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發展方案(通用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5.64K

人才發展方案 篇1

1植物保護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和應用情況

人才發展方案(通用3篇)

1.1植物保護是保證農業增產增收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

技術支撐據統計,我國由於有害生物(病、蟲、草、鼠害等)造成植物生產的損失約30%,植物保護作為一項重要的技術措施,在保障農業生產穩定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為農業生產與自然生態環境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關係,所以農業生產一定要根據環境與有害生物的相互關係,採用適合的植物保護措施來保證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把有害生物造成的經濟損失降到最低,使農業生產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植物保護工作的目標必須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緊緊圍繞農業結構調整、緊緊圍繞農業可持續發展;植物保護工作關係生產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公共安全,更關係到農業可持續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植物保護工作在我國農業發展的各歷史階段都發揮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其為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具體表現在:一是提升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二是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三是推動了農業科技進步;四是初步形成了與農業發展基本相適應的植保體制和機制;五是保障了生產和生態安全。

1.2植物保護技術措施的研究和應用

我國自從第六個“五年計劃”開始以來,一直把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列入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由農業部組織國內科研、教學單位等眾多的科學家參加有害生物綜合治理協作攻關研究。最初是以每個有害生物(病、蟲、草等)為防治物件,逐漸發展為以每種作物的有害生物(病、蟲、草等)為防治物件,在多年的研究過程中取得了很多有價值的成果,對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和農業增產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八五”到“九五”這期間又進一步完善了已有研究成果,發展為以特定生態區的特定作物組建多種有害生物防治體系,通過示範大力推廣好的單項技術。從深度、廣度及規模都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為從理論上深入研究有害生物的災變規律。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展了糧棉主要病蟲害的災變規律和防控技術的基礎研究,從有害生物的發生發展規律、致害因素、生理生態機制、有害生物與寄主的互作到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如在棉鈴蟲、麥蚜、小麥條鏽病、稻瘟病的成災機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為有害生物的持久控制提供了科學依據。近年來,綜合防控措施中的利用抗性品種和使用化學農藥防治有害生物在保證農作物穩產高產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據初步統計,每年利用抗性品種和使用化學農藥防治平均減少農作物損失20%,許多重要作物的病害,如小麥鏽病、小麥赤黴病、水稻稻瘟病、玉米大斑病等常給農業生產造成重大損失,由於生產上利用了抗性品種,這些病害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控制。特別是由於種植結構的調整,病蟲草害等問題日益突出,利用化學農藥防治病蟲草害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如蔬菜的霜黴病、灰黴病、疫病和果樹上的一些病害,都主要是靠使用化學農藥得以控制的。更可觀的是除草劑的應用不但解決了雜草的危害,更是解放了勞動力,不但帶來了經濟效益,也帶來了社會效益。

1.3在農業生產中如何加強植物保護工作

首先,加強領導,健全機構,確保植保工作有序開展。各地已基本形成植物保護工作網路,每個省或直轄市都設有植檢植保站,各地區在農業總站裡也設有植保科(室),縣、鄉級也有植物保護工作人員。其次,加強培訓,普及植物保護知識,把植保培訓班辦到田間地頭,辦到農民的家裡,使每個農民都懂得植保知識並能掌握基本的植保技術措施。再次,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建立完善的有害生物防控和預警體系,做好預測預報工作。總之,植保工作是一項重要的公益性防災減災事業,各級政府應該要加大資金投入,保證開展植保工作必需的實驗裝置、辦公場所和經費,充分發揮植保工作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2新時期對植保工作的要求

