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依靠羣眾求勝利發言稿(精選1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7W

幹部依靠羣眾求勝利發言稿 篇1

中共中央組織部日前決定,追授毛豐美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毛豐美同志始終把羣眾裝在心上,事事想着羣眾,贏得羣眾真心擁護。誰家遇到困難,他都是及時伸出援手。凡是找他解決問題的羣眾,不管是本村的還是外地的,他都管到底,“小康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

幹部依靠羣眾求勝利發言稿(精選10篇)

羣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路線,也是黨所有工作的生命線。“密切聯繫羣眾”是黨的“三大作風”之一,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深刻體會和寶貴經驗,是馬克思主義羣眾觀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長期實踐的結晶。筆者以為,羣眾觀決定着羣眾工作,羣眾工作決定着羣眾基礎。缺乏堅實的羣眾基礎,什麼事情也辦不成。

思想決定行為,只有從思想上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羣眾觀,充分認識羣眾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不折不扣的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黨是工人階級政黨,黨是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奮鬥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離開人民,黨的一切鬥爭和理想不但都會落空,而且都要變得毫無意義。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指出:“共產黨就是要奮鬥,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他要求黨員特別是黨員黨員幹部,在我們黨執政後,要端正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態度。改革開放後,我們黨反覆強調:共產黨員如何對待羣眾,是一個根本立場問題、世界觀問題、黨性問題。黨的全部任務和責任,黨的我們黨是工人階級政黨,黨是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奮鬥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離開人民,黨的一切鬥爭和理想不但都會落空,而且都要變得毫無意義。

如何樹立觀?一是要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做到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用實實在在的工作和成效努力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形象,贏得羣眾的認同和擁護。二是要牢固樹立羣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把羣眾利益想細做實。要以解決羣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實際問題為切入點和抓手,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羣眾,切實瞭解羣眾的所思、所盼、所求,使我們的各項決策和工作更加符合實際、更加符合羣眾要求,保證廣大羣眾不斷從經濟社會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三是要正確處理黨羣關係中的矛盾問題。黨同人民羣眾的關係中的某些矛盾和問題,主要方面往往在於黨員幹部,在於黨內某些人存在着嚴重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不關心羣眾痛癢,脱離羣眾,甚至濫用權力,違法亂紀,或者在於某些政策不能被當時當地的羣眾所接受。因此,在處理黨羣幹羣關係時,首先要從黨員幹部自身找原因,對於羣眾中出現的某些問題,不能用唯我獨尊、強迫命令的簡單粗暴方法,主要是做好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

幹部依靠羣眾求勝利發言稿 篇2

雷鋒同志説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願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青年幹部,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努力培養對人民羣眾的感情,做到“思想上尊重羣眾,政治上代表羣眾,行動上深入羣眾,”“要以民為主,以民為盾,以民為師,以民為鏡”。

羣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創造和基本方針,是黨的傳家寶,是中國共產黨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踐行黨的羣眾路線,必須心繫羣眾。重温黨和人民共同走過的光輝歷程,是一部部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披荊斬棘、艱苦卓絕的奮鬥史。我們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一個勝利走向一個新的勝利,最根本的就在於我們黨始終堅持並踐行“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羣眾路線。走好羣眾路線,不僅是我們時代的要求,更是歷史的使命。

心繫尊重就是要堅持以民為本。黨的報告提出:“完善黨員幹部直接聯繫羣眾制度,要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從人民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們要忠於黨和人民的事業,時時刻刻把黨和人民羣眾的利益放在首位。處處、事事為黨和人民的利益着想,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掌好權、用好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決不能喊着為人民服務的口號,幹着謀一己私利的勾當。切實與人民羣眾保持血肉聯繫,做到廉潔奉公、忘我工作。把無私奉獻當作人生的幸福,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影響和帶動廣大人民羣眾。

