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演講稿經典(精選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9W

端午節的演講稿經典 篇1

轉眼間,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今年是我國把端午節首次例為國家法定假日,以此來發揚傳承此節日,端午節一是紀念屈原,二是通過通過包粽子,插艾葉來驅毒消災,現在商家也準備打一場“粽子戰”。

端午節的演講稿經典(精選19篇)

端午,一開始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詩人屈原投江的事。那時因為君主昏庸。屈原一身正義卻遭排擠、流放,對國家的前途感到擔憂,但是自己又不能分擔,所以在江邊,憤然抱起大石頭跳江了,江邊的漁夫們看見了,立刻劃着船去打撈,為了防止魚兒吃屈原的屍體,將包着竹葉的米團拋入江中,所以演變到今天有划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吃粽子,大家一定也不陌生吧,它是用青竹了包上泡好的糯米,把它綁成一個近三角的形狀,餡有許多,如蜜棗、綠豆、紅豆、豆沙,也可放入肉,你要你想吃什麼,都可以包,可以説“一包天下”。粽子好吃不好包,當你想到你吃到口味不同的粽子時,你又沒有想到怎樣包粽子嗎,現在我就給你介紹一下吧,先要把上好的糯米泡上幾個小時,用二張青綠的葉子疊加在一起折成一個錐形,把泡好的糯米放在裏面,不能放的太多,以免煮熟容易脹開,然後把上面的口用青葉合攏折成一個三角形,然後有細繩綁緊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可現在大家工作都忙了,端午節也沒有時間去包,還有一些年青人都不知道包,所以商家利用這個節日,推出了許多品牌、品種的粽子,如現煮現買的粽,也有可以放着慢慢吃的冷凍粽,真是應有盡有,它們比味道、比品種、比價格,誰都想乘這個傳統節日賺一把。好了不説了,吃粽子去了。

端午節的演講稿經典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國旗下的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説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説法,諸如:紀念屈原説;吳越民族圖騰祭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説。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為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謝謝大家。

端午節的演講稿經典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鞠躬)“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節日是生活給予人們的饋贈,因為在翹首等待的過程中充滿了驚喜,所有的準備也都是甜蜜的。端午節的前幾天,是最有氣氛的。勤勞的人們格外忙碌和歡快,空氣裏到處瀰漫着粽葉的清香,這就是幸福的生活吧。

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曆史。每當到了這段時期,青年橈手們都意氣風發,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他們動作整齊劃一,堅實的肌肉隨着動作一起一伏,額上佈滿汗珠兀自反射着太陽的光輝,龍舟便如一支離弦的箭,在平靜無波的塘河上來去如飛。看到此場景,我不禁想到:戰國時,楚王寵信奸臣,屈原仗義直言,卻被革職流放。秦國趁此機會進攻楚國,楚國千里疆域毀於一旦。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有心報國,無力迴天。悲憤之下,他抱着一塊巨石投汩羅江而去。當地百姓聽説屈原投江了,紛紛前來救助,他們順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湖面上大小船隻往來穿梭,百舸爭遊,蔚為壯觀。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每到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人們還把粽子投入水中,只為了餵飽魚龍蝦蟹,保全屈原的屍體不被吞噬。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我們應當學習他的愛國、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粽子、觀看賽龍舟時,不要忘記20xx多年前那位愛國大詩人——屈原。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能為自己的將來鋪墊繁花似錦的人,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端午節的演講稿經典 篇4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説: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着槳,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非常壯觀、熱烈。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演講稿經典 篇5

端午節對我而言,最大項的“家庭工程”就是包粽子。説起包粽子,我快樂地手就癢癢……

去年端午節前夕,意外地收到了一份從泰州快遞來的粽子和鹹鴨蛋。打開一看,是我的戰友——軍中十朵姐妹花中的一朵——小蔡發來的。老公看到這樣一大盒粽子,馬上問我:“今年你不用自己包粽子了吧?”

