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文化心得體會(通用1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5W

數學文化心得體會 篇1

將數學文化的教育融入到高中數學教學中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數學文化則是指數學的思想、方法、語言等,以及數學的形成和發展史。它是從文化的角度上去理解數學,比如數學史、數學教育、數學美以及數學與人文的關係、數學與其他文化的交集關係等。

數學文化心得體會(通用12篇)

一、數學文化教育的重要意義

高中數學教育大綱中明確指出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史一種人文精神,如果一個民族忽視數學文化,註定是要衰落的。同時數學教學與社會環境相背離也終究會沒有前途的。數學人類發展史上的一種文化,它參與了現代文明的內容、思想、方法以及語言的發展過程,也是人類進步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此外,數學使用簡潔的符號語言、嚴緊的邏輯思維、高度抽象的概括性等特徵,使得數學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數學文化以其獨特的內容、思想、方法以及語言等形式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也有助於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得學生更深層次的瞭解數學和懂得數學。

目前,許多高中數學課堂上,教師對於數學的理解大部分都重視對於理論層面的教學,忽視教學內容本身與實踐的結合,使得培養出來的學生並不是真正教學的目標。張奠基教授認為數學文化需要走進課堂,促使學生通過實際數學教學過程中真正感受到數學文化的感染、產生共鳴,瞭解數學的味道以及世間的人情味。數學育有科學之母的稱讚,同時我們説數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文化,數學的教學本身就是一項偉大的工作,承載着社會人類對其的希望,肩負着陶冶人文的使命。所以,高中數學教學不僅是教會學生認識數學,掌握數學基礎知識,還要負責對數學文化的滲入,這也是數學教師教學效果衡量的重要指標。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教育的實施對策

1.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1)通過採用數學思想方法的創新屬性來培養學生數學創新意識。高中數學課堂標準明確指出教學目標就是在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基礎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教育的宗旨,通過分析、處理以及解決數學問題等形成數學特有的指導對策。只要學生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對未來學習以及工作都會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2)通過採用數學思想方法的辯證思維來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以及認知結構。認知結構是指個人運用自己所認識的信息結合在一起組織起來的心理體系。認識的信息包括大腦中知識廣度與深度的理解,結合感覺、觸覺、記憶以及想象等,形成一個整體。對於學生的認知結構來説,它是將外在之物通過學習自身消化轉化為自己的內在東西。

2.加強高中數學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文化聯繫

我們都知道數學是一門科學,高中數學教學課程數學文化內容的設計要結合其他學科,加強與其他學科之間的互動。也將數學文化滲入到其他學科教學中,加強不同學科間的互動和深入。高中數學教學標準中規定數學教學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要關注數學教學內容與其他學科的內在聯繫,也要加強數學教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

然而,數學文化與其他學科的滲入也不能單一的只為其他學科提供數學模型應用,也要深入到思維層面,不僅要對數學知識、方法等與其他學科進行滲入,更多的注重對數學思想方法、數學策略的滲入。目前數學文化教育的教學要求開放性、多元化以及動態感等特點。例如,物理力學教學過程中對向量工具的廣泛應用,是人們經過長期探索的結果,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教學要適當的傳授數學文化與物理文化的關聯。再如,李白的一首詩詞中提到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作者用數字形式對所見到的景物進行了輕快飄逸的描述,使得古詩詞也能具有數字美的體現,陶冶人們的情操。所以,高中數學教學課程中,教師適當的介紹一些數學文化與人文學科之間的關係舉例,使得學生不僅開闊了眼界,也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使得學生感受到了數學文化的魅力所在。

3.創新教學方法,傳播數學文化

(1)深度挖掘數學的內涵,展現數學美學價值。人總是能被一些賞心悦目的東西所吸引、接受,這來源於人的天性。在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上,如果教師展現數學美,使得學生欣賞和感受到數學的美,那麼就很容易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學生才會真正的感受到數學學習的美麗及價值,被數學吸引,進而喜歡數學、熱愛數學。

(2)深度發掘創新性思維,重視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高中數學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邏輯思維就是數學思維能力最基礎的部分,其次是創新思維。如果只靠邏輯思維,是推不出新東西的。數學思維能力也是理性思維的一種,它不同於其他物理、化學等學科使用的是實證思維,也不同於形象思維。高中數學培養的是學生數學意識的建立,因為意識決定方向。

(3)創造良好的課堂文化學習環境,展現人文精神。作者提出高中數學課程教學過程要重視對數學文化內涵的構建。高中數學教師需要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課堂教學文化,通過教師自己獨特的教學工作魅力展現,帶動學生對於數學文化的學習,挖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積極作用於學生的精神風貌,逐漸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目標。

綜上所述,作為高中數學教師的我們,更應該意識到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上融入數學文化教學內容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如果將數學文化融入到高中數學教學內容中,一定會使得師生關係更加融洽,使得學生更容易接受對數學的理解,從而逐漸開始慢慢喜歡對數學的學習,並且熱愛上對數學的學習。