心繫羣眾就是要聯繫人民。密切聯繫羣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脱離羣眾則是我們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羣眾在你心裏有多重,你在羣眾心裏就有多重。當你的主張不能得到羣眾理解時,首先該把自己放在他們的位置上,用羣眾的眼光、從羣眾的立場來看問題、想問題、處理問題,充分考慮不同羣眾的利益訴求和承受能力。帶着深厚感情,走到羣眾中去,才能集思廣益,找到化解矛盾的方法,得到羣眾的理解與支持。

心繫羣眾更是要服務於民。焦裕祿、孔繁森、萬立春等等一些黨的好乾部,憑什麼贏得了人民的愛戴?憑的就是一顆為民服務的真心,憑的就是一腔真抓實幹的熱血,憑的就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品格!百姓心中有一杆秤,只要心中有人民,就能得到人民羣眾的真心擁護和愛戴。 時至今日,將歷史的、辯證的、實踐的羣眾路線作了進一步詮釋和發展 ,在答記者問時也説過這樣一句話“,幹一寸勝過説一尺”,這不僅僅是一個思想方法的問題,也是一個道德品行問題。光靠兩片嘴脣會説,沒有行動,組織不會信任,羣眾更不會擁護。

積極走好羣眾路線,大力開展黨的教育實踐活動,樹立為民務實清廉工作作風,既是時代所需,更是時代所“逼”。跨越趕超的號角已經吹響,宏偉的藍圖振奮人心,神聖的使命催人奮進,讓我們一起,心繫羣眾,為了羣眾,依靠羣眾,服務羣眾,用我們的智慧和激情,鑄就明天的輝煌!

幹部依靠羣眾求勝利發言稿 篇3

馬克思主義羣眾觀,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對待人民羣眾的根本立場和態度以及正確處理與人民羣眾關係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羣眾觀貫徹到黨的各項工作中,融入到黨的全部奮鬥實踐中,團結帶領着全國各族人民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取得了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前不久,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概括和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每一個層面所反映出來的最核心的價值理念就是我們黨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的馬克思主義羣眾觀。這既是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維護好與人民羣眾血肉聯繫的永恆主題,又是黨凝聚強大正能量,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保證。

(一) 馬克思主義羣眾觀是唯物史觀的理論基石

馬克思主義羣眾觀是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創立中逐漸形成的,其核心內涵即“人民羣眾主體論”。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論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基礎上,第一次把對人的關注從抽象的人轉到直接從事物質生產活動的廣大勞動者方面來,從而形成了正確認識人民羣眾的歷史地位和作用的理論觀點。概括地説,就是人民羣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

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佔統治地位的思想從未表露出“人民主體地位”的價值理念,剝削階級的政黨更是從未關注過這個真理,僅僅把人作為“會説話的工具”而已。馬克思主義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點上向人們揭示出了社會發展史就是物質資料生產者本身發展的歷史這一最簡單最不容否定的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終於找到了打開人類歷史發展之謎的鑰匙——離開了物質資料的生產,就沒有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160多年前所指出的,“歷史活動是羣眾的事業,隨着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羣眾隊伍的擴大。”這徹底顛覆了以往哲學家把物質世界的一切變化,甚至人本身的一切活動都視為神靈、上帝的產物的謬論;有力駁斥了資產階級思想家既主張“天賦人權”,又把人民羣眾看作低俗、愚昧、缺乏理性的代名詞,故需要通過契約把權力讓渡出來,交給所謂社會精英的怪論。馬克思主義羣眾觀正是在對歷史唯心主義進行徹底批判的基礎上向人們證明了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即人民羣眾是社會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

馬克思主義羣眾觀始終把人作為現實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最高的價值目標。這既是遵循唯物史觀的必然結果,又與無產階級政黨終身為之奮鬥的崇高理想完全一致,為無產階級政黨更好地領導人民羣眾,發揮出創造歷史的作用,肩負起推動人類社會最終走向“自由人的聯合體”的歷史重任提供了根本的精神支撐。

(二)馬克思主義羣眾觀彰顯中國共產黨奮勇前行的鮮明立場

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試金石。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奮鬥實踐中得到最廣大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根本原因就在於始終站穩了羣眾立場,代表着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踐行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生動呈現了對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自覺追求,深刻詮釋了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的價值理念。

