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心得及感悟(精選2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5.43K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心得及感悟 篇3

自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通過對重點內容的學習,記讀書筆記,摘抄系列重要論述,特別是在學習《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重要論述摘編中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有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重要論述,對照現實中的各種浪費現象,感觸很多。作為一名基層黨員領導幹部,不論在何時何地,都要把節約當作一種素養,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表率。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心得及感悟(精選27篇)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家的強大,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擁有的物質財富日益增多,衣食住行己不再是太多人的難題,日子可謂一天過得比一天的好,很多的人,不論老少、男女,好多時候似乎都忘記了以前困難時期過的苦日子,“節約”兩個字不在是父母或老師教育人的口頭禪。浪費也不再是常遭世人指責的不良社會行為,畢竟不論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浪費似乎己成為人們的一種行為和習慣。

今年春節,閒暇之餘,上網看新聞,不意間,觀看了馮小剛導演拍攝的賀歲電影《1942》,電影改編自劉震雲的小説《温故一九四二》,講述的是1942年的河南大饑荒,300萬人在飢餓和戰亂中死於非命的故事。電影中一個個悲慘的場景讓人窒息,那場苦難民族災難,這雖與當下燈紅酒綠不甚和諧,但每一個看過影片的人都會深陷於一場內心的煎熬。回到現實中,豐盛的一頓頓年飯,吃了家裏的,還吃了親朋好友家的,還有婉言推掉的,反差巨大,感悟頗多。

生逢其時,自己正趕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春風。可家裏兄弟姐妹多,加上爺爺、奶奶和外婆,一家老小剛好滿十。記憶中的生活不像想象中的那麼好,木甑子中的飯一分為二,粗米飯歸老的和小的,包穀飯歸父母,桌子上的菜,除了過年過節和家裏來客人外,一般不會超過三個,多半也是以素的為主,偶爾煮上點臘肉就算是打個“牙祭”。由於油葷少,那個年代普通不過的雞樅,要吃上一頓反而成了奢侈。記憶中,就發生過,父母叫去割牛草,揹回來的不一籃草,而是一籃雞樅,被父母狠湊一頓的事情,在六、七月,因吃怕了仙女菜,故意把滿園子的仙女菜弄死,遭到父親暴打。過年時,因父母給的錢數量甚少,買不到幾封鞭炮,硬要聽完別的同伴放完了,才捨得把自己的鞭拆散了一個一個的放,樂得不知其所。哪像現在,不分時候,只要高興,不論是紅白事,還是起房開業,鞭炮一放就一整夜,搞得滿城烏煙瘴氣,一城人不得安寧。

父母均出生在舊社會,過怕了窮日子,同樣經歷了1942年那樣的缺吃、少穿的年代,吃過樹皮、挖過草根、熬過玉米殼。母親為了讓我們兄弟姐妹不管生活條件如何好都要記得節約,不要忘記過去的苦日子,一到過年都會給我們講外婆的故事。那是發生在“增百致富”年代的事,當時外婆和母親相依為命,家裏窮得連飯都吃不上,想要吃上口肉簡直比登天都難。一天“增百致富”工作隊來到村裏,為了改善伙食,幾個湊了點錢,跟村民買了只雞就在外婆家煮吃。幾個人三下五除二把雞殺好,放在火上煮,就匆匆忙忙的指導工作去了。外婆想想村裏一個個因營養不良,瘦得像火柴棍一樣的孩子們,做出了一件一輩子都違心的事來。那就是把工作隊煮雞肉的火給撤了,等到他們快要回來的時候,又趕緊把火給添上。不知情的工作隊,不管使多大的力氣怎麼也拿鍋裏的雞肉沒有辦法,只有在埋怨聲草草吃完雞肉。等工作隊出村走遠了,外婆膽戰心驚的把工作隊丟在地上的雞肉用清水洗了一遍又一遍,連同鍋裏剩下的用大火煮熟後,分給了村裏的孩子吃。後來外婆每逢跟母親説起這件事,心裏都還存餘悸,要知道,在那個年代,跟工作隊開這個玩笑,是要挨批斗的。還有一件就是母親在煮飯炒菜的時候,多用了一塊臘肉油,外婆硬是把油從鍋裏撈出來,嚴肅的批評母親“大手大腳”,不怕吃了上頓無下頓。

現實生活中,母親講的故事,難以讓人相信,可在那些物質匱乏的年代,像這樣的事又舉不勝舉。不能否認的是,我們的社會發展了,各方面的條件優越了,很多人就開始鋪張浪費起來了,能在生活中能自覺踐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人己經少之甚少。節儉是維持人類生存的必需,節儉是持家之本,節儉是安邦定國的法寶,勤勞節儉有利於防止腐敗,節儉能降低社會生產成本。不論是一個家庭還是一個單位,無論物質生活條件優越與否,都要時刻牢記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時常想到我們生活的周圍還有不少的貧困地區、貧困家庭、流浪人員還需要有飯吃、有衣穿、有住處、不挨凍。節儉是一種美德,更是一個人有素養的體現,也是我們每一個人不可或缺的優良品質。如果一個社會奢靡之風蔓延,無論物質上如何發達,也難免會造成巨大的浪費,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甚至使社會風氣敗壞。如果奢侈豪華、驕奢淫逸成為一種“時尚”,那就是一種悲哀了。勤儉節約一時不可忘,一日不可脱離。只有我們用行動扔下講排場、講面子的“遮羞布”,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大力倡導勤儉辦事、勤儉建國,那麼,我們才是一個有修養的人,才是受人尊重之人。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心得及感悟 篇4

我國是嚴重缺水的國家,這是人人皆知的。北京市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作為北京人,我們更應該加強節水意識了。

看着那些白白浪費的水,我很是着急,網上應該很多節水的方法吧。我猜想着。打開電腦後,果然不出我所料,節水的方法像石子一樣,數也數不清。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這幾個:

一、在洗澡時,打沐浴液和洗頭膏的時候,要把熱水器的水龍頭關上,要衝時再打開。

二、喝剩的茶水不用倒掉,可以用來擦桌子。

三、洗腳的水可以用來衝馬桶。

四、要洗的衣服數量少時,就不要再用洗衣機,儘量用手洗。

這些辦法既簡單又適用,雖然我只記得四個,但是它們已經能讓我們全家省很多水。

知道了就要做。計劃從現在開始實施。先從我做起。每次洗澡我都會在打沐浴液時關掉水龍頭,沖洗時再打開。媽媽很愛喝茶,但也經常剩茶,我把那些剩下的茶倒在毛巾上,然後擦桌了。洗完腳的水,我就用來衝馬桶。第四個方法更應該告訴媽媽。

