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故事優秀作文(通用1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3W

端午節的故事優秀作文 篇1

伍子胥

儘管如今人們都認為端午節主要源於屈原,但在吳國時期,端午節卻是主要用於紀念伍子胥的。

伍子胥是當時吳國的宰相,而當時的吳王夫差深愛着越王勾踐送給他的美人西施。對此,伍子胥一直提醒吳王要提防越王的陰謀,但卻因此惹怒了吳王。於是,吳王逼迫伍子胥自盡,並且在五月初五這天,把他的屍體投到了河裏。伍子胥死後,在蘇州等地,直到今天,人們都會在端午節這天來紀念他。

惡日

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據《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夏小正》中記:“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以浴驅邪認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説也很多。

《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歷有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於户齊,將不利其父母。”《風俗通》佚文,“俗説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論衡》的作者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

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可見從先秦以後,此日均為不吉之日。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並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

曹娥

端午節這天,浙江東北部很多地方(包括紹興、寧波和舟山)的人們紀念的是一個年輕的姑娘——曹娥。曹娥的父親曹盱是個薩滿巫師,他當時主宰着上虞地區的各種當地的儀式。公元143年,當曹盱在端午節這天主持紀念伍子胥的儀式時,一不小心掉進了順河。而極為忠孝的曹娥,決心要找到父親。她獨自一人不停地找了三天,但都沒有結果。五天後,人們發現了曹娥和她的父親的屍首,雙雙因溺水而亡。

八年後,也就是公元151年,人們在上虞地區建了一座寺廟,就是為了紀念曹娥以及她為了忠孝不惜犧牲自己的精神。而且,人們為了紀念她,還把順河改名為曹娥河。

端午節的故事優秀作文 篇2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説法。

端午節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賽龍舟的習俗。

三閭大夫屈原的傳説

屈原,生活在戰國時代,年輕時就胸懷遠大抱負,表現出驚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懷王信任,官至“左徒”,據司馬遷《史記》記載,他內“與王圖議國事”,外“接遇賓客,應付諸侯”,是掌管內政、外交的大臣。

戰國本是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爭霸的混亂時期,秦國任用商鞅變法後日益強大,常對六國發動進攻。當時只有楚國和齊國能與之抗衡。鑑於當時形勢,屈原主張改良內政,對外主張聯齊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層統治階級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國賄賂的楚懷王的寵姬鄭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擠和陷害。

糊塗的懷王聽信讒言,疏遠屈原,把他放逐到漢北,結果楚懷王被秦國騙去當了三年階下囚,死在異國。

屈原看到這一切,極端氣憤。他堅決反對向秦國屈辱投降,這遭到政敵們更嚴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親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漢北更偏僻的地方。

屈原在長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受到極大的摧殘和打擊。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個打漁的隱者,隱者見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勸他“不要拘泥”、“隨和一些”,和權貴們同流合污。屈原道:“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公元二七八年,楚國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詩人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打擊,眼看國破之難,卻又無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憂心如焚,在極端失望和痛苦中,詩人來到了長江東邊的汨羅江,抱石自沉。他死時大約六十二歲,正是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的故事優秀作文 篇3

很久以前,上虞古舜江西岸的鳳凰山下有個小漁村。村裏有個姓曹的漁夫。漁夫有個女兒叫曹娥。

一年春夏之間,兩岸連續大雨,舜江洪水暴漲。曹娥她爸怕錯過漁汛,他不顧曹娥反對出江去捕魚。

父親去了,曹娥在家不放心。她一次次跑到江堤上去望。後來,曹娥沿江向上、下游找尋還沒見到父親。太陽快落山了,曹娥從她父親的夥伴口中得知:他們一起在張網,突然一個大浪,把她父親的小船推進漩渦,讓水沖走了。曹娥一聽嚇出了魂靈,大叫一聲“父親、父親”,拔腳朝下游追去。

她在江邊來回哭叫。第八天,曹娥望着江水,看見她爹在跟水搏擊。曹娥縱身向江水撲去。

又過了三天,江面風平浪靜,人們卻在下游十多裏的江面上,看到一股江水在盤旋,隱隱約約好像有人在遊動。人們趕過去,發現正是曹娥和她的父親。曹娥雖然死了,但她卻能找回父親的屍首,把他負到江堤邊,人們都説這是她的孝心感動天。

