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精選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3W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

上完這節課,令我感受最深的有三點: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精選20篇)

1、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實施新課程教育中越顯其重要。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校教育應着眼於教會學生學會學習、自主性地學習,務實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這已成為現代社會教育的口號。因此,我在本課中設置以下三個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自主性:(1)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在整個教學流程中,學習活動始終在一個自主的空間裏進行。課堂既給了學生一個寬鬆、愉悦的學習氛圍,又使學生在感悟、學習中不知不覺地達到了學習目標。(2)給學生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問題:簡要講述發生在凱巴伯森林中關於鹿和狼的故事,並説説你從中懂得一個什麼道理?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並自己去找答案,使學生在最大限度發揮其主觀能動性。(3)給學生一個題目,讓學生自己去創造。在課前,我預先佈置了讓學生查找有關“自然界生物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故事”這樣一個題目。讓學生在查閲有關書籍或從網上搜集相關資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2、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課程資源是建立大信息容量語文課堂的重要手段。在本課中我努

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語文課堂,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課程資源,課內與課外結合,多角度演繹闡釋主題,努力擴大學生閲讀的量,提升閲讀的質。如開課導入時,我詢問學生:“聽過或看過有關鹿或狼的故事嗎?在你印象中,鹿和狼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談對鹿和狼的認識,接着我設置懸念:可今天我們要學的《鹿和狼的故事》這篇課文,卻與同學們對鹿和狼的認識不一樣,想知道是怎麼回事嗎?這樣一來,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慾望,又可以使學生對鹿和狼已有的認識與課文的描述產生矛盾,從而使學生對課文講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們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整個生物界都有這種相互關係。人類所要做的,不是一廂情願地改變它,而是尊重。”這個道理的認識更加深刻;又如在學完整篇課文後,我利用課前預先佈置讓學生查找有關自然界生物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繫的故事,讓學生相互分享介紹相關的例子,同時我也為尚未查到相關資料的學生提供相關的短文《感謝你的敵人》作為課內教學的拓展,在擴大學生的閲讀量之餘也在充分整合多方面的課程資源,努力建立大信息容量的語文課堂。

3、教師要善於捕捉教育信息充實自己的課堂。這節課雖然結束了,但它令我想到,如果我能及時地把有關資料及生活現象提供給學生,也許課堂上師生的活動會得心應手,課才會變得更加成功!在本課中學生在網上查找到相關的資料很多,在學生相互分享時,我由於對學生課前查找的資料不熟悉,所以在評價時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這也使我想到,我們教師一方面要深入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繫學生的實際,多瞭解學生的興趣和困惑,課堂上才不至於被動;另一方面要多留心社會上的一些現象並引入課堂,讓學生去判斷,去討論,懂得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現象值得發揚,哪些現象要批評。語文課要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通過生活化的語文課,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品德行為與習慣,讓學生在拓寬知識面的同時,又學會了怎樣做人,怎樣處事,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我想只有對學生補充進這樣的資源,語文課才會煥發出更強的生命力,教師才不會處於被動,而且能比較靈活地上好每一節課。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2

《鹿和狼的故事》是第四單元的選讀課文,這單元的主題是“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上這篇課文時,學生已學完了第四單元的第一課內容,對環境保護,維護生態平衡已有一定的認識。為了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生態平衡的認識,在設計這篇課文時,我積極倡導學校本學期提出的“目標教學模式”,重視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自學朗讀自主感悟學習方式,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並設計了有懸念的問題,能有效地引導學生解決重難點。

教學設計時,我緊扣三組對比,以此為突破,巧設銜接,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感受前後的巨大變化,並自主探究這些對比的內在原由及聯繫,從而充分領悟文章難點: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藴涵的道理。

1、森林變化的前後對比

在導入暢談之後,我利用課本插圖,請同學們看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説一説: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麼樣的呢?再讓學生帶着興趣讀第一小節,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賞讀,接着讓學生想象:葱綠的樹木,清澈的小河,吃草的鹿羣,在枝頭歌唱的小鳥,明媚的陽光……凱巴伯森林就是這樣在孩子們的腦海裏生機勃勃起來。然後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認識25年後的凱巴伯森林。由圖及文,圖文對照,在想象對比中引發學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自然引出下面的教學。

