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黨員事蹟材料範文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W
本文目錄老黨員事蹟材料範文郵電支局老黨員先進事蹟材料一位老黨員的非常情懷先進黨員事蹟材料尊老敬老黨員事蹟材料

龍東村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龍灣區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xx大和xx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一主題,以創“五好”黨支部為目標,紮實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老黨員事蹟材料範文4篇

一、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切實推進黨建新發展

1、落實責任,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根據要求,年初制定了工作計劃。兩委成員進行了分工,責任到人,配備了兼職紀檢員和信訪聯絡員。黨支部、村委會班子精誠團結,嚴格執行村民組織法,遵紀守法律,認真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認真執行零接待,沒有用公款報銷個人費用。村幹部通訊費、差旅費例入月工資發放,沒有超越鎮規定範圍。20xx年我村被評為省級黨風廉政示範村。按規範化建設要求,進行村務、財務公開,資料入檔。實行村帳鎮代理,健全村級財務管理,按照要求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村幹部上下班實行簽到制度。規範對村集體投資建設的項目招投標和議標工作,做到公開、公平、公正,使村民滿意。大宗財務開支,先經黨員會議討論,後經村民代表表決通過後方可實施。財務開支按要求進行審批,5千元以上開支,兩委成員均要籤,萬元以上附有村民代表表決意見才能進行報銷。

2、加強領導,努力提升組織工作水平

認真貫徹黨的xx大精神,按時參加鎮黨委統一組織的黨課及上崗培訓,到課率達98%,入黨考察對象培訓率達100%。按照“一職兩備”的要求,落實村後備幹部,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做到備用結合。村兩委班子職責明確,團結協調,配合有力,戰鬥力強,建立了黨員村幹部聯繫非黨村民代表,黨員村民代表聯繫非黨村民代表制度,措施有力,能正常開展工作,充分發揮作用。加強村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規範化建設,健全村兩委會議,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議的議事規則,村各種會議有簽到,有記錄,如實作好各種文件、資料收集,保管入檔。村委會半年向黨支部彙報一次工作,開展一年一次民主評議活動,按期召開民主生活會。黨員發展按“十六”方針政策,今年發展黨員四名,其中三名是學校轉入,考察轉預備兩名。以“五好黨員活動室”為重點,健全“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等制度 ,每月電化教育一次,記錄齊全,年度黨建經費投入大概 3 萬元。積極開展“好、比、幫”活動,落實黨員責任區聯繫制度和“五組一聯”制度,關心黨員生活,困難老黨員給予一定的補助。加強了對共青團,婦代會、民兵、治保會和調解等配套組織的建設,積極發揮作用。

3、加大力度,深化宣傳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

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我村投資修復了全村的廣播,宣傳欄、窗,建立了村圖書室和老年人活動中心。落實了宣傳和精神文明工作聯絡員,利用各種節日、渠道向村民黨的政策、法制、法規等,組織各配套組織學習有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理論知識,增強公民道德意識,切實提高村民素質。設立獎學金制度,鼓勵學生好好學習。積極開展新農村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已陸續通過了省、市、區的示範村的建設的驗收。按照上級黨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部署,結合我村實際情況,在我村積極開展科學發展觀活動。成立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領導小組,落實責任,制定方案,明確措施。積極營造學習氛圍,形成村兩委帶頭學、主動學的良好局面,促使全體黨員帶動羣村村民開展科學發展觀專題學習,形成學習實踐活動覆蓋全村的局面。不斷豐富學習形式,改變單調的集中學習方式,採取知識競賽、“我為龍東發展獻一計”、組織大學生黨員上黨課等活動。組織大學生黨員、村兩委對流動黨員、老黨員進行科學發展觀宣傳。通過遠程加強流動黨員學習,指導工作。利用老年人活動中心,刻錄光盤,組織老黨員收看,把中央、省關於科學發展觀精神傳達給老黨員。加強企業主科學發展學習,將科學發展觀融入企業生產、創新、產業結構調整之中,並着重注意把科學發展觀與全村的消防安全生產聯繫起來。狠抓環境治理,確保村莊整潔。全村確定6名垃清理工人,全天候清掃全村的垃圾,並分段包乾負責。僱用1名公廁清掃工人,全年包乾負責公廁清掃工作,併購買一隻小船,經常地臨時僱用工人對河道上漂浮物進行清理。發動黨員、村民代表、老人協會、婦女代表、青年團員等組織,進行廣泛地、長期地衞生宣傳