“不,自己還是要包的。”我很堅決地回答道。

“啊?這些都吃不完,怎麼還包呢,送老人也夠了。”老公反對的聲調高了一度。反對無效!我交給他一張長長的採購清單。他一看,立馬叫起來:

“咋地,要開粽子店哪?紅棗五斤、赤豆十斤、精瘦肉十斤、大黃米十斤、粽葉、棕繩等等”

等唸完了,他也明白了:“噢,你又想創新啊,包黃米粽子?”

“對頭,判斷正確”

“給你點建議,最好再摻點糯米,二米粽子,黃白相間,好看更好吃。”他得意地説。

“好主意,咦?你可以呀。”我對這位會吃不會做的先生,真有點刮目相看了。

“不過,你這清單開的數量是不是忒大了點,減半。”沒等我反駁,人早沒影了。

待老公採購回來,所有的物品數量統統減半。算了,我樂得也顧不上與他理論,趕緊淘米、泡棗、揀豆、切肉、醃肉`、外加泡花生、煮粽葉;老公在旁邊一臉狐疑看着我, “你就瞧好吧!忙你的去吧”。晚上八點,我一邊看電視,一邊包粽子;取兩張粽葉、一把黃米、半把糯米、放兩顆紅棗、或瘦肉塊、或半把紅豆、或幾粒花生…….,一裹一紮,一個個鼓鼓溜溜的四角紅棗粽、三角肉粽、小四角紅豆粽、小三角花生粽,栩栩如生,“賊招人愛”,數一數,哇,足足有五十多個。ok,用高壓鍋開煮,一連煮了三鍋。

家裏瀰漫着濃濃的粽香,當所有程序統統結束時,我一看掛鐘,天哪!凌晨1點。好在老公也正忙着改材料,否則,一準兒“挨尅”。我立馬挑了一個紅豆粽子,讓他“首嘗”。一層層打開粽葉,伴着粽香,黃白紅三色的粽子,煞是養眼,我腦海裏忽然想起兩個字:金玉,黃米是金、糯米是玉…..,頓時有點沾沾自喜喲!

嘿!金玉紅豆粽成功!那麼,金玉鮮肉粽、金玉花生粽、金玉紅棗粽肯定不會差。老公三口兩口就吃完了,“再來一個!”還沒吃夠!我説:“評價一下,味道咋樣?”

“好吃,豆子比米多。”啥呀,評價也忒不專業了,要是婆婆在,一準兒給“超讚”。

早晨,我把粽子分裝在食品袋裏,帶到單位。就在弟兄們分搶粽子時,我得意地“忽悠”道:“俺的粗糧粽子,吃了不怕長體重哦。”因為我知道,他們的太太們個個都怕“增肥”。

晚上,我又給鄰居們分別送了一點,畢竟我的粽子與眾不同嗎!老公看我為了幾個粽子興奮地“瞎忙活”,信誓旦旦地“警告”我:“明年,絕不准你再折騰包什麼粽子了”嘿嘿,明年再説明年的!……

“我包粽子,我快樂!”今年,如果我不出差,一準兒將快樂進行到底!

端午節的演講稿經典 篇6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文化

今天是6月16號,農曆五月七年級。到本週五,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説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説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要職。因為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至極,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篇。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絞,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後,紛紛划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又紛紛把江米裝迸竹筒,扔到水裏,想用江米餵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划着船衝進洶湧的波濤,象徵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讓我們懷着對偉大愛國之士的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佳節吧!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着豐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

感謝大家耐心的傾聽,在此,請接受我對各位的節日祝福:端午節快樂!謝謝。

端午節的演講稿經典 篇7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農曆的五月初五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今年的端午節是6月23日。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

屈原是距今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所在的時代是一個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境裏,他對當前的形勢有着清醒的認識,於是在國內倡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詆譭攻擊。

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最後頭汨羅江自盡。在與保守勢力的鬥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兩千年之後的今天,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眾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知道自己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最後祝同學們期末考試取得理想的成績,過一個愉快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演講稿經典 篇8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由我來進行國旗下的講話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很多年曆史。

