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讀書心得感想700字(通用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2W

安妮日記讀書心得感想700字 篇1

安妮是一個樂觀的女孩,字裏行間都透漏出她對未來的美好希望,她將温暖帶給了周圍的每一個人。當人們都在黑暗中掙扎、絕望時,她正等待着黎明並鼓勵別人,温暖別人。

安妮日記讀書心得感想700字(通用16篇)

安妮想當一名記者,但這個簡單的願望被當時的黑暗籠罩和淹沒,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遠望而無法觸碰。但她依然懷着希望,用樂觀的眼神觀望現在,暢想未來。

日記本該是少年少女記錄日常,平凡而快樂的“流水賬”,而隨時受着死亡威脅的安妮卻留下了一本不一樣的日記!因為希特勒發動的戰爭,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納粹集中營裏,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了她人生的句點。戰爭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也不期望有戰爭來臨,我只能敬佩和緬懷這位女孩,同時珍惜現在的時光。“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着。”

她做到了!1947年,倖免遇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後出版。迄今為止,日記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三千萬冊,成為一筆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也許,在法西斯的瘋狂怒吼中,還有許多孩子在微笑着説:“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當時的情景,也無法可想,但日記裏自始至終滲透出的一份温暖卻讓我無法忘記。戰爭能摧毀一切,但它無法摧毀人的心靈,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安妮日記》,它寄託了一個少女的美好願望,記錄她對自己和社會的思考,感動和啟迪着我和更多人。

願安妮能將這温暖永遠留在人世。

安妮日記讀書心得感想700字 篇2

一部在黑暗中寫就的成長日記,帶着暖意和堅強。

《安妮日記》用書信的方式,記錄下了作者也就是書中的主人公——安妮·弗蘭克在藏匿的兩年多的時間裏所親身經歷的大小事情。其中有對現實生活的埋怨,也有對未來生活的無限憧憬;有對親情的排斥,同時又無比的依戀;有對友情的珍愛,同時又渴望擁有更多的愛。

安妮·弗蘭克是一名堅強的女孩。在祕密小屋裏所度過的那25個月裏,她用她那細膩而富有生活氣息的筆觸,用她要做一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了在祕密小屋裏成長的點點滴滴。在那兒她思考戰爭、歷史和反猶太主義、思考自然、上帝、宗教等

透過日記中的字裏行間,我似乎看到了那厭惡和平的戰爭狂----希特勒,還有那不識人性的納粹分子;我似乎還看到了那血腥的年代,那骯髒的社會。但同時,我還看到了一個心地善良,活潑可愛,又多愁善感的小女孩。她有主見、有思想、愛思考、不會輕易受別人影響;她堅強、有毅力、在受到責備和委屈時,仍以微笑面對生活。

我會永遠記住安妮·弗蘭克,記住透過文字所能感受到的絲絲天真、甜美和堅強的笑容。它如黑暗中的光明,將會一直温暖着我。

安妮日記讀書心得感想700字 篇3

一個彷徨又無助的身影,一個單薄又模糊的身軀,無力地向前,最終又無力的倒下,永久的倒下。“人死後究竟有沒有魂靈?”這句話時而盤旋耳邊,真切刺骨,時而遙遠渺茫,漂浮虛幻……

是誰在黑暗中歎息,是誰在彷徨中掙扎?一個身影的逝去,卻帶來了無盡的深思。人道是黃河十曲,畢竟東流去,漂浮其間,無奈獨流水……

祥林嫂--一箇舊社會的典型代表,平凡的人生經歷了不平凡的傷痛,弱小的身軀支持着沉重的壓力,經歷着時代輪迴,四季交替,在凜凜寒風中,走向了生命的盡頭--死亡,永遠沉睡在厚厚的積雪之下。

祥林嫂懷着對世界的渴望來到了人世,卻帶着無盡的愁苦古都離開了。憐憫之心,固然有志,但更多是對社會的評判。這是我想起了孔乙己,同樣是生活在舊社會,同樣是受盡煎熬,同樣是艱難的朝向遠方,滿滿的逝去,留下一個沉痛的身影。這與祥林嫂驚人的相同。封建社會的腐朽,還有那艱苦掙扎的農民,一聲聲無奈的歎息,隨着一個王朝的滅亡,一同消逝,找不到半點蹤跡。

當清晨的風颳起第一粒沙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像電視畫面一樣,不自然扭動了一下,立即轉向原貌,雲依舊飛。風依舊吹,但我們都隱隱約約地感到這一不是原來的那個世界了。

朝露曇花,咫尺天涯,祥林乙己,已為虛無,東流水去無從返,倚心驚回往,八千年玉老,一夜枯榮,問蒼天此生何必?