數學文化心得體會 篇2

這次選修課我選了“數學文化”,因為當我看到這個名字時,我覺得學到一些數學的周邊知識對我的學習與生活可能還是有點用的,所以我報了名。

“數學文化”這門課給我們介紹了很多數學的知識,包括數學的歷史、數學的發展等等,早在20__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有“週三經一”的思想,也就是今天人們講的圓周率π,而西方國家到了17世紀才有這樣的概念,陳景潤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卓越工作,令世界震驚。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天天都在跟數字打交道。一個人不識字完全可以生活,但是若不識數,就很難生活了,現代科技進步,對數學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我覺得“數學文化”這門課程為我們剖析“數學”這門神祕而又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科學,對我們來説是獲益匪淺的。

第一個被抽象化的概念大概是數字,其對兩個蘋果及兩個橘子之間有某樣相同事物的認知是人類思想的一大突破。除了認知到如何去數實際物質的數量,史前的人類亦瞭解瞭如何去數抽象物質的數量,如時間-日、季節和年。算術(加減乘除)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古代的石碑亦證實了當時已有幾何的知識。

到了16世紀,算術、初等代數、以及三角學等初等數學已大體完備。17世紀變量概念的產生使人們開始研究變化中的量與量的互相關係和圖形間的互相變換。在研究經典力學的過程中,微積分的方法被髮明。隨着自然科學和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為研究數學基礎而產生的集合論和數理邏輯等也開始慢慢發展。

老師還給我們點評了數學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三次數學危機,這三次數學危機每一次都是數學探索者們在進行對數學這門學科的探索時產生的問題,每次出現了數學危機後,數學家們都努力地對其進行探究,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把這些問題解決。那節課讓我瞭解到數學的世界是時時刻刻都會有矛盾的世界,研究數學就是在研究把這些矛盾解決掉或者用正當的理論把矛盾解釋清楚的方法。

有一節課上,老師給我們看了很多由數學分形而製成的各種各樣的圖像,我都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我當時的感受,那讓我明白了原來生活中在衣服上、各種電器的屏保中的那麼多美麗的圖案都是出自數學這門神祕的學科裏,那節課真的讓我們體驗到了數學的神奇與壯觀。

這門課讓我對數學——這門把一切事物抽象化的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我知道,要學好數學很難,學習數學不單單是學習數學的公式定理,更要學習數學家們堅持不懈、開拓進取的精神。

數學文化心得體會 篇3

8月28日,我參加了靈源講堂“數學專場”的學習,又一次有幸地聽到了林培育老師的精彩講座《依課標抓本質促教學》,他以教師該如何學習課標的方式給我們闡述了在學習課標時的幾個重點。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數學教學要抓住數學的本質,數學的本質是什麼呢?數學不僅僅是科學知識的體系,更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觀念要變化,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數學素養的人,要讓學生學會數學思考的模式,這才是更重要的內容,尤其是數學思想的滲透更好的説明了這點。要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這樣學生學到的數學才是活的數學,才能在以後的學習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林老師又從四基的基本理念揭示數學課程中如何貫徹數學的基本本質,課標理念: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林老師強調要讓數學回歸本真與簡單,讓有價值的數學給孩子們帶來信心與樂趣。在講座中,他通過生動的課堂實錄、課例,給我們一一展示了在教學中如何來體現四基,認為數學從現實世界中來,要加強內在邏輯的內化形成新理論,讓學生掌握數學的根,再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

聽了林老師的講座,我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加強修養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只有真正讀懂學生、讀懂教材、讀懂課堂,才能為孩子們奉獻出既“好吃”又“有營養”的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數學文化心得體會 篇4

在很多學生甚至是一些老師眼裏,數學只是一種應用工具,是一些符號,一些計算,枯燥乏味,毫無生動感人之處,這是對數學的一種片面的認識,其實數學是一種文化,它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艱辛的路程,在它的知識不斷的豐富不斷的發展中,藴含着人類發展的歷史,而在我們的課堂中,往往只強調了數學的工具作用,弱化了它的文化價值,從而也忽略了數學中的教育基因。當我們都關注到“數學是一種文化”這一理念後,在很多老師的課堂上自然而然的就引入了數學史。

數學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早已是人們的常識。而在一學期的數學文化學習中,更使我深深的認識到了數學的重要性和通過其所獲取的感知。

通過對數學文化的學習,培養大學生的抽象思維、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等方面的能力,特別是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文化素質,以適應社會需要。在上課期間,我到圖書館借了數學文化這本書,本書共分八章,簡要闡述了數學文化的學科體系,以及數學文化的哲學觀、社會觀、美學、創新觀、方法論等方面的主要內容,並附有專章介紹幾千年來的數學思想發展史。數學文化是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注重介紹思想,介紹方法,重在開拓人們思考問題的思路,激發人們的創新意識。

“數學美”是數學文化的重要內容,數學中的美大致可以分為四類:簡潔美、對稱美、和諧統一美、奇異美。數學美學是構成人的精神與外部世界相融合的基本中介,美學教育的價值不僅在陶冶情操,而且引導人積極向上,獻身科學,還有利於改善思維品質。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去發現數學中的美。如,簡潔美在數字符號、運算符號等數學符號上,在命題的表述和論證上,在數學的邏輯體系上都有表現。在幾何圖形中存在着大量的對稱的例子。例如二次函數、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間的關係體現出數學中的和諧統一美。而數學中的奇異美則是吸引着人們去考察、瞭解、研究、欣賞數學的重要原因。