郵電支局老黨員先進事蹟材料老黨員事蹟材料範文(2) | 返回目錄

我是黨員,我主動

鄭京海正準備出車。憨厚的笑容,憨直的語言,初識鄭京海,並不會給人留下多深的印象,但隨着瞭解的加深,你就會被老鄭身上那股憨勁兒所吸引。

鄭京海,1993年入黨,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郵電支局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性情如其貌,憨憨的,在平凡的崗位上,無論分內分外,他都默默地履行着一個口頭禪:我主動,因為我是黨員。

鄭京海在支局當司機,兼職做安全員,每天主動地檢查局所的安全已形成常態,安全日誌是否填寫、局所開關門是否按安全要求去做,這是老鄭的必檢內容。下屬郵電所場地狹小,他就會不厭其煩地囑咐營業員,郵件一定要遠離電源,預防為主,安全第一。局所的衞生、服務等其他工作,老鄭也會“捎帶手”。一次,在郵電所檢查時,老鄭讓營業員拿出戳樣本,營業員很是不解,難道戳樣本和安全還有什麼聯繫嗎?只見老鄭認真地查看戳樣本,逐日、逐時、逐把日戳地核,然後對營業員説:“這天日戳更換時間後,你肯定沒蓋戳樣。”營業員仔細一看,老鄭説的果真如此,還真是一時疏忽,漏蓋了戳樣。

和鄭京海相處久了,你就會發現,無論什麼時候,他胸前都會端端正正地佩戴着一枚鮮紅的黨徽。問其原因,老鄭説,這樣可以時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鄭京海經常要給其他司機替班,每次輪到替班,他都會把車擦得乾乾淨淨的,尤其是冬天,他都會提前5分鐘把車熱好了,無論是接郵件,還是辦事,時間一到準時出發,決不會因準備不到位耽誤一分鐘。

有件事發生在“非典”時期,學院路局在北醫三院()門前有個信筒,信筒與急診室只有幾步之遙,接送“非典”病人的急救車不時地由此穿梭而過,這無疑給人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每天派誰按時開取信筒呢,支局領導犯難了,而就在這時,鄭京海主動提出:“我是黨員,我去吧。”既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也沒有其他表白,有的只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正是那枚黨徽背後的力量,給予老鄭“我是黨員”的自豪感,也給予了老鄭“我主動”的幹勁。

一位老黨員的非常情懷先進黨員事蹟材料老黨員事蹟材料範文(3) | 返回目錄

年,全國著名女勞模呂玉蘭的故里——河北省臨西縣東留善固村,迎來了一位年近古稀的特殊客人。他放棄省城舒適優越的生活環境,一頭扎進這片生生不息的黑土地,一紮就是五年。這五年,他先後33次來到這裏,駐村300多天;這五年,他為東留善固這座村莊注入了全新的發展理念,為經濟社會的騰飛抹上了濃重的一筆;這五年,他和東留善固的父老鄉親結下了濃濃的鄉情,成了這裏地地道道的“東留善固人”。<?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離開了農村,離開了農民,心裏覺得沒着沒落兒的。”

——她,和農民有着割捨不了的深深情緣

 年的初夏,年近70的她打起鋪蓋,隻身一人不聲不響地離開了繁華的省會城市,來到了夢裏牽掛、朝思暮想的一方黑土地——東留善固村。

 雖然是悄無聲息,但還是“驚動”了他過去許多老戰友。許多人問他,“東留善固給你的待遇不低吧?”

也有人勸他,“都啥年代了,還去‘革命’,該歇歇了!”

 對這位村裏地裏到處“亂轉”的老人,一開始村民們也感到好奇:“老張這次來莫非不走了?”

 老伴更是想不通,“勞碌了大半輩子,好容易離休在家了,就不能過幾天安生日子?”

 她老人卻説,“我這人大半輩子抓農村工作,也沒啥愛好,就是愛和農民打交道。農村,空氣好,民風醇,人厚道,有活兒幹!”