2、鹿羣變化的前後對比

這部分教學活動,我按“數字比較,想象探究”的設想展開。通過對比朗讀、引導學生比較一、三小節鹿羣數量及生存的狀態,想象變化的情景,體會災難的嚴重。我請學生圈出文中關於鹿的變化的數字,4000——10萬——6萬——8000,不僅僅數字在變化,還有很多事物都發生了改變!狼死了!林毀了!本想保護的鹿也掙扎在死亡線上!想象並交流數字背後的故事:森林裏一片枯黃,樹木都剩下光禿禿的枝條,鹿羣無精打采,餓死的餓死,病倒的病倒……由此學生對鹿羣的變化一目瞭然,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森林的死氣沉沉和災難的嚴重性。

3、狼鹿異位的對比

第四小節是文章的難點,這個教學環節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認識”的設想主要設計請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聯繫文中的句子説話,領悟人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誰是真正的“禍首”——是無知的人類,人類的無知。進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藴含的道理:人類要保護生態平衡,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但是還存在着許多不足,有待於努力改進。

1、個人教學水平不夠高,主要表現在上課時比較緊張,思路不夠清晰,有一個環節重複體會,導致沒有很好地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

2、學生的課堂練筆時間比較少,沒有安排寫的練習。教學中沒有有機地挖掘文本空白,訓練學生小練筆。

3、學生回答問題、感悟文本內涵的能力有待於進一步的培養。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3

《鹿和狼的故事》是第四單元的選讀課文,這單元的主題是“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上這篇課文時,學生已學完了第四單元的第一課內容,對環境保護,維護生態平衡已有一定的認識。為了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生態平衡的認識,在設計這篇課文時,我積極倡導學校本學期提出的“目標教學模式”,重視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自學朗讀自主感悟學習方式,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並設計了有懸念的問題,能有效地引導學生解決重難點。

教學設計時,我緊扣三組對比,以此為突破,巧設銜接,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感受前後的巨大變化,並自主探究這些對比的內在原由及聯繫,從而充分領悟文章難點: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藴涵的道理。

1、森林變化的前後對比

在導入暢談之後,我利用課本插圖,請同學們看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説一説: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麼樣的呢?再讓學生帶着興趣讀第一小節,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賞讀,接着讓學生想象:葱綠的樹木,清澈的小河,吃草的鹿羣,在枝頭歌唱的小鳥,明媚的陽光……凱巴伯森林就是這樣在孩子們的腦海裏生機勃勃起來。然後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認識25年後的凱巴伯森林。由圖及文,圖文對照,在想象對比中引發學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自然引出下面的教學。

2、鹿羣變化的前後對比

這部分教學活動,我按“數字比較,想象探究”的設想展開。通過對比朗讀、引導學生比較一、三小節鹿羣數量及生存的狀態,想象變化的情景,體會災難的嚴重。我請學生圈出文中關於鹿的變化的數字,4000——10萬——6萬——8000,不僅僅數字在變化,還有很多事物都發生了改變!狼死了!林毀了!本想保護的鹿也掙扎在死亡線上!想象並交流數字背後的故事:森林裏一片枯黃,樹木都剩下光禿禿的枝條,鹿羣無精打采,餓死的餓死,病倒的病倒……由此學生對鹿羣的變化一目瞭然,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森林的死氣沉沉和災難的嚴重性。

3、狼鹿異位的對比

第四小節是文章的難點,這個教學環節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認識”的設想主要設計請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聯繫文中的句子説話,領悟人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誰是真正的“禍首”——是無知的人類,人類的無知。進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藴含的道理:人類要保護生態平衡,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但是還存在着許多不足,有待於努力改進。

1、個人教學水平不夠高,主要表現在上課時比較緊張,思路不夠清晰,有一個環節重複體會,導致沒有很好地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

2、學生的課堂練筆時間比較少,沒有安排寫的練習。教學中沒有有機地挖掘文本空白,訓練學生小練筆。

3、學生回答問題、感悟文本內涵的能力有待於進一步的培養。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4

