成為未來社會最主要的生產要素,其結果必然是重視教育,重視人才。新課程改革立足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一種主動探究式的學習,和現有的學科教學相比有很大的差異,主要表現在:

1.以"問題"為載體;注重調查。研究性學習以研究問題為目的,沒有教材和大綱,這給老師和學生留下了更多的創造空間。

2.呈開放性態勢,注重實踐。從研究問題的提出,資料的獲得,到研究結果的得出,都突破了原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學生走出書本,走向社會。『新課程教育網』@版權所有@

3.由學生自己完成學習任務,注重能力培養。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按自己的興趣選擇研究學習的內容,自由組合小組,制定實施計劃,設計方案。直至完成學習任務。

4.強調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注重研究過程。可見研究性學習突出的是實踐性、開放性、自主性和過程性。它的出現改變以往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他將同時成為學習者、組織者、協作者、參與者、研究者、指導者、促進者。

二、教師的角色將發生哪些轉變

▲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由教學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師生關係,實際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係,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多年來,教師已經習慣了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總是想法設法地將學生雖不大規範、但完全正確、甚至是有創造的見解,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面對新教材,我們的化學教師再也不是昔日知識的主宰者了,因為新教材決不是讓教師唱獨角戲的劇本。

一位教師在課程改革實驗體會中寫到:"最近幾年我們一直在探索素質教育問題,而素質教育在我們的學科的突破口到底在哪兒?課程改革從目標上為教師提供了具體做法和指導,教師不僅讓學生掌握基本技能,還要注重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並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與正確的價值觀,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變重結果為重過程,變重教知識為教方法,變重知識的掌握為重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變重學習成績為重學生的發展。"這位教師的體會較為典型地反映了教師的思想轉變過程,這些"變"的背後説明了什麼呢?不言而喻,恰恰就是教師角色的轉變。通過課程改革實驗,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教師就是要由原來化學知識的代言人、教學內容的傳遞者、知識生產線的操作工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的角色轉變,為課程改革實驗的順利實施鋪平了道路。『新課程教育網』@版權所有@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對話,教師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主持"。在新課程中,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方案)的過程,而且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課程變成二種動態的、發展的,教學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過去,教師偏重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重理論輕實踐,從而導致教師在教學中把精力放在了知識的傳授上。而教材拋棄傳統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識的應用性,在知識傳授上重視以"觀察與思考"、"活動與探究"、"交流與討論"等形式出現,強調了學生主體性。注重了實踐和創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的工作重心也發生了轉變。

過去的課堂,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儼然是化學的絕對權威,為了應對考試,讓學生死記那些所謂的重點知識,再加上大量的反覆地訓練、課程改革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做法。教師再也不能用"一言堂"的方式獨霸講壇,用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訓練模式、一種標準答案去所謂"培養"學生了。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溶於水的實驗時,學生設計出十多種方案,研究各個方案是否可行,讓學生感受到了民主、平等。又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感到合作學習的快樂。這樣增加了師生之間的瞭解和交往,更多地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與交流融為一體。

那麼,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的角色該如何扮演?我以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是積極地旁觀。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

二是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

三是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三、學生角色的轉變

在課程改革實驗中,學生最大的變化就是藴藏在內心深處的學習熱情被極大地激發出來,主體性得到真正發揮。外在的表現就是對化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學習方式的變化

2.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的學習由過去的封閉、單向接受的方式向自由、多向交流和探究性為方的方向轉變。

3.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改變了過去"聽、記、背、練"的被動狀態。由於探究學習更具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在探究麪粉爆炸實驗中,學生探究了諸如麪粉爆炸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麪粉可燃嗎?為什麼要把麪粉吹起來等問題。在探究中,學生動腦動手,有挫折有反覆更有成功的喜悦,在知識的學習中更體會到了科學研究的過程,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品質。

4.在探究性學習中,廣大教師還注重了學生的合作學習,培養合作這一現代人的基本素質。在教學中,教師十分注意按不同層次設計問題、分組,既注意組內之間的配合,更注意小組之間的合作,互相關注,共同感受探索的焦急,承受失敗的失望,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和喜悦。

5.學習形式的轉變

6.在學習形式上,課程改革打破了一本書一本作業的多年一貫的僵化模式,變生動活潑、靈活多樣。

7.學生不再侷限於在書本上學習化學了,而是從生活中去學習,樹立了"生活處處有化學"的新理念。有的教師設計"家庭化學小實驗",有的教師密切結合現實,讓學生考察周圍環境在近幾年所發生的變化,調查20_年來家鄉長江資源的變化,讓學生分組去污水處理廠考察,撰寫化學小論文。在這一開放的學習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良好的公民素質。

8.學生的學習形式豐富多彩,改變了過去作業的千篇一律。取而代之的是以小論文、小發明、小製作等。學生對知識章節總結或圖、或文、或詩、或小報,種類繁多,即使是作業,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有趣的小插圖,這些得益於新教材新穎形式的啟發。

9.有的學生收集了近四十份材料,有實驗設計,有對某一節課的感受,有實驗報告,有蒐集的資料,有科普文章,有調查報告,有自我評價,有個人總結經驗,有討論材料,有章節知識整理與歸納等。