我又把這四個方法告訴了全家人和舅舅。一個月過去了,查水錶的阿姨來檢查水錶,果然不出我所料,比上個月節約了不少水。舅舅又跟我説,用茶水擦完桌子後,家裏的空氣又多了一份清新,還省了好多水。

緊緊是一個小小的舉動,就能讓兩家人節省這麼多水,如果所有人都能行動起來,那麼我們這個地球將不再會缺水!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心得及感悟 篇5

“舌尖上的浪費”正成為關注的焦點之一,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觀念重新被更多人接受。上週五,一位新居民孩子給晚報寫來一封呼籲大家勤儉節約的信,晚報也專門作了報道。

作為一名來自四川的五年級學生,付和平在信中説:“浪費食物是一種很不好的行為,我們都應該抵制這樣的行為。”眼下,農曆新年越來越近,親朋好友聚餐機會增多,這時更有必要強調勤儉節約之風,讓文明就餐、不鋪張浪費成為市民們的選擇。

農曆春節長假跟學生的寒假重合,寒假期間也是中國小生做好勤儉節約小踐行者的重要時段。如果全市50多萬中國小生都能從身邊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注意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必將影響巨大。

勤儉節約其實就是要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除了告訴家長,還可告訴鄰居和其他親戚,宣傳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如何讓50多萬中國小生引領各自的家庭成為踐行“勤儉節約”的排頭兵?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非常支持向50多萬中國小生家庭傳達“勤儉節約”的理念,和晚報共同發起“在全市中國小生中開展‘勤儉節約’行動的倡議”。

這次倡議除了鼓勵50多萬中國小生成為“勤儉節約”的踐行者,還鼓勵學生們成為“勤儉節約”的宣傳者。另外,倡議也鼓勵中國小校向學生多佈置一道“踐行勤儉節約”的創意寒假作業,具體方式由各所學校自行操作。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心得及感悟 篇6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告訴我們糧食來之不易的道理。讓我們知道了珍惜糧食的重要性。然而現在的中、國小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父母的呵護,每天過着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把勤儉節約的中華傳統美德全拋腦後,有些學生,常常浪費糧食,糟蹋糧食,還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環境。要知道,倒下的是剩飯,流走的是血汗。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本。”糧食是人們生存的必需品,是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是維護社會穩定與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基本條件,是國家執政興幫的基礎。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也是的糧食消費國,因此,在全球糧食危機日益加劇的情況下,我們不能坐食空山,要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及時做好充分準備,那就是珍惜糧食、節約糧食。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糧食,是我們的生存之本,更是我們的命根子。如果有哪一頓我們吃不上飯,就不能正常學習工作,吃飯是天下大事,糧食對於每一個人來説是多麼的重要。從某種意義上來説,珍惜糧食就是珍惜我們的生命,更是珍惜了人們的勞動成果。古詩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我們生活的地球,可供生產糧食的耕地並不多,而且隨着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被不斷蠶食。就全世界而言,糧食並不富裕。每年都有好幾億人口因貧窮或自然災害或戰亂經受着飢餓。可以這麼説:珍惜糧食就是珍惜生命、珍惜大自然,就是珍惜我們的地球家園。

糧食是寶貴的,要珍惜糧食。這誰都會説,但在現實生活中,能真正體會糧食重要性的人卻並不是很多。在校園裏,我時常看到有些住宿的學生將饅頭咬了一口就隨手扔了,水槽中還有一堆堆白花花的米飯……在他們看來,倒掉一些剩飯剩菜不值得大驚小怪,一點剩下的飯菜也值不了多少錢。他們不知道,這些倒掉的糧食,粒粒都是我們生活在農村的父母用汗水換來的呀!每每看着這些倒掉的飯菜,看着真是讓人心疼!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心得及感悟 篇7

“奢侈浪費真可恥,勤儉節約是美德。”這是爺爺奶奶經常説的話。每當我聽到這話時,我都十分慚愧。

記得有一次,我不僅沒把碗裏的飯吃完,還掉了許多飯粒在地上,爺爺看見了問我;“你學過《憫農》這首詩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詩寫得多好啊!”爺爺又説,“現在世界上有許多小孩,整天餓着肚子,面黃肌瘦,過着衣不蔽體的生活;而你呢,隨意浪費糧食。雖然我們的生活好了,但是節約糧食的傳統不能丟。”我聽了這話,覺得爺爺説的對,勤儉節約的好習慣要從小培養,以後我一定要注意。

還有一次,我看見一件衣服殘舊了,便把它丟在一邊,不穿了。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説:“不是我不買新衣服給你。這件衣服雖然舊了,但還可以穿啊!能用的就用,這是最基本的美德。”

勤儉節約是勞動人民的本色,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這種光榮傳統,我要永遠記住“奢侈浪費真可恥,勤儉節約是美德。”這句話!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心得及感悟 篇8

古往今來,勤儉節約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奢侈浪費的現象在生活中處處可見:水龍頭嘩嘩地流着,卻沒有人理;炎熱的中午,沒有人的辦公室裏,電扇還在轉;每當看到這種現象,我便陷入沉思,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哪裏去了?而有人卻説,在建成小康社會突飛猛進的今天,人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消費理念也日益更新。節約的道德觀念陳舊了,節約的道德要求過時了。在這種錯誤思想的影響下,勤儉節約時下幾乎成了小農經濟思想的代詞。奢侈被認為有派頭,節約反被認為無能。有的人奢侈浪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而享受生活、玄耀消費反而成為部分社會羣體的時尚和生活理念。這讓人不得不歎息社會的發展!

一、何為節儉?