綜合防治(IPM)是我國控制農作物有害生物的長期有效措施,即“運用各種綜合技術,防治對農作物有潛在危險的各種有害生物。”這對合理使用化學農藥、減少環境汙染起了積極作用,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就其本質而言,其指導思想仍是以針對有害生物防治物件設計的。因此,新世紀要想擺脫人類的根本困境,遏制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在植保模式上務必有個新跨越,即以植物生態系統群體健康為主導的有害生物生態治理(EPM)取代現行的有害生物綜合治理(IPM)。EPM強調維持系統的長期穩定性和提高系統的自我調控能力,在管理的基礎上維持生態的平衡,防治手段以生物防治為主。EPM概念有利於發展可持續的植物保護。對新時期的植保工作,要牢固樹立植保工作新理念,一是公共植保理念,就是把植物保護工作作為農業和農村公共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突出植物保護工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植物保護工作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檢疫和農藥管理等本身就是執法工作,屬於公共管理;農業生產上許多重要農作物病蟲都具有遷飛性、流行性和暴發性,其流行規律的監測和防控技術的應用需要政府統一組織甚至需要跨區域的統一監測和防治;如果病蟲害和檢疫性有害生物監測防控不到位,將會對農業生產造成重大損失,必將會危及國家糧食安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應納入公共衛生範圍,作為農業和農村公共服務事業來支援和發展。二是綠色植保理念,就是把植保工作作為人與自然和諧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突出其對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的保障和支撐作用,植保工作就是植物衛生事業,要儘量採取生態學控制、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綜合防治措施,確保農業可持續發展;在化學防控上要儘可能選用低毒高效農藥,應用先進施藥機械技術,減少殘留、汙染,做到安全用藥,生產出“綠色產品”;植保工作還要防範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和傳播,確保環境安全和生態安全。

321世紀植保工作迫切需要高素質植保人才

現代農業正朝著高新技術方向發展,農業是現代生物技術應用最廣闊的領域,隨著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從理論、方法、技術手段上加速更新了傳統的農業科學,現代農業科學在學科分化、分工與更新同時,將走向新的綜合與聯合。植物保護學科的發展也必將跟上新的技術發展需要,要把現代生物技術、資訊科技、計算機技術、遙感技術等迅速溶入植保領域,以實現植物保護的產業化和商品化。要達到這些目標,必然急需一批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素質的科研、開發、推廣、管理的植保人才;需要一支從事植物檢疫、植物有害生物測報、防治、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農資營銷的高效、開拓、創新的人才隊伍。我國是農作物病蟲害發生較嚴重的國家之一,病蟲害常見的種類有1600多種,是影響我國種植業發展的重大制約因素,平均每年因病蟲損失糧食3000萬t,棉花接近100萬t。因此,加大對農作物病蟲害控制,對我國種植業持續穩定發展意義重大。這不僅需要開展農作物重大病蟲成災機理和調控基礎研究、開展病蟲害發生發展規律和調解機制研究,加強植保技術理論與實踐研究,更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植保科技人員隊伍。

4植物保護學科建設規劃與人才培養方案

4.1學科建設規劃

4.1.1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對學科建設進行認真的規劃制定出長遠的發展規劃和切實可行的近期發展目標,走內涵發展之路。對目標任務進行細化分解並以相應的措施加以監督,以確保各專案標任務落到實處。4.1.2加強專業課程教師隊伍建設將幾年來一直從事植保專業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員集中到植保專業的建設與發展上來,同時,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繼續引進高職稱高學歷的人才,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選送中青年教師到知名院校作訪問學者,以增強中青年教師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鼓勵符合條件的中青年教師到地方市縣掛職鍛鍊以增加社會經歷及實踐能力。有計劃引進教師,以改善師資隊伍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緣結構,從而形成一支年齡、學歷、學緣、技術職稱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4.1.3加強專業課程建設強化專業主幹課程,將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實驗課和實踐課進行合理佈局,保證專業課程設定的方向性、連貫性、科學性和有序性。做到“課堂教學與創新意識培養相結合”,“基礎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相結合”;“綜合實踐與就業單位相結合”;“畢業論文與導師科研相結合”;“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與創業教育相結合”。4.1.4積極加強專業課教材建設和科研立項工作儘快提升本專業的學科地位和科研能力,在選用人才上很下功夫,多出有較高理論水平和社會應用價值的科學研究成果。積極開展學術交流與聘請著名專家學者來校講學。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不斷更新觀念、拓寬思路、收集資訊,掌握植保專業的發展現狀,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與科研能力,努力追趕國內國際植保專業發展的前沿水平。

