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汪金权老师先进事迹的几点体会

来源:瑞文范文网 9.49K

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有太多的感动和收获,湖北省蕲春四中优秀教师汪金权的感人故事就是极为生动的一例。我作为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国小教师,因职业使然,在暑假期间通过网络、报刊和电视等媒体,几度重温了汪金权老师的感人故事,无不让我肃然起敬,怆然泪下,由衷的感动涌入到笔端,深刻的感悟流露到笔尖。

学习汪金权老师先进事迹的几点体会

1963年,汪金权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狮子镇郝子堡村,自幼家中十分贫穷,靠乡亲们的资助才完成学业。1987年,他从华中师大毕业后,被分配到蜚声中外的黄冈中学任教。一年后,在师生们的挽留和同学们的惊讶声中,他毅然决然的回到了蕲春北部山区的一所高中任教,一干就是20多年。这些都源于他对于教育事业强烈而神圣的责任和使命感。为了这份责任和信仰,他主动放弃城市的优越条件,放弃重点中学的岗位,一头扎进落后的山区中学。他生活条件艰苦,却给了学生最深厚的爱,他用最真诚的心爱护着他教过的每一个学生。他的行为无声地告诉我们,家长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把孩子的前途送给了老师;国家把孩子们送给学校,就是把国家的未来托付给了老师,老师必须竭尽全力,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人。为了这份责任,汪金权同志不论在多艰苦生活条件下,他都毫不动摇地常年坚持着;为了这份责任,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他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中,把教学放在第一位。他的行为塑造了新时代优秀教师的鲜活形象,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素质教育的践行者;什么是真正的爱岗敬业、廉洁自律;什么是真正的淡泊名利、乐守清贫;什么是真正的无私奉献、大爱无边。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将时刻用汪金权同志的事迹去鞭策自己、激励自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教育事业中去, 坚持树立以下四种观念:

一、最受人尊重的价值观

汪金权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也许我的肉体只能蜗居在大别山的一隅,但我的灵魂会跟随我的学生走向四方;我是荒原上的一支电线杆,也许只能永远地矗立在那儿,但我能把希望和光明送向远方;我可能永远是一座桥,能让学生踏着我的身躯走向希望的彼岸。”

教育事业是人类 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学校 的孩子,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作为华中师范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汪金权老师毅然放弃较为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主动从全国名校黄冈中学回到大别山深处的蕲北山区,在蕲春四中一干就是 22 年。他把为山里的孩子营造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作为个人的最大愿望和终身追求,充分体现了“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红烛精神,深刻诠释了“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教育事业的崇高在于奉献”的人生信念。他的事迹是当前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教育的生动教材。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汪金权老师扎根山区甘当人梯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平凡中创造伟大,要像汪老师那样,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在艰苦的地方建功立业,做好国小美术教育的模范实践者。

二、最宝贵的财富观

汪金权老师无比自豪的说:“我之前是一个普通老师,现在还是一个普通老师,课堂才是教师创造财富的地方。20多年来,我亲手培养1000多名孩子考上了大学。他们中的很多人出身贫困,如今却分布在全国各地,事业有成,这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汪老师通过言传身教,扎根山区高中20多年,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召学生,感染学生,从不打骂学生和体罚学生,他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学生自尊心。他从不求他的学生人人上名牌大学,但要求个个先做合格公民。他提倡学生轻松学习,从不布置课外作业,每天只练一页字。他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生“四会”:会读书,会写字,会说话,会作文。他每一节课给五分钟时间让两到三名学生上台演讲,每个月给每个学生一次演讲机会。他组织学生长年累月练书法,组织学生每人每月买一本课外读物,放在班内书架上,这样就组成一个活动书库。他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悟,在悟中赏析,并且在朗读中,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互比互评,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自由进取意识和愿望。

在汪金权老师的言传身教下,陈卓彬等20多名学生在国家和省级中学生作文竞赛荣获高中组系列奖项,陈未鸣、张玉成等100余名学生的千余篇诗文习作在《语文报》、《中国校园文学》等报刊发表。先后指导陈卓彬、张先龙、张有良、范绪枝等多名学生在市级以上各类作文比赛中获奖。面对这些最宝贵的财富,汪金权老师感到无比自豪。

三、最崇高的道德观

汪金权老师总是淡淡地说:“奉献是一种美德,能给山区学生一双希望的翅膀,能让更多的孩子成人成才,是我毕生的追求。”

汪老师具有爱生如子、克己助人的高尚品质,对学生的爱是汪老师教师生涯里最动人的篇章之一。二十多年来,他省吃俭用,尽其所能地扶助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与特 困生同吃同住,为求学困难的学生撑起一片蓝天。他把全部的身心都倾注在学生身上,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的自尊心,细致入微地关心“双差生”,自觉践行着“有教无类”的可贵思想。他用爱心、诚心、细心、恒心、平等心和责任心,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先后将 1000 多名学生送进大学,改变了无数山乡孩子的命运,使他们到达梦想彼岸。

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汪老师每年都要帮10多名学生垫学费或生活费,至今累计数百人。一些学生考上大学了,甚至就读研究生,他仍然继续资助,有时一月要寄上千元,总数累计超过10万。汪金权说:“我个人的力量很微弱,需要帮助的孩子还很多,但我努力每天去做,相信星星之火,最终可以燎原。”

在教书育人中,汪老师从最基础之处着眼,授业解惑,常教常新,不断探索新方法,教学水平和质量在当地一直名列前茅。他以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为新时期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生动范例,为我们高扬了一面新时期师德大旗,是当之无愧的“大山师魂” 。

四、最朴素的职业观

“没有汪老师的苦心坚守,就没有四中的今天。”这是蕲春四中广大师生对汪金权老师的一致评价。

汪老师始终坚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职业风范。二十多年来热爱岗位,专心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育人。他信守为师即要为人师表的神圣理念,维护师道尊严。他把学生青胜于蓝作为一名教师的最大安慰,始终保持着 “辛劳之后有欢乐、付出之后是幸福”的良好心态。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汪金权总是习惯于买书看书,在他不大的学校的居室里,最值钱的也是唯一一件的电器就是学校配备的收音机,床上、桌上散落的都是各类图书,光是整理出来的图书笔记,堆起来就足有一人高。没有一件其它电器。房子是学校的,没有装修,地面是水泥的。但他精神饱满,从不抱怨条件的艰辛,每天精神抖擞,全心微笑教学,他从来不把任何不高兴的事带进课堂。

他虽然工作在艰苦的地方,过着简单而清贫的生活,却 身居陋室而胸怀天下,生活艰苦仍不改其志,甘愿做承责负重的“桥梁”,始终无怨无悔。他施恩于人不求回报,帮助他人不图索取。在各种诱惑面前,他泰然处之、不为所动,充分体现了他崇高的人生境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要学习汪老师追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坚守清贫、甘之如饴的人生境界,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回报党和人民对教育工作者的重托。

总之,感受汪金权老师的先进事迹,美丽就会溢满我的生活。让我们虔诚地把汪老师感人的故事流露笔尖,用心思考,用心感悟,使生活充满美好。我们要在教书育人这个岗位上做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今后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会时刻用汪老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去鞭策和激励自己,坚守教书育人这个人生目标,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