在數學文化學習中,使我深深的認識到了數學的重要性和通過其所獲取的感知。對於個人的發展來説,數學不僅僅是一門工具,還是具有內在價值的精神產物和文明成果,在一個人運用數學進行思維的過程中,所鍛鍊的不僅僅是我們的思維方法,更重要的是,我們的許多觀念也會發生變化,產生新的認識,從而更大和更深刻的領悟人類的自由。我們會了解所謂的客觀的審美標準是什麼,並意識到數學中存在的和諧、對稱之美的本質及其獨特性,我們甚至會根據自然的數學文化來重新認識和領會世界,並從而為之高聲讚歎。數學文化的輝煌是人類文明燦爛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歷史證明了這一點,未來還會繼續證明這一點。總的來説,我感覺這門課很好,我個人是非常地喜歡,也學習到了很多知識,教學模式也很適合我們當代大學生。通過講台的自我展現,更能引發我們的上課積極性。很感謝這門課,讓我有了一次難忘的經歷,並且又再一次感受到了您講課的精彩樂趣。很希望老師您能夠繼續這樣的授課方式,使以後的同學也能體會到那份真正意義的快樂,因為那一刻舞台屬於自己!

數學文化心得體會 篇5

一、數學文化的內涵

“文化”一詞在《辭海》中的解釋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數學作為一門學科,它應該是精神生活的產物,因此數學屬於文化的範疇。數學作為一種文化,除了具有文化的某些普通特徵外,還有其獨有的特徵,這是其區別於其他文化形態的主要方面。數學文化包括數學的思想精神、方法、觀點、語言以及它們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同時它還包含數學家、數學史、數學美、數學教育、數學發展中的人文成分以及數學與社會的聯繫、數學與各種文化的關係,等等。”從而極大地豐富了人類文化,同時也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展,因此數學是人類文化有機的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數學文化”一詞在1980年由美國學者懷爾德在《作為文化系統的數學》一書中提出,自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數學教育專家、學者開始對數學文化開展了大量研究,進入21世紀之後,數學教育就是數學文化的教育的觀點得到認可,一個重要的標誌是數學文化走進中國小課堂,滲入到實際數學教學中。

20世紀初的數學曾經存在着脱離社會文化的孤立主義傾向,並影響着中國。在中國數學教育界,曾有“數學=邏輯”的觀念,學生們把數學看作“一種符號的遊戲”。過去由於強調基礎教育和應試教育,很多教師在教學時不注意數學文化的滲透,只是單調死板的對知識進行講授和大量練習,使很多學生從小就在心裏埋下了數學難、恐懼、厭煩的種子,久而久之,學生的意識裏深深烙下了“數學沒意思的烙印”。如今把數學放在文化的背景下加以教學,數學文化作為教材的組成部分,能幫助學生了解數學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作用,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家治學的嚴謹,努力使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受到文化感染,體會數學的文化品位,體察社會文化和數學文化之間的互動。

二、數學文化的價值

數學的工具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數學不僅僅是工具,它以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獨特的表現形式,與文學、藝術等一樣,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一方面,數學是人類思維訓練的體操,經過長期的數學學習,能讓學生養成縝密嚴格的思維習慣,培養學生深入細緻的洞察和抽象概括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嚴謹的思維分析和判斷能力,從而提高大學生的思維素質。另一方面,數學對人的觀念、品質、道德情操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它能培養人堅強的毅力、百折不饒的精神,使學生在今後的工作中,遇到問題不偏聽偏信,思路清晰、條理分明、嚴格依據客觀事實做出判斷,並能有條不紊地處理頭緒紛繁的各項工作。

愛因斯坦曾説過,什麼是教育?教育就是人走出校園許多年後,將所學的知識都忘記了,但還能夠幹出事業來,這就是教育的本質意義。曾有學生提出過“人為什麼要學數學”這個問題。數學知識對很多人來説,也許一輩子都是用不上,但為什麼數學還會成為全世界中國小的主要科目?並且是所花費的時間最多的科目?最重要的是數學體現的是人類的思維精華,能薰陶人的思維品質,培養人的情感態度,是為了提高全民族的數學文化素質。它會影響一個人的言行、思維方式等各個方面。數學教育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也要讓學生獲得極為重要的數學素養。

三、數學文化背景下的數學教學

如何在數學文化背景下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使學生能喜歡數學、學好數學,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是我們長期以來關注的問題。經過多年的探索,體會如下:

1.注重數學史與數學知識的結合。以往學生認為數學枯燥、難學,一個重要原因是教材的內容從形式上是抽象和嚴密的,各章節的內容之間除了定義、定理的推導及證明,就是例題和練習,學生並知道這些知識的來龍去脈,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把一些重要的數學史知識介紹給學生,使學生掌握數學發展的基本規律,瞭解數學的基本思想,有助於學生對概念有一個整體認識。例如,在講授極限概念時,可以先介紹戰國時期公孫龍的一個命題:“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及劉徽的割圓術。劉徽的“割圓術”不僅計算出π的近似值,而且還提供了一種極限的思想,也反映出我國數學的悠久歷史;在講微積分之前,先介紹微積分的創立,同時配合圖片介紹牛頓、萊布尼茲是如何在不同的背景、方法和形式上提出並創立微積分的,還可以進一步介紹微積分發現的優先權爭論;在講積分時,介紹積分號“∫”是萊布尼茲發明的,是英文字母sum的開頭字母的縮寫,數學上很多符號都是他發明的,並介紹在數學史上是先有定積分,然後才有不定積分的,等等,這些都會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數學史上無數數學家的奮鬥歷程,也可以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觀,培養學生頑強的毅力、堅強的品格。