10.綜合以上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轉變,可以概括為"五多五少":教師講的少了,學生活動多了:教師照本宣科的少了,設計實驗、備課的多了;學生死記硬背的少了,課外實踐多了;學生作業少了,作業形式多了;教師批評少了,鼓勵、表現多了。總之,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角色的轉變是關鍵。教師只要把自己放在導演的位置上,就會把講台與學生共享,把講台作為師生互動的平台,才能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潛力,演好自己的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課改培訓心得 篇12

最近,又掀起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風浪來,波及整個教育界的每個人。為了響應號召,我們範村全體教師抽一個下午的時間專門去二中進行了學習,觀摩,早聽説張四保主任的新課程改革深入人心,他創建的”二十四”方針不僅在全縣,也在全國很有名氣,這次的培訓真是很讓人期待。

我們風塵僕僕的趕到二中時,已是座無虛席了,哪兒都是人,緊接着,我們跟隨領隊老師去了各班參加他們的上課,進了教室,我不由得大吃一驚,這和我上高中時的教學模式純粹是風牛馬不相及。呈現在眼前的情景。不是老師在一眼一板的教學生如何做題,如何解題,如何理清思路,而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在那兒靜靜樂道的相互解答,討論,講解。課桌也不是以前上學時代的擺設模式,而是按組分別來分,對着並起來的課桌,大概是有有助於討論,講解吧!每個人的神情是那麼的自然,高中時代很苦,很累,但眼前的學生臉上,我竟發現不了一絲的疲憊,一絲的懈怠,給我最直覺的印象是他們都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不一會兒,討論完了。咦!奇怪的是,老師還沒上台,甚至沒説一句話。留給的時間幾乎全是學生的,立馬,有一位戴着眼鏡的女生就上台,噢,她大概是要講卷子的第一題-----成語,俗語題,。縱然是第一個,可她留給我的印象卻一點兒也不膽怯,很大膽,聲音很洪亮,解釋的也頭頭是道,有始有終的。而底下的學生聽的呢?,也是津津有味,看來,這真是一種享受啊!我想,在他們心裏,他們更渴望同齡人在給他們講講一些事,用他們自己的語言來講講。接下來的幾位上台發言者,都不失風範的展示了自己的口才和知識。這樣小組合作式的,全民總動員式的,學生自己探究式的學習模式真是令人嚮往,令人憧憬啊!課後,我不由的鼓起掌來。

課後,我來到教室門口,忽然發現了他們的花名錶也很有意思,每個組一個組別和一個有趣的名字配對。像什麼陽光組合,飛摩隊,MOM4組合燈都讓我大開眼界,這真是學生嚮往的地方和時刻啊!

聽了隨堂課後,老師靜悄悄地在座位中間,沒有多説一句話,他真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時間留給學生了/而他在看到學生以這麼高昂的興致配合時,她指不定有多高興,快樂呢!

隨堂課聽完後,玩嗎又聽了老師代表及校長的發言,可謂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他們的理念真是和現在的大主流融為一體看了,他們所提倡的也是我們現代教學模式中最為缺失的啊!我們一向覺得學生就應該由老師管,由老師教,可殊不知,學生在拄着老師這根枴杖時,他們有的放矢的發揮着他們自己的潛力,這也是我們當老師最想看到的一幕啊!我們上課不用再那麼累,學生還能學好,何樂而不為呢?

願大家在新課改的潮流中勇往直前,有的放矢站好自己的崗!

課改培訓心得 篇13

今天是研修的第一天,我先認真學習了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受益匪淺,提出自己的學習心得。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儘管主要任務是要頑強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但是課改是一項綜合性改革。因此,在語文學科實施新課標,進行課改中,不論是思想觀念上,還是具體操作層面上都發生巨大轉變。大致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增強教師的服務意識。新課標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變“一言堂”為羣言堂,不少時候會把教師請下講台,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服務。與此同時,還要接受學生對教師服務質量的評判。這種角色意識和授課方式的轉變是實施新課標的基礎。

二、圍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堅持實踐性教學原則,着重培養學生8種習慣:(1)默讀和“速讀”習慣;(2)圈點批註和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3),置疑和發問習慣;(4)使用工具書和看書下注釋的習慣;(5)按照先指明X頁X段X行再回答問題的習慣;(6)分析字結構記憶生字的習慣;(7)寫完作文先讀一遍和修改文章的習慣;(8)集體討論的習慣。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閲讀、探索、思考、質疑等過程。

三、走出單一的課堂授課模式,堅持多元化教學形式。“新課標”強調:“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這將打破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外出參觀、考察、實地測量、現場製作、模擬面試、辯論會、排練節目、座談會、賽詩會和“上網”蒐集有關資料等都將成為語文教學的形式。

四、教師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談創作過程和站在讀者角度談學習過程和學習體會,給學生以示範。新課標 要求 “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能説出自己的體驗”,這將使教師再不能以學生大腦為容器------一味地灌輸知識,一味地把學生的認識和體驗歸攏到教學參考書的答案上,甚至強迫學生背答案;而應該以教師自己學習的過程為示範,使學生通過一次次模仿形成學習能力。

