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閲讀心得體會(精選1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9.36K

2022閲讀心得體會 篇1

兒子出生,讓我無比震撼,快樂過後養子的辛勞接踵而至,表示壓力山大。兒子上幼兒園,讓我如釋重負,輕鬆過後教子的責任並未轉移,表示壓力比山大。

2022閲讀心得體會(精選12篇)

目前兒子在上幼兒園,但看看上國小的侄兒,我仍然深感極度恐懼。因為現在大多數家庭的孩子只有一個孩子,難管,難教不言而喻。為此我儘量多的去找一些關於孩子教育方面的書籍閲讀,希望能對我這個小家庭有所幫助。當然大多數教育類的書籍都能給我帶來一些收穫,但對我心靈的衝擊遠沒有最近看的一本書來的強烈。

這本書叫《一個孩子的戰爭》,是武漢作家徐世立撰寫。徐世立先生不是教育家,他寫的不是教育專著,他只是將家長與孩子的成長過程記錄下來,講述家長的期待反覆於天堂地獄之間的歷程,講述家長成熟的代價不亞於一場戰爭,而且這場戰爭除了同敗或共贏,沒有第三個結果。

在書中,徐先生有一句話我深以為然。他説:孩子吃的苦頭是在代父母受過。徐先生想通過本書與兒子和解,達到真正的父子同心的境界。的確,一個孩子的家庭,家長本身是不成熟的,家庭結構是有先天缺陷的,需要家長思考的問題會更多,需要家長付出的代價會更大,但是並不是説思考得更多就是干預得更多,更多的代價就是更大的回報。其中尺度的把握,分寸的拿捏,實在需要家長們好好研究和琢磨,因為不一樣的家庭,不一樣的環境,不一樣的孩子,這個度真不一樣。

徐先生認為孩子4歲前交由岳父岳母帶大是錯誤的源頭,老人恣意寵愛,父母之愛缺失,熔鑄了一個心理失衡、性格複雜的稚子。這一點我也認同,我兒子從出生一直是由我和他媽媽帶,雖然有些日子幾近崩潰,但兒子心理健康、性格開朗就已經是對我們最好的回報。當然孩子也會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我認為那只是人性使然,只要善加引導,必不成大患。

書中有一章的題目是:墮落從電腦開始,我相信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對這個題目感興趣,我也不例外。徐先生開始不同意購買,孩子他媽妥協了,理由是電腦需要善加利用,不會用不行,沉迷遊戲更不行,所以要在眼皮底下監控,結果監控失敗。那麼可能有很多家長要説,咱家的孩子怎麼就監控住了呢?要知道咱們家的孩子才4歲多,徐先生給兒子買電腦的時候,他兒子已經14歲了。我理解,徐先生在源頭上淪陷,造成後期步步被動,嬰幼兒期性格習慣培養缺失,國小期間嚴格要求、重點培養、壓迫式管束教育,終於在中學叛逆期敗在電腦上,實在比較合乎常理。在這裏我並沒有幸災樂禍之意,我以為,家長不能將錯誤歸咎於孩子,作為成年人的家長應該在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先教育好自己,並掌握儘可能多的教育常識,不要讓自己的無知在孩子身上報應,那是不負責任的做法,最終家長也要付出代價。雖然徐先生很後悔沒有將孩子留在自己身邊撫養,但是就算徐先生將孩子留在身邊,如果沒有學會做父親,結果仍然好不到哪裏去。既然為人父為人母就必須擔負起教育子女的責任,父母教育是任何社會教育無法取代,無法彌補的教育。寫到這裏我再一次表示壓力比山大,但再大也要扛起,因為父愛如山,孩子需要父親撐起一片開闊的天地,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試想,如果徐先生沒有將孩子送給老人撫養;如果徐先生能給孩子更多的父愛;如果徐先生能儘早提供電腦給孩子使用,並善加引導;如果徐先生能陪孩子玩一玩遊戲。也許後面本不該發生的事情就真的不會發生。然而,歷史是不能假設的,生活也沒有那麼多如果,所以無論孩子多大,也許還在媽媽肚子裏,家長們都要做好為人父母的準備。因為孩子們再大的錯誤,説到底第一責任人和第一受害人還是父母。稚子無錯,先反省自己吧!