 “農民就像家裏的暖水瓶,外邊涼,裏邊熱。我跟農民有感情。退下來想踏踏實實地給老百姓辦點事兒”正是這發自內心的樸實想法,使他的心與農民緊緊地貼在一起,毫無保留地把他晚年“餘熱”獻給了他心愛的農村,獻給了他深愛的農民。

 今年已是74歲高齡的她,1945年6月參加革命,曾任邢台地委副書記、衡水地區行署專員、省人大常委、省工經聯主席等職。1998年省委批准他離休,為革命事業勞碌了大半生的老人一時“閒”了下來,離開農村這塊廣袤的土地,覺得沒了着落。早在1975年10月至1986年9月,她在邢台地區工作了整整11年,期間曾多次到東留善固村裏調研指導工作。離休後,他放本資料權屬文祕寫作網,放上鼠標按照提示查看文祕寫作網更多資料棄了許多兼職,甚至連自己家鄉的村莊聘他,他都拒絕了。滿懷濃濃的玉蘭情結,揣着對老百姓的愛心,帶着對東留善固的縷縷鄉情,以及對新一任村黨總支書記呂廷祥的希冀與信任,年5月22日,她正式受聘為東留善固村顧問。

“東留善固是我的第二故鄉,説實在的,我真放不下這裏啊——”

 來到東留善固,村黨總支書記呂廷祥知道他歷來艱苦樸素,於是就在村裏的小食堂安排了簡單的午餐,四菜一湯。沒想到,她老人卻一臉嚴肅,“我第一次來,你們把我當客人,上了這麼東西,吃不了都浪費掉了,從下頓開始,以後每次只要兩個小菜,鄉親吃啥我吃啥。記住,我是給咱村幫忙來了,不是添亂來了。雖然條件好了,但不能壞了艱苦奮鬥的規矩。”

 有一次,説到做到的她讓呂廷祥栽了面子。呂廷祥考慮到老人日夜為村裏大事小情操心受累,臉曬黑了,人也瘦了,實在過意不去,就悄悄安排食堂多做出一個菜來,沒想到她老人的倔脾氣上來了:“撤下一個菜,留到下頓吃。不撤,就罷飯!”平時有淚不輕彈的硬朗漢子呂廷祥流淚了:“您是打心眼裏幫俺啊,叫鄉親們的心裏咋能過意得去呀!”

 是啊,他深愛着這片土地,他把滿腔心血傾灑在了東留善固。每次來,他都把日程排得滿滿當當的:搞規劃、上黨課、去學校、和村幹部風裏雨裏一塊兒跑項目……他老伴説:“老張把家都忘了,就連説夢話也是東留善固!”

 五年了,每次駐村,他都是兩個簡單的小菜,住着最簡單的農家院落,他用真誠的樸實打動着身邊的每位同志。許多次呂廷祥揹着她和村幹部悄悄合計:“老人都這麼大歲數了還為咱村的事操勞,多少給老人一點報酬,也算是鄉親們一片心意。”但這片“好心”都被老人毫無情面地一次次拒絕了。“靠工資收入生活滿過得去,錢是身外之物,到東留善固,趁身上零部件還可以,幫助你們出出主意,噹噹參謀,能使東留善固人富起來,就是對我最好的回報。”

“老人心裏裝的是東留善固的現在和未來,為讓百姓的日子有奔頭,他把心都掏給了鄉親。”

——村幹部稱他是“俺村第三次創業的總設計師”

 年一個酷熱的夏夜,勞累了一天的村民早已進入了夢鄉。然而,她老人仍戴着老花鏡對《東留善固村民自治章程》斟句酌。這已是他修訂過的第五稿了。就是這本薄薄的章程,飽含着他五個多月的心血。