五、突出教與學的互動,教學由實施預案向增加準備如何回答學生現場提出的問題轉變。課上學生會主動提出的問題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這種

現場發散式提出的問題是教師始料不及的,這就需要師生間互相尊重、欣賞,相互交流、溝通、理解和補充。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在幫助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相長。

六、講讀和閲讀教學以課文為單位和與 “教學單元”為單位相結合”設計、施教。目前七年級上冊(原七年級第一冊)課本有30篇課文和6個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單元,儘管有15篇略讀課文,但還要加上自讀篇目。如果再沿襲原有教學方法是完不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新教材中每個單元的課文間有較明顯的內在聯繫,可按照教學單元組織學生進行 “求同與求異”的合作、探究式學習。

七、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強調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和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學生將圍繞自己對課文中最感興趣的部分和知識深入探討、思考和學習。因此,教師分析課文要突破由“從頭到尾撫摩一遍”的教學習慣。要注重學科間的聯繫和知識結構的綜合性,通過指導學生首先尋找、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習其寫作手法,並強調學生個體的需求和體驗指導學生的閲讀和寫作,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八、批改作文要針具體文章提出指導性修改意見。培養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那種“中心明確、內容具體、層次清楚、語言通順”顛來倒去的“總批”一去不復返了。伴之而來的是增加眉批,要求教師指出學生的具體文章好在哪裏、怎麼個好法兒,並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

九、教師將自覺地完成終身學習的任務,不斷更新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放式教學和探究式和討論式學習,結束了教師憑藉一本教科書和一本參考“打天下”的歷史,要求教師不但要為學生解答問題,還要為學生提供尋找輔導材料的線索。因此,教師必須建立和實踐終身學習思想,才能實現自我完善與自我發展。

由上可知,教育科研在教學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明顯、不可替代。課改最終要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教師既要嚴格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去進行教學,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諸多因素去實施教學。這次培訓是一種綜合素質的培訓,它要求教師全方位地瞭解教育對象、教育過程。因此,我一定會珍惜這次機會,多向專家請教學習,爭取自己在這次學習中取得較大進步。

課改培訓心得 篇14

課改是一次對傳統教育的革命。它打破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資助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在教育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堅持立足實際,以科學的發展觀統領學校工作全局,堅持“鞏固、深化、提高、發展”的方針,堅持“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的原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和-諧全面發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質量。在這次學習中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

在這段時間裏,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已經看到了新的變化,並且有了較深的體會。

教師的地位由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以教師為中心的主體地位,轉變為教育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設計者、指導者與參與者。

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台”,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為老師獨尊的架勢,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

而此次棵改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題,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擔,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學生變過去傳統的被動學習狀態的客體地位為主動學習的主體地位,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愛學”“我會學”,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

學生是共同管理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這個觀點必須牢固地紮根於教師的頭腦中,切實貫徹於課堂教學實踐中,這是培養學生主體的必然要求。因為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教師傳統的一些做法才會相應地改變,才不會像以往那樣_學生學習,使得大部分的學生失去學習的主動性。

開展特長教育。學校開設了各類小實踐活動,以活動為載體,陶冶情操,增長知識,弘揚個性。

從細小處抓起,開展養成教育。在學生理解《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的基礎上,認真落實行為規範的每一個條款。充分發揮晨誦、班隊會、紅領巾廣播、黑板報的作用,讓講文明話,看到廢紙主動撿起來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情成為全校學生的自覺行為。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標準。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於現實生活的聯繫。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

能和老師發上共鳴,對於教學課堂而言,不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總之,在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所凸現出來的尊重多元和個性差異,尊重課程的生成性和開放性,都是以學生髮展為本位的。為此,我們教師必須具備駕馭教材,處理教材的較高能力,要根據教材的內容,結合學生特點對教材進行深加工,這樣才能創造性地用好教材。同時,更需要教師角色、評價方式等一系列的創新,以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潮流,進而達到適應二十一世紀教育發展的要求。

我深知,實施素質教育任重道遠。我將一如既往地更新觀念,創新思想,總結經驗,開拓進取,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而不懈努力。

課改培訓心得 篇15

通過網上學習《新課程培訓—教師成長》,我感到長了許多見識,對我教學工作地有效開展有着極大的幫助。特別是在教師的教學智慧和管理智慧中我們學到了很多新的招數,也因此認識了許多在這方面做得比較突出的老師。他們的教學、管理智讓我校欽佩不已。如何吃透教材,超越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引發了我深刻地思考。我們都曾聽過一些教育教學的權威人士的講座,回過頭來,又因缺乏指導、和有效的解決教育教學過程當中生成的問題,一些好的做法無法實施。以前總是強調教師成長的三個因素:專家引領、同伴互助、校本教研。但是對於三者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學中體現得不很明顯,對成長的促進作用,體會不是很深。通過學習印證了三者的作用。通過這次學習鼓舞了大家,要在教育教學的舞台上演繹自己精彩的生活。