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強烈反對,屈原去職,被趕出成都,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等,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些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後來因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業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後每年5月5日定位端午節。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在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

端午節是一種傳統,也是一種文化,也是我們的魂。屈原並沒有因為別國的強大而拋棄自己的故土,也未因自己人生的失意而投奔別國。他的忠是一種廣義的愛,一種大愛,一種永恆,不計報酬與代價。同學們祖國需要我們的愛,美麗的校園需要我們的愛,同學們需要我們的愛。

端午節,我們要緬懷屈原,更要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學習他的大愛,這些必須付諸行動。

端午節的演講稿經典 篇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屈原是中國古代的愛國詩人和政治家,生於兩千多年前戰國時代的楚國,當時正是中國歷史上奴隸制度向封建制度轉變的時期,秦、楚、趙、魏、燕、韓、齊七大諸侯國割據稱雄,不斷進行兼併戰爭。

戰國七雄之中,秦國最強,而對秦國的軍事壓力和楚國的政治腐敗,屈原極力主張對外聯齊,對內變法圖強,進而統一中國。

屈原的政治主張雖然遭到奴隸主貴族集團的破壞,未能在楚國實現,公園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軍南下,攻破了郢都最後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自盡,但他的詩篇“離騷”,“天問”等,卻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閃耀着不可磨滅的光輝。

通過上述所敍及不斷的學習使我懂得了一個強烈的愛國主義者對國家和人民做出的重要貢獻從來都是可歌可泣的一段悲壯歷史的展示。在學習先輩屈原感人的愛國主義先進的思想中,令我記憶猶新的是屈原與奴隸主權貴之間的鬥爭,其次,就是他門下的兩個門生對人生觀,價值觀差異的鮮明區分和對照,下面就我個人用所學習的觀點闡述以下三點學習心得體會:

一、對屈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的認識

公園前3xx年楚國內憂外患,國貧兵弱,內有奴隸暴動反抗,外有強秦壓境,以奴隸主貴族勢力為代表的南後集團在此國家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為保其貪圖享樂,榮華富貴及小集團利益向楚懷王遊説親秦順從策略;而以奴隸,百姓、有識之士為代表的屈原集團則主張彰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的策略;這些表現可以在一次眾大臣及屈原與楚懷王的交談中得以佐證:

楚懷王言:楚國內外交困長此以往豈不是動搖國之根本。南後言:如今強秦壓境,大王還是與秦國訂立盟約世代修好順從秦國。屈原言:難道順從秦國楚國就可以安然無恙嗎?秦國自變法以來,國力大增,他不僅攻佔韓國,魏國、趙國的土地,如今又想來攻打我們楚國與齊國,秦國處心積慮要完成一統霸業,征服六國席捲天下,在這種時候還想用討好秦國的辦法來換取楚國的太平豈不是異想天開,自欺欺人嗎?楚國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內修法制,棄舊圖新才能掃除疾病富國強兵抗拒秦國的兼併。

二、屈原門生宋玉放棄信念投奔權貴昭然若揭

因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期間,在這最艱難的時刻,他曾精心教導賦予厚望的門生宋玉棄他而去投奔權貴南後集團,這使得屈原不得不發出由衷的表白感歎道:急風勁草,日久見人心啊!而這一突變卻將宋玉其人貪圖享樂及榮華富貴的醜惡賊臉暴露的昭然若揭,向這樣追逐名利,胸無大志、背信棄義之人豈能留在志向遠大,剛正不阿、愛民如子、博學多才,憂國憂民的屈原身邊呢?因此,向宋玉這樣的卑鄙小人只能屈服於南後集團。

三、屈原侍從女僕嬋娟堅定信念追隨屈原永不放棄

在屈原胸懷大志,窮困潦倒、報國無門,迷惘彷徨慘遭奸人所害之際,侍從女僕嬋娟不但不棄不離反而用多年在屈原身邊所學到的堅定信念來開導屈原道:先生不必痛心,宋玉雖然離你而去,但願意追隨先生的還大有人在,就已嬋娟來説,雖然能力微薄進不了什麼大的力量,但我不會忘記先生的教導,要把自己的一生獻給法制獻給楚國。屈原聽後倍感激動的感慨道:嬋娟,你真是我的好學生啊!嬋娟最後因誤飲南後集團毒害屈原的毒酒身亡,臨終前屈原抱住她悲痛萬分的自責道:嬋娟,是先生害了你呀!嬋娟則堅強的答道:先生,我真高興,我寧可用我微弱的生命來代替先生寶貴的存在,我是多麼高興呀!

