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課後反思總結2023(精選2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4.75K

優秀課後反思總結2023 篇1

《繁星》是巴金先生的一篇散文,描寫了巴金先生在三個不同時期,不同的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達了作者熱愛星天的思想感情。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以下方法:

優秀課後反思總結2023(精選23篇)

一、整體感知,運用對比,理清結構

上課伊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美麗的星空,把學生帶進了一個新奇夢幻的世界。接着,藉助媒體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照片及作品等,很好地填補了學生的知識空白,使學生對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

在瞭解了本課的一些背景知識後,我要求學生通讀課文,思考:課文有幾小節,寫了作者幾次看繁星?而後通過對比,使學生了解到:作者在寫這三處的星天時,三小節在寫法上有相似之處,都寫了四方面的內容,利用表格理清課文結構,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品味語言,理解感悟,注重朗讀

本文語言優美,因而在教學中,我從朗讀着手:

1、 找出文中你覺得寫的最美的句子,讀出感情。

2、 揣摩語言並交流:這句話美在何處?感情是如何表現出來的?

3、通過對語句的揣摩,進行比較閲讀,明確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的作用,找出文中運用這些修辭的語句,加以品味。讓學生深刻理會這些擬人句、比喻句體現了作者的感情。把教學重點放在朗讀指導上,而並不是簡單的理解分析。

三、積累運用,進行仿寫。

小練筆:模仿課文虛實結合的寫法,按照“漸漸地……我彷彿看見………我彷彿聽見……我覺得……”這樣的句式寫一段面對碧海藍天,你產生的聯想和想像,字數在50字左右。

回過頭來看整堂課教學,自己感覺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整堂課的教學出現了前緊後鬆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自己是新教師生怕教學時間不夠,所以在前面的課文分析時,留給學生讀中品味的時間不足,以至於對文本的把握欠缺。

在兩個班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通常都是後上課的班級的教學效果比較好,這可能是新教師對教材以及教學過程不夠熟悉的原因。另外,在設計教學時,我總是生怕遺漏知識點,所以每次上課都會把許多的內容放到一節課中講。這就導致了我的課像是在走馬觀花一樣,只是填鴨式的講授。這樣短短45分鐘,學生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東西都學懂學透的。因此,我覺得每節課可以挑選一到兩個知識點作為重點講解,要捨得留充分的時間給學生自主思考學習。

也許缺憾本身就是美的,這裏的缺憾是為了彌補下次的完美。這次的語文組內研究課,讓我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作為一名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師,需要有紮實厚重的文學功底,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就的;要認真地鑽研教材,剖析文本,廣泛閲讀;同時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

優秀課後反思總結2023 篇2

《矛和盾的集合》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説明“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這篇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講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講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發明引出“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敍述。

在教學本課時,學生對於課文的內容並不難理解,他們讀完課文對文中滲透的道理“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理解到位,但是,很多學生在讀這篇文章時,對於發明家發明坦克的過程卻是一帶而過,這也正是學生理解的難點,也就是説,要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這是有前提條件的。發明家一定是一位善於思考的人,因此,我引導學生,在讀課文的時候,看發明家遇到了哪些難題,遇到問題後他是如何想辦法解決的?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再讀課文時就會多了一層思考,看來發明家遇到問題時沒有退縮,而是積極主動地思考,想辦法,因此,我認為,這是學習着一課除了讓學生理解“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之外也非常重要的一點。

當然,語文課不能上成品德課,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老師還要引導學生用事例加以説明的表達方法,以及如何把這個過程寫清楚寫具體,這一點,我認為做的還不夠細緻,這也是下一步需要引起重視並且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地方。

優秀課後反思總結2023 篇3

語文中閲讀的教學不僅僅是掌握文章的語句,學習寫作的技巧,閲讀教學的過程必然也是學生情感體驗積極內化的過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由衷地感到把我們祖國美好的語言文字傳授給學生,把名家名篇推薦給學生,尤其是從小在他們心中撒下對美的文字、真的情感的熱愛與認同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當然要做到這些,光讀讀教科書、教學參考,光學習一些講課技巧,光會在講課時“炫技”是遠遠不夠的,紮實的語文功底、文化基礎和深厚的文化底藴才是支撐課堂教學的支柱。

1.夯實基礎,打好紮實的語文功底。

《繁星》是現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早期作品。文章語言流暢優美,情感洋溢,將敍事、寫景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流淌着真摯熱烈的情感,向讀者傳達了強烈的內心感受,是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學生時代的我就非常熟悉、喜歡這篇文章,所以在教學時能比較準確地把握好文章的內容和內涵。這篇文章最動人之處在於它語言的美、意境的美,而朗讀是最直接也最能體現這種美的。因此教學時教師的範讀必不可少,通過反覆的練習以及平時積累的基礎,在課堂上我的範讀比較成功地引發了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教師→作者一下子產生了共鳴。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中的範讀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巴金深沉的感情在敍述中迴盪,有實有虛,揮灑自如:有對母親的甜蜜回憶之情,有對未來充滿堅定樂觀之情,有對故土深切的懷念之情,有對人生理想的獻身之情。有了對文章透徹的理解,我才能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的基調,用心靈的聲音緩緩道來。可見一名語文教師必須要有紮實的語文基礎,只有這樣才能領會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內在情感,也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上予以再現和還原。