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之初就牢固樹立了馬克思主義羣眾觀,始終把“人民主體地位”作為自己堅守的理想信念,並以此為核心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黨最鮮明的政治立場,發出了“為天下勞苦大眾謀幸福”的錚錚誓言。在戰火紛飛的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曾深刻指出:“共產黨員在民眾運動中,應該是民眾的朋友,而不是民眾的上司,是誨人不倦的教師,而不是官僚主義的政客。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以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於民族的和人民羣眾的利益。”我們黨正是堅定地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才能以“星星之火”嘹亮整個神州大地,建立了新中國。在波瀾壯闊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也正是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我們黨才能夠帶領着全國各族人民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的壯麗篇章,不僅創造了經濟騰飛的“中國奇蹟”,還交出了人民滿意的“中國答卷”,書寫了人民幸福的“中國故事”,邁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新徵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同樣始終要求全黨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羣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雄辯證明,雖然時空適時變遷,但亙古不變的則是根植於中國共產黨人心中的“馬克思主義羣眾觀”。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意。馬克思主義羣眾觀作為決定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核心價值理念,關乎人心向背,關乎黨和國家事業的興衰成敗。只有牢固樹立羣眾觀點、站穩羣眾立場,時刻牢記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終堅持以滿足最廣大人民的需求為中心來成就黨的事業,才能衝破前進道路上的藩籬,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

(三)馬克思主義羣眾觀匯聚起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力量源泉

黨的以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刻闡述了“中國夢”的重大戰略思想,吹響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軍號角。同志強調指出的,“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把追求人民幸福作為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價值目標,這本身就充分體現了人民性的本質,藴含着“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與馬克思主義羣眾觀的價值理念一脈相承。只有人民,才是美好未來的創造者,才是最終實現“中國夢”的主體力量。

無論是從我們黨的歷史發展經驗看,還是從長期執政的現實經驗看,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羣眾觀,不尊重人民羣眾的主體地位,不發揮人民羣眾的首創精神,所有美好的目標和夢想都無從談起。當前,我國正向開放、多元的現代社會急速遷徙,已進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區”和“攻堅期”。隨着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以及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我們面臨着各種思想文化交融、交鋒、較量的新態勢;面臨着廣大人民羣眾對過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面臨着利益多元化背景下價值觀念多元多變的新特點;可以説,只有使廣大人民羣眾在思想認識上達成對全面深化改革的價值認同,才能夠贏得改革的最終成功。那麼,我們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價值理念來實現這種認同和共識呢?對此,同志明確指出,“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這三個“共享”把個人夢想融入到國家民族的最終夢想之中,將個人利益與國家民族的整體利益辯證地統一起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羣眾觀的價值理念,涵蓋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利益,找到了當今時代協調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中國夢”。“中國夢”是團結凝聚人民羣眾共同奮鬥的精神旗幟,而人民羣眾則是最終實現“中國夢”的主體力量。我們只有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馬克思主義羣眾觀的極端重要性,運用實踐的標準,反映人民的願望,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人民羣眾的活力和創造力,才能積聚起推動改革、攻堅克難、成就夢想的強大正能量。

歷史是客觀規律性與主體創造性的統一。展望未來,美好的光明前景與現實的發展憂患並存,改革發展的持續動力與前行道路的困難阻力並存。如何化解矛盾、規避風險,引領當代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億萬人民羣眾的美好未來?歸根到底還是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羣眾觀,始終堅守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家園,在新的發展實踐中傳承和運用我們所積累的寶貴經驗,真正把馬克思主義羣眾觀融入到自己的肌體裏,真正把黨的事業融入進自己的血脈中,才能凝聚起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彙集起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幹部依靠羣眾求勝利發言稿 篇4

時下,還有部分領導幹部對羣眾工作重視不夠、羣眾觀念淡薄,服務羣眾的素質、本領不高。一些領導幹部認為羣眾工作雖然重要,但自己從事機關工作常常忙不過來,以致和羣眾親密接觸少,缺乏羣眾工作熱情;有的領導幹部則宗旨觀念淡化,羣眾呼聲充耳不聞,羣眾困難視而不見。筆者認為,要做到與羣眾心連心,首先要樹立正確的羣眾理念。