我的父親,我的師長,我總想照你的話去做,把我的生命獻給楚國,可是我做的太少了,我是多麼的遺憾啊!先生,你要保重,你要努力啊!就這樣一代巾國女豪永存於中華民族屹立不倒。在這可歌可泣的悲壯史實中,嬋娟的驚天地,泣鬼神的光輝篇章與前者宋玉的背叛形成了鮮明的區分與對照。

通過以上屈原與奴隸主權貴之間的鬥爭及門下兩個門生對人生觀,價值觀差異的鮮明區分和對照,使我感慨萬分,屈原一生追求推行變法謀富國強兵之略,言廢除不耕而食,不織而衣,無功而受事,無爵而顯榮的制度;主張剷除這些危害楚國的蛀蟲,應將他們押送至邊遠地區開荒;宋玉的膽小弱落及嬋娟的赤膽忠心;這一切的一切反映了萬惡的舊社會對國家和人民離心離德腐朽的一面,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愛國詩人和政治家屈原在中華文學發展史上,閃耀着不可磨滅的光輝,佐證了一個國家的命運並不能因政治腐敗專權而改變滅亡的宿命。假設,屈原的政治抱負能得到當時楚懷王堅定而強有力的支持的話,那麼,毛主席那個年代的制度將在中國歷史進程中提前兩千多年得以實現啊!而後的中華民族現在的情景又將是什麼樣的一個結局不得而知,估計,歷史學家會給出我們一個滿意的答覆。

通過以上我個人對學習屈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的心得體會的敍述,讓我受益匪淺,收穫額豐,受益匪淺的是讓我懂得了人生是如此的渺小而又輝煌。收穫額豐的是使我懂得了一個真理,那就是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真正強大緣起於高瞻遠矚,深謀遠慮,運籌帷幄的一代又一代領袖偉人而定。

通過屈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對我的薰陶,使我倍感珍惜,也讓我感到將來在工作中的責任重大,雖説我個人的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工作能力遠不及先輩屈原所貢獻的萬分之一,但是,只要我不斷的加強學習,樹立堅強的人生觀,價值觀就一定能夠為祖國,單位、集體的強大與輝煌做出我應盡的責任和義。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端午節的演講稿經典 篇10

老師們,同學們: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端午節之屈原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0xx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

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説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此風俗日後演變成賽龍舟)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粽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鬚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有的還在小孩子額頭上寫上一個“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他們。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節的演講稿經典 篇11

説起端午節,想起了小時候在家過的端午節來!

在家鄉的端午節中,有很多習俗,在離開家鄉的這些年裏,不經意的深深回憶起來,總覺得有種塵封的感覺!掐指一算,有近__年沒有過個正宗的家鄉的端午節了!

在家鄉,端午節的前個晚上,各家都要備一盆水,水裏面泡上艾葉,然後放在外面,在端午節的早上,全家洗臉的水,都要從這一盆水裏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節省着用了,免得有人沒的水洗臉。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來,到外面的池塘,河裏,或者湖邊去洗澡,據説這樣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為什麼各家要用這樣的水洗臉?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據説,在端午節的前晚,月宮裏的嫦娥,會讓搗了一年藥的玉兔,把藥撒向人間,讓人們洗去疾病和苦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這裏面還要插上一個小插曲就是,在月宮上面,我們總是可以看到有一棵桂花樹,樹下有個貌似人形的玉兔總是跪着作搗藥的動作,所以在小時候,晚上鬧人了,老人們總會哄小孩子説,走走走,到外面看玉兔搗藥去,小孩子們總是記得,月宮裏的玉兔搗了一年的藥,終於在5、4日的晚上悄悄的撒向了人間,所以,小孩子們在5、5的早上,總是爭着去外面洗澡,覺得用玉兔撒了藥的水來洗澡是件神聖的事情,而沒有去外面洗澡的,只有用放在屋外面的水來洗一下臉了!當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體好才行,以免感冒,因為在記憶裏,5、5那天的早上,還是很冷的,也聽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來説,洗完,好冷。所以,我和弟弟只有在家用艾葉泡過的水洗臉,那樣的水,泡了一夜艾葉後,顏色會變的綠綠的,還伴着一股艾葉特有的香味!用這樣的水洗完了臉,心裏總是有種安全感,在想:在這一年裏,我又是健康的了!

