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信用社調研報告十二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4W

2024年信用社調研報告 篇1

一、農村信用合作社經營小額信貸業務的現狀

2024年信用社調研報告十二篇

1、農村信用社是農村金融的主力軍。國有商業銀行大規模撤離縣及縣以下基層機構,目前仍在農村開展業務的國有銀行分支機構寥寥無幾。隨着國有商業銀行從縣域基層以下撤退,農村信用合作社成為分支機構最多的農村正規金融機構、也是農村正規金融機構中與農業農户有直接業務往來的金融機構。

二、農村信用合作社小額信貸的風險表現

1、道德風險:

與其他貸款不同,小額信貸以其“無需提供貸款抵押”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扶貧功能,降低了抵押過程中所需的各種成本。但其缺陷是農信社對“無需提供貸款抵押”要承擔一定的道德風險。道德風險因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從農村信貸機構方面看,有的農村信貸機構內部管理機制不完善,沒有形成對信貸人員行為的管制和激勵機制,有的農村信貸機構人員素質低下,不能很好地處理小額信貸資金髮放和收回過程中的調查、計劃、決策、信息處理和風險管理工作,這是導致道德風險的重要原因。從農户方面看,由於受小額信貸無抵押的影響,農户產生依賴思想。一部分農民習慣性地認為,小額信貸是扶貧貸款,是“救濟款”,是不需要償還的或不要利息的政府貼息貸款,還款意識薄弱,抱着能拖就拖的心理。有少數農户從貸款一開始就無還貸念頭,存在惡意拖欠行為。由於居住集中,有些農民會效仿自己的鄰居、親朋好友惡意拖欠貸款,甚至不理解主動還貸的行為。還有個別農户把借來的小額信用貸款轉手放高利貸以牟取不法利益。有的借用信用證、身份證,冒名借用小額信用貸款。有的“湊零為整”,最終使貸款集中於一家一户。種種情況説明由農户所引發的道德風險不容忽視。

2、利率因素:

國際上成功小額貸款的存貸差要高達8%-15%左右。在中國,由於不需要建立新的金融組織來發放小額信貸,加之貸款的方式也較國外簡便,因此,成本可能比國外同類貸款低一些,但可能也需要5%-7%左右的利差。在目前農村信用社資金成本在3.5%左右的情況下,貸款利率在8%-10%左右才能使項目自負盈虧。而從實際執行結果看,我國絕大多數小額信貸項目執行的都是低利率政策,都沒有從財務自立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制定一個合理的利率水平。在低利率的情況下,借貸者可能不注重貸款使用的效率,從而導致了高違約。另外,如果利率定得太低,雖對農户有利,卻易被非農户或其它部門分割搶佔,引發各種腐敗現象。這樣,真正需要低息扶貧貸款的農户卻得不到貸款,而那些富裕農户、工商業者和政府幹部反而能得到貸款。他們在獲得貸款後往往並不運用於生產經營,按市場利率或灰色市場的高利率轉手貸出就能獲利。結果造成在低利率政策條件下,社會各階層都會出來爭奪這份資源,往往使貸款難以到達真正的貧困者手中,也使借款者難以產生精心經營的壓力和動力。

3、信用評定製度不健全:

小額信貸理論認為,農信社貸款對象應是具有一定還款能力和還款願望的中低收入階層,我國目前對還款能力和還款願望的評價是以農户信用等級高低為標準的。因此,農户信用等級評定的準確度與真實度成為決定還貸率高低的重要環節。而在實際操作中,由於信用檔案資料不夠準確及時,評級帶有盲目性;信用評價受多方干擾與影響,如村幹部照顧關係評級,帶有明顯的偏向性,虛報數據和信用等級;評級缺乏複審,呈單一性。信用等級不準確,貸款額度核定不科學,甚至可能造成不夠條件獲得貸款的人也藉此獲得貸款。一些地方政府、村委會在協助農信社工作的過程中,認為信用的評定是一件有責無利的份外之事,還有些地方為了獲得“信用村(鎮)”的榮譽稱號,在信用評定工作中不嚴格把關,這給小額信貸埋下了極大的風險隱患。

三、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風險防範對策

1、建立和完善小額信貸的激勵機制

一是對農户的激勵。信用社可根據農户信用等級狀況和還款情況,建立動態的數據資料庫,對按時還款的農户給予更優惠的服務。二是改變農信社對信貸員的單一激勵機制,即由單一的負激勵轉變為正負激勵機制並舉。三是對信用社的激勵。人民銀行對收貸率高的信用社應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如在分配製度上給予更大的靈活性,在再貸款的安排上給予更優惠的條件等。

2、確定合理的小額信貸利率

要讓參與小額信貸的金融機構贏利,這是這些金融機構願意擴大並持續提供小額信貸的根本保證。隨着我國金融改革的逐漸深入,銀行商業化的程度提高,一個不可迴避的現實是如果農村信用社在小額信貸項目中長期處於虧損狀態又得不到有關部門的補助,那麼目前開展得轟轟烈烈的小額信貸工作就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更大規模地深入發展下去。要使參與小額貸款的金融機構賺錢,國際經驗證明最關鍵的因素是利率的高低。小額信貸與銀行一般貸款的操作程序不同,有額度小、成本高的特點,因此較高的存貸差才能彌補操作成本。

3、建立有效的信用等級評價制度

農户個人信用是信用社發放小額信用貸款的依據,是控制信用社貸款風險的基本要求。第一,要進一步完善信用評級指標體系,統一操作規範,提高信用評級的層次和質量,整體推進農村的信用環境建設。第二,要加強與村委的聯繫,村委會是信用社與農户之間建立信貸關係的橋樑和紐帶,當資金緊缺時可以幫助農户和信用社建立信貸聯繫,為農户和信用社取得“雙贏”的效果做出貢獻。由於村“兩委”比農信社信貸員更瞭解本村農户人品、經營能力、經濟收入狀況、信譽狀況等等,他們參與信用户評定和授信額度核定,能有效防範不知情放貸風險。同時,由於信用户評定和授信額度由農信社、村“兩委”和村民代表等集體核定,並張榜公佈,接受村民監督,在操作程序上可以有效地防範信貸過程中的內部道德風險和信息不清。第三,要加大信用等級評價的硬件投入,健全資料檔案,逐項認證審查核實,並且對農户的信用檔案實行電子化管理。農户資料要真實、全面、準確地反映農户實際情況。第四,要明確評級責任。農户的基本狀況及信用反映等由村組幹部負責審查把關,並籤負責,信用等級初評由信貸員負責,避免因不負責。

2024年信用社調研報告 篇2

農户小額信用貸款是新形勢下農信社支持三農的首選貸款方式,也是打造誠信農信、平安農信的重要措施。近幾年來,農信社通過發放小額信用貸款,擴大了大款投放面,密切了農信社和廣大農民羣眾的血肉聯繫,為信用社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總體上看,農户小額信用貸款勢頭髮展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存在的問題

1、對小額信用貸款認識不到位。一是有一些基層信用社習慣於幾十年的抵押擔保貸款,對發放這些類型的貸款的心應手。而一旦讓其發放信用貸款總感覺不放心,一旦貸款沉澱沒有“撇繩”,因而對評定信用户及發放小額信用貸款不積極、不主動。二是個別信貸工作人員嫌評定信用户太麻煩,步驟太繁瑣,對此項工作不熱心。三是認為信用貸款大部分是小額,與其“廣種薄收”,倒不如看準幾個大户集中投放來得痛快。四是少數鄉鎮政府及村兩委份內的工作很多,讓他們介入信用户的評定工作認為是額外負擔,還有的村幹部不願意在有關欄目內簽字,怕將來承擔經濟責任。五是少數信用社主任不能正確處理信用工程的創建工作與其他工作的關係,認為儲蓄存款、盤活收貸是硬任務,信用户評定是軟任務,對信用户的基礎性工作做得不到位。

2、信用户對信用證認識模糊。評定信用户是一項十分嚴肅認真的事情,一旦農户拿到了信用證,就意味着他的信用程度得到了信用社的認可,他就可以憑信用證直接到信用社像取款那樣十分方便地獲得貸款。但有些信用户對得來不易的信用證並不十分珍惜,有的隨便出借,有的隨便把信用證扔到桌上,有的還把信用證和其他無關緊要的證件放在一起,有的還形成丟失。凡此種種,都説明信用户對小額信用貸款的內在含義認識不清。

3、信用社在具體操作上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少數信貸管理人員對持證農户取得貸款心存顧慮,總愛對貸款的用途、償債能力再三追問,唯恐債務懸空,挫傷了一部分信用户的貸款積極性。二是少數信用社因受資金承受能力的限制,就人為地附加一些貸款條件予以限制。三是極個別信貸人員對信用貸款不能實行利率優惠。四是有的信用社對小額信用貸款和其他貸款一樣,手續比較複雜。

二、工作建議

(一)大力宣傳農户小額信用貸款的重大意義

農户小額信用貸款是密切信用社和廣大農民羣眾關係的粘合劑,是解決農户貸款難的重要措施,是農信社實現農社雙贏的主要途徑,是新形勢下農信社信貸管理方面的重大改革。小額信用貸款的發放,不僅能激發廣大農民羣眾的貸款熱情,引導貸款需求,擴大農信社市場佔有份額,而且對於轉變信用社經營理念,擴展信用社經營空間,使之立於不敗之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方面,農信社要對村兩委、村民小組、廣大農民羣眾宣傳小額信用貸款的重大意義,使村幹部支持信用户的評定工作,滿腔熱情地投身到信用工程的創建活動中去;另一方面,縣聯社、信用社領導要對廣大信貸人員講清小額信用貸款對信用社自身發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使信貸人員克服麻煩、厭煩情緒,把小額信用貸款當作信貸工作的第一要務,當作自己聯繫農民羣眾的工作切入點和落腳點,自覺地、主動地、熱情地發放小額信用貸款。

(二)緊緊依靠當地黨政部門,建立一套科學高效的信用等級評定體系

信用社是地方金融組織,任何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當地黨委政府的參與和支持。信用社應積極地、主動地將信用評定工作向縣、鄉兩級黨委政府進行彙報,引起他們的重視與支持。在具體工作中,還要充分發揮村幹部的積極能動作用,讓他們全程參與、全程跟蹤。由村幹部、村民代表、社員代表、信用社工作人員組成的農村信用評定領導小組,要充分發揮地熟、人熟、情況熟的優勢,對申請要求成為信用户的農户,要從其信用程度、威望高低、家產狀況、全年收入、償債能力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調查瞭解,在此基礎上確定信用户的名額。在這方面,要堅持標準,堅持原則,寧缺勿濫,寧精勿粗,不能搞“大呼隆”,不能硬性分派評定指標。

(三)建立一套科學的信用等級監測體系

信用等級評定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基礎性工作,它絕不是權宜之計,也決不是應景之作,此項工作耗時費力,同時細緻縝密,因此有“系統工程”之説。正因為如此,我們對得之不易的各種數據要倍加珍惜。對這些數據最有效的保存辦法就是用微機科學分類,建立數據庫,將全套評定資料納入數據庫管理。縣聯社一級法人核算的,縣聯社設一個數據庫即可;縣鄉兩級法人核算的,縣聯社可設總庫、各獨立核算的信用社設立分庫。數據庫建立之後,要對信用評定指標實行動態管理、適時管理、定期檢測。檢測可分為現場監測和非現場檢測。現場檢測要求信貸工作人員親臨一線,入户上門進行調查分析,並將變動的數據及時納入微機進行更正。非現場檢測要根據各基層社的統計數據利用數學公式進行模擬計算,從中找出變化的東西,發現規律性的東西,預測信用户的信用程度發展變化趨勢,指導全縣的信用等級評定工作。

(四)全面落實小額信用貸款各項優惠政策

一是在貸款條件上,要分清情況,區別對待。對那些誠實守信的農户,對因遭遇天災人禍、意外事故等不可抗力因素不能及時歸還本息或無力歸還本息的,經調查核實可予以適當展期,並敢於據實再發放少部分新的貸款,以幫助他們恢復元氣,重整家園,養本生息。二是根據風險的大小和農户長期形成的信用狀況,在人民銀行准許的浮動幅度內,適當降低小額信用貸款利率,體現小額信用貸款的優惠政策。三是根據農業生產的季節性、週期性、循環性的特點和信用貸款的具體用途,適當延長貸款期限,使貸款的期限和和農業生產週期相銜接,充分發揮貸款和農業諸生產要素的摻合作用、推動作用。四是對那些確實有還款實力且信用程度特別高的少數信用户,可破例提高授信額度,體現信用社的差別政策。

