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酋長楊致遠的中國式玩法

來源:瑞文範文網 5.15K
雅虎進入中國7年後換了一種新“玩法”——從併購本土企業到把雅虎中國完全交給本土企業管理。

雅虎酋長楊致遠的中國式玩法

“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你只能作當時最好的選擇。”雅虎酋長楊致遠對《每日經濟新聞》説。

9月8日晚10點半,雅虎酋長楊致遠從美國坐了13個小時的私人飛機趕到杭州。黝黑的皮膚,略顯老式的眼鏡,還有那隨便的穿着,讓楊致遠很容易被湮沒在人羣中。但是,他卻聞名於華爾街。

今年,雅虎剛好走完一個十年。而一個月前,雅虎中國也走到了一個轉折點。

楊致遠曾一心想讓雅虎中國像美國雅虎一樣強大。但雅虎中國的局面卻遲遲沒有打開。甚至有分析師認為,目前中國互聯網企業生態圈中,在對網民的影響和控制力方面,YAHOO只能算一個三流企業。

有人説,雅虎是楊致遠和好友費羅(David Filo)玩出來的。讀書時,楊致遠也不算勤奮,甚至有點兒懶,但成績卻相當優秀。面對中國記者追問雅虎“中年危機”的問題時,38歲的楊致遠又以“玩”的輕鬆姿態迴應着:“中年危機?不是説我自己吧?我覺得雅虎還只有11歲,1994年才出生,他還在成長,並沒有頭頂禿、鬍子白。”相對於總部,雅虎中國更年輕。

變陣的序幕

一個月前,楊致遠再度成為國內外媒體共同的焦點。在8月11日,對同一事件,卻出現了截然相反的立論方式:

美國權威商業雜誌《福布斯》稱,雅虎併購一家中國本土互聯網企業30%股份,價值10億美元;

與此同時,人們得知,這家中國企業叫阿里巴巴——一家不太有名卻擁有龐大中小企業客户羣的B2B交易網站;他的老闆叫馬雲——一個身材矮小卻經常口放豪言的“狂人”。

國內媒體則説,這家中國企業,鯨吞了雅虎中國的資產,並得到雅虎10億美元的陪嫁。

對此事件最樸素的概括是:雅虎將其在中國的全部資產,交給阿里巴巴,再給阿里巴巴10億美元;然後,雅虎擁有資產合併後的阿里巴巴這家企業董事會的一個席位、40%的經濟利益和35%的投票權。

最奇特的“併購”事件還在迷霧中。楊致遠與馬雲頭一回共同出現在公眾面前,是在三天前,杭州。

“這不過是雅虎的一次戰略性合作,合作方式比較獨特而已。”坐在媒體面前氣定神閒的楊致遠,巧妙地迴避了“誰併購誰”的問題。而馬雲則笑稱,我追楊致遠追了7年啊。

馬雲所説的“追”開始於6年前,也就是阿里巴巴剛創立的1999年。馬雲給楊致遠寫了一封電子郵件,問他:“你覺得阿里巴巴怎麼樣,也許有一天阿里巴巴和雅虎這兩個名字配在一起會很好。”

但直到2005年4月,楊致遠才回了這封郵件説,“阿里巴巴和淘寶做得很好,有機會想跟你談談互聯網的走勢”。馬雲説:“這麼多年了,終於有了你的一封信。”

而實際上,兩人相識,是在馬雲給楊致遠第一次去信的前一年,在北京。當時雅虎想進入中國,楊致遠欲邀馬雲做雅虎中國的掌門,但被馬雲婉拒。第二年,馬雲就帶着18個追隨他的年輕人回老家杭州創立了阿里巴巴。也是這一年,雅虎正式進入中國。

7年後的今天,楊致遠依然説,是他主動向馬雲發出的邀請,從談判到簽署協議,只用了三個月。

2005年5月的一天,馬雲與楊致遠在美國高爾夫球場相遇。球場上,大家忽然要打個賭,讓UT斯達康中國公司CEO吳鷹跟馬雲比賽打定點,看誰打得遠。只有楊致遠一個人賭馬雲贏。結果這一杆吳鷹打空,瘦小的馬雲真的贏了。打完球,楊致遠就不放過馬雲了。加州的風很大,很冷,馬雲抱緊自己,楊致遠笑着與他並肩而行説,“我們把交易定了吧”。

對於楊致遠,追馬雲追了7年之後,會讓雅虎中國取得什麼樣的成績,才是他關心的。這個決定的最重大變化在於,雅虎終於放棄了由總部控制的中國市場發展模式。這種改變,無疑帶着濃重的“自救色彩”。楊致遠拉開了中國變陣的序幕。

曾幾番風雨

此前,楊致遠在中國繳了7年學費。

1999年,楊致遠通過合資方式建立雅虎中國。據時任總裁的張平合回憶,雖然困難不少,但雅虎具有明顯的先天優勢,而當時雄霸中國的三大門户新浪、搜狐、網易的錢已經“燒”得差不多。

然而很快,張平合遭遇困擾:他從雅虎總部獲得的資金和支持少得可憐,不僅如此,他還被一再命令,要儘快賺錢。這與楊致遠的思維密不可分。在Yahoo!公司在成立之初,他就非常清晰地將“儘快贏利”作為公司的發展目標。在這一目標的指導下,雅虎美國公司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內就開始實現贏利。