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東留善固如何實現以法治村,這是她和村幹部們一起探索的一個新課題。這村原有的一本《規範化管理章程》,還是1995年他擔任省八屆人大常委時參與制訂的。可季節變了要換衣裳,形勢變了要換思想,原有的章程顯然已經落伍了。於是“修”東留善固的新“憲”便成了老人的“第一腳”。他一方面吃透精神,又深入到各家各户,細聽每一位村民本資料權屬文祕寫作網,放上鼠標按照提示查看文祕寫作網更多資料的所需所願。每起草一稿,他都要念給鄉親們聽,看他們還有啥意見。為了使章程更加嚴謹規範,她老人又分別拿到省、市地方人大建設研究會和臨西縣人大,請求有關專業部門從法律、政策上把關。經過五個多月的反覆醖釀,舊章程重新更名為《東留善固村民自治章程》,共十章,一百條,上合國家大法,下合村情民意,“啥事能幹,啥事不能幹,一翻小本本心裏就有數了。這是俺們村的‘小憲法’啊!”村民們這樣評價。

摸透了村情和鄉親們的意願,她老人協助黨總支、村委會一班人展開了推動政治經濟發展的全方位攻略。為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每次來東留善固,上黨課成了他雷打不動的“規定動作”。只要她老人駐村上黨課,晚上村委會的辦公室裏就擠滿了黨員,就連七、八十歲的老黨員只要聽説上黨課了,也讓兒孫攙扶着去,説啥也捨不得拉下一課。常常是從晚上8點講到夜裏12點,沒有一人離開,惟恐灌不進耳朵。一些老黨員説,“老張講的黨課通俗易懂,像重錘敲鼓心啊。”如今,東留善固村的80多名黨員個個都是好樣的,村裏有啥難事急事,黨員都是搶着上。村民們説,“黨員就是黨員,要不村裏為啥有這麼多年輕人爭着要做黨的人呢!”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作為全國勞模的老支書呂玉蘭,至今深深受到東留善固村民的愛戴,在她身上體現出的艱苦奮鬥、戰天鬥地、堅持走集體道路的革命精神在人們的頭腦中有着深深的時代烙印。許多村民不好意思搞個體經濟,怕給玉蘭丟臉抹黑,傳統觀念使這個老典型一度裹足不前。

“發展個體經濟,讓百姓鼓起錢袋子,不是給玉蘭丟臉,而是給玉蘭掙面子!”她老人的話振聾發聵。他親自率領村主要幹部到個體經濟比較發達的外地參觀學習,開拓視野。並把該村經濟發展思想和措施歸納為“抓住集體、放開個體、多業並舉,共同富裕”。就是這四句話讓村民們的心裏敞亮了,顧慮打消了。觀念變、天地寬。放開了思想的東留善固人也放開了手腳。這一年,村裏個體運輸從起初的三家兩户,發展到200多人蔘與的運輸市場;棉紡作坊聯合生產,已經發展到300多家;軸承加工業也如星星之火漸漸燎原;個體經濟佔據了該村的大半江山。

抓個體不放集體,大河有水小河也能滿。1999年,玉蘭酒廠一度陷入困境。當得知衡水老白乾酒業集團老總是邢台縣人時,她老人發揮他曾經在衡水工作過的優勢,帶領技術工人來到老白乾酒業的廠房取經學習,發展了新的生產線。還把技術廠長請來手把手地教。如今,玉蘭酒廠已發展成為該村具有一定生產、經營規模的支柱企業。

為加快東留善固的發展,她到省林業廳、農業廳請專家,幫助村裏引進技術和品種,對萬畝果園進行嫁接、改造。規劃利用三年時間,讓東留善固成為冀南平原最綠的地方,發展生態旅遊。他還帶領村幹部進京津、下温州招商引資,上項目、辦企業。春節是家人團圓的日子。然而,去年臘月二十八她老人和村幹部卻在趕往温州的路上。因為,只有在過年這幾天,温州的老闆才在家,年下才是洽談的最好時機。大年的三十、七年級、八年級,他們馬不停蹄,洽談會開了一個又一個,温州老闆也一次一次被感動,“就衝這股勁兒,不和你們合作跟誰合作?”就這樣,合作項目順利談成了。直到正月九年級,老人才匆匆趕回家中和妻兒團圓。這時,他已經累得走不了路了。