安妮日記讀書心得感想700字 篇4

這個暑假,我讀了中國台灣女作家龍應台的散文集《目送》。這是一本適合感情細膩豐富的人閲讀的好書。

《目送》收錄的七十三篇散文,寫了父親的逝世,母親的老去,兒子的成長單飛,朋友親人的離散牽掛,兄弟的重逢攜手……整個暑假,我花了大量時間,終於讀完了所有的七十三篇,書未讀完時已被深深感動。

同名篇《目送》,給我的感受最深。這篇文章分成兩個段落,第一段作為母親,龍應台敍述了兒子華安從第一天上國小起到中學、直至出國上大學十多年間的幾個感人片段,她一次次目送孩子的背影離去,一次次目送他成長。第二段,龍應台作為女兒,追憶自己成長的歲月中,與父親的一次次別離:總是目送父親的背影漸行漸遠,直到有一天,在殯儀館熊熊爐火裏永遠地消逝……所以她説:“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由此,我想到自己。當我第一次踏進國小的校門時,也曾一次次回頭注視父母離去的背影;當爸爸或者媽媽出差離家時,我也曾趴在窗口,目送他們的背影消失在小區的拐角。當我第一次離開父母遠赴甘肅黃羊川,參加南京電視台的那次拍攝活動時;當我邁入南外大門,參加人生第一次入學考試時,我也都能感到背後目送我的那兩雙熱切的眼神……

對於13歲的我來説,人生才剛剛起步,還不能完全體會龍應台“目送”中飽含的深意;但是我想,那些路我一定會走,那些目送背影的瞬間我一定也都會經歷。只是我希望以後,自己也能有龍應台的那顆感動的心,那支感恩的筆。

安妮日記讀書心得感想700字 篇5

邊城,是現代小説家,散文家沈從文的一部頗具影響力的長篇小説,想要了解沈從文,就要讀邊城,想要讀邊城也一定要知道沈從文的故事。

邊城中的翠翠,是一個湘西山水孕育出來的精靈,天真善良,温柔清純。有對爺爺的體貼,對愛情的羞澀,對情感的堅定執着,一個弱女子,滿心的都是愛。從她的身上,可見苗族青春少女的那種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邊城中的老船伕,一個閲盡人事,飽經風霜的老人,淳樸,堅韌,樂觀,慈祥,稱得上是苗族古老歷史的象徵。身為老船伕,他把划船渡人看作自己的人生天職和最大的快樂,年老力衰了,依然樂吃不疲;作為祖父,他把自己的孫女當成掌上明珠,精心的關愛,呵護她,他對翠翠的愛寄託着對不幸女兒的哀思,可以説,他的後半生是為翠翠而活,他的唯一目標就是要使翠翠快樂。從表面上看,他是一個快樂,豪爽而略帶幽默的老人,但通過他的言行,我們卻能感覺到老人心中的那種愛的矛盾和無奈的孤單。邊城中的天保,代表了茶峒人的粗魯爽直的一面,個性豪爽,慷慨,他是船總老大的兒子,卻愛上了貧苦擺渡人的孫女。知道自己的弟弟也愛翠翠,他便懷着複雜的情感退出了角逐,既表現出濃重的手足之情,又流露出失敗的落寞。後來他外出闖灘,既是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為了消解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難過。最後意外遇難,可以説是為了親情和愛情而死。

邊城是典雅性與口語化相結合的一部藝術盛演。與鳳凰古城恬靜美麗相應的,是沈從文恬淡詩意的語言,沒有喧囂的辭藻,也沒有強烈的色彩,只有“語言的親切”。但那些看來不用心的修飾的句子,卻是以自然為最高修飾原則,以恬靜之美為最高美學風範,就如在邊城中,典雅性與口語化自然融合在一起,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意境。