4.2人才培養方案

4.2.1確定思路植物保護學科作為農學門類中4個與種植業有關的一級學科之一,具有明顯的跨學科特色。它與農學門類中的作物學、園藝學和農業資源利用等一級學科有密切的聯絡。它與生物領域中的大多數二級學科,如動物學、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生態學、分子生物學以及工學中的化學工程與技術等學科也有著密切的關係。植物保護學科屬於生命科學範疇,它與其他學科具有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關係。它的發展既積極、合理利用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同時又不斷豐富和發展生命科學的內容。植物保護學科中植物病理和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2個二級學科分別在巨集觀和微觀上研究病蟲等有害生物與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和病蟲害發生發展規律,探討病、蟲致害機理和寄主植物抗性機理,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理論和技術基礎。當前有害生物與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已成為植物保護學科中的新興領域,形成了以識別、訊號傳遞和防衛基因表達3個環節為主的理論體系。而農藥學二級學科為有害生物的控制提供有力的武器,它以傳統化工產品為基礎,在新產品研製和農藥的使用方面更加重視吸收有害生物與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進一步發展高效、低毒、低殘留新產品,對有害生物治理和綠色農業的發展將發揮更大的作用。4.2.2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植物保護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農業、林業、海關及其它相關部門從事植物保護方面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應用型高階專門人才。在教育層次上分為科學研究型、技術推廣型、生產經營型。4.2.3培養要求畢業生應掌握植物保護工作所必需的數學、物理、化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掌握生物科學和農業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植物有害生物鑑定、識別、監測和控制的方法與技能;掌握科技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及運用現代資訊科技獲取相關資料的基本方法,並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備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基本知識,瞭解農業生產和植物保護學科的科學前沿與發展趨勢;熟悉與農業生產和植物保護相關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具有獨立獲取知識及資訊處理和創新的基本能力。4.2.4專業特色側重有害生物綜合治理,以“生物防治,綠色植保”為主線,突出生物安全保護,形成綜合性大學農學學科的辦學優勢。結合黑龍江省有害生物發生的特點和生產“千億斤糧食”、建設生態大省的契機,辦出學科和專業特色,在省內發揮重大作用,並逐漸在全國佔有一席之地。4.2.5培養模式本專業採用“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廣適應”的模式培養學生,側重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緊跟社會發展需求,實施“農科教結合、產學研協作”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個性差異,注重學生的`學術水平、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4.2.6教學要求(1)理論教學環節:通過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學、植物化學保護等專業課程的講授,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把最新理論、最新成果展現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奠定基礎。(2)實踐教學環節:通過通識實驗課和專業實驗課等課程的設定,使學生掌握實驗基本操作技能並提高綜合能力。通過設計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和實習等環節,使學生具備基本的科研能力並對農業生產有基本的瞭解。(3)創業教育環節:通過設定有害生物綜合治理、食用菌栽培等創業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使學生獲得初步的創業知識及經驗。

5植物保護專業未來發展思路

5.1符合農業發展趨勢,明確發展目標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出路主要有以下2個方面:一是不斷增加糧食產量和改善品質;二是有效控制生物災害、減少損失。科學合理地控制糧食作物的生物災害是我國植物保護研究任務的重中之重。然而,在新時期我國農作物病蟲害的研究和防控工作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一是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耕作制度變革,農作物有害生物發生危害規律更加複雜多變,這為植物保護基礎理論研究提出了許多新課題。二是隨著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的融合,農業外來生物頻繁入侵、植物疫情事件不斷髮生,這對植物保護科技工作提出了許多新挑戰。隨著國際市場的融合和交流合作的頻繁,外來生物入侵我國的風險日益加大,20__年中央一號檔案明確提出加大防範外來有害生物力度,保護農林業生產安全。三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變化,食品安全備受關注,這對農作物有害生物的防控策略和技術措施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因此,植物保護專業的發展要符合農業發展大趨勢。

