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官廟國小年教育教學工作總結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7W

我校依據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認真落實全區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做學生喜歡的老師,辦人民滿意的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為總指導思想,突出師資隊伍建設,突出課堂教學改革,突出我校規範管理,把素質教育的各項工作落實到位,現將我校這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靈官廟國小年教育教學工作總結

一、教師師德建設

1、認真落實了師德建設“十不準”,禁止有償家教活動、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現象發生,並簽訂相關的承諾書。

2、開展教師專業成長系列活動,進行了“我最喜歡的老師”評選活動。開展教師的事業心、責任心教育的相關活動,如:開展了“責任心和事業心”教育論壇活動。每位老師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撰寫心得並在校內交流。人人談體會,個個寫心得,達到全面提高的目的。同時,在學生中廣泛開展了“我心中的好老師”、“老師我想對您説”主題徵文活動。

3、改革了教師考核方法,把師德列入教師考核評價的主要內容,並作為評先樹優的主要依據,在師德考評中採取家長評議、教師評議、領導評議、學生評議相結合的方式,以適應新課改。進一步完善教師評價制度,激勵教師注重加強自身建設,樹立良好社會形象。

二、教學工作

(一)教學常規管理

1、規範辦學行為,積極推進素質教育。落實課程計劃,嚴格按照省公佈的課程計劃要求和上級的作息時間,開齊課時,上足課時,開設了地方課程,嚴格執行有關考試、學生作業量實行教務主任簽名制度,進一步規範辦學行為,切實減輕了學生課業負擔。

2、紮紮實實加強課堂教學規範。嚴格按照教務處制訂的教學計劃、制訂備課、上課、佈置與批改作業、課外輔導、考核評價等若干規定的要求。

3、進一步強化教學常規管理。

(1)改革備課制度。認真貫徹《臨淄區中國小教學常規實施細則》提倡備課創新和個性化。進一步推進新“五環節”的備課模式,教務處組織老師學習討論這種備課模式。學校實行了統一的“整體備課”的表格,同時提倡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相結合,電腦備課。所有的備課都有教後反思(包括一個亮點、一個不足和一條建議)。

(2)改革教師評價制度。積極推行“推門課”與“最佳彙報課”相結合的方法,瞭解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建立科學的聽課、評課體系及相應的教學檔案,課堂評價實行了小組的捆綁式評價。

(4)規範教學常規檢查制度。提高了教學常規工作標準,完善了教學常規工作月查,月報制度。檢查內容涉及備課、課堂教學,作業佈置與批改、輔導學生、質量檢測、教學反思等,與《教師量化考核評估細則》相結合,建立較完善、科學的教師評估機制,績效與教師年度考核掛鈎,促進教師認真執教,激勵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重視檢查項目的質量指標,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及時解決。本學期我校還舉行兩次教學常規展評活動。

(二)紮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

1、利用教研活動促進課改工作。

(1)加強學校教研組建設,定期開展教研活動,統一規定每週二下午為教研活動時間,每次教研活動要做到有計劃、定時間、定人員、定內容、有記錄、有總結、講求實效。教研活動時間實行簽名制、組長負責制、蹲組領導班子全程參與教研活動。通過觀摩課、研究課及課改論壇等活動,促進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各教研組開展“互幫、互學、互聽、互評”活動”。數學、語文裏兩個學科以組為單位,同年級的教師語文每個單元每個人要講一課,數學每個單元每人講兩課。學校將統一要求每個教研組的聽評課,看哪個組的理想課堂有創新,活動效果好。本學期,語、數教研組共活動十多次,語、數組內每人上公開課各1節。

(2)通過教研活動學習了《臨淄區教育局關於加快“理想課堂”建設的實施意見》,《區教育局關於加快“理想課堂”建設的實施意見》,《“理想課堂”評價標準》,鎮教研室關於理想課堂建設的文件材料以及學校課改計劃、方案。建立起合作互動的新“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模式有三即預習課、新授課、複習課)。

(3)通過教研活動老師們深入研究課堂教學,努力探索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式來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大力開展教材、教法、學法、考法研究,集體備課、上課、説課、評課、案例分析等為基本內容,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2、發揮校幹及骨幹教師的引領帶動作用。結合鎮教研室開展的理想課堂構建達標活動,我們學校在校內開展了理想課堂“立標和達標活動”。立標期間,從教學理念新穎,教學基本功過硬的校幹、骨幹教師隊中確立了4名骨幹教師,給他們定任務、壓擔子,採取講座、示範課、“結對子”幫扶等形式帶動全體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和努力,這4位老師全都以最優異的成績達標。

3、想課堂構建做到了全員參與,各科教學改革全面展開。不同學科分別體現出了其自身的特點:語文以“多讀”為主,語文知識重在平時的積累,我校2-5年級學生每週完成1首古詩、2篇日記、2篇閲讀筆記;數學、科學以“理解”為主,重在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體驗知識的動態生成,數學老師在課外活動時間專門組織學生體驗了“奧賽試題”之中的奧妙;英語以“情境教學”為主,重在情景教學,對話交流;綜合學科以“興趣”為主。全體教師在研討活動中,真正建立了學科模式特點,又走出了模式,形成了具有學科特點的理想課堂模式。

4、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和綜合實踐課程。

(1)校本課程。為了讓廣大學生對古代絲綢文化尤其是刺繡藝術有所瞭解。我校以“刺繡”(十字繡)作為我校的校本課程和我校的特色建設,並以《校本課程“刺繡”(十字繡)的開發與研究》申報了我區2019年的教研課題,並通過了立項,目前這一課題正在有序的開展。通過對這一門藝術的學習,對於促進學生的發展,鍛鍊學生的耐心、細心,做到心靈手巧。教師的專業特長髮揮其重要作用,也具體體現了學校“一切為了人的發展”的辦學理念。

(2)綜合實踐課程。1-5年級每週有2節綜合實踐課,利用有效的課堂資源,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實踐課的內容有:課本劇表演、相聲表演、參觀桃園、走進淄河等,同時通過讀報紙、看新聞等形式,學生了解了北京奧運相關的動態,特別在汶川地震後,瞭解到了災區的困難及黨和國家及時有力的救助,引發了責任感,積極踴躍為災區捐款,組織了關於“抗震救災”的詩歌創作,學校經過評選近30餘篇上報教育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