節儉是指能夠不用的資源就儘量不用,能節省的就不要奢侈,但現在的許多人都把這種美德看為吝嗇。節儉其實很簡單:將勉強能穿的衣服縫縫補補接着穿;將辦公室沒有人,但還在辛勤工作的電扇關閉;將嘩嘩作響的水龍頭關閉;在餐廳吃飯時,少量點菜,吃完打包走;將錢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把用來喝飲料、吃雪糕的錢捐給災區的患難朋友。這樣,不僅自己健康,接受幫助的人也會快樂。

如果你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美德,那麼就意味着你證明了自己具有控制自己慾望的能力,意味着你已開始主宰你自己,意味着你正在培養一些最重要的個人品質,即自力更生、獨立自主、謹慎小心、深謀遠慮,以及聰明機智和獨創能力。換言之,就表明了你有生活的目標,你是一個非同一般的人。

要使我國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鬥的時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艱苦奮鬥是我們的傳統,艱苦樸素的教育今後要抓緊,我們的國家越發展,越要抓艱苦創業。提倡艱苦創業精神,也有助於克服腐敗現象。

其實,勤儉節約並不需要很大的勇氣才能做到,也不需要很高的智力或任何超人類的德行才能做到。它只需要某些常識和抵制自私享樂的力量就行了。勤儉節約只不過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意識而已。它不需要強烈的決心,它只需要有一點點自我剋制。減少任何一次感官享樂和快樂逍遙,如少吃一根棒冰或少買一點零食以及鞋子、衣服,就能使一個人在歲月的長河中為其他人節省下來一些東西,而不是浪費在自己身上。

二、何為浪費?

在公共場所,我經常看見有些人,洗完手後不關水龍頭,我便上前去請他們關掉。可他們卻滿不在乎,説:“怕什麼,反正這水費低,再説了,這水費又不要我出錢。”聽了他們的話,我才明白,原來,現在的人看重的是水費,而不是水資源本身。水費貴就節約,水費便宜就浪費,隨着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已漸漸的忘卻了勤儉和節約。

在現實生活中,浪費的現象非常嚴重,就身邊的同學來説,有的同學一味追求新的文具,頻繁地更換文具;有的同學禁不住誘惑,每天都買很多的零食;有的同學經常攀比,炫耀自己的衣物,説起來如數家珍。更讓人感到遺憾的是,浪費在有些同學眼裏似乎非但不是讓人羞恥的事,反而成了一種追求時尚。吃飯只吃幾口就倒掉才顯得有派,好好的衣服不想穿了隨手扔掉才顯得酷。更有甚者,當你批評這些現象時,一些學生甚至説:“我花的是自己的錢,我的東西怎麼處理有沒有損害你的利益,?”“我國是農業大國,這點糧食算什麼等?”更有甚者,睡衣破了一個洞,就馬上扔掉,再去商場買一件。在飯店裏點了一桌子的菜,就吃一點,剩下的也不打包。那些還完好無損的蔬菜就這樣被倒進了垃圾桶。想想曾經空着肚子都打過仗的英烈們,再看看我們現在浪費糧食的可恥行為,想想真是慚愧。

一項調查顯示:大學食堂一週被倒掉的飯相當於一畝地的產量!學校一年浪費的電量足夠一個普通家庭用58年!面對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每個人都需要捫心自問:“我們憑什麼浪費?”我們有什麼資格浪費?因為飯菜不合口味就將其倒進垃圾桶,這又是什麼心理?大家的資源被個人故意地糟蹋就是對別人勞動的不尊重,對社會的不負責任。有些人的揮霍只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地位。

中國小校園裏,住宿生享受到了生活補助費的待遇,“吃飽吃好”已經成為現實。近幾年,民生工程中又實行了學生“營養餐”優惠政策,更進一步提升了學生在校生活的質量水平,真正實現了“吃飽吃好”的質量標準。然而,資源浪費在校園裏更是凸顯出來!同學間吃喝攀比,亂吃零食,不珍惜糧食,不能節約用水用電,損壞公物等行為屢見不鮮,種.種不良習氣在校園滋生蔓延,給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

三、如何厲行勤儉節約和反對奢侈浪費?

作為新時代教育戰線上的教師,我們有義務擔當起這份責任。將勤儉節約這種美德傳接下去,將奢侈浪費這種惡習扼殺在搖籃裏,更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艱辛努力。對青少年進行勤儉節約養成教育勢在必行,刻不容緩。我們應該從三個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節儉行為。

(一)、培養學生樹立資源節約意識。通過班隊活動、黑板報等多種教育宣傳陣地,努力營造創建節約型學校的輿論氛圍,積極倡導樹立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學消費觀念,樹立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良好風尚。開展以“節水,必須從點滴做起”、“節電,從身邊做起”、“節約糧食,從手下開始”、“節約紙張,從我做起”為主題的系列宣傳活動,宣傳節約的重大意義和國家關於節約的有關政策法規。

(二)、學校加強節約管理與約束。

1、節約用水。健全節約用水規章制度,積極推廣使用節水器具;杜絕跑冒滴漏;花木澆灌用水,採用滴灌、自動噴灌等先進灌溉方式。

2、節約用電。公共場所用電器要指定學生參與管理,嚴開長明燈。辦公室、會議室、走廊、通道內使用節能燈具。走廊、通道等照明需求較低的場所,宜採用低瓦的節能燈並安裝聲控感應開關。計算機、打印機、複印機、電視機等電器設備不使用時及時關機。讓學生參與用電管理中來,體會節儉所帶來的樂趣。

3、珍惜糧食。學生在校用餐應做到基本不剩飯菜,剩菜剩飯要合理處理;不吃或少吃零食,不亂花錢;自己能做的事力爭自己去做,學會獨立。

4、不盲從,不追逐時尚;不攀比,不提倡高消費。

5、愛護公物,保護好校園清潔衞生。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節約資源的記錄、報告、獎懲等管理制度,強化對資源節約工作的日常管理,建立並落實巡視巡查制度,保證資源節約工作經常化、制度化。對於有浪費行為的學生要及時予以批評教育。造成嚴重浪費的,視其情節通知其家長協同教育。

總之,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更應該成為一種習慣和風氣。建設節約型社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共同行動,“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千古名句。這首詩讓我們懂得了勞動的艱辛,同時,也深深懂得了節約的重要性。,讓我們一同來約束自己,一起監督身邊的人,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把節儉真正落實到行動,時時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心得及感悟 篇9

