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四觀”思想大討論心得體會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3W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着我的祖國和人民。”鄧小平這句樸實而又飽含深情的話語,展現了偉人謙遜而真情的品格情懷、平凡而偉大的人生定格,體現了偉人對祖國感恩的“母子情”、為人民服務的“公僕心”,折射出偉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人民幸福生活的崇高信念。正是因為這樣的理想信仰,鄧小平才領導人民啟動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開闢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宏偉詩篇,使中華民族穩步前進在民族復興的光明大道上。

“三問四觀”思想大討論心得體會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方向和目標,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羣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是我們黨戰勝困難、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黨員幹部應該對照偉人、對照模範、對照歷史、對照黨章、對照人民要求“三問四觀”,“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認真思考 “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三問,定準位置、找準方向、選準路子,端正“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羣眾觀”這“四觀”,真正為人民謀好利、為羣眾謀好福。

端正“四觀”,需要反思 “三問”。

“我是誰?”——定好位。孫中山説過“我不是皇帝,我是人民的公僕”。毛澤東曾生動比喻人民羣眾是“水”,共產黨是“魚”。水可以沒有魚,但魚不能沒有水。“位不在高,廉潔則名;權不在大,唯公則靈”。任何一個黨員幹部,不論地位高低、崗位各異,都應該牢記黨“執政為民、立黨為公”的根本宗旨,不應居於民上、為民父母,而應樂於充當人民公僕,植根於民,服務於民。

“為了誰?”——找好向。黨的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簡明準確地回答了我們黨和每一個共產黨人“為了誰?”的問題。孟子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只有為了廣大人民羣眾的事業,才是崇高的事業,才是偉大的事業,才是勝利的事業。

“依靠誰?”——選好路。毛澤東曾説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陳毅説:“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羣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建立、今天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也毫不例外是依靠人民羣眾的力量取得的。“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的力量是無限的,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人民是我們事業的風向標,人民是我們奮鬥的力量源泉。相信人民羣眾,依靠人民羣眾,我們的事業才能成功,依靠人民我們的工作才能進步。

反思“三問”,旨在端正“四觀”。

反思“三問”,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人們思想的總開關。世界觀是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價值觀。“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一個共產黨員應該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在正確世界觀的引領下,腳踏實地、努力進取,實現自己人生價值,“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反思“三問”,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權力觀。肯尼迪在一次演講中説“權力的問題是怎樣實現自己的職責,而不是疏於職守、自由放縱,其作用在於讓當權者心繫公眾,而不是凌駕於公眾之上”。權取自於民,需用之於民。毛澤東説:“為什麼權力是人民賦予的?首先在於人民羣眾既是共產黨打天下的階級基礎和社會基礎,也是共產黨執政的深厚基礎和依靠力量,離開了人民羣眾的支持與信賴,共產黨就不能取得革命勝利,就不能執政掌權;其次在於領導幹部也是人民羣眾的一分子,共產黨人是人民羣眾中的優秀分子,代表人民羣眾執政掌權”。權力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工具。“共產黨員是人民的公僕,只有為人民服務的權力,而沒有凌駕於人民之上的任何特殊權力”。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做到“當官不想發財、為民不遺餘力、辦事不圖回報、工作不帶私心”。

反思“三問”,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事業觀。“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我們今天的工作無需拋頭顱、灑熱血,只需要我們“在其位、盡其責、謀其事”。共產黨員應該把自己的理想和奮鬥同黨和人民的事業緊密聯繫起來,樹立正確的事業觀,在事業追求中分清先後與輕重、辨明苦樂與榮辱,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工作業績。這樣在臨死的時候我們才能説:“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反思“三問”,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羣眾觀。“羣眾利益無小事”,始終保持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真心實意地為人民謀利益,是正確處理黨羣關係的一個重要內容。毛澤東指出,“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共產黨員應該牢記黨的宗旨,堅持羣眾路線,在工作中做焦裕祿式的黨的好乾部、人民的“老黃牛”。

“三問四觀”,更好服務於民。

“三問四觀”根本目的是更好服務於民。我們應該深刻反省認識“三問”,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工作做起,將正確的“四觀”落到實處,在實際工作中,自覺踐行黨的羣眾路線,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為民”,是為人民服務、踐行黨的羣眾路線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作為農技推廣工作戰線上的一名黨員幹部,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時刻把農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農民增收致富作為工作的第一核心,急農民之所急、想農民之所想、做農民之所做,以農民致富為己榮,以農民幸福為己樂,做農民幸福安康的貼心小公僕。“心繫羣眾魚得水,脱離羣眾樹斷根”。作為一名農技推廣工作者,要強化服務觀,視農民為父母,保持與農民魚水之情、血肉關係,帶着感情為農民服務。

“務實”,是為人民服務、踐行黨的羣眾路線的本質特徵和具體體現。作為農技推廣工作一名黨員幹部,要在專業技能上“高標準、嚴要求”,理論聯繫實際,加強學習,創新農技推廣服務模式,提高服務農民的本領。亞里士多德説:“目標的高標準與身子的低姿態和諧統一是造就厚重與輝煌人生的必備條件”。唯有“低”才能看得真切,看得生動具體,才可能抓住事物的真諦。作為農技推廣工作一名黨員幹部,在深入實踐開展農技服務過程中,要 “沉下去”,深入實際,深入田間地頭,虛心向農民學習,虛心聽取農民意見,這樣我們才能在服務農民時“背靠背”、“接地氣”,真正為農民辦實事。

“清廉”,是為人民服務、踐行黨的羣眾路線的基本要求和首要條件。“廉者民之表,貪者民之賊”。作為農技推廣工作一名黨員幹部,要樹清廉之氣,抱“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之心,把農民的事永掛心頭,一心為民,腳踏實地,勤懇進取,努力奉獻,“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這樣才無愧於黨的培養、人民的養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