2.積澱底藴,融入寬泛的文化元素。

通常在教學諸如《繁星》這樣的散文時為了烘托氣氛、帶動情感往往會配上一段樂曲,但並不是什麼樂曲都適用的。我考慮到《繁星》所描寫的內容是星空,所營造的氛圍是温馨而又神奇的,全文的節奏較為舒緩,於是我選擇了一段鋼琴曲《海邊的星空》為教師的全文範讀配樂。這段鋼琴曲曲調明朗,節奏舒緩,聽覺上給人寧靜寬廣的感覺,一曲終了,效果極好。而文章最後一節描寫海上情景的段落請學生朗讀,我考慮到當時的時間是夜裏,周圍環境是大海,氣氛是安謐而又充滿着神祕,於是我想到了《小夜曲》。但《小夜曲》有多首,有舒曼的、舒伯特的、蕭邦的……最後我選擇了託塞裏的《小夜曲》,它悠揚中不失明快,輕盈中流露着深沉,整個曲調洋溢着夜的靜謐、柔和與寬廣,和文章最後一節文字有異曲同工之處。果然在教學時這段配樂帶動了學生的情緒,引導他們深情地朗讀了文章,帶領他們走進了美的境界。

從這個教學案例及反思中,我真切地感到要上好一堂課,當好一名教師,真正的功夫在課外,文學、音樂、美術、藝術、歷史、文藝理論……一切都應該有所涉獵,有的更需要潛心鑽研琢磨。只有具備了紮實的業務基礎和深厚的文化底藴,才能站在講台上胸有成竹,指點馳騁間才不失為一名為師者。

優秀課後反思總結2023 篇4

反思一:在學生自由閲讀時,教師是否應該做相應的指導,如何指導?我的做法是做讀書筆記,摘抄。目前學生的閲讀水平只能達到國小生的水平,而馬上就要升入九年級了,多麼可怕呀,當然個別學生的閲讀水平可能好一點,但也好不到哪去。這幾到我就老想一個問題:這兩班學生是我一手帶上來的,從七年級到八年級,我怎麼就沒有指導過她們的閲讀呢?語文課標要求國中三年的閲讀量達到260萬字,而我的學生的閲讀量差得遠呢。我是一個不合格的語文教師。

反思二、學生沒有良好的閲讀習慣。這也是我的責任,從接上這兩個班,我就沒有培養過她們的閲讀習慣。以至於她們不能進入閲讀狀態,不能靜下心來,認真地閲讀。不知道怎樣做讀書筆記。一切都得從頭做起。我在看了吳軍的大語文觀,現在的語文教育缺失了什麼的統計數據,在教師不厭其煩地講解課文,分析課文中,浪費了學生大好的閲讀時間,學生的閲讀速度是每分鐘7個字,看到我裏,我的心真的很震撼,我第一次感到了什麼是心靈的震撼。這個數據觸動了我的心靈。我要改變我的教學方法,把課堂真正還給孩子,把時間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閲讀。

反思三:課文只是一個例子,教師只是一幫助者,幫助學生,指導學生自學。如何發揮這個例子的作用,目前對我來説還沒有很好地研究過。

反思四:學案的問題。我們現在使用的導學案。質量如何?沒有一個檢測標準。什麼樣的學案就是高質量的學案?再者,學生一拿到學案,先不看書,而是急於在參考書上找答案,這並沒有錯,問題是學案完成了,是不是就等於這篇課文學懂了?學好了?學案成了脱離文本的課堂教學。脱離學生主體感悟的教學。學案做完了,課文都沒有看一遍,學生與文本根本就沒有接觸,這不能算是語文教學,這不能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學案需要改革,怎樣改呢?

優秀課後反思總結2023 篇5

有從事教學研究多年的學者提出,現代英語教學中,反思能力是一個高素質的教師所必須具備的一項能力,其中包括對教學設計的反思,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對課堂教學羣體行為的反思,對教學評估的反思等。可以看出,教學的反思,已不簡單是教學經驗的總結,它是伴隨着整個教學過程的監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顯然,這種教學反思能力並不是一項與生俱來的或是會隨時間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師有意識地、有計劃地自我培養和自我提升。那麼,作為教師,怎樣形成並發展自身的教學反思能力呢?

實驗時常想,數學課無論怎樣改,還不是代數學公式,用公式進行運算;幾何學定理,用定理進行證明,能改到哪呀。隨着課改的進一步進行,作為一個課改實驗的數學教師,我切實體會到新課改給我和我的學生帶來的諸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在《有趣的七巧板》一課中,我在備課時總覺得用七巧板進行拼圖來設計寓意也就那麼幾種圖案,不會有什麼更新的花樣,但在實際課堂上,學生卻給了我一個意外的驚喜,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後,充分展示了小組合作的力量,他們不僅拼出了一些我意料之中的房屋、各種小動物等圖案,而且還創造性地拼出了《托起明天的太陽》、《憫農》、《百花齊放》等美麗的圖案,更令我驚喜的是有的小組的同學結合邊境口岸的實例,拼出了《國門》的圖案,使當時的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再加上磁鐵小黑板、實物投影的應用,使學生的思維發揮得淋漓盡致,使他們的聰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本節課不僅鍛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而且學生還能在活躍的氛圍中指出課堂中應用的數學知識。

經過一段時間課改的具體實施,我發現也真正體會到,許多曾經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學生,都對數學有了濃厚的興趣,也使我真正體會到只要你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學生便會還給你一個意外的驚喜。

優秀課後反思總結2023 篇6

這篇課文是巴金先生的一篇優美的散文,描寫了巴金先生在三個不同時期;不同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及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繁星》是現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早期作品。文章語言流暢優美,情感洋溢,將敍事、寫景和抒情融合在一起。教學時比較準確地把握好文章的內容和內涵,教學時教師的範讀必不可少,通過反覆的練習以及平時積累的基礎,在課堂上我的範讀比較成功地引發了學生的情感、。

2、《繁星》所描寫的內容是星空,所營造的氛圍是温馨而又神奇的,全文的節奏較為舒緩,除了教師的範讀,想象畫面也是本單元需要掌握的語文要素,在學生閲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關鍵詞畫出來,比如“密密麻麻羣星散佈……”讓學生想象畫面,試着用自己的話説一説,再結合圖片補充學生們的畫面,引導他們藉助關鍵詞把畫面説的更加完整。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學生能夠掌握課文結構和課文描寫順序;能夠藉助表格梳理課文主要內容:“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鞏固了修辭手法的運用,養成了摘抄的好習慣。通過總結讓學生明白,要想寫出美文,就要在生活中,留心觀察、學會觀察,在觀察中學會思考,寫下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悟。

