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中國夢我的教育夢徵文

來源:瑞文範文網 6.35K

在百度百科中,給班主任這樣一個定義:學校中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師。一個班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也是一個班中全體任課教師教學、教育工作的協調者。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既是一種挑戰性的工作,創造性的工作,更是一種充滿智慧性的工作。作為一個普通中學的七年級班主任,我的教育夢想是:希望自己能扮演好“學科專家”和“人生導師”的雙重角色,希望學生們都能健康、快樂、自信地成長。

教師中國夢我的教育夢徵文

我認為要做好一個國中班主任,必須要做到以下幾件事:

一、充分了解學生:

人的一生有三個逆反期: 認知逆反——5歲左右,個性逆反—13—16(18)歲,情感逆反——40—45歲。國中階段的學生正處於“個性逆反期”,要做好國中班主任必須從瞭解每一位學生開始。首先通過家訪可以瞭解學生的成長環境;其次通過關注學生平時的興趣愛好,可以正確把握學生在“個性逆反期”所接受到的各種信息,從而給學生做有效的心理輔導;再次通過“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於目標”的幾個步驟鍛鍊,可以幫助學生達到自己的“最近發展區”、開發潛能,建立自信。

二、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師生關係好,學生就會“信其師而重其道”,教學效果自然就好。

1、教師不應該當法官,而應該當律師。要向律師對當事人一樣,瞭解其內心的需求,並始終以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為唯一宗旨。

2、不要當裁判,要當啦啦隊。教師當學生的啦啦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學生,還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失敗。班主任應是學生的“知心朋友”和“陽光使者”,注重對學生人格的守護、個性的張揚、情感的激勵、心理的疏導。

3、不當馴獸師,要學做鏡子。要讓學生在鏡子中看到自己的全部,既要看到優點,又要看到缺點,這樣才能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學生不怕教師的權威,轉而與教師溝通,即反饋作用,反饋作用必須是及時的,不能過了很多年才説,我早就看出你有文學天賦……

4、不做雕刻家,做個欣賞家。

案例:有三個這樣的孩子

一個孩子4歲才會説話,7歲才會寫字,老師對他的評語是:“反應遲鈍,思維不合邏輯,滿腦子不切實際的幻想。”他曾經還遭遇到退學的命運。他是愛因斯坦!

一個孩子經常遭到父親的斥責:“你放着正經事不幹,整天只管打獵、捉耗子,將來怎麼辦?”所有教師和長輩都認為他資質平庸,與聰明沾不上邊。他是達爾文!

一個孩子曾被父親抱怨是白痴,在眾人的眼中,他是毫無前途的學生,藝術學院考了三次還考不進去。他叔叔絕望地説:“孺子不可教也!”他是羅丹!

班主任千萬不要成為學生的“雕刻家”,對學生又是“錘子砸,鋼鋸鋸,刻刀刻,紗布磨……”。事實上,每個學生都心存着一個夢想,每個學生都是一件值得欣賞的“藝術品。”學生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完全取決於學生自己的選擇。我們要作的事是放大他們美好的一面,積極上進的一面。當他們受到污染時,為他們除去污汁。

用《多元智能理論》中的一句話來概括:多一把尺子,就多一個優秀的學生!

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愛學是會學的前提。學生厭學的原因有: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找到最擅長的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受到阻塞,缺乏求知慾。學生的學習潛能和求知慾望是可以激發的。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是班主任(教師)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班主任真正魅力所在。

四、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反之,則是在葬送學生美好的未來。學生的一切都是從習慣培養開始的,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主要包括:智育——思維的習慣,德育——細小的行為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技巧: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例如:學習上培養學生聽課、筆記、作業、複習鞏固、摘抄、整理的好習慣;生活上幫助學生養成早起、守時、衞生、運動的習慣;班務上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熱心班務工作、集體榮譽感、教室衞生等習慣;人際交往上培養學生感恩父母、尊敬師長,與同學合作的習慣等,從點點滴滴的細節中去規範學生、要求學生,日積月累就能夠培養出一個有良好習慣、良好風氣的班級性格。

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關鍵:習慣養成關鍵是頭三天,決定在頭一個月,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權利,要讓學生在習慣養成中做主人。

五、及時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

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工作:正確對待心理斷乳期,消除強迫性思維,正確對待嫉妒心理,幫助學生克服“高原現象”,滿足學生特定的心理需求,培養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可以通過創建和諧的人際關係,重點促進學生與家長的雙向理解,促進師生的雙向溝通等方法來實現。

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的方法技巧:排除自卑心理,發揚其閃光點;排除戒備心理,彌合其融洽點;排除逆反心理,建立其相容點;排除厭學心理,激活其樂學點;排除惰性心理,強化其勤奮點。

六、營造富有個性化的班級文化:

班級文化代表着班級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既包括學生學習生活的硬環境,各種物化環境;也包括促進學生髮展的軟環境,如班訓、班歌。班主任應該是“班級文化的設計師”。班級文化建設必須與學校文化為基礎,同時又要有自己班級的特色,能夠塑造班級性格(在各個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有別於其他班級的特殊個性)。

七、注重班主任的修養:

1、要有包容之愛:

“愛就是教育”,教師只有用自己的愛,才能與學生產生心靈的碰撞,才能達到超越人的自然屬性而達到完美的境界。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學生是有尊嚴的人,學生都是會犯錯誤的,學生個個都是“才”,學生總是發展變化的。對學生的高要求:成為人才,有專長,德才兼備;低要求:成為人!不危害社會,不傷害自己,不違法不亂紀的平凡人!

其次,尊重每一個學生。蘇霍姆林斯基:“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説,就在於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尊重差異才是真正的尊重學生。優秀生、中等生、後進生;早戀傾向學生;有心理疾病學生等等都有被尊重的必要。

再次,蹲下身來看看孩子的世界。有一位作母親的很喜歡帶着5歲的女兒逛商店,可是女兒卻總是不願意去,母親覺得很奇怪,商店裏琳琅滿目五顏六色的東西那麼多,小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帶開了,母親蹲下身子為孩子繫鞋帶,突然發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動着的全是腿和胳膊。於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從此,即使是必須帶孩子去商店的時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教育行為開始之前一定要換位思考。學生換位,反思我們的教育,真的有點可怕。學生犯了錯事時,經常採取一些責問、訓斥、罰站等做法。

2、要有感化之情:

首先,重視班主任的人格力量。教育不是“風雨大作,電閃雷鳴”,而是“和風細雨,潤物無聲”,以“不批評”來取得“批評”的效果,這才是教育的智慧。班主任的威信是怎樣失去的? (1)、班主任不以身作則,失去感召力;(2)、説話不算數,失去信任基礎;(3)、批評、打罵,失去感情基礎;(4)、不聞不問,或是一味遷就,失去原則性;(5)、要求過多過細過死,失去可接受性;(6)、情緒化管理,失去穩定性;(7)、未能及時溝通,導致與任課教師意見不一致失去完整性。每個人都希望被人讚揚、肯定,這是人類的天性,也是我們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依據。在班級工作中,一句由衷的讚美既是對上進學生的肯定、鼓勵,又是對後進生的鞭策、促進;一次熱切的目光,既包含着對學生的信任和渴望,又是一種鼓舞、激勵;一次真誠的交談,既有教師對學生的尊重、理解,又有師生關係的溝通,情感的融洽。

其次,重視批評的藝術。緩一緩:批評學生要選擇適當的時間、地點;避一避:批評學生要注意保護其自尊心;繞一繞:儘可能從側面間接批評學生;冷一冷:“對不聽話”的學生,外表上故意冷淡。

3、要有溝通之技:

每一個孩子的成才、成功,都是全體教師集體勞動智慧的結晶,班主任工作更是這種集體合作成果的凝結劑和催化劑。要形成良好的工作局面,班主任要多方溝通、協調,增強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超前性。班主任要重視發揮班委會、團支部一班人的作用,通過他們及時瞭解班級信息,掌握情況,傳情達意,通過他們的有效互動,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班主任尤其要善於與任課教師的溝通,達成教育目標的高度一致,形成教育的合力。班主任還要經常與家長交換意見,及時瞭解學生真正的思想動態,整合家、校的教育力量。

4、要有專業之能:

要把班主任由教書的“副業”變為育人的“主業”。班主任是教師中的精幹力量,除具備一般教師的基本素質之外,還必須具有紮實的教育學、心理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掌握並正確分析教育現象,從中發現規律。具備靈活處理“偶發事件”的能力。

班主任還應多讀一些文學作品,用作品中的先進人物去感染和教育學生。班主任應該學習辯證法,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去探索學習的方法和規律,教育學生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問題,對待人生,使學生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少走彎路。

班主任工作中的幾個不等式:信任不等於放任;愛護不等於袒護;嚴格不等於苛刻;家訪不等於告狀;苦口婆心不等於嘮叨;量化考核不等於記黑帳;展示才氣不等於自吹自擂;與學生打成一片不等於稱兄道弟。

班主任工作三怕:性急、馬虎、鬧情緒。一怕性子急,衝動發脾氣;二怕馬馬虎虎,工作不仔細;三怕思想疙瘩解不開,心情受壓抑。

總之,班主任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工作,是一項充滿挑戰性的工作,是一項不斷探索創新的工作。只有當你不斷致力於自我教育的時候,你才能教育別人。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把自己的教育夢想當成一面鏡子,時刻對照、反省自己的教育行為,盡全力扮演好“學科專家”和“人生導師”的雙重角色,讓我的學生們都能健康、快樂、自信地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