5.2淡化專業界限,拓展發展空間

植物保護專業本來是屬於植物生產類一個技術環節,植物保護專業將緊密地融合到植物生產的育種和栽培管理等具體的實踐環節中去,現在農業的發展將需要全面的掌握生物技術、資訊科技和植物生產原理及方法的專門人才。植物保護作為一項專門技術將更多的採用生物技術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如通過基因工程技術以某種菌或植物病毒為載體,把目的基因插入載體,通過菌或病毒感染植物,使目的基因整合到受體植物的DNA上覆制和高效表達,還有抗病、抗蟲、抗除草劑育種等都是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得以實現的;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通過花粉粒作為外植體進行培養,獲得植株的單倍體,利用單倍體可在較短的時間內培育出新的、高純合材料,從而誘導、篩選出具有抗性的植株;微生物發酵生產的抗生素已在植物保護上的廣泛使用,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井岡黴素和阿維菌素生產國,井岡黴素是防治水稻紋枯病的當家農藥。分子生物學技術在對有害生物進行診斷、檢測和鑑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採用的方法主要有由ELISA衍生出來的血清學方法,由PCR衍生出來的核酸檢測。總之,現代生物技術的發展,為從根本上保護植物,解決環境問題提供了無限的希望。

5.3豐富植物保護內涵

傳統的植物保護研究的物件是影響植物正常生長髮育的有害生物,研究內容是它們的生物學特性、發生發展規律、預測預報和綜合治理等措施。而實際隨著植保科研和技術的發展應該是從生態學、分子生物學角度揭示有害生物與植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研究可持續調控技術,以“安全、環保”的生態抗災、生物控害、物理防治、作物抗病蟲品種等技術為主體的“綠色植保”必將替代傳統的單一依靠農藥防治手段。為了改善植物保護環境條件,扭轉土地環境退化趨勢,必須依靠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生態農業。對於植物保護工作來說,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最後達到一種病蟲害在可接受範圍,使作物在自然生長的情況必然要脫離農藥的使用,於是必然脫離了所謂的現代植保技術。

參考文獻

[1]王嘉啟.生物技術在植物保護中的應用[N].科技創新導報,20__(13):13-143.

[2]姚安慶.植物保護專業的發展方向及其人才培養方案的理論探討[J].高等農業教育,20__,1:51-52.

[3]車先禮.山東省植物保護科技人才需求變化與培養模式的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__.

[4]趙志鴻.農業工程類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1998(11).

[5]樊東,趙奎軍,張偉,等.新世紀植物保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__,3.

人才發展方案 篇2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8號)等檔案精神,切實推動我市醫院高質量、特色化發展,特制訂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能力提升為重點,強化公立醫院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服務創新、管理創新。堅持政府主導,堅持醫院的公益性導向,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通過升級改造硬體條件,引進培養高階人才,優化完善配套政策,提升特色服務技術水平,以專科建設和學科發展帶動醫院整體實力提升,增強醫院特色化發展輻射能力。

(二)建設目標。堅持“一院一特色”“一院一策”,按照“強專科大綜合”的發展思路,遴選具有發展潛力和特色技術的醫院實施特色化建設,力爭到20xx年,全市建成一批全國排名靠前、綜合實力強、專科特色鮮明、品牌效應凸顯的高水平、現代化醫院。新增2—3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8個專科進入全國前15名;集聚頂尖醫學人才擔當特色專科學科帶頭人,引進和培養10名以上國家級領軍人才,大力引進和培養國家級和省級高層次人才,至少6個特色優質專科學科帶頭人達到中華醫學會專委會常委及以上級別;力爭1家以上醫院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達到7級,4家醫院達到6級(特色化發展方向具體名單附後)。

二、建設重點

綜合醫院在壯大整體實力、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實現特色化發展。市第一醫院、市中心醫院、市第三醫院、市第四醫院、市中醫醫院、市漢口醫院、市武昌醫院、市東湖醫院、市第六醫院、市第七醫院、市第八醫院、長江航運總醫院等12家醫院在面板、心血管、燒傷、骨科、中醫藥、康復、腦血管病、醫養結合、老年醫學、肝病、肛腸、神經外科領域診療能力、慢病防控、臨床研究以及轉化能力達到全國先進水平,能夠輻射帶動區域內整體醫學水平提升。