2.讓學數學成為娛樂。數學娛樂的理論是王青建教授提出的。數學大師陳省身、陶哲軒等也分別提出“數學好玩”和“去與數學玩”的觀點,這些都反映出數學家享受數學樂趣的心情,反映了他們對數學研究和數學教育的態度。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儘量用娛樂的態度、愉快的心情引入數學概念:張奠宙先生曾談到一個老師,引用南宋詩人葉紹翁的“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的詩句,引入無界變量的概念,使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我們在教學中也不妨引用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講解極限的意境;通過思考阿基里斯悖論的故事,讓學生理解“無限趨近……”的概念;在解題過程中,借用圖形來説明時,可以用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論述:“數缺形時少直覺,形少數時難入微,形數結合百般好,割裂分家萬事……”讓學生感到數學也可以用文學形式來描述,使數學與文化交融到一起,把數學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

3.注意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和應用性的統一。數學課常常被認為是枯燥難懂、脱離實際的。為了改變這種印象,喚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是有用的,就要注意課程的趣味性和應用性。例如,講數列時,從“兔子問題”和“斐波那契數列”引課,同時進一步説明這個數列還出現在很多自然現象中,“例如:植物葉子在莖上的排列,菠蘿的鱗片,樹枝的生長分叉,蜜蜂進蜂房的路線等”,會使學生感到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例如,在講“函數極值和最值”問題時,可以介紹我們常喝的可口可樂瓶的設計;講概率問題時,可通過讓學生自己親身試驗拋硬幣、擲篩子等,得出概率和頻率的關係,還可以讓學生們計算彩票中獎的可能性,掌握概率的計算等;在講單利和複利計算時,讓學生親自到銀行體驗存款;通過這些簡單可行的活動,都可以讓學生在動中學,點燃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真實地反映出了趣味和樂學的重要意義。

4.提高教師素質和修養

教師作為數學文化的傳播者,教師的數學觀念、數學能力、數學理解和數學教育價值認識直接影響着數學教學。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良好保證。因此,要進行高質量的數學教學,數學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數學修養,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要多讀數學名著,多瞭解數學史、科學史、文化史、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研讀數學名著會增強教師從事數學教科研活動的文化底藴。教師要有足夠深、廣的知識,還要對數學的產生、發展的歷史背景有全局性的瞭解和把握,對數學內容本質的內在聯繫有一定的認識。同時挖掘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繫,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拓展數學文化的內涵,借鑑、吸收他人的成功經驗,將其精華融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之中,形成最能發揮自己個性特點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創造出完美的課堂教學。

數學文化心得體會 篇6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觀看完數學視頻,尤其是圖形與空間、數與代數、釐米、統計圖等相關知識的學習後,我逐漸意識到數學教學並不只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做題,如何記牢公式定理等,這樣教給學生的指示去頭去尾的“片段”,留給學生的指示冰冷乏味、枯燥的數學,這種過分強調數學的工具作用弱化數學的文化價值,忽視數學對其他學科的影響,是非常不利於學生視野的拓展與數學素養的提高,就更談不上創造性了。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以豐富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性體驗,應像歷史課那樣,講一段“數學故事、數學家逸事”,使數學知識折射出人的意志和智慧,讓學生在感悟中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產生學習數學的迫切心情及學生數學的價值,感知數學的和諧和美好。這些來龍去脈、數學故事、數學家逸事等都是數學文化。

學習了這些知識之後,對數學思維和文化有了更全面細緻的理解,也引導我之後的數學教學要更加註重數學背景知識,深層次理解數學文化,把這些數學文化更好的傳遞給學生,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科學價值、人文價值、開拓視野,尋求數學進步的歷史軌跡,收到優秀文化的薰陶,領會數學的美。下面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一、對數學的理解

數學史是一位合格數學教師必備的素養。數學史分為顯性數學史和隱形數學史,顯性數學史如數學家肖像、生平事蹟;數學史事件、概念、公式等內容;而隱形數學史包括根據數學史改編或歷史教材編制的數學問題以及借鑑、重構、歷史順序的概念發生發展過程。數學課本中典型的數學例子是平行四邊形通過“割補法”轉化為長方形,增加這部分內容能夠讓學生更完整清楚的瞭解“割補法”的歷史淵源,併為之後用“割補法”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打下基礎,也能勾起學生興趣。

數學與現實生活分為個人生活和公共生活,如學習面積時可以展示一些我國著名景點的面積圖片,可以進一步增加情境真實、貼近學生個人生活的素材,儘可能涵蓋數學與生活的各個領域,提高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開闊學生視野。

數學與科技及數學與人文藝術在數學課本里如頤和園和杭州西湖的面積、圓周率等,這些知識不僅避免了枯燥的學習,又能引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對我國數學歷史的探索。數學文化在教材中的功能分為:提供背景性情境、提供應用性情境、拓展數學思維與方法、促進數學與文化交融、體驗文化實踐。

二、數學思維及文化及其課堂運用

數學是文化,教育的本質是過程,根本上來説,數學教育是一個文化過程。因此,數學知識並不是孤立的、靜態的。將數學知識藴含於科學與自然中。教師在教學中充分開展數學文化的教學,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幫助學生認識數學、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同時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有積極的作用。