三、不足之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想象力不豐富,不能利用關鍵詞把畫面説清楚,説完整,需要在平時教學中多指導學生多讀,多看,多思考。

教師可以收集幾篇美文,練習抓關鍵詞,藉助關鍵詞説畫面,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留給學生思考的餘地,對文本有更好的理解。課堂上多提問,多鼓勵,讓同學能大膽地説話,表達自己獨到的見解。敢於在眾人面前表現自我,對自己充滿信心。

優秀課後反思總結2023 篇7

生活的快節奏讓人沒有過多的閒暇時光,因此簡單的形式,有份量主題的文章便會廣泛贏得讀者的喜愛。加之現在學生接觸現代詩的機會很少,他們喜歡文化快餐、網絡遊戲、追求時尚,他們很多人沒有閲讀的習慣,對沒有引人入勝的詩集來説,更是沒有興趣。所以藉着七年級名著閲讀的契機,我特別對《繁星春水》教學做了精心安排準備。

《繁星 春水》是現代女作家冰心的抒情小詩,開學之初就給學生們下達了任務,在10月份講這部名著之前一定要看完。

同時我還着重做了兩個要求:1.自由選擇8首詩配樂朗誦,個人小組合均可。(兼顧不同主題)2.針對母愛、童真、自然、人生哲理四個方面各選一首進行理解賞析。《繁星春水》中的每首詩都十分短小,語言清新淡雅、明白曉暢,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喜歡,大部分學生能在教師講授之前按要求閲讀並自行理解賞析。

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也要做到,儘管教上屆九年級的時候曾經複習過這部名著,但我還是在備課前將名著及內容簡介仔細閲讀,然後精心製作了圖文並茂的課件。在教學過程中,由於準備充分,既讓學生關注了冰心的相關文學常識,又引導學生從三個內容“母愛與童貞、自然、人生哲理”閲讀理解和領會經典小詩,同時給學生展示自己朗誦水平的機會,還放手讓學生對喜歡的作品做了一定賞析。整個教學過程緊湊、合理,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也比較好。

在教學中,不盡入人意之處還多,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改進提高:

1、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朗讀指導不到位。在引導學生朗讀的時候,對學生的評價和點撥有所欠缺。同時,配樂的聲音太大,孩子們精彩的朗讀受到影響。

2、在對詩的理解賞析中,交給學生賞析詩歌的方法必須要具體,而且一定要明確出來。否則學生聽過就過了,不能更好地指導個體感知。

3、在引導賞析經典小詩後,應該及時讓學生自由賞析相關主題小詩。

4、老師講得太多,學生讀的還是不夠,詩那麼好,不讀就可惜了。老師不能代替學生去感受,去經受精神的洗禮。

一言以蔽之,閲讀名著,要學生多讀經典之處,要學生多講、多練、多思,做到觸類旁通,真正激發他們閲讀的興趣。

優秀課後反思總結2023 篇8

本節課的教學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順利地完成了原定的教學目標。反思這節課,我認為做到了以下幾點:

第一.教學目標設計合理,重難點的突破方法得當,教學層次清楚,環環相扣。教師的語言簡練,情感投入,保證了音樂課的質量。

第二.本節課注重了新課標中對欣賞課“聽”的要求,強調在音樂課中以提高聽覺能力為中心。雖然這首樂曲較長,但教師仍然設計了“整體——部分——整體”聽賞的教學步驟,保證了學生充分聆聽的時間,讓學生更好地感受樂曲的情緒,更紮實地完成教學目標。

第三.給學生設計創造性參與音樂活動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此,教師設計了“為樂曲取名字”、“即興編歌詞對答演唱”、“用綢棒表現出音樂要素的變化”、“隨音樂自編動作表演過年的熱鬧情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四.這首樂曲有四條主題旋律,教師選擇由學生聽琴模唱的方法熟悉,只選擇其中一條進行視唱,大大減輕了學生的識譜負擔,避免了單調、枯燥的知識性的學習。

第五.滲透了由學生主動質疑的意識,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

第六.教學媒體的選擇樸實無華、經濟實用。

雖然這節課整體效果好,但是,我感到這節課中對答的即興創編歌詞演唱落實得不夠深入,原因是擔心時間不夠用。

優秀課後反思總結2023 篇9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寫景抒情的經典散文。本文在盼——繪——頌的抒情中描繪作者心中的春,與朱先生的其他散文相比風格上有較大的變化。

在教學設想中,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內涵: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背影》、紀實散文,本文是一篇由妙詞、佳句、錦段構成的美文。從字方面來説文中多音字多。如:漲、散、藏、和、暈等。從詞的角度講,文中語言使用準確而妥貼。有大量的雅詞。很值得學生去體會和積累。從句方面講,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辭,如比喻、擬人、排比等。如:比喻共用了八處之多。從段落佈局講,各段落之間安排整齊有序。如:最後三段用三個比喻句來歌頌春天,表現出春的新、美、力。單獨成段構思巧妙。對於這類文學性文章的學習,個人認為應上文學欣賞課:讓學生學會欣賞至關重要。用品、背寫來體會、感悟其美及美在何處、為何美。同時利用多媒體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充分利用聽、説、讀、寫各種能力來學習,同時在學習中鍛鍊、提高能力。所以在教學中設計了兩課時:一是品讀課,一是背讀課。意在使學生學有所得。得到一種能力,得到一種欣賞文學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有發現如下幾個方面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多媒體課件的使用。

2、春天各種美景的展示。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學習、品讀。

3、學生相互評價。

但也發現了起初的教學設計中的一些問題:

1、品讀活動中,把整文交給學生去品詞、品句、品段的處理過於急功近利,過於粗糙。

2、在進行問題設計時,有幾句話表述不夠嚴密,使學生的思路發生了偏斜。不易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3、農村七年級學生以前接觸多媒體比較少,因此學生的興趣有點過多的被課件吸引了。以後多用一些應該會好些。

在教學過程中也有一個問題:對時間的把握不是很到位,學生激情高起來的時候沒有能很好的調控好,使個別環節用的時間過長。使後面的教學完成的不是那麼到位。

優秀課後反思總結2023 篇10

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自然之道》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敍述了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家嚮導,結隊來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旅遊,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他們看到一隻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啄咬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接着,成羣的幼龜得到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雖然“我們”拯救了一些幼龜,但仍然感到十分震驚和後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

教學反思:每次總是在完成教學過程後,才發現自身的不足。比如:教學目標的制定的合理與否,教學過程中重難點環節的突破,是否採用了具體、有效的方法、策略等等。現將執教這一課後的不足之處總結一下:

1、關於質疑,這是自勝利聽課回來後,針對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的本學期語文研究的重點。在自然之道這節課上,也設計一個質疑的環節,也有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不懂的地方。但是,我在課堂上並沒有做出適時、恰當的指導,而是按照自己的預設教案繼續進行,使這個環節失去了它的意義。我認為主要是因為自己對教材理解的不夠深入,做不到收放自如,所以不敢放手給學生,也就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還得學習有關這方面的資料。

2、在教自然之道這課時,採取了以演促讀的方式來理解課文,走進角色。抓住“欲言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抓住“突然”“啄”“拉”來評議嘲鶇的表演,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後我想:把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故事情節還原成鮮活的生活畫面,學生興高彩烈的表演,如情入境的感悟。這樣,走進學生視野的就不是一個孤立靜止的語言符號,而是一組組鮮活的可視可感的畫面。當這些活動的畫面在學生腦海中跳躍時,學生對詞語的意思,對文章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但是,課後一位老師提出了這個環節是否對教學目標的達成起到作用,仔細一想確實如此,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明白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而這部分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抓住描寫小海龜動作的重點詞語來理解,體會作者在寫作上的特點。但是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沒有太大的關係,還耽誤了一些時間。所以,在語文教學中,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合適的的教學目標是非常重要的,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才能取得你想要的教學效果。因此以後每上一節課前,我都要努力做到心中首先明瞭這堂課要讓學生學會什麼,達到什麼要求,每一個教學目標都制定清楚,在自己心理形成一定的框架,上課的時候就能圍繞自己的教學目標,有重點有難點的進行教學,這樣才能真正地做到有的放矢地上課。

3、評價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催生劑。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無疑會喚起學生的自信心,激勵學生的求知慾。但是在課堂上我的評價語言相當睏乏,激勵不起學生的興趣。這也是這節課學生主動參與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像這樣的缺點還有很多。仔細反思一下,不難發現,這些都是平時明白的道理,但往往是明於心而未能成於行。

優秀課後反思總結2023 篇11

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相遇問題,要求會用線段圖分析簡單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重點是會列方程解決相遇問題中求相遇時間的問題,難點是相遇問題相等關係的抽象,對同時相遇的理解。

教學之後產生了一些想法:

1、情境的創設能吸引學生,引導學生將生活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學生比較容易理解“相遇”,並能自主地分析並嘗試解決問題,本着“從生活入手—抽象成數學問題——嘗試解決方案—應用生成的知識解決更多問題“的思路展開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並嘗試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教學中較為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師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在觀察、思考中明確問題的產生,經歷嘗試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從而獲得到成功的體驗。尤其是在得到用列方程方法解決相遇問題的最初步驟,我較大地利用了直觀的演示作用,學生容易理解“相遇”的數量關係,整個過程在教師的“主導”,充分發揮了學生自我思考、探索、思辯的作用。但是,由於本人的教學水平不高,本課時的教學也存在一些遺憾。

1、比如在如何引導學生髮現解決相遇時間的方案中,學生能很好地利用等量關係式列方程,但在列方程時,部分學生沒有很好地將方程的格式寫好,特別是“解和設”,我在評比時雖然注意到這個問題,但沒有重點進行評講,結果導致後邊的練習也出現了這種現象,學生由於模仿性強,所以教師更應該小心謹慎,畫線段圖也是一樣。

2、另外本節課的教學,由於時間掌握得不夠好,在學生板書例題的解法後,我沒有再展開來講,介紹別的解法,(40+60)X=40,例如算術法,40÷(40+60)等,沒有讓學生更好地發散思維,沒有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順思維與逆思維解法的區別。

優秀課後反思總結2023 篇12

《學畫》是寫古代畫家王冕小時候學畫荷花的故事。課文的第二段寫了大雨後荷花的美麗風姿和王冕學畫荷花的原因,語言優美。在教學這一段時,我的做法如下。

1.圖文結合,初步感知內容。

先指導學生從整體上觀察圖畫:圖上畫了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接着讓學生輕讀這一段,想想這一段有幾句話,並將描寫荷花的句子劃下來;然後指名五名學生逐句朗讀,並説説每句講了什麼;最後重點讀描寫荷花的句子,並讓學生説説哪些詞語寫出了荷花的美麗。

2.通過想象,激發審美情趣。

我讓學生再次仔細看圖,並藉助課文中的有關詞語進行想象。先讓他們説一説:圖上的荷花像什麼?寬大的荷葉像什麼?荷葉上亮晶晶的水珠像什麼?然後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滿湖都是這粉紅的荷花和碧綠的荷葉,那會是怎樣的一種情景?面對着這麼多的荷花,你聞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在呱呱地叫個不停?還看到了什麼在荷花上飛來飛去?大雨後的空氣怎麼樣?天空怎麼樣?周圍的景色又是如何的?這時,學生的感情激發起來了。他們一個個如同身臨其境一般,被如詩如畫的美景所打動,紛紛舉手發言。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