2024年信用社調研報告 篇3

目前,中國農村信用社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農村金融市場已不再是信用社的避風港。中國農業銀行正式迴歸農村金融市場,各大商業銀行紛紛在農村設立分支機構,並有多家國外銀行從開始搶佔中國農村金融市場。然而多年來形成的經營模式已經很難幫助信用社獲得更大的經營利潤,農村信用社若想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從傳統的資產、負債業務為主要經營渠道的模式調整到與中間業務並重的發展方向上來。中間業務與傳統業務相比,具有風險小、成本低、業務量大、收益穩定、派生性強、附加值高等優點。中間業務種類繁多,傳統的中間業務包括匯兑結算、票據承兑、代理收付、代客理財、信託租賃及國際業務中的信用證、代客買賣外匯等。近二三十年來,銀行的中間業務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新興業務層出不窮。如,信用卡業務、電子轉賬系統、擔保、代理融通、代理保險、債務互換、信息諮詢等業務。特別是近些年來,銀行業為了提高盈利能力,出現了一大批新的金融衍生業務。但是由於信用社大多地處農村,許多類中間業務並不適合農村的實際,所以信用社開辦的中間業務種類偏少。與歐美髮達國家相比,我國消費者擁有的基本保障明顯不足,並且我國保險的普及率還非常低,客户急需的養老保險、健康保險、財產保險等產品所佔比重較低,尤其是在農村,保險業務始終沒有普及到普通居民當中,這就為信用社在保險領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商機。

一、銀行保險的現狀

銀行保險一般指保險公司利用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網絡和客户資源銷售保險產品。由於銀保合作可以通過資源共享提高經營效率、實現“雙贏”,銀行保險在海外得到了迅速發展,以國外銀行為例:,歐洲保險佣金佔銀行總利潤的比例高達10%,XX年這一比例將達到15%,500家大銀行中接近一半擁有專門從事保險業務的附屬機構。

我國保險業保費收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達到11137.3億元,同比增長13.8%,其中銀行代理保險實現保費收入3038.99億元,佔全國總保費收入的27.29%。對於銀行來説,積極發展銀保業務不僅可以豐富銀行的服務內容,拓展銀行業務,降低銀行對利差收入的依賴性,而且可以利用保險公司的客户,深挖保險公司擁有資源的潛力,實現資源共享;對於保險公司來説,利用銀行龐大的營業網絡銷售保險產品,不僅可以降低保險公司的營銷成本,而且可以藉助銀行良好的信譽和客户資源拓展市場。

二、農村信用社保險業務發展的現狀

在我國的大多數農村信用社,保險業務收入只佔各項收入的極小份額,以廊坊市某聯社為例,營業收入26265萬元,其中中間業務收入351萬元、佔比1.34%,代理保險業務收入18萬元、佔比0.07%;營業收入27553萬元,其中中間業務收入566萬元、佔比2.05%,代理保險業務收入95萬元、佔比0.34%。雖然這個聯社的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427.78%,但是在整個營業收入中佔比依然不足1%,處於一個可以忽略的地位。

目前信用社和保險公司的合作還停留在淺層次的協議代理階段,合作方式主要有兩個方面:(1)信用社代理銷售儲蓄分紅型或投資連結型的保險產品;(2)保險公司為信用社的信貸業務提供配套保險服務,即提供抵押品保險和借款人的人身意外傷害險等。

而且現在信用社與保險公司之間的合作方式普遍採用的是“多對多”的模式,即每家信用社都與各家保險公司合作。然而從長遠來看,這種“多對多”的模式是一種很不穩固的合作模式,因為雙方都要為自己的利益考量:從保險公司的角度來看,保險公司不願意進行長期投入,比如對信用社人員的培訓和對信用社代理保險業務進行宣傳,因為他們的投入有可能只是為他人做嫁衣裳;從信用社的角度來看,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對保險公司的企業文化、經營狀況、長期戰略等進行深入瞭解,只要比比保險公司開出的條件就行了。這種“多對多”的合作模式很容易誘使保險公司在保險費率及手續費提成上形成惡性競爭,而信用社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收益和更換保險公司的過程中必然會影響保險公司理賠意願和服務水平,很容易損害客户的利益,同時也降低了信用社的公信力和一致性,最終形成了信用社保險產品品種單一,各保險公司服務趨同。

三、銀行保險的發展方向

根據我國銀行已有的經驗,銀行與保險公司合作目前主要集中在七個方面:(1)銀行代理銷售保險產品;(2)保險公司選擇使用銀行的客户資源、信息庫、資金匯劃系統和網絡清算系統;(3)銀行擔任保險公司的財務顧問,併為其提供資金結算服務;(4)保險公司為銀行信貸產品提供保險服務;(5)以儲蓄型的壽險保單作為銀行貸款的有效質押;(6)保險公司投資銀行的金融債權;(7)銀行與保險公司之間進行拆借、債券回購、國債買賣等資金融通活動。

四、信用社發展保險業務的有利條件

任何一個好的合作模式都必須滿足合作各方的利益需求,形成“共贏”,信用社和保險公司的合作就可以形成這樣的結果。

首先來看對於信用社的好處:(1)最直接好處就是提高信用社盈利能力,擴大信用社的客户羣。(2)通過完善客户的保險,加大了信用社客户的抗風險能力,能降低信用社的信貸風險。(3)信用社通過增加各類中間業務可以逐步建立金融超市,滿足客户多樣化需求,提高客户的忠誠度。(4)通過推廣中間業務,可以延長信用社的經營鏈。(5)信用社通過保險公司的宣傳,可以增加信用社的美譽度。(6)經過保險公司的定向培訓,可以提高信用社人員的營銷能力和個人素質。

然後來看對於保險公司的好處:信用社作為農村金融市場的主力軍,在農民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公信力,通過信用社這個平台,可以讓保險公司直接進入農村新興市場,不但可以降低宣傳費用,而且可以提高農民對保險公司的信任度,完善保險公司的服務種類,增加保險公司的贏利點。

最後來看對於客户的好處:(1)由於農業及中小企業屬於風險大、收益不穩定的行業,增加合理的保險可以大幅度增強客户的抗風險能力。(2)通過信用社大規模營銷客户,可以使客户形成消費集團,可以幫助客户以“批發”的價格支付保費。(3)由於農村客户對於保險知識瞭解比較少,信用社的保險人員作為農村的“本土專家”,可以為客户設計有針對性的保險方案、定製真正適和“三農”的保險產品。

五、發展農村信用社保險的幾點建議

(一)關於信用社發展保險業務的模式選擇

目前,在國際上的銀行保險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銀行代理模式,即保險公司提供保險產品,由銀行提供銷售渠道收取手續費;二是銀行和保險公司結成戰略伙伴關係,即銀行與保險公司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簽訂較為長期的合同,銀行在收取手續費之外,還分享保險業務的部分利潤;三是銀行入股保險公司,通過股權紐帶參與保險公司的經營。信用社現在採用的是第一種模式,而發達國家的銀行基本上都採用第三種模式。

雖然第三種模式可以使信用社獲得利益,但是由於我國的市場環境及制度的制約,以及保險公司利潤下降、保險密度虛增、保險公司潛在信用危機的存在,信用社在短時期內很難和保險公司實現利益均享、風險共擔。所以筆者個人建議信用社和保險公司在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可以和保險公司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伙伴關係。

具體地説就是信用社和保險公司實行“一對多、主推一”的模式,即由省聯社牽頭和多家保險公司簽訂長期合作合同,每年在某一類具體的保險業務上只重點推薦一家(或兩家)保險公司。部分因客觀原因不能採用此家保險公司的信用社,在當年也只籤一家合適的其他保險公司(僅指在某一類的保險業務上,多類保險業務就有可能用多家保險公司)。

這種模式有多方面的優勢:一是作為省級聯社和保險公司談判具有規模優勢,足夠的業務量可以讓保險公司做出程度的讓利和支持。二是省聯社擁有人才優勢和領導地位,有能力調動足夠的資源研究開發適合信用社長遠發展的保險種類。三是可以充分提高保險公司的積極性,加大保險公司的長期投入力度。四是有利於多家保險公司在同一類保險業務中形成良性競爭。五是可以吸引保險公司適應信用社的特點增加保險品種,提高保險服務的針對性,加大保險產品的創新力度。六是信用社可以有效藉助保險公司的智庫建立自己的開發戰略,滿足農村客户不同層次的金融保險需求。

(二)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模式

由於保險業屬於開放程度比較高的行業,同業競爭激烈,而信用社因其網點作為稀缺資源在談判過程中處於強勢地位,所以信用社就必須全面考量與客户和保險公司三方面的利益平衡,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挑選模式,杜絕腐敗現象的發生。

筆者個人建議可以採用“公開招標”的方式挑選保險公司,即省聯社建立一個招標平台,公開向國內外的保險公司投遞標書,利用競標的方式選擇最合適的保險公司;而基層聯社也可以建立一個招標平台---即一方面面向有保險需求的客户、一方面面向保險公司,作為橋樑為企業和保險公司提供中介的服務。這樣做好處很多,既可以幫助鄉鎮企業找到費率合理、服務周到的保險公司,也可以為保險公司開拓農村市場提供一個方便的進入渠道。

(三)充分調查客户的需求,開發適合城鄉的保險產品

在保險產品的開發上,信用社必須充分調查客户的共性需求和個體差異。信用社應當和保險公司聯手,在借鑑國外保險公司和其他銀行的經驗、充分考慮農村實際的基礎上,研究開發出滿足城鄉需求的產品。

就近期而言,首先可以加強對意外險、信貸險、財產險、工程險、長期壽險等現有保險品種的整合開發,根據城鄉的實際情況,進行市場細分,重點開發養老、醫療、護理、教育等集保障、儲蓄、投資功能為一體的保險產品和適合中小企業的財產保險;就長遠來説,應採用重點產品的動態設計流程,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消費市場需求。

(四)確定信用社保險的服務方式

(1)信用社和保險公司應採用多種方式加強合作,為客户提供有附加值的服務。例如:可以在信用社的基層網點推廣儲蓄型保單的質押貸款,在信用社辦理保險業務的客户可以享受貸款利率優惠等。

(2)在推廣保險業務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考慮農村客户羣的理解能力,為他們提供簡單易懂、標準化的保險產品,避免保險公司利用文歧義和文陷阱逃避風險。

(3)根據鄉鎮企業抗風險能力比較弱的現狀,信用社應該在財產險業務方面有所突破,多考慮一些適合中小企業的新型意外險,如僱主責任險、運輸險、爆炸險。

(4)信用社應加強與保險公司的推廣活動,逐步培養客户控制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努力把信用社打造成保險專家的形象,提升信用社的公眾信任度。

(5)信用社和保險公司必須聯手探索城鄉客户的新情況、新發展,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售前、售中、售後服務,改善服務環境,提高客户的滿意度。

(五)打造專家型的保險人員

由於信用社的保險業務人員水平參差不齊,信用社的教育工作就必須注重個人特性和方式方法:一是可以按照“學習有目的、學好有動力、學會有用處、人人都參與”的要求,多層次、大範圍的開展保險業務培訓和學習。二是通過正向激勵積極資助業務人員自我開發,將教育方向與員工自身利益相結合,逐步形成“收入能高能低,人員能進能出”的競爭機制,從根本上調動業務人員的學習積極性。三是努力提高業務人員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的老師”,儘量聘請有經驗的專家,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方式讓員工渴望學習、渴望工作。四是根據學習對象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強化學習需求調查和學習效果評估,逐步形成自主學習、集中培訓、考察交流“三結合”的學習體系,從而成功的將學習成果轉化。逐步組建起一支有親和力的專家型隊伍。

對於保險代理人員必須做到認證上崗:一是銷售保險產品的人員在上崗前必須參加培訓和取得保險代理人資格。二是要對營銷人員進行保險知識、營銷服務、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培訓,改善傳統的工作方式,建立良好的新形象。三是加強信用社和保險公司雙方的理解和文化融合,把保險公司的營銷理念、管理規程、職業操守傳輸給信用社的員工,帶動櫃員和客户經理從只管操作向主動為客户提供服務方向轉變,進而從根本上杜絕誘騙、誤導行為的發生。

(六)發揮客户經理的積極性,培養複合型的營銷人才

就現階段而言,信用社的主要營銷人員還是客户經理,他們直接面對企業和個人客户,是信用社裏面最瞭解客户保險需求的人。但是由於部分客户經理把全部精力放到了信貸工作上,所以他們還不能為自己的目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而且由於信用社主要面對中小企業和農民,許多客户對於保險的認識還停留在模糊的初級階段,對於自己的保險需求缺少全面考慮。針對這些實際情況我們可以邀請保險公司對客户經理提供新式培訓,利用先進的營銷經驗增強客户經理的經營能力,教會客户經理從信貸客户中發現商機、幫助客户控制風險,例如客户經理可以從改善客户原有保險方案入手,為信貸客户或存款大户設計保險套餐等,教會客户控制風險……逐步把客户經理培養成會營銷、會經營的複合型人才。

目前農村信用社的保險業務還處於開發初期,作為現階段的主要任務還是如何發展客户、培養客户控制風險的意識和能力,逐步培養農村的保險業務市場。我相信在眾多同仁的不懈努力之下,不久的未來我們信用社一定能在農村建立起一個保險業務服務網絡,為“三農”的發展撐起一柄保險之傘。

2024年信用社調研報告 篇4

長期以來,受多種因素制約,信貸資產質量低劣、不良貸款佔比高始終困擾着農村信用社,已成為制約農村信用社快速健康發展的根本因素,也是農村信用社扭虧增盈的障礙。如何有效解決不良貸款問題,切實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已直接關係到農村信用社能否持續生存和發展。

