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關於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7W

摘要: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體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樸素民風中的情感滋養,難以盡得於書本;貧困母親臉上的愁容和失學兒童眼中的渴望所激發的力量,難以取之於校園。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堅實的土地,貼近農民的心,才會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艱辛,收穫的喜悅,才會真正把成長的根深深植入祖國的沃土。下面是本站整理的關於最新關於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範文,歡迎閱讀!

最新關於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

範文一

用青春譜寫精彩,用實踐服務社會。三下鄉社會實踐有助於同學們增加閱歷,開闊眼界,有助於在校大學生了解國家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的發展狀況,有助於在校大學生認識國情,熟悉民情,有助於提高同學們的思想觀念和實踐能力。

一、概況:

周家村共有230戶約800口人,住房佔地約200畝,耕地1550畝。本村固定資產120萬,去年總產值為12210000元,人均毛收入為3800元。

(一)經濟收入狀況

經濟收入以經濟作物為主,輔以副業如養雞,養老鼠。經濟作物收入佔經濟總收入80%。經濟作物包括蘋果、蔬菜、黃煙、花生、柿子和制種。自199年以來有果園200畝、蔬菜100畝、黃煙500畝,現在黃煙已發展到800畝。1990年進行村莊規劃後,1992年在房前屋後種上了5000棵柿子樹,現在每棵樹能收入兩百元以上,近年又種上了1000棵柿子樹,估計明年能大量掛果。制種業是新興產業,包括西瓜、西葫蘆、西紅柿、辣椒四個品種,種植面積在200畝左右每畝毛收入一萬元左右。

(二)受教育狀況

村民中有30%受過初等教育、3%受到過高等教育。現在村裡只有三個高中生。如今兒童的上學年齡限制到8歲,但有50%的孩子九歲才開始上學。

(三)生活狀況

據調查村民的糧食、蔬菜都自給,只買一些油鹽、肉製品,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費在200元以下。

二、 下鄉感悟

(一)我看農村教育

人們在形容農村的教育狀況時總是用"適齡兒童入學率低"、"失學率高"、"教育狀況落後"等短語一言概之。這就模糊了教育落後的根本原因,甚至誤導讀者進入"邊遠地區人們不重視教育"這一誤區。

經過這一段時間與鄉親們的接觸,我深深地感到:農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比起城市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越是貧窮地區的人們對教育的渴望越強烈。教育滯後的根源不在於觀念的落後而在於經濟的落後.

讓我們來看一組調查結果,在我們調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的三分之二家庭收入用於孩子的教育,絕大部分的家長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學.我依然清楚地記得鄉親們樸實的話語,搞調查時,當問及孩子們的學習情況時,他們總說:我的孩子能像你們一樣就好了.其實我們這麼辛苦,啥也不圖,就希望他們多學點東西,找一條好的出路.還記得有個老漢對我們說: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鍋賣鐵也得上.

由此,我們轉過頭來想一想,一個地區是否重視教育能單憑入學率或人口文化水平來衡量嗎?答案是否定的。對於農村來說,判斷人們重視教育程度的標準應是他們用於教育的開支所佔家庭收入的比重。雖然農村地區經濟落後,但也正因為落後,他們比城裡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個個都能考上大學"!當你看到周家村的鄉親省吃儉用供孩子們上學的時候;當你聽到老漢說"砸鍋賣鐵也得上"的時候,你還會說他們不重視教育、還在扳著指頭數有幾個失學兒童嗎?!那麼,盲目地給老少邊窮地區扣上"不重視教育"、"教育意識薄"之類的帽子是不是過於武斷、是否含有某些歧視成份呢?

教育,是個沉重的話題。但只有正視教育,而非遮蓋問題,才能抓住教育發展的癥結所在.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雖然飛速發展,但離發達地區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而且經濟發展阻礙了教育發展速度,而教育又反作用於經濟,但最終還得抓住"教育是基礎,經濟是關鍵"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為此我們又該做些什麼呢?

(二)我為鄉親獻計策

從準備下鄉到下鄉結束,我的心情經歷過一次次的萬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與鄉親們從接觸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鄉親們對我們關懷備至,待我們如親生兒女,我們體會到鄉親們淳樸的情懷,也感受到了農村對知識的渴求,對富裕的渴望。面對這份深重的情誼,我們都想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為周家村的父老鄉親們做出貢獻。然而現今我們只能在宣傳週家村成功的經驗的同時,提一些不夠成熟的建議。

在村莊規劃上,做到了公路通到家家戶戶大門口,極大地方便了村民;路旁栽種柿子樹,既美化了村莊環境,又為村民增加了經濟效益,可謂一舉兩得。這可能是我國農村規劃之創舉,大有為之大力宣傳的必要。

經濟發展方面,農業往立體結構方向發展。注意了抓好經濟作物和加大力度發展高效田的同時保持糧食產量。此舉既保證了村民糧食自給,又增加了經濟收入。

精神文明建設,結合村民樸素民風,村裡還制定了強有力的規章制度,保證了村裡良好風氣的形成,為其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當然,這取得的一切成績離不開村領導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廣大村民的辛勤勞動。然而在取得成功的同時,他們卻沒有止步不前,而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為此,我們同父老鄉親們一同探索前進的路。