近幾年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我們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因此我們在自己的教學中要格外重視,要時刻意識到:教材的研究是沒有盡頭的,每一輪材料的修改都意味着提升。只有源源不斷的對教材進行細微的剖析,才能發現教材裏藴含的無限數學文化,才能將這些寶貴的數學文化更加清晰準確的傳遞給學生;也能更加豐富我們的課堂,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這樣我們的教育改革才能往縱深發展。

數學文化心得體會 篇7

會考結束了,在前面三年的教學過程中,有過喜也有過憂,在教學中大部分學生不僅適應了國中的學習生活,而且在學習熱情、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時,面臨會考學生的壓力、恐慌也在日益增強。面臨這個問題,在九年級教學的我採取以下措施:

一、適當加快授課速度,為會考複習做好準備

考慮到此時學生的心態,在前階段的教學要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儘量的照顧到大部分學生的情緒,讓學生們因各自的情況都有所發展,有所提高,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己的平台,發揮其的潛力,在學好新知識的前提下,穩步的升入關鍵的九年級複習。

二、兼顧大部分的同時,適當地“培優”

會考沒有拔尖的學生是不行的,成績好的學生不僅能夠起到領頭羊的作用,給學生以榜樣,激起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在競爭中不斷的進步,成績不斷的提高,更是會考的主力軍。適當的“培優”是帶動全班的良藥。因此對於成績比較好、接受能力比較強的學生,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充實練習”,這樣,不僅對學生會考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對學生今後的學習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的需求

學生是有個人差異的,不同學生的基礎、反應和接受能力不盡相同,所以,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充分的利用教科書中的“做一做”“想一想”和“試一試”等欄目,“做一做”和“想一想”面向全體學生,為他們熟悉、鞏固新學的內容,加深對相關知識和方法的理解,另外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做“試一試”,讓那些學生能有更大的發揮,拓展思維。

面對會考,本着照顧全面的前提,在3月上旬完成全部課程,進行系統、全面的複習,為會考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後進的學生創造一個趕超的機會。

5月份開始了套題進行全面的複習,把知識系統化、全面化,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數學體系,更方便了他們的複習和提高。雖然現在成績還沒有公佈,但是,我相信,學生們一定考出了自己的水平,也一定會走向自己理想的天堂。

數學文化心得體會 篇8

文中指出:“課程形態的數學文化是反映數學文化研究的成果,它從可操作的實踐層面為數學文化教育價值奠定基礎;它從哲學的層次,用通俗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數學思想觀念系統,並以一定的形式呈現給學習者。”“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數學文化”的傳播、交流、體驗和感悟,使學生加深對數學文化特性的瞭解和數學本質的認識,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觀。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受到一定的文化感染,產生文化共鳴,體驗到數學文化的品味和世俗的`人情味。”怎樣挖掘數學文化素材,融入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數學家與數學發明

在平時的備課過程中,應該注意對一些數學家相關的故事進行收集並作熟悉的瞭解,這樣當在課堂上講到相關內容、與學生交流、數學課外活動時就可以信手拈來,隨時插入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數學文化的人文價值教育。如,在解決“如果每對兔子每月可生一對小兔,每對小兔在第二月也可以生產一對小兔,如此繼續下去,且不發生死亡,問一年中共可生兔多少對”這一問題時,可以向學生介紹意大利數學家斐波那契的斐波那契數列的知識;在進行“圓柱體體積計算公式”教學時,可以先介紹曹衝稱象的故事;在講解“等差數列求和公式”時可以向學生介紹德國的“數學王子”高斯的小故事等等。總之,以數學家為線索的數學文化源遠流長、包羅萬象,我們可根據教材所涉及的知識介紹不同層次的相關內容,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美學與數學文化

文化的美學觀是構成數學文化的重要內容。古代數學家、哲學家普洛克拉斯斷言:"哪裏有數,哪裏就有美。"開普勒也説:"數學是這個世界之美的原型。"對數學文化的審美追求已成為數學得以發展的重要動力。以致法國詩人諾瓦利也曾高唱:"純數學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既是科學家同時又是藝術家的數學工作者,是大地上的唯一的幸運兒。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去發現數學中的美。符號是數學的一大特徵。有些人見到一個個符號就猶如聽到一個個美麗動聽的音符;有些人見到了符號就眼花,搞得暈頭轉向、不知所以,這與他們對符號本身的認識程度有關,所以在課堂教學,適當介紹一些數學符號的來龍去脈,無疑有助於提高學生對符號的深刻認識,並從中得到樂趣。比如,在立體幾何課應該適當提及到學生感興趣的美術繪畫,傳授學生如何把立體的圖形畫在平面上。

當然,教師應該注意提高自身的美學修養,要有對學生進行美學教育的意識,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是賞心悦目的,使追求和探索數學中的美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並引導學生利用數學中的美陶冶性情,實現數學的文化教育功能。