我到了學古詩的年齡的時候,我學到的第一首古詩就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遲到的事物都是由農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出來的。那時候我就覺得,在舊社會裏長大的孩子,雖然沒有我們這些孩子幸福,但是他們有一種我們現在孩子都很少有的良好習慣,那就是他們在困難中養成的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這種習慣在我們現在這些孩子中很少有,因為我們都是家中的寶,是吃着蜜糖長大的,從小就養成了浪費的習慣,根本不懂得什麼叫節約,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就會成為一個沒有出席的人,成為一個貪婪的、不會勞動的人。那些從小就養成勤儉節約的孩子,他們即會辛勤的勞動,又不會太浪費,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就會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

其實節約很簡單的,比如: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粒大米,就能讓貧窮的人們吃上一頓香噴噴的大米飯;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度電,就能讓鬧電荒的地方變得明亮起來;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滴水,就能讓喝不到水的人們喝上一年;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毛錢,甚至是一分錢,就能讓那些渴望上學的孩子們上學,也能讓那些捱餓挨凍的人們得到食物與温暖,還能讓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們回到家園,這些東西對於我們來説好像微不足道,但只要我們全國人民都節約,全國人民都能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那在我們國家就不會有什麼饑荒、水資源不足、電荒、油荒。

節約,是一種意識、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智慧,節約更要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一種作風。對個人,節約是一種科學的生活方式;對社會,節約就是一種文明。如果大家從現在開始能夠從我做起,牢記節約意識,從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一粒糧入手,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麗。

同學們,“讓節約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心得及感悟 篇10

當時,我的確不應該那樣做,我,後悔了。

還記得,那是在我小時候,當時也並不懂得勤儉節約的重要性。只見桌子上有滿滿的一桌子飯菜,聞起來特別香,我迫不及待的坐在桌子旁,等着這一頓“大餐”的到來,而就在大家坐在旁邊,我準備動筷子時,媽媽把我“攔截”了下來,並把一個小碗放到了我面前,説:“吃什麼就把東西放到這裏面,別再和以前一樣,吃的到處都是,這樣浪費多少飯菜啊!”我很不滿的看着她説:“反正都是吃東西,弄得那麼麻煩幹嘛,又沒有損失太多。”“要是每個人都和你這樣想,那世界各地要浪費多少糧食啊。不行,今天我一定要改改你這壞毛病。”還沒等我反駁,媽媽就首先做了示範。“對了,除了實在吃不下時,碗裏的飯菜能吃上儘量就要吃上,不能太過浪費啊。”我一臉無奈的看着她,並答應了她提出的“無理要求”,心裏卻想:這也有點太過了吧,不至於這麼節約糧食吧,又不是沒有,真是的,媽媽就是有點小題大做。那是我吃的最“無聊”的一頓飯,同時,也是最乾淨的一頓。

“我吃飽了,去洗手,洗手總沒事了吧。”我邊説邊離開餐桌,向洗手間走去。可當我正打算打開水龍頭時,只聽見一句話從附近傳來:“別像以前一樣浪費太多水啊。”我似乎有些不耐煩,很不情願的回了一句知道了。現在回想起當時的事,真是覺得自己做的太不對了。

我想不只是當時的我,就連現在有些人還是不懂得節約,他們的想法似乎和我當時想的一樣,也並不重視節約。比如説,浪費糧食,浪費水資源,甚至在家中一些不是很舊的傢俱也都已經扔掉。特別是在各大飯店,浪費的現象非常嚴重,有的幾乎沒吃過的飯菜就被活活倒進了泔水桶。所以,節約問題應該馬上讓人們重視起來。

其實,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二十一世紀,節約已經成為我們每天必須堅持做的事情。有一句話説得好:“節約無小事。”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對節約保持積極的態度,不應忽視了它。這樣不僅是為了自己和他人,還為了讓祖國的明天更加繁榮富強。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心得及感悟 篇11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這個美德是絕對不能丟的`。

馮玉祥將軍教育兒子馮洪國也是如此:“兒啊,你要脱下軍裝、皮鞋到牛柵裏去薰一下,聞一聞牛屎味,才會知道五穀香。古人説:奢能滅志,儉以養德。你雖然還不曾管事,談不上奢華,但以你的穿戴上看,是危險的!”這藴含着深刻道理的話“一板子”把馮洪國打醒了。他脱下了軍裝、皮鞋,換上了青年的便衣,穿上了粗布鞋。事情是這樣的,馮洪國日本留學回國後,看望多年不見的老父親,當父親看到兒子身着西裝腳蹬皮鞋,渾身散發着濃濃的香水味,便這樣地教育自己的兒子。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補丁、牛棚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我們看到的是優越的生活環境,一到夜晚,萬盞燈火大放光芒,一幢幢大廈頓時披上了寶石鑲嵌的衣衫;一條條街道猶如星光閃耀的銀河;再加上射燈如探照燈似的來回晃動,而在這閃耀着的美麗背後,又有誰看到了浪費的影子。的確,許多人都會這樣認為:生活條件好了,就應該有這樣的享受。於是,節約也隨之被人們拋在了腦後。

這天中午,我經過學校的小店,裏面真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啊!同學們進來時迫不及待,出來時滿載而歸,我嚐點你的薯條,你吃點我的雞腿,真是不亦樂乎。我在班級裏簡單地做了一個調查:平均每天到小店去4次以上的有6人;去3次的有10人;去2次的有30人;去一次的有7人;一次都不去的沒有(因為今天不去明天可能就去了,雖然我去小店的次數不算多,但我也在去的行列中)。去小店為了買學習用品的佔四分之一;肚子餓買吃的佔四分之一;還有四分之二的是為了解讒,看到別人在吃自己也要吃,更有同學是拿零食當午飯,中午菜不合胃口就一倒了之。前幾天班級裏還掀起了一股名牌風,看誰穿得最有品味,今天你穿李寧,明天我就要換上安踏,有人還嘲笑同學穿假名牌。哎,我真想告訴大家,勤儉才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不是攀比與浪費啊!