我執教的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緊緊圍繞“保護周圍的環境”為主題的一篇精讀課文。正如這篇課文的題目一樣,它講述的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山谷中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村莊周圍是鬱鬱葱葱的森林,人們靠着鋒利的斧頭過上了“不錯的日子”。但是由於亂砍濫伐,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終於被一場洪水沖走了。這個故事講的不僅僅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莊裏的人錯誤行為和由此引發的嚴重後果——不愛護大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嚴厲的懲罰。本文呼籲人們應該愛護樹木,愛護周圍的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中藴涵的道理是十分深刻的。因此我將本文的主要特點歸納為“言簡意賅”,根據這個特點展開了準備工作,在具體執教之後,我從以下幾個反面展開反思。

一、 中年級的識字教學,“簡化”的心理要喊停

很多老師都認為,學生到了中年級,應該學習的識字方法和技巧都會了,那麼是不是已經可以放開手讓學生自己學習生字新詞了,是的,現在越來越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這一切不等於忽略教師的引導作用。正是由於學生的識字和寫字量增加了,所以識字的鞏固工作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拿《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中的生字“葱”的字形、“裸”的讀音,“鬱”的字義來説都是難點,因此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仍然做了強調,目的就是加強鞏固,讓這些難記的字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象。

二、 中年級的閲讀教學,應在“泥濘”中走向美好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精讀課文時教材的主體,是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的主要憑藉,在本文的執教中我雖然採取了多種多樣的讀,但是我主要進行了默讀的訓練。在我分析了文本特點“言簡意深”之後,我將默讀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因為本文中有很多地方的詞句是要求學生認真思考的,而默讀的特點就是速度比朗讀快,更有利於學生的思考。因此在朗讀的時候我情調了默讀的特點“不出聲、不動脣、不指讀”強調要“在心裏讀、在腦中思”。雖然剛開始這樣的訓練,還有點難度,如在課文教學時,我雖然讓學生默讀課文中三次提到的“鋒利的斧頭”的句子,但是學生也沒有能真正地進入思考的狀態,但是我相信,只要進過一定時間的訓練,學生的默讀技巧一定有更多的進步。

三、 拓展,在生活中演繹語文的美好

教學的驚喜有時候是在課內,但也還有課外的延伸。教學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倡議孩子們為我們周圍的環境做點小事,沒有想到週末的時候,班長帶來幾個學生到我家找我,説他們做了幾個保護環境的廣告牌,當時我還想這只是我的一個作業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是孩子們卻説要把這些廣告牌放到學校旁邊的小河邊,還揚揚手中的垃圾袋説要利用週末的時間和夥伴們清理河邊的垃圾。我的心裏泛起了喜悦的漣漪。

是啊,什麼是語文,我想孩子們把我們學習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讓語文浸染他們的靈魂,讓他們快樂生活,健康學習,我想那麼我的語文的目的就達到了。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5

蘇霍姆林斯基説:教師的言語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尤其舉足輕重。在教學過程中我不太注重使用趣味性的語言,説話語速比較快,不符合國小一年級孩子的思維特點,教學過程中學生聽起來比較吃力,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跟不上教學,學生反應比較慢。

一年級的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課堂中要使用一些獎勵機制,利用鼓勵能滿足學生情感上的需求,使孩子們課堂上的精神生活更積極,更充實,更持久地激發和保持國小生的這種興趣。這個獎勵可以是口頭表揚,也可以是獎勵貼花小星星等等。在教學過程中忽略的學生的情感需要,非常吝嗇對學生的表揚,沒有能很好保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6

通過講述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羣,人類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願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繫,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後果。這是一節共研課,通過我們教研組的研究,我做了以下設計:

1.激趣導入。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激活學生以前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積累是很關鍵的。因此,我首先讓學生根據平時對“鹿”和“狼”的瞭解,用簡單的詞語概括對這兩種動物的印象,為學習下文,改變對這兩種動物的一般認識做好鋪墊。

2.自讀課文,瞭解文章大意。通過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語言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3.自學理解,明確造成凱巴伯森林幾乎毀滅的根本原因.我首先讓學生通過默讀自學,在文中勾畫出“羅斯福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採取了哪些措施”和“有這些措施導致的後果”。在學生小範圍的交流之後,進行全班交流,並讓學生在文中進行標註,明確捕殺狼之後所造成的四個連續性的後果。在學生明確這些措施所導致的惡果之後,讓學生給羅斯福總統寫一封信,告訴他錯在哪,怎樣做才能挽回損失。通過這個環節,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羅斯福總統決策的錯誤之根本,再由此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不足:課上我還是有些急燥,教師的語言太多.在今後的教學中,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發言的機會.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7