其次,在5、5日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雞蛋和剛刨下來的新鮮的蒜!雞蛋和蒜在鍋裏煮時,水裏面也要放上艾葉!經過放了艾葉的水一煮,雞蛋和蒜都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煞是好看!更是有一股艾葉特有的味道!艾葉同時也是一味中藥,具體治什麼病,偶就不知道了!在吃早飯時,這些雞蛋、蒜和粽子,都要擺上飯桌了,同時在飯桌上,還要擺一樣,那就是酒壺,而酒壺裏面的酒,和以往喝的酒要有一點不同了。有什麼不同呢?那就是在酒裏面,加了一味雄黃!酒也被泡成了雄黃的顏色,喝了這樣的雄黃酒,也是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還要把喝盛的雄黃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過飯出去玩耍時,可以看到到處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黃的小孩子,這不能不説也是一種特色吧!如果細看的話,還會發現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會戴了一個香囊,手、腳、脖子、手指頭都會纏了五色線的,這樣的香囊裏面裝的香料同樣也是艾葉。五色線,顧名思義,就是用五種顏色的繡花線拈成的,這樣的説法是為了避免蛇蟲來咬,因為蛇的顏色就象五色線。戴幾天後,把它取下來扔掉,就會變成了蛇,如果戴了幾天還不扔掉,會變成了蛇來咬人的!

在端午節這天早上,各家還要把艾葉插在門的兩天,有點象清明節時插柳枝一樣,這樣的説法也是為了驅病避邪。走在村子裏,裊繞的炊煙中,伴着縷縷的艾葉的清香,和着露珠的清新氣息,給這樣一個早晨增添了濃濃的特有的節日氣氛.

許多年過去了,每當這天,總是能隔着時空聞到記憶裏遠遠的家鄉,在這天早晨漂來的濃濃的艾香!也總是在這天的早上,想起那盆綠綠的艾葉水小心翼翼的神聖的輕拂在臉上的絲絲涼意,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那胸前佩戴着的秀美的各種各樣的香囊!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耳朵上引以驕傲的紅紅的雄黃酒香,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吃着飄有艾香的雞蛋直到把肚皮撐的鼓鼓的還要在兜裏揣一個去上學!也總是在這一天,想起媽媽編的美麗的五色線與小朋友們比誰的漂亮時彼此羨慕的眼光!也總是在這一天,深深的,想起我的家門,想起我的父母!想起在家的幸福時光!

今天正值端午節,祝所有的好朋友們節日快樂!祝家鄉的父母家人節日快樂!祝同我一樣遠在他鄉的哥嫂節日快樂!

端午節的演講稿經典 篇12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早上好!(鞠躬)

“五月五日,是端陽,門上滿艾,香滿。吃餃子,撒糖,賽龍舟,開心。”節日是人生的禮物,因為等待的過程充滿驚喜,一切準備都是甜蜜的。端午節前幾天,最有氣氛。勤勞的人們異常忙碌開朗,空氣中瀰漫着粽子葉的香味。這是幸福的生活。

端午節始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有20__多年的歷史。到了這個時期,年輕的橈手精神奕奕,在初升的太陽光中熠熠生輝。鼓聲響起,

