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過年有什麼習俗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1W

家家户户過春節,在傳統節日裏最為最要的一個節日,作為新的一年的開始,預示着今年風調雨順閤家歡樂,所以過好一個春節可有講究了,那麼,安康過年有什麼習俗呢?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閲讀

安康過年有什麼習俗

安康過年有什麼習俗?

正月七年級早上,全家吃“抄手”。因“抄手”形似元寶,取其“招財進寶”之意,意味着新的一年多進財得寶。廣東等省移民,正月七年級吃齋。此日白天各家大門不開,謂之“財門緊閉”。不挑水、不掃地、不動刀、不殺生、不裁剪、不走親訪友、不下地幹活。出門逢人要説吉利話,如“恭喜發財”、“步步高昇”、“過年好”之類。

拜年是春節期間的主要活動。安康素有“七年級不出門,八年級拜家門(或拜丈人),九年級、初四拜己親和左右鄰”之習。拜年可延續到正月十五以後,民間有“有心拜年,二月二不遲”之説。拜年必提三四色水禮,主家要盛情款待,凡是帶小孩子的,要給孩子打發錢,名曰“打起發”。

正月初五,稱為“破五”,清理過年幾天的垃圾、污水,送於十字路口,打掃庭院,把貧窮掃出門外。有的地方視此日為“送五窮之日”,焚香、燒紙、燃放鞭炮於十字路口,送去窮鬼,迎來財神。希望擺脱“五窮”(即缺衣、少食、住房少、經濟困難和疾病),盼望得到“五福”(福、祿、壽、喜、財)。

正月初十以後,還舉辦各種地方社火文藝活動(如龍燈、獅子、彩蓮船、竹馬等)。現時,城鄉過春節,迷信活動減少,傳統習俗仍沿用舊俗。春節時,黨政部門給烈、軍屬、離退休幹部、職工等拜年,召開各種座談會,進行慰問。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傳統的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此日飯菜之豐盛不亞於過年。俗話説“十五的燈”,這天晚上家家要掛燈籠,間間房屋都要點燈,農家豬牛羊圈棚這夜都點燈,一片通明。人們是夜要鬧花燈、觀燈、玩社火、猜燈謎、吃元宵。安康習俗,一般正月十一試燈(或謂出燈),一直玩到正月十五,是夜鄉間各路燈進城比賽,通宵達旦,盡情歡樂,熱鬧非凡,所以民間有“正月十五鬧元宵”之説。元宵節下午祭拜祖墳,名曰“送燈”。

正月十六日,男女老幼出城郊遊,稱為“遊百病”。據説可免病祛疾,增進健康。

安康年俗的介紹

進入臘月,人們便開始忙碌,一直忙到臘月三十日,過年便正式開始。大年三十晚飯前,家家户户必須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後打掃乾淨,收拾清整,貼好大紅對聯(有喪服的人家貼黃色或綠色對聯)及門神、窗花等,大門及堂屋、卧室、灶房、牲畜圈等處都要貼相應的對聯。

一切準備就緒,便開始點臘燭、燒香、燃放爆竹、祭祀先祖。之後,全家大小便共聚一桌吃“團圓飯”,俗謂“團年”。晚上,各家燈火通明,爐火熊熊,老少徹夜不眠,圍爐“守歲”,俗稱“坐年根”。

在守歲的同時,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換新衣,包餃子,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待到子時(相當於今23時—1時),萬家鞭炮齊鳴,意為“接天星”,“迎財神”,有的還擺上香案,行跪拜之禮。

據説誰家鞭炮響得最先,財神就先光臨誰家。然後,便是晚輩為長輩們磕頭拜年,長輩們也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給孩子。同家分居的人,便開始相互奔走拜年,通宵達旦,直到七年級早上。

安康人從七年級到初十,還有以觀看天氣的好壞預測五穀六畜是否興旺的習俗。相傳每天天氣都有預示。即:七年級觀雞,八年級觀狗,九年級觀羊,初四觀豬,初五觀牛,初六觀馬,初七觀人,初八觀谷(莊稼),初九觀果(果樹),初十觀菜。俗稱“新春十日晴,豐年樂太平,新春十日陰,穀米貴如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