在結束課堂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了“摘抄詞語”、“贈送留言”、“蒐集名言”等內容,讓學生將知識轉化成能力,將課文的精神滲透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還有許多的不足。比如在教學“磨礪”這個詞語的時候,在練筆之前的鋪墊做得不夠,提示語設計的有點難,學生寫話有點困難;在讀的過程中,形式還可以更豐富一點,語言還可以設計得生動有趣一點,讓學生讀的慾望更強烈;在提問時,問題的目標性要更強一點,準確性要高一點,要讓學生有明確的目標,才能幫助他們儘快地找到答案,理解課文。

這堂課給了我自己很多啟發。在拿到一篇課文的時候,要首先思考的不是要教什麼,而是要學生髮展什麼?在設計環節過程中,重要的是着眼於小問題,一個詞語,一句話,能從中讓學生收穫到什麼,哪裏提高了?從學生的方面去考慮,而不是為了學而學,為了教而教,那麼我們的教學才能真正成為有效的教學。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8

新課程提倡“語文教學應在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我也一直認為語文教學是一個平等溝通、真誠互動的過程。只有師生之間具有真正意義上的平等,才會走進學生的心靈,引發他們探究的慾望。為此,我對《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採取的教學方法做以下反思:

一、引題激趣

在激趣引題時,讓學生把自己想象中的小村莊説説,學生非常感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文章中了。接着就課文提出解決不了的問題。老師簡短的導入為學生自學探究作鋪墊,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地進人自學探究階段。激趣引題是指教師的課堂導入自學探究是指教師提示後的學生活動,這一環節起着影響全局、輻射全課的作用。

二、引導解疑

學生自學探究是學中有探,探中有學,一般問題讓學生在邊學邊探中自行解決,不理解或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可集中在這一階段解決,這一步開始付給學生3-5 分鐘時間,簡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難點,要求學生不重複、不提與主題無關的問題。通過上一個環節的提出問題,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根據問題進行探究。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學習基本上把問題解決了。

三、強化明理

首先,我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合作探究情況,簡要歸納、概括討論要點,掌握什麼方法,理清什麼概念,明白什麼道理,幾句畫龍點睛的話,就給學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後,要求學生運用自學和討論探究獲得的知識,學會舉一反三,解決類似或相關的問題。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9

《大樹的故事》這節課是我和孩子們都喜歡的一個學習內容,我把這節內容提前到這多彩的秋天。

故事最能觸動孩子們的內心世界,我決定用“大樹的故事”導入課題。這個故事應該是一個開心的、讓孩子們動手動腦的故事,經過反覆思考,我編出這樣一個故事:森林裏有一顆好大好大的樹,它的根鬚扎得很深,樹幹又粗又壯,樹枝向四周擴散,滿樹茂密的葉子綠的發亮。誰能畫出這棵大樹?我指兩名學生畫大樹,比一比誰畫的大,然後範畫一棵大樹,邊畫邊概括樹的幾個主要組成部分。

接着講故事:這棵大樹可是動物們的樂園——小鳥在樹枝上築巢、小松鼠在樹幹上睡覺、小兔子在樹下采蘑菇……慢慢地,它們都成了大樹的好朋友,每天都有好多動物朋友陪着大樹。誰來幫大樹把朋友請到身邊?我讓舉手積極的同學自己上講台,把動物朋友畫在最恰當的地方。並很快確定學 生的畫裏缺乏的重要方面,悄悄對個別學生進行提示。

故事還在繼續,我給大樹畫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彎彎的嘴巴:同學們,咱們讓大樹更開心了!可大樹有個心願——我稍作停頓,你們猜猜是什麼心願?

孩子們的情緒很快被調動起來,紛紛各抒己見。他們的想法出乎意料的奇特:有的説,大樹想和我們人類做朋友;有的説大樹想像它的朋友一樣四處走走看看;還有的説,大樹想到我們的課堂裏,跟我們一起學習,聽老師講故事......每一個想法都那麼新奇、可愛!