通過學習,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不僅要有高素質,而且要有較強地課程駕馭能力,要儘量做到“吃透”教材,超越教材,靈活地用教材教;還要有較強的資源意識,正如《教師成長》中提到的“如果教師在上課之前,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課程資源,並圍繞某個教學主題給學生提供相關的材料,那麼這樣的教學在上課之前,就已經成功一半”。從中看到了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通過學習,我無論是教育教學的思想理念,還是具體的課堂操作能力,個人基本素養等等都有了明顯的進步。教學思路靈活了,對自己的教學也有了新的目標和方向:首先在課堂的設計上一定要力求新穎,講求實效性,不能活動多多而沒有實質內容;教師的語言要有親和力,要和學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來看學生,充分的尊重學生;教師的個人修養和素質也需要不斷提高,要靠不斷的汲取知識,學習先進經驗來作保證。另外,我也深刻地體會到反思的重要性。所以我認為要提高自身的業務素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要不斷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並認真地做好記錄,便於今後教學時借鑑使用,也可以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如:在課堂教學中,沒有照顧到學困生、合作學習沒有達到實效、對學生的評價語不夠恰當、沒有及時解決學生的提問等,我會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並請教其他老師,為今後進一步的改進作充分的準備。

總之,要想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現,沒有捷徑,只有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實實在在地去學習,去探索,去實踐,去思考。

課改培訓心得 篇16

帶者新課程改革濃濃的春意,沐浴創新教育縷縷陽光,花季的雨露和園丁的微笑一齊映進我的視野。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

一、注重學習、轉變觀念、以推動新課改的順利進行。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

二、開展課改實驗、走進新課改

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展此刻我們的眼前,數學教學採取了提出題目――實驗探索――引導觀察――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具體做法是:

1、確立一個思想,即“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做預備”的思想。

學生的發展,我們主要誇大就應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就應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就應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就應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務必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

2、落實兩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

在課改中我們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們往想,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往做。

3、進行三個轉變

(1)教師主角的轉變;

(2)學生地位的轉變;

(3)教學手段的轉變;

4、採取四種方法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一樣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三、新課程給我帶來的思考

1、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是隻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主角發生了變化,教師能把平時積累的知識有機地融進課堂,重視研究性學習。

2、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潛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得到充分的調動。

3、誇大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着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希看、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繫在一齊,讓我們與新課程一齊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着,願我們的課堂呈現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成為不由自主的從心靈深處,淌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

課改培訓心得 篇17

我國正面臨着一場轟轟烈烈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過培訓和學習,我對新課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新課程它打破了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體現了“為了每一個學生髮展”的全新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層次的核心目標,新課程培養出來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發展的“整體的人”。

新課程改革後,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由課堂主宰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識的灌輸者轉向人格培育者;從單向傳遞者轉向多向對話交往者;由執行者變為決策者、建構者,由實施者變為開發者。新課程給了我們教師機遇,同時對我們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必須更新知識結構。新課程內容的出現迫使教師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展自己的知識儲存。新課程還要求教師必須有開發課程的能力。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為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為以教材為軸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內容。教師還必須發展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台”,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在課堂上,學生被當成是單獨的學習個體,而教師往往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有點為老師獨尊的架勢,而且一味地強調學生接受老師灌輸的現有知識,很少甚至沒有考慮過學生的真實感受。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為此,新課程倡導自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換來的是一張錄取通知書,沒有朋友,沒有刻骨銘心的體驗,沒有美好的回憶,沒有對生活的熱情,沒有穩定而深刻的興趣和愛好,這樣的學生將來怎樣生活在社會中,前途可想而知。因此,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為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

一、首先,通過學習,我覺得我們還應努力在英語教學實踐中體現新課改的核心理念--- 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們應在此基礎上科學地整合並使用教學資源,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幫助我們的英語思維教學,用淺易的英語來表達,提高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發展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允許學生有錯誤,鼓勵學生開口。創造真實、有趣的環境讓學生樂於英語思維。

其次,當今英語教學主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培養其交際和運用英語的能力。要達到這些任務,首先,教師應儘快從舊教材舊教法的框框中解放出來,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應重視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時期英語教學要提倡“樂”的觀念,情緒越好,越樂觀,對所學內容便會發生濃厚的興趣,學習效果也將越好。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自覺轉變過去以應試為目的的教育思想,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特點,以突出教材的交際功能為主線來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儘快解決教材新與方法舊的矛盾,變“不適應”為“適應”,掌握教學的主動權。為學生們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氣氛。“解決情感問題有助於提高語言學習效果。消極情感如焦慮、害怕、羞澀、緊張、憤怒、沮喪、懷疑、厭惡等,都會影響學習潛力的正常發揮。如果學習者受消極情感影響太大,再好的教師,教材,教學方法也無濟於事。與此相反,積極情感如自尊、自信、動機、愉快、驚喜等能創造有利於學習的心理狀態。為了瞭解學生的情感態度,幫助他們培養積極的感情,克服消極情感,教師首先必須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及時克服情感態度方面的困難,使語言學習上的成功體驗與情感態度的發展相互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往往與他們學習上的成功與失敗有密切關係。學習上的成功能夠促進情感態度的積極發展,而積極的情感態度又利於促進學習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因為學生能獲得知識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他們的發展前途比我們老師大得多,我們關鍵要做的是如何調動學生,教學生怎麼做,指導他們,服務他們並管理他。