徐先生的家庭,在孩子上高一的時候接近崩潰,徐先生嚴重失眠,孩子他媽以淚洗面,孩子已經厭惡閲讀、消費無度、軟硬不吃、油鹽不進,怎麼辦?徐先生無奈送兒子去擇差教育集訓營,那裏用大家無法想象的辦法拯救孩子。大家不禁會問:徐先生的兒子救回來了嗎?後來會怎麼樣?孩子考上大學沒有?現在情況如何?限於本文篇幅,我無法一一説清,請各位感興趣的家長自行購買閲讀,無論您處於什麼狀態,我相信您都能從《一個孩子的戰爭》這本書中得到某些啟發。在這裏我要代表閲讀過本書的我認識的或不認識的家長們,感謝徐世立先生無私的將自己的親身經歷撰寫成書,讓我等後來者借鑑,這需要何等胸懷,何等勇氣。最後,祝家長們教子有方,壓力不大。

2022閲讀心得體會 篇2

作為教師要有終生學習的理念,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要讓知識與頭腦具有與時俱進的時代特徵。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用全新的知識和全新的理念來教育富有時代精神的學生,你的教育才適應時代的發展的要求,千萬不要井底之蛙、夜郎自大、故步自封。作為教師要學會學習和閲讀,在博覽羣書中思考、積累,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思想,拓寬文化的視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教師尤其要閲讀經典,與人類的思想家、教育家對話,學習他們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養,尤其要提高人文素養,並在此基礎上培養科學精神,這是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發展的基礎,也是教師成長的必備條件。個人素質就成為了能否勝其重任的關鍵因素,而在這其中“人文素養”又是其關鍵之關鍵。我在平時的教學中非常深刻的感受到教師的人格魅力和榜樣示範作用對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及道德標準的巨大影響力。我也儘量從各種方面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

下面我就談談看了教師人文素養《教育的真諦》一書後,我對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一些理解和感受。

陶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就是指是什麼樣的生活就是什麼樣的教育。生活教育反對殺人的種種考試,教人讀活書、活閲讀。生活教育也不教學生吃人,不教人升官發財,只教中國的民眾起來做自己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做人中人。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最終教育目的不是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個“高分低能”的書呆子,而是要實施創造教育目的。教育是為了學生“手腦雙揮”“手腦聯盟”“手腦雙全”,這就是創造教育所達到的目標,又是創造教育目標得以實現的手段。陶先生就提出了“在勞力上勞心”、“教學做合一”的主張。可以這樣説,“手腦雙揮”是陶行知創造教育的精髓。他在《手腦相長歌》中寫到:“人生兩塊寶,雙手和大腦。用腦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腦,飯也吃不飽。手腦都會用,才算是開天闢地的大好佬。”這是他創造教育的目的的集中體現。就教師而言,教師的創造,不像宗教家、戀愛至上主義者、美術家,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愛人。教師“所要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陶先生指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説得正確些,先生創造學生,學生也創造先生,先生、學生合作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又説教師創造教育的目的,是要創造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和創造的理論與技術。我想這是每一位教師最大的理想吧!

美術課程標準中提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美術教材中的圖片大多來源於生活實際,而個體又是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在社會中,與自然和社會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學生在接受學校教育之前,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經驗和知識,對於不少事物也有了自己初步的看法,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生活教育。

教學與生活教育是雙向互動的,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主動參與,採取合作學習、小組學習等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促使學生積累更多的生活體驗,讓學生體驗到生活的樂趣。生活是教育的海洋。陶行知先生認為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即教育之場所。有生活就有教育,讓我們的教育伸張到大自然,伸張到我們的生活中去。

最後我想以陶行知先生的話作為結束語:

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2022閲讀心得體會 篇3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作為《激流》三部曲之一,透過對一個大家庭的描寫折射出對舊社會舊制度的厭惡與憎恨。

