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誦讀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9W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典誦讀,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齡段能接受祖國源頭文化的薰陶,通過開展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活動,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形成優良的道德思想,並逐漸完善自己的人格。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關於20xx年經典誦讀校本課程實施方案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經典誦讀校本課程實施方案
20xx年經典誦讀校本課程實施方案(一)

一、校本課程開發依據:

1、踐行課改理念。《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不僅提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整本書”的建議,而且對閱讀做出了量化要求,明確提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應該完成400萬字的閱讀任務,其中國小階段應該完成145萬字,還要求1—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文160篇(段)。可見經典誦讀對基礎教育,對兒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有助於豐富和優化課程結構,促進學生的高品質學習。通過開發“經典誦讀”校本課程,凸顯教材民族化,現代化的課程理念、豐富課程設計和實施,合理配置學校課程資源,優化完善課程結構。拓寬閱讀教學途徑,搭建課內外溝通的橋樑,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底蘊,實現學生的高品質學習。

3、學校辦學思想與校園文化的體現。我校提倡學生廣泛閱讀,倡導“陽光·快樂·成長”的核心價值觀,更致力於內涵發展,把“陽光·書香”定為我校校園文化的主題。開展經典誦讀必將促進“陽光·書香”校園文化建設。

4、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在拓展型課程的實踐中體驗並實踐多元化的,新穎的教學方式,對基礎型課程教學方式的豐富和完善具有積極意義。我校的經典誦讀集積累、背誦、書寫與一體,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自主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5、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也是學生智力、思維發展的源泉。它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記憶力、理解能力和注意力,也有助於形成學生知識、智慧、審美。

二、課程介紹:

1、課程名稱:《經典誦讀》

2、課程型別:語言文字類

3、開發背景:(1)、經典文學深厚的文化底蘊有待繼承與發揚:我國幾千年歷史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時代精神加以繼承和發展,做到古為今用。根據我們的調查,大部分學生對祖國與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識嚴重不足。文學作為文化載體,決定了語文學科不同於其他物質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語文。

《國家“xx”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中國小各學科課程都要結合學科特點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這一重要精神,明確地指出了今天我們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不能離開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傳統文化。

(2)、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需要:經典文學作品的思想意義深遠,尤其是在“重禮明德”方面更是值得今人傳承的。誦讀如《弟子規》等經典,必將對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方向上給予指導,對於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深遠的意義。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增加閱讀量,並明確提出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懷”,也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古典文化積累、書寫的指導,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經典文化,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古文中的經典恰恰可以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重視古典文化積累,誦讀經典,這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課程的要求。“經典誦讀”校本課程必將成為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3)、校園文化的體現:我校已建設文化牆210延長米,以中華傳統文化為載體,從環境建設上體現了中華經典文化。我校致力於內涵發展,提倡師生讀書,近年來啟動“陽光·書香”活動。開發“經典誦讀”校本課程,必將有力促進我校 “陽光·書香”校園文化的特色的形成和深入。

(4)、教師與學生共同發展的需求:教師在拓展型課程的實踐中體驗並實踐多元化的、新穎的教學方式,對基礎型課程教學方式的豐富和完善具有積極意義。我校的《經典誦讀》集積累、背誦、書寫於一體,對於教師的專業發展、學生的自主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學習的過程中,豐富、改變學生對學習的認識、理解和感受,從而使學生愛學、會學、自主的學、合作的學。

4、校本課程管理小組:

組長:劉國富

副組長:李強 寶偉棠 金常勝 劉偉林

成員:劉國峰 溫海楠 吳麗麗 王明麗 薩茹拉 徐麗娜 祝鍇山 劉穎 孫菲菲 索明婧 李明慧 張芳

組長負責校本課程開發的全面工作

副組長負責制定實施方案,對實施過程中重大事項的決策和協調各部門的工作。

成員負責按實施方案落實課程工作,組織各項活動,檢查驗收實施效果等。

5、教材型別:選編

三、校本課程內容:

1、課程目標:

(1)、通過全面開展國學教育,讓學生了解、中華文明,傳承優秀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塑造其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其人格修養:通過背誦,培養學生挑戰白我,勤於學習的態度和毅力。激發學生誦讀國學經典、閱讀國學經典作品的興趣。

(2)、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校同、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形成人人愛國學,人人學國學的良好氛圍,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敦厚善良的心性。

(3)、普及國學知識,使學生的說與寫的能力得到明顯的提升,促進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建立教育新模式、探索育人新途徑。