他們的動作整齊劃一,堅實的肌肉隨着動作一起落下,額頭滿是汗水,與太陽的光芒相映成趣。龍舟就像離弦的箭,在平靜的池塘河中無波地飛來飛去。看到這一幕,我不禁想到:戰國時期楚王偏愛奸臣,屈原直言不諱,卻被革職流放。秦國藉此機會攻打楚國,楚國領土被破壞。看到國家的覆滅,人民的流離失所,屈原想報效國家,無法歸天。悲憤之下,他把一塊巨石扔進了汨羅江。當地人聽説屈原被扔進了河裏,就來幫忙。他們順流而下,一路追到洞庭湖,卻找不到屈原的屍體。大大小小的小船在湖上穿梭,數百人爭相游泳,蔚為壯觀。這一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後來這一天,人們在河上賽龍舟,懷念屈原。人們也把粽子放進水裏,只是為了餵魚龍、蝦蟹,防止屈原的身體被吞噬。

郭沫若評價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創了浪漫主義詩歌,開創了楚辭的風格,“與天地同命,與日月同光”;發明了“只有草木落,美人怕死”的香草美人傳統。他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無窮無盡的才華,就像河流匯成大海,浩瀚無邊。中國文學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是他一生的作品。我們要學習他的愛國主義,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日月爭光”的人格。作為一個改革家,由於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屈原的政治理念和改革預期都是失敗的。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作家,他成功了。“天下渾我獨,天下醉我獨”是他的氣節,“路漫漫修遠忙,我上下尋”是他的大力氣。他優雅如菊,聖潔如蓮,他強大的精神力量頌揚後人,激勵無數中國兒女前進!屈原的偉大不僅僅是他那令人難忘的詩篇,更是他那始終不渝的愛國精神,不與姦夫賊子同流合污的崇高氣節。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人民疾苦,受到人民的愛戴。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粽子,看龍舟比賽時,不要忘記20__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互相鼓勵,為中國的崛起而學習,做一個能努力工作,為祖國建設做出貢獻的人,為我們的未來鋪路,做一個百花齊放的人,回報關心自己的父母老師,對得起中國人民。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

端午節的演講稿經典 篇1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粽葉飄香,弘揚傳統文化”。

再過幾天就到農曆五月初五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那麼它是什麼樣的節日呢?

端午節是紀念詩人屈原的節日,是愛國的節日。因為愛國詩人屈原看到國家四分五裂,在五月五日投入汨羅江。屈原投河自盡後,百姓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吶喊鼓樂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後來演變成為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與端午節的人文內涵密不可分。端午節已經成為中國人民傳遞愛國情感和精神的一個重要節日。

端午節也是一個衞生節日。端午節前後正是春夏交替,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病蟲逐漸增多,是傳染病高發的季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古人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驅蚊、驅蠅、驅蟲、淨化空氣。

端午節這天,大人們還喝雄黃酒驅蛇驅蟲,孩子們則戴着藏有硃砂、雄黃、香草的香包以防疾病。這些習俗表達了古人驅邪祈福的願望。因此,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衞生防疫節”。

端午節也是一個體育節日,因為人們在水上賽龍舟。賽龍舟是一種很壯觀、很有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龍舟競賽能對羣眾性的水上運動、強身健體、民眾團結起到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在龍舟競渡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紐帶的作用。

端午節也是一個美食節,因為我們要吃美味的粽子。到了晉代,粽子被正式指定為端午節的食品。

人們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品種較多。從餡料上看,北方多包棗;在南方,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和其它餡料。

同學們,傳統節日多姿多彩,文化內涵豐富,由於各地風俗習慣略有不同。有些傳統習俗被沖淡了很多,可能很多同學們都不知道,我們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端午節,被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為他們國家的文化遺產,並獲得成功。

同學們,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今天,讓我們從端午節開始,積極學習和保護我們的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讓古老的華夏文明煥發新的風采!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謝謝大家!

端午節的演講稿經典 篇1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深深期盼着的節日到了!