據説波濤洶湧的曹娥江水在流經曹娥廟時總是平靜的。當地百姓認為,那是因為江水自覺愧對孝女曹娥。

曹娥的孝心感動了天,更感動了四周的鄉親,他們好生安葬了曹娥父女,又在曹娥跳水救爹的江邊造了廟,塑了她的像,尊她為“孝女娘娘”,還把漁村叫做曹娥村,把這條江改名曹娥江。每逢曹娥救父這一日,曹娥廟裏都要舉行盛大的廟會,各省各府都有來拜曹娥孝女娘孃的,許多人題詞送匾讚揚曹娥的孝行。

據説,曹娥投江的那一天正是五月初五,因此,很多人將端午節視作懷念孝女曹娥的日子。

端午節的故事優秀作文 篇4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一個重要的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逢到這個節日啊,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掛艾葉、喝雄黃酒……,很多地方還會舉行划龍舟比賽。而我最喜歡的就是看賽龍舟了。

每年的端午節,南京的莫愁湖公園都會舉行一場“國際龍舟比賽”,去年我的爸爸就參加了這場比賽。這一天,莫愁湖公園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爸爸和他的好朋友“胖叔叔”,還有來自美國、加拿大等外國朋友組成了一支隊伍,他們取名叫做“箭之隊”,喻意着他們的這支隊伍會像離弘之箭一樣的快。比賽將要開始了,幾艘龍舟整齊地排在起點上,所有的人都做好了準備。隨着發令槍“砰”的一聲響,幾支龍舟立刻駛出了起點,平靜的湖面頓時掀起了片片浪花。胖叔叔是“箭之隊”的擂鼓手,只見他頭上繫着根紅色的綢帶,很像古時候高大威武的武士。隨着他強勁有力,有節奏的鼓點聲,“箭之隊”的隊員們整齊劃一地用力地划着船槳。我爸爸是船舵手,掌控着龍舟的方向,同時他還不停地喊着“一、二、三,加油!”,船上的外國隊員們跟着我爸爸,用不太流利的中文也喊着“一、二、三,加油!”不斷地給自己鼓勁。當龍舟駛到一半的時候,“箭之隊”稍稍有一點落後,我在岸上看得着急死了,不停地揮着手,大聲地喊道:“爸爸,加油。箭之隊,加油!”。我們“箭之隊”的啦啦隊員們也個個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這時擂鼓手胖叔叔更加用力地敲打着鼓,發出強有力的鼓點兒聲,水手們一個個都用盡全身的力氣奮力地划着,在大家的努力下,龍舟超趕着前面的船支,飛快地向終點駛去,最終在大家的加油聲中,“箭之隊”取得了小組第一名的好成績。當爸爸和叔叔們上岸後,我發現他們每個人都渾身濕透了,已經分不清是汗水還是湖水了,他們每一個人都很興奮,不停地和朋友們擁抱着,歡呼着,還有的外國叔叔居然把我給高高地舉起來了,我和他們一樣地高興和興奮。

我太喜歡看龍舟賽了,喜歡和大家一起為隊員們歡呼、加油,喜歡這激動人心的時刻。爸爸告訴我,龍舟賽其實就是一場毅力的較量,是團結合力的大比拼,只要所有的隊員能團結一致,就一定能達到自己的目標的。

端午節的故事優秀作文 篇5

今年端午節,我過得很開心、很有意義,很有收穫,在家裏我幫助奶奶一起包粽子。

早上,我奇蹟般地起了一個大早,發現奶奶在包粽子,我説:“奶奶要我幫忙嗎?”奶奶笑眯眯地説:“可以呀,來吧,不會我教你。”我十分開心,搬了一個小椅子坐在奶奶身旁,只見奶奶很熟練地把蒸煮過的粽葉拿在手裏圍成一個半圓錐形,把淘過的糯米灌入粽葉裏,迅速地裹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漂亮的粽子完成了,在奶奶耐心的指導下,我也會包粽子了,不過和奶奶的比起來我包的就成小丑了。我不禁問奶奶,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奶奶説:“包粽子、賽龍舟、做香嚢,還有喝一些黃酒啊,吃“五紅”啊……”“哇!有這麼多”我大叫起來,奶奶一臉笑意地説,我再給你講講包粽子的由來吧。”

五月初五,在楚國即將滅亡之時,屈原是個十他愛國的文人,見到自己的國家即將滅亡,就飲下了最後一杯酒跳入汨羅江自盡了,人們為了紀念他把粽子扔入江中為的就是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同時還每年在江河裏舉行隆重的賽龍舟。就這樣人們代代相傳,端午節就是這樣傳承下來的。我聽得十分入神,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一個不簡單的故事。粽子包好了,滿屋都是粽葉的香味,今年的粽子,奶奶包了兩種口味,有紅豆蜜棗味和鹹肉味的,儘管我沒有成功的包好一個粽子,但是我幫奶奶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所以當我剝開粽子,深深地聞了一下這裹着粽葉香氣的糯米粽子,咬下一口滿口香氣感到真是好吃,因為這個粽子裏有我勞動的一份噢!