一、不良貸款的形成原因:

農村信用社的不良貸款是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幾十年來我國農村經濟形態深刻變遷直接或間接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的反映。對於農村信用社的不良貸款應基於對歷史和現實的客觀分析,站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高度,探索化解的思路和對策。對不良貸款形成的可能原因進行分析,有助於信貸管理人員預防貸款風險。

一般而言,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形成的原因可以分為借款人的原因;農村信用社信貸管理失誤;其它原因等三大類。

(一)、作為貸款人的農村信用社自身貸款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貸款風險識別和篩選機制不健全。主要有:對新的、資本不充足的、而且尚未開發的業務融資、貸款不是基於借款人的財務狀況或貸款抵押品,而是基於對借款人成功完成某項業務的預測。或者在借款人的資信程度及償還能力產生質疑的情況下,發放貸款過分倚重第二還款來源(如抵押物);貸款用於投機性的證券或商品買賣;貸款的抵押折扣率過高,或抵押品的變現能力很低;異地貸款、多頭貸款過多,缺乏有效的監控;貸款已存在潛在風險時,沒能及時採取果斷措施;貸款已明顯出現問題,卻疏於催收或迅速採取有效措施清收,把希望寄託於借款人“奇蹟的發生”或不再過問,使貸款造成損失等。

2、貸款管理機制設置不合理。主要表現有:在貸前信用分析階段,獲得的貸款信息不完全,貸款項目評估質量不高。部分信貸人員缺乏必要的信用評估、財務分析知識和經驗,發放貸款時又沒有充分聽取必要的勸告而發放調查不充分、信貸資料有缺陷、抵押物變現力差、不足值的貸款;在貸款的審批階段,未嚴格把握貸款審批條件;貸款集中程度過高,過分集中於某一借款人,某一行業、某一種類貸款,致使貸款風險相對集中,貸款金額超過借款人的還款能力而無力償還。使借款人產生“債多不愁”,或者乾脆對信用社聲稱“反正欠這麼多貸款,不增加貸款則其他貸款更加無法歸還”,以一種無所謂的無賴態度毒化借貸雙方關係,使信用社處於被動尷尬局面;貸款發放後信貸管理人員對日常監督管理不力,存在“重放輕收輕管理”的現象;部分信用社由於人手較少,根本沒有按照信貸操作規程執行等等。

3、信貸人員素質的制約。人是事業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信貸人員除了必須具備一定的金融理論、法律制度等業務知識外,還必須具有誠實的品格和強烈的責任心。信貸工作人員的素質直接影響到貸款的質量,尤其是在管理體制不健全、貸款運作不規範、約束不力的情況下。由於多種因素的制約,當前農村信用社信貸人員的數量有限,部分人員素質不高,難以進行貸款的科學決策和有效管理,違規放貸時有發生;在執行信貸政策方面,有的信貸人員隨意性很大,存在“人情代替制度”現象。在風險的預測方面,有的信貸人員缺乏科學的理論知識,憑主觀經驗的成分較重,用經驗代替制度。對於即將產生風險的貸款,不能拿出一套完整的防範措施和處置辦法來,只是將希望寄託於借款人能扭轉局面或輕信借款人的還款,白白浪費和錯過了清收不良貸款的有利時機。加之由於管理體制原因以及改革步伐相對滯後,部分信貸員“在其位而不謀其職”工作主動性差,缺乏開拓創新精神,不能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些自然加大貸款風險。

4、自身經濟利益的驅動。利益與風險並存,一些農村信用社盲目地追求高效益,一味地支持風險企業和風險項目,這種貸款配置本身就孕育着高風險。

(二)、借款人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借款人欺詐。借款人欺詐可分為普通欺詐和嚴重欺詐。所謂普通欺詐行為,指借款人主要通過向信用社提供部分虛假信息以改善本企業的資信狀況,獲得用於借款人生產經營活動的貸款。這種欺詐的特徵有:1)借款人向信用社提供的信息部分虛假;2)提供虛假信息的主要用意在於提高其資信狀況,期望獲得信用社的充分信任;3)獲得的貸款主要用於真實的生產環節。如果經營按計劃進行,借款人也不願意拖欠貸款而在信用社留下不良記錄,即使出現其他情況時,借款人雖然無力歸還貸款,但通常願意與信用社合作。嚴重欺詐是指借款人通過一切手段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並貸款主要用於借款人從事的主營業務以外的行業或挪用貸款而獲取個人利益。這種欺詐的主要特徵有:1)為了獲得貸款,借款人不惜一切手段(包括違法手段);2)借款人對其從事的行業並不真正關心,甚至借款人根本沒有正當主業,或者從事的行業的目的就是為了更方便地獲取貸款;3)借款人獲取貸款並不用於主要業務,而是以轉移、投資、奢侈消費等方式,鯨吞貸款。這類欺詐行為主要以騙取信用社貸款為最終目的,且通常利用、拉攏或腐蝕信貸人員,因這種惡意欺詐希望而造成的不良貸款風險極大,收回的可能性很小。

2、借款人通過企業改制,將信用社的貸款“一改了之”。隨着我國國有企業改革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企業間的兼併、收購以及企業改制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有的企業通過上述行為盤活了資產、扭虧為盈,重新獲得生機。與此同時,部分經營正常的企業,也借兼併、破產、重組、改制之機“逃債”、“廢債”、“懸空”信用社債權。大量的信貸資產在企業改制中打了水飄,成了企業改制的犧牲品。

3、借款人遭受不可抗拒因素影響,致使貸款形成不良貸款。各種自然災害,如地震的出現,山洪的暴發,颶風的驟起,久旱無雨、農作物遭病蟲害侵襲等。由於我國農業的基礎較薄弱,農業耕作的機械化程度相對較低,農民抗禦自然災害風險能力較低,大多數地方存在靠天吃飯這種情形,這增加了涉農貸款收回的不確定性和貸款的風險性。一旦遇到自然災害,農作物減產,農業欠收,直接影響農民收入,影響貸款的歸還。

(三)、其它方面的原因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政策因素。由於宏觀經濟政策缺乏連續性,經濟波動的頻率高、幅度大,使信貸擴張和收縮的壓力相當大,在宏觀緊縮、經濟調整時期,往往形成大量貸款沉澱。

2、行政干預因素。主要表現為地方政府壓,地方財政擠,迫使農村信用社發放大量指使性貸款、救濟貸款,貸款行為行政化,信貸資金財政化,直接削弱了貸款產生經濟效益的基礎。特別是1999年關閉農村合作基金會,政府為保社會穩定,將農村合作基金會的借款劃轉給農村信用社,其中有90%以上的借款難以收回,形成不良貸款。據瞭解,各地政府及部門在農村信用社都不同程度存在借貸業務,部分政府借款雖已逾期多年,受到多種因素制約,信貸資產質量低劣、不良貸款佔比高始終困擾着農村信用社,已成為制約農村信用社快速健康發展的根本因素,也是農村信用社扭虧增盈的障礙。如何有效解決不良貸款問題,切實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已直接關係到農村信用社能否持續生存和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信用社的管理體制是相當鬆散的,基層信用社都是獨立法人,擁有獨立經營權,上級信用聯社很難進行有效管理。單個信用社由於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有些信用社對單户企業的貸款比重很高,處於高風險狀態。因此,深化體制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加強信用聯社的權力,要在人事、財務、決策、監督等各個環節實現對基層信用社的規範管理;在業務上要充分發揮農信社貼近農民、熟悉農業、紮根農村的優勢,大力拓展小額農户貸款市場,積極支持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規範貸款程序。只有在制度上建立起有效的制衡機制,才能減少決策失誤,杜絕暗箱操作,從而將新增貸款的風險控制在最低水平。各級農信聯社應該發揮主導作用,在科學分析屬地經濟狀況的前提下,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通過與政府聯動,並強化呆賬核銷機制、司法催收機制、貸款重組機制、抵債物資綜合經營機制等,對不良貸款進行集中處理,形成有效的化解機制。

二、不良貸款的解決辦法:

當前,農信系統亟須從以下三個層面來實現風險化解機制的再造:

(一)、在政策層面上,要與各級政府聯動,確立“共擔風險,共同發展”的理念。

農信社的不良貸款涉及地方經濟的方方面面,千頭萬緒,因此要順利推進不良貸款的化解,離不開各級政府,尤其是區縣、鄉鎮政府的參與和配合。各級政府的支持,既體現了對歷史的尊重,也有利於在地方政府、地方經濟和農村信用社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因此,各級政府應:

首先,本着實事求是地解決歷史問題的態度,規範自身行為,防止逃廢債務。對於因政府行政指令、經濟政策形成的不良貸款,政府應該直接承擔起還款責任,或者通過地方財政,或者採取其它有效的政策切實加以落實。對於企業改制後原在鎮村管理部門的債務、區縣物資局、供銷社及其下屬企業的不良貸款,尤其是其中金額巨大的不良貸款,政府應該發揮主導作用,通盤考慮,根據具體情況採取多種辦法逐步加以解決。對於企業逃廢債務的行為,政府應當通過行政力量堅決予以制止。同時,各級政府應該尊重客觀經濟規律,不要再用行政手段來干預農信社的正常經營活動和信貸資金投向。

其次,各級政府應充分調動各種資源,通過多種途徑來支持和保護農信社的債權。比如,由於農信社風險資產對應的單位大多是鄉鎮、村兩級農村經濟組織,這些企業關的關、破的破,土地是他們手裏的資源。鄉鎮政府應支持企業以其所有的已經開發利用的集體土地使用權或對應投資收益來抵償債務;同時,政府也可以作為保證人,劃定某一範圍的土地,約定在該土地開發時,將土地開發收益權的全部或部分直接用於清償債務。

再次,各級政府應通過税收政策,增加農信社的收入。比如,減免農信社的營業税或根據貸款分類選擇性地減免營業税;所得税以縣(市)聯社為單位統一核算繳納,並在一定時間內全部或部分減免;信用社當年實現的利潤可在税前直接抵補掛賬虧損。

最後,各級政府應建立適當的擔保機制,以抗衡自然災害的影響。以區縣為單位,由政府牽頭設立農户貸款擔保基金。一旦發生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使農户的生產經營遭受破壞,無法償還債務時,由擔保基金承擔貸款的全部或部分本金,由農信社負責剩餘本金和全部利息的核銷。

(二)、在操作層面上,要加強制度建設,加大化解不良貸款的力度。

首先,要強化信貸管理,既要注重化解過去的風險,更要防止現在和未來的失誤。我國農村信用社的貸款權限遠遠高於商業銀行的基層分支機構,而內控水平卻相對落後,這就形成了權力與控制的不對稱。因此,農信社必須加強貸款的制度建設,主要包括:對基層信用分社實行授權授信制度,一定金額以上的貸款必須經上級信用聯社審查;建立與完善包括貸審會制度在內的一整套貸款調查、審查和批准的工作程序;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實行貸款公示制度。

其次,要加強會計、稽核工作,完善內部控制機制。要從根本上防範金融風險,必須建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與監督體系,這包括三個環節:一是事前規範,即針對具體業務設計、制定合理的操作流程與會計制度;二是事中控制,即以會計核算系統為依託,對業務的關鍵控制點和重要事項進行實時監控;三是事後檢查,即通過現場檢查與非現場檢查相結合,對各項制度的執行情況、業務的真實性、會計核算的準確性以及風險控制點進行檢查、監督。

再次,要落實清收不良貸款責任制。農信事業要發展,關鍵在人;化解不良資產,第一位的因素也是人。農信系統的各級經營管理者要教育員工正確面對困難,既不要埋怨,也不要畏懼,同時採用一些制度性的運作,激勵員工通過紮紮實實的工作攻克難關。比如,有些地方的農信社實施“3+1”工程,即將每一筆不良貸款“確立一個項目,落實一位清收責任人,制定一套清收方案,再加一名分管領導”,完成並結合清收結果進行考核獎懲。這種工作模式將責任、權利和利益統一到清收責任人,極大地提高了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實現了“不良資產要我清收”到“我要清收不良資產”的轉變。

最後,要善於藉助中介機構的力量。當今社會是一個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也是一個分工細化且日益專業化的社會,單槍匹馬是很難取勝的,農信社必須學會依靠社會中介力量來解決自己的困難。比如,有些地方的農信社與律師事務所合作,實施“風險代理制”,利用律師的專業化服務,加快鎖定風險和清收不良貸款的速度,化解了一些原本回收無望的風險資產,取得了很大收穫。需要強調的是,實施風險代理,必須建立嚴格的立項、審查、運作程序,特別注意防止發生道德風險。