《家》這部分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閉塞的內地——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用巴金老先生自己的話説:他“所要展示給讀者的乃是描寫過去十多年間的一幅圖畫”。高氏豪門外表上詩禮傳家,書香門第,但掩蓋在這層帷幕之後的,卻是內部的相互傾軋,明爭暗鬥,腐朽齷齪,荒淫無恥。為了維護這個作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臨崩潰的家庭,以高老太爺和高克明為代表的那些衞道者,竭力奉持着禮教和家訓,壓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犧牲青年為代價。這就又加深了新與舊、當權勢力與被壓迫者的矛盾,並使年輕人遭受巨大的痛若。在《家》中,就有梅表姐的抑鬱致死,瑞珏的悲慘命運,鳴鳳的投湖悲劇,婉兒的被逼出嫁……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無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禮教、迷信迫害的結果。作者通過這些描寫,表現了深切的同情和悲憤,並向垂死的制度發出了“我控訴”的呼聲。

本書向我們充分的展現了封建社會家庭的面貌,封建的思想意識把人們一個個逼上了絕路:大少爺“高覺新”終日思念“梅”;“鳴鳳”因被迫婚自盡;“覺新”的表妹因大人思想保守,有病不能及時醫治,最終死了。當今社會,新的思想意識層出不窮,現在的思想是開放的,並不侷限於傳統的觀念,新的資訊通過各種渠道傳送到我們面前,開拓了我們的視野,給我們灌輸了最新的有益的思想意識;變封建為開放,變傳統為創新,變專制為民主,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在巴金的《家》中,在那封建社會中,不敢像我們那樣開放,不敢創新,沒有民主;但現在有了,還有了互聯網,有了電視,有了計算機,有了……有了很多可以讓我們瞭解最新資訊的渠道,這一對比,證明了社會在發展,人類文明在進步,精神境界在不斷的提升着。我們可以向《家》裏面的“覺民”、“覺慧”學習,接受更多的資訊,敢想敢做;還要以《家》中的“覺新”為借鑑,不要一味的盲目的順從,否則到頭來還是苦了自己,要為自己的理想去奮鬥。巴金痛斥了人與人在交往中黑暗、違心和奉承,通過三兄弟間性格的不同和對未來社會的不同看法進行了層層更加深入的分析。

在三兄弟中我最欣賞的是老三覺慧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一定會過去,舊制度一定會被捨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就像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註定着他們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老大覺新的性格用現在的話來説就是懦弱到極點的那種人,在以前就稱他為“無抵抗主義”,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導致他身邊最親的人死的死,走的走。雖然他感到無比的痛苦,但這種痛苦卻並沒有讓他改變自己的性格,只是在思想上有了些許轉變,但這種轉變並不足以讓他有所行動,他還保留着那分懦弱。而三兄弟中的老二覺民則是站在覺慧那邊,但他並不象覺慧那樣衝動,有着沉穩的性格,在必要的時候也回積極主動的爭取幸福,從這點上來説我還是很欣賞他的。因此在整個大家庭中,只有覺民和覺慧站在同一陣線上的,其他人則全是舊社會,舊體制的擁護者,可見覺民、覺慧和這個大家庭的隔閡有多麼深,所以覺慧除了恨透了這個舊社會、舊體制外,也恨透了這個只有舊體制和舊制度的大家庭,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以此表明他抵抗這個舊社會的決心。

而今天我們的家,家裏面我們成為了中心,父母長輩為我們而日益忙碌操勞,我們經常是坐享其成。更有的孩子連家務活都不懂得做,不懂得為父母分憂,甚至還常常抱怨父母“沒有給最好的條件”。但是事事父母徵求和尊重我們的意見,寵愛並且溺愛我們,我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即便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我們並沒有意識到應該滿足,應該回報他們。看了《家》以後,我們為之反思,我們生活在如此幸福的今天,是否應感覺到慶幸,感到快樂,感到幸福,並不斷努力,用自己最完美的成就來回報父母長輩們為我們的付出呢?不管怎樣,今天的我們比過去的他們要幸福,我們的生活中沒有硝煙、沒有戰爭、沒有奴役、沒有飢餓……儘管生活中還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但是我們已經比他們原來的生活狀態好了很多,很多,我們應該好好珍惜這如此不易的幸福生活!