3.產生共鳴,品味優美詞句。

我再問學生,這景色多美啊!這時,你想説些什麼?或者你還想做些什麼?在回答這兩個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與王冕在感情上產生了共鳴,深切地體會到了王冕的內心活動。最後,我讓學生誦讀這一段,咀嚼文中的優美詞句,感受這些優美詞句所描繪的意境,在朗讀中抒發愉悦的感情。

在這一段課文的教學中,通過想象,學生形象地感知了課文的語言文字;通過想象,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説話能力;通過想象,學生的頭腦中再現了一幅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的雨後荷塘圖,在對大自然的美景的觀賞中,在對優美詞句的品味中,他們受到了美的感染和薰陶,審美的情趣得到了培養。在這段課文的教學中,通過想象,完成了語文教學的多項任務。

優秀課後反思總結2023 篇13

《繁星》描寫了巴金先生在三個不同時期,不同的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達了作者熱愛星天的思想感情。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以下方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上課前,我讓學生暢談每當凝望那充滿神奇色彩的星星時的心情怎樣?會產生了怎樣的遐想?並由此引至課文中作者看星星的感受,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通過思考都踴躍的暢談自己的感想,這樣的導入對激發學生聯想和創造思維,喚起情感體驗,都具有積極作用.

二、整體感知課文。

我讓學生帶着問題整體感知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作者幾次觀察繁星?“我”在什麼時間、在哪些地方看星天?(學生閲讀課文完後,老師引導提示:可以從時間地點上尋找答案,讓學生找出相應答案的句子。)思考二:作者三次寫看星的情況和感受有什麼不同?(指引學生從文中劃出相關的句子並提示。)思考三:誰能概括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而後利用表格理清課文結構,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此環節緊緊相扣,通過啟發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品味感悟。

首先找出優美的句子,反覆的朗讀,讀出感情並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然後揣摩語言,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現出來的,並對揣摩的語言進行比較閲讀,最後找出文中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句子加以品味,體會這些語句的精妙之處,並説説其表達的作用。(明確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不足之處:

一、時間上沒有充分把握好,剛開始講得太細,花的時間多,後面由於時間的關係就趕着把課文講完。

二、內容講的過多過細,太面面俱到了,造成學生不易消化,應每節課挑一到兩個知識點作為重點講解。

在以後的課堂中,我會不斷反思,爭取做到最好!

優秀課後反思總結2023 篇14

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為此,我在設計本課教學時,力求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理念,把學生的自主體驗、個性閲讀作為教學的主導方式,重視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三維目標的統一生成,同時,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讓學生在閲讀的過程中發展語文能力,受到人文薰陶。

因為這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我以對“矛”、“盾”這兩種兵器的認識和對這兩個生字的識記入手,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探究期待。接着,我把教學重、難點放在引導學生通過閲讀實踐,瞭解發明家把盾的自衞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的過程。通過引導學生多種方式的朗讀,以讀促悟,在朗讀中體會發明家的發明過程、感受集合的神奇、感悟課文所藴含的道理。

1、在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產生想法時,我讓學生和我一起演一演,感受比賽的緊張激烈,抓住“如雨點般、左抵右擋、難以招架、固然”等詞語進行品讀指導,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進行了朗讀的訓練。

2、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修正想法、延伸想法時,我換了種方式,以置換角色的形式讓學生以發明家的身份來説感受,再帶着自己的感受來讀句段,這種方式讓學生在接近文本的基礎上,與文本更深入地對話。

3、在瞭解了發明家發明坦克的過程後,我出示坦克圖和視頻,展示坦克的威力,引導學生讀好第5段,讀出坦克的威力,感受集合的神奇。這時,學生對文章所藴含的道理“誰善於把別人的長處集於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感悟已是水到渠成,我再以自己的激情引讀將這個道理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

最後,在學完課文後,我又讓學生根據板書複述本課所學內容,進一步感受作者描述坦克發明過程的表達方法:產生想法→修正想法→延伸想法,為第二課時的學習作鋪墊。

當然,教學作為一門藝術,有完美的,就有缺陷的,在複述總結本課所學內容時,本來想讓學生用上文中的詞語“左抵右擋、難以招架、合二為一、龐然大物、集於一身、大顯神威”來説一説課文的大意。但學生表現不大盡人意,我沒能及時引導點撥,此環節有點草草過場之嫌,心中難免有點遺憾。敬請各位專家、同行多多指教。謝謝!

優秀課後反思總結2023 篇15

學習本課時,我從題目入手,先讓學生知道“矛”“盾”兩個字分別是古代的兵器,然後讓學生或畫或表演説出這兩種兵器的優缺點,引導學生思考這兩種如果集合在一起會是什麼樣子呢?進入課文學習。學生基本在讀了課文後就可以理解大概內容,所以我請學生説説自已讀懂了什麼,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發明家是在恩怨把矛和盾結合的句子,接着再引導學生用個性化的語言來説,我相機指導學生品味了“雨點般向他刺來;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詞語來理解。最後再抓住“進攻、自衞、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這四個詞語統領全文,突破重點。

另外為了學生理順文章的順序,我反覆地研讀了課題——矛和盾的集合,矛和盾的集合就是集合了矛和盾的優點,它們的優點是什麼?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衞。這個想法怎樣產生的呢?因此,我就讓學生在同伴中互相説一説。這樣學生就明白了發明家在比賽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認真思考,發現了各自的優點,然後再不斷思考,想到了發明一種新的東西,使它集合兩者的優點,發揮更大的作用,於是發明了坦克。當我再讀文本時,發現文本的第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是:坦克把盾的自衞、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這句話其實就是對課題的很好的詮釋,也藴含了文本要揭示的道理。於是想到從這句話入手前後勾連。那麼,如何引入這句話呢?這時就想到了這四個詞語,在詞語教學中引出這四個詞,“同學們,文中有一個句子,把這四個好詞語都用上了,請大家找一找,認真地讀一讀”。這樣的銜接自然貼切。學生也很快找到答案。在複習時,還讓學生默寫了這句話,以突出這個重點句子。