每個孩子都在思考,都想表達,我也被孩子們的情緒感染了!你能幫大樹完成心願嗎?你一定有好辦法! 很快,課堂上有湧起一次高潮:大樹原本就是人類的好朋友,有的人亂砍濫伐樹木是不對的,人類應該愛護綠色;等大樹的果實成熟了,小動物摘走果實,就能把大樹的種子帶到每個角落,就好像大樹去了每個地方;我把大樹畫下來,它不就可以到我們的課堂裏來了嗎?...... 趁熱打鐵,我提示孩子們用畫筆把自己想到的記錄下來,孩子們思維活躍,大都已經“胸有成竹”,作品明顯好於前幾次。

第二節課完成作品後,我還組織學生講“大樹的故事”,並根據孩子們的故事自然提出我的課堂小結:大樹的故事可真多,有開心的,也有不開心的。但只要我們都來愛護它們,它們一定會帶給我們更多開心的故事!

整節課在故事中自然生成,孩子們輕鬆愉快,活躍的課堂氣氛也讓我極為輕鬆。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0

在《北風和小魚》第一課時教學中,我採用品詞、品句、品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結合自己生活經驗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有所側重地理解一些重點詞句。讓學生通過 “呼呼地吹”感悟北風的大和寒冷;通過“得意”感悟北風的盛氣凌人;隨着學生對一些重點詞句理解的加深,再通過反覆朗讀體會,課文所描繪的圖象,在他們腦海裏就逐漸清晰起來,這時朗讀便水到渠成,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反過來又促使學生感悟,獲得思想啟迪。

如解釋"得意"一詞的意思時,我沒有把字典上的意思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理解,我先引導學生讀“北風得意地説:哈哈,大家都怕我!”的句子,再讓學生聯繫生活中自己得意的時候會怎麼做,加上動作表示自己的心情。然後再用這樣的動作加上讀讀北風説的話,這時學生自己邊讀邊用動作、表情來表現“得意”,通過這樣的方法引導全班學生理解“得意”,學生的知識習得過程得到了最佳實現。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1

今天上課後,與同年級教師交流怎樣上好《成語故事》?

最近,我已經上了三節成語故事課,從學生的反應程度看,比較喜歡。有些學生對於成語相當有興趣。今天聽課老師説,有兩名同學在你講某個故事的時候,他都迫不及待地去看另一個故事了。

當然這樣的信息從一個側面説,我講得不夠吸引人,還有就是學生的聽講習慣還沒有養成。由此看,教師仍舊需要改變教學方式。我想,進行《成語故事》教學,不僅是為了讓學生記住幾個成語,理解它們的意思,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積累成語的興趣,熱愛閲讀,從而拓寬學習語文的渠道。

然而,怎樣進行教學才能夠達到這一目標呢?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站在什麼角度上進行備課?必須備到什麼樣的程度?

對於我來説,很多成語故事也是第一次閲讀。雖然其中的人物並不太陌生,但是也並不熟悉。可以説,這對於我來講也是一個挑戰。但是,我很喜歡這個挑戰。因此,我每天都要讀上十幾個成語故事,並且要把裏面的許多生僻字查個清楚,對於裏面提到的人物,也要查一查他們的歷史。這樣的備課是多麼有趣呀,我與學生共同成長呢?

不過,作為教師必須更加明確你的目的是什麼?你想給學生什麼?學生會通過你的教學學到些什麼?只有這樣去想的時候,我們才能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考慮他們的學習。在我與同級部教師交流的時候,我們再次理清了成語故事教學的思路。

首先,教學要有輕重,不能平均用力。也就是説要有精講略講。

其次,必須讓學生把每一個成語讀熟。

再次,課堂上必須有應用,或造句,或填詞。

最後,要有練寫,要讓學生們落實在筆頭上。

下週的成語故事教學就將圍繞這個思路進行。在嘗試後,如果有感覺不舒服的地方,仍需立即調整。如果你是班中的學生,可以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我會進行思考的。如果您是班中的學生家長也可以與學生為此展開交流,將您的觀點告知我,我會慎重考慮的。如果您是外校的一名教師,也請您談一談自己的觀點,我們可以為此展開交流。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2