美好的生命的毀滅控訴了封建家庭的腐朽的黑暗,而先進的青年一代的覺醒和反抗,為新時代的青年點亮了前行的明燈。太陽普照大地,總有黑暗的角落:社會再文明,總有迂腐的潛伏。倘若處在陰暗迂腐的現實之中,那麼時代的新青年就應該繼承和發展那永不退色的五四精神,用他的光芒驅散現實的黑暗。

2022閲讀心得體會 篇4

我看過很多書,有西遊記,三國演義……但是,讓我記憶最深的還是〈〈夏洛的網〉〉。

文章講述了一個十分動人的故事,在朱克曼的穀倉裏,快樂地生活着一羣動物,其中小豬威爾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摯的友誼。然而,一個最惡的消息打破了穀倉的平靜:威爾伯未來的命運竟是成為燻肉火腿。作為一隻豬,悲痛絕望的威爾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運了,可是,看似渺小的夏洛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徹底逆轉了威爾伯的命運,但,蜘蛛夏洛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

文中讓我最感動的是蜘蛛夏洛,它為了朋友不惜一切代價,而不求回報。當聽到小豬威爾伯要變成燻肉火腿時,夏洛毫不猶豫地説:”我救你。“這簡潔的一句話讓威爾伯重新燃起了希望,雖然它也難相信,一隻小小的蜘蛛能挽救它的生命,但它覺得很幸運,有這麼一個忠誠的朋友,讓它感覺到了友誼是天下最稱心的東西,威爾伯永遠也忘不了夏洛,它雖然熱愛自己的子孫,可是,誰都沒有能代替夏洛在它心中的位置。

《夏洛的網》一直讓我深深地感動着。動物和動物之間的友情是那樣美好!人間可能從來沒有這樣的友誼,不要報酬,不要感謝,對朋友做那麼多,這種友誼是無法形容的。動物也能這樣,我們人類更應該這樣,在朋友有難時,要伸出友誼之手,互相幫助,互相關懷,不能用金錢來衡量友誼。人的生命中除了親人的關懷,還有友誼也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友誼,也許你的人生會十分孤獨,生活十分無趣。但願人間處處能有像夏洛和威爾伯這樣的友誼。

2022閲讀心得體會 篇5

在莎士比亞所有的作品裏,四大悲劇之一的《哈姆雷特》,深深震撼着人們的心靈,這是一個關乎命運與性格的悲劇,一首人性的凱歌。它在思想內容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深刻地揭示出封建社會末期的罪惡與本質,同時,我們頻繁地看到了一個詞——命運。它像影子一樣和我們不離不棄,又似陽光一般温暖人心,邂逅讓人變得幸福卻也傷痕累累,但更多時候,命運像夢魘一樣深邃而窒息。霍拉旭在戲劇的第一幕、第五場的露台的一部分有這樣一句話“上帝的意旨支配一切”,這……註定是一個無解的棋局。

戲劇是人生的放大,人生就如一場戲。無論你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當你經歷了一段豐富而深刻的精神生活,重新發現了一個全新的自我,你總是能在《哈姆雷特》裏找到一些你會覺得那似乎應該是屬於永恆與不朽的東西。

因為它談到了人生的抉擇,談到了選擇的人生之路——面對正義、愛情、責任,一顆矛盾而又決絕的心,在那樣一個混沌的世界裏毅然背叛了命運,堅守住了他的正義。在某種意義上來説,他的經驗也代表了我們自己的經驗,他所面對的命運在我們人生的某個階段裏也是我們所要面對的。

哈姆雷特是不完美的,有時他的抉擇是非理性的,熱血中正義的沸騰讓他失去理智,比如當他在激怒之下一劍刺死他誤以為是國王的波洛涅斯時。然而或許正是他這種不理智的抉擇,這種人性的弱點,讓我們從心底裏接受和認同他的藝術形象,因為我們常常可以在自己身上看見他的影子……

