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衞生考察學習報告示例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9W

1月18日至1月23日,副市長李斌率市人大社會事業委、市府辦、市衞生局有關負責同志一行6人,赴遼寧海城、吉林蛟河學習考察醫療單位體制改革和農村社區衞生服務改革工作,感觸頗深,收穫不少。

醫療衞生考察學習報告示例

一、基本概況

(一)海城市進行鄉鎮衞生院產權制度改革的有關情況

海城市地處遼寧南部、遼東半島北端,是全國縣級綜合體制改革試點單位,全市現轄4個管理區、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27個鎮、576個行政村,總面積2732平方公里,總人口111萬。改革開放以來,海城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以勇於實踐、敢為人先的膽識和氣魄,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使經濟和社會事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實行綜合體制改革前,由於整個醫療衞生都是由政府包辦,機制僵化,經營管理不善,人浮於事,效率低下,有的衞生院甚至連工資都無法保證。為此,從1996年開始,該市本着"提高市一級、搞活鎮一級、強化村一級"的原則,對20家鄉鎮衞生院進行了產權制度改革,改制面達70%。該市的做法是:

1、深入調查研究,堅持因院施策。改制前,該市首先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通過召開職工座談會、專家論證會等形式廣泛徵求意見,摸清底數,掌握實情,制訂詳細的實施方案,並公佈於眾。在改制過程中,由市資產評估事務所對衞生院進行清產核資與資產評估,對購買者進行資質和能力審查,確保改制的順利進行。在改制形式上,該市堅持因地制宜、因院施策,改制的20家醫療單位,競價出售12家,定向出售7家,兼併1家。

2、採取多種方式,妥善安置人員。該市對改制前已退休的職工主要採取三種安置方法:一是鎮政府用原衞生院事業費繼續支付其退休費用;二是衞生院及退休職工共同投保,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三是在退休職工自願申請的情況下,發放一次性安置費。對在職職工的安置採取雙向選擇的方式:一是繼續在醫院工作;二是自己開診所;三是自謀職業。醫院改制後,有關善後工作及債權債務由所在鎮政府統一處理。出售衞生院所得資金主要用於職工安置、為職工交納養老保險、支付退休費和償還衞生院所欠債務。

3、組建管理機構,實行醫防分設。在鄉鎮衞生院改制前,該市就實行了醫防分離,鎮政府成立了衞生管理辦公室,負責管理原來由醫療單位代管的各鎮預防保健,理順了農村預防保健的管理體制。

4、切實採取措施,強化管理服務。在領導關係上,該市要求改制後的衞生院必須接受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服從市衞生行政部門的監督管理和業務指導;醫院的院長、副院長必須同當地政府和市衞生局協商後任命,報衞生局備案。在服務功能上,要求改制後的衞生院承擔支援農村、指導基層醫療衞生工作等任務,在發生重大災害、事故、疾病流行或其他意外情況時必須服從衞生行政部門的調遣。在人員使用上,要求不得使用非衞生技術人員從事衞生技術工作,外聘衞生技術人員必須具備中級以上職稱。在醫院基本醫療保證上,要求按等級醫院基本標準設置科室和人員。同時,該市衞生局還成立了衞生執法大隊,對全市的醫療市場進行集中管理,發現問題及時查處,問題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真正做到了從"辦醫"向"管醫"的轉變。

經過改制,該市衞生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具體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衞生事業的社會化投入明顯增加。據統計,改制前三年,20所衞生院的專項投資不足100萬元,改制後僅一年,經營者就投入923.5萬元,是改制前三年的9倍多。截止到2000年末,20所衞生院固定資產總額為2739萬元,比改制前的622萬元增加了2117萬元,增幅達340%。

二是衞生技術人員素質明顯增強。2000年底,20所衞生院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的人才達87人,比改制前增加了60人。新引進的高中級人才主要來自鞍山和瀋陽市的大醫院。在引進人才的同時,為增強衞生院發展後勁,投資者還注重培養人才,有的送到醫學院深造,有的送到上級醫院進修。

三是醫療條件明顯改善。改制前20所衞生院基本上是大內科,外科只搞處置、縫合,不開展手術。其中,15所衞生院沒有搶救室,也沒有必要的搶救器材。改制後,各衞生院在加強內科的同時,還健全了外科、婦產科、兒科、中醫科、正骨醫科等,開設臨牀科室由原來的3個增加到11個。改制衞生院普遍設置了搶救室,配備了必要的設備和藥品,裝備了x光機、b超機、心電圖機,有的還裝備了動態心電圖機、腦電圖機等設備。

四是醫療收費水平明顯降低。各改制醫院為贏得市場,增強競爭力,紛紛降低醫療收費水平,許多衞生院明碼標價或在患者入院時就承諾費用總額,使患者的醫療費用大大降低。據調查,改制前,闌尾炎手術住院費用為1500元左右,改制後,絕大多數衞生院的收費水平在700-900元之間。

五是衞生院運營質量明顯提高。20所衞生院病牀平均利用率由改制前的9.6%提高到40.7%,日門診量由改制前的441人次增加到644人次;2000年總收入達到1880萬元,比改制前翻了一番。

考察報告格式 ·民辦教育考察報告 ·服裝企業考察報告 ·赴外地學習考察報告

(二)關於蛟河市推進農村社區衞生服務改革的有關情況

蛟河市地處吉林省東部,屬半山區。全市轄20個鄉鎮、258個行政村,總人口47萬,其中,農村人口29.9萬。2001年實現財政收入1.1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80元,略高於全省平均水平。近年來,該市針對農村三級衞生服務網關係鬆散,鄉村醫生服務水平較低,農民看病貴、看病難等問題,積極推進農村社區衞生服務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國務院的充分肯定,李嵐清副總理作了重要批示:"蛟河市黨委、政府積極開展農村社區衞生服務改革,探索出了一條適合當地條件發展農村衞生事業的可行之路"。該市的主要做法是:

1、調整農村衞生機構佈局。打破"一村一室"的傳統格局,對原有鄉、村衞生資源重新進行合理配置,將265個村衞生室和個體診所調整為218個村級社區衞生服務站(以下簡稱服務站),均衡設置在農村人口相對集中地區,每站覆蓋人口1000-3000人。服務站受鄉鎮衞生院(以下簡稱衞生院)領導,承擔對農民的健康教育、疾病控制、婦幼保健、常見疾病和損傷的治療、康復等工作。

2、改革用人制度。由衞生院擇優錄用、統一調配進入服務站的人員,並實行全員聘任制和末位待崗制。全市先後有26名衞生院醫生充實到服務站工作,有17名業務素質不合格的鄉村醫生被解聘。

3、加強市、鄉、村三級衞生機構間的縱向合作。對鄉、村衞生機構實施衞生服務一體化管理,由衞生院全面負責服務站的業務培訓、監督與管理,實行對口幫扶、以強帶弱、強弱聯合。衞生院還拿出部分資金,為服務站統一採購藥品和一次性注射器等,對服務站給予資金支持。在政府的組織下,服務站每月提取毛收入7%的資金,鄉鎮衞生院配套相應資金,作為農村社區衞生服務發展基金,主要用於服務站的設備購置以及農村社區衞生服務監督、管理和人員培訓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