立足於愛崗敬業爭創佳績服務羣眾。領導幹部立足本職工作,在平凡的與不平凡的崗位上都發揮領導幹部先鋒模範作用。通過落實領導幹部崗位職責,激發工作熱情,創造性地在本職崗位上服務羣眾關懷羣眾。從羣眾怨氣最大的事情改起,從羣眾關注度最高的事情抓起,切實提高服務羣眾的滿意度和公信度。

立足於推進和諧村莊建設服務羣眾。村莊是社會的細胞,加強村莊建設對於密切黨羣關係、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更好地服務羣眾十分重要。積極引導領導幹部深入鄉村與居民一道開展“結對共建”活動,解決羣眾所需,化解社會矛盾,幫助羣眾找準發展經濟、推進鄉村和諧的路子,增強羣眾對黨員領導幹部工作的認同感和滿意度。

立足於扶持弱勢羣體服務羣眾。要從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入手,提高扶貧濟困工作實效,切實從單純的給錢給物的“輸血型”幫扶向提供致富信息,培養致富本領的“造血型”幫扶轉變。對聯繫生活困難羣眾做好定期救助,政策救助、愛心救助等工作,改善幹羣關係,樹立機關形象,逐步提高羣眾的幸福指數,使他們真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温曖。

幹部依靠羣眾求勝利發言稿 篇5

樹立羣眾觀念、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是做好羣眾工作最好的方法和最高的智慧。羣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也是指導各項工作根本的工作路線。

以來,強調密切聯繫羣眾、堅持羣眾觀點和羣眾路線,最重要的有三個事件,可以稱之為“三部曲”:一是去年12月4日,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眾的八項規定;二是今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在全黨自上而下分批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央政治局帶頭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是6月18日,出席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對全黨開展教育實踐活動進行部署。

除了這“三部曲”之外,同志關於中國夢的重要論述以及之後執政風格、執政理念之中,可以發現有一條主線(或稱之為主題)貫穿其中,這就是羣眾觀點和羣眾路線。

所謂羣眾觀點,就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對待羣眾的立場和態度。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羣眾不僅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而且是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羣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

所謂羣眾路線,是指在羣眾觀點基礎上形成的工作路線。羣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1920xx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羣眾路線”這個概念。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鬥爭中形成了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和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羣眾路線。正如毛澤東在1943年6月《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文中所説的:“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羣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路線,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

羣眾觀點和羣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體現。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黨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必須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羣眾觀點,自覺貫徹黨的羣眾路線,始終保持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羣眾,黨執政後最大的危險是脱離羣眾。羣眾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立場和根本觀點,是黨制定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根本出發點。每個共產黨員都要牢固樹立羣眾觀點、踐行羣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羣眾服務。

從在地方執政到擔任中央領導同志直到擔任中央委員會的講話、調研和發表文章中,可以大致歸納出論述羣眾觀點、羣眾路線的七個重要方面。

一是把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看作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核心問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搞好作風建設,必須回答相信誰、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樣幾個根本性的問題。堅持以人為本、人民至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當前作風弊端還在一定範圍內存在,黨內脱離羣眾的現象還大量存在,原來黨同人民羣眾的魚水關係、血肉關係變成了油水關係、蛙水關係。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不僅損害了黨在人民羣眾中的形象,更損害了黨羣幹羣關係。

我們黨必須把為人民謀利益作為自己全部活動包括作風建設的出發點,黨的作風建設必須圍繞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來進行,必須以人民羣眾是否滿意為衡量和檢驗的根本標準。

二是人民羣眾主體論。在闡發馬克思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的當代意義時指出,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是廣大人民羣眾的事業,人民羣眾是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的實踐主體。一方面,要把廣大人民羣眾永遠置於社會實踐的主體地位,引導和動員他們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使他們承擔起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的歷史重任,防止將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由全體人民羣眾主動參與和積極發揮作用的偉大社會實踐,變為由少數社會精英主導、主演,廣大人民羣眾在一旁觀看或被動服從的貴族式的上層社會活動,從而將全體人民的事業變成少數人的事業。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更是着重強調,“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中國夢的出發點、落腳點是人民,體現了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根本價值。