在《火車的故事》的教學過程中,我重點體現“以讀為本”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設計了幾個比較好的教學活動,通過活動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培養了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比如在學習《火車的故事》第三自然段時我的教學設計是這樣的:先讓學生們自己閲讀第三自然段,然後提問:“你從種瞭解到了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寫出板書:蒸汽機車、電力機車、磁懸浮火車。接着提問:“你能向其他同學簡單介紹文中提到的三種類型的火車嗎?然後再問問大家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你還知道有什麼樣的火車?給大家介紹介紹。”最後能像小介紹員一樣把第三自然段的內容有感情地讀出來嗎?比一比,看看誰讀得有感情。

課堂上,我利用剩餘的時間讓孩子們動筆畫畫。孩子們的畫充滿了童趣。課後,我又將部分學生的作品粘貼到黑板上。孩子們就更加高興了。培養低年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很重要,我將為此而不斷努力。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3

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王封鎖魔鬼的瓶子。他打開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裏。這是個充滿智慧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語言形象生動,特別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與漁夫的對話,非常引人入勝,能充分調動起學生閲讀的積極性。

本篇課文第5自然段對惡魔形象的描寫非常傳神,整段話圍繞“兇惡”一詞,運用誇張的比喻、鋪張的排比句式,表現惡魔的極端兇狠,想象豐富奇特。因此,品讀這個段落我設計了三個問題,讓學生多角度地去思考,在細讀的基礎上,再讓學生髮揮想象仿寫一段,寫出漁夫“貧窮”的外貌。學生在描寫時都能嘗試運用排比比喻去描寫人物的外貌,想象也較豐富,但是對於“貧窮”的體現沒有準確的表達。

這節課整體來説上得比較流暢,雖然品讀能做到較細緻,但是沒有亮點,我想這與我的課堂評價和教學語言一定的關係,語文課堂是一門語言藝術,它需要紮實豐厚的語文素養,也需要豐沛的激情和機智優雅的語言,所以,要上好一節課除了要熟悉教學流程之外,我還需要多從學生的角度考慮,當學生思維沒有展開時,我該如何引導,在學生回答之後我應該如何評價激勵他們的積極性。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4

《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閲讀課文,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先交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知道怎樣來學習課文。按照步驟,有條不紊的完成學習任務,既鍛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減輕了教師的負擔,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閲讀課文的教學要突出閲讀能力的培養,所以,在教學時,我注意增加學生的閲讀訓練,採取多種方式閲讀,不讓學生對閲讀有厭煩的感覺,例如:自讀、組內讀、推薦讀、分角色朗讀。閲讀方式較多,但學生的閲讀水平不高,所以,課堂教學時間顯得緊緊巴巴,以至於對課文內容的分析顯得有些倉促,第五部分的內容進行得不夠充分。

針對這一現象,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多給學生閲讀的時間,逐步提高學生的閲讀水平,進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5

《大樹的故事》這節課是二年級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主要是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樹與人類及動物的關係,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綠色生命的情感。

在課堂上,我通過引導觀察,欣賞與繪製大樹的故事後。同學們有了對樹的瞭解及大樹所帶來的好處、作用、美觀與故事有了很好的認識。在正確認識到大樹的主體結構與動物之間,人類之間的密切關係後,從思想上就開始對樹的保護認識了。

在動手操作上同學們的積極性和創新意識上都有了很好的表現。在作品的故事展現上突出了樹與人類、動物的和諧生活氣氛,也充滿了對故事的想象與製作。本課是一節集欣賞、繪畫為一體的課程,故事是國小生最喜歡和最感興趣的,讓學生自己來講一個關於大樹的故事,鍛鍊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整體來説,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的積極性較高,完成作業的情況也比較另人滿意。作業展評時,先讓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學生與學生互相評價和教師點評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並讓每位同學體驗到學習的快樂。運用對學生激勵的方式,(如:你真行!你們真棒!)等形式,以達到樹立學生自信心,激發他們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走向成功,這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最後小結時我還適時對學生進行了環保意識的培養,激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環境的意識。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綠色生命的情感。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6