三、文學與數學文化

數學和文學的思考方法往往是相通的。舉例來説,數學課程裏有“對稱”,文學中則有“對仗”。對稱是一種變換,變過去了卻有些性質保持不變。數學中的軸對稱,即是依對稱軸對摺,圖形的形狀和大小都保持不變。那麼文學中的對仗是什麼?以王維所云:“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為例來説,這裏,上聯對下聯,其中字詞句的某些特性不變,如“明月”對“清泉”,都是自然景物,沒有變。形容詞“明”對“清”,名詞“月”對“泉”,詞性不變,看其餘各詞均如此。不難發現,變化中的不變性質,在文化中、文學中、數學中,都廣泛存在着。數學中的“對偶理論”,拓撲學的變與不變,都是這種思想的體現。文學意境也有和數學觀念相通的地方。徐利治先生早就指出:“孤帆遠影碧空盡”,正是極限概念的意境。

四、詩歌與數學文化

儘管詩歌與數學在我們今天看來屬於兩種不同的文化,但從歷史上看,兩者卻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數學問題和解答、運算法則常常以詩歌形式來表達。在數學教學中如果能有機地將這些數學詩歌融入課堂中,讓學生充分感受詩歌中的數學美,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能使學生對數學有更深的理解。如著名的“李白打酒詩”:李白街上走,提壺去打酒。遇店加一倍,遇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乾壺中酒。試問酒壺中,原有多少酒?該詩的大意是:李白在大街上走,提着酒壺邊喝邊打酒,遇到酒店將酒壺中的酒加倍,見到花就喝一斗酒,三次遇到酒店,三次見到花,最後喝光了壺中的酒,原來壺中有多少酒?用逆向思維知,最後遇見的一定是花。因此依次遇到的是酒店、花、酒店、花、酒店、花。設原來壺中有酒x鬥,由題意可知:2【2(2x-1)】-1=0.解方程,得x=7/8

總之,要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離不開數學史,但又不能僅限於數學史,還應該有一些“非數學”的內容。教師只有結合學生實際,精心創設教學情境,努力誘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為學生學習做好充分的課堂準備,才能將數學文化的魅力真正融入教材、到達課堂、溶入教學,才能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喜歡數學、熱愛數學,從而主動探索,進而獲取知識。

數學文化心得體會 篇9

九年級總複習是重要的教學階段,是學生再學習的過程,也是全面提高學生文化素質,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收穫季節”,是學生繼續學習和參加工作的準備階段,作為初登崗位的教師直接帶了畢業班,經歷不斷地學習與自我總結,幾多耕耘,幾多收穫。現將一學期的經驗與不足總結如下:

一、總複習工作要面向全體學生

具體做法是:

㈠教師的板書與學生的板演

教師的板書應體現知識的發生過程,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繫,對問題的解答要讓學生看解題思路及學生參與情況,教師的板書佈局要合理,層次要分明,電教手段運用要和諧。

強化學生板演作用,讓不同層次學生都有機會表現,因為學生板演可為教師提供反饋信息,如暴露知識上的缺欠,可彌補講課中的不足,同時,學生板演中出現的優秀解題方法,為教師提供向學生學習的良好機會;另外也可以培養學生膽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促進記憶。

㈡注重學生解題中的錯誤分析

在總複習中,學生在解題中出現錯誤是不可避免,教師針對錯誤進行系統分析是重要的,首先教師可以通過錯誤來發現教學中的不九年級數學教師工作總結足,從而採取措施進行補救;錯誤從一個特定角度揭示了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學生在學習中對所學知識不斷嘗試的結果,教師認真總結,可以成為學生知識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學生領略解決問題中的探索、調試過程,這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會產生有益影響。

首先,教師應預防錯誤的發生,要了解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調查中發現:

⑴字面理解水平

⑵聯繫的理解水平

⑶創造性水平

其次,在複習過程中,提問是重要複習手段,對於學生錯誤的回答,要分析其原因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這樣可以利用反面知識鞏固正面知識。

最後,課後的講評要抓住典型加以評述。事實證明,練是實踐,評是昇華,只講不評,練習往往走過場。

㈢關心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

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特別予以關心,反覆採取措施,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的困難,使他們經過努力,能夠達到大綱中規定的基本要求,成為一名合格的國中畢業生。

首先,教師找他們促膝談心,把教師的愛傾注給學生,教師熱心、體貼、耐心的幫助,學生會從心理體會到師生之間真摯情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信心。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特別在題目的選擇上要有梯度,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逐步使他們學習質量有所提高。

最後,在班內開展學習中的互相幫助活動,創設一個良好的複習情境,同時,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做好課外輔導工作。

二、要把“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是培養能力的信心”這思想貫穿整個複習的始終。

1、變更命題的表現形式,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2、尋求不同的解題途徑與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廣闊性。

3、變化幾何圖形的位置、形狀和大小,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

4、強化題目的條件和結論,培養學生的思維批評性。

5、變封閉題目為開放型題目,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性。

三、做好數學技能的再學習,全面培養學生素質

根據數學大綱的規定,一般認為數學技能指以下3種

⑴運算技能

⑵作圖和畫圖技能

⑶推理技能

為此,在數學複習中,特別在學生練習中要做到下面幾個方面:第一,正確性。要求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遵循正確思維規律和形式,在運算、推理、作圖中和所得結論中都要準確無誤。第二、速度。注重解題速度。