三、有目的地使學生獲取信息、資源,老師加入引導、啟發。設計活動或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們先討論,再解決,共性問題全班解決,個別問題個別解決,以求做到共性統一,個性張揚。關注學生們説了什麼,注意學生們的反應狀態。眾所周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成功或失敗,在心理上會引起不同的情感體驗。成功體驗能使學生產生自我滿足和愉快的情緒感受,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功;而失敗體驗則會導致學生放棄努力,特別是學困生,過多的失敗使他們受到老師的冷落、同學的歧視、家長的責備,不能成為集體中平等的一員,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從而消極悲觀,進而喪失學習興趣和信心。因此,在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仍然應該重視造就學生的成功體驗,激發和培養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

四、合理地使用教材,就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地、有創造性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取捨,對教材建議的教學方法做適當的調整。幾節優秀課例給了我極大的啟示:教師應該對學生懷抱期望,應該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定的創新潛能,都能通過努力學習獲得成功。所以應該設法創設民主自由、和諧寬鬆的學習環境,利用暗示手段,如借用鼓勵的微笑、温和的目光、親切的話語,將自己殷切的期望傳遞給學生,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他們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從而能自由表達思想,消除害怕出錯的膽怯心理,樹立起成功的信心,激起更大的學習熱情。

此次培訓也使我的評價觀得到了更新:不應該把分數和聽話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而是進行多元化、全面化的評價,使學生能從老師公正的評價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對學困生出現的問題,採取延遲評價或分解評價的辦法,有針對性地讓他們進行補償練習。每練習一次,每進一步都給予及時的鼓勵,讓他們也能切身體會到經過努力就一定能進步的道理。此外,除了學業成績評價,對於學生的注意力、參與課堂活動的表現、動手操作的積極性等等,還要進行情感評價。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讚揚,從而增強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積極性,使學生對學習感到雖苦尤樂,最終成為學習創新的主人。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訓中的一點點收穫和體會,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堂教學實施上我會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嘗試全新的教學方法,我相信,課程改革後一定會培育出來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社會的全面發展的人。

課改培訓心得 篇18

全縣所有國小英語教師都參加了培訓。本次:通過培訓,全面提高國小英語教師的聽、説、讀、寫綜合能力,促進我縣國小英語教學方法的改進和變革。

通過學習,我感受頗深:

1、給我印象最深的是Petter和Robby的俗語課,形象的表演讓我們一目瞭然,輕鬆的理解。Justin 和William的製作課不但讓我們重温了童年夢,又學會了英語教學的好方法。Shaun 和Handford的歌聲不但給我們帶來了興趣,也帶來了英語教學的好例子,讓我們借鑑於我們的教學。外教們給我們帶來的層出不窮的遊戲,相信我們的學生也喜歡,會對英語產生很大的興趣。

2、外教靈活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外籍教師以日常生活為話題,遊戲,製作,繪畫,唱歌為形式,引導我們瞭解英美文化,形成科學的英語教學方法。比如 body and clothing idioms food money 等等; 他們也鼓勵我們到講台前去做各種各樣的reports,通常以抽籤限時的形式進行, 各種充滿異域風情的customs food sports festivals 活躍在我們的課堂上,這樣,我們不僅瞭解到更多關於西方的歷史文化習俗,也同時更深刻地理解了本國的文化習俗與價值觀。更為重要的是,外籍教師們給我們帶來了各種豐富英語課堂,提升教學效率的教學方法。

3、小組合作始終貫穿整個課堂.外籍教師每給我們提供一個話題,常限時讓我們學員以三人組或四人組的形式進行組內討論,組內成員必須抓緊分秒時間。然後全班各小組通過遊戲搶機會發言,只能説一個要點,你的答案,你的要點必須新穎,否則輪到你説你會覺得其他學員把你要説的話先説了而令你無話可説,所以在課堂上,你的大腦必須飛快地思考, 藉助別人的發言,產生思維碰撞的火花,促使你有更新穎的觀點,大膽地想,大膽的説,大膽地展示自我,誰也不想拖小組的後腿,都想讓你的小組成為最棒的!

通過這次學習,我更深切的體會到英語説的重要性。學習語言的目的是交流。它應該是聽説讀寫四項基本技能的綜合,最後以説的形式呈現出來。然而,在實際英語教學過程中,迫於升學壓力,有些時候,我們把大量精力放在閲讀寫作等技能的訓練上,而忽視了説的技能,忽視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材,試卷對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要求和考察的比重均有所上升,要想實現這個目標,教師除了要提高自身的口語水平和專業素質外,更要轉換在課堂上的角色。只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知識潛能,改變單調壓抑的課堂模式,向英語口語化的課堂邁進。 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自哪裏?來自不斷更新的教育理念,來自我們孜孜不倦的探索研究和學習,來自我們永不停息、充滿愛的心靈深處。我們可以多從別人身上學到優點,相信只要用心去嘗試,我們就能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就能讓我們的學生喜歡英語,盼望下一節課的到來,並且提高教學成績。

培訓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是留給我的思考還很多,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嘗試,我將把學到的新知識與我的同行一起落實到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能力。相信一中的明天會更輝煌!