2022閲讀心得體會 篇6

星期天媽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白雪公主》,內容讓我很感動。

美麗的白雪公主善良可愛,可惜一出生就沒了母親,父親給她找了個繼母,邪惡的繼母嫉妒白雪公主的美麗,讓獵人殺掉白雪公主,幸運的白雪公主化險為夷逃過了這一劫。因禍得福遇到了七個小矮人。繼母得知白雪公主還沒死,便大發雷霆。研製了一把毒梳子。這下繼母要親自出馬殺掉白雪公主了。她化裝成一位賣梳子的商人,正好七個小矮人不在家,她先環顧四周,沒看到人才敲門“咚咚咚,咚咚咚。”白雪公主打開門,繼母把有毒的梳子在白雪公主烏黑的頭髮上梳了幾下,白雪公主立刻暈倒在地。七個小矮人回來發現暈倒在地的白雪公主,馬上從白雪公主烏黑的頭髮把毒梳子拿掉,白雪公主才醒過來了。“什麼白雪公主還沒死!氣死我了,看來我只好放最後一搏了。”繼母又研製出一個毒蘋果,只有得到王子的吻,才能醒來。她化裝成一位老奶奶,騙白雪公主吃下了毒蘋果,繼母掉下了懸崖。矮人們回到家,傷心欲絕,就在這時王子出現了,他救了公主,從此他們過着幸福生活。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邪惡的繼母得到了惡報,善良的白雪公主得到了善報。

2022閲讀心得體會 篇7

剛讀《城南舊事》,總是覺得裏面描述的場景很難拼湊出來,好多東西似乎離我很遙遠,但慢慢地,作者生動而形象的描述,讓我漸漸地走進了書裏,看着英子在城南度過的幸福童年,它們就像是一股細流靜靜的,慢慢地滲入我的腦海中∶緩緩的駱駝隊、惠安館、衚衕地井、鬧市僻巷、草垛子、這些地方所出現的人物:冬陽下的駱駝隊、井邊的小夥伴妞兒、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躲在草垛裏的小偷、斜着嘴笑的蘭姨娘、不理“我們”的德先叔、和“我”朝夕相伴的宋媽以及最後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都與“我”建立下了深厚的感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築成的,但是他們都是在歲月的步影中消失了。童年美夢,頓然破碎。可以説,童年時的每秒每刻都是一個人的重要的段落。

相比之下,雖然我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但英子的童年卻過得更加真實、純樸,精彩。當讀到英子和惠安館的瘋女人玩時,我真擔心秀貞會不會做出傷害英子的事;當看到英子知道自己的好夥伴妞兒就是秀貞的女兒時,英子不僅僅幫助他們母女重逢,還將自己的生日禮物——鑽石表和媽媽的金手鐲送給他們當作盤纏去尋找思康叔。此刻,我的心中湧起陣陣暖意,一個六歲的孩子竟懂得友誼,懂得愛,這大概是一種來自生活的力量鼓舞着她在成長吧!讀着讀着,我的心時而心驚肉跳,時而輕鬆自在。我覺得很奇怪:難道英子不害怕秀貞嗎?看到最後,我才明白;她的童年之所以精彩,是因為她有一顆純潔淨化的心靈,正是她有了這一顆心,她的童年才幸福。那是真正的,無憂無慮的,不折不扣的快樂。

可以説,她的思想像金子一樣閃光,像瑪瑙一樣純潔,像水晶一樣透明,像牡丹一樣鮮豔。而我們二十一世紀的主人們,隨着科技的發展,腦子也越來越複雜了,網絡侵蝕了我們大腦的靈魂,使得我們不能像英子一樣擁有快樂,童年便在時光的步影中消失了。隨着祖國的日益強大,我們要有責任感,勇於挑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2022閲讀心得體會 篇8

《變形記》是由主人公格里高爾一覺醒來變成了一隻大甲殼蟲為開始的。

這個故事的開頭真是有夠荒誕的,一個好端端的人睡一覺醒來就變成了醜陋的蟲子,不得不説也正是這個荒誕的開始才將那個社會的矛盾給凸顯了出來,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表現出了十九世紀西方現代文明掩蓋的種.種弊端給人們帶來的種.種心靈傷痛。從很多格里高利的心理描寫中都可以看到主人公善良的一面,但是從後面的他的親人對他的態度上也更襯托出主人公悲慘的人物命運。