最後讓學生説説自已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再集體讀最後一段,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講一個道理。讓學生知道以後寫一個道理時就可以用事例來説明的寫作方法。最後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由於學生一時想不到,我只好先提示了雙層汽車、帶橡皮鉛筆等,學生經提示馬上也説了一些。如帶燈泡的鋼筆,帶音樂聲的拖把等等。這樣學生通過學文後可以在生活中去尋找類似的現象,也可以説是學以致用。

優秀課後反思總結2023 篇16

這次教學研究課,在眾多的課文中我選擇了《船長》這一課。什麼原因呢?因為讀完課文,我就被船長忠於職守、舍已為人的英雄行為給深深地震撼了,在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尊黑色的塑像,船長正目光凝然、注視前方,臉上是那麼安詳平和。試問天下蒼生,有誰,能在死神的面前,真正做到了超然與寧靜;能面對死亡,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捨生取義?這對於芸芸眾生來講,是望塵莫及的。由此,我又不禁聯想起了“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故事,與這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也是輪船沉沒,也是眾人爭相逃命,也是船長下令緊急救援。所不同的是,“泰坦尼克”號的沉沒責任在船長,因為是他的錯誤決策才造成了這一慘劇。而我們的哈爾威船長,自始至終,都是那麼完美,一生都要求自己忠於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這樣的好課文,怎能不精心引導學生去細細閲讀、細細品味,學會做人?那麼,如何讓學生也能深入文本,與我一樣有着深切的閲讀感受與體悟呢?怎樣才能讓學生上一堂有滋有味的語文課呢?我思索着:

一、深入鑽研教材,真正吃透教材。

課文是英國著名作家雨果的小説《船長》,講述的是一個動人的故事:1870年3月17日的夜晚,由於“瑪麗”號巨輪的突然撞擊,“諾曼底”號輪船的船身被撞開了一個大口子,船上的乘客無不驚惶失措,爭相逃命,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哈爾威挺身而出,沉着鎮定地指揮全體人員有條不紊地撤離,而自己卻以身殉職,與輪船一起沉入大海。反覆讀了幾遍課文,我有三點想法:其一,既是小説,就應該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感知哈爾威船長這一形象上,通過品讀課文感受人物的高貴品質。其二,文章最後説: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這是作者對船長的評價,也是對後人的期盼。如何讓學生認識英雄的本質,在心中與作者產生共鳴,這是教學的難點。其三,怎樣在強調人文性的同時不偏廢工具性,對學生進行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這是我在教學前重點思考的三個方面。

二、好文章要多讀,在讀中感悟。

古人云“文章不厭百回讀。”好文章應讓學生走一個來回,要讓學生讀出味來。在學習第一次命令時,我就讓學生進行了三讀。這三讀各有目的各有側重,層層深入,由表及裏,幫助學生在讀中品文,在讀中感悟。一讀理解“吼”,為什麼吼?怎樣吼?二讀品句,説説從句子中體會出哈爾威是位怎樣的船長?三讀傳情,把自己對船長的敬仰之情通過朗讀傳達出來。

在整個課堂的教學中,朗讀貫穿了課堂的始末。但由於內容比較多,時間比較緊,所以到課結束時比較倉促。

優秀課後反思總結2023 篇17

課堂教學反思,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自我的課堂教學行為表現及其依據進行“異位”解析和修正,進而不斷提高自身課堂教學效能和專業能力的過程。我所在的學校是農村國小,由於大部分學生父母前往珠三角打工,這些學生普遍是由祖父母撫養長大的。學生普遍有留守兒童的共同特點。回顧一下自己在二年級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現就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幾個問題和現象反思一下:

一、學生對應用題的學習感到困難。國小二年級的數學教學,感到困難的是應用題的教學。應用題是將學的計算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學生感到困難的原因是這階段年齡還小,對文字的理解力不足,對應用題所表達的實際情況沒有現實體驗。

二、學生家庭作業質量不夠好。我所在的學校是農村國小,學生大部是留守兒童,他們父母不在身邊,祖父母普通對小孩溺愛,不讓小孩受苦。當小孩遇到實際問題需要輔導時,祖父母由於知識水平低無法及時輔導,一些學生的作業常常應付了事。極少數學生不交作業。

三、學困生較多: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要求,我所任教的三年級學生,學習上困難比較大的學生特別多,我接過三年級一班以後就針對這個現象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後就具體問題具體解決。

四、學生對較複雜的運算感到畏難,個別學生用計算器代替。計算能力是排在數學三大能力之首,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首先要培養強的計算能力。一些複雜的計算題,教師要求用豎式計算,

學生就用豎式計算,可是對於教師沒有要求的計算題學生不習慣在演算紙上計算,而喜歡口算,即使演算也是隨手在手邊的書本上甚至是桌面上,這樣很容易出錯,想了許多的辦法都不能很好的糾正這個問題,沒辦法只好採取了每節課、每次測試檢查演算紙的措施。學習習慣需今後加以嚴格訓練。

改進的措施:

第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信心。在平日的教學中,要創造性使用教材,為學生創設了一些現實的情境,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不要為了完成任務而教學,圍繞書本講書本,圍繞例題解例題。多鼓勵學得好的同學,不斷總結好的學習經驗與方法。多表揚有進步的學生,要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只要學習信心樹立了,成績自然會上一個台階。