(三)、從長遠考慮,農村信用社必須有條件地進行“撥備”,根據資產風險程度提取不同比例的風險準備金。在核銷層面上,要有條件地允許農村信用社實行“撥備”制度目前,農信社執行的是按照貸款全額的相對比例提取呆賬準備金的政策,呆賬準備率根據各地農信社的實際經營狀況有所差異,大致在1—2%之間。而實際上,無論從不良貸款的絕對數還是從其構成來看,現行的準備率根本不足以防範潛在的金融風險。比如,經營狀況相對良好的農信社,在保證微利的前提下,可以對呆賬貸款提取100%的準備金,對呆滯貸款提取50%的準備金,對逾期貸款提取20%的準備金,對正常貸款提取1%的準備金。這樣,可以使農村信用社依靠自身的經營活動和政府各項扶持政策的逐步到位,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減輕歷史包袱,輕裝上陣,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濟情況、主要從事的經營活動等內容記錄在內。

農村信用社成立農户信用評定小組,對農户的信用等級進行評定。小組成員以信用社人員和農户代表為主,同時吸收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成員參加。評定小組根據農户個人品質、還款記錄、生產經營活動主要內容、經營能力、償債能力等指標,對其信用程度進行評定,一般分優秀、較好、一般三個檔次。

在信用等級評定的基礎上,農村信用社根據不同農户的信用等級,對農户頒發貸款證。發證以後,持有貸款證的農户,在需要小額信用貸款時,可以憑貸款證及有效身份證件,直接到信用社營業網點辦理限額以內的貸款,勿需再層層辦理批准手續。由於農户小額信用貸款採取“一次核定、隨用隨貸、餘額控制、週轉使用”的辦法。因此,只要不超出貸款證上核定的貸款限額,農户需要貸款可隨時到信用社辦理,而且貸款還了以後還可以繼續再貸,週轉使用。對超過小額信用貸款限額的更高層次的資金需要,實行多户聯保貸款。農户小額信用貸款主要滿足的是農户一般性的種植和養殖業的資金需要,一些規模較大、層次較高、期限較長的資金需求,靠小額信用貸款已經滿足不了其需要。對這類情況,可以採取3—5户農户組成聯保小組的辦法,發放聯保貸款。農户聯保貸款實際是一種多人擔保貸款,但與一般的擔保貸款不同,它不是靠財產或經濟收入來擔保,而是以農民的信譽作擔保,符合農村和農户家庭經濟的實際狀況。

開展農户小額信用貸款及創建信用村(鎮)活動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要通過過細的工作,經過艱苦的努力,不斷推進這項工作穩步有序進行,為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作出新的貢獻。

2024年信用社調研報告 篇5

農村信用社調研報告篇增資擴股是農村信用社改善資本結構,提高資本充足率和抗金融風險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同時也是今年農村信用社深化體制改革中的一項重點工作。因此,各級銀監部門和縣聯社緊緊把握改革機遇,積極認真貫徹落實全省農村信用社工作會議精神,把增資擴股工作列入今年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使農村信用社通過增資擴股實現資本結構的多元化和資本充足率儘快達到置換中央銀行專項票據條件。為了解宿松縣農村信用社今年以來的增資擴股情況,我們根據上級的統一部署,組織開展了全轄範圍內的增資擴股調研工作,現就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增資擴股計劃完成情況及主要措施

為確保全縣資本充足率達到規定要求,宿松縣聯社根據全縣資本充足率狀況,年初,推算出股本缺口459萬元,並以此作為全縣全年增資擴股計劃任務,然後結合各基層信用社服務區域內的農户量進行分解落實,其中任務最多的社為孚玉社100萬元,最少的社為趾鳳社8萬元。至今年8月底,全縣已完成擴股淨增57萬元,佔計劃任務的12.4。在組織實施增資擴股中聯社採取以下幾項措施:

一是把增資擴股工作列入各社經營責任目標綜合考核內容,加大增資擴股的考核力度;

二是要求各基層社在做好組織存款的同時,宣傳農村信用社增資擴股政策,動員當地農民個體工商户和企業積極參與入股;

三是要求各信用社認真按照入股社員應享受優惠政策和原則,優先向入股社員提供貸款或貸款利率優惠,以此推動當地老百姓和企業向信用社入股;四是實行職工強制性入股,聯社要求各信用社正式職工必須每人入股xx元,代辦員每人500—1000元,社主任3000元,對未達到規定入股要求的職工,聯社採取在考核返還工資中直接扣劃方法確保職工入股數量的到位。至八月份,全縣信用社職工入股股金已達331500元,有19個信用社已基本完成了職工股任務。

二、基層社有關退股和分紅、計息前後政策矛盾問題

通過調研,發現全縣所有信用社在執行退股、分紅和計息過程中與現行的政策存在很大矛盾,基本上延續一九八四年規範農村信用社時所定入股自願、退股自由政策,而對新的政策,一些信用社均不大瞭解。如陳漢社歷年虧損達100多萬元,在少數社員提出退股要求時,未按照現行規定程序和條件直接辦理了退股,同時按照原財務管理辦法規定計提股息給付了股金利息。該社依據的是原入股時政策規定“退股自由”,因此,必須履行承諾,否則會失信於民,給農村信用社經營和以後的增資擴股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而現行的政策則規定必須滿足六個條件才能退股,這樣導致了前後政策矛盾,使得農村信用社在對待以前入股的社員要求退股問題,陷入了是執行入股時的政策還是執行現行政策的難題。

三、增資擴股的難點與對策建議

根據調查瞭解,目前影響農村信用社增資擴股的難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大人民羣眾入股思想意識淡薄,對入股政策不瞭解或不關心。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大多數農民對信用社入股政策和章程不關心,也不瞭解,認為入股沒有多大的意義和作用,入股後參與信用社的經營管理也不夠現實,與存款沒有區別。即使要求入股,也是抱着一種貸款方便的目的,根本不考慮分紅和參與信用社經營管理,因此,廣大羣眾參與信用社入股的積極性不高,缺乏一定的認識。今年自增資擴股以來,基本沒有羣眾自願上門入股的情況。

(二)農村信用社的經營業績差,而羣眾的風險意識增強,導致增資擴股缺乏吸引力。近年來,羣眾的風險意識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而逐漸增強,人們對農村信用社入股也潛意識產生一種防範心理,當前農村信用社經營效益普遍較低,不良資產和虧損包袱較重,難以消化;而且農村信用社性質、地位和實力與國有商業銀行相比,競爭處於劣勢,認為承擔的風險可能性很大,分紅得實惠的可能性較小。這些因素導致羣眾對農村信用社競爭實力和經營的不信任,擔心不僅分不了紅,反而會虧掉自己的股金,從而增加了增資擴股的難度。

(三)入股社員享受的優惠政策得不到很好落實,權益得不到充分體現。全縣所有信用社雖然在形式上成立了“三會”,但在實際中沒有發揮應有的職能。同時,羣眾的文化素質普遍低,對信用社的業務不瞭解,根本不懂經營管理,社員參與信用社經營管理現實作用並不大。因此,這些年來,信用社基本上沒有按照章程規定讓入股社員獲得參與信用社的經營管理權。其次,由於信用社加強風險管理,進一步提高經營效益,特別是防範信貸風險上和貸款操作更加規範,使一部分入股社員沒有如願享受到“貸款優先、利率優惠”等政策,影響了入股社員的積極性,並在羣眾中造成了誤解,使得羣眾入股心理不穩定。再次,大多數信用社除規範清理時期分過紅,歷年來,未曾向入股社員分過一次紅,主要原因是信用社經營效益差,有的社歷年虧損嚴重,如陳漢社。這也不同程度降低了羣眾入股的積極性。

(四)由於過去規範清理股金過程中,存在很多歷史遺留問題得不到妥善處理,也影響羣眾入股的積極性。農村信用社自成立以來,歷經了多次改革規範:每次規範均對農民的入股股金進行了清理,但在清理股金中沒有徹底解決新股金與老股金之間的問題,一些信用社對股金的'管理也極不規範,出現信用社有帳而老百姓無股金證,老百姓有股金證而信用社無帳的現象,在老股金轉為新股金過程中,操作不當致使一些信用社存在既給老百姓頒發了新股金證又沒有收回老股金證,同一股金新證與新證在社會同時存在。如果將這樣的股金證一併認可,會給信用社帶來損失,如果不認可,則給信用社增資擴股工作造成很大影響。另外,部分老百姓要求按照原來入股時的政策自由退股,並要求給予股息,信用社也根據財務管理制度規定計提了股息。按照現行的退股和股利政策,必須滿足規定的條件,並風險共擔,不存在計算股息,如不按原入股時的政策執行,必定在社員中喪失信用,不利於推動增資擴股工作。

(五)農村信用社增資擴股受經濟環境和農村老百姓收入的限制。根據調研情況,凡經濟環境較好的和農民收入高的鄉鎮信用社增資擴股工作比較容易一些,相反,經濟環境較差,農民收入低的鄉鎮信用社增資擴股難度很大。如我縣山區陳漢信用社,一些農户生活就很困難,要他們入股就更難,因此,基本上沒有吸收多少農民入股,而在洲區和城區的信用社,農民的收入相對較高,能夠承受入股規定的股金,所以較山區信用社相比,擴股具有一定優勢。這種地域差異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增資擴股的進度。

(六)聯社下達增資擴股的任務不科學、不合理影響了基層信用社擴股力度。由於聯社在年初下達的增資擴股任務是根據各鄉鎮農民的數量下達的,沒有考慮各信用社的資本率狀況和服務區域內農民的收入、經濟條件、地區差別;因此,給基層社增資擴股工作心理上的不平衡。一些信用社認為不現實不符合實際的增資擴股任務沒法去完成,失去了增資擴股的熱情和信心,如陳漢社服務區域內大約有1.7萬人口,人均收入是全縣最低的,聯社分配該社淨增資擴股的任務達12萬元。顯然不符合當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因此到目前為止,不僅基本沒有老百姓入股,反而出現了退股現象。其次,職工入股比例受到限制,由於各社入股工作處於被動狀態,一些經營效益好的信用社採取通過職工入股來完成增資擴股任務,但是又受到比例控制。如孚玉社,聯社分配淨增資擴股任務為100萬元,目前完成入股16萬元,並且全部為職工股,面臨社會入股積極性不高,職工再增加股金受到政策限制。而且該社資本充足率也已經達到規定要求,再吸收新的股金會增加信用社的經營負擔。

針對以上增資擴股出現的問題和難點,一些信用社認為應採取的對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加大宣傳力度,使增資擴股工作全面深入百姓家,讓廣大農民羣眾真正瞭解入股的意義和作用。目前,聯社和基層社只做到了口頭宣傳,宣傳力度較小,沒有統一的行動,宣傳方式和形式較為單一,聲勢很小,使羣眾對入股的政策缺乏必要的瞭解,因此,必須以多種方式和形勢展開聲勢較大的宣傳活動,促進羣眾入股意識和提高。

(二)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讓信用社取信於民,切實落實入股社員享受應有的優惠待遇。對原來的股金進行一次重新規範清理,出台解決新政策與老政策相互矛盾的措施,妥善處理同一股金原已發新證,舊證未收回的問題。對原入的股金按老政策完成退股,重新辦理自願入股手續,與新吸收的股金一起執行新的政策,這樣才能取信於民,化解信用社與農民羣眾之間的矛盾,有利於增資擴股的開展。另外對已成為信用社的入股社員必須落實好應享有的優惠待遇,同時,為避免風險,設立社員誠信方面的入股門檻,使信用社也能選擇入股社員。

(三)合理調整增資擴股任務,加大職工入股力度。聯社下達增資擴股任務應綜合考慮基層信用社的各種情況,如農民的收入和條件、經濟環境、信用社本身的資本充足率狀況和規模等,這樣才能科學地吸收股金,增強信用社增資擴股的信心。由於職工是信用社的直接經營管理者,信用社的經營好壞直接關係到職工利益,因此,加大職工入股的力度,有利於提高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加主人翁責任感,職工也便於對經營管理進行監督。

(四)提高農村信用社的經營效益,側重增強個體工商户和企業對信用社入投資股的吸引力。當前,廣大農民對信用社參股的意識十分淡薄,其入股的出發點也不過是想在信用社獲得優先貸款和優惠貸款利率,同時吸收的農民股較散,不便於信用社對股金的管理,而且此類社員參加經營管理的也不現實,因此,農村信用社必須提高效益,側重增強對個體工商户和企業入股投資的吸引力,這樣不僅便於信用社對社員的管理,也便於社員享受參與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管理權益。只有通過利益驅動,才能提高羣眾入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藉助行政力量,推動廣大羣眾參與信用社入股。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農村信用社單方面進行宣傳發動羣眾入股的效果是不理想的,況且農村信用社成立時也是通過行政手段強制要求廣大羣眾入股的,廣大羣眾也在觀望村裏的幹部對入股的態度和行動,因此,農村信用社的增資擴股離不開行政力量和行政手段。總之,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信用社來説,增資擴股工作處於進退兩難的局面,只有解決好增資擴股的一系列難題,才能促進信用社的改革發展。

2024年信用社調研報告 篇6

為促進“信通卡”相關業務制度的有效落實,及時發現和糾正“信通卡”操作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摸清用卡情況,健全卡業務管理制度,有效防範操作風險,確保卡業務安全、高效運行,市辦事處於3月26日開始對全市農村信用社“信通卡”業務的開展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現將檢查發現的具體情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通報如下:

一、“涉農資金一卡通”等批量代發業務情況

(一)個別聯社至今仍沒有與當地財政局簽訂代理協議書,所有“涉農資金一卡通”資金的發放由轄內各信用社與各鄉鎮財政所籤委託代理協議,資金直接下撥到各信用社代發。

(二)在發放“涉農資金一卡通”時,發現部分聯社均未按要求從綜合業務系統中打印委託代理關係申請書(以空白紙打印代替),未填寫信通卡集體開卡申請書。

(三)各聯社涉農資金批量發放後仍有部分營業網點身份證聯網核查工作沒有完成,如陽原聯社東井集信用社所發放的“一卡通”卡片客户已使用,但開卡需要進行的身份證聯網核查工作一直沒有進行。

(四)個別聯社所發放的部分涉農資金明細表沒有加蓋委託單位公章,沒有雙方確認簽字。發放“涉農資金一卡通”時所有資料沒有按順序裝訂存檔,各聯社的大部分營業網點的身份證複印件及聯網核查結果未專夾保管,仍存放於庫房中。

二、信通卡領用、保管、收回、銷燬等情況

(一)檢查組抽查的各聯社的營業網點對卡片的使用、保管都很規範,但各網點對作廢的信通卡管理的情況都比較混亂。如作廢卡領入時和作廢時均沒有出(入)庫記錄,上交聯社營業部作廢卡時,作廢卡登記表上沒有相關人員的簽字;

(二)個別聯社信通卡作廢後未及時在綜合業務系統中註銷作廢,導致在檢查中存在轄區內上繳待銷燬的信通卡作廢卡未見實物,帳實不符問題;

(三)作廢卡上繳程序不夠規範,個別聯社作廢卡已上交辦事處財務科,但未見到辦事處財務人員簽章的作廢卡登記表和作廢卡上交登記簿以及其能説明情況的資料;

(四)個別聯社由於在操作綜合業務時對操作理解有誤,出現作廢重複現象,致使作廢卡餘額多,造成帳實不符;

三、信通卡有關的登記簿建立和登記情況

(一)各聯社營業網點登記簿建立不夠齊全。所查網點作廢卡登記表建立比較齊全,其餘需手工建立的登記簿大部分未建立。如:個別聯社作廢卡登記表上接收人網簽字、簽章不全;個別聯社銀行卡跨行交易差錯,但沒有登記銀行卡跨行交易差錯處理(通知)單和銀行卡業務客户投訴登記簿。

(二)個別聯社作廢卡剪角處理時不合規,剪角沒有沿卡片背面左上角磁條下沿且與水平不大於45度角方向進行剪角處理。

(三)各聯社營業網點綜合業務系統中生成的打印資料均能完整打印,但保管不夠規範,有的裝訂後留檔保管,有的聯社的營業網點隨傳票裝訂。

(四)個別聯社銀行卡業務風險聯繫人變更後沒有按要求登記《河北省農村信用社銀行卡業務風險聯繫人信息變更審批/備案表》上報備案。

四、客户個人開卡質量情況的檢查

(一)經對營業網點的抽查,個別網點存在一人多卡的現象,主要是代發款項種類不同,審核部門把關不嚴造成的。

(二)個別信用社客户個人開卡申請書個人填寫部分填寫不全,信用社蓋章不全。

(三)個別聯社客户申請開卡時,只有客户身份聯網核查結果,沒有留存客户身份證複印件。

五、相關制度落實及運行情況

(一)個別聯社基層網點有關銀行卡制度、通知等保管不全,市辦下發的四個相關風險提示文件沒有轉發到基層網點。

(二)通過對各聯社營業網點相關人員進行實地詢問,發現網點主管對信通卡的基本功能和收費標準掌握比較準,但部分功能不熟悉。

(三)各聯社均按照市辦要求對“信通卡”業務進行了宣傳,各營業網點櫃枱都有宣傳彩頁,在醒目的地方張貼了公告和宣傳品,但個別聯社網點沒有擺放農民工銀行卡特色服務受理標識,只有自己打印的受理農民工銀行卡特色服務窗口。

六、整改建議

為防範風險,規範“信通卡”業務持續穩定健康開展,市辦事處要求各聯社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全面整改,整改時限定於4月底,具體整改意見如下:

1、各聯社已和當地縣財政局就涉農資金代發籤定了協議,聯社有關部門督促信用取消與各級財政所簽定的協議,以後發放的資金不再直接下撥到信用社錄入,由聯社營業部批量劃撥用户卡內。

2、發放“涉農資金一卡通”時,需要進行的身份證聯網核查工作沒有完成的,各聯社財務部門要4月底前完成。沒有填寫信通卡集體開卡申請書的營業網點要及時補錄,並將信通卡集體開卡申請書、所有的身份證複印件、身份證聯網核查打印結果、綜合業務系統中打印的成功清單按順序裝訂留檔。

3、各聯社營業網點個人客户開卡資料填定不全、印章不全的情況要及時補缺,開卡較多的信用社應及時裝訂專夾保管的資料。對個別手寫的開卡申請書要補打,今後禁止有手工書寫代替開卡打印內容的現象。

4、對信通卡作廢卡應加強管理,各聯社對已上交市辦事處待銷燬的“信通卡”作廢卡要及時與辦事處財務科溝通,綜合業務中必須做作廢卡上交處理,做到帳實相符,並補全作廢卡登記表。各聯社營業網點上交營業部作廢卡登記表時,各聯社營業部對以後網點上交來的作廢卡登記表營業部有關人員應及時簽字返回存檔。

5、各聯社財務科應督促各營業網點建立健全信通卡相關登記簿。

6、各聯社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基層員工的的培訓,使信用社員工對信通卡有進一步的認識,掌握最基本的信通卡功能和使用範圍,這樣才能熟練應對客户諮詢,更便於我們以後開展信通卡發放和規範工作。

7、基層網點應進一步加大有關信通卡知識的宣傳力度,對印發的宣傳彩頁要及時發放,聯社財務科要督促沒有擺放農民工特色服務受理標識牌的網點要儘快擺放。

8、各聯社應加強信通卡有關制度的落實,對網點櫃員的操作流程做進一步的完善,提高員工對信通卡風險防範的意識。

2024年信用社調研報告 篇7

近年來,農村信用聯社狠抓信貸基礎工作,積極推進信用工程建設和貸款上櫃台工程,不僅有效解決了農民貸款難問題,提高了信貸資產質量,而且實現了農民增收、信用社增效、社會形象提升的效果。為推動農村信用工程建設,我們深入該聯社進行調研,掌握了信用工程建設的思路、做法及進展情況,對信用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和措施進行了探討。

一、農村信用工程建設進展情況

地處蘇魯豫晥四省八縣交界處,總面積1702平方公里,轄20個鄉鎮,502個行政村,1416個自然村,農户27.6萬户、農業人口118萬,是人口大縣、農業大縣、產糧大縣。該聯社目前有信用社32處,外勤人員118名,協儲員274名,每名外勤人員包3-5個行政村,協儲員包1-2個行政村。

為方便農民貸款,早在該聯社就推出了小額信用貸款,農户憑貸款證就可以辦理小額信用貸款。但隨着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民資金需求的不斷增加,原來的小額信用貸款管理辦法已不適應農村信貸業務發展的需要,急需探索新的農村信貸管理模式。5月,省聯社下發了《山東省農村信用社信用工程評定辦法》,該聯社以此為契機,首先到全省信用工程建設試點單位臨朐縣進行學習,先後六次召開黨組會、辦公會和信用社主任會,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全力推進農村信用工程建設,通過一年多的推廣,取得顯著成效。截止底,該聯社已為全縣5.78萬農户建立了經濟資信檔案,為5.48萬户信用農户發放了小額信用貸款證;評定信用鄉鎮3個、信用村120個、信用户3.7萬户、個體工商户1.85萬户,聯保小組1.2萬個,貸款授信額度12.87億元,發放信用貸款11.76億元。

二、推進信用工程建設的方法措施

(一)明確三個目標,強化四項措施,落實五項制度,紮實有效推進信用工程建設。根據有關規定,該聯社制定了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信用工程建設考核暫行辦法》、《文明信用户(村)評定章程》、《信用工程建設評定流程》、《貸款上櫃台操作流程》等辦法,明確了任務目標、工作措施和相關要求。

1、明確三個目標。一是明確信用工程建設目標方向,在20xx年6月底之前實現全縣信用工程建設無縫隙覆蓋。二是明確信用工程建設評定佔比目標,規定評定户數要達到所轄户數的15%以上;凡縣委、縣政府確定的特色農業村評定户數要達到所轄户數的30%以上,新農村建設重點村評定户數要達到所轄户數的50%以上;城區信用社以所服務街道為評定範圍,評定户數要達到街面門市户數、居民户數的30%以上。三是明確每個信用社創建或培育1-2個信用村的目標,20xx年6月底之前全縣爭取創建5個優秀示範信用村。

2、採取四項措施。一是深入宣傳發動。先後印製、散發各類宣傳材料、宣傳單5萬餘份,張貼公告餘張,懸掛宣傳橫幅30餘條;統一製作錄音帶,利用村廣播將信用户的條件、程序向社會公告,做到家喻户曉,人人皆知,貫穿始終。二是規範操作程序。採取以會代訓的形式對信貸人員進行培訓,制定了操作規程和操作流程圖,信貸員人手一冊。在評定工作中堅持成熟一户,評定一户,發展一户,避免了一轟而上只追求數量而忽視質量的形式主義。三是作為一把手工程。把信用工程建設列為各信用社一把手工程,與各社主任簽訂了《信用工程建設責任書》,按月檢查、公佈進度。對工作不紮實、搞形式主義、應付差使的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四是納入目標考核。把信用工程建設作為月度、季度指令性目標進行考核,凡累計實際評定户數佔比連續三次後三名的信用社,給予領導班子誡免。

3、落實五項制度。一是實行定期點評制度。聯社按月檢查,對發現的問題指導整改,對好的做法進行推廣,對信用工程建設情況進行點評,對累計評定進展情況進行排名,有力促進了信用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二是實行定期排查制度。聯社成立專職檢查小組,採取突擊暗訪的方式深入到村調查摸底,核對數據、資料,把評定工作是否紮實、是否有違規違紀貸款、吃拿卡要現象等作為檢查重點,對檢查發現問題的,按每發現一個問題給予50-100元進行獎勵,獎金由被查社承擔,起到了較好的監督和促進效果。三是實行集中評定製度。凡已進行評定的村、街面,一律不準發放評定以外的貸款(存單質押、房地產抵押除外),否則對主持工作的主任、信貸主管、櫃枱專管員按發放貸款金額的10‰進行罰款,並追究決策人、審貸小組成員的責任。四是實行陽光辦貸制度。在全縣範圍內開展公開辦貸、陽光操作、規範服務活動,成立專職領導小組,負責舉報查處;制定了舉報有獎公示制度,公佈了舉報電話,全面接受社會監督;全轄信用社都設立了信貸服務大廳,統一形象,實行面對面、零距離與客户交流,提升了信用社形象。五是堅持承諾兑現制度。聯社承諾:凡評定的信用户,只要有貸款需求就毫不動搖的給予信貸支持,真正把《貸款證》變為活期存摺。

(二)嚴把三個關口,實行四個公開,努力提高信用工程建設質量

1、嚴把三個關口。一是嚴把調查建檔關。在評定的過程中,信用等級初評小組嚴格按照《評定章程》,對轄區內農户逐户建立經濟情況檔案。二是嚴把信用等級評定關。評定小組根據調查資料,嚴格按照標準對參評對象進行

評分,經包片信貸人員實地考察後,根據資信和經濟狀況確定信用等級。三是嚴把授信頒證關。評定過程中不搞一哄而上,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並及時簽發《貸款證》。

2、實行四個公開。一是公開貸款對象,凡被評為信用户、持有兩證的農户均可以直接到信用社貸款專櫃辦理貸款。二是公開貸款授信額度,對評定的每位信用户的授信金額及時在村中進行張榜公示,接受廣大羣眾的監督。三是公開貸款利率,嚴格落實信用户貸款利率優惠的政策;四是公開貸款程序。在各村委及營業大廳顯著位置,擺放了信貸支農指南牌。

三、成效和啟示

信用工程建設是一項複雜而長期的基礎工程,推廣實施並非一帆風順,需經歷一個從思想認識轉變到積極參與的過程。但只要堅持標準,成熟一個發展一個,成熟一批發展一批,不搞一刀切,不刮一陣風,紮實穩妥,科學推進,就一定能夠收到實效。

(一)切實解決了農民貸款難的問題,促進了城鄉經濟發展。通過信用工程評定,客户拿貸款證到信用社隨時拿到所需資金,消除了怕貸不到款的心理,同時消除了信貸人員懼貸、惜貸的心理,有效解決了農民貸款難和信用社難貸款的局面。

(二)密切了信用社與廣大客户和當地黨政部門的魚水關係。信用評定不但給農民、個體工商户提供經營資金,而且送科技、送信息,架起了信用社與客户的連心橋,社羣關係日益融洽。各級黨委、政府也看到了信用工程建設的開展為促進當地經濟繁榮和縣域經濟發展所作出的積極貢獻,使農村信用社贏得了支持,贏得了地位。

