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成果分析會上的發言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3W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在教學成果分析會上的發言

大家好,今天我代表ⅹⅹ中學九年級的語文教師與大家交流教學經驗,感到不甚榮幸。在這裏我首先感謝學校領導對我的關懷、老教師對我的教導,同時感謝與我共同探討、共同努力的ⅹⅹ老師。

以前我和大家曾經作過一次交流,上次我主要説了自己在代課中遇到的困惑及解決方法,這次學校領導讓我把自己教學的方法與大家交流,我認為我們每個教師在教學方面都可以把“認認真真讀書,紮紮實實教學”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法無定法,只要認真,相信每個老師都能提高學生的成績,這幾年有些國中剛一畢業就被聘請為代課教師的老師代出的成績非常優秀,就足以説明這一點。現在我把自己的幾點感悟説出來與大家共同商榷。

一、習慣的養成上一絲不苟。

有位教育家曾經説過:“教育就是良好習慣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往往比短時間內掌握一些知識要重要的多。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不教,即讓學生離開教師也能很好的學習,如果我們培養的學生在學習上始終離不開老師的監督和指導,這不能説我們的教育是成功的。因此,我在接到一個新的班級之後,我首先給他們明確該養成的習慣,然後在平時的教學中刻意注重這些習慣的養成,並且達到一絲不苟的程度,即使一丁點沒做到也要求他們繼續完善。比如課前的預習、遇到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交作業的時間、讀書習慣、書寫工整等等,在這些瑣碎的事情上我會花費很多工夫。當然,磨刀不誤砍柴工,良好的習慣養成了,以後教師的工作會輕鬆很多,在上一屆學生身上我有深刻的體會。

二、摸清學生的底子,制定切合實際的教學措施。

孔子説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如果舊的知識掌握不牢固,基礎太差的話,老師教授新知識就會遇到很大的困難,學生囫圇吞棗,結果肯定會事倍功半。我們農村的學生由於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他們所處的年級與掌握的知識往往是不相符的,如果教師不切合實際盲目地按國家統一的教學標準來要求,結果往往不會太好。這就要求教師對教材進行重新加工,正確把握“用教材教和教教材的關係”,讓教材最大限度地為自己的教學服務。針對學生基礎差、常用的字寫錯多的情況,我會稍微放鬆正規習作的練習,以日記為陣地,一個字、一個詞地改,從寫通順最常用的句子抓起,最終達到能寫好習作的要求;面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差,不善於組織語言,造成回答問題吃力的情況。我還會利用下午課堂或學生學習累的時間分小組召開故事會或提出一個有爭議的論題讓大家辯論,讓每個同學都有鍛鍊的機會,爭取做到能把自己所想的表達出來。經過多次鍛鍊,效果比較顯著,學生上課搶着回答問題,聲音宏涼了,能較準確地表述出自己的觀點了,教師上課輕鬆了許多,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

三、樹立整體意識,制定長遠目標,分層實現。

俗話説“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教育同樣如此。如果沒有長遠目標,教學策略朝令夕改,是不能產生良好效果的。代上一屆學生時,學生一進校我就確定了長遠的目標,把目標定在會考上,並且分時段制定了每學年的目標:六年級抓基礎;七年級抓基礎的同時向閲讀寫作過渡;八年級主抓閲讀寫作,九年級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應用能力和應試能力(非應試教育)。每學年都有具體的目標,每學年都不太匆忙,不會因為學生看不到進步而喪失信心,最終取得了較理想的成果。在具體操作時,教導學生正確面對學校的每一次考試,學習成績有時會隨着試題的難易程度、閲題的尺度而產生一些不穩定的因素。因此需要教師把這些因素都考慮在裏面,不能因為一次成績的高低而打亂了自己的策略,只有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才是衡量自己教學策略的最好標準。

四、放下架子、調動學生,解放老師。教育最理想的狀態是“我要學”而不是“要我學”,這就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教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同時教師也要敢於放下架子,讓學生明白在知識面前誰也不敢充當權威,老師錯了也很正常,關鍵是學生要敢於發現和努力發現老師的錯誤。在具體操作時我用韓愈“師不必賢與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的語句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把教師請下神壇;用“師”字的構字含義(dui和za意思為好多人聚在一起探討,教師只是組織者和引領者)引導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雖然在開始有點吃力,但越到後來教師越輕鬆。有一次,一個學生拿着一句話問我問破折號的作用,我一看是一句話中出現兩個破折號的情況,説實話我也沒細心思考過,但萬變不離其宗,我看了一下句子結構,然後用手捂住中間一部分,讓他看句子是否通順,然後又分別只看前半句和後半句,在提示他按破折號的用法説出每一個破折號的作用。他聽後很滿意,但又詭祕的一笑説“老師,這種情況其實叫夾註”原來這位同學是考我呢!當時我明確告訴他這個知識點我不知道,並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至少在這一點上他就比我強。長此以往,我們形成了師生隨時相互交流的學習氛圍。到會考前夕我基本上只是解決個別的問題和陪伴學生複習。因為他們各自都知道自己的哪些方面還存在不足。

五、把教書與育人緊密結合起來,以理念引導方法。在教學中我常常發現一種不良現象:學習差的學生自己不努力追求進步,反而嫉妒學習好的同學,在背後説三道四;學習好的同學因為揹負了沉重的心理壓力而不能把心思完全放在學習上。對此,我藉助一次學校檢查作業的事成功地教育了他們。學校規定6次作業,我們班的是7次,還有兩個班分別是12次和18次,我問他們應當向誰學習,學生選擇了18次的。我告訴他們我們應當向我們班學習,學生很驚訝,然後我解釋説,由於多方面因素每個人的能力是不同的,我們要正確選擇競爭對手。其實人最大的對手是自己,老子説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只要我們不斷克服自身的缺點,每一天都有一點小進步,天長日久我們就會有大進步。同時也教導他們不要在乎別人的嫉妒,如果別人嫉妒你,説明你至少有比他強的地方。並且教導大家對自己一階段的學習效果正確評價的方法,讓他們學會橫向比較(與別的同學、班級的比較)和縱向比較(自己發展的比較)相結合,以縱向比較為主,橫向比較只是自己進步速度的參照物。這樣,差學生有了學習動力,不再因為學習差而迷茫;好學生沒了心理壓力,學習效果自然好了許多。

六、不斷探索、勇於創新,不迷信權威。

好的方法和經驗要多學習,多探索,沒有一套經驗是永遠適合的。由於外界因素的改變,我們的教學策略也要不斷更新。對於專家的講解我們也不能盲目照搬。因為學生的不同,他們成功的經驗不一定在我們身上適用,中國學習蘇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然、創新並不是不斷變花招,偉大的教育家魏書生曾經説過“創新不是遍地挖坑,而是朝着一個正確的目標一不做二不休的幹下去,在乾的過程中不斷修正、改進措施。直到達到最終目標。”如果遍地挖坑,相信這些坑沒有一個是可用的。我們要根據每一屆學生不同的特點,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策略,使之與學生的學習相適應,相信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當然,教師良好的語文素養,人格的魅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我們自身通過看書學習,一方面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一方面塑造自己完美的人格,用良好的習慣影響學生,用豐富的知識教導學生,用完美的人格感染學生,才能使自己的學生優秀起來。

以上東拉西扯談了好多,佔用了大家寶貴的時間,心中甚為不安。希望大家在教育教學中多給我幫助,多和我探討。讓我們在教育的道路上共同進步。

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