第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減少學生因不良的學習習慣造成試卷上所反映的審題不仔細、看錯符號、漏做試題、漏寫結果等現象。對於一些概念性的題目,平時要講透,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化。要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細心做題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全面細緻地分析題意。

第三,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平時加強口算與筆算訓練,培養學生養成驗算的良好習慣。有的學生是憑自己的直覺做題,不講道理,不想原因。這點可以從試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來。所以要重視基本算理、基本概念教學,上課要深入淺出,精講多練,落實基礎概念,基礎知識,不能求快,求高要量力而行。要減少機械的、單調的重複訓練,而應多設計一些有層次的變式訓練,以提高學生對於概念正確地、全面地認識。減少學生因錯誤地或片面地理解概念造成的失分。

第四,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中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同時要多做一些與生活有聯繫的題目,把學生的學習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會,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我覺得只要我們不斷總結經驗與教訓,不斷講究方法與藝術,相信通過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一定會取得進步。

優秀課後反思總結2023 篇18

如果説學生在第一個月的學習態度是一種帶有好奇心的學習的話,那麼接下來的這個月的學習應該就屬於一種習慣性的學習態度。學生們經過一個月對各科老師的考察,已經知道了如何在課堂上表現自己:喜歡化學的學生會積極主動的去配合老師,去努力地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正是老師所期望的;反之,對化學不感興趣的學生就會在課堂上無所事事,表現出一種無聊的行為,甚至有時候會有意地破壞老師的教學工作,這也是老師所頭痛的…、有一句俗語説:一個老鼠壞一鍋湯。假設在我的課堂上出現了一個這樣的學生是不是也會像老鼠一樣影響着整個班風,甚至會產生多米諾效應呢!實踐證明會的。

這兩個月的時間裏,我通過教學觀察和總結了學生的行為表現,發現有些不良的行為確實會很快的在班裏傳播,如果一個新老師遇到這樣的情況而不及時處理的話,以後的教學工作會變得舉步維艱。如何才能更好的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我作為一名新老師,在這裏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意見,也希望有經驗的教師們能夠給予指點。教師應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教師應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技能,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應加強自身的思想認識,對待學生不能情緒化,應該用信心耐心和誠心去感染每一位學生,從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榜樣;

3、班主任應採用“鼓勵與懲罰”的形式來管理班集體,好則嘉勉,錯則改之,從而加強學生們的守法意識,樹立一個良好的班風;

4、鼓勵同學之間互幫互助,互相學習,讓學生認識到"1+1>2"的深刻道理,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奮鬥拼搏需持久,天道酬勤是真理。”

我相信自己一定會越來越出色,因為我從未放棄,我也相信我的學生會更加優異,也因為我從未放棄。

優秀課後反思總結2023 篇19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越來越深刻的感受到:知識是最簡單的事,心靈的塑造是最難的!如何塑造學生高貴的靈魂?途徑自然不止一個,在我看來,經典誦讀也可以做到這一點。十三四歲之前是一個人吸收知識最快的階段,越小的時候越是全盤吸收。經典雖然深奧難懂,但我們不必要求學生目前都能理解,只要記到腦子裏,長大了自然就理解了。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引導、幫助他們積累。在國小階段,學生背誦經典有了一定的基礎,七年級再繼續誦讀,相信不是難事,也許在短時期內不能立刻見效,但我相信對孩子的一生,將會有深遠的意義。下面將我在教學實踐中的誦讀活動做一總結:

一、具體做法。

1、明確誦讀篇目,制定計劃。以課文中的經典詩文及課本後面附錄的十首詩為主要內容,適當補充課外的。為了確保經典誦讀的實施,我告訴學生,要把背誦經典當作吃飯、睡覺一樣,每天一定要做,養成習慣。同位互相檢查,一齊背誦,最後默寫一遍。如此反覆,保證每個孩子能背一篇,清一篇。

2、要求學生把背誦的經典在小組中相互背誦,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鞏固所背誦的內容,小組長負責檢查。

3、播放視頻。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經典的內涵,我上網查找了學生喜聞樂見的經典誦讀視頻,讓學生認識到我們所背誦的經典魅力無窮。

二、學生的轉變。

1、記憶力得到提高。原來很多孩子背誦語文課本都覺得困難,但是經過半學期的經典背誦,他們背誦語文書的速度明顯提高,也覺得白話文的背誦非常簡單。

2、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孔子説“温故而知新”,我們依照這個原則背誦經典,長期的實踐,讓學生把這種意識滲透到平時學習中,學任何東西都是一個温故而知新的.過程。另外就是反覆記憶方法。學習上沒有捷徑可走,該記憶的東西就是要牢固記憶,大部分學生樹立了這個觀點。

三、需要改進的地方。

根據其他老師的經驗,通過上網查詢其他地方的做法,我想以後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1、充分利用黑板的一角。輪流值日,每天找一名同學把一章經典抄寫在黑板的一角,讓學生抬眼就可以看到,課間就可以背誦,確保一天一章背誦。

2、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以小組為單位評比,超額背誦的小組全員獎勵,重重獎勵組長,發揮班幹部的帶頭作用,讓他們成為老師的得力助手。如果小組有一個同學拖拉,整個小組沒有榮譽,以此保證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3、課前兩分鐘背誦。每個課前,讓學生背誦一段經典靜心,然後正式上課,養成習慣,讓學生時刻不忘經典,營造氛圍。

4、班級經常開展活動。利用班會時間或語文實踐活動課的時間,組織學生排練經典誦讀的活動,可以以男女生比賽、小組比賽的形式,激發孩子的興趣。“雅言傳誦文明,經典浸潤人生”,這是無數有識之士的見解與共識,我們起步算是晚的。但是,要做一件事情就要努力去做好,只要有決心、有信心就能使這項活動不斷改進,趨於成熟。“路漫漫其修遠兮”,祝願我們的經典誦讀之路越走越寬闊!