專科醫院立足原有專業特色,在強基創優上提檔升級、做實做強,實現精細化發展。武漢兒童醫院、市金銀潭醫院、市肺科醫院、市精神衛生中心、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重點建設兒科、傳染病、肺結核、精神醫學、心外科,上述5家醫院要建成具有鮮明特色的高水平專科醫院,在各專業領域中凸顯品牌,躋身全國前列。

三、工作任務

(一)實施學科能力提升行動。深入推進“名醫院、名專科、名醫師”工程,堅持“一院一特色”“一院一策”的原則,深化績效管理,開展學科人才梯隊培養計劃、學科輻射帶動計劃、新技術應用以及推廣計劃,主持開展臨床研究並制訂臨床診療規範,實現學科技術進步、人才優化以及管理創新。加強特色專科重點學科建設,實施醫學重點學科建設計劃,在既往專科(專病)診療中心基礎上,全市市、區級醫院再佈局新增5—6個專病診療中心。

(二)實施人才隊伍建設行動。支援專科特色化醫院引進高層次人才,賦予其人才舉薦權,醫院特色專科引進的學科帶頭人,經舉薦可直接入選“武漢英才”產業領軍人才,並按照我市有關規定給予一次性資金資助和相應人才政策支援。實施武漢衛生健康人才培養工程,優先支援專科特色化醫院領軍人才、中青年骨幹人才和優秀管理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三)實施人事薪酬改革行動。對特色專科開通進編綠色通道,簡化招聘流程。對特色專科發展亟需人才,可採取考核、專家評價等方式進行專項招聘。積極爭取人社部門支援,對符合條件的特色專科醫院下放職稱評審權。專業技術崗位等級符合行業主管部門制定並經同級事業單位人事綜合管理部門備案越級條件的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可以越級晉升。落實“兩個允許”要求,科學合理確定並動態調整公立醫院的薪酬水平,在核定的薪酬總量內,公立醫院可結合實際自主確定分配模式,對特色優質專科學科帶頭人探索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制等分配形式。公立醫院內部分配應當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價值,可以針對特色專科合理確定薪酬專案和適度傾斜辦法,充分體現專業特點、勞動特點和崗位價值,積極發揮薪酬制度保障功能和激勵作用。

(四)實施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支援醫院結合特色專科發展方向,建立醫院層面的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鼓勵醫院整合相關優勢資源,積極建立省級、市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加快推動臨床新技術研發和臨床應用,打造臨床醫學和轉化醫學研究的推廣平臺;鼓勵三級醫院設立研究型病房,研究型病房不納入醫療機構床位數管理,病床效益、週轉率、使用率等指標不納入考核範籌,並由醫院結合自身實際給予一定經費支援。鼓勵醫院圍繞特色專科發展方向,與高校院所、企業聯合成立新型研發機構,協同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鼓勵醫院在特色專科發展方向承擔國家級、省級、市級科技計劃專案,積極與全市特色領域醫藥企業開展臨床試驗研究,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在漢轉化和先進診療技術應用示範;建立市場化的績效評估與收入分配激勵機制,通過競爭性課題、市場化服務收入等方式,拓展資金來源渠道。