 隨着村辦企業水泥廠、紡紗廠的興建,電力資源的緊缺成為了企業發展的瓶頸。為了解決電力告急的現狀,一方面她老人不惜年邁,靠自己在省裏的老面子、老關係,跑省進廳,終於要來了3.5變電站的指標,一方面村裏勒緊褲腰帶籌集三百萬元的建設資金。指標要來了,老人卻病倒了,他在病中高興地對黨總支書記呂廷祥説“你們去跑吧,正好我在家歇歇。”可不知怎麼了,電力部門變了卦,眼看着指標就要泡湯。但老人尚在病中,擾他又於心何安。廷祥書記正急火攻心的時候,她老人關心地打來電話問他變電站建得如何了,呂廷祥這才吞吞吐吐地把實話説出來。老人二話沒有,託着帶病的身體,去和有關省領導聯繫,當聽説主管領導正在外地開會,他們就直奔會場。省領導被他們這種執着的精神打動了,當即拍板進行協調。

 如今,村變電站如期開工,轟隆隆地機器轉了起來,白白的棉花飛揚着村民們的感激,一寸寸白紗綻放着產業婦女們美麗的笑臉,飛馳的水泥線上滾動着辛勤與汗水換來的財源,外來務工人員在這裏安家落户……

 這些年來,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態勢成為了該村經濟增長的一大亮點,僅去年一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是前40年總投資的兩倍。在此基礎上,他們又謀劃了新一輪經濟騰飛的藍圖,開始了“三次創業”,一批又一批農民改變了角色,打開了一扇扇致富的大門,東留善固村的經濟進入了新一輪全面提速階段。

“他不要東留善固的半根草,反倒貼了那麼多,他把這裏當成了自己的家。”

——在村民們的眼裏,她就是這樣一位親民愛民、永葆革命本色的共產黨人

 聽説要採訪她老人,玉蘭中學的幾名教師不約而同地來到了村委會辦公室,向我們滔滔不絕地講起了老人辦教育的事兒。東留善固村本資料權屬文祕寫作網,放上鼠標按照提示查看文祕寫作網更多資料有2300多名村民,直到年還沒有一所完整的中學。村裏的孩子們,有的到十幾裏外的鄰村或鎮裏上中學,有的則由於多種原因停學或輟學,過早地承擔了家務農活兒。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孩子‘窮’輩輩窮啊!”她老人下決心要在村裏建起一所屬於東留善固自己的村辦中學。

 缺少資金,她老人帶頭從自己的退休金裏拿出了300元;老師沒有備課本,學生缺少作業本,他還將自己出版專著剩下的紙訂成作業本、筆記本,送給了教職員工和同學們。呂廷祥書記得知此事後,立即在每個本子的扉頁上寫下“祝你成才——她贈”幾個大。九個閃閃大熠熠生輝,那分明是老人火紅的愛心。

一次,她老人和老師們在座談中不經意地瞭解到,鎮上已經欠發了教師7個月的工資。7個月啊,眼看着教師精神不振,學生寥寥無幾,玉蘭學校被迫“夭折”,老人二話沒説,立即來到村裏和呂廷祥等村幹部一起商議決定由村集體貸款2.8萬元支付了教師的工資,穩定了教師的情緒。

 她老人慷慨解囊辦教育的事傳到縣領導那裏,縣裏當即協調了資金和師資問題。村投資250萬元蓋起了多平方米教學樓,學校已發展成為15個教學班,600多名在校學生,30多名教員的普通中學。

年,市委常委、祕書長王離湘,副市長郭俊苓和廣大教師、學生一道過了一個快樂的教師節。在發言中,她老人滿懷深情地提出力爭把玉蘭學校辦成“臨西第一,邢台一流,全省知名”的目標。如今新的玉蘭學校為了適應農村經濟的特點,提出了“3+1”教育教學新方針,也就是説中學畢業後,可以選擇再加一年的職業技能學習,就取得國中、職業兩個證書,為農村培養了諸多實用人才。

她老人的執着與愛心也深深感動着教師、學生和鄉親們。他們也都把老人當作親人,送他炒好的花生;學生們用“張爺爺”送給他們的作業本畫上了一幅東留善固的村景送給老人;一心想要“跳槽”的年輕教師在這裏安下了心;體弱多病長年在家“休養”的老教師被老人的精神深深地打動着,重新登上了講台;鄉親們有的從自家果樹上摘下一捧紅棗也忘不了給他送去,讓老人嚐嚐鮮兒…