數學文化心得體會 篇10

20__年11月6日,山東省國小數學教研大講堂基於數學文化的單元統整教學研討會如期而至,我校積極組織教師參與,認真觀看,積極討論,收穫滿滿。

一、會議中提煉的三個關鍵詞:從三堂課中感受到了“創新、轉化、以盈補虛”的數學思想,及其重要性。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創新,則是着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如果一個教師不明確創新是什麼,要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必然是一番空話。許多人都以為,只有科學家、發明家等特殊人物所表現出來的偉大創造性,才算得上創新,而忽略了自我實現的創造性也是一種創新。就國小而言,只要是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歸納所得到的,都可以理解為知識的創新。在國小數學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是進行創新教學的重要途徑。如何在國小數學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活動進行創新教學,我認為就是創設自由、和諧、開放、民主的學習氛圍,讓每個學生註定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為每個學生提供創造發展的機會,讓學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獲取基礎知識和思維方法,使他們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創新能力。

上午首先觀看了由王宇老師執教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本節課中體現着一種極其重要的數學思想—轉化,王老師這節課中不僅運用了普通的轉化方法,而且引導出來了以盈補虛的方法,開闢了新的思路,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接着是張燕老師的《三角形的面積》,在教學中張燕老師通過引導,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以盈補虛”方法的價值,帶領孩子們不斷思考,將數學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能積極發言,經歷自主探究等過程,推導出了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最後,安霞老師帶來了《梯形的面積》一課,基於前兩節“以盈補虛”方法的運用,學生對於圖形的轉化得心應手,安老師帶領學生再一次體驗到了轉化這一巧妙的數學思維,簡潔而精煉的語言讓學生更好的把握課堂重難點。

二、本次會議在實際教學中可借鑑的地方及實施計劃

(一)學習任務單的使用

藉助學習任務單實現個性化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堂課,在傳統教學中,這樣的題目往往會由教師演示或講解給學生;

及時到了新課標發展下,也會出現教師藉助於多媒體設備演示給學生的情況,但整個過程,學生通過觀察理解的仍不如自己思考、實踐中理解的深刻。在王宇老師的課堂上,教師僅僅給出了一個學習任務單,之後交給學生進行自主的研究與學習,最終得出結論,推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在今後的課堂上,我可以根據教材、教參設計學生自主研究的問題,將其呈現在學習任務單上,在呈現學習任務後,將學習探究的過程交給學生,為學生留有相當大的探索空間,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二)小組合作展示與小組互評

小組合作是一種很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通過相互合作,取長補短,獲得更多的信息,而小組合作展示更能體現學生的思維和小組合作交流過程,發揮每個成員最大的潛力,實現共同目標和個人目標的辯證統一。在實際教學中,我會先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價,教師再根據學習任務予以補充,不但評知識掌握,而且評學習態度、學習等。在學生展示學習成果後,請其他小組的同學對其評價,教師在一旁予以補充評價,主要評價是否能完成學習任務以及合作學習的態度熱情等。

(三)數學文化貫穿數學課堂

這是我的教學中最應該借鑑之處。為了能有效滲透數學文化,我的計劃如下:

1.巧借遊戲,讓學生體會課堂的樂趣

讓學生參與到形式多樣、新穎有趣的遊戲中,化機械重複、枯燥乏味的數學學習為趣味性的活動,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把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把枯燥的事物趣味化,讓學生越學越有勁,在玩樂中思考,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增長智慧。

2.製造認知衝突,讓學生體會思考的樂趣

例如:數學文化《繡曲線》一課,首先出示幾幅美麗的繡曲線圖案,在感受美妙的同時,讓學生們觀察這些圖形有什麼共同的特點。有的説是直線,有的説是曲線,這便是一個認知衝突。“這真的是直線繡成的嗎?”學生帶着這個疑問,認真地觀看微視頻,親眼見證曲線的誕生。學生們感歎着:原來直也能造就曲。數學的美在學生的心中蕩起陣陣漣漪,學習數學的樂趣油然而生。

3.運用數學思想,讓學生體會數學文化魅力

教師在知識與技能的教學中,要適時介紹知識產生的背景,教育學生學習數學家探索的精神;

在過程與方法的教學中,要有意提煉、引導學生感悟數學思想方法;

在培養學生數學興趣的同時,讓學生意會數學的美和辯證法,讓數學文化的魅力浸潤學生的心田。

三、工作中馬上要落實的一件事及具體計劃

事情名稱:把數學史融入新知探究中

擬達到的目標:

1.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

2.改變學生的數學觀。

3.給予數學以人文的一面。

4.鼓勵優秀生看得更遠。

5.通過古今方法的對比,確立現代方法的價值。

具體計劃:

數學史融入數學教學可以通過數學史融入數學教學的設計來實現。可以通過:(1)瞭解所講授主題的歷史;

(2)確定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關鍵環節;

(3)重構這些環節,使其適合於課堂教學;

(4)設計出一系列由易至難的問題,後面的問題建立在前面問題的基礎之上等過程完成數學史融入數學過程。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某一問題的歷史片段、歷史的發展順序等設計教學。

我們對於感興趣的統計概念的歷史研究需要追溯到概念的歷史起源,但瞭解這些概念的歷史發展過程卻是很困難的。因此,我們對歷史現象的分析,不是描述概念的歷史發展過程,而是儘量尋找一些對課堂教學具有啟示意義的歷史材料,使用“歷史片段”來設計教學活動,並運用於教學實踐中。

由於對數學史相關知識的缺乏,對數學史知識與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的認知淺薄都導致了將數學史融入數學教育過程中的不易。為課堂教學準備歷史材料的步驟可以分為:首先,瀏覽數學史的文本資料;