(4)、通過師生同誦同寫同講的活動,促進教師自身文化素養的提升,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2、課程內容

背一背:以《弟子規》為主,輔以背誦古詩、成語、佳句等。

講一講:積累名人名言、成語等,以講故事形式進行交流。

讀一讀:讀名篇,培養朗讀能力。

寫一寫:通過摘抄五個佳句一首古詩十句成語鞏固積累,養成“提筆就是練字”的好習慣。(開展“15110閱讀積累周計劃”)

每學期開展一次經典誦讀競賽和積累本評比活動。

3、課程型別:語言文字類

4、主講教師:各年級語文任課教師

5、教學材料:《弟子規》、平行班教師確定的名篇

6、授課時間和授課物件:

1、 教師在每週一節“閱讀課”解讀《弟子規》“名篇”

2、 學生利用早讀時間誦讀背誦“弟子規”

3、 課前背誦5首古詩

7、課程實施

1、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習活動的一種內驅力。因此,要堅持把激發學生興趣貫穿於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注重環境薰陶,充分發揮校園文化陣地的育人作用,在文化牆、櫥窗、展板、牆報、讀書角懸掛和展示經典書籍、名言等,形成濃郁的經典文化氛圍。

2、學科滲透——各學科要根據學科特點,結合經典文學的內容,在教學中滲透經典文化,尤其是語文學科,加大指導力度。如:師生共同誦讀、學生展示誦讀等。

3、開展系列活動

(1)建立班級圖書角,瞭解學生的閱讀興趣,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書籍。配合語文教師進行課外閱讀量登記。

(2)經常為學生讀書,讓他們在聽書的過程中受到感染,從而愛上讀書。利用班會、校會等時間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

四、課程評價

1、對學生評價:根據學生興趣、態度、誦讀及獲獎情況,按照優、良、合格的等次,結合學生自評、班級互評、教師點評的多種評價方式。及時推廣和宣傳典型。

2、對教師的評價: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記入教師工作量,納入教師的業績考核,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條件之一。

20xx年經典誦讀校本課程實施方案(二)

一、 課程目標

中國古代文化經典濃縮了“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多方面知識,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豐厚的遺產。它不僅為當代中國人所繼承,而且引起世界許多國家人民的重視,傳統蒙學課本《三字經》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兒童道德叢書》,許多經典被譯成多國文字,所以,讓中國的兒童誦讀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約有140多億個神經細胞組成,而經常使用的僅佔腦細胞總量的10%——20%,大多數腦細胞處於修整、後備狀態,也就是說,兒童的大腦有挖掘不盡的潛能,讓他們背誦大量古詩、古文大有也處。因為他們的頭腦裡儲存的東西不多,且由於相互干擾少,容易把東西裝進去並不會遺忘。雖然很多經典的內容學生一時無法理解,只要讓他們裝在腦子時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對知識理解能力的增強,這些東西就會發生質的變化,成為融會貫通的知識,到那時便是一筆豐富的財產。

再次,我校以“以人為本,追求卓越”為辦學理念,確立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寬厚的知識素養、濃厚的探究慾望、亮麗的愛好特長”的培養目標,以“厚德健體、崇文明理”為校訓,經典的古詩詞的誦讀與積累可以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豐厚學生的人文底蘊,培養崇尚文明禮儀、行為文明雅緻,明白事理,勤於探究,善於思考的西新人。

基於以上三點,我們決定在全校開設《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誦讀》課程,其目的在於巨集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塑造一代具有豐厚文化底蘊及現代意識為一體的跨世紀人才,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同時,在誦讀中開發兒童的記憶潛能,陶冶情操,為學生健全的人格發展與良好的性情修養形成奠基。基於這種目的,我們確立《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誦讀》課程目標如下:

1、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厚博大,瞭解國古代的優秀詩文。

2、在讀古文、背古詩的過程中,巨集揚中國傳統文化,培養愛國情感。

3、豐富學生的文學儲備,加強其文學功底,促進學生成為一代具有豐厚文化底蘊的新世紀人才。

4、通過讀古文、背古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幫助學生修身養性,淨化心靈,陶冶情操。

5、開發兒童的記憶潛能,發展學生的語言、思維、想象及表達能力,為兒童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課程內容