邊城是翠翠,老船伕等等的邊城,也是我們渴望進入,卻又害怕進入的邊城,給自己的心找一個邊城,還自己一份夢的畫紙,邊城,由我們自己編寫。

安妮日記讀書心得感想700字 篇6

從《百年孤獨》這本書的背景去看,又看到了那個時代的孤獨。當時恰逢哥倫比亞內戰,數十萬人喪生,主人公佈恩迪亞上校也是在這個時代造就的英雄。戰亂必將使人流離失所,孤獨隨之而生。

那個時代飽受戰爭之苦的人們在作者的刻畫中以另一種形式,無形地抗議着這一切,然而最終無法擺脱的還是孤獨。在那個時代,儘管有人掙扎着去打破這份孤獨,但終因無法凝聚成一股力量而告終,走向失敗。誠然,孤獨是導致一切惡果的導火索。作者希望廣大拉美人民可以團結起來,戰勝這份孤獨,讓團結的力量促使拉美地區也投入現代文明的順流之中,順流而上,並非逆流而下。不被世界所孤立,傲立於文明發展的大潮之中,打破封閉,展開新生活。

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唯有孤獨永恆。作者所説的這句話並非絕對,放眼未來是正確的,而孤獨並非永恆。竭盡所能,擺脱孤獨,縱使一個人的力量再強大也難敵全軍萬馬。在整體的推動下促使個人的前進,是中國傳統思想的一部分,也正有了整體,個體才不至於太孤獨無助。這也正是中國不斷向前邁進的原因之一。

有人問作者馬爾克斯,在你這本書裏,狂熱昏憒的總是男子(他們熱衷於發明、鍊金、打仗而又荒淫無度),而理智清醒的總是婦女。這是否是你對兩性的看法?而馬爾克斯則回答,我認為,婦女們能支撐整個世界,以免它遭受破壞;而男人們只知一味地推倒歷史。到頭來,人們是會明白究竟哪種做法不夠明智的。

我想,不是因為革命起義的危險,馬孔多四年多連綿不絕的大雨,還是男男女女的畸形愛戀,而是害怕自己無法忍受像奧雷里亞諾上校不斷反覆熔鑄小金魚,阿瑪蘭妲織了又拆,拆了又織不停做壽衣,庇拉爾·特爾內拉在與不同男人的糾纏中麻醉自己的那種孤獨。

安妮日記讀書心得感想700字 篇7

一個紅頭髮的小女孩,滿臉雀斑,殷切的希望得到別人的喜愛和收養,她就是安妮,一個喜歡想象的天真的孩子。

她喜歡滔滔不絕,但更喜歡想象,在她的想象中,櫻花是白雪皇后;蘋果是紅衣姑娘;她還把自己的影子和回聲想象成兩個知心朋友,向她們訴説心事……還有什麼情人的小路,閃光之湖……她的世界,總是那麼美好,她可以用想象力擺脱一切煩惱,可馬瑞拉不明白,她總把安妮的想象當成是可笑的行為……多麼可悲啊,如果人沒有了想象力,那麼生命將變得暗淡無光。可是,許多大人無法明白,想象力的美好,因為,他們失去了童真,失去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當我們在喧囂的世俗中奔波時,是否該停下來,想一想:我們失去了多少比金錢,名利更重要的東西?

安妮真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小女孩,她總是犯別人不可能犯的錯誤,比如説,在蛋糕里加止痛藥;給手帕上漿;把葡萄酒當成紫梅甜酒灌醉了好朋友戴安娜……諸如這樣的奇怪錯誤時常在安妮身上發生,但是,就如她所説的那樣,她不會犯同樣的錯誤兩次。她勇於承認,她知錯就改,就這點來看,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當我們犯了錯誤,我們敢承認嗎?也許,這一點我還得向安妮學習,我應該向她那樣坦率,敢於承認錯誤……真誠的道歉,不僅會得到別人的原諒,也會得到別人的尊敬!

讓我們向安妮學習吧,學習她的純潔,她的天真,她的坦率,和她那美好的心靈!讓我們一起去書裏,品味這綠山牆的安妮吧!