這個端午,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還讓我長了不少知識,讓我真正體會了這一年的端午節是一個“濃情有趣端午節”

端午節的故事優秀作文 篇6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讓我和她一起去超市買粽子。到了超市,我們的第一個目標——買粽子。到了賣粽子那兒,我的眼一下子驚呆了。“天那!這麼多種!”你看那數不清的粽子,各種各樣。這邊有甜的,那邊有鹹的等等,多的我眼花繚亂,我們買了幾十個就回家了。

回到家裏,我們把粽子放在鍋裏煮熟了,一人分了一個吃,我輕輕一咬,啊!一股香甜可口的味道流入我的心田,太好吃了,我狼吞虎嚥的吃起來。忽然,我好像想起了什麼,問媽媽:“為什麼農曆的五月初五要吃粽子呢?”媽媽説:“端午節是五月初五,傳説是為了紀念屈原而有的傳統節日。屈原是戰國時的一位忠臣,一位正值的楚國大臣,他曾多次直言進諫,可當時的楚君並不採納,還將他革職流放,後來秦國攻陷了楚國,屈原屈憤而抱巨石投汩羅江而死。這一天剛好是農曆五月初五,人們為了保全屈原的屍體,紛紛划船到江上把粽子投入水中,去喂鮑魚,龍,巨蟹等。從此以後,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楚國人都去江上投粽子紀念屈原,一直到現在。”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説:“啊,原來是這樣,我又學到了新知識。”

今天,我不僅吃到了粽子,還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真是開心。

端午節的故事優秀作文 篇7

(一)屈原投江

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裏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並且競相划船(賽龍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體。

(二)曹娥尋父屍

東漢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僅十四歲的她沿江豪哭,經十七日仍不見曹父屍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後兩屍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蹟,鄉人羣而祭之。

(三)白蛇傳

傳説白蛇白素貞,為了報答許仙的恩惠,與許仙結為夫妻的悽美的愛情故事,傳説端午節當天白蛇喝了雄黃酒,差點現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節,都是膾炙人口的民間戲曲的曲目。

(四)伍子胥的忌日

傳説伍子胥助吳伐楚後,吳王闔閭逝世,皇子夫差繼位,伐越大勝,越王句踐請和,伍子胥主戰,夫差不聽,卻聽信奸臣言,賜伍子胥自殺,並於於五月五日將屍體投入江中,此後人們於端午節紀祀伍子胥。

端午節的故事優秀作文 篇8

每當我一個人散步在池塘邊,看見嫩綠的蘆葦葉長茂盛的時候,就知道端午節快到了,人們會用它的葉子包粽子,粽子可好吃了,粘粘的,一口就能出個蜜棗來,真讓人回味無窮。

想知道端午節怎麼來的嗎?下面要我來告訴你們吧。一次我無意中,從《七彩語文》中得知,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也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他是戰國時期楚國人,自幼聰明,才華出眾。二十多歲就參與楚國朝政,楚懷王很信任他,儘管朝廷中有些官員想方設法栽贓陷害他,破壞他和楚懷王的關係,但是他公正廉明,直到楚懷王去世。

後來,楚懷王兒子繼位,他年輕氣盛,親信常言,將屈原免職流放。不久楚國一天天衰敗,最終被秦國吞滅,屈原憎恨世界渾濁不清,沒有光明,非常痛心。於是五月初五這天,抱着一塊大石頭跳進江裏,當地老百姓直到了,都划船去救他,船在水面上像巨龍一樣騰飛,也沒能救出屈原,人們聽説被水裏蛟龍困住,又開始往水中扔五色線紮好的粽子,希望能趕走蛟龍。

從此每年五月初五這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買綠豆糕,賽龍舟,門前插艾條等一些民間習俗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故事優秀作文 篇9

第一個,年齒介子推(?—公元前636年)

東漢蔡邕《琴操》中記實,蒲月初五眷念介子推。蔡邕描寫了一段話,大意是:晉國重耳與介子推,逃亡在外19年,介子推曾割大腿上的肉,給重耳果腹。其後重耳返國登位了,但卻忘了封賞介子推。

為此,介子推有些怨氣,寫了篇《龍蛇之歌》感悟晉文公,隨後就揹着母親躲在山中了。重耳多次呼叫招呼,介子推拒不下山。其後重耳縱火燒山,逼介子推下山。不測的是,介子推和母親被燒作古在山中。