中國傳統文化既有其精華之處,但也有其糟粕,所以我們應當具有選擇性地吸取精華。故在誦讀內容的選擇上,我們一定要慎重。那些被稱之為“經典”的詩文,和對學生的人格發展、性情修為乃至人世觀、世界觀、價值觀等的形成具有正面影響的優秀篇章,是我們的道選。我們確定的誦讀內容主要為以下六個:

(一)唐詩宋詞

古詩作為一種文學載體,一直以來被語文教材選作範例。尤其是新課程改革以來,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上已明確規定了各年級要求背誦的篇目。結合學生實際,我們將唐詩宋詞作為誦讀的首選,並確定了具體目標:

(二)古代蒙學教學

在所有的蒙學書中,最流行的便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經》《弟子規》,讀《三字經》以習見聞,三字一句,合轍押韻,便於低年段學生誦讀,所以《三字經》被列為低年段學生誦讀內容之列。

(三)成語故事

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而成語故事的學習不僅能提供文學滋養,而且融會在成語故事中的智慧、風骨、胸懷和操守都將成為新一代青少年學習的重要資源。學生從國小低年級開始接觸成語故事,不僅很快可以熟記成誦,而且豐富的知識、深刻的寓意可以使他們終身受益。

(四)古詩文選粹

古詩文是中國文學的瑰寶,是燦爛的文化。古詩文的學習能更好地傳承祖國的文化,對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人文素養的提升有積極意義。

三、課程實施

(一)實施原則

1、生本性原則。

由於國家課程的統一性、規定性和單一性,往往顧及不到每個學校學生的興趣愛好、實際水平和發展需求,因而長期以來作為受教育者的學生,很少有選擇什麼樣的教育的權力。校本課程開了的終極目的就是改變學校教育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發展水平、發展需求的課程執行模式。《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誦讀》的開發就是充分尊重和滿足學生需要,以學生素質發展、個性和人格得到更充分,自由發展和健全為目的的,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我們要始終堅持以學生需求為本。

2、趣味性原則。

指校本課程的開發要照顧到國小生的心理特點,課程的內容要豐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還要時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感受、興趣、樂趣,真正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3、教育性原則。

古詩文和所有的文學體裁一樣,具有認識、審美、娛樂和教育的功能,所以《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誦讀》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必須考慮其教育功能,要能通過誦讀經典詩文、淨化孩子的心靈,陶冶孩子的情操,培養孩子的道德修養,提高孩子的審美情趣。

4、整體性原則。

作為一門校課程,它的開發實踐是學校的一項基本校策,是學校個性化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各個年級、各個學科、各位師生,所以,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必須兼顧全體,以低起點、高規格、抓全面、促個性作為指標。

5、差異性原則。

在實施本課程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考慮實際的學生層次性、差異性,對學生,我們強調面向全體,但也不能忽視由於受個人修養、稟賦、愛好制約而呈現的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況,給予不同的學生以不同的要求和切合實際的指導。

(二)實施形式

兒童天性好動,喜歡嬉戲,單純的背誦很難讓兒童接受,必須採取活潑多樣的形式來實施校本課程。我們主要用誦讀、賞析、競賽、表演彙報四種形式。

1、誦讀:由老師根據實際情況統一安排誦讀內容,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方式誦讀。包括集體誦讀,指名誦讀、接龍誦讀、男女生對讀等。

2、賞析:教師選擇內容(內容一般為優美的、經典的段篇)組織學生聽錄音或聽範讀欣賞其文字的優美,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文字之美,聲音之美,意境之美。

3、競賽:老師安排某一時間,在班內、班與班之間,或者年級之間開展誦讀賽,例如“古詩誦讀擂臺賽”,“大家來背《三字經》”等等。

4、表演彙報:利用大型節日或班隊會的時間將誦讀作為一種節目讓學生在舞臺上展示表演。比如安排“讀書會”、“誦讀會”等等,讓每個學生有機會彙報展示自己的背誦、朗讀才能。

(三)實施建議

1、《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誦讀》課程要以學生活動為主,不能上成語文課或者語文活動課。

2、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切忌強制性要求學生背什麼、背多少。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讓學生感覺誦讀是一種負擔。

4、實施過程中,要結合實際選擇恰當的方法,靈活安排內容和教學過程。

5、誦讀應結合實施計劃,有步驟、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切忌盲無目的讀和背。

四、課程評價

課程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學生的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以評價這種手段檢驗教師的課程實施情況,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誦讀》課程的評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評價內容