(三)切實防範和規避了信貸風險。整個信用評定過程公開透明,信用貸款全部實行三證一章櫃枱辦理,面對面服務,資金轉帳,有效杜絕了各種違規貸款、人情貸款及以貸謀私等不良行為,防範了信貸風險。

(四)增強了農民誠信意識,改善了金融生態環境。信用評定使受信農户的信用觀念發生根本變化,誠信意識和主動還款意識明顯增強,貸款逾期率明顯下降,減輕了信貸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促進了信用社自身發展,鞏固了農村金融主力軍地位。

1、貸款收益水平提高帶動盈利能力提升。一是信用貸款利息收入佔比隨着信用貸款佔比的增加明顯增加;二是信用貸款利息收入對經營利潤的貢獻能力顯著增強;三是信用貸款收息率明顯提高。

2、存貸款業務呈現快速發展趨勢。截至底,該聯社各項存款餘額達25.25億元,較年初淨增4.51億元,增幅達21.77%,各項存款佔全縣銀行業總量的40%,較年初增加3個百分點;各項貸款餘額19.56億元,較年初淨增3.25億元;貸款餘額佔全縣市場份額的45%,較年初增長5個百分點。

四、問題與建議

(一)信用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組織宣傳方面:一是政府重視不夠,參與主體單一。目前只有信用社在致力於此,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缺乏全局觀念和積極性、主動性,有些地方政府儘管也在參與但實質性措施不多,或只關注放款而不重視評級授信質量;二是宣傳不夠,沒能使評定工作深入到村户,做到家喻户曉;三是協調不夠。由於政府部門重視不夠,村委班子成員長期在外務工,加之信用社信貸人員較少而服務範圍較廣,難以詳細瞭解每户的真實情況,影響了信用工程建設的整體推進。

2、具體實施方面:一是進展不平衡。止底,該縣信用評定平均佔比達到所轄户數的20.5%,有21個信用社達到了評定佔比15%的目標,有6個信用社評定佔比不足10%,差距較大;二是操作不規範。有的沒嚴格按照操作程序辦理,評定標準不嚴格,隨意性大,合同文本、借據不統一;三是沒有兑現承諾。個別信用社重視評定數量而忽視貸款發放,致使評定的信用户貸不到貸款或貸款不及時;四是信息動態管理不到位。由於農村面廣户多,信用社外勤人員嚴重缺乏,導致對已評定信用户資料不能及時錄入微機,影響了貸户直接到櫃枱辦理貸款,或造成信用評級不細緻、不真實。

3、社會環境方面:一是徵信建設指導管理不到位。相關部門對徵信建設缺乏管理,深入指導、現場指導少。二是公眾誠信意識薄弱。部分客户誠信意識差,還貸意識差,導致信貸資金到期無法按期收回,影響了信用社信貸投放的積極性。三是對失信行為懲誡普遍缺乏硬約束。儘管一些地區,在人民銀行和監管機構的領導下,建立了對失信客户的聯合制裁製度,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難以真正執行。

(二)深入開展信用工程建設的幾點建議

1、加強組織協調,調動各方力量,全方位推進信用工程建設。首先,黨政部門要切實高度重視,成為信用工程建設的主導者,制定具體措施,將此項工作列入政府年度考核內容和重要議事日程,加大對創建活動的支持力度;其次,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建立信用工程建設的長效機制。人民銀行和銀行業監管機構應成為信用工程建設的促進者,引導、規範銀行、企業、個人的信用行為。農村信用社要定期與黨政部門積極交流,加強與鄉村負責人的協調互動,多溝通、多交流、多探討,增進其與信用社的感情,共建農村支農惠農的良好環境;第三,要加大宣傳引導,明確輿論導向。要講明為什麼要搞信用評定,怎麼搞信用評定,如何授信,在全社會樹立誠信意識。

2、規範評審行為,建立責任機制,確保信用工程建設質量。首先,拓寬徵信渠道,廣泛收集客户信息。企業管理機構、工商、税務、技術監督等部門,都應該隨時向徵信部門提供最真實、最全面的企業或個人信息;其次,規範評審行為,嚴格操作規範。農信社要嚴格按照信用工程建設、評定要求,認真開展評定工作,注重在評定小組人選的確定、評級的準確性和信用級別公示等環節上做紮實細緻的工作。制定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資信評價體系,防止評級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既要注重發揮基層組織的作用,調動積極性,又要始終堅持農信社的經營自主權,掌握主動性,避免可能存在的行政干預;第三,強化激勵措施,增強發展活力,促進信用工程持續開展。要加強信貸人員管理和考核,實施必要激勵政策,調動信貸人員工作積極性,對因不按標準和程序對農户評級授信的員工,要落實責任追究。要加強對農户經濟狀況的動態掌握,做到跟蹤檢查與年檢相結合,貸後檢查與走訪調查相結合,及時瞭解農户經濟條件、還貸能力的變化,及時調整信用評定等級及相應貸款限額。對信用鄉鎮、村的年檢驗收,必須堅持標準,不符合條件要堅決取消。

3、加強管理指導,嚴懲失信行為。首先,徵信管理部門要加強對信用工程建設的管理和指導,讓農信社、農户、企業全面瞭解徵信建設的標準、方法、步驟,促進其自覺做徵信建設的實施者。其次,加大對失信行為懲處力度。黨政部門應完善信用立法,加強法制建設;地方政府應廢除地方保護,對失信行為嚴格依法制裁;銀行部門要加大合作,落實聯合制裁措施;人民銀行和銀行監管機構應及時向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全社會進行信用風險信息提示和披露,使失信者無處生存;執法部門要嚴格積極地運用法律武器,嚴懲失信行為,努力營造誠信守法的外部信用環境。

2024年信用社調研報告 篇8

增資擴股是農村信用社改善資本結構,提高資本充足率和抗金融風險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同時也是今年農村信用社深化體制改革中的一項重點工作。因此,各級銀監部門和縣聯社緊緊把握改革機遇,積極認真貫徹落實全省農村信用社工作會議精神,把增資擴股工作列入今年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使農村信用社通過增資擴股實現資本結構的多元化和資本充足率儘快達到置換中央銀行專項票據條件。為了解宿松縣農村信用社今年以來的增資擴股情況,我們根據上級的統一部署,組織開展了全轄範圍內的增資擴股調研工作,現就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增資擴股計劃完成情況及主要措施

為確保全縣資本充足率達到規定要求,宿松縣聯社根據全縣資本充足率狀況,年初,推算出股本缺口459萬元,並以此作為全縣全年增資擴股計劃任務,然後結合各基層信用社服務區域內的農户量進行分解落實,其中任務最多的社為孚玉社100萬元,最少的社為趾鳳社8萬元。至今年8月底,全縣已完成擴股淨增57萬元,佔計劃任務的12.4。在組織實施增資擴股中聯社採取以下幾項措施:

一是把增資擴股工作列入各社經營責任目標綜合考核內容,加大增資擴股的考核力度;

二是要求各基層社在做好組織存款的同時,宣傳農村信用社增資擴股政策,動員當地農民個體工商户和企業積極參與入股;

三是要求各信用社認真按照入股社員應享受優惠政策和原則,優先向入股社員提供貸款或貸款利率優惠,以此推動當地老百姓和企業向信用社入股;四是實行職工強制性入股,聯社要求各信用社正式職工必須每人入股20__元,代辦員每人500—1000元,社主任3000元,對未達到規定入股要求的職工,聯社採取在考核返還工資中直接扣劃方法確保職工入股數量的到位。至八月份,全縣信用社職工入股股金已達331500元,有19個信用社已基本完成了職工股任務。

二、基層社有關退股和分紅、計息前後政策矛盾問題

通過調研,發現全縣所有信用社在執行退股、分紅和計息過程中與現行的政策存在很大矛盾,基本上延續一九八四年規範農村信用社時所定入股自願、退股自由政策,而對新的政策,一些信用社均不大瞭解。如陳漢社歷年虧損達100多萬元,在少數社員提出退股要求時,未按照現行規定程序和條件直接辦理了退股,同時按照原財務管理辦法規定計提股息給付了股金利息。該社依據的是原入股時政策規定“退股自由”,因此,必須履行承諾,否則會失信於民,給農村信用社經營和以後的增資擴股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而現行的政策則規定必須滿足六個條件才能退股,這樣導致了前後政策矛盾,使得農村信用社在對待以前入股的社員要求退股問題,陷入了是執行入股時的政策還是執行現行政策的難題。

三、增資擴股的難點與對策建議

根據調查瞭解,目前影響農村信用社增資擴股的難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大人民羣眾入股思想意識淡薄,對入股政策不瞭解或不關心。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大多數農民對信用社入股政策和章程不關心,也不瞭解,認為入股沒有多大的意義和作用,入股後參與信用社的經營管理也不夠現實,與存款沒有區別。即使要求入股,也是抱着一種貸款方便的目的,根本不考慮分紅和參與信用社經營管理,因此,廣大羣眾參與信用社入股的積極性不高,缺乏一定的認識。今年自增資擴股以來,基本沒有羣眾自願上門入股的情況。

(二)農村信用社的經營業績差,而羣眾的風險意識增強,導致增資擴股缺乏吸引力。近年來,羣眾的風險意識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而逐漸增強,人們對農村信用社入股也潛意識產生一種防範心理,當前農村信用社經營效益普遍較低,不良資產和虧損包袱較重,難以消化;而且農村信用社性質、地位和實力與國有商業銀行相比,競爭處於劣勢,認為承擔的風險可能性很大,分紅得實惠的可能性較小。這些因素導致羣眾對農村信用社競爭實力和經營的不信任,擔心不僅分不了紅,反而會虧掉自己的股金,從而增加了增資擴股的難度。

(三)入股社員享受的優惠政策得不到很好落實,權益得不到充分體現。全縣所有信用社雖然在形式上成立了“三會”,但在實際中沒有發揮應有的職能。同時,羣眾的文化素質普遍低,對信用社的業務不瞭解,根本不懂經營管理,社員參與信用社經營管理現實作用並不大。因此,這些年來,信用社基本上沒有按照章程規定讓入股社員獲得參與信用社的經營管理權。其次,由於信用社加強風險管理,進一步提高經營效益,特別是防範信貸風險上和貸款操作更加規範,使一部分入股社員沒有如願享受到“貸款優先、利率優惠”等政策,影響了入股社員的積極性,並在羣眾中造成了誤解,使得羣眾入股心理不穩定。再次,大多數信用社除規範清理時期分過紅,歷年來,未曾向入股社員分過一次紅,主要原因是信用社經營效益差,有的社歷年虧損嚴重,如陳漢社。這也不同程度降低了羣眾入股的積極性。

(四)由於過去規範清理股金過程中,存在很多歷史遺留問題得不到妥善處理,也影響羣眾入股的積極性。農村信用社自成立以來,歷經了多次改革規範:每次規範均對農民的入股股金進行了清理,但在清理股金中沒有徹底解決新股金與老股金之間的問題,一些信用社對股金的管理也極不規範,出現信用社有帳而老百姓無股金證,老百姓有股金證而信用社無帳的現象,在老股金轉為新股金過程中,操作不當致使一些信用社存在既給老百姓頒發了新股金證又沒有收回老股金證,同一股金新證與新證在社會同時存在。如果將這樣的股金證一併認可,會給信用社帶來損失,如果不認可,則給信用社增資擴股工作造成很大影響。另外,部分老百姓要求按照原來入股時的政策自由退股,並要求給予股息,信用社也根據財務管理制度規定計提了股息。按照現行的退股和股利政策,必須滿足規定的條件,並風險共擔,不存在計算股息,如不按原入股時的政策執行,必定在社員中喪失信用,不利於推動增資擴股工作。

(五)農村信用社增資擴股受經濟環境和農村老百姓收入的限制。根據調研情況,凡經濟環境較好的和農民收入高的鄉鎮信用社增資擴股工作比較容易一些,相反,經濟環境較差,農民收入低的鄉鎮信用社增資擴股難度很大。如我縣山區陳漢信用社,一些農户生活就很困難,要他們入股就更難,因此,基本上沒有吸收多少農民入股,而在洲區和城區的.信用社,農民的收入相對較高,能夠承受入股規定的股金,所以較山區信用社相比,擴股具有一定優勢。這種地域差異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增資擴股的進度。

(六)聯社下達增資擴股的任務不科學、不合理影響了基層信用社擴股力度。由於聯社在年初下達的增資擴股任務是根據各鄉鎮農民的數量下達的,沒有考慮各信用社的資本率狀況和服務區域內農民的收入、經濟條件、地區差別;因此,給基層社增資擴股工作心理上的不平衡。一些信用社認為不現實不符合實際的增資擴股任務沒法去完成,失去了增資擴股的熱情和信心,如陳漢社服務區域內大約有1.7萬人口,人均收入是全縣最低的,聯社分配該社淨增資擴股的任務達12萬元。顯然不符合當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因此到目前為止,不僅基本沒有老百姓入股,反而出現了退股現象。其次,職工入股比例受到限制,由於各社入股工作處於被動狀態,一些經營效益好的信用社採取通過職工入股來完成增資擴股任務,但是又受到比例控制。如孚玉社,聯社分配淨增資擴股任務為100萬元,目前完成入股16萬元,並且全部為職工股,面臨社會入股積極性不高,職工再增加股金受到政策限制。而且該社資本充足率也已經達到規定要求,再吸收新的股金會增加信用社的經營負擔。