但雅虎在全球的這一制勝法寶,在中國遭遇嚴重的水土不服。

雅虎中國沒有提前在新興市場上“卡位”,這導致了雅虎中國目前仍面臨的尷尬:在中國的知名度遠不及三大門户;這家以搜索引擎起家的公司,比不過百度,也比不過GOOGLE;在及時通訊市場,比不上QQ和MSN,在網上拍賣市場,它也難與老對手ebay落子中國的易趣相媲美。

2001年初,無可奈何的張平合帶着失望離開。此後幾年時間裏,雅虎中國又由幾任海外職業經理人擔任總裁,但如第一任總裁張平合所説,雅虎總部決策程序緩慢。

2003年,楊致遠想到了一個人——3721的創始人周鴻禕。2003年底,雅虎開出1.2億美元的條件,周鴻禕攜3721的全部團隊進入雅虎中國。

楊致遠有自己的考慮:雅虎要想縮小5年來的差距,全靠自身力量短期內無法實現。同時,以搜索定位的3721,讓他看到了自己當年創業時的希望。

1994年創辦的YAHOO!,源自楊致遠和創業夥伴大衞·費羅在攻讀美國斯坦福電機工程博士學位期間的一個想法。當時,互聯網瀏覽器剛剛問世,楊致遠迷上了這個玩意。為了方便使用,他和費羅將自己喜歡的信息連接在一起,彼此分享。隨着蒐集的網站越來越多,不得不開始分類,建立若干個目錄以便識別。

這種源於方便需要的分類鏈接方式,受到了追捧。到1994年冬,兩人忙得連吃飯、睡覺都成了奢侈,學業也扔在了一邊。他們開始着手網站的商業化。1996年,Yahoo!趕着美國網景公司掀起的第一波互聯網上市高潮登陸納斯達克。以搜索起家,華爾街很快熟識了這位來自中國台灣的毛頭小子。

楊致遠帶着極大的熱情,在中國內地找到了同樣執着於搜索的周鴻禕。周鴻禕帶領雅虎中國的兩年,在業績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市場份額方面仍沒有太大起色。

今年初,周鴻禕向楊致遠提出一個問題——雅虎在中國到底是要發展,還是要贏利?在他看來,雅虎中國的問題有兩個,“一方面是雅虎總部過去對中國不太重視,另一方面是缺少一種精神,不能放下架子融入中國。”

楊致遠花了近半年時間思考這個問題。5月,總部態度:以發展而不是贏利作為最高目標。但在方向不明的五個月中,陸續有十多個高級工程師“跳槽”到了百度等其它搜索引擎公司。周鴻禕也走了。

這並不順利的7年,讓楊致遠開始重新考慮雅虎中國的未來走向。最終,楊致遠選擇的是更徹底的本土化——將資產盤給阿里巴巴,保留雅虎品牌的同時放手讓阿里巴巴全面掌握經營,以另一種身份完成雅虎中國。

在第三條路徑上

在楊致遠看來,這樁交易的誘人之處在於,一方面,雅虎可以通過不算高昂的費用,獲得全球最大B2B交易網站的客户資源,挖掘已在美國被證明含金量巨大的中小企業搜索市場;另一方面,換得一個優秀的本土管理團隊。楊致遠想借此與全球老對手Google、ebay在中國市場相抗衡。

“我比較喜歡向前看。不管是市場還是公司的決定,雅虎都沒有什麼大的失誤。”楊致遠對《每日經濟新聞》説。

上個世紀末期,雅虎曾如日中天。但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股價暴跌後,對手也開始出現。2003年,eBay崛起,成功取代雅虎為新的互聯網之王;之後,Google脱穎而出,成為霸主。目前,雅虎的搜索市場份額位居第二。但在日本和中國台灣市場,雅虎打敗了eBay。在中國內地,無論是電子商務還是搜索,都是最後一塊競爭尚未定型的市場。“沒有阿里巴巴,雅虎中國徹底輸了。有了阿里巴巴,至少還有希望。”互聯網資深分析師呂偉鋼對《每日經濟新聞》説。

雅虎北亞區總裁關重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雅虎在任何市場都會嘗試三種做法:一是自己耕耘,二是併購,三是跟合作伙伴一起做。之前,雅虎在中國的經歷證明,前兩個路徑走不通。

現在,楊致遠選擇了第三條路徑——把管理和決策權徹底交給本土團隊。

“將阿里巴巴與雅虎中國業務合二為一,這種做法在中國或許僅此一家。”楊致遠表示,“我們將把搜索和電子郵件業務與阿里巴巴的消費者拍賣平台、B2B採購以及

AliPay在線支付平台相合並。”“整合以後,技術管理和業務層面的問題向馬雲彙報,財務和法務同時向楊致遠和馬雲彙報。”雅虎中國副總裁田健對《每日經濟新聞》説。

楊致遠説,創業是一種衝刺,而工作則是一場馬拉松。他的目標是做出一個像微軟、思科一樣強大的公司,對中國的投資是一種戰略性投資。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説,在中國的策略一直沒變。

2005年8月11日,楊致遠以“酋長及雅虎創始人”的身份,給雅虎中國全體員工發了一封E—mail,説:“今天上午,我們宣佈與阿里巴巴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這是雅虎激動人心的一刻,我希望你們能夠看到前方巨大的機會,成為這個成功團隊的一員。”(黃婕)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