(五)實施醫院管理能力提升行動。推動醫院質量管理和績效評價體系科學化,按照國家三級醫院評審標準,積極推動和建立科學、高效、優質的醫院評價和管理體系。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承擔重點建設任務的醫院要積極爭創國家、省級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示範醫院,每家醫院要形成1—2項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醫院管理新模式、新經驗;推動特色專科和多學科診療模式(MDT)和團隊建設。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嚴格落實全市衛生健康資訊化“十四五”規劃目標,凡納入特色專科建設範圍的醫院,要達到資訊保安等級保護3級、互聯互通測評4級、電子病歷應用評價5級,逐步在醫療、管理和資料應用等方面實現智慧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區、市直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將推動市、區級醫院特色化發展作為深化醫改的重點任務,強化領導,統籌推進醫院特色化發展與體制機制改革。各區要結合實際,比照制訂出臺本區特色化醫院發展目標,將醫院特色化發展納入本區“十四五”發展規劃,制定具體實施細則,落實各項投入政策和配套措施,充分調動醫院特色化建設積極性。市直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在制定相關規劃和政策時,要結合本方案,優先支援醫院特色化發展。市衛健委負責統籌協調全市醫院特色化發展工作。市委編辦負責配合做好公立醫院特色化發展機構名稱調整相關工作。市招才局負責完善醫院特色化發展人才引進有關扶持政策。市發改委負責優先開展公立醫院建設專案審批、備案或者核准工作。市科技局、市科協負責按照職責分工對相關醫院科研重大專案給予指導。市公安局負責加強醫院安全防範,依法嚴厲打擊醫鬧、暴力傷醫等涉醫違法犯罪行為。市財政局負責按照規定做好公立醫院特色化發展的經費保障工作。市自然資源規劃局負責醫院特色化發展用地保障工作,簡化審批手續。市人社局負責制定促進醫院特色化發展的人才引進、職稱評審、薪酬制度改革等具體措施。市醫保局負責按照國家、省有關要求,在保障參保人待遇的前提下,積極推動“三醫”聯動,助力醫院特色化發展。

(二)落實經費保障。20xx—20xx年,由市財政每年籌措1億元資金作為醫院特色專科發展專項經費,並按照每年10%的比例遞增。新增的專項經費優先用於現有政策未覆蓋、經費未保障的專案。相關醫院需制訂醫院建設方案,明確建設總目標及分年度建設目標,制定任務清單等,分年度、分渠道編報年度預算。在資助總額度內,相關醫院的實際資助額度,由市衛健委會同市財政局、市發改委等部門根據各醫院建設方案、具體預算和績效目標申報表進行稽核後,納入市衛健委年度部門預算。專項經費重點用於特色專科學科建設、人才引進和培養、教學科研平臺建設、資訊化建設、高階醫療裝置配置、小型修繕或者改造工程等。各醫院每年自主安排不低於年醫療收入的2%用於支援特色專科發展,其中,科研經費支出不低於醫院年支出總額的1%。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由市衛健委會同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另行制定。

(三)強化醫院管理。各醫院要嚴格落實醫院特色化發展的主體責任,將特色化建設納入醫院“十四五”發展總體規劃統籌部署,成立黨政主要負責人牽頭的特色化發展領導小組,統籌調配全院人財物資源,分步驟、分年度組織實施,努力實現醫院特色化發展目標。

人才發展方案 篇3

一、基本原則

1、堅持社會效益第一,增加業務收入而不加重病人經濟負擔的原則:醫院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醫院要把社會效益放在前位,充分體現醫院的公益性,不是以營利為目的。

2、質量、效率、效益優先的原則:醫院的使命是治病救人,為患者解除病痛。它的特殊性(公益性)決定了醫院的工作,是以醫療質量安全效率為重點工作。以科室的工作質量、服務質量、工作數量、創新能力等綜合目標考核的基礎上,通過對科室收入、支出的核算,考核科室效益,計算獎金的發放。要充分體現醫療質量、安全、效率、效益優先;同時也體現蒙醫醫藥特色優勢和提高蒙醫藥臨床療效優先。

3、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節能降耗的原則:醫院的經營要以資本保值、增值,確保發展為核心,要注重投入產出效率。規範成本核算,加強成本管理,提高培養職工節約的意識,有效控制支出,節能降耗,提高效益。

4、堅持多勞多得、按勞分配、兼顧公平的.原則:獎金分配是激勵職工工作積極性,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動價值,最大限度的發揮人、財、物的作用。因此,獎金分配本著按職工貢獻大小,區別發放,使多勞多得,按勞分配的原則得到體現,由於醫療工作是一個團隊合作的工作,每個人發揮的作用各不相同,體現的效益也有一定的差異,所以在獎金的數額上要體現兼顧公平的原則。