她老人人在東留善固,心也融入了東留善固,他把這裏當成自己的家。他把家裏的大圓桌送給村裏的食堂,還把裝修房子剩下的木板拉到村辦企業,就連省高速公路更新下來的萬年青,他也讓村裏用大車拉來美化街道。他把村裏的老年人看作功臣,關愛有嘉。每次來村他都會去看望年邁的老人,他組織村民每年春秋兩季舉行曬被評孝比賽;讓村老年協會給7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發5元零用錢;給80歲以上老人過生日,送生日蛋糕;年“九·九”重陽節,組織老人坐上小卧車到搖鞍鎮參觀波爾山羊,樂得老人們合不攏嘴。還請醫德高尚的大夫給老年人檢查身體。老人們把他看作是自己的親兄弟。幾天不見,就想他……

 如今富起來的東留善固,村裏條條都是筆直寬闊的水泥路,路邊的小樹苗鬱鬱葱葱,村民們的房子沿路而建,除了圍起院牆的平房之外,還有不少兩層小樓;村辦工廠一排開,校園裏抑揚頓挫的讀書聲響徹莊園的上空,村落間的深井冒着汩汩清泉,3.5伏變電站遙相呼應……東留善固展示着中國農村生態、文明、富裕的新形象。

 面對未來,她老人和以呂廷祥為書記的黨總支一班人目光深邃,充滿了無比的信心,勾畫了“農村工業化、農業產業化、農民知識化、生活現代化、改善人居環境、構建合諧村莊”的全新藍圖。他們決定建一座玉蘭公園,以玉蘭精神為核心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將於年3月31日,在呂玉蘭逝世13週年時對外開放;同時調整產業結構,更新果樹品種,增加效益;把玉蘭酒廠的牌子做大做響。一輛輛穿梭往來的運輸車,一團團雪白的棉花,一片片經濟效益良好的果林,無不訴説着她老人以及東留善固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尊老敬老黨員事蹟材料老黨員事蹟材料範文(4) | 返回目錄

我叫時xx,家住埠村鎮埠東村,現在埠東村委會工作,兄弟四人,上有70多歲的父母,全家總共有18口人。多年以來,我們兄弟孝敬父母,兄弟妯娌和睦,鄰里團結,遵紀守法等方面做了一點應該做的事情,下面就幾個方面作以下彙報:

一、孝敬父母

我和妻子劉愛蓮是1985年初結婚,至今已有十九個年頭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個院、同吃一鍋飯。我們是這樣想的:父母歲數都大了,他們一輩子經歷的苦難不可勝數,可想而知。隨着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了勃勃生機,我們的日子是越過越好、越來越紅火,但我們絕不能因為生活好了而忘記生我、養我的父母,是他們給了我生命,撫養我們成人,是他們帶我步入社會,教我怎樣做人,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是做人最起碼的標準,人人都要有一顆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們的良知不僅僅埋在心裏,更重要的是落實在行動上,精心贍養我們的父母,我們父母歲數都大了,生病長災是必然的、在所難免的。我的母親,從年青時身體就不好,有冠心病、胃下垂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幾次院,每當這個時候,都是我第一個帶母親去醫院就診,儘管我的工作很忙,但每次都是堅持到母親病情穩定、痊癒後才離開病房。今年夏季的一個傍晚,天上的雨嘩嘩的下個不停,突然聽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你快來呀,咱娘病了。”

我立即趕到母親的房間,看到母親吃力地低着頭,嘔吐不止。我沒有再多想,立刻撐起雨傘,找了出租車,把母親送到了醫院,樓上樓下拿藥、輸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點多鐘,直到母親的病情穩定下來,這才喘了一口氣。我父親今年也70多歲了,身體一直也很好,從小就基本上沒打過針、吃過藥,但天有不測風雲,有次重感冒的確把我們嚇得夠嗆,連續幾天高燒不退,醫生猜疑是不是患了出血熱,為得證實,我與妻子兩天往返於濟南傳染病醫院化驗血樣,直到結果出來,排除了這種可能,這才長長的舒了一口氣。陪父親住了十二天院,直到父親身體康復。從那年起,每年的春、秋兩個季節都要給父親輸水疏通血管,減少患病的機會,常言道:“順者為孝”,老人上了歲數,話多嘮叨是經常的,每當這個時候,我都和妻子、兒子説,不要和老人計較小節,尊敬老人是我們的傳統美德。雖然有些話年輕人不愛聽,但絕無惡意,我們要耐心聽,等聽完再作解釋,這樣就會化解某些誤會。所以結婚十幾年來,婆媳關係一直很融洽,從沒紅過臉、吵過架。好心就有好報,我們對父母的精心照料,同時也換取了父母對我們兒孫的疼愛,每當工作都忙的時候,父母總是能給我們燒好開水、做好飯菜,照顧好兩個上學的孩子,使我們安心工作。