整個活動下來,前面部分安靜的聽故事學説短句還是比較順利的。只是到了遊戲環節,孩子們又開始了興奮,使得場面混亂,只得匆匆收場,沒有達到預設的目標。反思後認為問題出在遊戲前,教師交代不清楚。所以當我説請毛毛蟲們一起爬出去玩時,有幾個孩子爬的快的孩子看見佈置好的蘋果樹、香蕉、小樹的時候,就已經衝在那裏東碰碰、西摸摸,我説的故事情節他們也無法聽清楚,完全不能跟着故事的情節進行表演了;於是我只好更大聲的説,等到我説肚子餓了去找食物的時候,還沒等我提要求就都開始摘了,而且蘋果、香蕉、樹葉隨便摘,造成一片混亂,孩子們始終處於興奮的狀態,使得遊戲表演、故事回顧與鞏固短句的目標,沒能得到很好的體現。

修改的思路是:

1、在遊戲時必須把要求提前提清楚,教師的引導語相當重要;

2、在教具的佈置上要考慮更全面,一個班的孩子較多,佈置時注意範圍要大,要有一定的距離,一次要能容納下這麼多的小朋友,這樣應該會避免混亂現象的發生,使遊戲表演很好的進行。

3、在表演時可以配上舒緩的背景音樂,以緩和孩子們的情緒。

4、各個環節還可以更緊湊一些。

對於遊戲混亂的情況,也有同事提出,孩子看見佈置在那裏的蘋果、香蕉等肯定會興奮的,可以把這些先遮擋起來,可能會好些。但又考慮到事先先遮擋的方法已經不再提倡,而且把遮擋物拿開又需要花費時間,所以這次還是以開放的形式出現。修改後將再次試教,面對陌生的孩子們,説心裏話,對於遊戲的環節我心裏真的沒有底了,有點心理障礙了。但願這次能順利進行。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7

四年級上冊語文《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童話故事,這篇童話故事趣味性強, 學生理解課文並不難。因此在教這課時,採用了以下教學流程:自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分角色讀課文,體會故事藴含的道理-------積累詞語,豐富語言------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其中,感覺最有特色的地方是:“積累詞語”這一環節。因為這課表情的詞特別多,所以安排了讓學生劃詞、讀詞、理解詞、運用詞達到積累運用的目的。把“板着臉、笑嘻嘻、憤怒、親熱、温柔、痛苦、傷心、着急、委屈、生氣、齜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憐巴巴、放聲大哭”板書在黑板上,然後讓學生讀詞,以邊讀邊做表情動作來理解詞,最後以選詞説話達到運用的目的。 這環節的設計感覺很好,學生因為有着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的表情演示,興致高漲,也能比較直觀形象的理解詞語的意思,個別學生對某些詞理解就猶豫着知道如何做表情動作,這時他們會左右觀看,從同學的表情理解自己感到疑惑的詞語。這樣的教學中,既輕鬆又收效好,老師的解釋已顯得多餘。

這節課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度過,連自己也被他們豐富多彩的表情所感染,如果每節語文課都能這樣輕鬆愉悦, 又何愁學生不愛學語文呢?這就有效教學吧,能讓學生輕鬆的課堂中學到各種語文知識, 讓學生深深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8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應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本教學設計運用“導讀——泛讀——研讀”的閲讀教學模式,體現“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採用“整體——部分——整體——拓展”的教學結構,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在閲讀中識字,在識字中感悟。從激發興趣入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自主閲讀、合作探究等多元閲讀形式的設計,為學生搭建了自我建構、自主感悟、自我展示的平台。

突出了“識字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充分運用“集中識字”的教學成果,採用“找朋友,正字音;拆、組字,記字形;相比較,記字形;猜謎語,記字形”等多種識字策略,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

突出了漢字書寫規律,培養了學生規範、正確書寫的良好習慣,挖掘了學生的知識潛能,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拓展了學生的實踐空間,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9

這篇課文記敍的是維生素C的發現經過。文中寫哥倫布帶領船隊在大西洋探險中遇到了“海上凶神”的怪病,部分被留在荒島上的病重船員靠吃野果子存活下來,由野果子人們發現了人體不可缺少的維生素C。