1、表現出了人與社會的矛盾。

故事的背景開始在西方工業革命,《變形記》中格里高爾所不能邁出的卧室,同樣也是人類異化的生存環境,變成甲殼蟲的格里高爾面對着自己向四面八方揮動的小腿,他自己都完全無法控制。人不能成為自己的主宰,這也正是顯示出這個物化的社會對人們的限制。當然不僅僅因為他已變成甲殼蟲,更因為殘酷的現實使他越來越遠離了社會的中心。其實現實就是那些在格里高爾變成甲殼蟲後無法實現的事情,比如説他艱難的想從牀上起來卻不能,他艱難的走到門口,想開們卻不能。現實對人的束縛太深,壓抑太重,在社會中人永遠都被社會所控制,社會競爭激烈,外界帶來的壓力,導致人生存環境的惡化,生存狀態的惡化,這就使得人與社會的矛盾更加的深化。人蜕化為沒有感情的社會工具。其實這種無形的人與社會的矛盾不只在工業革命時期存在的,處在哪個社會背景下都有的,它也可以表現為人自身的格侷限制和整個大環境的不容...

2、表現出的人際關係的無情與冷漠(甚至包括最親的家人) 。

人們的關係在金錢利益面前變了味道,也就是説人際關係在那個社會被異化了,失去了那種單純真摯的情感。被異化了的社會關係也加深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從《變形記》中我們就看到了人與人關係的異化,公司同事對他的苛刻無情,以及格里高爾家人對待格里高爾態度的轉變上。在格里高爾剛變成甲殼蟲後,母親看到他是都嚇的大叫起來,下意識的往後退步,撲到父親的懷裏,父親更是拿着手杖將格里高爾往屋裏趕,時間久點,妹妹不再像以前那樣經常給格里高爾送飯打掃屋子了,甚至不關心格里高爾是不是吃了飯。這些狀況與格里高爾當推銷員時憑自己的誠實勞動養活全家時,家人所表現出得感激熱情產生了極大的反差,並且隨着家庭經濟狀況的惡化,成員的辛苦勞作越來越討厭主人公甚至想至他於死地。最後格里高爾死去時,沒有一點悲傷和惋惜,卻給家人帶來輕鬆的心情,“讓我們感謝上帝吧”;家人如釋重負,因而到郊外去的旅途中感受到了“充滿温暖的陽光”。不知道“懷着温柔的和愛意,責任心想着自己的一家人”的格里高爾作和感想?親情本應是世上最純潔最無雜質無私的情感,但在金錢和無情社會的面前依然變得冷漠與自私甚至殘忍。

這點是最讓我傷感的,引人深思的,冷冰冰的現實告訴我:人活着就要有用!對周圍人有益,不然會引人厭惡嫌棄,當作累贅的。事實總逼人獨立堅強起來,活着根本不存在長久無憂的安樂窩。回到我們周圍的圈子裏也是一樣的,有時你穿身不合時宜的衣服,説錯句話,被男友甩了.....都會被人嘲笑當噴子呢,更不要説當你突然變醜,生活不能自理,變成個怪物了呢?

2022閲讀心得體會 篇9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剛拿起這本書,我便被裏面的情節與人物所深深吸引。

《三國演義》主要寫了東漢末年,漢室衰弱,黃巾起義。以劉備、曹操、孫權為首的蜀、魏、吳這三個政治勢力開始了統一天下的戰爭。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劉備三顧茅廬、孫曹的赤壁之戰。每一次戰爭,都令人感到驚心動魄;每一次戰爭都是勇氣與智慧的考驗;每一次戰爭,都令我們變得亢奮起來了。最後,曹操之子曹丕統領了中原,結束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讀完這本書後,我被這生動的情節所打動和那有血有肉的人物所感染。它展現了社會的爾虞我詐,表現了人們對各個階級與人物的讚揚與憎恨。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被刻畫得惟妙惟肖,有情有義。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要數虎威將軍趙雲了。他身高八尺,濃眉大眼,騎匹汗血寶馬,提把鋼槍。他不僅威風凜凜,還有萬夫不擋之勇。在長板坡,他手持武器,就是因為為了保護阿斗,而在這千軍萬馬中開闢一條血路。他砍倒兩面大旗,殺死名將五十多,士兵被他殺死無數,可見是多麼勇敢啊!是啊!在現在社會生活裏,是這些勇敢的人,為了大家和平友愛的生活,而去幫助他人,挺身而出。就説説周傳金吧。他在上海時,看到小偷正在偷別人的手機時,路見不平,猛地衝上去,死死抓住小偷的衣領,一邊大聲喊叫,一邊把小偷往旁邊的地鐵站務窗口拉。小偷一心想着逃跑,在周傳金手上砍斷了八根肌腱,血流如注。但他仍然堅持着,直到保安趕來。看到這個場面,我被震撼了,我明白了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只要我們與趙雲一樣,敢於去搏鬥,去幫助他人,並有具備不屈不撓的精神,便能成功。“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的,英雄如浪花一樣,一個一個出現在我們身邊。