針對以上增資擴股出現的問題和難點,一些信用社認為應採取的對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加大宣傳力度,使增資擴股工作全面深入百姓家,讓廣大農民羣眾真正瞭解入股的意義和作用。目前,聯社和基層社只做到了口頭宣傳,宣傳力度較小,沒有統一的行動,宣傳方式和形式較為單一,聲勢很小,使羣眾對入股的政策缺乏必要的瞭解,因此,必須以多種方式和形勢展開聲勢較大的宣傳活動,促進羣眾入股意識和提高。

(二)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讓信用社取信於民,切實落實入股社員享受應有的優惠待遇。對原來的股金進行一次重新規範清理,出台解決新政策與老政策相互矛盾的措施,妥善處理同一股金原已發新證,舊證未收回的問題。對原入的股金按老政策完成退股,重新辦理自願入股手續,與新吸收的股金一起執行新的政策,這樣才能取信於民,化解信用社與農民羣眾之間的矛盾,有利於增資擴股的開展。另外對已成為信用社的入股社員必須落實好應享有的優惠待遇,同時,為避免風險,設立社員誠信方面的入股門檻,使信用社也能選擇入股社員。

(三)合理調整增資擴股任務,加大職工入股力度。聯社下達增資擴股任務應綜合考慮基層信用社的各種情況,如農民的收入和條件、經濟環境、信用社本身的資本充足率狀況和規模等,這樣才能科學地吸收股金,增強信用社增資擴股的信心。由於職工是信用社的直接經營管理者,信用社的經營好壞直接關係到職工利益,因此,加大職工入股的力度,有利於提高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加主人翁責任感,職工也便於對經營管理進行監督。

(四)提高農村信用社的經營效益,側重增強個體工商户和企業對信用社入投資股的吸引力。當前,廣大農民對信用社參股的意識十分淡薄,其入股的出發點也不過是想在信用社獲得優先貸款和優惠貸款利率,同時吸收的農民股較散,不便於信用社對股金的管理,而且此類社員參加經營管理的也不現實,因此,農村信用社必須提高效益,側重增強對個體工商户和企業入股投資的吸引力,這樣不僅便於信用社對社員的管理,也便於社員享受參與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管理權益。只有通過利益驅動,才能提高羣眾入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藉助行政力量,推動廣大羣眾參與信用社入股。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農村信用社單方面進行宣傳發動羣眾入股的效果是不理想的,況且農村信用社成立時也是通過行政手段強制要求廣大羣眾入股的,廣大羣眾也在觀望村裏的幹部對入股的態度和行動,因此,農村信用社的增資擴股離不開行政力量和行政手段。總之,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信用社來説,增資擴股工作處於進退兩難的局面,只有解決好增資擴股的一系列難題,才能促進信用社的改革發展。

2024年信用社調研報告 篇9

摘要:目前各地農村信用社業績改善煹靡嬗諡農再貸款政策傾斜、低利率和寬鬆的外部環境及自身內部改革。要保持來之不易的業績改善,基本思路是抓住有利時機,努力深化改革,為農村信用社的長遠發展打牢基礎。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業績改善基本思路

中圖分類號:f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近年來,在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信用社自身改革逐步深入、經營環境進一步改善以及央行政策傾斜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各地農村信用社的經營業績逐漸好轉,有些地方已經出現了大面積的盈利。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客觀公正地評價這種業績的改善,如何準確界定內、外因對業績改善的貢獻,又如何將政策傾斜等轉化成信用社內部的改革動力,對指導農村信用社擺脱經營困境、增強盈利水平和深化改革是至關重要的。為此,筆者對轄內某縣農村信用社作了專題調查。

一、農村信用社業績改善的原因分析

連續三年的支農,使得地處沂蒙山區的某縣農村信用社貸款業務迅速發展。截至年月末,農業貸款達到了 億元,佔全部貸款的 %。廣大農户的良好信譽,確保了每年農業貸款的到期回收率都在%以上。農業貸款利息收入達到萬元,佔貸款利息收入的%以上。在去年盈虧平衡的基礎上,今年有望整體實現盈利萬元。這些都清楚地表明瞭農村信用社的經營業績有了恢復性的改善,為農村信用社進一步深化改革、徹底擺脱經營困境並走上良性發展軌道構建了基礎平台。總的看來,農信社業績的改善是外生性和內生性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一)農信社業績改善的外生因素分析

低利率與農村經濟貨幣化使農信社獲得低成本融資條件。最近幾年,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經濟貨幣化進程加快,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迅速增長的自由交易市場,擴大了農民與城市居民及企業的商品交換;二是農產品價格的放開,促進了包括農產品在內的各生產要素在農業和工業之間的合理流動;三是大量湧出的農村個體、集體經濟,進一步提高了農產品貨幣化的程度,農村貨幣流通量增加。這都為農村信用社吸納更多、更低廉的資金創造了條件。年該縣存款規模為 億元,利息支出萬元,實際存款付息率達到 %,高於同期存款加權利率 個百分點;到年,存款餘額為 億元,利息支出萬元,實際付息率僅為 %。其中農村定期儲蓄 億元,佔儲蓄存款的 %,活期儲蓄佔比較年增加了個百分點。而且,隨着存款規模的擴大,邊際存款成本也呈下降趨勢。與此同時,貸款利率也有下調,但下調幅度明顯小於存款,使存、貸款利差卻由年的 %變為現在的 %,僅下降了個百分點,利差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

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在解決農信社資金問題的同時增加了農信社收入。自年以來,中央銀行通過批准動用存款準備金、向信用社發放支農再貸款等手段,對信用社實行政策傾斜,對引導信用社改進信貸投向、緩解支付壓力、增強盈利水平都發揮了重大作用。幾年來,人民銀行累計向該縣農村信用社發放支農再貸款 億元,年月末的餘額達到了萬元,佔農業貸款餘額的 %;批准動用存款準備金累計萬元;累計發放短期再貸款萬元。這些貨幣政策的實施,一則在農村資金需求旺盛、信用社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引導信用社開發了農村信貸市場,穩固了信用社在農村信貸市場的地位;二則利率低,只相當於存款成本的一半,按規定利率上浮後的利差達到 %,僅年就為該縣農村信用社帶來萬元的收益。

競爭對手的逐漸退出為農信社發展創造了寬鬆的外部環境。近來,國有銀行逐漸在農村金融市場上收縮機構、精簡宂員,農村基金會的清理整頓也基本宣告結束,使得農信社在農村金融市場上的競爭對手減少,競爭成本降低。據統計,在-年三年間,農村信用社的存款代辦手續費支出高達萬元。到年,手續費支出降至萬元,相當於以往平均水平的%。信用社營業費用開支比年減少了萬元。而且,競爭對手的退出,農村信用社支農主力軍地位也隨之更加鞏固。自年起,該縣農村信用社存款總額已達到億元,以年均%速度遞增,年新增貸款以%的速度遞增,貸款增量佔當地金融機構新增貸款的%。由於農業貸款大量投入,該縣高效農業發展迅速,地方政府給予了較高評價,行政干預逐年減少,信用社的經營自主權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也確保了信用社在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主動性。

准予參與公開市場業務成為農信社新的利潤增長點。近年來,人民銀行指導農村信用社積極參與公開市場業務,開發新的資本運營渠道。年,該縣農村信用社年在貨幣市場業務方面的收益就達萬元,而且,通過靈活的資金調劑,還增強了整體資金的流動性。

(二)農信社業績改善的內生因素分析

大量農業貸款的穩定收益是農信社業績改善的基本條件。被長期壓制的農業貸款需求在農村信用社轉換“三農”經營方向後得到初步滿足。年,該縣農村信用社通過開展“百萬農户工程”,實行農户聯保責任制等一系列活動,圍繞農業發展做文章。-年四年間,累計發放農業貸款億元,僅年至年月間就累計發放 億元,使農業貸款餘額增加到 億元,佔整個貸款的 %;貸款收息率與貸款執行利率的差距由年的 %,逐漸縮小到年的 %。農業貸款的高收益和低風險,擴大了信用社生息資產的基數。年,該縣農村信用社生息資產只有 億元,到年,生息資產為 億元,這期間農業貸款增加到 億元,不良貸款比率也明顯下降。

引入競爭機制激活了農信社內部經營活力。該縣農村信用社通過形式多樣的競爭激發內部經營活力,開展了廣泛的崗位競聘制和客户經理制,優勝劣汰,初步建立了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打破固定工資制,在最低生活保障線基礎上核發基數工資,按績取酬,不封頂,不保底,多勞多得,年末一次獎懲兑現。客户經理制的全面推開,調動了基層社積極性。年月,全縣已發展成熟的客户經理人,客户經理經辦存款 億元,貸款 億元,分別佔存、貸款總額的%和%。這對增強內部活力、拓展市場空間、改進金融服務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加強內控制度成為農信社增收節支的保障。經過幾年的經營實踐證明:強化成本控制是實現經營利潤最大化的關鍵。主要措施有:一是減少費用開支。從聯社到基層社一次性核定費用總額,對費用實行超額不補,結餘留用,此項措施的實施使年信用社業務費用開支比年減少萬元。二是將利潤指標一次核定到基層信用社。對利潤實行超獎欠罰,這樣每一個基層信用社,為完成利潤指標必須改善資金吸存渠道,降低資金成本,僅儲蓄代辦費用由最高年份的萬元,下降到年的萬元,到年末該縣信用社經營成本比年下降個百分點。三是建立以聯社職能部門為主的內部資金調控體系和業務監管體系。主要負責轄內資金餘缺的調度、資金成本的核算、管理核銷呆壞賬貸款等,在總量、增量一定的情況下,提高資金的綜合運用水平。通過有效的業務監管,查處違規行為,並將其列入基層社法人績效考核的主要內容,由於措施得力,信用社違規事件基本杜絕。

二、農信社持續保持業績改善的對策分析

為確保農村信用社的經營業績持續改善,要特別注重對以下幾個問題的分析和研究。

政策依賴問題。目前在低成本、高比例的存貸款利差之外,對農村信用社特有的優惠政策主要有支農再貸款、動用存款準備金和允許參與貨幣市場等,尤其是不斷追加的支農再貸款作為穩健貨幣政策的基本工具,目的在於促使農村信用社堅定支農經營方向、解決支付問題和增加盈利水平。但支農再貸款既不是扶貧款,也不是救濟款,這種優惠政策更不可能永遠實施下去,它總會有個時間界限,隨着宏觀貨幣政策需要調整而隨時調整,央行再貸款也會逐步收回。而且,利率市場化改革在即,農村利率將首先放開。到那時,利率水平隨行就市,利差水平將逐步縮小,盈利能力將隨之降低。因此,農村信用社要準確理解政策意圖,把握住機會,把優惠政策有機地融入自身的經營管理之中,切實增強支農力度,增加盈利水平,打好長遠發展所必需的物質和客户基礎。

壟斷惰性問題。國有金融機構的退出並不能否認農村金融市場有巨大發展潛力;儘管農村基金會等以清理整頓而告結束,但其曾經佔據一成左右的市場份額,已經清楚地説明市場是有需求的,且這部分需求正是農村信用社工作的遺漏。因此,如果農村信用社不能正確地看待目前寬鬆的外部經營環境,不能清醒地認識並克服外部壟斷所引發的低效率和工作惰性,剛見起色的經營業績可能會難以維持。

市場的淺層開發問題。儘管農村信用社在支農貸款投放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但巨大農村金融市場潛力的開發仍將是長期艱鉅的任務。據該縣調查,農户貸款需求的滿足率達到了%左右。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的資金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為實現農信社經營業績的持續改善,當務之急是要將外部因素有機融入到自身經營之中,並加以吸收和消化,抓住有利時機,堅定支農經營方向,努力深化內部改革,合理配置責任權利,打牢基礎,為信用社的長遠發展建立穩定的平台。

2024年信用社調研報告 篇10

為防止經濟過熱,防控通貨膨脹,協調經濟轉型,今年國家實行了穩健的貨幣政策,在與上年相對收緊的貨幣政策下,就農村信用社如何支持農業、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問題,筆者深入到河北省豐寧縣農村信用社進行了調研。