其次,選出歷史片段或相關作者;

再次,研究原始文獻;

最後,準備教學材料。

例如,《多邊形的面積》是國小數學中圖形幾何的主要內容,也是考試考查的重要考點。學生對求圖形的面積都有着很大的恐懼感,感覺無從下手。要想深層次的理解相關內容,就得對多邊形面積的感念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公元263年我國著名數學家劉徽所著的《九章算術》中指出“出入相補,以盈補虛”就是將多邊形通過切割添補的方式轉化成學生熟悉的長方形或正方形等圖形,將多邊形圖形的底和高轉化成長方形的長和寬,引導孩子進行抽象性概括,探究面積的計算公式,歐幾里得在《幾何原本》中的命題Ⅰ.35和命題Ⅰ.36就是我們如今所説的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

在教學中,我們將數學史上的經典例題用於數學教學,讓學生體悟數學家的思維方式及研究數學的途徑;

將數學史上的經典故事用於教學過程,讓學生體悟數學的樂趣;將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用於教學,有利於學生自然的認知和知識建構。

數學史是數學發展的歷史,是數學知識演變的記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對數學傳道授業解惑如果能夠藉助數學史的指導進行,那麼在教學效果上將會有很大的提高。

數學文化心得體會 篇11

本學期,本人擔任初__班數學課教學和班主任工作。一學期來,本人以學校及各處組工作計劃為指導;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師德水平為重點,以提高教育教學成績為中心,以深化課改實驗工作為動力,認真履行崗位職責,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標任務。

一、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一方面,認真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政治理論水平;另一方面,認真學習新課改理論,努力提高業務能力,參加自學考試,努力提高自己的學歷水平。通過學習,轉變了以前的工作觀、學生觀,使我對新課改理念有了一個全面的、深入的理解,為本人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打好了基礎。

二、以身作則,嚴格遵守工作紀律

一方面,在工作中,本人能夠嚴格要求自己,模範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曠會。另一方面,本人能夠嚴格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關心愛護學生,不體罰,變相體罰學生,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係,在學生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強化常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本學期,本人能夠強化教學常規各環節:在課前深入鑽研、細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結構、重點與難點;瞭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力求在備課的過程中即備教材又備學生,準確把握教學重點、難點,不放過每一個知識點,在此基礎上,精心製作多媒體課件,備寫每一篇教案;在課堂上,能夠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研討,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在課堂教學中,貫徹新課改的理念,積極推廣先進教學方法,在推廣目標教學法、讀書指導法等先進教法的同時,大膽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嘗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得到充分的發揮,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四、加強協調,狠抓羣體育人工作

從教導處工作的分工,本人主要負責八年級年級的各項工作,因此,本人能經常與本組的教師聯繫,積極參加年級組及政教處組織的各項活動。同時,本人加強與同備課組教師之間的聯繫,儘可能的抽時間與同備課組教師研究教材、教法,共同備寫教案、製作課件、出試卷。本人還積極參與羣體育人工作。嚴格按照學校和年級組的要求,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和學風教育,隨時校正學生的不良行為。特別是按照年級組的要求,在課間十分鐘加強對學生的管理教育,使所任課班級學生的課間行為大為規範;並認真負責所承包區域的衞生工作,為學校的羣體育人工作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五、正視自我,明確今後努力方向

1、進一步加強對新課改的認識,在推廣先進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2、狠抓檢查,落實對知識點的掌握。將差生時時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3、加強學生的閲讀訓練,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思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採取措施,加強訓練,落實知識點。

5、加強對學生的管理教育,努力教學提高成績。

6、加強與科任之間的聯繫,共同解決所任班級班風學風方面存在的問題。

數學文化心得體會 篇12

一學期即將過去,可以説緊張忙碌而收穫多多。本人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在繼續推進我校“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課程標準走進教師的心,進入課堂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許多新的要求。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有效的學習,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課程實施建議有更深的解。

二、課堂教學,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

本學期本人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本人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把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組織“自主——創新”的教學模式。在有限的時間吃透教材,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反覆聽評,從研、講、聽、評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突出過程性,注重學習結果,更注重學習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這説明:設計學生主動探究的過程是探究性學習的新的空間、載體和途徑。

努力處理好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以科研促課改,以創新求發展,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運用為重點,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三、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我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定性採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什麼,獲得那些進步,具備什麼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抓實常規,保證教育教學任務全面完成。

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管理,進一步規範教學行為,併力求常規與創新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嚴謹、紮實、高效、科學的良好教風及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

從點滴入手,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找資料,精心備課,努力創設寬鬆愉悦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學生知識,更教會他們求知、合作、競爭,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確有所得,向40分鐘要效益;分層設計內容豐富的課外作業,教法切磋,學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隨機教研的話題,紮紮實實做好常規工作,做好教學的每一件事,切實抓好單元過關及期中質量檢測,班裏抓單元驗收的段段清,並跟蹤五名好差生進行調查。為使新課程標準落實進一步落實,引到老師走進新課程,拋磚引玉,對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及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體現,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空間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優化筆試題目的設計,設計知識技能形成過程的試題,設計開發性試題,設計生活化的數學試題,真正將考試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提高改進教學的手段,並對本班前後5名學生跟蹤調研,細緻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學生的情況,找準今後教學的切入點,查漏補缺,培優輔差,立足課堂,夯實雙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