説到端午節,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一個故事吧:我國古代有一位愛國詩人叫屈原,他因為國家淪陷,而又不肯向敵人屈服,最後投淚羅江了。後人為了紀念他,選擇包粽子。

這天,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瀰漫着清新的粽子香。奶奶早早泡好粽葉,備好糯米、餡料,準備包粽子。

不一會兒,社區的阿婆們都糾集在奶奶家門口,原來她們是過來一起包粽子的。很快,這些粽子就變魔術似的被包好了,奶奶還特地為我包了一個造形特別的,那一桶桶粽子放在奶奶家門子,還惹得那些外國友人駐足觀看,非得拍上幾張照片才滿意地離開。

終於可以吃了,我皖不及待地剝開粽葉,三兩口把它吃了。媽媽阻止我再吃第二個,怕我消化不良。奶奶卻笑着説:“吃吧,多吃幾個啊!一年只有一個端午節,也只有這一天包出的粽子,吃到嘴裏才會有不同於往日的味道!”瞧,多麼會説話的奶奶!

我喜歡過端午節。不僅因為喜歡吃那香甜可口的粽子,更因為那古老又動人的傳説!

端午節的演講稿經典 篇15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國旗下的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

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説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説法,諸如:紀念屈原説;吳越民族圖騰祭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説。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為了傳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謝謝大家。

端午節的演講稿經典 篇16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你們知道端午節的起源嗎?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端午節和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又被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民間節日。自古以來,端午節就有划龍舟、包粽子、掛艾草菖蒲、喝雄黃酒等節日活動。

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它在中國南方很流行,在北方靠近河流和湖泊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的習俗。龍舟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

掛艾草和菖蒲,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温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人們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艾草特殊的香味,能驅病、防蚊、辟邪。

艾草還代表招百福,插在門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體健康。

吃粽子,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據史書記載,吃粽子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為了紀念楚國大夫屈原,逐漸流傳下來的。

到了晉代,粽子被正式指定為端午節的食品。當時,粽子的原料除了糯米外,還加入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叫“益智粽。當時周楚人《岳陽風土誌》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就在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

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直到現在,每年5月初,中國人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品種較多。從餡料上看,北方的棗子多包棗粽子;南方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已經流行了幾千年,並傳到了韓國、日本和其他東南亞國家。

端午節就要到了,在享受美食的時候要注意食品是否過期變質,旅遊的時候要注意旅遊安全,在此祝同學們節日快樂!

謝謝大家!

端午節的演講稿經典 篇17

親愛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五月五過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説很多,主要有:紀念屈原説、紀念伍子胥説和紀念曹娥説;據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賽龍舟和吃粽子,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今天我就給同學們介紹一下屈原説: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流放。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蛟龍水獸喝醉暈倒,就不會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今天的棕子。

而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説,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説是為了壓邪。

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吃黃鱔吃麪扇子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着,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吃打糕吃煎堆等等。我最喜歡吃粽子了,南北各地風俗習慣不同,粽子大小不一,有甜有鹹,大的有達二、三斤的巨型兜粽,而小的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我吃過咱們四川樂山產的肉粽子最好吃,黃澄澄的糯米里夾着臘肉,肥而不,吃起來一股花椒和竹葉的清香,口齒留香,味道悠長。最可貴的是價格低廉,每個重有八兩,才二元五角錢。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從20xx年開始,我國為宏揚民族文化,保留民族傳統,將五月初五列為法定節假日。

端午節的演講稿經典 篇18

尊敬旳各位老師、親愛旳各位同學:

大家早上好!

XX年的6月23日,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棕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

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ji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XX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內容請關注本站。

端午節的演講稿經典 篇19

各位師生:

大家好!

今年的5月28日是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有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為棕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浪漫主義詩歌之先河,創立了“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楚辭文體;發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香草美人傳統。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絕的才情,似河流匯聚成海一般,浩瀚無垠。我國文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就是他集畢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20xx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作為一個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了。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卻成功了。“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皆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偉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聖潔,強大的精神力量,為後人頌揚,激勵感染了無數中華兒女前行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刻骨銘心的詩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風亮節。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永遠上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