今年第一次教這篇課文,初讀課文覺得這篇課文應該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它雖説是介紹維生素C的,但更多是闡述一個小故事,按學生的年齡特點,聽故事當然是熱點。但隨着深入研究課文內容,才知課文並不是簡簡單單向孩子們展示一個小故事,而是從中明白一個深刻的的道理:“許多科學發現都是在生活實踐中經過細心觀察,反覆研究才獲得的。”因此教學重點從以下入手:

一、從文章的脈絡入手。

文章脈絡有2條:一是故事發展:怪病——不止而愈——揭祕。二是哥倫布的心情變化:沉重——傷心、感動——越來越沉重——又驚又喜。對於第一條線索,學生能在第一教時理清,也能按這個順序分清段落。在第二教時我重點放在第二脈絡上。教學中可以結合《補充習題》和《天天練》上的習題細細揣摩哥倫布心裏變化的過程,來體會當時人們對“海上凶神”的無可奈何;體會吃野果子(維生素C)給人們帶來的驚喜。在理解的環節中,大多數學生的分析很到位精彩,讓學生充分的表達,我深深體會到以生為本的優勢。

二、再從文章的問題深挖

文章最後一段提出一個尖鋭的問題:“難道祕密在野果子裏?”這個問題在課文裏可以馬上找到答案:“後來,經過醫生們的研究,是野果子裏的維生素C就了那些船員的生命。”但教學可不能打水漂,做表面文章,而要深研。在此,我讓學生認真討論,從中你知道了什麼?學生經過熱烈討論明確:維生素C的發現和哥倫布的細心觀察、思索是分不開的。哥倫布是個善於觀察,善於發現,善於思考的人。

三、最後從文章的寫話中得到提升

這篇課文的主題到底是歌頌哥倫布的還是讓學生通過一個小故事明白一個道理的呢?如果僅僅停留在瞭解故事上,就根本沒有達到原先的教學目標。這是一節語文課,要讓學生能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讓學生明確課文不光是告訴我們一個生動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有所啟發,因此教學中設計了寫話內容:出示幾組關鍵詞語,讓學生用100字左右概括故事的內容,然後重點闡述自己心中的啟發,收穫,即許多科學的新發現都是從問題開始的,任何發現、創造都離不開細心的觀察與實踐。當然可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寫用實例證明自己的觀點。結果,大部分學生寫得令人滿意。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20

《漁夫的故事》選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王封鎖魔鬼的瓶子。他打開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裏。這是個充滿智慧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語言形象生動,特別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與漁夫的對話,非常引人入勝,能充分調動起學生閲讀的積極性。因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1.進一步學習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簡要講述故事;2.通過閲讀對比,理解智慧的人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主題思想;3.學習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寫好人物外貌。

一、學會講故事 體會情節曲折

這個板塊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感受故事情節的曲折之精彩,我首先引導學生找出這個故事的重點部分,即惡魔的出現時所編造的謊言和漁夫智鬥惡魔部分,讓學生在講故事的時候能注意如何把這兩處講精彩,由於這個環節需時較長,所以我選了一個口語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講述,這個學生能夠流利順暢地講完故事,但是沒有抓住能夠表現人物特點的話語,缺乏表現力,所以沒能吸引到其他學生的注意力。

二、讀好人物對話 感悟形象特點

這篇課文的人物對話非常生動,課文亦是以對話展開情節的,所以讀好人物的對話,就把握好了漁夫和惡魔的形象特點。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揣摩人物的心理與語氣,誇張地讀出兩人物的口吻。兩位同學繪聲繪色地朗讀,生動展現出惡魔的狡猾和漁夫的從容機智,同學們的積極性一下提高許多,準確地把握住了故事人物的特點。

三、妙説一幅圖 引出故事主題

“請同學們觀察插圖,解説為什麼畫得好?”文中的插圖面目猙獰的惡魔處在濃濃的黑煙之中,那是邪惡的象徵,而漁夫看見惡魔時向後傾倒的身軀顯示了他的弱小,兇惡強大的魔鬼和弱小的漁夫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但故事最後漁夫用智慧戰勝了惡魔,因此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不可戰勝的。 這樣結合課文看圖説話,可以訓練學生的觀察和描述的能力,在這個環節中有些學生能根據惡魔的樣貌加以聯想,如“惡魔尖尖的手指就像鋒利的鐵叉,長長地向漁夫伸去,令人恐懼”。基本達到了這一板塊的訓練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