鄉親們都想到建立自己村的工廠,把自己生產的蘋果加工成成品再銷售出去,以獲得更高的利潤。然而另一方面領導們卻考慮著要承當巨大投資風險,基於此,他們的夢想遲遲沒有實現。現今,農村收入不高,集體基金有限,承當風險能力極小,在如此現狀下,村領導們當然是不敢貿然行事的----成功了是英雄,失敗了卻無顏面對鄉親父老。的確,暫不說基地太小而帶來的原材料供應不足和技術問題,就連產品銷售渠道也夠戧。不過,在現有條件下,建立低投入,高回收,運轉週期短的小型企業(如生產洗滌用品的企業)倒是比較可行的。

現在,村民們的收入主要是靠經濟作物和種高效田。高效田是給外國公司制種,公司提供種子和技術指導,並負責回收種子,村民只需出土地和勞力。通過這條路致富,村民是辛苦些,但比較之下,這是迄今為止最有保障的致富之道。為此,加大宣傳,極大限度地吸引外商投資,發展高效田,是周家村近幾年致富的首選之路。

範文二

許多在校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時都有這樣一個抱負: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更進一步瞭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想通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所以小編在這了為大家推薦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

近年來,全國各大高校都積極開展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今年暑期,我院院積極響應團中央、團省委關於開展大學生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有關檔案精神,由XX醫科大學、XX醫科學院等高校共同組織了一支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服務隊到方山偏遠山區開展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此次通過義務就診和散發傳單的形式,使山區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服務,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綜合素質,為促進山區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現將本次活動總結如下:

一、宣傳防病治病的知識,提高疾病的防護意識

我們志願服務隊作為我院社會實踐服務團一個集中組隊,一行36人充分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於7月16日遠赴方山縣圪洞鎮斑莊村、石站頭村、圪洞村送文化、送科技、送衛生下鄉,我們對每戶村民發放疾病發生和防治宣傳資料3000多份,以通俗易懂的知識解決老百姓的衛生知識問題。

二、義務就診,為民服務落實處

“義務就診,提高疾病防範意識”,為山區人民進行送醫送藥是此次我們“三下鄉”的重要工作。早在6月份,我們青年志願服務隊成員就開始積極準備,查閱並記錄了大量農村常見疾病的防治資料,到達方山縣後,我們馬不停蹄地開展了義務就診和衛生知識宣傳活動等。我們選擇當地學校和衛生所作為活動地,設立內科、婦科、兒科、五官科、中醫科、鍼灸科、心電診斷、血型化驗、尿液普查等九個科室進行就診,並設立諮詢臺方便服務,義診在緊張地進行,由於當地老百姓飽受缺醫少藥的苦處,好不容易盼到來家裡看病的醫生怎麼能不瞧一瞧病呢,在就診臺還沒有擺好老百姓就迫不及待開始看玻汾陽學院內科醫生邢主任就診臺前已經自發地排起一條長龍,天津醫科大學檢驗系劉運德主任更是滔滔不決給病人講解處置辦法,而化驗檢查基本上為當地老百姓進行了普查,有病而不能醫的還真不少,在義務治療活動中,我們免費為當地群眾發放藥品,並且指導他們學習常見病的防治知,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

、文藝演出,豐富農村文藝生活

社會實踐服務隊文藝組以XX為主,共同籌備文藝演出,共舉辦文藝演出兩場,一個個精彩的文藝節目給方山縣廣大人民送去了溫暖,帶去了歡樂。文藝組的精英們克服沒有舞臺、沒有燈光、沒有音響裝置等困難,在圪洞鎮圪洞村委院內和石站頭村衛生院內給當地農民帶去了一頓豐盛的文藝大餐。既豐富了農村文藝生活,也進一步增強了大學生“服務社會,回報人民”的責任感。

四、宣傳報道,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我們為了擴大影響,作好宣傳報導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將實踐服務的程序和具體活動內容及時彙報和反饋給團省委、團市委、當地呂梁電視臺記者跟蹤採訪,呂梁電視臺、方山電視臺於7月23日晚已做專題報道,我們堅持每天一期工作簡報。主要內容包括課題調研、實踐日記、培訓專題、簡報快訊、圖片展覽等。

五、紅色旅遊,激發愛國熱情和鬥志

在方山縣的社會實踐活動告一段落後,我們於7月23—25日到文水縣劉胡蘭烈士紀念館、汾陽烈士陵園開展紅色旅遊活動。我們此次紅色之旅最主要的目的就在學習“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敢於拼博,正視困難”的革命烈士精神。我們通過緬懷革命先烈,重溫革命歷史,祭奠為革命英勇犧牲的英雄,感受先輩的光輝歷程,培養愛國愛人民的高尚情操,激勵自己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勇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擔。

實踐總結: 實踐以充分證明,社會實踐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從與人民群眾的廣泛接觸、瞭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啟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昇華,社會責任感增強。在實踐中,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