勤儉節約光榮,奢侈浪費可恥。儘管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節約不能丟啊!我們應該時刻牢記這個傳統美德,珍惜我們現在的生活,不浪費,不奢侈!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心得及感悟 篇12

中辦、國辦《關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若干問題的通知》下發非常及時,涉及到的問題,與以往相比,也有了進一步的細化。這對於各級部門的執行有了一個更明確的要求。可以使各級政府機關把財政資源更多地用於提供公共服務、保障民生的各項支出。但筆者認為,提倡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還應繼續建立和完善監督機制,確保財政預算績效和透明的機制。

不可否認,當前我國的財政監督仍存在不少問題,主要體現在落實不夠和嚴懲不夠的方面。要把財政資源發揮出最大效益,必須要加強落實制度和嚴懲制度,對於財政支出的每一分錢都要實行績效監督,對於膽敢佔用、挪用,以及鋪張浪費的決不能輕饒。

另一方面,目前政府公務消費還缺乏有效的約束評價機制,對資金的使用過程缺乏管理和效益評估。另外,政府支出沒有全部納入預算,還存在大量的不受監督的預算之外的政府性資金。即使是預算內,行政成本也未見詳細的數據公佈,公費支出成了糊塗賬。所以,要實現把財政資源更多地用於民生領域,就必須通過制度和法律保障財政預算績效和透明。如加大對預算編制和部門預算執行審計力度,建立健全合理的績效預算和公用支出成本核算體系,並公佈行政成本數據確保財政預算、執行透明。這是政府理財的前提。

事實上,隨着《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付諸實施。政府預算、決算報告和財政收支數字,以及各類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都屬於縣以上各級政府重點公開的範圍。其實,財政信息原本就是歸全體公民共享的東西,應清晰明瞭地反映政府財政活動的真相,應該讓納税人、媒體、分析人士便捷地獲得相關信息,並易於理解這些信息。更關鍵問題的關鍵在於,要想真正把提倡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落到實處,必須要首先構建起高效運轉可監督可監管的透明財政體系。像過去公款超標準招待、公款旅遊、公車浪費等“老毛病”久治不愈,黨政機關樓堂館所建設禁而不止等,其實都是財政信息透明、財政監督機制不健全導致的。

財政就其本質來説,是政府受公民之託履行公共服務的責任,因而政府的財政活動須以公眾的集體需要為依據,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缺乏公眾參與的財政預算必然缺乏民意基礎。因此,預算問題不應只是預算監督部門所考慮的事情,也應隨着財政體制改革逐步向全社會公開,接受納税人監督。從這個意義上説,厲行節約落到實處需要財政信息透明,還必須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宏觀監督、財政部門日常監督、審計部門事後監督的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機制。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心得及感悟 篇13

勤儉就是勤勞和簡樸,指厲行節儉,反對鋪張浪費,珍惜勞動成果,有錢有節制,不鋪張浪費;要自己動手創造早財富。諸葛亮説過一句話:“靜以修身,儉以美德。”這不是正體現出節儉對於提高中華民族自身道德修養有着重要的作用。

“每一食,便念莊稼之艱難;每一衣,便思紡織之辛苦。”勤儉是一種遠見,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美德!是對自己的子孫後代的負責。讓勤儉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避免生活中許多資源浪費的行為,其實只是舉手之勞,生活告訴了我們:節約不是省錢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智慧。中國是擁有5000年文明歷史的泱泱大國,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中華民族歷史倡導勤儉節約,孔夫子把“勤儉”和“温良恭讓”一同列入基本的道德準則。周恩來和革命家們勤儉節約的故事眾所周知,成為美談,影響至今。但隨着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提高;許多人忘了優良美德。晴朗的日子,教室總開着燈;涼爽的天氣,電扇竟還運轉着;洗手間的水龍頭滴滴答答的躺着水,來來往往的人視若無睹;飯盒還剩一大半飯菜。。。。。。

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不愁吃穿,經濟富裕了,科技發達了,難道那樣就以熄滅“勤儉”明燈了嗎?如果每天少開一個小時,日積月累可以生寫多少電,供貧困孩子上學?如果我們伸手擰緊水龍頭,日積月累可以省下多少噸水?可以讓多少缺水地區輸入多少水?如果我們“粒粒皆辛苦”,又有多少人吃上飯?……

勤儉,是生命的呼喚。祖國未來的藍圖,需要我們描繪,民族的理想更需要我們實現,建設新時代過程中,更應該有我們的實際行動。

我們不需要做什麼驚天動地、轟轟烈烈的大事,平時少用塑料袋,用過的水儘量保存下來利用……對於整個中國來説,根本不算什麼,抵不過高級飯店十分鐘耗掉的資源。但只要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每一粒米做起,人人付出一點點、一舉手、一投足,水滴也能匯成大海,不是嗎?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心得及感悟 篇14

我的姥姥十分的勤儉節約,有時,會為了一把菜和媽媽吵起來。下面就讓我來給你們講一講我的姥姥吧。

姥姥有一頭白花花的頭髮,歲月已在她的臉上寫下了幾道皺紋。眼已經凹陷下去。

記得有一次,媽媽看見姥姥有一雙襪子破了一個小洞洞,當時,媽媽就對姥姥説;媽,這雙襪子就不要再穿了,我再上街為您買一雙去!姥姥一下子站了起來,嚴厲的對媽媽説:這雙襪子不就破了個小洞洞嗎,補一補就行了,把它扔掉不就可惜了嗎?説着,從媽媽手裏拿走了那雙襪子,補去了。

我尾隨其後,到了房間裏,只見姥姥一手拿針一手拿線認真的縫補襪子呢!我坐在姥姥旁邊,問她:姥姥,您的兒女都長大了,會掙錢了,到了晚年,您為什麼不享享清福呢?姥姥笑呵呵的説:唉!人啊!就要學會過日子,你別看一角一元不算什麼,可攢起來可是個大數目呀!我點了點頭。

姥姥就是這樣的一位老人,我從姥姥的身上懂得了怎樣節約。姥姥,您的一番話會使我終身受益的。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心得及感悟 篇15

節儉是維持人類生存的必需;節儉是持家之本;節儉是安邦定國的法寶;勤勞節儉有利於防止腐敗;節儉能降低社會生產成本。節儉更是一種美德,是一個人有教養的體現,也是我們每一個不可或缺的優良品質。如果一個社會奢靡之風蔓延,無論物質上如何發達,也難免會造成巨大的浪費,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甚至使社會風氣敗壞。如果奢侈豪華、驕奢淫逸成為一種“時尚”,那就是一種悲哀了。

成由勤儉敗由奢。狠剎奢侈浪費之風,大興勤儉節約之風。不論職位高低,不論崗位差異,都必須身體力行: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具體事情做起,廣大黨員幹部更是要率先垂範。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在生活中不放縱自己,做羣眾身邊的好黨員。