二、兄弟團結、妯娌和睦

我們兄弟四個,有三個是中共黨員,雖然都已分家過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們是分家不分心,每當家庭有事或困難的時候,我們總本稿版權是517878祕書網是聚在一起,共同商量解決困難的辦法,特別是對待老人的問題上,我們都是爭先恐後地孝敬父母的。比如:每當我父親住院交藥費的時候,我們兄弟四人都是爭着去交錢,爭着在醫院照顧父親。我父親當時住的病房和醫生值班室對門,當時的蔡羣醫生都受了感動,説:“在這裏住院的病人這麼多,但像你們這樣伺候父母的,還真少見,真為你們感到高興。”她們妯娌之間更是互相謙讓、互相體諒,從不為雞毛蒜皮的事計較,都本着以和為貴的態度對待對方,無論是對待自己的公婆還是對待侄子、侄女,都像對待自己的親生父母和親生子女一樣,一心一意。

每年孝敬父母的糧、款從不拖欠、打折扣,每當麥、秋收結束後,嫂子們都及時把新打下的糧食送到父母的家裏來,贍養費都是多交,從不讓父母催着要,她們平時的話題總是離不開這樣的話題:“他們兄弟是一個爹孃生的,但我們妯娌卻來自各自不同的家庭,而且歲數相差也很大,我大嫂比我的妻子大14歲,但我們能走到一塊,組成一個大家庭,這説明我們有緣分,我們要珍惜這種緣分,絕不可以因為各自的小利益而破壞我們之間的感情,約不可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傷了我們的和氣。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兄弟之間、妯娌之間從不因一些鎖碎的小事而破壞家庭和睦。有些兄弟之間、妯娌之間鬧矛盾都是小事引起,他們之間的問題得不到解決,什麼也沒得到,到是受到了別人的指責,是揹着不忠不孝的罵名,最終走上法庭。我們要本着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的態度,本着吃虧是福的心態。這樣才能處理好他們兄弟之間、我們妯娌之間的關係。”這些年來,正是她們的高風亮節,大仁大義的做法,使我們這個有18口人的大家庭和睦幸福,讓四鄰羨慕,並且得到大家的交口稱讚。

三、鄰里關係

我的家住在一個不太大的院子裏,周圍有十幾户人家,這些年來,我們家從未和鄰里產生矛盾,大家都本着和平共處相互尊重的原則,一家有難、八方支援,把鄰里關係處理的很好,我們有一個鄰居是從曹範鎮井泉村搬來的,家境較為貧寒,他的兒子經人介紹毫不容易找了個對象,但家裏窮的連見面禮都拿不出來,最後還是我給了他200元錢才應付過去,後來結婚,照舊拿不出錢辦喜事,為了解決這對青年的婚事,我再一次毫不猶豫的拿出XX元錢來,幫他們辦了婚事,使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現在他們的孩子都已上了國小,感動的他們的老母親逢人就説、見人就誇,説我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四、遵紀守法

我們這個18口之家,有4名中共黨員(我們侄子也是黨員),為了不辜負這個光榮的稱號,我們兄弟在各自的工作、生活等社會活動中,總是能率先垂範,處處起模範帶頭作用,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遵守村規民約,積極交納公糧、農業税,從未出現過任何違法亂紀的現象,我也多次被評為埠村鎮的優秀黨員。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有為的青年,尊敬老人、愛護老人、關心老人,是我們年輕人應該保持的優良傳統,我也做了一些自己應該做的事,但比起好的家庭來還差的很遠,今後還要更加努力,爭取做的更好,努力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美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