二、醫生獎金計算辦法

1、蒙藥使用率達到85%以上,補貼獎5%。按照蒙藥純利潤計算。注:蒙藥純利潤為20%。注:蒙藥使用率按每月處方數計算。

2、醫生收一名住院患者獎勵10元。

3、醫生每月按時完成1份合格出院病例,獎勵20元。

4、每開展1例手術,補貼獎為50元。

5、藥浴室工作人員每人次獎勵三元。

6、科室獎金計算公式(科室收入-科室支出)×科室提成比例。

7、科室收入組成:包括直接收入和間接收入。

(1)直接收入。包括:掛號費、體檢費、治療費、注射費、診查費、會診費、往診費、鍼灸費、放血費、拔罐費、封閉費、理療費、藥物燻蒸費、手法復位費、牽引費、整骨費、按摩費、監護費、麻醉費、手術費、搶救費、處置費、床位費、護理費、儀器費、陪護費、氧氣費、吸入費等。科室直接收入100%記入本科室。

(2)間接收入。包括:醫技檢查收入、其他收入,核算時按一定比例分別記到各科室。檢驗、B超、彩超、心電、胃鏡、放射費的30%計入開單科室,材料成本計入操作科室。蒙藥費15%計入開單科室。

(3)臨床科室提成比例

8、科室支出組成:衛生材料、辦公用品、試劑、低值耗品。

三、護士獎金計算辦法

1、門診、病房護士(科室收入-科室支出)×科室提成比例(13%)

科室收入包括:注射費、輸液費、皮試費、護理費、陪護費、床費、健康教育費、吸氧費、霧化吸入費、灌腸費、導尿費、搶救費、留觀費等。

科室支出包括:衛生材料、辦公用品、低值耗品、氧氣。

2、處置室護士(科室收入-科室支出)×科室提成比例(10%)

1、(科室收入-科室支出)×科室提成比例

科室支出包括:衛生材料、辦公用品、低值耗品、試劑。

2、醫技科室提成比例

四、藥房人員獎金計算辦法

(科室收入-科室支出)×6%

科室收入:藥品純收入15%計算。

科室支出包括:衛生材料、辦公用品、低值耗品。藥品損耗允許在0、3%範圍之內。如出現過期藥品,則按金額計算從獎金中扣除。

五、製劑室人員獎金計算辦法

(科室收入-科室支出)×13%

科室收入:製劑純收入按照20%計算。

科室支出包括:衛生材料、辦公用品、低值耗品。如出現過期藥品,則按金額計算從獎金中扣除。

製劑室炮製飲片每公斤獎勵10元,人工包裝成藥每公斤獎勵8元。

給外單位和個人加工藥,湯劑和散劑每公斤獎勵20元,丸劑每公斤收30元。其費用的70%獎給製劑室,醫院收取30%。

六、收款室人員獎金計算辦法

科室收入:獎勵總收入的0、40%。科室支出衛生材料、辦公用品、低值耗品。

七、行政、後勤人員獎金計算辦法

出納員、統計員、醫教科幹事、醫保科幹事取全院平均獎,消毒供應室護理員、駕駛員取全院平均獎的50%。駕駛員出車獎,送一名患者在300公里之內每次獎勵50元,300公里—500公里每次獎勵100元。

八、院領導及科主任獎

1、院長和副院長提取全院平均獎的1、4倍。

2、各科主任提取法

醫教科主任,護理部主任,藥劑科主任提取全院平均獎的1、3倍。其他主任及護士長(門診主任,病房主任,藥房主任,製劑室主任,辦公室主任,財會主任,療術科主任,門診護士長,病房護士長,)提取全院平均獎的1、2倍。

九、全院平均獎的。計算辦法:

全院平均獎是全院能單獨得到獎金的人員獎金加起了除去人數所得結果。(全院能單獨得到獎金的人員包括門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