不少黨員涉及工作問題比較嚴謹,但在個人生活上卻對自己格外寬容。這既是兩面派作風,又可能會因自身某些不當言行而使得民眾對黨的印象大打折扣。因此,既然主動自願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就要有一定的心理覺悟和行為規範,在生活中同樣嚴厲。而具體到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行動上,則有許多行為都需要我們去推廣,比如:

節約用水,不浪費每一滴水資源,如淘米水可以洗碗;節約糧食,能吃多少買多少、炒多少,儘量食用新鮮的食物,以免造成不新鮮食材的浪費;家中能用的電器或其他物件,沒有安全隱患不需要換新的可以不買新的;若是空調、冰箱等物件不得不買新的或換購的話,就可以購買節省電、對空氣污染少些的;儘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飯盒,不適用塑料袋等,這些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心得及感悟 篇16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着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勤儉節約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同樣,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學校是難以持續發展的。因此,在學校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仍要牢記:“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觀察我們的學校,浪費現象就在身邊,關不緊的水龍頭、白天亮着的電燈、整個整個被扔掉的饅頭等等。在中國,一件小事如果加上全部人口就是大事,如果每人浪費一點資源,加起來就非同尋常,如果每人節約一點資源,加起來就是一筆巨大財富。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更應該成為一種習慣和風氣。所以大家如果能夠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牢固樹立節約意識,從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一粒糧入手,把節約落到實處,對於我們學校來説,那也將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就要從思想上崇尚儉樸,以勤儉節約為榮、鋪張浪費為恥,拋棄“家大業大,浪費點兒沒啥”的思想。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就是要在作風上艱苦奮鬥。要捨得吃大苦、耐大勞,把艱苦奮鬥當成有效發展的助推器,把勤儉節約當成戰勝困難的法寶。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就是要在學習上精益求精。“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作為一個有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的國中生,每個人都應抓住點滴時間,刻苦鑽研書本知識,向課堂學習要效率。

不簡單,就是將簡單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好;不容易,就是將容易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對。只要大家都能積極行動起來,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粒糧做起,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持之以恆,堅持不懈,那麼,我們的學校就會持續興旺,永葆活力!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心得及感悟 篇17

我們都曾學過這樣一首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如今,人們的生活開始富足了起來,餐桌上的菜餚多了起來,人人過起了衣食無憂的生活,也就會忘記以前人們勞作的辛苦。漸漸的,鋪張浪費幾乎成為了現代人的標配。在酒足飯飽之後,餐桌上總是會剩下不少的食物。不妨去深思一下,如果人人都這樣的話,這樣富足的生活還會持續多久?

在現代,世界上仍然有多到數不過來的人們在忍受着飢餓與寒冷。我們比起他們來説,難道不是幸福的嗎?民以食為天,而我們現在卻將食物丟之棄之。讓我們來想一下:每當中午,食堂中擠滿了飢腸轆轆的學生,其中,不乏有的同學將只吃了幾口的飯菜拿去倒掉。為什麼?因為飯菜不合他的胃口。只是因為這樣,每天中午的剩菜堆中就會堆積出數不清的飯菜。同學們,當你將它們倒掉的時候,可曾想過那些仍然處於飢寒交迫中的人們,他們連飽餐一頓都只是奢侈,而我們卻在這裏大肆的浪費,這難道不是可恥的嗎?

每年的10曰16日是世界糧食日,他的宗旨在於喚起全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同學們,試想一下,當我們提高了對食物的重視程度,還會去鋪張浪費嗎?一個人的浪費或許微不足道,但是當全校,全市,全省,乃至於全國的人民都開始了鋪張浪費,還會只是微不足道的嗎?反過來想,當一個人開始了節約,或許沒什麼,但是當全國上下的人民齊心協力,共同開啟了節約的新時代,還會是不起眼的嗎?有一個詞語叫做:積水成淵。我們不妨將他改編一下,積糧成山,怎麼樣?一點點的積累,到最後回饋給你的,會是巨大的成就。不妨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點滴做起,從節約一粒米一葉菜開始,以微薄的貢獻,來搏擊令全世界人民不再受飢寒交迫的新時代。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在此,我呼籲各位: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共同努力,只為了那不再有飢寒的明天。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心得及感悟 篇18

地球是我們的家,地球上的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自然資源不斷減少,資源能源問題已成為各個國家的大難題。

中國市場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億雙,相當於要砍伐600萬棵成年大樹。而每回收利用1噸廢紙,可以製造新紙850公斤,這樣就可以節省纖維原料500公斤,木材3立方米,水120噸。可是據統計,全國每年有1400萬噸廢紙、500萬噸廢鋼鐵、20多萬噸廢有色金屬以及大量廢塑料、廢玻璃等沒有回收利用。每年浪費的電將在12億度以上。一些活動講究排場,大吃大喝。酒店、食堂吃剩的糧食、魚肉類、蔬菜、瓜果、酒、飲料等方面的浪費不計其數。人們大手大腳用水,水資源浪費也十分嚴重。

當我看到這些數據的時候,我震驚了,同時,我又想到在我們的校園裏浪費現象也隨處可見,午餐時整盆整盆的飯菜被倒掉,飯桶裏漂浮着完好無缺的水果,地上到處可見被同學們扔掉的還可以用的鉛筆,草稿紙上寥寥幾字,便把命運交給了垃圾桶。四月份天氣不熱教室開電風扇,文藝室打空調。

我們的國家每年提倡建設節約型社會,呼喚節約型校園,而建設節約型校園,作為學生,我們義不容辭!