安妮日記讀書心得感想700字 篇8

“孤獨的力量是可怕的”。這是我在讀完《百年孤獨》後的感受。《百年孤獨》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是哥倫比亞作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作品。

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不斷重複,布恩迪亞家族的人無論消極又或是積極都無法擺脱孤獨。在這個可怕的循環中,能看到布恩迪亞家族所代表的拉丁美洲近百年的歷史,以及這塊大陸上人民獨特的生活狀態。

在整個故事中,布恩迪亞經歷了從純樸的鄉村生活到戰爭、革命,接着殖民入侵的西方思潮的衝擊,最後,一切歸結於平靜的絕望,正是拉丁美洲歷史的演變和社會現實的再現。在初看這本書的時候,你會產生人物已經死去,卻又復活的錯覺,這正是因為故事主人公常常採用相同的姓名,而作者正是通過不斷重複的姓名與七代人的複雜關係來加深整篇小説的魔幻孤獨色彩。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那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這是我讀《百年孤獨》中最為喜歡的一句話,生命中最重的事往往在死前才會想清楚,或許欣慰,又或許會很,但一切都無法重來。人活在世人總需要一種精神寄託,而布恩迪亞家族卻始終找不到自己生存的意義,他們害怕自己陷入孤獨中,而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反抗孤獨,但他們生存卻又離不開孤獨。

布恩迪亞家族的興起需要一位合格進去的領導者,而衰落也只需要一代人不如一代人而已。小説的結局在奧雷良諾·布恩迪亞譯完羊皮紙手稿的最後瞬間,布恩迪亞家族連同小鎮馬貢多消失在一陣颶風中。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的結尾寫到“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着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情是壓抑的,這本書幾乎全部是孤獨和頹廢,作者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這個家族的孤獨和頹廢。在這個家族中親人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突出了麼而克斯所謂的“孤獨的含義”——孤獨就是不團結。

《百年孤獨》對於現在仍然有警醒的作用,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份自己的孤獨。

安妮日記讀書心得感想700字 篇9

《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着》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着》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主人公曾經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並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劇接連發生,最後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對自己的過去可以冷靜地回憶與論述。

他在剩下的日子裏與老牛為伴,寄託着自己對親人的懷念,與對生活的感激,儘管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卻慶幸自己曾經有那麼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無遺憾!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是自己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擇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也無法拋棄地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着,只要活着,只為能夠活着。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_,覺得自己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的昇華,然而我卻可以通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

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着就好,只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安妮日記讀書心得感想700字 篇10

我極喜歡馬奇太太,她雖然沒有傾國傾城的美貌,卻有耐心温柔的笑容,她雖然沒有高貴顯赫的身份,卻有對家庭的一心一意。我想,最讓我仰慕的應是她別出心裁的教導。

馬奇太太有四個孩子。大女兒梅格,温柔美麗,善於做針線活,又精通廚藝,但總怕別人瞧不起她的貧窮。二女兒喬雖是個女孩兒但她熱情奔放嚮往自由,野味兒十足卻酷愛讀書,頗愛寫作,喬希望能用自己的作品為家裏出一份綿薄之力。三女兒貝思是父母心中的“小寧靜”,姐妹中的乖乖女,貝思性格羞澀,總會默默無聞的幫助大家,極有音樂天賦,很得鄰居勞倫斯老先生的喜愛。四女兒艾美很有繪畫的才能,但語言經常出錯,行為舉止有些刻意,性格有些自私自利。而馬奇太太的丈夫在軍中做牧師。可以説這個家是由馬奇太太一人撐起。先不説如何,光是這種責任,便足以讓人對馬奇太太生成敬意,更別説她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

如果我哪兒做的不對,可是偏偏我沒有發覺並且認為我是正確的情況下,你對我説我不對,我可能壓根不會認為我是錯的。像這樣的情況,一般的家長兩種解決方案:一是武力解決;二是道理解決,但這兩種方案並不能讓人完全信服,反而會心生不忿。可馬奇太太的做法確是秒!四個孩子好不容易有一個假期,她們便向母親請求能在這假期裏,不被家務所煩惱,做自己想做的事,而馬奇太太認為這是教育的一個好時機,於是邊給一週實驗期看看滋味如何。她們每天玩了就睡,睡了就玩,做着她們一直想做的事,結果每個還是忍不住做起了家務,喬每日看書最後讀的見書生厭,連脾氣最好的貝思也發起了脾氣,艾美度日如年。當馬奇太太詢問這一週的情況時,她們不得不承認這很糟糕,這次的計劃令她們難忘,也讓她們明白光幹活和光玩是一樣的,只有幹過活後的休閒才能令人愜意。