為了眷念介子推,晉文公飭令每年的蒲月初五不得生火,只吃寒食,粽子是寒食的一種。由此,後人以為端午節最早是眷念介子推的。雖然,也有許多人以為是清明通亮節。

第二個,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

屈原這個汗青人物,最早呈此刻《史記·屈原傳記》中。在此當年,沒有屈原這個人私人物記實。據聞一多考據,把屈原和端午節綁縛在一路,是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中才呈現的。

公元前278年,秦國上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京城。屈原在這一年蒲月五日此日投汨羅江自盡。在此當年,屈原被楚王貶黜政治中心,相稱於放逐到了江南地域。

為此,楚國人駕駛划子,但卻沒能在波瀾澎湃的淚羅江上找到屈原。由此,形成了賽龍舟。此外,為了不讓蛟龍吃失屈原的屍身,就投了米等許多食品。其後就形成了粽子。

第三個,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

伍子胥是楚國人,其後由於楚國要將他百口滅失(父兄均為楚王所殺),伍子胥就逃到了吳國。其後和孫武成為好伴侶,差點滅失了楚國,並將楚平王屍身發掘出來鞭屍。

吳王闔廬身後,吳王夫差登基。在吳越爭霸之中,吳軍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請和。伍子胥提議,雞犬不留,但夫差獨行其是贊成媾和。隨後,越國行使中傷計,收買奸臣,終極夫差賜作古伍子胥。

作古前,伍子胥説:我身後把我眼睛挖出來,放在國都東門上,看越軍滅吳。夫差震怒,將伍子胥屍身裝在皮革袋子裏,在蒲月初五投入大江。後人由此端午眷念伍子胥。

第四個,勾踐(約前520年―前465年)

勾踐,姒姓,別名鳩淺、菼執,夏禹昆裔,越王允常之子,年齒末年越國國君。和吳國爭霸失蹤敗之後,在范蠡的副部下,顛末卧薪嚐膽,越國很快規復氣力,終極擊敗吳國。

在規復氣力進程中,越國做了許多事,充塞了詭計和伶俐。但有一條是:以划龍舟來操演海軍。這麼做是不讓吳國覺察越國練兵的念頭。《越地傳》中對此有記實。

因為勾踐練兵採用的划龍舟的辦法,而現在端午划龍舟角逐是此中一個緊張的項目。是以有人説,端午這個節日,也是為眷念勾踐而設立並沿用的。

第五個,曹娥(130—143年)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身,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日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蒲月五日遮天投江自盡。不測的是,五天後曹娥抱出父親屍身浮出水面,眾人驚詫。

雖然,尚有一種説法是,曹娥父親曹盱,在蒲月初五迎伍神(伍子胥)的祭奠中溺於舜江。過了十七天,在蒲月二十二日也投江,五日後曹娥的屍身抱父屍浮出水面。

但不管哪種説法,曹娥都被神話了。曹娥所住之村鎮即改名為曹娥鎮,舜江被改為曹娥江,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尚有聞名的《曹娥碑》一文作為佐證。蒲月初五就釀成眷念曹娥的節日了。

第六個,周處(236—297年)

周處是江蘇宜興人,三國東吳末年西晉初年人士,“蕩子轉頭金不換”、“周處除三害”的典故,講的便是他。少小時,被稱為“第三害”;其後全力向上,稱為國之棟樑。

史稱,在西晉時代,周處先後任新平太守、廣漢太守、楚內史、散騎常侍、御史中丞等職,事項用功,剛直不阿;干犯顯貴,被派往西北伐罪氐、羌等族兵變,遇害於疆場。

值得正視的是,“端午”一詞最早呈現於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這本文獻成了當代人們覆按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習俗的緊張參考。是以,有人以為此刻的端午節,也是眷念周處。

端午節的故事優秀作文 篇10

今天是個好日子:“端午節”。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裏,每個家庭肯定有許多有趣的事!下面我來説一説我的事:

今天上午我起牀後,刷完牙洗完臉後,我們一家人坐在桌子上開心的吃粽子,突然我想到了楚國一位偉大的好人:屈原。屈原很小的時候就受到了好的教育,從很小的時候就在心裏許下了:一定要報效祖國。後來他長大了,看到老百姓有的屈辱,便決心保護、幫助他們。因為自己的力量始終不是很大,而且社會上的搗亂分子又在抓他,自己本可以乘船過江,還是跳江而死。

老百姓知道了這件事便去撈屈原的屍體,撈了很久始終沒撈到屈原的屍體,於是他們想了一個辦法:讓魚兒不咬屈原的屍體,只有把粽子扔入江內,讓魚兒吃粽子,這樣才能保全屈原的屍體。後來每年這一天老百姓們都吃粽子,都往江裏扔粽子。因此每年這天就是端午節。