1、學生參與經典誦讀的態度及表現。

2、學生誦讀經典的成果。

3、教師實施課程情況評價。

(二)評價形式

1、學生自評:學生自己對照參加本課程以來的變化,自己對自己評價。

2、教師評價:教師根據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投入程度及運用技巧的能力,給學生適當的評價。教師可以用檔案袋、成績表等方式作簡單記錄。

3、學校評價:學生對被評價者的表現給予合適的評價。

(三)評價建議

1、本課程不採用書面考試可考查的方式,評價依據平時的記錄和學生成果。

2、評價以激勵為主,在確定學生等級時一般不設定不合格,而是分“優秀、良好、合格”等次。

3、學生成果展示注意多樣性。

20xx年經典誦讀校本課程實施方案(三)

一、課程目標

學校的教育,目的在於打好人生的底本,這樣的底本可以概括為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養,堅強的意志,強健的體魄,敏捷的頭腦和豐厚的人文底蘊。有了這樣的底本,無論經受怎樣的磨難和風浪,都能昂首挺胸走出來。國小階段是人成長的關鍵時期,而在此階段實施中華經典教學,更利於學生品德形成和智力發展。

此外,兒童的大腦有挖掘不盡的潛能,讓他們背誦大量古詩、古文大有益處。因為他們的頭腦裡儲存的東西不多,且由於相互干擾少,容易把東西裝進去並不會遺忘。雖然很多經典的內容學生一時無法理解,只要讓他們裝在腦子時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對知識理解能力的增強,這些東西就會發生質的變化,成為融會貫通的知識,到那時便是一筆豐富的財產。

為深入推進素質教育,激勵廣大師生多讀書、讀好書,提高師生人文素養,建立良好的學校文化,打造書香校園,根據《高臺縣教育體育局關於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的通知 》(高教體„20xx‟14號)檔案精神工作安排,我們決定在全校開設《中華經典誦讀》校本課程,其目的在於巨集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塑造一代具有豐厚文化底蘊及現代意識為一體的人才,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同時,在誦讀中開發兒童的記憶潛能,陶冶情操,為學生健全的人格發展與良好的性情修養形成奠基。基於這種目的,我們確立《中華經典誦讀》課程目標如下:

1、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厚博大,瞭解中國古代、現代的優秀詩詞。

2、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巨集揚中國傳統文化,培養愛國情感。

3、豐富學生的文學儲備,加強其文學功底,促進學生成為一代具有豐厚文化底蘊的新世紀人才。

4、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幫助學生修身養性,淨化心靈,陶冶情操。

5、開發兒童的記憶潛能,發展學生的語言、思維、想象及表達能力,為兒童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課程內容

中國傳統文化既有其精華之處,但也有其糟粕,所以我們應當具有選擇性地吸取精華。故在誦讀內容的選擇上,我們一定要慎重。那些被稱之為“經典”的詩文,和對學生的人格發展、性情修為乃至人世觀、世界觀、價值觀等的形成具有正面影響的優秀篇章,是我們的道選。我們確定的誦讀內容主要為以下十方面:

(一)校園經典

古詩作為一種文學載體,一直以來被語文教材選作範例。尤其是新課程改革以來,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上已明確規定了各年級要求背誦的篇目。結合學生實際,我們將唐詩宋詞作為誦讀的首選。選文時要根據各學段、各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有所側重。具體要求如下:

1、具體目標:

(1)喜愛古詩,能自覺朗讀、背誦古詩,達到琅琅上口。

(2)能讀出唐詩宋詞的韻律、節奏之美。

(3)初步體會古詩的意境之美。

(4)、積累大量的古詩。

2、選編辦法:

以唐詩為主體,宋詞為輔。按照《語文課程標準》規定的必備篇目為依據,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每學年選編16首誦讀篇目。低年級主選《課程標準》規定篇目,高年級可適當拓展選擇範圍。內容包括詩文、註釋、作者簡介、譯文、欣賞、練一練、背一背等。

3、實施建議:

以學生自主誦讀為主,可採用領讀、齊讀等方式進行。為了便於閱讀,在編排低年級校本教材時要注音。另外,對於生僻字較多或節奏不易把握的詩篇,可安排教師範讀、領讀等誦讀方式。

(二)紅色經典

以革命紅色經典詩詞為主,結合我縣西路軍紀念館題寫的詩詞,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每學年選編8首誦讀篇目。具體要求是:

1、課程目標:

(1)知曉革命紅色經典詩文的內容,並能背誦。

2)瞭解西路軍紀念館的悲壯歷史,能背誦館內革命先烈題寫的部分內容。

2、選編辦法:

各年級按照學生年齡的特點不同選擇不同的紅色經典詩文,每學年不少於8篇。教材內容包括詩文或詩詞、註釋、作者簡介、寓意、欣賞、練一練、背一背等。

3、實施建議

以學生領讀、齊讀等自主誦讀方式為主。經典誦讀首先教師要多領讀,待學生讀書後,在進行自主誦讀。此外,在編排這部分校本教材時,儘可能編排注音版。

(三)國學經典

國學經典故事記述的都是古代名人大家的傳統美德故事,無論是對學生文化素養的薰陶,還是對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教育都意義重大,特別是廣為流傳的120個國學經典故事,更是膾炙人口。而且很多故事都是《三字經》《弟子規》等國學內容的最好詮釋,對學生深入理解相關國學內容亦可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所以,組織學生誦讀國學經典故事十分必要。低年級以《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千字文》為主,以習見聞,讀《百家姓》以便日用,讀《千字文》以明文理,而《弟子規》則與《三字經》一樣,三字一句,合轍押韻,便於低年段學生誦讀,所以國學經典誦讀首選《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百家姓》。中高年級可以從“四書五經”中選取部分內容,作為高年段學生的誦讀內容。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理解能力,重點以《論語》、《詩經》為主,具體要求是:

1、課程目標:

(1)知曉《三字經》的內容,能背上大部分三字經。

(2)瞭解《弟子規》的內容,能背誦《弟子規》的部分內容。

(3)瞭解《千字文》,感受其韻律,全背大部分《千字文》。

(4)通讀《百家姓》,知曉百家姓的由來,會背百家姓內容。

(5)對古文產生濃厚的興趣,有想讀想背的意願,並推薦選背一些淺顯的古文。

(6)瞭解《四書五經》的基本內容,感受中國古代文化的無窮魅力;

(7)能理解一些淺顯的古文名句,並能做到熟讀成誦;

(8)從誦讀中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2、選編辦法:

每學年國學經典故事中選編8個故事編入《中華經典誦讀》校本教材,低年級以選編道理淺顯的為主,注重良好品德奠基,隨著年紀增高,逐漸加深。至六年畢業,爭取誦讀完成40個國學故事。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對選編內容,可靈活把握,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弟子規》作為一年級誦讀篇目;《三字經》作為二年級誦讀篇目;《百家姓》作為三年級誦讀篇目;《千字文》作為四年級誦讀篇目。精選廣泛流傳的名篇名句,編入高年級《中華經典誦讀》校本教材。五年級以選編《論語》為主,六年級以選編除《論語》以外的其他《四書五經》著作內容為主。國學經典每學年不少於8篇。教材內容包括原文、註釋、譯文、賞析、讀解、練習、寫一寫、主題演講、故事比賽等。

3、實施建議

低年級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自主誦讀為輔,高年級以學生自主誦讀為主,教師講解、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為輔。利用主題班隊會適時組織開展講故事比賽。在誦讀前教師要利用語文課、自習課、活動課、主題班隊會等多種形式,予以講解,但不求明明白白,只知大概即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熟讀成誦,並以學生自主誦讀為主。

(四)其他

1、對聯:

對對聯就是作對聯。對聯,雅稱「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俗稱對聯。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說,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對聯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之一,它與書法的美妙結合,又成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藝術獨創。

《中華經典誦讀》校本課程選編對聯內容是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校園文化內涵的重要舉措。通過組織開展相關活動,使學生得到文化素養得到薰陶,培養學生了解中國文化的意味,培養閱讀大量書籍的興趣。學生的對對聯的能力有所提高,產生了愛學樂學的學習興趣。具體要求如下:

(1)課程目標

①積累名聯佳作,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②會簡單對對聯,創編對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③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培養學生文學素養,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思維,創造施展才華的機會。 ⑤學生互幫互助,培養團結協作精神。

(2)選編辦法:

選編內容包括:對聯小故事,對聯的分類,對對聯的遊戲,欣賞趣味對聯,創編小對聯、積累古今名聯佳句等,每學年。

(3)實施建議

低年級以欣賞、積累一些淺顯易懂的名聯佳句為主,可適當選擇一字對,二字對等進行比較簡單的內容進行屬對練習,高年級可是單拓展,選擇一些三字對、成語對、古詩對等進行練習,以此瞭解對仗的技巧(正對、反對、虛實對、流水對、無情對等),可採用生生互對、師生互對,小結講評、師生互評的形式進行。兒歌童謠內容豐富,表現形式多樣,是低年段孩子最容易掌握的文學樣式,孩子們通過傳唱兒歌童謠,既可以得到快樂,又可以學到一些知識,非常有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審美趣味和審美能力。