不僅如此,當梅格在婚姻上出現了“牛角”時,馬奇太太能夠直指夫妻二人的優和缺點並給出建議。喬的性格暴躁,別人有不對或惹了她時,言語和脾氣往往不經大腦就爆發出來,事後又十分後悔,便向母親求助,馬奇太太言傳身教引導她,鼓勵她。馬奇太太不僅在乎女兒們的幸福,但她更注重女兒的思想和道德的教育。

反觀《傲慢與偏見》中的班內特太太,是一個趨炎附勢的人。在她的眼中,只有虛榮,財富和權勢,賓利(一個黃金單身漢)來邀簡(大女兒)回訪,但不久後會下大雨,簡本可明日再回訪,可班內特太太卻仍讓女兒去回訪,最後簡淋了一場大雨,生了重病。班內特太太聽説後,沒有對女兒的擔憂反而眉飛色舞,這樣簡就可在賓利家長住,乘此打好關係!女兒琳達和人私奔,她不認為這有錯,反而希望兩人順利結成連理,併為此感到得意--她又嫁了一個女兒了!因為班內特太太的口誤遮掩和沒有修養的行為直接導致了伊麗莎白的屈辱,也導致簡和賓利結婚之後搬離這個家。由可得知班內特太太涼透了人心。

若説把馬奇太太比作什麼,我認為像是解語花,更是黏合劑,將馬奇一家緊緊地結合成一個温馨,温暖的家庭。

安妮日記讀書心得感想700字 篇11

《小婦人》是一部帶有自傳性質的小説,作者是美國作家奧爾科博。

整書圍繞着馬奇家四個性格不同的女孩:温柔美麗的梅格,爽直開朗的喬,文靜靦腆的貝思,活潑漂亮的艾米。寫了她們跌宕起伏、印象深刻的經歷、故事。最後,她們通過自己的勤勞善良,得到了自己的幸福。整本書語言優美,描繪細緻入微,讓人印象深刻。馬奇家雖然窮,但是她們心地善良,熱於助人,把聖誕節早餐濟救給另外的可憐人,有這良好品德,樂觀,對生活充滿信心,永不對困難屈服。

我喜歡梅格,喜歡它的優雅高貴,永遠的淑女風格。我喜歡喬,喜歡她的堅強,性格豪爽。我喜歡貝思,喜歡她的恬靜,多才多藝,做事永遠為別人着想。我喜歡艾米,喜歡她任性卻優雅,被人關注着。馬奇大大是個樂於助人,慈祥的婦女,她總是幫助別人,雖然自己家裏也很窮。她們的爸爸隨軍當兵,並不在家。寫了四個花季少女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大女兒梅格對約翰一見傾心,相愛相識。勞裏向喬示愛,卻遭拒絕,但認識了教師巴爾先生。貝思生命沒有多長時間了,但她依然樂觀,堅持不放棄。小艾米去歐洲旅遊,看世界。

我從她們那你學到的樂觀,堅強,每天都生活的普普通通,但有充滿快樂,要有一顆愛心,不能帶有色眼鏡看人,要有一顆純潔的心,才能收穫最大的快樂。

安妮日記讀書心得感想700字 篇12

1、讀《命運》有感

前陣子在書城買了本書,叫《滴水藏海》,裏邊有300個經典的哲理故事。現在我來品味一篇小故事,叫《命運》。 《命運》講的是連個孩子的命運,一個被高僧占卜為“狀元”,另一個為“乞丐”。二十年後,當初的“狀元”成了乞丐,而“乞丐”卻成了“狀元”。 上帝説:“我賦予每個人的天分之佔他命運的三分之一,其餘的在於他如何去把握。” 看了這段話,我很受觸動。把握,把握命運,多簡單的字眼,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把握住了自己的命運呢?不必埋怨自己的天分,更不必埋怨自己的命運,因為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隨時都可以改變它的!只要你願