在幻想完這件事後,我便講給爸爸媽媽聽,我們都沉重的低下頭去。

端午節的故事優秀作文 篇1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端午節’是每年五月初五的這一天,傳説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產生的。聽媽媽講,有的地方過端午還會賽龍舟呢!我們這裏雖然沒有這項活動,但是吃雞蛋包粽子插艾草帶香包卻是每年都要做的事情,端午節這一天正好放假,媽媽早一天就把香噴噴的粽子包好了,有蜜棗的鹹肉的豆餡的還有我最愛的豆沙的。

起牀後,洗刷完就趕緊跑去廚房找粽子。看到媽媽包的粽子我就像小貓見了魚一樣迫不及待的找到豆沙餡的就剝了起來,邊剝邊發現粽子不方不圓,微綠的粽葉包着白白的糯米還有紅紅的豆沙夾在中間,白裏透着紅,一邊觀察嘴裏還時不時的有口水在打轉。慢慢咬上一口,閉上眼睛,讓香甜的糯米味在嘴裏慢慢的散發,真是太香了。吃完粽子,媽媽還給我和弟弟帶上了她天不亮就縫好的香包,説是會給我們帶來吉祥。各種花布縫在一起,裏面再裝上艾葉硃砂和桃葉,聞一聞還有淡淡的香味。更是一種漂亮的飾品。我為了瞭解一下屈原,特意讓媽媽幫我找到了他的有關資料。屈原是戰國時期的一位愛國大臣,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我們一定發揚這種精神,傳承我們的民俗文化和民族傳統。

我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的故事優秀作文 篇12

在我國北方,端午節這天,老人都要給子女的頭上插上一朵石榴花,以祈求子女平安富貴。這個風俗流傳已久,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裏面還有個感人的故事。

古時候,夷安城南白羊山下有個不大不小的村子,村頭住着一位名叫榴花的女子。榴花心地善良,温柔賢淑,與村人和睦相處。當時戰事不斷,男子都被強拉去服兵役。榴花的丈夫就是在新婚三個月被抓走的,當時榴花已有孕在身。公婆由於思念兒子,憂慮成疾,還沒等孫子降生就相繼故去。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榴花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兒子的降生多少讓榴花有了好好生活的信心。每逢七年級十五她就在自家院子那棵石榴樹下襬開香案,祈禱天下太平、丈夫平安歸來。

這年春天,夷安瘟疫橫行,榴花住的小村也未能倖免。更可怕的是,小村裏的人所患病症與別處不同,病人多伴有莫名其妙的頭痛,行醫多年的郎中也束手無策。這病一旦染上,過一段時間就會慢慢的視物不清,嚴重的還會兩眼失明。榴花的兩個兒子也染上了病。

快端午節了,天氣很熱,兒子的病越來越重,榴花心急如焚,四處找尋偏方為兒子治病,卻是始終不見好轉。正在榴花束手無策之時,偶聽一位遊方道士説,西去三百里的霞山上有位得道高人精通岐黃之術,或許可以治這種怪病。於是榴花帶着兩個兒子動身前往霞山。

榴花一家曉行夜宿,終於到了霞山腳下。榴花從山下一步一跪到了山頂,見到了高人。高人聽了榴花的來意,仔細查看了她兩個兒子的病情,末了長歎一聲:“天意如此,貧道也沒有辦法。倒是有一個法子可以延緩二子失明。”榴花忙問什麼法子,高人對榴花低語道:“你把鹽塊用石臼細細搗成精鹽,每天的中午時分,從井裏提上清涼之水,把精鹽放在水裏攪勻化開給孩子洗眼或可明目。”榴花聽了再拜答謝,然後領着孩子趕回了村子。

回到村子,榴花發現全村的人大都失明瞭,沒失明的也開始視物不清。她趕忙把家裏的鹽塊搗成精鹽攪在水裏,然後挨家挨户送去,讓他們洗眼。

這天,她又領了兩個兒子到村口的井邊,提了水,然後哆哆嗦嗦從懷裏掏出精鹽,長歎一口氣。那時候鹽奇缺,榴花把自家的鹽全部用光了,村裏人的眼疾還是不見好轉。兒子拉拉她的衣袖説:“娘,你説咱家的鹽都用光了,怎麼不去向村人討?反正也是給他們治病。”榴花摸着兒子的頭説:“村人眼睛看不見,弄點鹽不容易,他們的鹽還得生活,娘不好意思向他們討啊。所幸我還沒患病,明天我再出門去尋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