2、中華神話故事(中年級)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正是在這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奇偉瑰麗的中國古代神話對後世產生了深遠而廣闊的影響,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神話和神話人物已經演化成為一種文化概念,對中國人的心理和思維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晌。同學們通過學習中國古代神活。可以更深地瞭解中華民族的心理特點,為提高語言水平打好文化基礎。

3、毛澤東詩詞(高年級)

毛澤東不僅是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理論家和思想家,而且是造詣頗深的文學家、詩人,讓國小生讀一讀毛澤東詩詞,不僅可以豐富語言,更重要的是從小培養孩子胸襟開闊的大氣,願景厚重的深遠的氣質。

三、課程實施

(一)實施原則

1、生本性原則。

由於國家課程的統一性、規定性和單一性,往往顧及不到每個學校學生的興趣愛好、實際水平和發展需求,因而長期以來作為受教育者的學生,很少有選擇什麼樣的教育的權力。校本課程開了的終極目的就是改變學校教育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發展水平、發展需求的課程執行模式。《中華經典誦讀》的開發就是充分尊重和滿足學生需要,以學生素質發展、個性和人格得到更充分,自由發展和健全為目的的,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我們要始終堅持以學生需求為本。

2、趣味性原則。

指校本課程的開發要照顧到國小生的心理特點,課程的內容要豐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還要時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感受、興趣、樂趣,真正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3、教育性原則。

古詩文和所有的文學體裁一樣,具有認識、審美、娛樂和教育的功能,所以《中華詩文經典誦讀》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必須考慮其教育功能,要能通過誦讀經典詩文、淨化孩子的心靈,陶冶孩子的情操,培養孩子的道德修養,提高孩子的審美情趣。

4、整體性原則。

作為一門校課程,它的開發實踐是學校的一項基本校策,是學校個性化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各個年級、各個學科、各位師生,所以,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必須兼顧全體,以低起點、高規格、抓全面、促個性作為指標。

5、差異性原則。

在實施本課程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考慮實際的學生層次性、差異性,對學生,我們強調面向全體,但也不能忽視由於受個人修養、稟賦、愛好制約而呈現的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況,給予不同的學生以不同的要求和切合實際的指導。

(二)實施形式

兒童天性好動,喜歡嬉戲,單純的背誦很難讓兒童接受,必須採取活潑多樣的形式來實施校本課程。我們主要用誦讀、賞析、競賽、表演彙報四種形式。

1、誦讀:由老師根據實際情況統一安排誦讀內容,學生自由選擇喜歡的方式誦讀。包括集體誦讀,指名誦讀、接龍誦讀、男女生對讀等。

2、賞析:教師選擇內容(內容一般為優美的、經典的段篇)組織學生聽錄音或聽範讀欣賞其文字的優美,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文字之美,聲音之美,意境之美。

3、競賽:老師安排某一時間,在班內、班與班之間,或者年級之間開展誦讀賽,例如“古詩誦讀擂臺賽”,“大家來背《三字經》”等等。

4、表演彙報:利用大型節日或班隊會的時間將誦讀作為一種節目讓學生在舞臺上展示表演。比如安排“讀書會”、“誦讀會”等等,讓每個學生有機會彙報展示自己的背誦、朗讀才能。

(三)實施建議

1、《中華詩文經典誦讀》課程要以學生活動為主,不能上成文娛課或者語文活動課。

2、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切忌強制性要求學生背什麼、背多少。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讓學生感覺誦讀是一種負擔。

4、實施過程中,要結合實際選擇恰當的方法,靈活安排內容和教學過程。

5、誦讀應結合實施計劃,有步驟、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切忌盲無目的讀和背。

(四)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研究制定《中華經典誦讀》校本實施綱要、課程實施方案、編排校本教材、組織開展相關培訓。

第二階段:實驗階段(20xx年4月—20xx年7月)按照課程實施方案開展好經典誦讀活動,積累有益經驗,查詢不足。

第三階段:推廣實施(20xx年8月之後)

在全鎮範圍內推廣實施《中華經典誦讀》活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