2、《老人與海》

我讀了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説《老人與海》,十分佩服小説中老漁夫的意志,他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一定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獲得成功。 小説描寫的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漁夫,在一次單身出海打魚時,釣到了一條大魚,卻拉不上來。老漁夫同魚周旋了幾天後,才發現這是一條超過自己漁船數倍的大馬林魚,雖然明知很難取勝,但仍不放棄。後來又因大馬林魚傷口上的魚腥味引來了幾羣鯊魚搶食,但老人仍不願就這樣放棄,最終突出重圍,將大魚帶回了漁港,讓其他漁夫佩服不已。

3、 《童年》

這本書是作者真實生活的寫照,高爾基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再現了黑暗統治下的孩子從覺醒到長大的苦難歷程。阿廖沙是一個悲慘、可憐的小孩,他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過的,他的生活可不像我們現在這樣幸福,充滿陽光和愛。他的外祖父性情暴躁,貪婪、自私;兩個舅舅也很自私、粗暴,這些都在年幼的阿 廖沙的心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這本書讓我瞭解到了當時沙皇統治時期的困苦生活,讓我知道了現在的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熱愛生活,努力學習,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把這個世界建設得更加美好。

4、《苦兒流浪記》讀後感

我在寒假裏看了幾本書,最吸引我的是《苦兒流浪記》。 這本書主要寫了雷米小時候被小偷偷走了放在巴黎的路邊,巴伯蘭媽媽收養了她。但是巴伯蘭爸爸把雷米賣給了耍馬戲的維泰利斯,從此,雷米和維泰利斯過這顛沛流離的生活。不久,維泰利斯被餓凍死了。好心的花農收養了可憐的雷米,雷米住了一段時間,花農遇上了麻煩,雷米又去流浪。後來雷米經過千心萬苦找到了自己的母親。

小雷米雖流浪漂泊、歷經磨難,但他樂觀的生活態度和矢志不渝的真誠愛心,伴他闖過了一道道難關,他就像温暖燦爛的陽光在融化着冰川大山。我被雷米那不怕苦難的精神所打動,也被雷米那勤奮好學,富有孝心的精神所感動,和苦兒比,我實在是太幸福了。我以後要學雷米那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還要報答幫助過我的人要有一片孝心,並且勤奮好學。

安妮日記讀書心得感想700字 篇13

《金粉世家》一打開滿滿的都是對於一見鍾情的傾倒,一個有錢的公子哥遇到自己心儀的女子,最一開始他也是想過要聚清秋的,因為和交際花相比,清純而富有讀書才華的清秋一定是純一的而且不會干涉他過多的生活的。這個主意一打定,燕西用盡自己所有的熱情和手段去一點點接近清秋和她的家人,他的心中沒有門第觀念,沒有未來,沒有責任,有的僅僅是一個有錢人對於自己心儀的物品或者人的佔有。而在清秋的心裏只有愛情,一個女孩子對於愛情所有的幻想,在清秋這裏全都有,所以她迷失了。

雖然冷太太知道不能一次又一次接受陌生人的禮物,但是由於他是總理的兒子,一時的貪念,所以打一開始冷太太就在默許清秋的一次次行動,而使清秋迷失了自己。舅舅的想法而簡單,能攀上總理的兒子真是祖上冒清煙了,所以一味的巴結。家長的放縱使得清秋沒能及時的去看到燕西和她之間的鴻溝,也使她一直沒有停下來思考一下他們的未來是什麼樣子的。

愛情中的清秋明知道秀珠的存在而不去問清楚,她希望燕西可以主動説出來,而風流成性的紈絝子弟是從來不感覺自己會錯的,所以他們的愛情最一開始就是不公平的,是沒有溝通的。是的,從一開始張恨水也是不想他們能在一起的,只是清秋和燕西都太年輕,不自知而已。

老天也是眷顧清秋的,所以她和清秋開了一個玩笑,不能説是玩笑,是最一開始清秋和燕西就應該想到的結果,可惜他們誰都沒想過這樣的結果。所以他們很慌亂,開始籌備婚禮,燕西很幸運有姐姐的幫忙,但是真正的原因卻是因為清秋的詩書才華趁了世代簪纓父母的意,把兒子女兒沒有實現的願望強加在兒媳婦身上,雖然他們也知道燕西是個過於隨便的人,但是這個兒媳婦卻是夢想中的兒媳婦,雖然知道倆人不一定能長久,但是看燕西很認真,也認可清秋也就同意了。

唉,可憐的清秋不僅因為出身而遭到妯娌的排擠,也因為金太太的寵愛而使姐妹嫉妒,再加上懷有 身孕新到一個大家庭,這個時候她最需要燕西的周旋,但是燕西呢?受了別人的挑唆,新婚沒一週呢,就整夜沒回家。這時候的清秋如果能大大方方的説出自己的想法,倆個人能平心靜氣的交流一下各自的想法,就不會是後來的結果了。可惜沒有。再後來,清秋越發忍讓,沒有換來燕西的醒悟。即使偶爾的垂涎,只不過是對於自己心裏的愛情的一種祭奠罷了,可是糊塗的清秋卻沒能及時的醒悟呀!