課改培訓心得 篇19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進行了一次系統而大膽地變革。它吸收了現代課程論的最新成果,對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新的理念需要有富有膽識、敢於創新的人來實踐它。它在呼喚着能夠對課程標準的理念進行準確詮釋,以新型的教學方式完美實施課程標準的新一代名師。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而且,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因此,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比如,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有所不同,1-2年級要多認少寫。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期待、閲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

口語交際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教師要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

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説,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説“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課改培訓心得 篇20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目標之一,就是順應時代的發展,使學生改變接受性學習方式,學會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在自主學習基礎上進行的一種較高層次的學習方式,其作用在於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增強探究意識,學會探究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根據所學習到的知識,談談個人粗淺的體會。

一、平等對話,濃化探究氛圍馬斯洛健康心理學告訴我們

任何一個健康人心理都有一些需要,當滿足了基本需要,一個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現。在教學中,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輕鬆、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現代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台,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見"新課程標準"),將師生關係"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衝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應"以自然的坦率代替做作的尊嚴",應"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樣普通的本色"(馬斯洛語),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裏一起學習。這個過程不再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應該使學生處於一種心理放鬆、精力集中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説敢做。教師以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質疑、討論和辯論,把閲讀的自由還給學生,把想象的空間留給學生,把表達的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閲讀、提問、思考、討論,成為問題的發現者、分析者,為成疑難的思考者、研究討論者,使學生在做學習主人的意識支配下,自主探究,集思廣益,從而以極大的學習熱情去遨遊知識的迷宮,以"敢探未探明的真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陶行知語)的膽識,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去尋找適合的答案。基於以上理解,教師在課堂上常用語應是:"想讀嗎?""想怎樣讀?""想説什麼?""想表演嗎?""想知道嗎?自己試試看。""老師有個問題不明白,誰來幫幫我?謝謝!"等等,甚至有時候,教師還要給他們創造條件,滿足他們想當"老師"的願望。首先,以合作學習小組(3--4人)為單位,組織學生討論,相互幫助自學,解決自學過程中碰到的個別疑難。其次,教師解疑,教師向其他小組的同學"請教",由願作"導師"的學生解疑答難,老師則當"旁聽生",在他們講疑答難的時候,會驚喜地發現他們所具有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極大地出乎教師的想象,同時,也只有給學生足夠自由的空間和活動的機會,把課堂變為"師生共同交流信息和切磋學問的論壇",探究才能成為現實。

二、創設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探究性學習的起始點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不再像一般教師活動那樣,把沒有爭議的定論教給學生,而是本着"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語)的精神,抓住契機,用心製造"問題場",設置一些問題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誘因"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點燃學生探究問題的靈感和熱情。

三、質疑問難,搭建探究平台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可見,在學習過程中,有懷疑才會去思索,有思索才會進一步探究,然後才會有所得。另一方面,"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蘇霍姆林斯基語)。因此,教師可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需求,"在任何時候都要鼓勵學生提問。"(肯尼思.H.胡弗語)比如在學習一篇課文時,我們可先讓學生根據教學目標,緊扣教學要求,認真誦讀或默讀,在閲讀感知、思考領悟中圈點勾劃,旁批側注,翻字典,查資料,掃除閲讀障礙,在此基礎上,再由他們自己提出在閲讀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開始的時候,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可能會帶有任務觀點,比較膚淺,不着邊際,甚至在課堂上招致學生的唏噓聲,這時教師一定要加以鼓勵,要善於把握學生們思維火花閃現的瞬間,使它燃起智慧之火炬,久而久之,學生們便具有善於疑的能力,能提出較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四、表達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評價探究結果,具有共享學習成果,激勵後繼學習的意義。由於學生在探究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小組成員之間對探究的成果也進行了小範圍交流討論,對探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質疑,對來自各方的觀點進行了歸納總結,對探究的問題有了較全面、深刻、獨特的見解,他們內心有着想展示思維成果的渴望與衝動,他們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現自我。因此,教師要設置豐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來彙報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都能從探究閲讀中獲得收益。善於表演的同學,可將文中的精彩片斷改編成小品,舉行書中人物化粧扮演會;心思細膩,不善言辭的同學可寫探究報告,心得體會;善於辭令的同學可進行辯論,以展示思想。在探究成果展示會上,喜歡古詩詞的同學朗誦、賞析了古今中外描摹春天的詩文來盛讚美春天。擅長丹青的學生則用手中的彩筆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長於寫作的學生則寫了一篇聲情並茂的文章來表達自己對春天的喜愛……這種表達和交流是完全自發的,沒有任何的強制色彩和顧忌,表演不分優劣,認識不分高低,理解不分深淺,只要積極交流,積極展示,就給予熱情鼓勵。在展示探究成果中,學生獲得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智慧和能力。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培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的"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就能落到實處。

阿基米德説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麼,就讓我們給學生一個探究的天空,讓他們用"探究"這一支點去"撬起"整個知識王國吧!