三是把堅持實事求是與羣眾路線結合起來。堅持羣眾觀點和羣眾路線,可以歸結為是不是、能不能、敢不敢實事求是。延安整風運動和“文革”結束後的撥亂反正,都是以端正思想路線開始的。對這一結合做了新的闡釋,他指出,堅持實事求是,必須始終堅持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羣眾路線。羣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它同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相輔相成、在本質要求上完全統一的。真正掌握和實踐了羣眾觀點、羣眾路線,也就能真正掌握和實踐歷史唯物主義和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來看,堅持羣眾路線是堅持實事求是的認識和實踐基礎。一方面,實事求是是在實踐基礎上認識世界的過程,這一過程要通過“從羣眾中來”才能實現。另一方面,實事求是又是在實踐基礎上改造世界的過程,這一過程只有通過“到羣眾中去”才能實現。只有堅持羣眾路線,才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我們要把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與堅持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線緊密結合和統一起來,把對上級負責與對羣眾負責緊密結合和統一起來,堅持一切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深入基層瞭解情況,深入羣眾聽取意見,使各項決策和各方面工作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人民意願。

四是將調查研究作為落實羣眾路線的重要途徑。調查研究工作是羣眾路線的謀事之基、成事之道。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傳家寶。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黨的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線,都要求我們的領導工作和領導幹部必須始終堅持和不斷加強調查研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真正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密切聯繫。

幹部依靠羣眾求勝利發言稿 篇6

鄧小平説過:羣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羣眾路線和羣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黨的組織、黨員和黨的幹部,必須同羣眾打成一片,絕對不能同羣眾相對立。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羣眾路線這個黨的傳家寶不能丟。

如今,一些黨員幹部感覺羣眾工作難做:辦了不少關係民生的好事、實事,羣眾還是不太領情;而稍有不足或失誤,羣眾就會提出批評。這一困惑的背後是一些黨員幹部的羣眾意識淡化,沒能摸準羣眾的脈搏,沒能貼近羣眾的心窩。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廣大人民羣眾的需求呈現多樣化的趨勢,不僅有發展經濟這個大需求,還有許多細緻入微的訴求,如改善就業、就醫條件以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等。這些問題都涉及羣眾的生活質量,如果不能得到很好解決,羣眾就不滿意我們的工作。“百姓心中有桿秤”,在羣眾眼裏,判斷黨員幹部是不是執政為民,最直接的標準就是有沒有真心實意地維護和實現他們的切身利益。客觀來看,當前,少數黨員幹部“雁過拔毛”、吃拿卡要、優親厚友、辦事不公等問題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引起了羣眾的反感;有些黨員幹部不願意深入羣眾,不願意到基層去,坐在辦公室裏閉門造車,致使決策有漏洞、工作有缺陷,羣眾照樣不滿意;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求我們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更好地踐行黨的羣眾路線,持續提高做好羣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羣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對於共產黨人來説,脱離了人民羣眾,就如同魚離了水、樹斷了根,將會因失去力量的源泉而招致失敗。在血與火的年代,中國共產黨人與廣大人民羣眾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血肉聯繫。在井岡山斗爭時期,紅軍虛心向羣眾學習、善於向羣眾求教,羣眾教會了紅軍用土法制鹽,還帶着紅軍上山採草藥,使得許多物資供應上的困難迎刃而解;淮海戰役期間,數百萬羣眾奔走在通往戰場的大路小路上支援解放軍,“最後一粒糧,拿去做軍糧;最後一牀被,蓋在擔架上;最後一個兒女,送到咱隊伍上”,形成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觀。歷史證明,真正的銅牆鐵壁、真正的英雄是廣大人民羣眾。正是因為我們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給人民羣眾謀幸福,才在各個歷史時期得到了人民羣眾的廣泛支持,黨和人民的事業才能從勝利走向勝利。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羣眾路線這個黨的傳家寶不能丟。近年來,我省集中開展“連心、強基、模範”三大工程,提高了黨員幹部聯繫羣眾的制度化水平和針對性,用實幹和實效贏得了羣眾的認可。當前,我們要“在弘揚井岡山精神上走在前列”,更應繼承“日穿草鞋、夜打燈籠”的優良傳統,在羣眾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與時俱進,切實瞭解羣眾所思所想所求,解決羣眾普遍關心的辦事難、辦事不公等問題,集中開展整治和查處基層侵害羣眾利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在全省上下凝聚強大的興贛合力,全力打好脱貧攻堅戰,向着“綠富美”的美好前景砥礪前行。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只要廣大黨員幹部邁開步子問政於民、俯下身子問計於民、捲起袖子取信於民,我們黨就能鑄牢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夯實長治久安的基礎,帶領廣大人民羣眾持續接力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幹部依靠羣眾求勝利發言稿 篇7