節約既是一種修養,也是一種文明的生活方式,體現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上,少用一噸水,節約一度電,不掉一粒飯——在舉國倡導建設節約型社會之際,從點滴入手的節約號召再度湧現,毫無疑問,要讓節約在全校蔚然成風,每個同學都有責任"潤物細無聲"。從小事做起,隨手關燈,節約用水,杜絕浪費,我們互相監督。

我們的地球只有一個,我們不能為了自己的一時方便透支後代的資源,環保和節約不只是嘴上的時髦,而更重要的是實際的行動。我們誰都不希望看到最後一滴沒有被污染的水是人類自己的眼淚。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為祖國為社會為這個地球,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做一名勤儉節約的孩子吧!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心得及感悟 篇19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每一個同學都耳熟能詳的千古名句。這首詩讓我們懂得了勞動的艱辛,同時,也深深懂得了勞動的重要性。事實上我們的先輩們一直都把節儉當成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浪費的現象非常嚴重,就那身邊的同學來説,有的同學一味追求新的文具,頻繁地更換文具;有的同學禁不住誘惑,每天都買很多的零食;有的同學經常攀比,炫耀自己的衣物,説起名牌來如數家珍。

更讓人感到遺憾的是,浪費在有些同學眼裏似乎非但不是讓人羞恥的事,反而成了一種追求時尚。吃飯只吃幾口就倒掉才顯得有派,好好的衣服不想穿了隨手扔掉才顯得酷。更有甚者,當你批評這些現象時,一些學生甚至説:“我畫的是自己的錢,我的東西怎麼處理有沒有損害你的利益,何必要你來指手畫腳?”“現在很火水平提高了,到點飯菜可以理解,用不着這麼斤斤計較。”“我國是農業大國,這點糧食算什麼?”

雖然我們現在條件好了,可是,還有好多貧困地區的孩子不能夠上學,許多失業家庭尚待改善,許多受災地區的人還吃不飽,穿不暖。

據許多報紙雜誌介紹,即使是富裕的西方國家,也是很注重節儉的,從來都是富日子窮過。而我們呢,比起人家的富裕程度來,人均收入尚不值一提,卻學會了窮日子富過。

我們現在還小,還沒有能力為國家、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但勤儉節約確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的,節儉下的東西其實也能起到為國家積累財富的作用啊。那麼,就讓節儉從我開始吧!從我開始,不浪費一張稿紙,不浪費一滴水,不盲目花一分錢……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心得及感悟 篇20

你們聽説過“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句話嗎?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箅是在富裕的今天,我們也不能鋪張浪費!

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家寶,許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有的同學會説,那時國家底子薄,所以需要勤儉,現在人們富裕了,應該享受一下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的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人們的物質生活比解放前好多了,但與發達的國家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我們的國家還不富裕,仍然需要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在日常生活當中,有些同學就有鋪張浪費的壞習慣,他們專挑高檔、的文具相互攀比、炫耀,沒有一兩次便又扔掉了。據汕頭都市報的調查報告,汕頭市的國小生參加夏令營遊覽北京,有些人一天僅買飲料便花了50塊,而組織單位準備的涼茶卻無人問津。如此的大方,如此的鋪張浪費,將來會怎樣呢?這種現象是值得我們大家深思的。

勤儉節約是現實的需要,我們青少年更需要在生活中勤儉節約。為了家業的興旺,國家強盛,我們必須培養勤勞、儉樸的高尚情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明天,我們的民族才能興旺發達。

古人云:“歷覽前賢國與家,成國勤儉敗由奢”,丟掉節儉的美德,貪圖享受,妄想不勞而獲,這種人是沒有前途的。我們青少年要樹立勤勞節儉光榮,懶惰奢侈可恥的觀念,即使在人民生活富裕的今天,也要繼承勤勞節儉的美德,艱苦奮鬥,爭做合格的小公民!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心得及感悟 篇21

當今社會,鋪張浪費的現象逐漸增多,不但是危害了自己,更危害了別人。鋪張浪費只會使地球上的資源減少而不會有任何好處。所以,我們就應該從我做起,從小就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節約每一滴水,沒一度電,每一張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不要以為地球上的資源都是會再生的,其實,有些東西用完了就會像時間流走了一樣,不會返回來的。

你是否想過,如果地球缺了水,我們該怎麼為,如果地球發生了大災難,我們又該怎樣生存下去,行動比語言更具有説服力,我們應該一起行動起來,為我們營造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

其實在生活中,許多事情是我們可以做的:用完的作業本,背面還可以當做草稿紙;淘米的水可以澆花,洗完衣服的水可以用來擺抹布;喝完的飲料瓶也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裝飾品;有些不同顏料的瓶子可以套在燈管上當彩紙,既美觀大方又節約資源。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遵循的原則。同學們,趁着我們還處於蓬勃旺盛的時期,為了地球能有更多的資源,讓我們手拉手,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杜絕鋪張浪費,一起厲行節約吧!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心得及感悟 篇22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良傳統和美德。唐代大將郭子儀將書皮上多餘的紙裁下來重複使用;宋代蘇軾每日計劃開支,注意節儉;周總理一生也保持着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古往今來各種節約的典型更是數不勝數。然而反觀當下,鋪張浪費的現象卻屢見不鮮,對於厲行勤儉節約,反對浪費的提倡更是迫在眉睫。

_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以及多類材料上明確申明,中央要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堅決防止走過場,切實做到一抓到底。一段時間以來,中央重視了社會各方面的意見以及策略。那麼我們作為一名普通的社會公民,作為一名大學生,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而言,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做好勤儉節約呢?

我們要從自己的日常生活做起,從自身的生活習慣開始抓起,做到勤儉節約。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每天記得關電腦節約一度電;每天記得關好水龍頭,節約一滴水;上完課記得關好教室裏的燈,平時對於要用的紙張重複利用,吃飯的時候儘量做到一人一餐一個碗,吃多少要多少等等。古語説,積少成多,滴水石穿。這些看起來很微小的小舉動,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好的話,帶來的會是巨大的資源價值。

作為一名中共黨員,我們除了要從自身基本的做好以外,還要努力帶動身邊的人。要切實改進工作作風,撓骨樹立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思想。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羣眾,堅決反對大手大腳,鋪張浪費,從實際行動中,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生活中,要多向身邊的同學宣講勤儉節約的重要性,每時每刻從身邊做起。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學到了許多,感慨也頗多。中國正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經濟轉型的階段,要想把這座大廈建的牢固,那麼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重要的參與者,我們必須把我們自己這塊基石打牢,積土成山,才能屹立更久。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心得及感悟 篇23

當今社會,有許多人認為水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就在濫用水資源;但是大家都知道世界上只有淡水可以供我們享用,所以我們應該節約用水。

現在的人一直在濫用水資源,但是他們可曾想過這樣做會造成什麼後果呢?相信大家應該都看過一個電視廣告:畫面上出現了一個水龍頭一直在緩慢地滴水,滴了幾滴之後就沒水了,然後出現了一隻在流淚的眼睛,隨之而出的是我們國小生都知道的一句標語——“今天如果我們不珍惜每一滴水,那麼我們看到的最後一滴水將是我們的眼淚!”