課改培訓心得 篇21

經過今年暑期的高中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總的説來通過緊張而又認真的學習所獲得的感想與心得體會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通過觀看視頻,聽到了專家對問題的精闢講解,使我掌握如何把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通過網絡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地理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

2、做作業的過程,使我對以前自己做的很多教學工作進行了很好的反思,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我體會到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鬆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於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常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3、在線研討,讓我們與全省各地的教師、與專家近距離接觸,通過討論開闊了眼界;很多好的創意迸發出來。

通過此次學習,不僅使自己的眼界更開闊,而且使自己對高中地理新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這無疑將對我們今後的教學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課改培訓心得 篇22

8月26日----8月27日,我有幸參加了崇陽縣教師國培學習,感謝這次國培,經過半個月的培訓,我覺的自己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理論上,都有許多的提升;無論在教育上,還是在教學上,都有許多的收穫。對照自己以往的工作,我感到還有許多不足,還有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值此在培訓之際,來談一談自己的想法; 教育教學方面

“幼兒園教育給孩子帶來了什麼?”這是教授講座中的一句話。這句話讓我記憶深刻,也讓我認真地反思了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我們以往過於關注孩子的知識、技能的掌握,簡單地認為認認真真上好每一節課,便能搞好教育教學。其實則不然,因為幼兒園真正要給孩子的是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規則意識,良好的成長狀態。讓他們成為身體健康、性格陽光、受人歡迎的人;成為堅強勇敢、自我節制、自我管理的人;成為能保持持續的學習興趣,養成好習慣的人。 這次國培中不僅講到了湖北省學前教育課程改革發展趨勢和中國學前教育發展概況,亦提到了學前教育大發展帶來的問題,也提到了教師教學方面的問題,並用國外學前教育課程進行舉例,展現中外教學區別使我們瞭解到現今教師隊伍數量缺、素質低、不穩定,而且教學資源缺乏,幼兒讀本、教具學具玩具數量少、質量差、不繫統等信息的同時,也請來一些優秀教師進行課程師範,通過這些使我意識到作為幼教工作者必須與時俱進,堅持學習,勤於研究,善於發現,

才能勝任。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研究中發現,在學習中進步,才能把組織交給的幼教工作幹好、幹出色。於是這又讓我感到:從事幼兒教育工作不僅僅是使命光榮,而且也責任重大. 讓我充分認識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必須要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培養良好的人文精神。在日常工作中,要搞好教師的“教”與幼兒的“學”的關係,從“以幼兒為本的幼教,適應社會的幼教”出發,備課從孩子的實際出發,重視示範作用,作好表率,搞好直觀教學,用全新、科學、與時代相吻合的教育理念、方式、方法來更新自己的頭腦,實現教育的理想目標。

“教師”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職業,在經過了第一階段的教師培訓之後我對“教師”一詞有了新的認識,也漸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酸甜苦辣。

國培,讓我收穫了快樂,收穫了知識,收穫了希望。培訓結束了,新的工作開始了,作為一名教師,此次培訓我深刻體會到,在新的時代和新的教育背景下,只有進一步跟新教育觀念,改進教育方法、教學行為和教學手段,擴大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從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進步,提高專業化水平才是我們成長的途徑和最大的收穫。

最後, 我想對國培項目組的所有工作人員説聲:謝謝!專家教師們,你們辛苦了!

課改培訓心得 篇23

今天是研修的第一天,我先認真學習了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受益匪淺,提出自己的學習心得。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儘管主要任務是要頑強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但是課改是一項綜合性改革。因此,在語文學科實施新課標,進行課改中,不論是思想觀念上,還是具體操作層面上都發生巨大轉變。大致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增強教師的服務意識。新課標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變“一言堂”為羣言堂,不少時候會把教師請下講台,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服務。與此同時,還要接受學生對教師服務質量的評判。這種角色意識和授課方式的轉變是實施新課標的基礎。

二、圍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堅持實踐性教學原則,着重培養學生8種習慣:(1)默讀和“速讀”習慣;(2)圈點批註和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3),置疑和發問習慣;(4)使用工具書和看書下注釋的習慣;(5)按照先指明X頁X段X行再回答問題的習慣;(6)分析字結構記憶生字的習慣;(7)寫完作文先讀一遍和修改文章的習慣;(8)集體討論的習慣。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閲讀、探索、思考、質疑等過程。

三、走出單一的課堂授課模式,堅持多元化教學形式。“新課標”強調:“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這將打破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外出參觀、考察、實地測量、現場製作、模擬面試、辯論會、排練節目、座談會、賽詩會和“上網”蒐集有關資料等都將成為語文教學的形式。

四、教師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談創作過程和站在讀者角度談學習過程和學習體會,給學生以示範。新課標 要求 “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能説出自己的體驗”,這將使教師再不能以學生大腦為容器------一味地灌輸知識,一味地把學生的認識和體驗歸攏到教學參考書的答案上,甚至強迫學生背答案;而應該以教師自己學習的過程為示範,使學生通過一次次模仿形成學習能力。

五、突出教與學的互動,教學由實施預案向增加準備如何回答學生現場提出的問題轉變。課上學生會主動提出的問題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這種

現場發散式提出的問題是教師始料不及的,這就需要師生間互相尊重、欣賞,相互交流、溝通、理解和補充。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在幫助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相長。

六、講讀和閲讀教學以課文為單位和與 “教學單元”為單位相結合”設計、施教。目前七年級上冊(原七年級第一冊)課本有30篇課文和6個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單元,儘管有15篇略讀課文,但還要加上自讀篇目。如果再沿襲原有教學方法是完不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新教材中每個單元的課文間有較明顯的內在聯繫,可按照教學單元組織學生進行 “求同與求異”的合作、探究式學習。