一、面臨的挑戰

從經濟形勢看,早在去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這意味着金融危機後實施的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將正式轉向穩健的信貸政策。隨着央行多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和加息,意味着中國貨幣政策的收緊操作已經到來,信貸收緊、利率上調導致金融機構貸款受限。從競爭形勢看,近些年來,我國金融業發展迅速,股份制銀行紛紛跨域經營、增設網點,各家銀行都在產品服務、營銷機制上下功夫,大中城市的金融市場競爭白熱化,縣城金融市場競爭不斷升温。從全國看,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城鎮化率越高的地區,農信社的市場份額越低。隨着經濟不斷髮展,城鎮化也不斷髮展,農村信用社在農村金融市場“老大”的局面將受到嚴重衝擊,這對於農信社的信貸工作是嚴峻的挑戰。從豐寧縣情看,豐寧地處冀北,集老、少、邊、窮、壩於一身,是國家級重點扶持貧困縣。全縣經濟總量小,綜合實力弱,經濟欠發達的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轉變,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還比較低,農民增收、財源增長、城鄉統籌等都需要寬鬆的貨幣政策和大量的信貸資金支持。加之,豐寧被河北省列為環首都綠色經濟圈14個縣之一,一批重點企業和項目將落户豐寧,並開工建設,隨之而來的是資金需求量進一步加大,信貸供需矛盾增加。

二、採取的措施

在國家由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轉向穩健的貨幣政策情況下,為確保全縣“三農”貸款需要和縣域經濟發展的資金需求,該聯社積極採取措施籌集信貸資金,想方設法增加信貸投放。

一是千方百計組織存款,壯大信貸資金實力。截至6月末,該聯社各項存款餘額達到25.85億元,比年初增加3.32億元;

二是深挖內部資金潛力,大力清收和盤活不良貸款。清收不良貸款是增加信貸投放的有效途徑,年初開始,聯社就牢牢抓住這項重點工作不放鬆,制定了嚴格的目標考核辦法和責任追究措施,實行領導帶頭,部室包社和全員清收等多種措施,使不良貸款大幅下降,截至6月末,已收回不良貸款7794萬元,比年初下降51.17%,所收回資金全部再次用於支持當地“三農”生產;

三是積極爭取人民銀行支農再貸款,彌補支農缺口。聯社在深入調查掌握支農貸款需求的基礎上,為確保春耕生產貸款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資金需求,4月份向人民銀行借入支農再貸款1.2億元,緩解了信貸規模和資金的雙重壓力。

四是準確把握信貸頭寸,用足、用活、用好信貸規模。該聯社認真做好全轄每一天的貸款發放及回收情況的摸底統計工作,做好轄內貸款規模的調劑,確保每個月的信貸規模既佔滿又不超,杜絕了農户借不到錢,信用社貸款規模又佔不滿的問題,使有限的信貸資金髮揮出了更大地效益。

五是拓展貸款方式,方便客户借貸。他們採取農户小額信用、農户聯保、擔保抵押、公司+農户、公司+農户+訂單、農户貸款企業擔保等方式的信貸“套餐”,客户符合哪種貸款方式,他們就採用哪種方式放貸,對種植大户和農業重點龍頭企業,採取幾種貸款方式並用的形式進行支持。

三、取得的成效

通過採取一系列措施,確保了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資金需要,截至6月末,全縣信用社已累計投放各項貸款9.86億元,同比增加3.83億元,增長62.3%。

首先是保證了備耕春耕生產的資金需要,為不失農時地做好備耕春耕生產貸款發放工作,凡是符合貸款條件的農業生產所需貸款及時足額發放,突出支持種植大户進行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真正使有貸款需求的農户及時借到了錢、種上了地。入春以來,該聯社已投放備耕春耕生產貸款2.4億元,確保了備耕春耕生產的貸款需要。

二是確保了全縣農業戰略性調整,使農業產業新格局初步形成。在保證糧食生產貸款需求的前提下,投放貸款2.2億元,突出支持蔬菜種植和肉類生產,加快了112線設施農業產業帶建設,年內新增冷棚350個、日光温室150個、蔬菜恆温保鮮面積4000平方米,全縣13各鄉鎮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8畝;使鳳山鎮、五道營鄉和土城鎮的集觀賞、採摘等於一體的設施農業、觀光農業的產業園區建成;年內新增肉牛規模養殖場10個,標準化雞舍400個,實現肉牛存欄16萬頭,年出欄肉雞1200萬隻。

三是促進了農村信用共同體建設。投放貸款2.2億元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户形式的信用共同體建設,新增市級以上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累計達到4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50家。四是推進了首都綠色經濟圈建設,使“一城、五區、八基地”建設步伐加快。貸款1.1億元,重點投向五區和八大基地建設,通過主打“一主兩翼”、休閒旅遊這“兩張王牌”,使農業觀光基地、有機食品基地、園藝花卉基地、休閒度假基地初具雛形。同時,圍繞京北第一草原、洪湯寺温泉峽谷、白雲古洞等景區,扶持建設採摘園、家庭賓館、馬隊等鄉村遊項目,特別是貸款300萬元加快了“京北第一草原”大汗行宮建設,提升了豐寧旅遊的品位和檔次。五是確保了民營企業貸款需求,使民營經濟成為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按照“有扶有控、有保有壓”的信貸政策,優先滿足優質重點客户資金需求,貸款1.96億元重點支持了順達、宏達和翱翔等一批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大量的信貸投入,促進了縣域經濟發展,截至6月末,全縣實現財政收入55237萬元,佔全年預算任務的87.68%,同比增收26844萬元,增長94.54%。

2024年信用社調研報告 篇11

農村信用社在清收貸款中,由於離婚率上升,離婚逃債的途徑和形式多樣化和帶有隱蔽性,導致信用社債權無法落實。儘管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由於證據不充分和無可執行的財產,嚴重侵害了信用社的合法權益,也影響了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的正常開展。

一、離婚逃債的途徑形式。

債務人估計信用社今後就債務問題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搶先向法院起訴要求與妻離婚。由法院製作調解離婚的法律文書,使法院在執行債務案時與已發生法律效力的離婚調解書衝突,不便執行。另一方面是夫妻雙方因感情不合或其它原因真正離婚,以法院製作的民事判決書。有的直接到民政部門登記離婚。

在信用社清收貸款中,第一種類型較為普通。債務人借離婚逃債主要是在債務承擔和財產的分割兩個方面做文章。對於債務問題,有四種類型:

①否認有共同債務;

②承認有共同債務,但不註明債務有多少,註明誰經手的債務就由誰償還或全部由一方償還;

③講明債務,並明確哪一年債務哪一筆債務由哪一方償還(但後來不履行);

④無財產一方承認債務為個人債務,另一方不知情全額由其償還。

除第一類債務人已否認有共同債務,信用社沒有必要查實外,第二、三、四類已明確離婚後具體債務人,在償還債務達成的協議。對於財產分割。有四種形式:

①經辦債務的一方,將財產的全部或絕大部分轉讓對方;

②雙方將財產全部和部分“退還”給父母,説是父母給的;

③將財產全部和絕大部分劃在子女各名下,“抵付子女撫養費”;

④將財產轉移他處,無論哪一種形式,均造成債務人沒有財產抵債的假象。

二、離婚逃債對信用社債權的影響。

1、嚴重侵害了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當事人借債是夫妻存續期間實施的行為,債務人通過離婚將本屬於雙方的共同債務轉讓給一方,這是對信用社合法權益的嚴重侵害。

2、嚴重導致信用環境惡化,信用社依法收貸的難度加大。由於離婚率上升,在公眾中造成只要兩口子離婚就可以逃債。本來有償還能力的,借離婚逃債。

3、嚴重捆擾法院的執行活動。債務人離婚是對通過合法程序對財產進行分割的,特別是在法院調解離婚的,法律文書已按雙方的協商意見載明,債務由具體經手一方承擔,房屋和財產產權是另一方的,法院執行則是對已生效法律文書的否定,顯然是矛盾的

二、處理離婚逃債現象對策。

1、信用社在發生貸款時,無論金額大小、信用貸款還是抵押貸款,必須經過雙方夫妻到場,雙方簽字和指印,特別是抵押貸款最好到公證處辦理具加強制執行的債權文書公證,貸款一旦經出現問題,信用社可直接申請向法院強制執行。因為在婚姻存續期間發生的共同債務,夫妻雙方共同簽字和指印,以促使信用社在債權形成時就有處分的權利,從而從根本上解訣個人債務。共同債務難以界定的情況,信用社能有效收回貸款。

2、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債務人的法制觀念,倡導“誠信光榮,賴債可恥”輿論環境,信用社加強對政法部門的聯繫和溝通,依法打擊逃廢債務的行為,建立金融安全區。

3、債務人不談或輕描淡寫債務的離婚案件,可向人民法院提供新的證據,建議人民法院持謹慎態度,儘可能向人民羣眾瞭解債務人的陳述和經濟狀況。對查明有債務的,一定要當事人講清楚姓名、地址及債務的數額,以便客觀公平在分割財產和承擔債務。

4、對已生效法律離婚文書,發現有逃廢債務行為的,只要貸款未超過訴訟時效,信用社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婚姻法司法解釋二》二十四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和第二十五條當事人的離婚協議或者人民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已經對夫妻財產分割問題作出處理的,債權人仍有權就夫妻共同債務向男女雙方主張權利。同時按審判監督程序,建議人民法院院長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對財產部分進行再審。

5、對民政部門辦理離婚的,有逃廢債務行為的,按照規定,建議人民法院宣佈在財產部分分割無效。

2024年信用社調研報告 篇12

農村信用社在清收貸款中,由於離婚率上升,離婚逃債的途徑和形式多樣化和帶有隱蔽性,導致信用社債權無法落實。儘管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由於證據不充分和無可執行的財產,嚴重侵害了信用社的合法權益,也影響了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的正常開展。

一、離婚逃債的途徑形式。

債務人估計信用社今後就債務問題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搶先向法院起訴要求與妻離婚。由法院製作調解離婚的法律文書,使法院在執行債務案時與已發生法律效力的離婚調解書衝突,不便執行。另一方面是夫妻雙方因感情不合或其它原因真正離婚,以法院製作的民事判決書。有的直接到民政部門登記離婚。

在信用社清收貸款中,第一種類型較為普通。債務人借離婚逃債主要是在債務承擔和財產的分割兩個方面做文章。對於債務問題,有四種類型:

①否認有共同債務;

②承認有共同債務,但不註明債務有多少,註明誰經手的債務就由誰償還或全部由一方償還;

③講明債務,並明確哪一年債務哪一筆債務由哪一方償還(但後來不履行);

④無財產一方承認債務為個人債務,另一方不知情全額由其償還。

除第一類債務人已否認有共同債務,信用社沒有必要查實外,第二、三、四類已明確離婚後具體債務人,在償還債務達成的協議。對於財產分割。有四種形式:

①經辦債務的一方,將財產的全部或絕大部分轉讓對方;

②雙方將財產全部和部分“退還”給父母,説是父母給的;

③將財產全部和絕大部分劃在子女各名下,“抵付子女撫養費”;

④將財產轉移他處,無論哪一種形式,均造成債務人沒有財產抵債的假象。

二、離婚逃債對信用社債權的影響。

1、嚴重侵害了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當事人借債是夫妻存續期間實施的行為,債務人通過離婚將本屬於雙方的共同債務轉讓給一方,這是對信用社合法權益的嚴重侵害。

2、嚴重導致信用環境惡化,信用社依法收貸的難度加大。由於離婚率上升,在公眾中造成只要兩口子離婚就可以逃債。本來有償還能力的,借離婚逃債。

3、嚴重捆擾法院的執行活動。債務人離婚是對通過合法程序對財產進行分割的,特別是在法院調解離婚的,法律文書已按雙方的協商意見載明,債務由具體經手一方承擔,房屋和財產產權是另一方的,法院執行則是對已生效法律文書的否定,顯然是矛盾的

三、處理離婚逃債現象對策。

1、信用社在發生貸款時,無論金額大小、信用貸款還是抵押貸款,必須經過雙方夫妻到場,雙方簽字和指印,特別是抵押貸款最好到公證處辦理具加強制執行的債權文書公證,貸款一旦經出現問題,信用社可直接申請向法院強制執行。因為在婚姻存續期間發生的'共同債務,夫妻雙方共同簽字和指印,以促使信用社在債權形成時就有處分的權利,從而從根本上解訣個人債務。共同債務難以界定的情況,信用社能有效收回貸款。

2、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債務人的法制觀念,倡導“誠信光榮,賴債可恥”輿論環境,信用社加強對政法部門的聯繫和溝通,依法打擊逃廢債務的行為,建立金融安全區。

3、債務人不談或輕描淡寫債務的離婚案件,可向人民法院提供新的證據,建議人民法院持謹慎態度,儘可能向人民羣眾瞭解債務人的陳述和經濟狀況。對查明有債務的,一定要當事人講清楚姓名、地址及債務的數額,以便客觀公平在分割財產和承擔債務。

4、對已生效法律離婚文書,發現有逃廢債務行為的,只要貸款未超過訴訟時效,信用社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婚姻法司法解釋二》二十四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和第二十五條當事人的離婚協議或者人民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已經對夫妻財產分割問題作出處理的,債權人仍有權就夫妻共同債務向男女雙方主張權利。同時按審判監督程序,建議人民法院院長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對財產部分進行再審。

5、對民政部門辦理離婚的,有逃廢債務行為的,按照規定,建議人民法院宣佈在財產部分分割無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