人幾乎一天也離不開水。胎兒需要羊水,嬰兒需要奶水,成年人每天需要20__ml的水,人體內3天不攝入水,就會缺水。5天不攝入水,就會因缺水而死亡!要是我們國家沒了水,還可以去別國買水喝。但要是世界上沒了水,人類就會滅亡!

那麼,我們面對這有限的水,我們該怎麼做呢?首先,我們可以“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節約用水習慣。如:平時洗衣服的水、洗臉的水可以拿來衝馬桶。養魚的水可以用來澆花,這樣還能加快花草的茁壯成長。洗米水可以用來洗碗筷或洗抹布,去油污也很好。洗衣機裏洗到最後兩遍的水可以接出來洗洗拖把、拖拖地、刷刷鞋底……總之,水是不可代替的寶貴資源。珍惜水就是珍愛生命!最後我呼籲大家:請節約每一滴水,“從我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節約用水,人人有責!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心得及感悟 篇24

“節約萬歲,浪費可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幾乎每一個餐廳都會貼上類似的標語。但現在的浪費行為仍然隨處可見。

節約是一種傳統美德,但卻沒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嘴上説要節約,但不體會勞動的艱辛,怎麼會去節約成果?有許多孩子沒有下田割過稻子,所以他們不能體會勞動的辛苦,他們也不會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當然也就不會去節約了。

但是,只要有節約的意識,還是可以做到的。剛上任時就提出了“光盤行動”,提倡要吃光盤中餐,絕不浪費一粒米,一棵菜,“光盤行動”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各地的浪費糧食的行為的確縮減了不上,但是浪費水和電的行為仍然存在。

許多人沒有意識到水和電的珍貴。其實,我國的人均淡水資源是非常緊缺的。是缺水國之一。但有些人卻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因此,經常一邊放着水,還一邊做別的事,讓水源白白浪費了,我們應該要養成節水意識,讓水循環使用,不讓水龍頭獨自流淚。還有節電,現在科技進步,用電的地方越來越多,但浪費電的地方也越來越嚴重。有的孩子一邊開着電腦,一邊玩手機,另一邊還瞅兩眼電視。但大人們也只是視而不見。這也就促成了孩子們的浪費行為。其實,我們應該節約用電,最起碼要做到人離燈滅。不同時使用不必要的電器,因此,我們一定要節約。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需要我們的繼承和發展。文明餐桌在行動,校園掀起節約風!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心得及感悟 篇25

水是人類生命的源泉,沒有水,人無法生存,樹木、禾苗會乾枯。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大量浪費水資源,如平時洗菜、洗手,洗衣服的水,用完一撥,就倒了,多浪費啊!如果我們每一個家庭都把洗衣服的水拖地,洗菜和洗手所剩的水,用來沖廁所或澆花,那我們東莞約一千萬人口,每一個人每天節約一升水,那東莞一天就能節約一千萬升水,這數目可不小啊!

在學校,我們有些同學,開了水龍頭,用完水後就不把水龍頭關上,讓水無節制地流淌,甚至有些調皮搗蛋的學生故意把水龍頭打開,讓白嘩嘩的水流走,每當遇到這些不當行為,我們應及時制止。大家想過沒有,年初我國北方一連幾個月沒有下雨,大部分地區乾旱受災,國家損失慘重,可想水對我們人類有多重要啊!

水,現在受到嚴重的污染,淡水資源越來越少。就拿我們的運河來説吧,過去是清澈見底,而現在呢?由於被工廠排出的廢水和市民的生活廢水吞噬,清澈的河水變得烏黑烏黑的,河面上漂着各種瓶子、塑料袋、廢品……遠遠就聞到一股臭味,運河已經變成一個臭水溝了。現在市政府將要改造運河,這要花費多少的人力、物力、財力,才能恢復以前的面貌呢?

為了創造美好的環境,我們儘量使用節水器,廣泛宣傳節約用水的好處,使人們自覺認識到水是珍貴的資源。我們要珍惜每一滴水,讓我們從身邊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保護有限的水資源,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心得及感悟 篇26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人人都懂得節約光榮,浪費可恥!

勤儉節約應該從小做起,我們中國有13億人口,耕地面積卻很少,我們要節約每一粒米,你看現在的人們,出去吃飯,浪費的現象特別嚴重。每桌的飯菜只吃了不到三分之一,也不打包,全部倒掉了,多可惜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難道他們就忘了嗎?農民伯伯種糧食多麼不容易啊!據統計,每年中國所浪費的糧食是2億人口一年的口糧。這數字觸目驚心啊!我們趕快行動起來,加入到光盤的行動中吧!

水是生命的根源!沒有水就像沒有了陽光,花不會開,草不會綠,我們更不會正常的生活!所以我們要節約每一滴水!更不要污染水資源!平時把洗菜的水可以澆花,沖廁所。不光我們這樣做,還要倡議周圍的人也要節約用水!

一度電可以照亮千萬家!我們要節約每一度電,平時要把所有的電源拔掉,以免待機狀態中的電量流失。我們每天節約一度電,就能節約上萬噸煤。

勤儉節約要從國小生做起,平時我們要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要知道這些物質的來之不易,我們要做個新時代的好少年,把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心得及感悟 篇27

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勤儉節約是中國人的一種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歷史上,古今中外勤儉節約的故事不勝枚舉,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會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牀,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穿了20年,補了73次。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水果、魚、肉。上世紀60年代,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結束,他留大家吃中午飯,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吃燒餅,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人們作出了表率。那麼,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向一樣勤儉節約呢!

節約要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日常生活中時刻謹記勤儉、節約。如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約糧食,要將衣、食、住、行等方面製為節用之法。不奢侈,奢侈就是浪費。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説:“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多少年來,在中國社會發展的各個時期,艱苦樸素、勤儉節約都作為一種被社會普遍認同的傳統美德、提到倡導,保持和發揚。這也是我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重要因素。

是啊!艱苦樸素的生活雖然離我們已經越來越遠了,但我們仍應牢記:平日裏節衣縮食,困難時才容易渡過難關;富足時將華奢侈,困難時將難以生存,所以説勤儉節約這一美德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