七、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強調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和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學生將圍繞自己對課文中最感興趣的部分和知識深入探討、思考和學習。因此,教師分析課文要突破由“從頭到尾撫摩一遍”的教學習慣。要注重學科間的聯繫和知識結構的綜合性,通過指導學生首先尋找、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學習其寫作手法,並強調學生個體的需求和體驗指導學生的閲讀和寫作,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八、批改作文要針具體文章提出指導性修改意見。培養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那種“中心明確、內容具體、層次清楚、語言通順”顛來倒去的“總批”一去不復返了。伴之而來的是增加眉批,要求教師指出學生的具體文章好在哪裏、怎麼個好法兒,並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

九、教師將自覺地完成終身學習的任務,不斷更新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放式教學和探究式和討論式學習,結束了教師憑藉一本教科書和一本參考“打天下”的歷史,要求教師不但要為學生解答問題,還要為學生提供尋找輔導材料的線索。因此,教師必須建立和實踐終身學習思想,才能實現自我完善與自我發展。

由上可知,教育科研在教學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明顯、不可替代。課改最終要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教師既要嚴格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去進行教學,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諸多因素去實施教學。這次培訓是一種綜合素質的培訓,它要求教師全方位地瞭解教育對象、教育過程。因此,我一定會珍惜這次機會,多向專家請教學習,爭取自己在這次學習中取得較大進步。

課改培訓心得 篇24

曾經以為我的課堂上還有笑聲,儘管不都是歡聲笑語;曾經以為我的課堂上還有一絲的生機,儘管不是興趣盎然。可是,桂林、三堡之行,我才徹底的醒悟:原來我就是一個井中之蛙,只不過是一個陳穎主任口中所講的考師而已,也才明白課改勢在必行,必須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下面我從兩個方面來談談自己膚淺的見解:

1 。 課改對老師來説是一種巨大的挑戰,需要的是精誠合作的精神。

首先是導學案的編寫,對每一個老師來説,是一種挑戰,它不僅要求你是一個考師,還要求你得是一個明師。一個明明白白的老師,你得明白考什麼, 怎麼考,你得明白學生的學情水平,怎麼樣才能挖掘出每一個學生的最大的潛能,這樣編寫出來的導學案才更科學,才更有效與高效!三堡中學對導學案的編寫叫做“磨”導學案,一個“磨”字,道出了多少的艱辛與精力?同一年級同一科目的導學案是一樣的,怎麼樣才能體現一個老師的個性,展現一個老師的風采,爆發出一節課學生智慧的制高點,這與一個老師的綜合素質的能力與教學機智必不可分!這就要求你不斷的反思。三堡中學也有一句口頭禪:反思三年成名師!我想:在課改的過程中,每一個老師不斷的摸索,不斷的反思,不斷的進步!最終成為一個名師!

第二,對班主任來説,更需要一種調控能力,一種把所有老師,所有學生捆綁在一起的能力。如果一個班主任只是按照你所擔任的科目學生的情況來進行小組建設,這樣肯定是不行的,因為,不是每一個學生的素質水平都是那麼高的,他們只是在某一個方面擅長,這個時候,班主任必須依靠所有的科任老師的力量來進行小組建設,而班主任怎樣才能調動起所有科任老師的積極性,來助你一臂之力,這是一門藝術管理!你必須要學會聆聽,包括善意的指出,如果聽不得別人的意見,想要搞好小組建設,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説:課改不僅是一種挑戰,更需要的是一種合作!

2 課改,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挖掘學生更大的潛能。過去,我在課堂上經常強調:大家動起來,不要讓自己無事可幹,覺得無聊。可是從來沒有想過什麼才是真正的動起來?通過學習,我才明白過去我所謂的“動”,只不過是讓學生機械的劃,機械的記,甚至是機械的説,是一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而這種模式只換來了老師的苦與累,換來了老師的倦怠;換來了學生的煎熬與厭學,甚至是對立!課改,摒棄了這種陳舊的教學模式,老師只是教學的組織者與參與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在學習中,他們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找回了自信,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就像許世國專家所説的一樣:課改讓學生覺得學習是一種狂歡,是一種高峯的體驗,然後高水平的發揮,體現出一個學生的靈性,最後達到無師自通的境界!

時代在進步,素質教育在呼喚,而課改是一種不可逆襲的社會進步,它不僅成就了老師,也成就了學生!課改,我不會袖手旁觀!我會不斷的改變心態,更新教學理念,準備投身到課堂教學改革當中去,迎接新一輪的挑戰!

課改培訓心得 篇25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學校教育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嚴重脱節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透過教學實踐,下方談談自我的一點體會: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搞笑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化學、理解化學,同時把學習到的化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化學,感到學習化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用心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用心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説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十分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用心探求知識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用心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撥?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裏,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狀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用心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3、應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貼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潛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4、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潛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我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資料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我的深思熟慮構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創造性,為學生帶給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5、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明白把教材與實際聯繫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6、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此刻,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務必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資料務必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着自我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我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一樣層次的學生要有不一樣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一樣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決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