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諧機制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2W

當前,我國正處於“發展黃金期”和“矛盾凸顯期”,不斷增多的熱點難點問題難免會給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在建設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諧機制

以基本道德規範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堅持教育主體性原則。教育是育人,因此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大學生作為能動的、自主的、獨立的個體,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自身價值和思想感情;其次要以大學生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為目標,通過說服教育、示範引導與提供服務,倡導師生相互尊重、平等對話和自由交流,啟發引導其內在的思想政治需求,培育他們的主體意識、自主能力、創造才能等主體屬性;最後要注意把握好大學生個體內在價值發展的需要,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在實現自身價值時注意與社會價值相統一。

樹立和諧教育的目標。愛因斯坦在《論教育》中說:“學校應該永遠以此為目標:學生離開學校時是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一個專家。”用和諧的方法培養人、培養和諧的人,是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觀念創新。和諧的人要靠和諧的教育來培養,和諧的教育是指教育的各個構成要素相互協調、有機統一。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受教育者置於客觀環境中,在受教育者所依賴的學校、社會和家庭三大外部環境上形成合力。高校決策者要用先進的辦學理念和目標凝聚廣大師生,實現學校內部管理和周邊環境和諧,學校內部硬體建設和軟體管理和諧,傳統的教育方法與現代教育手段的革新和諧,教育內容即“五育”和諧,為學生創造一個公平公正、互信互愛、諒解與寬容的和諧校園,激發學生追求正義,探索真知。

和諧的工作體系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制的保證。建立和諧的工作體系需要實現基礎性和諧和匹配性和諧。基礎性和諧重點要解決德育首位的問題。把德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立足德育工作的實際,高起點、全方位地構建起政府、高校、家庭、社會高度統一、協調的德育網路,建立健全全社會大力支援、各負其責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切實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匹配性和諧通過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大主體之間合力匹配以及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的匹配,實現教育目標和諧全面發展。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育教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著主導作用。和諧規劃的五大課程體系,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當代大學生,開展國史、國情和世界形勢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的根本保證。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著客觀存在的認知規律,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遵循這一規律,重點要解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材建設,保證教材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嚴肅性;二是切實改進教育教學方式和方法,努力貼近學生實際,提供啟發式、參與式、研究式、案例式、實踐式等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提高教師素質。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者,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精神文明的傳播者,要有深厚的理論素養、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做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四是加強領導,為課程建設和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為提高教師素質創造良好的條件。

目前大學生中的貧困生、心理障礙學生和就業困難學生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注與幫助。需要建立為廣大學生辦實事、辦好事的長效服務機制。第一,貧困生資助機制。要在“獎、貸、助、補、減”資助體系中,重點完善國家助學貸款工作機制,進一步拓展資助形式,發揮資助育人功能,在關心人、幫助人的同時,更要教育人、引導人。第二,心理和諧教育機制。心理和諧是人自身和諧的主要內容。學校應著力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建立學生心理和諧教育機制,建設心理諮詢中心,開設心理健康課程,通過心理健康知識宣講、測試普查、諮詢等形式,及時發現並解決學生因生活、學習、情感等發生的問題,促使個體心理品質健康、均衡、調和、發展。第三,畢業生就業指導機制。成立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開設就業指導課,加強就業資訊網路建設,拓展學生的就業渠道,開展創業活動和職業生涯設計,將大學生就業教育工作貫穿大學四年學習的各個環節。

實踐育人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育人方式。學生有組織或自發地運用課堂上獲得的理論知識和間接經驗,開展與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成才密切相關的各種應用性、綜合性、導向性的實踐活動,通過參加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通過開展“三下鄉”、“四進社群”的社會實踐,讓學生感受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狀況

,增強社會責任感;通過科技創新和發明創造,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和創新能力;通過舉辦藝術節、學術研討、知識講座、讀書活動、演講、影視評論、業餘黨校等形式,輔之以公益勞動、社會調查、社會服務、勤工助學、掛職鍛鍊等各種社會實踐,使他們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深化對自身潛能的認識,在自我教育中錘鍊成為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才。從現實情況看,實踐育人需要重視教師和管理人員的主體保障作用,加強對學生組織、團體的指導,健全以大學生素質拓展證書為核心評價體系,建立起由校黨委統一領導,學校相關職能部門積極參與、齊抓共管的組織保障體系。

熱門標籤