可惜情人的眼光,是沒有定準的,愛情濃厚處,情人就無處不美,愛情淡薄時,美人就無處不平常。

事情越來越糟了,可是清秋還是一味退讓。當九死一生的生下來兒子之後,清秋終於醒悟了,離開是她的決定,也是一個人看清了愛情的背後,做出來的一個決絕的決定,沒有一絲的餘地。於是她走了。

一朝共落清秋冷,金粉凋零各自心。情到濃時情轉薄,鴛鴦蝴蝶終是夢。

對於清秋我沒有太多的同情,因為是她自己沒看清愛情的背後,這個結果也是她應該想到的。但是對於清秋我是格外佩服,看清了燕西的真面目,沒有再苟且,而是決然的去過自己想要的人生,雖然辛苦,卻也坦然。

安妮日記讀書心得感想700字 篇14

我翻開今天所學的《傷仲永》,看着閲讀提示裏寫着: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學習有關,但事實是這樣麼?

曾經看到過一本書,書上有這樣一篇報道:一位中國記者調查中國學生與美國學生的學習情況,得出結論:美國學生在課堂上大吵大鬧,上課隨意走動,起牀幾乎在上午八點鐘之後,而放學又在下午三點鐘以前。而且美國學生中音、體、美,上課了還與老師頂嘴,所以,美國將來出的名人一定不多;而中國學生不同,中國學生是最勤勞的學生,老師上課時,他們從來都是規規矩矩的,在上學路上,他們幾乎都是邊吃早餐邊走路的,而且上課時極端認真的聽老師講課!所以中國將來出的名人一定很多。與此同時,一位美國記者也親自調查兩國學生讀書,情況一模一樣。然而在十年後,事情的結果與兩位記者所預料的大不相同。美國比中國所出的名人要多得多!以上事例能證明什麼呢?

還有:書本上説,仲永天資聰慧,因父親沒讓他受後天教育而才能衰退,最終泯然眾人矣。那麼父母天天都逼你學習呢?那樣就能成為所謂的天才嗎?

讓我們來做一個假設:如果也有一個天資聰慧的人,他的父母不像方仲永的父親那樣貪得無厭,而是讓他天天呆在家裏面對這一張張試卷,一本本奧數……根據《傷仲永》的閲讀提示裏面看,應該他不但會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而且他會才華出眾。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找他這樣成天到晚都是學習難道他會不厭倦學習嗎?然後隨着他的越來越厭倦學習,最終不也和仲永一樣“泯然眾人矣”嗎?即使他成為了天才,那也只是高分低能的傢伙!

還有一事例:生長在英國的牛頓因為有一天他在蘋果樹下看書而被一個蘋果砸了一下頭,得出了“萬有引力”對於這件事有人評論説:“如果牛頓生在中國,那他一定不會發現這個道理!為什麼?因為中國的學生一放假就是作業,那有什麼時間去蘋果樹下消遣啊!”這可真是幽默啊!但大家是否能從這幽默中讀出一絲諷刺呢?這難道不是在諷刺咱們中國的古板老套的教育方法嗎?

當然,這不是説我們不要學習。如果我們不學習就不會有前進。但我們不要整天抱着一本書,不要一放假就是作業,不要讓我們的假期還沒有開始就結束!這樣會讓我們成為一個“書呆子”。不是有這樣一個報道嗎:一名名牌大學的大學生,在國小國中時都是由媽媽照理的,他連襪子都不會洗。到了大學,他媽媽覺得他應該自己的事自己做了,所以不在什麼事情都照顧着他。他就這樣“自理”的過了一個學期後,認為一個人實在是太難了,所以他選擇了自殺!