服務資源不足、服務力量薄弱,當前基層黨組織普遍面臨的問題,是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必須破解的課題。近年來,長沙市雨花區在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過程中,探索建立羣眾工作站、羣眾維權站、“兩代表一委員”工作室、志願服務站、同心工作站“五位一體”平台,整合轄區社會資源為服務羣眾資源,有效破解基層服務力量薄弱的難題。“五位一體”工作法,對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建設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緊緊依靠和充分發動羣眾。服務羣眾要本錢,還要本領。服務隊伍和資源是服務羣眾的前提和基礎。當前,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社區的人員結構越來越具繁雜性和差異化,羣眾的服務需求越來越具豐富性和多樣化,單獨依靠社區工作人員和黨員服務中心,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羣眾。通過“五位一體”平台,我們將1000多名機關幹部,6000多名黨員和流動黨員,4000多名民主黨派及無黨派人士、非公經濟代表人士組織發動起來,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開展組團式服務,將一切社會資源轉化為服務羣眾的力量。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不能靠少數黨員幹部“唱獨角戲”,要堅持走羣眾路線。最豐富、最鮮活的經驗來自基層,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來自羣眾。要善於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和統戰傳統,充分發揮羣眾的智慧與力量,紮根羣眾身邊、發動羣眾參與,實現依靠羣眾與服務羣眾的有機統一。

服務要以羣眾需求為導向。毛主席説過,“一切為羣眾的工作都要從羣眾需要出發,而不是個人良好的願望出發”。服務質量如何,羣眾最有發言權。過去,我們存在與羣眾互動不足的現象,習慣於站在我們的角度去思考羣眾需要什麼,以我們想當然的方式去服務羣眾,自拉自唱、自我欣賞,結果往往好心辦壞事、好事不討好,服務內容羣眾不感興趣,服務效果羣眾不滿意。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必須堅持“羣眾需要什麼就服務什麼、羣眾怎樣舒心就怎樣服務”,將聽民聲、訪民情作為工作的首要環節,以羣眾實際需要為導向,以羣眾滿意為評價標準。把握羣眾需求變化的新特點,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確定服務內容,按需下單開展服務,確保服務與需求無縫對接。

創新載體整合服務資源。基層黨組織不僅要有服務羣眾的理念,還要有合適的載體和抓手。要整合黨務、政務以及社會資源進行集成創新,構建上下互動、橫向聯動的工作機制,形成服務羣眾的整體框架,解決載體過多、資源分散、各自為戰的問題,達到1+1>2的聚合效應。基層黨組織要善於“借雞生蛋”,依靠社會服務載體延伸服務觸角,以黨組織為點,帶動社會服務載體這個面,撬動社會資源和力量的參與,逐步形成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各種為民服務載體為補充的立體化服務網絡體系。

幹部依靠羣眾求勝利發言稿 篇8

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羣眾的自覺行動。

羣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密切聯繫羣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脱離羣眾是我們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