優秀課後反思總結2023 篇20

首先,我關注了學生多種方式的閲讀。上課學生聽老師範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初步瞭解了搭石風景的亮麗。接着,我又引導學生通過默讀、自由讀、感悟讀、齊讀、背讀等多層次、多角度地讀,充分地接觸文本,在閲讀中感悟美、欣賞美,突出了教學重點。同時,通過重點段的品讀,又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家鄉這道風景的亮麗。在整節課我注重了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在過渡語、小結語、評價語和激情語中潛移默化的滲透。學生情感與文本產生了共鳴,感受到鄉親們濃濃的鄉情。

二是加強了説寫訓練。課文中多次出現假設句子。教學中,讓學生初步瞭解了假設句子的意義,然後仿照課文中的句式説身邊的美,進行説寫練習,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語言內化與表達。

三是注重傳授學習方法,揭示學習規律。在本節課教學中,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也提示理解的方法。如在理解重點詞協調有序時,學生通過課前預習了這個詞的本義,我又引導學生説出了這個詞的引申義,即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然後再聯繫上下文理解這個詞用得準確。又如:在開課伊始,讓學生邊默讀課文,邊思考,邊畫句子,邊理解,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有掌握了一種很好的閲讀方法。

優秀課後反思總結2023 篇21

通過教學,完成了預定教學目標,自己在教學過程有兩點收穫:

(1)在聽讀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一味地老師講,學生聽。待老師把課文講完了,有的'學生還不會讀課文,甚至不知道課文究竟寫些什麼。這是什麼原因呢?尋根到底就是學生課文聽少了,讀少了。古人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就是説,多聽、多讀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課文。在教學中,注意讓學生進行聽讀訓練,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聽和讀的過程中,收到了很好的聽讀效果,深刻感悟文章的內容。

(2)在教學中,憑藉教材,引導語言實踐活動。要抓住低年級學生想象力豐富的特點,利用一切機會,以課文空間為“實踐活動樂園”,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課文中,作者常常運用“空白”的藝術,把一些內容留給讀者,這就為孩子大大開闢了創新的空間,學生也樂意插上想象的翅膀,進行創造、想象。這不僅給教學增添了“樂學”的氣氛,更重要的是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思維。

優秀課後反思總結2023 篇22

本文是七年級學生接觸到的第一篇説明文,教學的重點為感悟文章語言的特點以及初步掌握説明文的説明方法。擬用兩個課時來完成教學。本教案為第一課時,教學的重點是感悟本文語言的形象生動以及説明文語言特有的準確性、嚴密性的特點。因此我事先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完成導學案的內容,主要包括生字詞注音、找出文中最能概括雲和天氣關係的句子、雲和光彩的基本信息的表格、以及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各一句,讓學生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然後在課堂上通過小組之間的討論校對,使學生在協作學習中對整篇課文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體現自主學習。課上主要的是引導學生在課前找出修辭句子的前提下品味文章語言的第一個特點:生動性,其次重點讓學生掌握説明文語言的重要特點:準確性和嚴密性,通過詞語的刪除,讓學生了解所用詞語在句子中的重要性,從而感受説明文語言特有的特點,再通過鞏固練習,加深印象。

一、收穫與亮點:

首先,本案例力圖體現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的學習活動(做)貫穿課堂始終。從激趣導入、小組合作校對學案內容,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掌握學習難點,都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的重要思想,激發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始終處於興奮狀態,教師在課堂的任務只是觀察和思考、發現和指導,整個教學過程。其次,本案例在常規的教學環節下做了創新,沒把了解雲和天氣的關係作為教學重點,而是着重在品味文章的語言,更能體現出語文味的教學。總之,本案例體現了老師在做上教,學生在做上學,教學做得到了和諧統一的教育思想。

二、不足之處:

1、課堂教學的環節多,課堂容量較大。容量大導致個別環節沒有充分展開,時間倉促,學生討論不夠,理解不深透。

2、對於學生的發言,沒有進行適當的激勵性評價。

總而來説,這節課在科組的幫助下,還是比較成功的完成了教學,我也很享受上課的整個過程,希望以後自己能多提升自我,在教學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優秀課後反思總結2023 篇23

1、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和學習興趣的培養。

教學設計中舒緩優美的輕音樂和意藴無窮的白鷺外形及生活的畫面展示,為本堂課的學習創設了一個極富詩情畫意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和諧悦耳的音樂聲中,直觀地欣賞白鷺的生活畫面,感受白鷺無窮的韻味,品讀課文流暢優美的語言文字,享受語文學習的快樂,從而激發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熱愛,對語文課堂的喜愛。

2、以讀為主,以讀為本,重視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訓練。

教學設計是簡單的,學生的學習是快樂的!在讀中享受白鷺“色彩搭配和諧,身段大小適宜”的外形美;在讀中感悟白鷺“詩中有畫,韻味無窮”的韻味美,並在詩意化的教學情境中,引導學生個別入情朗讀,集體入境誦讀,努力達到詩意化的最高讀書境界。在讀中積累課文詩一般的文學語言,在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3、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閲讀。

在第一部分“讀中品味白鷺精巧如詩”的教學設計中,引導學生着力從對白鷺外形的三處描寫入手,根據閲讀感受尋找白鷺詩一般的“精巧美”,給予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讓學生有話可説,有感受可言。在第二部分“讀中品味白鷺詩中有畫”的教學設計中,引導學生讀中遐想白鷺韻味無窮的生活畫面,並寫下自己獨特的感受,提煉自己獨具匠心的“畫名”,根據自己的感受為畫配上“畫外音”,再給課文想象補白,加上多媒體課件的適時運用,全方位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在極其開放、自由的對話平台中,師生、生生間的交流魅力四射,孕育出學生獨特的感悟和想象,孕育出充滿濃濃語文色彩的快樂課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