如今,在中國,許多老師認為:作業當然越多越好,加強複習鞏固嗎!況且我們這是為了孩子們好!家長認為:做點課外練習是有必要的,我們這是為了孩子好啊!電視裏,經常説要孩子參加課外活動以加強孩子的活動能力,事實上我們幾乎沒有什麼課外活動,每天都被作業佔據着。在他們左一個為孩子好,右一個為孩子好中,是我們無法呼吸那新鮮的空氣!更無法張展我們自由的翅膀!

啊!什麼時候,在中國才會真正有開明的教育方法。不再是古板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老數條。讓我們學的輕鬆,學的快樂,學的更有創意吧!

……

今天,由方仲永我想到了很多……

安妮日記讀書心得感想700字 篇15

看完《蔡康永的説話之道》這本書之後,我就特別想想寫一些讀後感,但我對説話之道的境界不是很高,只是回到最基礎的話題,那就是想寫寫人生之道——成熟與成功。

成熟就是去書店買本書,在不知道書本的好壞的情況下,如何去選擇。有時候覺得這個話題,其實就像上大學一樣,我們學到專業知識,卻用不到工作和生活中,甚至不是這個行業。可是工作之後發現,大學的東西根本不夠用,那是因為社會是真正的大學。其實成熟跟上大學一樣,它的標準並不是專業本身,而是學會利用基礎知識和社會實踐經驗去判斷。這些標準其實都是最基礎的、基本的。當我們學會用理智的常識去選擇和判斷的時候,這就是成熟的標誌了。看似簡單,卻很不容易。

成熟和成功的區別是,成熟是相對固定的,它則重於類似於炒菜的一些準備工作,而成功就是類似味道的問題。我一直思考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食堂有兩家窗口,北邊的生意卻十分紅火,那是因為味道好。儘管重量少了一些,但只要不是太懸殊的原則就好。因為我們都喜歡吃分量足味道可口的飯菜。

所以説,成熟只是成事之道,之初。成功只是成事的經驗和結果。沒有成熟,談何成功。它們都是相對的,但只要不是原則問題,其他就是能力問題罷了。

所以我推斷的結論是成熟是原則問題,成功是能力問題。因為有時候我們思考問題不用那麼複雜,只要簡單實用,真實有效,我想這就是結果了。生活最好的態度就是坦然面對並快樂着。

安妮日記讀書心得感想700字 篇16

我非常的敬佩魯迅先生。或許是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起,魯迅先生高大的形象便在我心中建立起來。

我並沒有對魯迅先生長大後的生活多麼多麼的感興趣,我知道那可能是乏味的,充滿戰爭的。小孩子都不喜歡戰爭。我非常喜歡魯迅先生兒時的趣事。於是便也喜歡上了保姆阿長。

我從這本書中感受到,阿長是個奇怪的人。她是粗俗的。晚上睡覺時的大字,還有隱鼠的事情。小孩子都是討厭這些的。然而她也是人讓人佩服的。

雖然她有的時候會喜歡切切察察 ,十分囉嗦,睡相不好,之前我們都認為她是一個粗俗的人,沒有文化。後來,她竟然送給了魯迅4本他最喜歡的繪圖的《山海經》,其實她也是一個愛孩子的人吧,心地善良,希望能給兒時的魯迅先生帶來快樂。她還懂得許多規矩呢,雖然有些確實是稀奇古怪,比如給魯迅講長毛的故事。不難看出,魯迅先生對她有着深深的懷念與尊敬。阿長辭世三十多年,卻不知道她的姓名與經歷,長大後的魯迅先生有一種淡淡的愧疚。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這是魯迅先生對他的保姆阿長深深地祝福之情。這時的阿長,不再粗俗,不再可笑,激盪在我們心中的只有深深的懷念。

阿長在社會上的地位其實很卑微呢。但她卻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保姆,一個很好很好的人。其實現在像阿長的人非常的少,但尊敬他們的人卻少之又少。

長媽媽這樣一個形象,獨特而不平凡,也揭示了封建社會比較黑暗、腐朽的事實。魯迅先生飽含的愛心與同情,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純樸的年代,去關懷身邊的一個人。

長媽媽,我們都尊敬的人。

雖然沒給這個世界留下姓名,卻因為魯迅先生筆下的回憶錄留下最閃亮的光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