相信羣眾,就是要從思想上牢固樹立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羣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羣眾是歷史發展真正動力的觀念,從而自覺地放下架子,走進羣眾,同羣眾交朋友,虛心向羣眾學習,老老實實拜羣眾為師。相信羣眾,還要支持羣眾的積極性和首創精神,凡是羣眾能辦的事情都要放手讓羣眾去辦,堅決破除和摒棄束縛羣眾手腳的各種條條框框。依靠羣眾就是要在實際工作中,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都要聽取羣眾的意見,集中羣眾的智慧,使形成的決策、部署充分體現羣眾的意願和利益;實施決策、完成任務,要做好動員羣眾、組織羣眾的工作,使廣大羣眾積極參與完成黨委、政府的中心任務,形成幹羣齊努力,凝心謀發展的生動局面。

相信羣眾、依靠羣眾,是認識與行動、知與行的統一。依靠羣眾首先要相信羣眾,只有相信羣眾,才能尊重羣眾、自覺依靠羣眾。羣眾看一個幹部是否相信和依靠羣眾,不是隻聽他説得怎麼樣,更重要的是看他做得怎麼樣。在現實生活中,有的領導幹部,口頭上相信羣眾,實際上相信自己,高高在上,發號施令,憑經驗辦事、拍腦袋決策,結果脱離實際、脱離羣眾。有的只對上負責,不對下負責,只求領導滿意,不顧羣眾意願,損害了羣眾利益。還有的對羣眾的建議、要求充耳不聞,漠然置之,甚至堵塞言路,壓制羣眾意見。

是否相信和依靠羣眾,直接關係到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否落實到基層,關係到黨的各項工作能否得到有效開展。因此,堅持羣眾路線,根本問題是樹立正確的羣眾觀點,切實解決好對羣眾態度和羣眾感情問題。各級黨員幹部一定要擺正人民公僕的位置,把羣眾當親人,時刻把羣眾放在心上,想羣眾所想,急羣眾所急,解羣眾所難,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羣眾的信賴。我們也只有真正做到思想上相信羣眾,感情上貼近羣眾,工作上依靠羣眾,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我們的工作才能獲得最廣泛、最牢固的羣眾基礎和力量源泉。

堅持羣眾路線,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證明,人民羣眾的擁護和支持,是執政黨的根基,直接關係到政黨的盛衰興亡。中國共產黨作為長期執政的黨,只有深深紮根於人民羣眾之中,同人民羣眾同呼吸、共命運,才能不斷鞏固執政地位,黨領導的事業才能永遠興旺發達。

幹部依靠羣眾求勝利發言稿 篇9

我黨從弱到強,我國從貧到富,都是緊密聯繫羣眾的結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必要緊緊依靠羣眾。歷史和現實一再表明,政權的興衰,事業的成效,最終取決於是否以民為本,能否贏得民心。黨員領導幹部應該始終保持同人民羣眾的血肉關係,樹立正確政績觀,努力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們應自覺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求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去,對人民羣眾滿懷激情,認真服務羣眾,多聽羣眾呼聲,反映羣眾意願,真正想羣眾所想,急羣眾所急,解羣眾所難。把是否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衡量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我們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都要站在羣眾的立場上,做到心裏裝着羣眾,凡事想着羣眾,工作依靠羣眾,一切為了羣眾。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有的工作之所以做不好,政策落實不好,不完全是因為羣眾對政策不明白,不清楚,而是因為幹部離百姓遠了,幹部缺乏感情,百姓對政策執行者不信任、不支持。感情從來是互動的,你心裏裝着羣眾,羣眾心理就有你。只要我們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保持與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夯實與人民羣眾的感情基礎,就一定能贏得羣眾的信賴、擁護和支持。

把維護羣眾利益放在首位。羣眾利益高於一切,羣眾利益就是我們黨的最大利益。指出:“羣眾利益無小事。凡是涉及羣眾的切身利益的事。凡事涉及羣眾的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在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應該真正把為羣眾謀利益、維護羣眾利益作為天職,把實現羣眾的新期待作為最大的事情;把涉及羣眾利益的事作為大事,滿腔熱情地去做。這些年來,我們一直關注民生,關注羣眾利益,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取得了明顯成效,也贏得了人民羣眾的充分肯定。實踐告訴我們:只要實實在在地為羣眾辦事實,做好事,解難事,誠心誠意為羣眾得利益,就能得到羣眾的真心擁護和支持。當前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我們更需要切實解決好在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過程中徵地拆遷、環境保護等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堅決糾正損害羣眾利益的各種行為,維護羣眾正當權益,絕不幹違背羣眾意願的事情。