《三國演義》的情節與人物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2022閲讀心得體會 篇10

最近,我懷着崇敬的心情再次翻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讓我再次飽食一頓豐盛的精神大餐。

小説講述了保爾·柯查金從一個不懂事的少年到成為一個衷於革命的布爾什維克戰士,再到雙目失明卻堅強不屈創作小説,最終成為一塊堅強鋼鐵的故事。我非常欽佩主人公保爾那種堅強的毅力與百折不撓的精神,四次面對生與死,卻毫不退縮,努力面對苦難,時刻為革命事業而奮鬥。試問是不是所有人都想成為鋼鐵?

那到底怎麼才能“煉”成一塊好鋼?保爾説得好:“要抓緊時間趕快生活,因為一場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個意外的悲慘事件,都會使生命中斷。”其實,生命的開始與結束就是一場“煉”鋼的過程。

世上少有一帆風順的事,而失敗卻隨時會有,否則,那些“發明家”“文學巨人”的美名豈不輕易地落到每個人的頭上去了?綜觀歷史,那些出類拔萃的偉人之所以會取得成功,正是因為他們能正確對待失敗,從失敗中獲取教益,從而踢開失敗這塊絆腳石,踏上了成功的大道。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生的成功不計其數,—生的失敗更是不計其數。他曾為一項發明經歷了八千次失敗的實驗,他卻並不以為這是個浪費,而是説:“我為什麼要沮喪呢?這八千次失敗至少使我明白了這八千個實驗是行不通的。”這就是愛迪生對待失敗的態度。他每每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在“煉”中成為鋼。

人生如同“煉”鋼,只有在“煉”的過程中,才能發現自我,磨練自我。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讓我們重塑“保爾精神”,走向美好的明天!

2022閲讀心得體會 篇11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名字叫《窮人》的文章。作者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

文章主要寫了:在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漁夫的妻子在屋子裏縫補,他的丈夫不顧惜身體,冒着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已經很晚了,丈夫沒有回來,她非常擔心,就提着馬燈走出門,想看看燈塔的燈有沒有亮,丈夫的小船能不能看見。這時,她想起了生病的女鄰居,就去看她。卻發現躺在牀上的女鄰居已經死去,她的身邊還有兩個幼小的孩子。她連忙把孩子抱回自己的家裏。可是,自己家也很窮,還有孩子,如果再多養兩個孩子,那生活……不知丈夫會不會同意。漁夫回來了,她把事情告訴丈夫,善良的.丈夫和妻子決定撫養那可憐的孩子。

學完這篇文章,我明白了,有的窮人,雖然很窮,但他們有愛心,有道德,很勤勞。其實他們才是真正的富翁,他們是精神上的富翁。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

2022閲讀心得體會 篇12

詩人借木棉和橡樹,來呼籲平等,自由,和諧,同甘苦共患難的真情。愛你不是因為你可以給我帶來更多的利益也不是因為你我可以站在更好的舞台,仰望更廣闊的天空。和你在一起不是隻給你帶來新鮮感,也不是隻把我的優點整日的在你面前展示。和你在一起不是單純的為了某一方面,也不是為了讓你現在我的肩膀上看得更遠。愛你不和你有很遠的差距,我想和你在一起,無論是風雨還是艱難險阻,都願意給你依靠和陪伴。我希望和你希望是一棵樹,跟緊緊的抓在一起,葉很好的相融,不管我們需要面對什麼,都要對生活用心的微笑和致意,即使沒有人懂,我也要和你終身想依。你的一切我都愛。

詩中所表達的愛不僅是純潔的,更是偉大的和高尚的。這樣的愛情有共同的偉岸和高尚,走共鳴的思想和靈魂,紮根於同一塊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