加強和改進羣眾工作。堅持羣眾路線,既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正確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羣眾工作的重要保障,但是,有的同志不善於或不願意走羣眾路線,心浮氣躁,急功近利,脱離羣眾,工作方法簡單,按照法律和政策辦事的本領不強,習慣於發號施令、做表面文章、形式注意、官僚主義嚴重。我們應深刻認識到這些問題的危害性,堅決克服脱離羣眾、簡單粗暴等不良作風,不斷加強和改進羣眾工作,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即使瞭解羣眾訴求,妥善化解利益矛盾。對羣眾提出的合理訴求,凡事能做到的,要積極地予以解決;對一時做不到或政策不允許的,也要對羣眾解釋清楚,宣傳到位,而不能簡單草率處理,更不能置之不理。只有不斷強化公僕意識,改進工作作風,創新工作方法,才能適應當前羣眾工作的新形勢、新特點、新要求。

幹部依靠羣眾求勝利發言稿 篇10

羣眾工作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項牽涉全局的工作,需要我們把握規律、突出重點。

當聽眾,讓百姓有地方訴苦,真心理解同情羣眾。有些幹部不願意面對羣眾,不注重羣眾訴求,使羣眾有苦無處訴,矛盾不斷激化。對此,建國街道黨工委在設立羣眾信訪接待中心、進行時時接訪的基礎上,始終堅持重點信訪案由書記、主任親自接待,做到給羣眾一張坐椅、一張笑臉、一杯熱茶、一句貼心話,用真誠的態度傾聽羣眾訴苦,讓羣眾把“苦水”倒出來,以熱心解寒心,以耐心解煩心,從而緩解了其對抗、激動、怨憤等對立情緒,有效地避免了矛盾激化和羣體性事件的發生。

嘮家常,把“道理”講透徹,讓羣眾明白。農村中有許多矛盾問題往往都是因為羣眾相互較勁、對政策法規一知半解而造成的。對此,建國街道黨工委堅持走村入户做工作,採取與信訪羣眾“拉關係”、“嘮家常”等方式,用農村最樸實的辦法向羣眾講清政策,讓他們明白道理,使許多矛盾糾紛在面對面的“家長裏短”中得到了化解。肖家村董桂枝與鄰居宅基地糾紛案,告狀8年,法院四次調解未果,又到街道上訪。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接案後,帶領包案幹部多次到她家中“嘮家常”,講家中的孩子,嘮她的生活,問父母的身體,並幫助解決了孩子上學等3個難題,同時耐心地解勸她:“為10公分地較勁,圖啥呢?寧舍遠親不捨近鄰,與鄰居處好關係,過上好日子比啥都強。”通過真心實意的關心、入情入理的疏導,使這一陳年老案徹底化解了。

交朋友,真情貼近羣眾,讓羣眾信任。當前,羣眾工作之所以難做,是因為百姓心裏與幹部有距離,不信任幹部。對此,建國街道黨工委始終採取加大感情投入的辦法,組織黨員幹部定期看望村居中德高望重的老幹部、老黨員、老專家、老軍人、老教師、老模範“六老”人員,真誠地與他們交朋友、處感情,讓他們瞭解新形勢、新政策以及黨工委的工作情況,邀請他們參觀設施農業、村居改造等,感受發展成果,從而消除心理“距離”,真正信任黨工委和幹部,並充分發揮他們在羣眾中威望高的優勢,帶動親朋好友、周圍羣眾增強對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的信任感。目前,全街道共有40名黨員幹部與152名“六老”人員結成了知心朋友。

領導幹部只有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才能正確對待和行使權力,真正做到依法辦事,依法治國。才有意識的去保護人民權利和尊重保障人權,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須自覺接受監督和承擔法律責任。真正的“執法為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